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海风云之谋定天下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明海山
曹习文心中有苦说不出,他并非不愿去送,只是一来与好友离别,陪他回去的路上还得忍着不舍之意,岂不难受。二来他一想到父亲在帝都就觉得头大,自己眼下没什么出息,又不想去读书,对父亲那是躲得越远越好。
曹老夫人见他坐在那里就是不动,知道拿他这倔驴脾气没辙,只得叹了口气,转身自回屋去了。
这边李重延眼见天色渐晚,原本热闹的大街上店铺已纷纷关了张,路上行人也瞧不见几个,心想得赶紧回衙门才好。不料脚底发软,走三步滑两步,正没奈何。迎面一阵风吹来,吹得他直打了个激灵,腹中顿时一阵翻涌,还未回过神来,已是一大口黄汤呕了出来,直吐得五脏庙儿翻了个。
好容易吐干净了,浑身无力如软脚虾一般挪不动脚。李重延抬头瞅见旁边有棵歪脖子松树,树干七扭八歪的样子甚是奇怪,笑道:“你也要来扶我么”顺势伸手推了那松树一把,喝道:“去!”
正踉跄间,忽然觉得颈后一凉,似是有什么硬物抵住了自己。耳边一个幽幽的声音传来。
&nbs
第一百七十七章 阳错
“你……不是没打算送我么如何又来寻我”李重延对曹习文半途出手来救着实心下感动,可想起他不愿跟着回帝都的事,依然有些不乐意,故而嘴上说得颇是轻巧。
“你……把嫂子给你的香囊落我那儿了,我想下次再见不知何时,只好给你送过来喽。”
“那……香囊呢”
曹习文作了个无奈的手势,“方才打斗时,被那女贼削成两半了。对了,她与你什么仇下手这样狠”
“不知道,她说来打听有人被劫的事,我哪儿能知道哇。这素未谋面的,上来就拿刀子逼着我。赶在太岁爷头上动土!回头我逮住她非要把她……”李重延刚想说“碎尸万段”,忽然想起那张美艳的脸庞,又有些舍不得,只得叹了口气道:“你看,我这还没走,便这般凶险,你真忍心看着我就这么提心吊胆地独自回帝都么”
曹习文闭着眼睛不说话。
他向来吃软不吃硬,李重延午后饮酒时拿话激他请他都是没用,现下一副可怜巴巴的样子,便是不出言恳求,他也已于心不忍。
他也从未想过会和一个浑身纨绔之气的官府中人相交到如此地步,其实连他自己都有些诧异方才会不假思索地为他挡了一剑。
曹习文沉默了半晌,才叹了一口气道:“我陪你去帝都。”
李重延闻言欢喜地立时跳起来:“此言当真”
“我把话说前头,只陪你去帝都,到了帝都就回泾州!”
李重延嬉皮笑脸道:“若我封了你做兵马大元帅呢你还舍得回泾州”
曹习文见他如此欢喜自己同行,想到好友一时不用作别,也生出几分欣喜,嘴上却骂道:“扯你娘的淡,你个八品县官还来封我做大元帅。”
李重延这当口已是心花怒放,哪里还与他计较尊卑,脱口而出道:“我娘早没了,扯不着的,哈哈哈。”
瀚江岸边,已是深夜。
离江滩不远处的一座亭子里,亮着一只灯笼,柔光莹莹。
亭中坐着一男一女,正是秋月实与朱芷潋。
“鹫尾怎么还没回来……不会有什么事吧”【… …免费阅读】
“不会的,这些年下来,我还未见她有过失手的时候。”
“是吗可是你就这么确信她能打探到大苏的下落”
“倒不是确信,倘若苏学士确实在瀚江的西岸被劫,就不可能没有蛛丝马迹,哪怕就像咱们上次发现的雾影散才留下的紫色粉末一样,只要细心找,就一定能找到。反过来说……”
“……如果找不到,那就可以推断,是在东岸被劫的了”
“不错,公主殿下,我正是这个意思。”秋月实站起身来,看着天上的月色如凉,叹道:“也不知我的族人们是不是已经顺利登岛了。”
话音刚落,亭子中已经多了一人,正是两人口中的鹫尾萤。
朱芷潋拍手道:“鹫尾你回来啦,刚还和秋月君说你呢。”
“殿下,大人,鹫尾回来迟了。”
秋月温柔地一笑:“无妨,且说说情形如何”
“离江岸边最近的县城是新阳县,我按大人的吩咐,先去了县衙门寻找线索。翻阅了相关文书的记档,确实有些奇怪之处。”
