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魏王侯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淡墨青衫
夯土路是用叠层法修筑,其实是最次等的官道。
早在千年之前,古罗马的驰道就基本上都是青石板路或是鹅卵石铺成的道路,最不济也是碎石路。
秦驰道的道路状态也是有一些保留的,但那就是夯土路,有一些路面保存好的只是不再属于道路的核心运转区,所以保持的相对完好。
以大魏官道来说,夯土土要定期维护,那么道路条件还不错。
若年久失修,则晴天一身土,车辆行于其上如在大海行船,起伏不定。雨天则料泥至腰,泥泞难行。
以南安侯府现在的财力,也只能修夯土路,好在养护一定得人,最少在相当长时间内,夯土路会是路面建筑的主流。
傅谦又交代了一些植树和疏浚明沟修筑的细节,这才准备上马离开。
一个百户道:“我们百户的开荒地确定了没有”
傅谦看了看他,说道:“你们第七百户开荒地就在北方,东北至十一里地,南十一,北二十一,大约方圆五十多到六十里地。”
“乖乖……”第七百户的百户官忍不住咋舌惊呼起来。
第七百户也是个退役武卒,伤在手臂,截肢切掉了大半个左臂,此后在南安侯府别院学习文墨算术,由公中养着,每月照样领两贯钱,那会学习学的这百户官头发直掉,简直是恶梦。
现在的情形也是说明南安侯真是有先见之明,陆陆续续因伤因病退役的百多士卒,九成以上都学了书算,现在不是吏员就是各百户的官员,或是为百户,或是为警备士的长官,执掌基层政权和警备大权。
另外还有从武卒中选取的,或是原本南安侯府的老牙将们,也有一些是陆续选拔出来的吏员们。
通过长时间的录用培养,现在南安侯府保持着一支相当精干和实用的吏员队伍,由白丁,小吏,武卒们充任的吏员队伍,比大魏通过层层考试选拔出来的纯粹的生员们,其实更加的合适和管用。
“大约是五万多亩地”刘百姓咳了一声,忍不住问傅谦。
“按丈量法差不多不到五万亩吧。”傅谦道:“等这边的路修好,我们要按各百户农田的范围,确立水车引水干渠,沿着田亩中间修纵横道,要容鸡公车对行出入,最好是过一架马车,这样拉农具,粪肥,还有将来收获,出入都方便。此外就是开出大片田亩,用渠道引流灌水,渠道不至者,就打井,用骡驴拉动,昼夜不停的出水。”
各人眼中都有兴奋之色,李国柱
等人所在的地方,人群也是一阵骚动。
“这么多地,人手足么”
“差不多吧。”傅谦想了想,说道:“以后可能会大量涌来新移民,官户名额不一定够。按君侯的想法,如果官户名额差不多了,留一部份名额准备赏人,新来的还是民户,可以当佃农,也可以当侯府的庄丁,领俸禄做事。”
几个百户互相对视着,更多的官户脸上都显露得意之色。
当佃农肯定不如他们这些官户,还了欠债之后,他们开垦出来的棉田就都是自家的,只要按比例将进奉钱折算成籽棉上交,然后服四十天的力役便可。
开垦出来的新田,不管是棉田还是稻田豆田,也是一体办理。
此后侯府可能会加大进奉钱的上缴比例,其实是另一种层面的赋税,但相较大魏沉重的赋税负担,侯府的税额还是会很低,不会给人带来什么难以承受的负担。
开荒的头几年,都是不收赋税,各百户和各家按丁口数来开垦荒田。
很多百姓就恨自己家里丁口不多,不能多开一些田亩。
如果开荒计划成功,每家都会有好几十亩的棉田和过百亩的稻田,由于大牲口充足,农具充足,水利完备,一个五口之家,拥有三丁两口,种一百多亩地根本就是很轻松的事情。
唐时授田,永业田加口算田也是百亩以上,百姓以简陋的工具照样获得丰收。
此外还会安排人们种植桑树,会有专门的丝农来采桑叶养蚕,扩大南安侯府的生丝产量,从别人手中获得货源,不如自己生产出来,这不仅是南安侯徐子先的信念,也是徐子先麾下官吏和百姓们的有志一同。
普通的民户,在开荒上肯定没有更多的照顾,借款的利息也会高一些,若是成为佃农,土地仍属侯府,只是可免费居住和使用农具,算起来还是官户合算。
如果是为雇工,那么还是无根浮萍,南安侯府的管理相当严格,当雇工也没有办法偷懒耍滑,更不合算了。
“一个百户就是五万亩。”第七百户的独臂百户沉思着道:“现在编了好几十个百户,开荒亩数要在百万亩以上了。”
