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意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初云之初
内侍们奉了茶,香气袅袅,皇帝掀开茶盖,随意拨了两下,又合上了。
“《左转》里有个故事,叫崔杼弑其君,”皇帝低头看她,声音沉而威仪,目光难掩锋芒:“朕这些年听多了虚话套话,也想听些别的,居士觉得,玄武门事变,有什么不好的地方吗?”
崔杼是春秋时期齐国的大夫,齐庄公与其妻棠姜私通,并将他的帽子赠与其余人,崔杼深以为耻,联合其余人,政变杀掉了庄公。
臣弑君,无疑是违背礼法,且会被人唾骂的,而太史在史书中写“崔杼弑其君”,显然叫崔杼不满,要求改写无果后,崔杼杀掉了太史。
太史这类的官职序数世袭,太史死后,其弟如同兄长一般,在史书中写“崔杼弑其君”,随即被杀,再立太史,仍旧不肯改写事实,复又被杀,崔杼连杀太史兄弟三人,仍旧未能改变史书中的记载,最后,这则故事被记入《左转》,流传了下来。
皇帝提起这个典故,显然别有深意,原本就不好回答的问题里,多了一层犀利到无以言表的意味。
朕也做了悖逆之事,你觉得有哪里不妥当吗?
朕也该如同崔杼一样,被记入史书,万世唾骂吗?
正值深秋,空气凛冽,弘文馆内炭火燃得不算热,钟意背上却生了汗意,心中也似压了巨石,几乎喘不上气来。
魏徵见她如此,也觉可怜,躬身一礼,劝道:“居士年轻,当年之事又未亲历,如何能有见地……”
皇帝一代雄主,既有决断,岂会容人违逆,他看眼魏徵,语气轻缓,意似雷霆:“玄成昔年曾是太子洗马,想必很有见地了?”
魏徵倏然汗下,低头不语。
“居士,”皇帝转向钟意,好整以暇道:“朕在等你回话。”
钟意抿紧嘴唇,半晌,方才道:“请陛下恕我大不敬之罪,方才敢说。”
皇帝眉头一动,有些讶异:“讲。”
“陛下开未有之先例,颠倒纲常,大不吉也,”钟意定了心,一字字道:“我恐李唐江山,他日有骨肉离散,分崩离析之虞也。”
皇帝面上原还带笑,现下却倏然冷了,那目光锋利如刃,似乎能将世间一切斩除。
魏徵与内侍总管刑光皆侍立身后,闻言齐齐变色,有些担忧的看钟意一眼,随即垂了眼眸。
皇帝收了笑意,道:“你也觉得,该叫隐王继位才对吗?”
“陛下贤德才能远胜隐王,唯独输了一样,便是长幼秩序,陛下盛德,本朝自然无碍,再过几代,又该如何?”
话一出口,便无法回头,钟意定了心神,不疾不徐道:“嫡长继位,尚且有挑选标准存在,倘若立贤,又该如何择断?诸皇子势必相争,扶持党羽,骨肉倾轧;朝臣之中,也会有人钻营投机,彼此内斗。长此以往,朝局不稳,天下动荡,李唐又当如何?”
皇帝垂眸看她,目光复杂,却没言语。
“衅发萧墙,而后祸延四海,”钟意见他如此,心中便有了七分把握,从容道:“我恐陛下之忧,不在外患,而在萧墙之内也。”
皇帝默然良久,馆内更无人做声,落针可闻,郎官们目露钦佩,连魏徵都面有动容。
半晌,皇帝直身而坐,以示敬重,面上亦不复有轻慢之意:“此国士之言,朕当以国士待之,适才失礼,居士见谅。”
钟意俯首道:“陛下谬赞,愧不敢当。”
魏徵在侧,亦含笑道:“陛下惯以国士待人,而人皆以国士报之,肝脑涂地,在所不辞,君臣勠力同心,大唐如何不兴?”
“可惜居士生得女身,又晚生几十年,”他微有惋惜,叹道:“不然,或也入得凌烟阁。”
皇帝称帝后,缅怀当初一同打天下的文武臣工,便在三清殿旁边建了凌烟阁,令阎立本绘制二十四位功臣的等人画像,又命褚遂良题字,时常巡幸,魏徵也在其中,位居第四。
“这有什么好惋惜的?”皇帝略经思忖,复又笑道:“居士有国士之才,若不能用,反而是朕的过失,先前朕已经赐了正议大夫衔,如今加领侍中,做个女相,却也使得。”
侍中官名自秦朝始,原为相府传奏,汉朝成为仅次于常侍的天子近臣,此后地位愈发尊崇,到了本朝,几乎等同于宰相。
魏徵原还觉得可惜,听完却猛然变色,躬身直谏道:“侍中官居三品,秩同宰辅,怎么能轻易施加于人?更别说居士超脱方外,不该与朝堂有所牵扯!”
