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魏王侯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淡墨青衫
……
徐子先回到内宅时天已经黑了,他连续几天的高度紧张的精神终于放松下来,身体的疲惫如同潮水般涌了上来。
别院内宅并不大,但格外安静,四周隐隐传来人声和狗的吠叫声,估计是在镇
上忙碌的人开始陆续回到附近的官庄而引发的动静。
但这些动静也会很快平息下去,随着徐子先的脚步移动,一种静谧安宁的感觉笼罩在徐子先的四周。
他很舒服的叹息一声,感觉这一刻才是这一天一夜奋战的最好回报。
在交战之前,徐子先令金简率一队牙将留在别院,一旦战局不利,就立刻护卫小报和秀娘离开。
别院内宅确实藏着一些金子,大约值一万贯钱,如果徐子先战败,他将失去一切,所以他本人不愿苟且偷生,小妹和秀娘如果带着太多财富,很难说会不会被人盯上。
就算金简等人,
第一百三十二章 年前
“年前年后,我昌文侯府会有不少在外任职的族人回家,要明达你赶紧把诸礼定下,也是父亲想叫你先认得一些亲族,对你应该是有一些帮助。”
岂止是有一些帮助,帮助肯定不小。
昌文侯府是福建文官体系的大世家,讲真正的潜实力,连赵王府在文官一脉都远远不及。大魏毕竟是文官政治为主的国体,从中枢到地方,文官的影响力和实际的权力远大于武官和宗室。
赵王总不能直接插手地方政务而昌文侯府对地方政务的影响,远非赵王可比。
抛开感情因素不谈,徐子先最为看中的就是这一点。
昌文侯府在福建各路为官的族人,最少有二三十人,低到县丞,高到一州通判或同知,也有为正印官的知县,虽然看似官职不大,但彼此声气相连,对政务的决断能力并不在主官之下。而且昌文侯府传承百年,不光是自己族人,还有姻亲和门生故旧,不光是在福建路,在南方的各路,都可以攀上关系。
如果徐子先只有志于在南安当个团练使,昌文侯府对他的帮助不会很大,但如果他有意施展拳脚,在未来将权力笼罩在整个福建路乃至南方,昌文侯会的助力会很大,最少在人才储备上,等若一个飞跃。
当然,徐子先不会将昌文侯府的人全部拿来为自己所用,首先还是壮大自己,外来的助力可以用,但不能全数依赖他人,否则迟早有太阿倒持的危险。
“我明天就托齐王殿下去行纳采礼……”徐子先拱手行礼,说道:“面子应该是够了。”
古之六礼,纳采是请媒人上门说媒,问名,就是问八字,看看八字合不合。然后是纳吉,就是卜得吉兆之后,将结果告诉女方。
一般婚礼到第三步,还可以反悔,事实上很多婚事,都夭折在第二步。
到了纳征,就是送彩礼到女方家里,一旦女方接受,婚事在名义上就算定下来了,具有合法性,哪一方都不能随意毁婚。
到了请期之礼时,就是把结婚的日子定下来,等着最后一步的亲迎礼。
到明清时,改用朱子家礼,六礼为九礼,其实相差不多,只是将一些程序分为两步,弄的更复杂了。
哪怕是现代社会,保媒,给彩礼,基本上也是一桩婚约达成的程序,从古至今,自有华夏以来,婚礼的内核倒是真的没有太大的变化。
“足够。”陈正志欢喜的道:“想来齐王殿下也会给南安侯府和我们昌文侯府一个面子。”
陈正志看看徐子先,说道:“你太累了,我就不打扰了,明天我就一早赶回府城,等你的消息好作准备。”
“好……”徐子先知道这个未来大舅哥很有眼色,知道自己要安抚一下内宅的人,不会在此久留。
当下将陈正志送到门口,未来大舅哥一拍脑袋,又道:“我都糊涂了,父亲交代,南安这里用钱的地方很多,明达你现在手头并不宽裕,彩礼什么的,以不要超过万贯为宜。”
“我只能尽心尽力。”徐子先大感轻松,一般两大侯府结亲,男方的彩礼和女方的嫁妆相差不会很多,比如男方出万贯,女方一般陪嫁会是一万五千,总要比彩礼稍多一些。这一点来说和平民百姓不太一样,女方的嫁妆是保障妇人在男方家中的地位,另外也算是女方的私房钱,一般情形下男方不会动用。
这和几百年后男方出彩礼婚房,女方可以什么也不出的情形,不太相同。
指指墙上的画,徐子先笑道:“当然,这幅画大兄明早就带走。”
“我可不会客气。”陈正志说妥了这事,徐子先如预料之中的那般反应,没有丝毫的迟疑,犹豫,这件事虽是水到渠成,但未定之前还是会有变数。
