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临高启明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吹牛者
“是,是,我知道了。”他赶紧返回去穿上鞋子。
这边文同也出来了,他正在灯下起草改进糖业生产的报告书,听得嘈杂出来一看还没闹明白怎么回事,只见文秀衣衫不整,委委屈屈的从常师德的屋子里出来,他顿时起了误会,沉下了脸:
“老常,平时就知道你花心点,没想到你还有这个癖好!”文同并不歧视gay,但是对为了生理快感男女通吃的人可就很鄙视了。
“没有的事!”常师德急得抓耳挠腮,寻死的心都有了。明明是这死人妖企图来骚扰他,怎么大家都觉得是他在对人家的菊花图谋不轨?
“老文啊,你可要相信我们革命同志啊,你总不会不相信我吧,我们在临高可是一个宿舍的!我是什么样的人你知道啊!”
“难说的很,一旦脱离了集体,人的很多丑陋本性都会暴露出来。”
“我冤枉啊――”常师德指天画地,又是赌咒又是解释的,才算让文同勉强相信了是文秀骚扰他。这时侯廖大化来了,常师德正郁闷白白背了次黑锅,不由得把廖大化也埋怨了一番。连带着把郭逸也骂了一通――怎么闹了个兔子来伺候他们。
廖大化笑道:“常师爷不必动怒。这是小子们会错了意。他们这种专门服侍大爷的孩子,白天伺候茶水起居晚上充任婢妾侍寝本是常事。昨个文掌柜说了不要买婢女,旅途上用僮仆方便,大约是这上面起了误会。既然师爷没这个意思,我好好的训斥他们一番就是。”
“啥?还有这种事情?”常师德顿时对古人的性观念有了震撼性的颠覆。
“平常的很。酸子秀才们每每背个书剑琴箱的在外游学,身边都带个小僮儿,一是出门在外使唤着方便,二来晚间耐不住了就用来泻火。朝廷里的大官们也有专门蓄养的,有那亲昵的,宠爱还胜过婢妾呢。”
“我靠,这是什么社会!”常师德忍不住骂了一句。
廖大化只在一旁赔笑,知道文秀这孩子媚上邀宠的心太盛,来个了“自荐枕席”,这下算是拍马屁拍到了马脚上。两位看来都不好男风。心中盘算着赶快寻几个丫鬟过来才行。
当夜的一场风波也就过去了。原本常师德还有些疑神疑鬼,深怕自己伟岸的形象被人取笑。后来才发觉土著们对此事根本没有八卦的兴趣,连文秀第二天也照旧若无其事的来给他送洗脸水。大概正如廖大化说得:这种事根本不算一回事。
第二天,两人继续坐轿子,由起威镖局的一干人保护着,用了差不多半个月的时间陆续巡视了名下的各个甘蔗庄和糖寮。初步把情况都了解了一番。期间旅途劳顿,风尘仆仆也不必细说,还遭遇了几次强盗的拦路抢劫,好在有起威的镖师护卫,有惊无险的都过去了。
各个庄子和糖寮的情况大同小异,有的还留下几个长工,有的干脆人去楼空。文同现在已经知道了雷州的糖业生产情况:这里是典型的庄寮结合型的。没有单纯以以加工为业的土塘寮。都是某个甘蔗田较多的蔗农或者地主开办的依附于甘蔗庄,也有蔗农们合股开办的。土糖寮以加工自己地里出产的甘蔗为主。兼顾对外加工。设备的使用率很低,所以无一不是规模小,设备简陋。
甘蔗田种植不是农村常见的租佃制,小块的土地由蔗农自种自收,农忙的时侯请几个短工;大块的完全是由地主雇用长工种植管理,已经有了农业雇用劳动的雏形。
所以土地一旦易手,土地上的劳动力就全部都消失了,和一般租佃制下换地主不换佃户完全是两回事。这就对补充劳动力提出了迫切的要求。
这天一行人回到了徐闻的庄子上。正好张信作为广州站的联络员也来到了徐闻。作为雷州白糖的未来主要销售商,广州站对此也是极其重视的。
根据广州站的提议和执委会的批准,文同和常师德正式在徐闻建立了雷州糖业公司。开办糖业公司的资本由广州站调拨。徐闻城外的甘蔗庄将作为公司的总部。文同计划在徐闻进行糖业改进试点。
“能出白糖吗?”张信对这个问题十分在意,再三的询问。
“没问题,能出比广东任何一家都好的白糖。”文同对此极有信心,“不过在价格上要有优势,就得看机械部门有没有办法帮我们造设备了。”
“有英国人最近到广州了。”张信告诉他一个讯息,“他们很小心,正在寻求购买商品,白糖也是一个大宗。如果能赶在四月之前出糖,卖掉二三十吨不成问题。”
“可以,不过我要广州站给我足够的人力。”文同说,“在本地补充劳动力很困难。”
“要多少人?”