钟意也是惊骇,起身推辞,坚决道:“我于社稷无功,不过逞口舌之利,万不敢同诸位宰辅并称,请陛下收回成命。”
“只是虚衔而已,并无实权,你们怕什么?”皇帝摆手,看向魏徵,道:“玄成,大唐连叫一位国士,得侍中虚衔的气度都没有吗?”
魏徵讷讷不能言,随即道:“朝中已经有两位侍中,如何能再立?陛下如此,却将叔玠等人置于何地?”
侍中王珪,字叔玠,同魏徵一样,都曾是隐太子建成的属官,因又才干,被皇帝起用,其忠直恪肃,敢于直言,并不逊于魏徵。
皇帝曾令太常少卿教授宫人音乐,结果却不尽人意,因此想要怪罪太常少卿,王珪认为教授宫人原本就不是太常少卿应做之事,因此处罚,更是于理不合,为此规劝。
皇帝听罢,勃然大怒:“朕视你为心腹,你却因臣属而欺君吗?”
王珪毫不退让,直言说:“臣所言并无私心,陛下是在责备臣的忠直吗?这是陛下有负于臣,并非臣有负于陛下!”
皇帝默然良久,最终也没有处罚太常少卿。
现下魏徵提起王珪,也是想要借此,打消掉皇帝再册侍中的心意。
然而这一次,皇帝却没退缩,吩咐身侧郎官,道:“往门下省走一趟,将居士方才所言,说与叔玠听,再问他意下如何。”
门下省距弘文馆不远,不多时,那郎官便回来了。
“臣往门下省去,恰逢左仆射杜公、中书令房公、侍中王公俱在,”那郎官顿首道:“王公说,陛下有设女侍中的心胸,大唐便有包容此事的气度,再行阻挠,反是量小。房杜二公亦如是说。”
“玄成,”皇帝大笑:“你还有什么话要讲?”
“臣原是公心,他们几句话下来,倒叫臣做了小人。”魏徵听得气恼,叹口气道:“臣再无异议。”
“玄成忠耿之士,并无他意,”皇帝转向钟意,笑道:“居士不要见怪,行烧尾宴时,务必留个席位与他。”
据说,鲤鱼在跃龙门时,会将自己的鱼尾斩去,化为龙尾,借了这个雅名,时下每逢官员升迁、士子登科,广邀宾客,所举行的宴饮,便叫做“烧尾宴”。
钟意原是领正议大夫衔,如今升了侍中,原该行宴邀客的。
“郑国公一心为公,我安能见怪?”钟意心中惊多于喜,面上倒还不显,含笑道:“只盼届时郑国公赏光。”
夕阳西下,时辰已然不早,钟意赶回青檀观,路上还要些时辰,皇帝倒没久留,吩咐人好生送她回去。
按制,皇帝降旨需经由中书、门下二省,然而方才皇帝遣人去问时,两省长官便点了头,魏徵这个刺头都没有跳出来,自然不会再有阻碍。
当天晚上,怀安居士加领侍中衔的圣旨,便布告天下。
何皇后漏夜往太极宫去,笑道:“贺陛下新得贤士。”
皇帝也笑道:“怀安居士确实识见非凡。”
“臣妾听闻居士貌美,不输天上婵娟,”皇后落座,笑语道:“陛下生了襄王之心吗?”
皇帝笑意微顿,侧目看她:“你想说什么?”
“居士毕竟年轻,骤临高位,反而惹人非议,”皇后语气和煦,温声道:“陛下若是有心,不如择日纳之,许以宫中高位,虽然菩萨有言,叫居士常伴青灯,然陛下天之子也,若能随侍,想也无碍。”
皇帝摇头,道:“先前,朕赐居士正议大夫衔,朝中便有人非议,说那是朝堂官职,不该赐予女流之辈,陛下若要加恩,许尚宫之位便可,朕为此训斥了他,皇后知道为什么吗?”
