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碧海风云之谋定天下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明海山

    “夫人,我知道你下嫁于我是逼不得已,我今日也不该如此冲撞你,但我须得让你知晓一点,只要我们还姓常,便不可能忘了这家仇国恨!”

    叶夫人闻言,嘶声恸哭道:“可我当初愿意嫁的,不是什么常氏后人,我只是嫁给了一个叫叶知秋的男人,一个愿意爱护我的人,仅此而已啊!”

    叶知秋还要再说时,忽然厅外脚步声响起,料想是叶茵看灯回来了,只得恨恨地看了叶夫人一眼,拂袖而去。

    不一会儿,叶茵踏入厅堂来,瞧见母亲正坐在椅子上哭泣,心下大惊,忙问道:“母亲,怎么了”

    叶夫人正是哭得伤心时,想掩饰也是不能,只好答道:“与你父亲争了几句,不碍事。”

    “父亲从不和母亲争论,有什么事能把母亲气成这样”

    “没什么,不过是……不过是我也想去看灯,你父亲不愿意陪我去罢了。”

    叶茵奇怪,这看灯又能是什么大不了的事,能争吵成这样,必有隐情,刚要再问,叶夫人却又哭了起来。

    “我这辈子对你父亲,就是想与他一起如寻常百姓一般看看花灯,逛一逛集市,再无别的奢求,可……可他就是不愿意。”

    叶茵更奇怪了,为了这样的小事,母亲竟然哭得这样凶,可看神情又不像是在说假话,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父亲一向懒怠出门,今年的灯会已经闹完了,不如明年我陪母亲去逛罢。”

    叶夫人尚是一副泪容,无力应答,只得勉强挤出一丝笑,不置可否。

    这正是:

    年年灯市花如昼,堪堪流光人不同。

    此情难解旧时恨,一付东水倾难收。

    泾州府新阳县衙门前的大街上,人来人往,车水马龙。倒不是因为这新阳县通商发达,恰好相反,整个县城就没有多少商铺,索性就都扎堆儿地挤在一条街上了。

    新阳县的“县令”李重延已经习惯了这儿的环境,闲来无事时便会上街看看。父皇让他月末便可回帝都到礼部去历练,本该是件高兴的事儿,毕竟这种穷乡僻壤搁以往他是片刻也不愿意呆的。

    可这新阳县是自己花了心血正儿八经打理过的地方,才不过月旬,他居然呆出些不舍之意来。

    就像自己种了一盆花,再不好看,也好看。

    这一日风和日丽,李重延又打算出门,他特意吩咐王公公不要跟着,顺便让那几个守在远处的龙禁卫也躲远点儿,王公公猜到了他的意思,顺从地知会下去了。

    向来思虑周全的王公公就这么放心他一人出门

    因为王公公知道李重延去哪儿。

    自从李重延认识了那个叫曹习文的小子,隔三差五就会去找他喝酒聊天。这曹习文别的没啥,论武艺还是相当不错,性子也爽快。王公公暗中让龙禁卫乔装成市井之徒试探过他,颇有些少年英武的本事与风范。所以跟他在一起,殿下应是没什么大碍。何况殿下之前也不想让曹习文知道自己的身份,他说难得有个年纪相仿说得来话的,要的便是这份自在。

    当然,李重延出门不带护卫的最关键原因是在于他认为自己是新阳县的青天大老爷。

    那简直是必然的。新阳县这样的穷苦地方,自打他任县令来了以后,就再也没吃过苦头。

    钱粮赋税免!

    土豪劣绅打!

    赈灾银双倍!

    路坏了,修!

    桥断了,造!

    只要我李重延想干,哪儿有干不成的事儿

    没人就跟泾州府要,没钱也跟泾州府要。

    本县令干的都是造福百姓的事儿,走哪儿都是当仁不让的正经道理,要人要钱那绝对是理直气壮。

    说到这里,李重延觉得这个泾州知府还挺识




第一百七十四章 对饮
    “都是来寻你的路上别人送的,你总不能让我先提溜回衙门再来吧那多麻烦。”李重延如是说。

    曹习文想了想,在理!于是便不再固执,喜孜孜地把东西送去厨房,让祖母帮着料理。

    今天也不例外,当曹习文把肉和笋送进厨房没多久,笋焖五花肉的香味就飘到了院里。

    李重延和曹习文如往常一般坐在院落中的葡萄架下,先就着一碟花生米饮了起来。

    “你这县太爷,真是我见过最奇怪的人了。”

    李重延笑道:“这是如何说”

    “别的县官儿,搜刮还来不及,我却从没听说你跟谁勒索过什么钱财,堂上断案也是依律办事,从不庇护那些土豪劣绅。可说你分文不取,洁身自好,百姓送礼给你又来者不拒……”