“至少得三百人。”文同的计划书里,这一批人将作为甘蔗农场和糖厂的第一批工人。每个庄子至少要补充二十名左右劳力,有糖寮的庄子还得更多一些。
“都要壮劳动力?”
“妇女和孩子也要。这样能够拘绊青壮年。再说广东福建的农家妇女都很能干,体力也好,我看不比男人差。对了,再找十名左右有养牛经验的人。”
“行。给你五百人都可以。”张信一口答应。因为移民工作的不断进行,临高的接收能力已经出现缺口。一个净化周期是40天,而临高的检疫营地总共也只能同时入住四百人左右。不少已经招募来的移民就只能被安置在广州,等候发运。广州站为此在郊外设立了一个类似隔离检疫区的村子,在那里进行一些初步的“净化”工作。营地里现在已经滞留了一千多人,为了防止当地官府起疑,郭逸已经在设法尽快把他们送走一些。
“五百人我怕接收不了。”文同说,“先三百人吧。这里千头万绪的事情太多,我还想再从临高要些干部来呢。”
“干部很难。”张信说,“起威的人很可靠,你可以从里面选些骨干出来当军事干部。”看到文同愕然的神情,张信补充道:“雷州这地方很乱,你这么个大糖厂主,到时侯自然会有各路好汉眼红,土匪不用说了,本地的土豪起了意恐怕也是件麻烦事。要保护自己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就得有武装。先拉个民兵队起来吧。武器会从临高给你补充些过来。”
“好吧。”文同想这事情就交给常师德好了――反正他会耍鬼头刀。
“我打算先在徐闻这里搞一个甘蔗组合,然后再拓展到海康、遂溪这些地方。”
“继续收买甘蔗地扩建种植园吗?”
“我是希望搞种植园的,”文同说,“现在这里的经营模式还是以小农经济为主的,种植和管理水平都太落后了。”
在半个月的旅行途中,文同对这里的甘蔗种植情况已经摸了个七七八八。小农经济下的经济作物栽培随意性很大:品种有种果蔗的,有种糖蔗的,至于田间管理,有的看得出很用心,有的则马马虎虎,完全是看天吃饭的。甚至并不适合种甘蔗的地方也有人在种甘蔗……
以甘蔗这样的经济作物来说,最好的经营模式自然是大规模种植园:把这些小片的土地合并起来,成了一个大型的甘蔗种植园。不管是采用雇工制还是奴隶制,生产效率都比现在这样的小农种植高得多。
但是收购蔗农的土地并不容易。蔗农很少有破产或者经营困难的,就算是支付那高得可怕的利息,种植蔗田依然是有利可图。没有天灾人祸的情况下想要成片兼并土地很难做到。除非穿越者操纵糖价,逼迫这些小农全部破产,再逐一收购。文同并不认同这种方案,倒不是他有多少善心,而是觉得穿越集团还没这个本事。
“我的想法是搞甘蔗组合。”文同拿出了他的方案:把生产同一种作物的种植户都组织起来,在他们的主持下统一进行技术指导使用良种,统一购买肥料,甘蔗统一制糖、统一销售。压低成本,增加收益。文同估计,这个方案会吸引不少小种植户参加。
“这个方案,第一年肯定不会有多少结果,但是时间长了,效益一出来,农民就自然愿意参加了。没办法,我们不是政府不能硬性推行,只能靠口口相传的口碑效益才能达到目的。”
“那你得扎根雷州了。”张信看了他庞大的计划,“这计划没三年五载不会出效益的,光说服这一家家的农户,还有收成之后的分红……得好一批人协助你。”
“扎根也可以么。享受下大地主的日子。”文同对自己的这个事业很有兴趣,“这边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人,我向教育委员会申请了些,能配几个配几个。不够的我还准备自己搞培训。至于说服小农加入么,能说服多少说服多少。等三五年一过,一切顺利的话我就是雷州最大的糖业供货商了,糖即多又好,到时侯来个压价倾销,把市场上的收购价打得稀巴烂,不肯加入农合的全部让他们破产,我再连人带土地都收买下来好了。”
张信连连点头,想不到文同这样一个技术人员,也能使出如此毒辣的手段来。
“需要什么只管开口,广州站一定配合好。”
“我们这里只是个制糖基地,没有情报人员之类的编制,但是我很想知道海安街的具体情况,这地方被当地人叫做‘甜港’,糖都是从此地出口,街上还有不少糖行。这些潮、汕地方的商人,迟早都是我们的对手――”
“这个好说,我们会安排人在当地卧底。到时侯真要正常手段搞不下来,来点不正常的就是。特侦队的人正手痒呢。”
“呵呵,最好是不要了。不过我们时间有限,不能起腻打什么商业战,快刀乱麻比较好。”
双方商定了一系列的联系方法,因为雷州不算正式的派遣站,只是个二级据点,目前没有电台配发,与临高的联系主要使用信鸽作为工具。与广州之间的联系除了使用信鸽,还可以利用起威镖局的镖路传递信件。根据执委会的指示,不到万不得已,不要轻易直接派人渡海会临高来联系――双方的直接联系要越少越好。
执委会在雷州还有盐商刘纲这条线,此人就住在海康县境内,但是执委会经过考虑还是决定双方各自单线联系,避免接触。刘纲是他们向大陆走私私盐的重要渠道,要重点保护。





临高启明 第四十七节 契约奴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临高启明最新章节!