皇后一怔:“请陛下示下。”
“自宫人至尚宫,不分品阶,皆仆婢也,以此加恩,是羞辱,而非嘉赏,”皇帝看着她,缓缓道:“朕既然嘉许钟氏女郎孝行,就要她堂堂正正的受这份赏,领这份情,也叫世人看见,朕并非眼盲心愚之君。”
皇后为之语滞,面有惭色,半晌,方才道:“是臣妾想错了,陛下勿怪。”
“居士有国士之才,远甚于容色,朕若有意,便应妻之,不该以妃妾之位相辱,”皇帝道:“此事今后勿要复言,退下吧。”
李政忽的伸手,食指覆住她唇珠,止住了她接下来的话。
“我不想听。”夕阳西下,他周身遍是暖色余晖:“你又要说伤我心的话了。”
钟意眉头微动,不曾言语,他则淡淡收回了手。
“好了,回去吧。”李政道:“改日我再去看你。”
玉秋玉夏瞧见钟意身影,早已迎了上来,只是见她正同李政说话,远远观望,不敢近前,李政摆摆手,示意她们过来,最后深深看钟意一眼,转身回宫去了。
玉秋玉夏跟随钟意左右,见李政见得多了,隐约能猜到几分他心意,然而看钟意垂着眼睫,一言不发,终究不敢过问。
“居士,”玉秋低声道:“再不走,天就黑了。”
“罢了。”钟意抬起头,道:“我们回去吧。”
……
年关的脚步近了,俗世中喜气渐厚,青檀观倒不受影响,一如既往的清冷。
钟意早就开始整理药俗偏方,时间久了,也有厚厚一本,打算寻个时间,给英国公送去。
正月里应酬多,英国公怕是忙的不可开交,她又是出家人,不好掺和那些,见今日无事,索性赶在年关前登门,往英国公府去了。
钟意到的也巧,马车在府门前停下,正遇上英国公一行骑马归来,见了她,下马笑道:“居士是稀客,怎么有闲暇登我家的门?”
“国公不是修撰《唐本草》么,”钟意含笑道:“我对此有些兴趣,往常年也积了些时疫药方,一道写出来,登门献丑了。”
英国公微怔:“先前烧尾宴上,倒不曾听居士提起……”
“都是些零散方子,我也怕记错,日后生出疏漏,”钟意解释道:“查验无误后,才敢交与国公。”
钟意 84.决堤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钟意最新章节!
此为防盗章 前世的钟意不信鬼神, 也不信来生, 可当她再一次睁开眼,发现自己回到武德三年时,她由衷的感激上天。
她还有机会重活一世, 还有机会弥补上一世的遗憾,一切都来得及。
这一次,她绝不要重蹈覆辙!
……
钟意是越国公府最小的女郎, 更是钟老夫人的心头肉, 廊下仆妇见她冒雨前来,又惊又慌,连忙取了干净巾帕与她拭面, 又引着入内。
“哪个给你气受了?快别哭, ”钟老夫人起身不久,见小孙女这样狼狈,也是讶异,心疼道:“说出来, 祖母给你出气。”
钟意扑通一声跪下, 哭求道:“祖母, 你救救阿爹吧……”
话音落地,周围仆妇面露诧异, 钟老夫人眉头也跳了一下,示意下人扶她起身:“你这话从何说起?”
“阿爹离家之后, 我心中总觉得不安, 便抄录佛经静心, 哪知昨夜将将睡下,便有菩萨入梦示警,”钟意跪地不起,说到这里,泪如雨下:“菩萨说,阿爹此去必然遇险,怕是回不来了”
钟老夫人原本还提心吊胆,听完却笑了:“梦境之事,如何能当真?好孩子,快别自己吓唬自己了。”
不,那不是梦!
钟意很清楚,那都是真真切切发生过的事!
父亲死了!
钟老夫人不信,钟意如何肯起,想起前世祖母临终时所说的话,她膝行上前,哭道:“菩萨说,阿爹四岁落入枯井时便该命尽,只是钟氏祖上积德,方才送他还阳,现下这一劫能否渡过,却全要看您如何了,祖母!”
先前她说那些,钟老夫人还当是小孙女做了噩梦,并不如何在意,可儿子幼时落井这事,却没几个人知道,因为年岁太久,连越国公自己都忘记了。
她变了脸色,肃容道:“果真是菩萨说的?”
“祖母!”钟意唯恐她不肯信,一个头磕在地上,用力之大,额上竟见了血:“真的!您救救阿爹吧!”
“好孩子,你先起来,”钟老夫人亲自将她扶起,这才察觉小孙女两手冰冷,握在手心里暖着,她焦急问:“菩萨是怎么跟你说的?你一五一十的讲,半句也不要落下。”
“泾阳连日大雨,到十月二十一日,青明山发生山崩,”钟意语气颤抖:“父亲从那里路过,后来……”
今日已经是十月十六,距离山崩,也不过五日了。
钟老夫人心里一紧,一针见血的问:“可能救吗?”