“并不是各百户均开荒,各有任务,不过也差不多了。”傅谦看看众人,说道:“所以大伙都要努力做事,官户老是被评为下下的,可能革出去成为民户或雇工,那时候可不要抱怨。”
“怎么会”李国柱在远处叫道:“咱们这些人哪个不是有十分力,要使出十二分来”
第三百二十一章 豪情
刘叔敬苦着脸答应着,知道这也是必要的措施。
防疫最要紧的还是隔离,这也是南安侯在文告中多次强调的事情。
现在侯府每隔三天就会发布一次文报,由秘书阁的枢机房发布,主要就是讲述侯府近期的动向和各种举措,以及转述一些大魏的邸报塘抄,还有一些徐子先的指示之类的东西,也会刊印于其上,由各百户官召集百户内丁口听讲宣谕。
这算是另一种层次的报纸,东藩这里人口较少,特别是士绅阶层还未形成,只有南安侯府的官吏勉强算。
商人也不多,常驻的商人更加稀少了。
办报没有必要,开销大,受众小,现在这种做法就足够了。
刘叔敬自觉还撑的住,却也知道没有办法违背君侯法令,只得在小吏呈上来的公文书上签了字,他的签名是半年多前才学会,倒是写的方方正正,只是最后一笔时用力有些大,将小拇指粗细的炭笔给写折了。
“无妨。”小吏皱眉道:“我们都备得有十几支,只是这东西使着比毛笔方便,却是易折。听说傅司曹在研究更好的,等他做出来就好了。”
接着小吏又询问了庄上是否有其余人发烧,听说还有两人时也是一皱眉,接着直接骑马往十七百户去了。
刘百户和另外两个发烧的,今晚之前就得离开庄子,去隔离所报道,不等退烧,不得出来。
“百户官放心了。”李国柱等人安慰道:“隔离所进去的人多了,好吃好喝养着,白白胖胖的出来岂不是好”
“我等会用心做事,百户不在还有工官,农官,咱们不会误事。”
“年底时俺家定会投百户红豆,百户发烧也不离位,这般拼命奉事,当得咱们的一颗红豆。”
最后的安抚话才是刘百户最爱听的,当下就算是发烧也是忍不住眉开眼笑起来,向着那个说话的人连连拱手致谢。
刘叔敬为武卒时,月俸两贯,后来学了书算为吏,月俸涨到四贯。
现以为百户官,月俸涨到了六贯,加上福利,年收入近百贯。
这个收入,比大魏官员也丝毫不差,各方面的福利待遇也相当不错。
君侯还有承诺,等将来对倭国等处的贸易好起来,侯府收入增加,官吏还会继续涨薪,因为那时百姓的年收入平均也有好几十贯,为官者的收入,按君侯的理念,根据品级不等,还是要超出百姓不少。
否则官员心理失衡,俸禄拿不到的,便自己想办法从百姓头上搜刮,那样反是不好。
现在东藩百姓平均收入能到十贯以上,百户官的俸禄大约是普通百姓的五六倍,刘叔敬感觉相当知足,若是能常为此官,甚至更上一层,他余生也知足了。
……
刘百户离去并未影响旁人,所有人聚集之后,一千多人形成了长龙般的庞大队列。
更多的是马匹,骡马驴和牛加起来五百多头,骡马们拴在一处,很快拉满了一地的粪使,很多骡马身后背着
青草,轮值养骡马的官户们在兽医和农官的指派下给这些大牲口喂豆料,在临做事前,兽医官下令给每头骡马都喂生鸡蛋,马喂两颗,骡子和毛驴一颗,这些大家伙都一舔便是将鸡蛋连壳吃下肚,还有些意犹未尽。
这叫很多人羡慕不已,很多妇人都在眼红,对这些大牲口笑骂着。
虽然现在大伙日子过的不错,平常都能吃饱,是精粮和杂粮掺着吃,也有不少人家开始养鸡……在此之前,养鸡也不是家家户户都有能力,养鸡纯粹放养,吃草吃从也是可以,但多日也不产蛋,因为营养不均衡,特别是秋天过后的冬季,鸡若是没有东西吃就瘦弱不堪,更不要说下蛋了。
养鸡要有剩饭,或是专门买的饲料,关键是养鸡还要交税,而且交钱还不少,这使得很多人家干脆放弃了事。
在东藩大伙已经有了充足的饭食,但养鸡还是一项巨大的投入,得下决心和狠心,鸡蛋更是金贵物,一般人家都收集了拿出去卖钱,只有家里有小孩子的,才会隔几天煮上两颗,给小孩子补补身子。
在这个时代,鸡蛋这种饱含蛋白质的食物,确实是最佳的营养品了。
人都舍不得吃的东西,却是大批量的供给牧畜们,不过人们也最多是笑骂几声,各人都知道,这些使力的大家伙们要是吃不上精料,没有鸡蛋补充营养,这么使唤着下去,过不了多久就瘦弱了,做不了太多的活计。
工官们在按图纸测定距离,划定要开工动土的地界,接着各百户都分散开来了,在工官和所有官吏的指派下,一部份壮丁开始用铲子铁锹挖掘路边的明沟,这是用来给垫高的土路排水用的。
大魏的官道也有排水沟,但若使用很久不能正常维护,夯土层很快被人和车马压的低洼下去,再加上有沟渠在侧,下雨天是什么样就可想而知,就是一条条能沿到人腰身的小河沟,根本不成道路了。
