碧海风云之谋定天下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明海山
慕云佐见众人缄口,心中甚是得意,故意清了清嗓子,泰然自若道:“臣不才,愿为陛下分忧。”
他这一句话,众臣绷紧的嘴角都舒缓了。
他们刚准备纷纷道贺,恭维些“太师神武睿智,出兵必旗开得胜。”温帝断然一句:
“不可!”
众臣愕然,包括慕云佐。
黎太君心中暗叫不好,难道圣上起了疑心不愿将兵权交给儿子
温帝又站起身来,急道:“别人皆可挂帅,唯独爱卿不可!”
此言听得众人越发疑惑。
李公公扶着温帝走下御阶,一直走到慕云佐面前。
只见温帝眼中现出几分哀愁:“慕云爱卿,朕已经没了右太师,实在不能……不能再让慕云氏族有什么闪失。否则,朕如何对得起故去的慕云铎老太师啊。朕知道慕云氏智冠天下,朕也深信爱卿率我苍梧雄师必将凯旋而归,可……可朕这心里就是……”话未说完,竟然眼圈一红,身子一晃,似是有些晕眩。
李公公忙上前扶住,口呼:“陛下,陛下保重。”
只见温帝面皮发白,长目微闭,眼角处已然晶莹,颌下几缕精心修整的清须微微作颤,好一副仁德儒雅之君的模样。
慕云佐见他这般,不得已上前去搀扶了一把,心中却是一百个不情愿。这般嘴脸,也只好蒙骗殿上的那群朽木枯叶之辈。我如今且陪着你唱完这出戏,待我带了兵过了瀚江,那时天高任鸟飞,你再也休想拘得了我。
这边早有裴然、叶知秋等几个大臣围了过来。朱芷洁也欲站起身来,却被李重延一把按住,在耳边说道:“不碍事。”
果然,温帝自睁开了眼,微笑道:“不碍事。”
人群中,忽然有一人高声道:“臣不才,也愿意为陛下分忧。”
众人瞧去,是淞阳大营统领韩复。
帝都御三营,淞阳、青锋、松风,其中又以淞阳大营居首,是苍梧的精锐之师,平日卫戍帝都较多,轻易不出京畿。上次太子李重延出使碧海,才调拨了两千人沿途护卫。不过出了落英湖之劫,淞阳大营面上无光。众臣见韩复此时请命,纷纷猜测他是想一雪前耻,替淞阳大营争回一口气。
慕云佐见是韩复应声,心中也有些诧异。韩复所率的淞阳大营乃是百年前对阵漳州常氏时倒戈降李的旧部,并非李氏嫡系的部队。虽然骁勇善战,但一直为慕云氏所打压。
慕云佐清楚地记得三叔曾经占过一卦,说韩氏虽降已久,然而日后必有反心与我慕云氏不
第一百四十四章 疑窦
祖孙俩正说着话,太子妃朱芷洁从殿后出来,见是黎太君,盈盈地躬身道:“拜见姨祖母。”
黎太君早有耳闻这位太子妃是倾城之姿,如今近身一见,心中不禁再叹,天底下竟然真有如此标致的美人。只是一想到她是朱玉潇的侄女,忍不住又要生出几分恨意,当下捺在心头,脸上淡淡回道:“果然是个美人。”
李重延道:“你怎去了这样久,姨祖母说要与你说说话。”
黎太君不等朱芷洁开口,先说道:“太子,你就先回宫吧,我难得来樟仁宫,让太子妃陪我去园子里逛一逛。”
李重延心中一奇,问道:“姨祖母是不许我跟着么”
“我们女人家说些婆婆妈妈的梯己话,你跟着做什么你父皇今日喝了不少酒,你好不容易回了帝都,不去常青殿伺候着,倒跟着我们这些婆娘们凑热闹”黎太君一嗔怪,李重延无奈,只得朝朱芷洁依依不舍地看了一眼,先走了。