“能!”钟意决然道:“菩萨说阿爹此前南下救济灾民,身有功德,不忍他如此丧命,所以才来示警,只需叫他避开,便无碍了。”
“好孩子,”钟老夫人松一口气,连念几声阿弥陀佛,看向钟意时,眼圈红了:“祖母谢谢你。”
钟意眼泪止不住似的淌:“您快别这样说……”
“我即刻入宫,”钟老夫人定了心神,道:“请皇帝降旨。”
她身侧的嬷嬷微露迟疑,低声道:“是否太过扎眼了?老夫人致信给国公,令人快马送去,叫国公改了行程,也不会迟……”
她这番话当然是好意,自家小娘子虽然说得真切,但毕竟是梦中之事,倘若只是幻影,却兴师动众,该叫皇帝如何想?
“青明山下黎民众多,岂止我儿一人?”钟老夫人摇头道:“倘若山崩为真,我只说与我儿避难,叫其余人身死家毁,何其忍心。”
“阿意别怕,相信祖母,”她宽慰孙女,温声道:“天子圣德,无论山崩是否发生,都不会见罪于你的。”
钟意向钟老夫人一笑,她当然是相信祖母的。
她深知,只要叫祖母相信自己梦境为真,只要祖母肯出手,一切困难都将迎刃而解。
钟老夫人并非等闲妇人,她是北周昭阳长公主之女,历经四朝,识见非比寻常,更重要的是,她是今上生母窦太后的胞妹,作为姨母,十分得皇帝敬重,无召也可入宫。
阿爹要救,青明山下的百姓,也要救。
她承天之幸,得以重活一世,能救一方百姓,也是功德,哪里需要迟疑?
钟老夫人吩咐人准备车驾,匆匆入宫,顾不得拜见太后,便往宣室殿去。
皇帝听人回禀,心中诧异,待见了姨母,听她说完,神色凝重起来:“青明山地广人众,倘若山崩,后果不堪设想,姨母暂且往母后处说话,朕即刻召见臣工来议。”
往越国公处致信的内侍早已快马出发,钟老夫人心中巨石落下,也有闲心说笑:“陛下不怕这是假的吗?”
皇帝也笑了:“事关黎庶,即便是假的,朕也认了。”
钟老夫人口称圣明,又低声道:“阿意年幼,我实在不愿叫她搅进这些事里……”
皇帝闻弦音而知雅意:“她还小呢,掺和这些做什么?近日泾阳暴雨连绵,朕实在忧心。”
钟老夫人称谢:“陛下仁德。”
皇帝亲自送她出了内殿,又吩咐内侍去请几位要臣,闲暇间,他问身侧内侍:“阿意年岁渐长,也快成亲了吧?”
“小娘子今年十五,”内侍回道:“已经定了安国公家的嫡次子。”
“幼亭吗,好后生,”皇帝点头,笑着感慨:“郎才女貌,天作之合。”
……
临近午时,钟老夫人还未归家,钟意却不担心,回了自己院子,半靠在塌上出神。
现下已是深秋,最多不过一月,他们就要回京了。
前世的钟意先后有过两个丈夫,都是一等风流人物,羡煞旁人。
可前一个将她献给别的男人,后一个最终杀了她。
她的第一任丈夫是安国公的次子,风光霁月,后来承爵做了国公。
第二个来头就更大了,天潢贵胄,后来做了皇帝。
命运似乎总是在戏弄她,每当她以为自己已经足够不幸时,却会发现那才只是开始。
重活一世,她再不要过那样的人生了。
她要帮阿爹摆脱死亡的厄运,要解除掉与安国公府的婚约,她会过得很好,会有远比前世光辉灿烂的人生。
……
与长安相隔千里的蜀州,沈复背起行囊,向师长辞别,踏上返家之路。
他出身公府,长于富贵,却能抛下京都繁华,到西蜀求学,这样的心性,在时下勋贵子弟中,其实是非常难得的。
西蜀偏远,却有蜚声天下的石室官学,广纳贤才,即便是清苦些,也值得一去。
背负青天,而后乃今将图南。
钟意知道未来的轨迹如何,知道他们会有怎样的人生,但她终究只是未出阁的小女子,即便知道,很多事情也无法改变。
因为少有才名,待到十一月归京,沈复便会被皇帝授六品奉议郎,还不等朝野为此非议,他便献《请充国子监疏》,奏请重开科举,扩充国学。