第四十七节 契约奴
在起威镖局诸人的努力奔走下,各个糖寮的煮糖师傅之类的制糖工人招募齐了,虽然现在再招人有些晚,最好的师傅都被请走了,剩下的老得老,少得少,技术也不怎么样,好歹各个糖寮都赶上了榨季。文同通知名下的五所糖寮,凡是愿意来代加工的外庄甘蔗,一律只收取出糖的三成作为加工费,以此来吸引没有糖寮的小户蔗农来加工,赚取到更多的赤砂糖。同时他让各家糖寮敞开收购各种糖产品,包括赤砂糖、糖砖,包括加工余下来的糖蜜也欢迎,一并收购。
“告诉他们,甘蔗渣也要!”文同亢奋的对充当使者的文秀、文清喊道,这哥俩因为粗通文墨,又懂普通话,就成了文同的秘书兼使者,三天两头在雷州境内奔波传达各种命令,脸都晒黑了不少。文同每天写信给他刚刚招募来的糖寮的管事、庄子上的管事们下达各种指示,同时也要求这些人定时向他汇报。为了方便传达信息方便起见,廖大化专门买了几顶轿子,养了一批轿夫随时待命接送。
至于甘蔗田里的短工,文同很快就发觉自己无法从当地招募到足够的人。甘蔗收割季节的短工价格暴涨,而且因为他们下手晚了,农村的闲散劳动力差不多都被其他蔗农蔗庄招去了。文同无法,只好等待广州方面送来劳动力。
广州准备第一批送来二百人,原本他还想要得更多。但是各个庄子、糖寮上的破烂的房子里根本住不了这么多的人,仅有的房屋也大多需要修缮,还要建造配套的伙房、厕所。粮食、饮水都需要准备,甚至为这些人做饭的锅子也得买起来。在17世纪要安排这么多人的食宿是件很困难的事情,样样都得亲力亲为。
幸亏有起威镖局在此的分号照应,包括采办食物、请工匠修缮房屋、与官府交涉之类的事情都是由廖大化出面办理安排,帮了很大的忙。
广州这边,张信让孙常来负责组织第一批往徐州去的移民。因为从徐闻来的札子上知道雷州条件简陋,人去了之后不但要收割甘蔗,还有不少杂活要干,所以孙常挑选的出来的第一批移民都是青壮年,没有疾病的。而且他专挑有家有口的,单身的一律不选。张信不解,问他缘由。
“小人听说雷州那边环境艰苦挺艰苦,若是无牵无挂的人去了,一个不对就都逃散了。到时侯岂不是白费了这些日子来的辛苦和银钱?有家有口的就稳妥些。”孙常回禀道。
“你想得真是周全。”张信对这个家奴出身的大管家能想得如此周到感到佩服。
“非小人想得周到,小的过去在高老爷府中,虽然是个小小的家丁,高家用人、募人的事情小人也见多了,其中的种种弊端也都熟悉。”
孙常有请郭逸出马,到总督衙门去拜会了赞画吕易忠,出一百两银子买了他的一张名帖。几百青壮年移民虽然可以坐船去雷州,但是登陆之后不免穿城过乡,所经各地的官府都会查问。手里有张片子就好对付多了。这边把第一批移民都按班-排-连的军事化形式组织起来,各级设置头目。每个人都自带卧具、餐具和五天份的备用干粮。
路线是从广州坐船启程,到雷州的海安下船,再徒步抵达徐闻。到了徐闻之后,再根据各人的情况分派到九所甘蔗庄上。
起威镖局也在雷州境内的沿途的各家分号和外柜上做了充足的准备,分段发送滚单,包干接力,移民队伍一入境,就有人迎接充当向导,沿途设置休息点,供应开水馒头。有些地方过于荒凉没有休息站,就由炊事班自己起火烧水吃干粮。路上不喝生水,每晚住宿都有安排,绝不露宿。这样一段一段的接送,移民们吃得好,休息的好,又不会迷路。镖师们护送,他们手里有官府的帖子,移民又有哨棒腰刀护身,在雷州这块并不太平的土地上一路上无人敢惹。没用二天就到了徐闻,而且身体状况都很不错,路上没有出现一个病号或者伤号的。到达之后稍加休息就能马上投入劳动。