    “这叫大丈夫不拘小节。我待百姓如子女,百姓待我如高堂。你见过孩子给爹妈送块猪肉爹妈还不收的么”

    “哈哈哈,偏你们这些读书人就是能想出歪理来。你才多大年纪,就能做了烧鸡铺姚婆的爹”曹习文乐呵呵地掰了个鸡腿递过去,自己却挑了块寡淡的鸡胸。

    “鸡胸能有什么滋味不如丢了。”李重延嫌弃道。

    “鸡胸滋味是不好,可我师父说了,习武之人吃鸡胸最好。”

    “果然是个武痴,连吃个鸡都想着习武的事儿。你这般下功夫,将来要是不当个将军或是统领,怕是可惜了。”

    “将军统领我又不识兵法,不会领军打仗如何能做。”

    “哎,这有什么难的。如今是太平盛世,几乎就无仗可打,做将军还须识兵法”

    “那就更没有升迁的机会咯。”

    “也不一定,你爹不就是做了两次使团的护卫升作了统领么”

    李重延是惯了居高临下的口气,从不称什么“令尊令堂”,曹习文又是个习武的爽快性子,也不在乎这些小节,听在耳中反觉亲近。

    “咦,你是如何知道我爹升作统领之事”

    李重延当初认识曹习文时,听他说起过父亲在军中任职,便让王公公暗中去打探了一番,没想到就是去年护卫自己去碧海的曹飞虎,想来这老曹是识得自己的,如今将老曹升迁之事脱口而出,再解释下去岂不暴露了自己的身份

    “……我好歹是帝都人氏,官场之中的传闻多少还是能听说一些的。”

    曹习文闻言“哦”了一声,并未多想。

    “其实我虽然习武,却也不想做我爹那样的武官。”

    “这是为何”

    “大丈夫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他那般跟在一帮文官屁股后面,每日曲意相奉,好不憋屈。”

    “说你不可边习武边读书你不信,连话都只记了半截,当代三尺剑不假,那大丈夫三字之后还有四个字你怎不说”

    曹习文一呆,道:“我怎么不记得”

    “应是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如今既非乱世,你去哪里立什么不世之功可不就得像你爹一样奉旨办事才有出【¥ #…最快更新】

    路么”

    曹习文有些不耐烦起来:“奉旨奉旨,每日都是瞧着人眼色过日子,还如何顶天立地。这样的武官当着也没甚滋味。”

    “那依你说将来想做什么”

    “或者……我去开一家镖局,好歹是凭自己本事吃饭。”

    “那也不好,听说镖局也是个凶险的活儿,干不好就丢了性命。”

    “再凶险,总比跟在这帮文官屁股后面来得痛快。”曹习文话音刚落,想起李重延也是文官,脸上有些讪讪。

    李重延却不在意,他低声笑道:“不如,你来做我的护卫,我付你酬劳,咱俩既聊得来,你又不用出门揽生意,多好”

    曹习文看着李重延好一会儿,忽然放声大笑起来:“我说县令大人,就咱这新阳县里,如今贼人都被你一张告示引得守在城外替你看门了,你还需要什么护卫再说了,男儿志在四方,我可不想陪你一直呆在这新阳县里。”

    “你……你这是,”李重延刚想说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又觉得这句话太难曹习文未必听得懂,只得叹了一口气道:“那要是我将来升迁了呢”

    “升哪儿去”

    “帝都。”

    “那我也不去。”

    “你才说男儿志在四方,难道帝都还不够你闯荡么”

    “不是帝都不够大,而是……”

    “你说话莫要吞吞吐吐。”

    曹习文仰脖饮了一杯,这才皱眉说道:“李兄,你虽是文官,不过我觉着你并不像那群文官那般斤斤计较,也是个爽快的性子,且在这新阳县里你处事又公正,虽然有时……有时有点……富家公子的脾性,不过那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我曹某人结交人,不看门第富贵,只看投不投脾气。你是文官,如今苍梧国举国上下都是重文轻武,你却依然劝我去投军,还资助我银两,可见不随世俗,所以我是真心愿意与你结交。你将来若是有什么事需要保平安,要我出手护卫帮你,我岂会推托。你如今来与我提酬劳,真要惹得人心躁。”

    李重延被他这一通话说得大为感动,正要开口解释,那边曹习文的祖母端出一大盆五花肉来。

    他祖母起初见了李重延都要躬身作礼,渐渐熟络之后,也就不那么拘谨,每每李重延带着一堆东西来,都是挑出最好的配成好酒好菜招待他。

    恰好曹老夫人从后厨出来的这一档口,听见了投军二字,惊问



第一百七十五章 遭劫
    “她说香料太熏人,寻了几种我爱喝的茶叶,装在这香囊里。”