朱芷洁见李重延走远,复又赔礼道:“本该是我这个小辈先去太师府拜见姨祖母的,只是大婚后太子即刻去了泾州,未能寻得机会。失了礼数,还望姨祖母宽恕。”
说完,又是微微颔首作礼,顶上满头的簪饰跟着环佩作响。
黎太君的目光忽然被钉住了一般,她死死地看着朱芷洁的发髻,脸孔煞白,直过了好一会儿,才颤声问道:“你……你怎么会有此物”
朱芷洁似是不解,黎太君指了指她头上的凤钗,又问道:“你怎么会有这支凤钗”
三色宝环凤钗,自朱芷洁收入手中之日起,心中的疑惑便没有停过。她想问,又不能问,也无从问起。她得知今日温帝寿诞,黎太君也会道贺,寻思良久,生了一计。
之前在未央宫见到的璟太后,她后来又去见过一次。璟太后将花圃中的草药教了她几样,其中便有方才席间众人所食的冷心莲。是璟太后告诉她,此草半药半茶,阴牟国人一尝便知。
朱芷洁知道黎太君也精通草本药理,用了冷心莲,必然会使她心生疑窦,引她来与自己说话。
方才席间她一直暗中看着黎太君的反应,吃到紫苏双叶炸响铃时,果然脸色有异,便知道她会过来。
三色宝环凤钗的规制于己身份不合,早戴上了惹人眼目。于是宴罢之后她先去殿后重梳了妆容,才将暗地里备好的凤钗戴上。
按她的设想,黎太君若见了凤钗忍不住出口询问,那说明此钗确实是璟太后之物,老妇人所说的话也就更真了几分。
如今,黎太君果然问了。
朱芷洁心中有了数,脸上故作不知,答道:“这是我在宫中无意间捡到的,因瞧着工艺精湛,十分不凡,便忍不住拿来戴了。”
“你……你在哪里捡到的”
“一处荒废的宫殿墙角边,我初到苍梧,皇宫内苑的道路不太认识,也是误入了那里,便随意各处看了看,这才捡到的。”
“是哪一处宫殿”
朱芷洁抬眼想了一会儿,答道:“应该是叫未央宫,我瞧着殿上的牌匾还写着殿名。”
黎太君身子一晃,几乎要站不稳。
朱芷洁拔下凤钗,拿在手上,故意问道:“姨祖母觉得这钗有什么不妥么”
黎太君摇了摇头,眼中朦胧有泪:“这……这钗是我姐姐的旧物。姐姐生前最爱这支钗,几乎日日佩戴。可她去世后,这支钗遍寻不着。都说宝物是有灵性的,莫不是追随姐姐去了地下,所以我也没再去寻。未央宫正是姐姐的居殿,谁知道它竟然会被你捡到,真是缘分啊。”
朱芷洁见她说得情真意切,毫无虚色,忍不住将凤钗递了过去又追问一句:“姨祖母再仔细看看,这凤钗果真是皇祖母的旧物”
黎太君接过凤钗,轻轻摩挲,使劲地点了点头:“绝不会有错,这就是姐姐的凤钗。”说着,又指了指凤翎处:“你看,这里的凤翎缺了一羽,这是姐姐有一次与我为了某事争吵,她出门时走得急,头上的凤钗撞到了殿门框上,才折了这一羽。如今想想,真是宛如昨日之事一般。”说着,老泪滚落下来。
朱芷洁见她如此一说,再不疑心凤钗有假,便劝解道:“既然是皇祖母的旧物,不如就由姨祖母代为收藏吧,若能让姨祖母宽慰一二,那也不枉我遇见这宝物的缘分了。”
黎太君睁大眼睛看着朱芷洁,殷切地问道:“你果真愿意将此物交给我”
朱芷洁微笑道:“我起初不识此物,如今知道是皇祖母所用之物。那必然是年长之人所用的规制,我年辈太小,是戴不得的,倒不如给姨祖母来得合适。”
黎太君怔了怔,破涕为笑道:“也是,你这孩子的心思很是仔细。那老身就不与你客气,收下这凤钗了。说起来这凤钗上缀了不少祖母绿,与你年纪不大相符,回头我另选一柄精巧合宜的与你送来,更显你好颜色。”
