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海权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星光破裂
对于约亨的建议,腓特烈三世衡量过后也觉得可行,20年后如果要造新的,那么现在建造的这艘就这么废弃了未免可惜,而要是不换,那又太落后了。最终腓特烈三世两手一摊,反正是儿子出钱,你愿意造大的我难道还拦着你不成。见老爸这么干净利索的把事情推给自己,约亨表示那么自己就放开手脚吧
约亨是打算建造5000吨左右的新船,而且皇家游艇空间上比较充裕,因此约亨也准备拿她用来尝试更强的动力系统。对于皇储愿意掏钱造艘大游艇,国会很高兴,早知道皇储殿下从喀麦隆挖黄金挖钻石赚了不少,都存进皇室金库自己也捞不着啊。现在拿出来买船,好事啊,这黄金总算是出来流通了不是;船厂很高兴,5000吨左右的皇家游艇,船大不说,里面的装潢也必然是最顶级的,这是一笔大生意啊。海军同样很高兴,皇家游艇也是属于海军序列的,5000多吨也够大了,用她来尝试新设计新技术真是再好不过了。
约亨本来也是想让新游艇可以在动力系统上给海军做做贡献,但是约亨显然低估了海军部的节操下限。直接拿着巡洋舰设计图纸过来算什么意思?皇家游艇上有8门50毫米40倍径速射炮是什么意思?舰上还设有必要时可以增加到4门105毫米35倍径舰炮和12门50毫米40倍径速射炮的炮位是什么意思?舰内采用穹甲设计是什么意思?上层建筑只有矮矮的一层是什么意思?你们不仅指望这船给你们做做动力试验,必要时还可以装上舰炮去客串辅助巡洋舰是不?这样的话4门105毫米舰炮怎么够?就这吨位,你不装个10门以上简直对不起排水量。
好吧,指望这帮头脑僵硬的德国人跳出规则限制本身就是不靠谱的,皇家游艇在德国海军的分类里是“aviso-fur-grosere(注1)-kommandoverbande”,是配有简单武装的无装甲舰只,航速一般较快,做指挥联络以及侦查之用。普鲁士海军时期就有此分类,皇室游艇也被归于此分类之下。所以这帮人直接拿防护巡洋舰的设计出来也是顺理成章的。想想历史上的那艘霍亨佐伦号(二代)还带有舰艏撞角,约亨就淡定了,起码现在这帮人拿来的是用垂直舰艏,三轴推进的设计。
也没生气,直接把设计草图往桌上一扣,淡淡的抛出一句:“为了这种玩意花钱,还不如去订购一艘维多利亚·路易泽号,好歹上是一艘真正的游艇。”
一看皇储不买账,蒙茨急忙解释道:“殿下,皇家游艇是属于海军舰艇,所以按照巡洋舰标准设计也是符合海军的规定的,而且必要时就算是皇家游艇也是要承担军事任务的。”
“然后你们希望皇家游艇靠4门105毫米炮和谁交战?估计连我们现在正在建造的400吨级远洋鱼雷艇都未必打得过吧?作为皇家游艇,航速才是最重要的,面对任何威胁跑得掉才是第一位的,用舰炮和敌人交战显得很英勇,但是毫无意义。而且被击沉或者被俘虏丢的都是皇家的脸面。”
对于把邮轮当成辅助巡洋舰来用这种蠢事约亨决定现在就给海军洗洗脑:“这种以人员搭乘为主要工作的舰船,无论是海军的还是民用的,用来作为医院船,运兵船才是适合她们的工作,装上舰炮去当辅助巡洋舰是得不偿失。吨位和战斗力不成正比,而且面对真正的巡洋舰打打不过,跑跑不掉。以后别再抱着让这种造价昂贵的辅助船只去干什么辅助巡洋舰的想法了,我们海军的巡洋舰都是性能优秀的作战舰船,难道辅助巡洋舰能干的比她们还出色?”