文同讲这二百多名移民分散开,按班派出到各个甘蔗庄上去,住的虽然是临时修缮搭建的草屋茅舍,好在雷州天气温暖,不至于挨冻。移民一到投入到抢收甘蔗的农业生产中去。根据文同的指示,从附近乡村购买了足够的米、蔬菜和肉类,保证在农忙中移民能够得到充足的伙食。收甘蔗的劳动强度很大,不让他们吃饱吃好,很快就会有人坚持不住逃亡。
第一批移民安定下来,干了半个月的活之后,看到人心比较安定。广州开始发送第二批移民,其中包括了第一批移民中的妻小家属,发送妇女主要是为了满足这些移民的后勤需求,帮忙做饭、缝补衣服什么的
最后,从广州一共运来了大约四百人,男女老少都有,文同、常师德和廖大化把他们陆续都分散安置到各个甘蔗庄上,作为长工使用――其实他们的地位是契约奴。每个人都在契约上欠下了紫氏企业五十两银子,因此必须用劳动来清偿这笔债务。郭逸认为这种模式多少可以遏制某些流民吃饱了就想逃走的倾向。
招募流民政策一开始的情况是相当不错的,特别是运往临高的周转速度比较快的时侯。饿得半死的流民对能够去一个有活干,吃得饱的新地方还是乐意的。但是当转运速度开始减慢,越来越多的人口被积淀在广州的难民营里之后,吃了几顿饱饭,缓过劲来,又听说会把他们移民到琼州去。许多眷恋乡土的人就动了逃跑的心思――来广州是为了不饿死,现在吃饱了饭,眼见春天又要来了,便有人陆陆续续的溜走了。广州站一开始完全束手无策――没有足够的人手去看管这些人,但是事情又不容拖延,否则很快就会成为一股风气。郭逸等人得出了一个结论:光是给胡萝卜是不行的――必须有大棒配合。
为了能够尽量减少收容到的流民逃亡,除了增加各种洗脑措施,鼓吹去琼州之后的美好生活前景之外,郭逸终于请示执委会,开始推行契约奴制度。
所有被收容来的流民都必须签契约,以借贷的方式为自己在难民营里的衣食住和医疗服务买单。为此他们至少为紫氏企业服务七年,期满之后才能取回身契。
根据契约,在此期间他们的伙食免费供应,还发给工钱。到期之后不必另外支付赎身费用。
有了这个契约,郭逸就能在广州合法的利用官府的势力来控制他们。让对官府特别畏惧的小民们不敢随意逃走。特别是在他用梁存厚的片子到南海县衙门报案捉拿了十多个逃走的流民,在衙门里每人杖刑四十到八十之后,逃亡现象被控制住了。彻底的断绝了许多人找机会就要回乡的念头。另外一些人也渐渐的怀疑起自己拼了命的回到家乡过吃糠咽菜种地交租的日子到底有什么意义――如果说要种地干活的话,给郭东主这样的东家干活不是更好,起码吃饭管够,还给新衣服穿。
连续折腾了差不多一个月之后,穿越集团在海康、徐闻两县的制糖产业终于走上了正常运作的轨道。虽然期间出了些因为煮糖师傅手艺拙劣,报废了糖数量多了些的烦心事,总体运作还是很稳定的,赤砂糖被源源不断的制造出来。根据文同的指示,所有糖寮内产出的赤砂糖、糖蜜和甘蔗渣,全部都运到徐闻的中心甘蔗庄上来――廖大化根据他的指示,设法收买了些土地把甘蔗庄的地界扩大到了河边――如果不能得到蒸汽机或者柴油机的动力,就准备用水力机来进行压榨生产。
文同打算在这里兴建一所示范性的甘蔗种植园,建造使用新设备的制糖厂。他给这里取名为华南示范糖厂――这是纪念徐闻最早的现代化制糖厂华南厂。同时用该厂几位为中国制糖现代化业做出过巨大贡献的的股东命名另外四座糖寮为:国新厂、启冲厂、治安厂、启文厂。这几家厂暂时只能维持旧有的生产方式,等示范糖厂运作成熟之后再进行技术改进。