黎太君小心翼翼地凤钗收入袖中,复又瞧着朱芷洁,先前的嫌恶之心已是大减。
她执起朱芷洁的手道:“我还有件事想要问你。”
“姨祖母请讲。”
“方才席间奉上的菜肴中,有一道紫苏双叶炸响铃。这双叶中一叶是紫苏,另一叶可是冷心莲”
朱芷洁料到她会问此事,答道
第一百四十五章 多福
未央宫的殿前,草长没足,深荫蔽日。
阶前坐着两个妇人,长者粗布清簪,若者华贵貌美,正是璟太后与朱芷洁。
“这么说,你拿我教你的冷心莲去做菜给他们吃了”
“是,冷心莲与紫苏叶的风味确实相配,又有几分异域的新奇滋味,父皇吃了也很是称赞呢。”
“他虽然是苍梧国的国君,可也是我阴牟国的血脉,自然会喜欢冷心莲这样的滋味。有些骨子里的东西啊,是没那么容易改变的。”璟太后说完,犀利地瞥了朱芷洁一眼,又问道:“可你,就只是因为这两样东西相配,便拿去做菜了么”
朱芷洁冷不防被她这样一问,低目不答,有些心虚起来。
璟太后嘿嘿一笑:“我知道你心中始终信不过我,又不敢问,也无从问起。你知道我妹妹黎太君精通草药,也料到她会来赴宴,所以才故意用了这冷心莲,又以重油烹之。紫苏的气味霸道,寻常人是觉察不出还有冷心莲的,而我妹妹则一尝即知。这冷心莲遍寻整个帝都也只有我妹妹的花圃中有,她必定来询问你缘故了是不是于是你就趁机向她打探了我的底细”
璟太后说完,朝朱芷洁的顶上扫了一眼,又冷笑一声:“怕不是连我送你的凤钗,也给她看过了”
朱芷洁被她一一说中,不由慌乱起来。她从小就惧怕母亲,又一直听说自己的皇祖母比她母亲厉害十倍,所以对皇祖母这三字的忌惮之念是根深蒂固的。如今璟太后也合当她的皇祖母,她即使有猜疑也不敢不敬。
“洁儿……洁儿只是觉得这一切太惊人,洁儿初到苍梧,确实有太多不知道的事情。”
璟太后听她小声辩解,显得越发楚楚可怜,便收了先前的冷峻颜色,叹了口气道:
“唉,其实你有疑心是再寻常不过的事了,我又怎会怪你。深宫旧处忽然遇上我这么个老婆子,神神鬼鬼地在这里摆弄些花草,又是个世人口中早已死了几十年的人,换成是谁也难以相信。其实我在教你冷心莲时,你问我可否入膳,我那时看你的神情便猜到了你用意。我若不想如你意,只答你不可入膳不就省去这些麻烦了我只是觉得,你若有猜疑,那就不妨去解疑,如今你可释怀了”
朱芷洁被她说得句句中的,只好默默地点了点头。
璟太后继续说道:“我为何改头换面地被困在此处,这些宫中旧事我答应过你,要一一告诉你。只是你现在还不够格让我告诉你。”
朱芷洁一呆,暗忖这不够格是作何意思
“你虽然已嫁作苍梧国的太子妃,那就应该知道为李氏皇室分忧解难,可你连李氏的痛处都不知道。”
朱芷洁心想这李氏皇室的痛处莫不是指族内通婚所致的智亏之症此等有损皇室颜面的话怎好说出口。于是当下缄口不语。
璟太后却毫无顾忌地说道:“我知道你觉得说智亏之症是对苍梧国先帝们的不敬,所以不肯说。不过我指的不是这个,而是另一桩。”
另一桩李氏皇室还有别的痛处
“想他李氏自高祖开朝以来,子孙后代人丁不盛,我那孩儿厚琮已是独子,如今我那皇孙重延又是独子,如此一脉单传,皇室的血脉岂不单薄这便是当今圣上最发愁的一件事了。”
朱芷洁听懂了她的意思,这痛处是指皇室后继无人。