“是,殿下,我明白了。那么殿下您的意思是新游艇按照维多利亚·路易泽号的标准建造?”这么多年来知道约阿希姆殿下在海军事务上足够固执的蒙茨决定不在这种细枝末节上和皇储纠缠,立刻将话题拉回游艇的设计上。
“维多利亚·路易泽号接近8000吨,倒是没有必要造那么大,新游艇的排水量限制在6000吨以下就可以了。但是不要按军舰的标准建造,而是按照邮轮的标准建造。唯一和邮轮有所不同的就是动力系统我要求你们按照军用标准来安装。”
“您的意思是我们还是可以用皇家游艇做动力试验?”蒙茨也是人精,一下子就听出了约亨的意思。
“对,不然我找你们海军做什么?直接去买艘邮轮不就行了。而且不仅仅是让你们给新巡洋舰的动力系统做实验。皇家游艇不需要火炮和装甲,因此有更多的空间安装动力系统,因此我希望可以用皇家游艇来进行更高航速的测试,我希望最少要能达到23节的航速,你们甚至可以尝试一下4轴推进,并列双舵布置,建成后可以和新巡洋舰对比看看哪种布置效率更高。”将6000吨的舰船推到23节,在现在绝对是在技术上领先了,而且高速舰船的实际使用也能让海军部得到很多宝贵的试验数据。
德国人在航速方面被英国人甩的太远了,那艘耳熟能详的吉野号,就是英国人在1892年开工,航速超过23节的快船,更何况她那4100吨的舰体上还安装了大量舰炮和坚实的穹甲,在这种情况下还能取得如此高的航速,的确是现在的德国所难以做到的。所以正好乘着建造皇家游艇有大量吨位可以浪费的这个机会,先让德国人尝试一下制造顶级快船积累经验,远比以后在吨位上斤斤计较的军舰上进行尝试要好得多。
新游艇的设计就这么定了下来,按照豪华邮轮的标准安装海军巡洋舰的动力系统,海军部必须将设计拿回去重做。这帮只会设计军舰的家伙们还少不得要找两大航运公司和建造邮轮的民间船厂商量到底邮轮这玩意应该怎么设计。这一来一去,又要花上不少时间。
约亨对于自己的船可是一点也不急,但是海军对自己的船可着急的很,在英国受了刺激的海军在这一年年底就将2艘新式轻型装甲巡洋舰和2艘新式轻型防护巡洋舰被送上了船台;4艘新式铁甲舰重新设计的进度也越来越快,预计明年年初就能开工建造;4艘远洋鱼雷艇则在加紧建造中。可以预见到到1894年左右德国海军实力将会大幅提升。海军对于实力增长充满了期望,造船业以及相关工业的资本家们因为获得大量订单而对企业的发展充满了信心,而工人们也因为有更多的工资对更好的生活充满了渴望。
就在所有人都满怀期待的迎来新的一年的时候,经济危机席卷而来,这让经济发展行驶在快车道上的德国狠狠踩了一脚刹车。一时间国力蒸蒸日上的德意志帝国国内动荡不安,经济、政治局势纷乱不堪。
注1:grosere中的这个s实际上是德语辅音ss,这里打不出来这个字母
.全部章节
帝国海权 第83章 经济危机
. .
1889年底的南美颇不安宁,11月15日,巴西发生军事政变,陆军元帅曼努埃尔·德奥多罗·达·丰塞卡联合共和派包围了内阁会议厅,获得了政府控制权,巴西帝国皇帝佩德罗二世为了避免内战,被迫流亡欧洲,巴西共和国成立。
这对于欧洲人来说也不过就是茶余饭后的一点谈资,只要不影响要自己在南美地区的利益,欧洲人对于这样的政权交替大都是抱着无所谓的心态的。巴西人的那点事对欧洲没什么影响。但是他的邻居阿根廷的事可就让欧洲一片哀鸿。
19世纪中期,占据主流地位的阿根廷学者及当时的执政者提出并实施了经济过渡模式。这种理论参照了美国和欧洲的经验及模式,以鼓励农牧业等初级产品生产为主要内容,向欧洲出口为目的的模式被称为初级产品出口经济模式或初级出口经济模式。它适应了当时的国际条件和环境,有利于阿根廷当时的经济发展。
然而这种模式的只是是一种相对优势理论,而且过于依赖外国市场让其整个体系十分脆弱,受到内外环境的变化和冲击体系便难以维系。然而阿根廷此时内部不主张进行工业化,认为通过与欧洲的密切关系和相互补充,用从欧洲进口的产品供应本国市场便已足够阿根廷发展的一派占据上风。于是受此模式和内外因素影响,19世纪70年代后,阿根廷发生了多次经济危机。而这一次也不例外。
由于整个19世纪的阿根廷国内一直是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和地方政府斗争,政局的动荡造成了国债无法偿付,而作为债主的英国巴林银行遭到前所未有的几对风波,巴林银行的危机有反过来导致了阿根廷的金融危机。随着阿根廷的政府金融权限扩张,借贷外债,发行不承兑纸币,这在阿根廷经济飞速增长的时期给了投机狂热以极大的刺激,资本被投入到土地上,因为地价上涨无论如何都是一个必然。然而阿根廷政府进行公共土地投机却因为欧洲银行危机导致了金融业破产,而土地泡沫就此破灭。而阿根廷的经济危机再次影响欧洲,越是还不出钱,欧洲银行的信贷体系越受到影响,而德国人也在其中涉入颇深。