因此华南示范甘蔗庄成了接受移民最多的地方,将近有一百五十名男女老幼落户在这里。常师德因为不懂种甘蔗的事情,就成了民政事务的管理人。一个庄子一个庄子的按照邬德编发的《民政事务管理和组织手册》登记户籍,建立基层组织,从移民中选出年高有德的人当村长,选机智善辩的人充任副手。按照全民皆兵的原则建立了民兵队――按照本地的叫法是乡勇。装备起了从临高运来的刀枪弓箭,连火绳枪都有。民兵们在镖师的指导下利用空闲时间逐步操练起来――文同又不要他们当火枪队,只求有土匪侵扰的时候能够自卫就可以了。虽然常师德和文同对这些民兵队的忠诚度深表怀疑,但是此地的治安情况容不得他们再多做考虑了,靠几个镖师保卫两个县的九处产业实在是大大超越了起威镖局在雷州的实力了。
“就算不为我们吧,只能指望是为了他们自己了。”常师德说,“起码他们现在有吃有穿,全家团聚,保卫自己的家园总该出力。”
“那得他们把这里当自己的家园啊。”文同还是比较悲观。
“两位掌柜多虑了。”廖大化劝解道,“这里有吃有住的,气候又暖,没霜雪冻不着的好地方,又遇到澳洲老爷这样的善人,这群流民还能指望什么?”
“但愿如此吧。”文同看着新盖起来的一间间非洲错落般的草屋,“过了这个榨季,就给各庄上全部修新房子,按标准住宅b型修。”
“投入太大了――”常师德在博铺看到过给百图村建造的b型建筑,那干脆就是一堡垒型建筑,看起来规模就比筒子楼一样的a型大得多。
“糖厂将来就是我们的摇钱树,要在雷州牢牢的站稳脚跟,没有一点自保能力不行。”文同说,下面,他就要着手来改进工艺和机器了――这样才能让他的华南糖厂名副其实。
文同现在有两个改进方向,一是制造白糖,文同知道好几种制白糖的工艺,但是没有设备,只能用《天工开物》里的土法,用黄泥作为吸附剂来制造白糖。所谓黄泥,应该就是粘土之类的多空隙的材料。如果从个角度来看,并不一定非得黄泥不可,活性炭、硅藻土这些东西都能充当吸附剂。
二是提高粗糖的产量。这个有许多可以改进的地方,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提高出汁率。文同大致检验过,甘蔗用土糖寮的木辊碾压三次的出汁率,不超过40%,所谓的甘蔗渣里还包含有大量的蔗汁,浪费很大。现代制糖厂的出汁率至少也在70%以上。
考虑再三,决定还是从制白糖开始入手――毕竟这东西的利润率高。
文同没有企图尝试各种乱七八糟的吸附剂,活性炭他们还造不出,至于硅藻土,得从临高运来,都不方便,黄泥之类的粘土虽然不是俯拾皆是,本地还是很容易找到的。要是制造不成的话在另想办法。
根据《天工开物》里工艺流程的描写,文同先让人把赤砂糖熔化,然后倒入下面塞着稻草的瓦溜,等到赤砂糖完全凝固之后,再把茅草拔掉。常师德叫人从外面挑来几担纯净的黄泥,倒在水缸里,用力搅合成黄泥水。稍静置片刻之后,用瓢舀起黄泥水上层的溶液,一勺一勺的淋在瓦溜里。
“这方法好诡异。”常师德有些不相信,黄泥水淋红糖就能出白糖?看起来就觉得够脏的。




临高启明 第四十八节 华南糖厂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临高启明最新章节!
第四十八节 华南糖厂
“应该是真得。好多糖业书上都这么说。”文同也挺紧张,别说他自己,就是一贯从事制糖业的家中长辈也只在现代化的糖厂里干过没见过这土法制糖。
然而接下来出现的效果的确犹如魔术一般,浇完黄泥水,等了片刻再看瓦溜里的糖,果然已经变得雪白了――当然这个雪白是相对而言,比起另一个时空里的精白糖,它的颜色还微微有些发黯、发黄。并不能达到书上所说“洁白异常”的水平。
1...116117118119120...110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