“什么奇怪”
“各种案件的记档都有,唯独劫持一类的案子一件都没有,无论是劫人还是劫财。”
朱芷潋奇道:“咦这确实很奇怪啊,我听大苏说起过,他们苍梧国泾州的的治安并非很安宁。”
&n
第一百七十八章 因果
世上的事,并非命中注定。然而冥冥中总有那么一种看不见的力量在左右着看似无常的天平。
也许终点就是起点,也许复仇就是自戕。
不走到最后一步,谁也不会想要罢手。猜不到结局的故事才是真正的故事。
离慕云佑的死不过刚过去一年,命运的齿轮就已急不可耐地开始转动起来,企图碾碎挡在面前的所有。
过往成史,这一年的秋分之日注定将在神州史上被镌刻入册。
万桦帝都的含元殿外,温帝李厚琮如一年前一般,再次带领着文武百官站在盘云门的青石阶上。
今天他将亲送智冠天下的慕云氏仅存的后人——慕云佐太师出帝都,而后者则会率着十万雄兵跨过瀚江,与碧海国一同出兵北伐伊穆兰。
当然,事实将会怎样,又另当别论。
温帝照例落了几滴眼泪,又命人奉上了饯别酒,方才舍得慕云佐上马。
叶知秋依然低眉垂目地站在温帝的身后,他心里与温帝一样地清楚。
这都是为了江山社稷。至于是为了谁的江山
答案和一年前一样,没有丝毫的改变。
与此同一时间,碧海国太液城抚星台上,朱芷凌正斜躺在软榻上,她已怀胎近八个月,双足很有些浮肿,坐着上朝十分不便,只得将软榻搬到殿上,再隔上一道幔帐,听着大臣们上奏。
明皇似乎病得更重了,国中大小事务还是得由朱芷凌强撑着身子来做主。何况她也并没有丝毫的退意。
尤其是今天,慕云佐的十万大军已从万桦帝都开拔了,听说先锋军淞阳大营的韩复早三日便已率着三万人马先行了一步。
胜负即将揭晓,命运就在手中。
底下大臣的上奏正说得起劲,她一个字也听不进去,甚至觉得有些聒噪。
她打了个手势,示意抚星台长史今日就此休议。
抚星瞰月谋天下,不负江山不负君。
父亲,无垠,我定会与母亲不同的。
千里之外,沙柯耶大都下城的巫神殿中,一个面无表情的老人正伫立在最高处的平台上,凝视着远处一座南国风格
第一百七十九章 主母
要说有什么事是六个字便能如一声春雷般响彻整个樟仁宫的,莫过于……
太子妃有喜了。
虽然温帝早已吩咐身边的李公公安排好了一切应对之事,可这个消息还是来得太突然,以至于温帝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还穿着粗布衫就直接从茶园子里跑到常青殿外,对着先帝种下的那棵刚开花的铁树拜了又拜。
祥瑞果然是灵验的,这离开花不到一年的光景,李氏帝裔便有了后人,如此江山稳矣。
温帝喜孜孜地扶着李公公的手站起身来,问道:
“这是什么时候知道的事”
“是今儿个午后从太医院里传来的消息。”李公公脸上的笑堆得几乎要从皱纹里满溢出来。
“是太医请平安脉时瞧出来的”
“这个……”李公公的笑容忽然僵住了,“是……是太师府的黎太君瞧出来的。”
“黎太君”温帝一怔。
“听说是太子妃去看望黎太君,黎太君又精通医理……”李公公瞧着温帝的脸色渐沉,忙打起了圆场,“不过黎太君也知道此事马虎不得,即刻派人来请了四名太医到太师府会诊,才断定是有孕无误了。”
“太子妃怎么会去太师府的”
“这个……这个老奴也不太清楚……。”
温帝的不快只是稍纵即逝,转眼脸上已复了春风,笑道:“罢了,黎太君确实精通医理,她是长辈,关心太子妃也是情理之中。那么太子妃如今在何处”
“已回了昭华殿,老奴多拨了二十四个宫女和十二个太监过去伺候着,应是够用了。”
“唔……那朕便晚些时候亲自去探望她。”
“是……”
温帝瞥见李公公应了声,却不退下,有些奇怪。
“怎么你还有话要说”
李公公陪笑道:“说了怕圣上怪罪,老奴方才急着替圣上报喜,路上不小心把腰给闪了,就怕这几日在御前伺候着的时候站不直,让圣上瞧着碍眼……”
温帝得悉太子妃有喜,正是龙心大悦,听李公公这么说,毫不在意,道:“你是服侍过太后的老人了,年岁又长,该仔细着些。既是把腰闪了,这几日你索性就出宫回自己的宅子好好养上几日吧。朕记得你家是住在……”