普法战争的胜利,德意志第二帝国成立,获得大量赔款的德国在极短的时间内建立了自己的金本位体系,而新生了德意志资本在不断发展自己的工业的同时也开始涉足海外债券市场。而阿根廷的公共土地投机让德国的资本开始向这里聚集。大量购买了阿根廷国内债券的德国资本自然在这次危机中损失惨重。
原本的历史上此时德国工业建设规模跃居世界第一位,钢的生产能力扩大了一倍,新增采煤能力1800-2000万吨。但是经济危机的到来却让之前取得的成果大幅萎缩,1890年3月,德国股票市场暴跌,此后股价连续下降两年多。从1890年到1891年,破产事件约1.5万起,铁路建筑规模缩减了60%。适逢农业歉收,从而导致危机更加严重。而整个欧洲都有大量资本流失,自然造成整个欧洲的通货短缺,随之而来的就是席卷欧洲的长达3年的第十四次世界经济危机。
而现在因为约亨的介入,德国显然情况要好得多,由于和俄国人达成了贸易协定,德国的工业产品依然可以继续向俄国出口,而且作为工业大国,德国对国外工业品进口的数量也很少,加上德国本身就在一定程度上实施了贸易保护,而且国内工业卡特尔化,以大型垄断形式存在的德国工业并没有受到投机性竞争浪潮的影响。
总的来说,情况比历史上好得多,但是依然不容乐观,这对现在正在高速发展的德国经济犹如一盆凉水浇下,如果不尽快出台解决方案,等经济危机过去后德国想要重新回到快车道所花的时间也会变长。而经济危机的阴影虽然在1893年就基本散去,但是历史上德国的发展却因为世界范围内黄金产量的大幅增长造成的通货膨胀到1896年才得以恢复。约亨可不愿意等3年。
而且德国在1890-1913这23年中失业率超过3%的4年就是在经济危机中的4年,而失业率的上升则会导致大量移民的出现,虽然在在60年代后,德国向外移民大潮就已经基本结束了,但是经济危机造成的移民数量也同样不可忽视,而在整个欧洲都身处经济危机漩涡中的时候,移民就又是便宜了美国。
当然,德国这个惨样,唯一能让约亨感到一点心理安慰的就是别人比我更惨了。美国的危机比较曲折,但却更为严重和漫长。德国人股票开始暴跌的时候,美国也同时爆发了金融危机。1891年上半年,生铁、钢、铁轨和机车,以及轻工业的生产都下降了,但下半年又迅速好转,1891年再次陷入危机。从1893年1月到8月,工业股票平均市价下跌近一半。一年内有600多家银行和信用机构破产,各类破产事件超过1.5万起。1894年,94条铁路被拍卖,资本总额达11亿美元。在危机中,钢产量下降了18%,生铁产量减少了,铁轨和机车产量分别下降了47%和70%。金属和金属制品价格指数下降44%,纺织品价格指数下降了26%。萧条一直到1895年,美国经济才进入复苏阶段。
英国人的情况也好不到哪去,危机同样开始于1890年,采煤量下降11%,生铁和钢产量分别下降19%和18%,船舶吨位减少32%,出口缩减18%,进口减少8%。当然了,大家都倒霉了,又怎能让你法国独善其身?于是危机也降临到法国各工业部门。危机期间,法国铁轨和船舶生产分别下降34%和37%,棉花消费量减少23%,出口下降了18%。法国人在吃尽了自由贸易的苦头后,终于加入了贸易保护主义潮流。1892年制定的《梅利奈税则》,大大提高了进口工业品关税率,税则中实施的保护政策是全欧洲最严厉的。
虽然看其他人的笑话的确能缓解压力,但是面对这场世界范围内的大萧条,德国应该怎么办?这是约亨正在头疼的。
而就在约亨还在一筹莫展之际,坏消息也不断传来,银行挤兑、股票下跌、工厂倒闭、工人罢工此起彼伏。股票市场虽然不断下跌,不过没有演变成1929年美国经济危机的黑色星期五那样,股市崩盘,投资者们跳楼如雨下对德国来说已经是不幸中的万幸了。并且因为去年鲁尔煤矿工人罢工事件处置得当,加上各种对工人有利的政策法案的出台,让平息事态变得相对容易了,基本上各种罢工大家都还能和平解决。但是即使如此依然让帝国政府忙的焦头烂额。果然,历史上威廉二世在今年强行推进劳动保护法案也不是心血来潮,万一来一次席卷各行各业的大规模罢工德国可真的吃不消。