璟太后压低了声音,继续说道:
“固然太子将来成了国君,也会纳妃于侧,我也期冀于后宫的嫔妃们能替李氏开枝散叶,但如今他毕竟只有你一个不是么他将来终究是要有别的妃子的。常言道:韶华转瞬即逝,白头不过明日。帝王的情爱,岂是靠眼前的风花雪月能长久的可你若有了嫡子,就不一样了。”
朱芷洁心中咯噔一下,她与李重延自相识以来,全心全意只想着如何能朝夕相守,似乎从来没有想过他将来纳妃之事。尽管她知道这是必然会发生的事,可被璟太后这么骤然一提,还是不由地心头一懵。
他真的会喜欢别人去么
他对我说过的那些话,也会对别人去说么
璟太后瞧她一脸落寞,笑了。
“你这样的担忧,后宫里每一个女人都有。所以我说了,你若身怀龙裔,便不一样了。不仅重延会对你更加爱护,你的中宫之位也无法撼动。”
朱芷洁睁大了眼睛看着璟太后,茫然道:“此言当真”
她并非不知道历代君王的后宫轶事,只是在她碧海国一直是女帝持国,后宫之事完全是空白一片,她也无从耳闻目睹。所以璟太后这么一说,她便信了。
璟太后笑道:“远处不说,你只瞧瞧我便是。我当初只是一介宠妃,先帝自有皇后立于中宫,可是最终能留下子嗣的只有我一人,皇后也只能是终日郁郁寡欢,到头来早早便病故了。而我,生下了皇儿,皇儿又继承大统,他们不也给我谥了个皇后我有哪一样,是不如当初的皇后的所以说,只要身上有了皇裔,不仅江山安泰解了李氏皇室的痛处,你渴求的情爱,宫中的地位,也都能一一保住。你能明白这个道理么”
朱芷洁听得出神,木然地点了点头。
&n
第一百四十六章 如胶
“是何东西”
王公公笑着拍了拍手,身后出现了几个小太监,每人手上都捧着个漆盒,足有七八个漆盒,依次放在案上。
“太子妃有所不知,新阳县所在的泾州离帝都甚远,饮食口味也大有不同。太子殿下知道您喜欢收集各种烹食所用的调料,便特地寻了几样泾州当地独有的种类过来,让您试试入膳合否。”
朱芷洁最喜欢琢磨这些,一听是没见过的调料,立刻揭开盒盖一一看来。只见盒中所盛的调料果然有不少都是初见,远远的便能闻到奇异的香味来。
王公公见她脸上喜色,笑道:“殿下还说,调料是为您找来了,可也有一件军国大事,须得您帮忙才好。”
“军国大事”朱芷洁一怔,“这样的事怎么会要我来帮忙”
“殿下说,自上任新阳县县令后,发现泾州地处苍梧南地,潮热湿重,百姓的口粮和周边驻军的军粮也易腐坏。尤其是驻军的行军粮食,倘若制成易保存的干粮,行军时固然方便,但滋味就差了一些。所以殿下希望您能帮着想一想,怎样在军粮中加些调料,既添了滋味,又不易腐坏。”
朱芷洁闻言大喜,“此事我倒愿意一试,我碧海国也是地处南地,为解暑气,常以冷食入膳,比热食更不易馊腐。我且试一试这些香料的食性,若能将行军粮制成可冷食的可口之物,那便能省去生火堆灶的繁琐了。”
王公公眼前一亮,赞道:“太子找您真是找对人了啊。俗话说兵贵神速,若能省下生火堆灶的功夫,那对行军打仗必是大有裨益。”
朱芷洁凝神想了一会儿,又道:“我碧海国暑气甚重,寻常饮食中还会以药入膳,添些解暑之物,回头我也一并想想,怎的让将士们吃得欢喜,还能裨胃健体。”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