    “嫂子果然是个雅人,与李兄很是相配,连绣个香囊都如此不俗,必是大家闺秀。”

    “嘿嘿,还真被你说对了,她家可是个大家。”李重延睨着眼笑道:“你就是不肯随我回帝都去,要不让你嫂子给你也寻一门亲事,定不会让你失望。”

    “我一粗人,哪里能配什么大家闺秀。前几日村头的刘大脚还说我,再这么每日习武,以后只好找个女屠户,两人一同舞刀弄枪过日子最好。”

    “刘大脚那厮的狗嘴,你也听他自己不还打光棍儿么。”

    俩人离别在即,都故意不提那些伤感的,曹习文只挑些市井里破皮无赖的趣事儿来说,李重延也听得津津有味。这些都是在宫里头听不到的,回头改成段子去逗朱芷洁,那一定很好。

    就这样,一席酒一桌菜直从晌午吃到了傍晚,俩人都已是七八分的醉意。李重延站起身来,指着曹习文晕乎乎地说道:

    “你小子,就是太倔,你要是……你要是跟着我回了帝都,还愁……还愁……没前途你……你知道我、我、我是什么来头么”

    曹习文与他这段日子处下来,其实是猜到几分的。这年纪轻轻的县太爷虽然性情不错,但纨绔子弟的习性起初可真不少,一开始一道喝个茶吃个饭那破讲究能有一堆,看着就是个官宦子弟,大约家里是几世为官才熏陶出举手投足间这般的腔调来。

    “行行行,你有来头,你大有来头,都喝成这样了还不忘吹。来,我扶你。”

    李重延一把推开曹习文,不服气地嘟哝道:

    “我吹我还用得着吹吗你不看看这新阳县自打我来了以后,过得多富足赈灾银都比别处多一倍!你……你知道为什么那可是我、我去帝都亲自跟户部尚书讨来的!”嘴里说着,脚下已是一个趔趄撞到葡萄架子上,震下几片叶子来。

    曹习文闻言哈哈大笑,心道,我知你家里定是有人在朝中做官,不然你这年纪轻轻就能任一县令八成也是家里人花钱走门路捐的吧。

    自古以来历朝历代,私下买卖官爵乃是常事,苍梧国太平了百年,正是人心靡靡之时,哪能例外。

    不过曹习文觉得就算他这个官是凭家里的背景得来的,可也算是个为民的好官。反倒是有些出身贫苦考取了功名的人,只因从小穷怕了,一旦被派到地方上就为虎作伥放开手脚搜刮民脂,那才叫真正的可恨。

    曹习文扶起李重延,笑道:“快起来吧,我的县太爷。甭管你是跟谁要来的钱,你护着百姓,我就认你。”

    李重延兀自不服气:“哎,听你这口气是真不信是不是你……你这是有眼无珠啊。”

    “嘿,你还骂上我了。”

    李重延已是醉得不轻,刚爬起身来,又拿起桌上的一杯酒灌了下去,压低嗓门儿诡笑道:“你……你知道,我父皇是谁”

    曹习文简直要哭笑不得。

    父皇这苍梧国就一个人能称父皇,你还问是谁那你还成太子了

    “快别瞎扯淡了,仔细被人听见,你脑袋不保

    。”

    李重延哼了一声。

    “你不信哼哼,总有让你信的时候。你不跟我回帝都,我也能想办法把你弄过去,你给我等着。”

    “行行,你把我弄过去,你瞧你路都走不了了,我送你回衙门吧。”

    “谁说我走不了路了你别跟着我,你不是不跟我回帝都嘛那就别跟着我。”

    “别那么多废话!我送你!”说完,曹习文顺手拎起靠在椅边一把刀别在腰间。他是习武之人,刃不离身已是惯了,哪怕喝得几分醉了,也不会忘记。

    李重延不耐烦起来:“你不和我回……回帝都,你就别跟着我。要不你就一路送我到帝都去。”

    曹习文也是个倔驴脾气,且喝了酒,话赶话地杠上来,说道:“不送就不送,反正我不去帝都。”

    李重延自小心高气傲惯了,醉意又盛,见他这样,扭头就往外走。还没走几步,脑后传来曹老夫人的声音。

    “李大人怎么就走了哎,习文你怎么不去送送李大人啊”

    “他有脚,送啥”

    一听这话,李重延越发赌气起来,跌跌撞撞地出了院子走远了。

    曹老夫人发急了,捶道:“你这孩子,人家每次好吃好喝地送东西来,他喝醉了你连送也不送,恁得薄情。”
1...6162636465...22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