“谢圣上隆恩!老奴的宅子就在海定庄,离樟仁宫不远,圣上若是嫌小太监们伺候得不周,随时叫人来唤老奴便是。”
温帝满意地笑了笑,仁德之君便是如此,礼待大臣,体恤奴仆,举手投足皆是圣恩。
恭送温帝离去后,李公公唤了几个小太监来扶着他,一扭一扭地出了常青殿。
“去,把小季子叫来。”
小季子是李公公最用心栽培的一个小太监。平日里有什么事儿,李公公交给他多数是能放心的。
“小季子,承圣上隆恩,师父我回海定庄养上几日,这几日你就在跟御前伺候着,切不要有什么疏漏。”
“是。”小季子恭敬地应了一声。
李公公瞧了他一眼,低声道:“圣上心善,对咱们都宽仁,可做人就得识相。所以就算圣上体恤你们,说不用跟前伺候着让你们都去休息……”
小季子立时会意,乖巧地应道:“师父放心,就算圣上说不用伺候了,奴才也会远远儿地候着。”
李公公满意地笑了笑:“你很聪明,不枉师父我疼你。你替师父走点儿心,回头自有你的好处。”
说完,叫人抬了一顶软轿,急急地出了樟仁宫。
李公公刚出了宫门,立刻又换了一顶寻常的轿子。这轿子一直抬到了海定庄,却并没有停在什么宅子前面,而是到了一家酒铺前。只见李公公从轿子上下来的时候,已去了太监的服色,换上了一套寻常人家的装束。
他四下看了看,确定没有人跟踪后低头快步踏入酒肆,丝毫看不出闪了腰的样子。掌柜见了他,只略点了点头,由着他径直去了后堂。
显然他不是第一次来这个地方。
他穿过后堂从偏门出,又绕过两条巷子,早有一匹骏马拴在那里。李公公熟练地解开缰绳,一个翻身上了马,不过转眼间已是疾驰而去不见了踪影。从骑马的身姿看,哪里像是一个已过七旬的白发老人。
海定庄离历代先帝灵位所在的榕庆宫不远,离太师府更是一步之遥,不多时李公公已到了太师府的后门。
他轻轻地扣了扣门环,朝门缝里递了一样东西过去,低声道:“我要见主母。”
门吱呀一声被打开了,一个下人引着他入府。时值刚入夜,两人却并没有打灯笼,而是隐在夜色中走在五曲三回的长廊之下。
“主母现在何处”
“在右太师的府上。”
“右太师”
“主母时常想念右太师时,就会去旧府邸里稍坐,有时呆到夜深了,宿在那里也是有的。”
“哦……”
两人轻声说着话,脚下却不停,不一时已是到了慕云佑的旧府前,那下人这才点起了个灯笼,引着他到了蓼荫厅。
只见厅上的火烛
不过寥寥数枝,昏暗的烛光下映着一个苍老的身影独自坐在桌前,桌旁还靠着一把仙鹤盘云银头杖。
第一百八十章 英哥
李公公摇摇头道:“不知,因为您让我暗中打探,我也不敢打草惊蛇,只叫人远远看着,并未靠近,所以看不真切。我还打探到,这老妇人隔几日便会出现在花圃里,给那些花草浇水,奇怪的是,其中必定有一次,是要在午夜子时才去浇水。”
黎太君越听越惊奇,喃喃道:“午夜子时……午夜子时……”
忽然她一拍桌子,说道:“多子多福草!”
李公公一脸不解。
“你忘了么,咱们阴牟国的旧境有种多子多福草,妇人求孕时常用。”
“记得是记得……可这与午夜子时有何关系”
“那多子多福草虽不难得,但要种得好,必须午夜子时浇水,不然药效便会大为减弱。上一次重延那孩子拿这多子多福草来问过我,我盘问之下,才知道是太子妃让他问的。我那时就奇怪,如何太子妃会有咱们阴牟国的草药,先是冷心草,现在是多子多福草,如今看来,太子妃身后居然另有其人,且不知是什么人。”
“这一点,我还打探到一件事。太子妃自从去过未央宫后,时不时地就会问起身边宫女关于当年太后的事情来。”
“姐姐”
“是,似是想知道太后在世时是什么样的人。”
“她问这个做什么”黎太君奇道:“且若她想知道,为何不来问我这个至亲之人,反要去问宫中的下人。数次与她说话,也从未提及姐姐……这难道是为了故意避开我的么”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