昌文侯府还是昌文侯府,南安侯府却是和半年前大不相同,陈正志内心不乏担心,若徐子先得志之后心意改变,事情却是有些麻烦,现在的结果,当然令陈正志感觉高兴,能与徐子先结亲,他替妹妹感觉高兴,出门之时,都有一种飘飘然的感觉。
“小妹恭喜大兄。”眼睛发亮的小妹还有一种老怀大慰的感觉,两种复杂的情绪出现在十来岁的小姑娘脸上,简直是相当的违和。
“你是想到父亲和母亲了吧”徐子先颇为理解,缓缓道:“这一次新年祭祖,又有不少话好和父亲大人说了。”
“他肯定很高兴。”小妹瞬间红了眼眶。
兄妹二人的生母早逝,两人记事之后一直是父亲带大兄妹二人。
为了不想叫兄妹二人受委屈,徐应宾虽然有两个姬妾,但一直没有续弦再娶,府中无主母,不会再有嫡子嫡女,兄妹二人当然不会被欺负和冷落。
事实上连姬妾也没有生下一儿半女,徐应宾自知不起的时候,已经将两个妾侍各自给了一笔钱,再嫁出去了。
这在当时也是常态,不会强迫妇人守寡,虽然守寡被认为是品性高洁,但多数妇人会再嫁,更不要说身份低一等的妾侍。
小妹很知进退,知道徐子先对秀娘必得有一番交代,于是说了几句后,早早退了出去。
秀娘待徐子先吃罢了饭,着人打了一大桶洗澡水来,叫徐子先泡澡。
冬夜之时,泡进热水里,一天一夜没合眼没休息的徐子先,舒服的忍不住呻吟起来。
&nb
第一百三十三章 赏赐
腊月二十七这天,徐子先将携小妹,秀娘回府城居住。
此次回城几乎带回所有的牙将,秦东阳和刘益两人领队,除了百余牙将之外,团练骑兵都的一都骑兵,也是全部随行。
有这二百余人的保护,除非是林斗耀或蒲寿高得了失心疯,公然造反,调禁军攻打侯府,否则的话,安全上自是可以放心。
缴获的铁甲,多半是给牙将们披上,其余的锁甲,皮甲,绵甲,优先装备了骑兵,然后是各营的刀牌手们。
现在所有所有的牙将,骑兵,还有近百刀牌手,都是全部披甲,长矟手披甲的数量还不及三成,相较起禁军来南安团练的具甲还是有差距,不过已经相差不多。
孔和与傅谦等人已经与汀州张家谈好了价格,年后钱财充裕时,将持续陆续订购兵器和铁甲,徐子先的目标是在明年年中时,将全部团练武卒换穿铁甲,新成立的水营,全部着锁甲或皮甲。
大战的余波犹在,魏翼代表福州周报到镇上来了一次,写了一份专稿,年前刊印,可能在元宵节前,南安团练大败海盗,斩首千级的光辉战绩会传遍大魏。
徐子先将再次扬名,这一次却不是以文章孝行,而是以实打实的傲人战功。
安抚使司捏着鼻子上报战功,林斗耀再不情愿,也得如实上报,其自然会弹劾徐子先,据说是骄纵不法,跋扈不奉上等罪名,明眼人看的出来,只是强撑着一口虚气。
巡按使,提刑使司,大都督府,福州府,俱有专折上奏至两府,再由两府转呈到御前。
二十六日时,徐子先下令发钱给所有武卒将士,不管军官和士卒,都在年前领到了一笔丰厚的赏赐。
每人最少十贯钱,对此前一年攒不到十贯钱的武卒们来说,当然是一笔巨款。
欢腾的气氛冲淡了战死将士被下葬时的哀伤,加上这几天陆续死去的重伤武卒,一共有七十一人战死,对斩获千级首级的大胜来说,七十多人的死亡显得微不足道,但对死亡武卒的家属来说,仍然是无可排遣的哀伤。
下葬时细雨菲菲,人们的情绪低落,镇上不少百姓也来替亡者送行。
徐子先在南安河畔选了地势较高,水淹不到的地方替武卒集中下葬,这些地当然也是属于侯府所有。
这里被当成了烈士陵园,集中下葬,集中祭奠,有少数武卒的家属将尸体带回家族墓地安葬,对很多人家属来说,能把死去亲人与同袍安葬在一起,由官府不时祭奠也是难得的荣誉,他们愿意接受这样的安排。
很多死去武卒的家属被接到菜园北边的养济院,这些多半是只有老人,妇人,孩子的贫弱家庭,也没有宗族照顾。
福建这里有的宗族很大,几千上万人的大宗族聚居很常见。有一些则是小宗族甚至没有形成宗族,主要是迁过来的时间太短,而且也不是举族迁移,很难形成大族聚居的局面。
在赣州,梅州,惠州和福建汀州,这里都是客家大族的聚居地,有时候朝廷政令难行,很多政务都简化到宗族层面去执行,大族聚居,男子数千过万人,族老的权力大过官府也是常态。
福州这里,外迁聚居的大族倒是不多,施政之上,也没有太多的滞碍。
若是如客家四州那样,大族动辄过万男丁,怕是徐子先根本没有机会展布,团练一职,只能是在大族中选取,这样才可事半功倍。
无宗族可依者,家中又多孤寡老人和妇孺,南安侯府迁来照顾,当然使得所有武卒和镇上商民百姓交口赞颂。