东藩的夯土路标准还是比较高,一层层的叠土上去,用老土,石灰,螺丝壳混杂在其中,反复夯平。
刚修好的夯土路也异常坚硬结实,就算下雨天也踩不进脚印,大车经过也是一条浅浅的辙印,不会压入路基面太深。
这种路就是得反复夯实,隔的时间久了不维护便不行。
但初始修筑的费用
第三百二十二章 迎接
东北边,便是东藩船厂,就是以建八桨无桅和四桨小哨船为主,也是为建造大船栽培合格的工人,磨练造船的技术。
左手边,则是增筑扩建的码头区域。
十余艘大船停泊在港口内,一些小船在大船船侧来来回回的运送人员和补给。
徐子先张目看了一下,见是最外围的停泊的是福一号,他点了点头,知道是福一号即将赴倭国贸易,生丝,茶叶,瓷器,铁器,棉布,加上澎湖那边的一些土物,凑起一船货物,可是并不容易。
福一号好歹是能运二百多吨货物的大船,好几万斤货,可不是容易凑出来的。
说到底还是因为南安侯府现在还不能掌握一手货源,福一号这一次去贸易,价格还得比普通的商船要略微低一些。
因为要急着出货,铺出商道,确定代理商。
徐子先看到一个高大健壮的水手长,在其号令下近二十个水手奋力升起船帆。
他也看到货舱装运并未满载,船身还明显在最高吃水线之上。
这些事,常年在海边和船上,徐子先已经相当清楚了。
徐子先对身边的陈佐才道:“现在福一号是驶向澎湖”
“是的,君侯。”陈佐才笑道:“澎湖那边有一些皮货,鹿皮少,羊皮多,倭人喜皮货,到那边获利不小,羊皮鹿皮俱是咱们自己一手收的货源,利润比那些瓷器茶叶要大的多。”
“茶山的事,要提醒傅谦。”
“是的,君侯。”
东藩的气候是十分适合种茶,后世东藩的乌龙茶产量和销量都极大,成为后世东藩的当家产品之一。
既然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不利用起来就太傻了。
这一次的大开荒之中,除了农田水利道路,还会在外围的丘陵地界开辟出最少十万亩以上的大规模的茶山。
和江南,浙江,江南西道大规模的茶山肯定还是没有办法比规模,但如果有大规模的茶山出现,东藩也会是茶叶贸易中的重要一环,最少很多求、购上品茶叶的外来商船会选择停靠东藩,除了棉布是当家产品之外,茶叶也将是未来南安侯府主持的贸易之中的重要一环。
贸易就是周转,而一手货源和二手,乃至三手货源的利润不同。
产地加上贸易,则会拥有定价权和相当重要的权力,这也是徐子先坐拥澎湖还一定要开辟东藩商贸的最要紧的原因所在。
至码头区后,护卫们四散开来戒备着。
现在这些护卫被称为侯府直卫,他们都穿着镶嵌铁叶在外的铁甲,头戴兜鍪,手持长矟或横刀,腰系双插和上好了弦的长弓。他们形象威武而庄严,对任何试图无原无故靠近徐子先的人,都是以警惕的眼光看过去,然后上前阻止。
三十多名护卫在码头区散开来,四周的水手工人们都看的出来是君侯来了,眼神中不乏亲近和好奇。
护卫们也不会直接驱赶这些人,只是拉开了一条戒备线,有一些护卫手抽出弓箭,将箭矢虚搭在弦上,以防有人突然暴起发难。
徐子先穿着的是寻常浅蓝色袍服,束一条牛皮革带,仍然是箭衣短袍着靴的军人打扮,干练朴实,如果不认得的人见他,最多是当成寻常将门世家的舍人,哪曾想到,这位就是赫赫大名,已经完全实质性掌握了东藩的宗室要角
看到护卫们的表现,徐子先也只能摇头一笑,司从曹开会定下来的仪卫规章,便是徐子先自己也违反不得。
其实徐子先凭自己身上双插和强弓重箭,就算来上几十人的刺客,恐怕也未必能占得了他多少便宜。
他的身形长而健硕,举手投足蕴含劲力,左右回顾时,眼光锐利警醒,并不是有意为之,已经是深入骨子里的习惯,这是千锤百炼得来的本能,已经融入了徐子先的体内。
简单来说,徐子先已经入得武道之门,也可称为百人敌了。
就算如此,护卫仍然森严,这是体制攸关,徐子先也不愿在此事上与部下们顶牛。
东藩草创,土著威胁犹在,人心尚未完全归附,小心谨慎并不为错。
很快,从海上不远处漂荡而来的一艘大船,在小船的牵引下靠近栈桥,准备下帆停泊了。
这是灵二号,长二十三米,宽五点三米,吨位是百吨左右,在徐子先眼里是小船,在福建路也算是勉强可以出海贸易的小型商船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