由于德国本身就是卡特尔垄断工业形势外加贸易保护,所以就算学习法国人实施《梅利奈税则》那样的严格法规,实际上能取得的效果不大。而推行凯恩斯主义,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即扩大政府开支,实行财政赤字,刺激经济,维持繁荣,延缓经济危机的爆发,等待情况好转。这种软着陆的方式在金本位时代难以实行,通过大规模发行公债,加剧通货膨胀的方式需要增发货币,然而在金本位时代就算超发,黄金和货币比率也很少超过1:1.3,如果超过太多,就有可能玩脱。而且其他金本位国家也绝对会对你不爽,到时候会发生什么就很难预料了。而通过对外战争,转嫁经济危机也是可行之策。可是德国身处欧洲中部,四周强敌环绕,进行战争,搞不好就是所有同样想通过战争解决问题的国家来强势围观。
以上两种方法以现在的情况都很难实施,约亨又不懂经济,就只能头疼医头,脚疼医脚了,凭借自己知道的那一点点所谓的应对经济危机的办法,照葫芦画瓢,期望能起到哪怕一点作用也好。
问题是德国政府也不让人省心,现在光处理经济问题还不行,国内政治局势也蠢蠢欲动,想要执行自己的政策,还先得摆平俾斯麦这个老顽固。
就在2月20号的帝国议会选举中,大约1000万选民中有700万投了票,社会民主党在大选中获得了143万张选票,得到了35个议席,而反对俾斯麦的政策的选民超过400万。俾斯麦主导下的自由派和保守派议员党团都遭到了失败。这意味着俾斯麦所把持的帝国政府所推行的“反社会主义政党加社会保障政策”的“胡萝卜加大棒”政策体系无法维系。
而不愿意就此认输的俾斯麦,又开始逼迫腓特烈三世按照自己的意图通过武力来解决问题,约亨又不得不支持自己的父亲再次和宰相阁下杠上了。
.全部章节
帝国海权 第84章 时代的落幕
. .
1890年2月20日的大选结果,对与俾斯麦来说是一次巨大的失败,这让从从帝国建立之初就致力于消灭社会民主党的俾斯麦难以接受。
由于快速工业化让德意志这个新生帝国内出现了一股巨大的政治力量:工人运动。在俾斯麦看来,社会民主党对帝国的危害比自己之前的敌人中央党还要巨大。事实上他也的确猜对了,在他去世后20年,正是社会民主党人站在国会的阳台上宣告了德意志第二帝国的灭亡。
1878年俾斯麦等到了机会,这一年5月和6月,连续发生了两次针对威廉一世的刺杀,俾斯麦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把罪名安到了社会民主党的头上,10月10日,帝国议会在俾斯麦的操纵下通过了《反对社会民主党企图危害治安的法令》,简称《非常法》,法令于22日生效。
然而现在,社会民主党获得35个席位的事实让俾斯麦十分恼火,要知道1871年社会民主党在帝国议会里只有1个席位。不仅如此,自己所支持的自由派和保守派的失败让俾斯麦再也无法推行自己的政治策略了。
由于1871年帝国建立之初的宪法,帝国首相由普鲁士首相兼任,而普鲁士首相有普鲁士国王任命。也就是说选举失利并不会影响俾斯麦的地位,他依然可以继续担任帝国首相。然而没有议员的支持,俾斯麦的政策就无法在议会中通过。自己苦心经营的政治策略再也无法维持,俾斯麦便企图用自己一直以来期望的强硬手段来彻底解决这一切——一场军事政变。
3月17日,夏洛腾堡宫,腓特烈三世的书房
腓特烈三世坐在书桌后,皱着眉头,左手揉动着眉心,神情苦恼。
俾斯麦,约亨以及新上任的总参谋长施利芬恭敬的站在书桌前,等待着皇帝陛下发话。
沉默了一会,腓特烈三世缓缓的说到:“我不能赞同这个计划,现在国家需要稳定,这么做会让国家陷入动荡的。”
“只要军队还服从陛下您,一切都不是问题。这是目前唯一的办法,陛下您必须早作决断。”俾斯麦的所谓办法就是用军队武力解散议会,然后修改宪法取消普选权。这样做不仅彻底解决了和自己别苗头的其他政党,更能够将老是和自己捣乱的德意志其他各邦的权力集中到中央来。这等于是将德意志现在的二元君主制变成了皇帝独裁制,啊,也许搞不好会变成宰相独裁制。这种改变国体的行为对于现在身处经济危机中的德国简直是要命的,要是成功了,俾斯麦也许能变成克伦威尔,要是失败了,腓特烈三世搞不好就变成查理一世了。但是无论成功或者失败,德国估计都会变的半死不活了。
腓特烈三世看了一眼施利芬,新任总参谋长立刻两脚一并,抬头挺胸回答到:“军队永远服从皇帝陛下的命令。”这样的回答让腓特烈三世赞许的点了点头。而俾斯麦则皱起了眉头。施利芬的回答等于没有回答,这并不是对自己的支持。军队等于把自己直接摘出去了:这种事情皇帝陛下您拿主意,我们啥都不晓得,你怎么说我们怎么办。而这种不干政的态度让腓特烈三世十分满意,一瞬间俾斯麦都有点想念那个阴谋政治家瓦尔德泽了。
俾斯麦急了:“陛下,事态紧急啊。现在是不流血就难以挽回了!现在做出决断我们能将危害降到最低。动手愈晚情况就会变的愈加残酷啊!”