再加上每人都有赐钱,无伤的武卒还不仅是只赐十贯,有功者,斩首者,陷阵者,都有军官上报,武卒也可自报,孔和与陈佐才等人忙碌数日,报上立功者名单,从百贯到十贯赏赐不等,立功武卒,人人均是扛着厚重的钱袋从签押房外排队而出。
这一下,整个南安和附近的几个镇子俱是沸腾了。
身体尚在壮年的男子都是急红了眼,他们辛苦一年,不过能攒十来贯钱,此前和自己一样在土里刨食,各镇打散工的伙伴,一下子就身家几十贯,过百贯,这等差别,当然是叫这些壮年男子羡慕嫉妒。
至于妇人们更是急的跳脚,上阵打仗固然有性命之忧,可是一千六百多人才死了七十一人,谁能说就轮到自家男人只要不死,就能安享富贵,谁不愿意
就算男人战死,也有安家的钱财或是去养济院安家,侯府会一直供养,只要南安侯府在,就不必愁没有吃穿。
后人可能会觉得这些妇人心狠,但如果叫他们一年四季为生存奔忙,老人和孩子有病买不起药,平时省衣节食不得温饱,风里雨日一年到头的操持家务,男子则出卖血汗,怕是也会觉得当武卒是更为合算的事情了。
但南安团练暂且还不打算招募兵马,在徐子先从京师回程之前,水营还只能是筹备,一则这些事要徐子先在南安决断,每个武卒都必须是徐子先本人招募。其次犒赏武卒,发放赏钱,救治伤患,花费的钱财何止三万贯,商民百姓和福州府给的钱当然是不够用的,南安团练自己耗费钱财也不少。
加上码头尚未竣工,徐子先又令傅谦仿造水力坊车,各处用钱之处不少,
第一百三十四章 任官
月前徐子先就陆续保举了所有佐属在团练中的官职,此前他是要考察,数月下来基本上也是看清楚了。
再拖延下去,就会挫伤部属的信心和耐性了。
但上报之后,大都督府早就批了,团练情形特殊,虽然是朝廷官职,但和各地州府和禁军,厢军的文武官职序列不太相等,虽然也是朝廷正式的官职,但基本上团练官要调入容易,调出很难。
除非官声显赫,拥有世人仰慕的大才,或是立下大功,海内闻名。
比如吴时中这样的,就算入团练为官,想到他处为官,只要左相韩钟不刁难,也是相当容易的事情。
而其余的佐官,入职容易,平调到州县任职,就不是那么容易和简单了。
所以一般团练使保举的官职,基本上都会批复,毕竟等于是地方自治,对官场体系的冲击不是很大。
但安抚使司一直没有批复,这当然是有意刁难,反正公务繁多,安抚使司也不说不批,只是要核查再上报,然后才有安抚使林斗耀批复,在批复之前,南安团练只能等着。
此次大胜之余,徐子先已经上奏指称安抚使司并未尽力,如果朝廷复查,到现在团练官职都没有批复,这是一个明显的漏洞,很容易被人指摘,林斗耀回府城之后,也是迅即批复下来,委状,官印,官袍,一应俱全。
“我可不会感激他。”孔和冷冷的道:“此等蠹吏,只知道作威作福,于大事临头时根本毫无作用。武卒之中,我劝世子也要多做一些功夫,林某人上次前来南安,颇为做作,还是得了不少人心。”
“那倒不必。”李仪劝道:“世子行事但光明正大,坦荡从容,日久自见人心。和林斗耀争士卒之心,并不恰当。”
林斗耀探视伤患,温言抚慰受伤的武卒,当时确实是叫不少武卒感动。不过徐子先并不打算多做什么,或是禁止武卒间对林斗耀的夸赞。
这是人之常情,高官显爵的探看慰问值得夸耀和高兴,并没有什么不妥。如果徐子先禁止人们议论感激,反而会显得自己小气偏激,效果适得其反。
李仪的镇之以静,时间久了,人们自然知道林斗耀的虚伪,这才是最为妥当的处理。
军心人心,如果是那么一通表演就能夺取,那世间的人心也就太好争夺了。
“李公说的是。”徐子先道:“玄平太偏激。”
孔和拱手一揖,虽然不会反驳,显然并不算太服气。
好在李仪等人都知道孔和的脾气,也无人与孔和计较。这人向来耿介偏执,认准了的事很少改变看法,但能力也是一等一,侯府的事和团练的事,繁琐复杂,孔和料理起来井井有条,能任繁巨,不惧辛劳,已经成了李仪之下,徐子先最为倚重的僚属。
“奉常李公,任团练长史,正六品。”
李仪神色激动,他的侯府奉常是七品,能升到长史,就算将来不能再升,六品的官,勋,阶,也足够回乡安居,对的起祖宗先人了。
当下李仪起身而拜,上前领了官状印信。
“典尉秦东阳,任团练司马。”
司马从六品,秦东阳当然也是升官了,其从座中站起,向着徐子先行了个军礼,也是一般神色激动的领了官状。
“孔玄平,为录事参军。”
孔和向来没甚表情的脸庞上,也是露出了罕见的激动神色。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