腓特烈三世没有回答,而是转头问到:“约亨,你有什么想法。”
约亨同样两脚一并,不过到没有像施利芬那样抬头挺胸中气十足的表忠心,而是徐徐的回答到:“虽然我认同宰相阁下对于限制社会民主党的观点,不过很显然,现在的国内情况并不适合通过军事手段来达成这一目的。”
“殿下您应该明白社会民主党的危害,否则您也不会提出国家社会主义这种概念了。对于殿下的理论我十分欣赏。但是现在是紧急时刻,我们没有等待殿下您的那一套理论在帝国取得大多数支持者的时间。您的理论中最重要的就是国家主义,一切国民都必须为国家服务。但是您也清楚,如果议会被政党所左右,而政党又被选民所左右,然后不同的政党又交替的上台执政。那么所有的政策都无法顺利的、长久的、延续的执行下去。殿下您看看现在法国的情况就应该知道,法国人现在的总理更换让他们的政令根本就没有能执行超过半年以上的!”
“可是现在帝国正处在困难时期,如何减小损失,让帝国度过困难期才是最重要的。所以我们需要更多的工作岗位、更多的劳动力、更多的资本、更多的产品,而不是更多的失业、更多的罢工、更多的混乱甚至更多的尸体!”
“长痛不如短痛!殿下,如果只是因为帝国现在面临困局就要向这些人妥协,那么到时候帝国度过了困局在想收拾就来不及了,我们必须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让帝国政局不再受政党所左右,这样才能在未来更好的实行帝国的政策。现在所承受的痛苦,是未来美好前景所必须接受的代价。”俾斯麦断言到。
对与俾斯麦的的发言,约亨不得不苦笑到:“宰相阁下,长痛不如短痛,但是这件事情一旦发生可就不是什么短痛了。工人阶层失去普选权,到时候就是长时间的斗争,就算军队能控制住局势,可是没有人去工作,帝国就无法继续发展;而斗争不停息,我们的军队就一直要维持秩序。这样帝国得不到发展,还要不断消耗政府的资源。这样的情况持续下去就是会一直影响帝国的长痛了。”
“殿下不需要担心,我们修宪只是针对那些社会主义自由分子,广大的自耕农们反而会因此得到更大的权力,而容克贵族们也会因此获利,这些人都会支持新的政策。这样帝国最根本的基石不会动摇,然后我们只要进一步强化《非常法》,然后再对带头闹事的分子进行严厉处罚,失去了带头人的工人在帝国的根本稳固的情况下根本闹不出什么风浪,而没有工作,他们就得饿死。帝国现在正在推行的劳动保障法规和新的工资政策已经给了他们更好的待遇了,他们在吃到苦头后就会知道帝国政府的政策对他们是多么的宽容和仁慈了。然后他们会回去工作的。”
听着俾斯麦自以为是的言论约亨不禁想去扶额长叹,这都什么时候了居然还认为农业和容克是帝国的基石?德国能发展到现在这个地步是靠那些靠天吃饭的人的吗?接受了约亨建议的帝国新兴农业容克都在开始进行农业工业化、产业化的尝试了,你俾斯麦难道还想开历史的倒车?就凭你这个老顽固想要毁掉自己辛辛苦苦做到的对容克的分化这一条也要和你死磕到底啊!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