时下有关陇贵族与世家并重,前者即为八柱国与十二大将军后人组成的关陇集团,后者则是指五姓七望这样的门庭。
皇帝早有意削减世家权柄,这封奏疏正是搔到痒处,随即便以沈复学业优长,兼识政体,进五品黄门侍郎,此后亦累加迁擢。
她死的那年,沈复三十一岁,身负安国公之位,官至正三品金紫光禄大夫,正是长安最炙手可热的能臣。
他所欠缺的只是机会,很快,这个机会就会被命运送到他手里。
蛟龙得云雨,非复池中物。
……
同年十月,秦王李政出奇制胜,于定襄大败突厥,降其部众五万余人,可汗颉利仓皇西逃,途中被俘,自北周起,纵横四十七载的东突厥彻底土崩瓦解,宣告终结。
西北诸藩听闻此事,无不胆战心惊,往长安朝觐天子,尊以“天可汗”称号。
秦王立此不世之功,来自长安的封赏络绎不绝,皇帝最为优宠这个儿子,厚赏之余,甚至打破成年皇子需得之官的旧例,许其还京。
东宫震动,谏臣非议,最终却也没有改变这个结果,在边关黎庶欢天喜地的庆贺声中,意气风发的秦王率王府一众职官,缓带轻裘,踏上了前往帝国最高权力中心的征途。
乱世终结,天下安澜,四海九州,尽为臣妾。
君明臣贤,盛世雍容,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大唐王朝开启了有史以来最为绚烂的盛世华章。
朝野之上说的还不算离谱,市井之间却传的没边了,还有人说,钟家女郎原是天上仙娥,下凡历劫,凡人不足与配,所以才有了这一桩事。
钟意居于府内,这等议论是听不到的,越国公府的郎君们倒是能听见这许多褒美,只是思及幼妹即将离府,往青檀观中清修,如何也欢喜不起来。
崔氏只这一个女儿,自她出生后,便心心念念开始准备,唯恐哪里委屈到她,知道她下半生要常伴青灯,孑然一身,心里着实难过。
院落里有十几颗樟树,是女儿出生那年种的,原是准备砍掉,做出嫁箱奁的,现在已经用不上了。
她自去年起,就开始为女儿准备嫁妆单子,铺面庄园珍玩古籍,林林总总不知写了多少,也都做了无用功。
在女儿面前,崔氏不好将这些情绪表露出来,惹她伤怀,私下里却哭了几场,人也瘦削好些。
“不嫁人也好,落个自在,”钟意脸色依旧惨淡,较之前几日,却好了些,她劝慰母亲:“做了他家妇,再不能跟在家一样惫懒,要侍奉婆母,友善兄嫂,操持家事,生儿育女,几十年下来,竟没半刻是为自己活的,好没意思。”
崔氏实在是伤心:“你说的倒是轻巧,现下自在,以后怎么办?等你老了,孤零零一个人,谁照顾你呢?”
说到最后,她不禁垂泪:“阿娘想想,就觉得难过。”
“谁说女人天生就该相夫教子?”钟意握住母亲的手,含笑道:“我一个人,有钱有闲,也可以过得很好。”
她曾经有过两个丈夫,都是世间一等人物,羡煞旁人,可到最后,都是惨淡收场。
于他们而言,她是附庸,是装点,是一件美丽的、可以向别人炫耀的精致瓷器,他们或许都曾经爱过她,但他们和她,从来都不是平等的。
重活一世,钟意不想嫁人了。
借菩萨入梦的契机摆脱婚约,也绝了以后的嫁娶希望,这就很好。
……
事关自家女郎性命,越国公府并不拖延,皇帝降旨之后,便令人置办女冠衣衫,并日常用度,准备送钟意往青檀观去。
“我是出家,又不是出嫁,带这么多东西做什么?”钟意翻看母亲递过来的随行单子,失笑道:“观内清简,太过奢华,会叫人笑话的。”
“你哪里过得了苦日子?”崔氏尤嫌带的少了,蹙眉道:“山中简陋,你又大病未愈,要不要带个两个吃惯了的厨子过去?”
越国公愧对女儿,也是心疼:“你只带玉夏和玉秋过去,照看的过来吗?还是再带几个人吧。”
“阿爹,阿娘,我知道你们担心我,可青檀观跟家里不一样,”钟意劝道:“不如这样,我先去小住几日,缺了什么、短了什么再差人回来取,左右就在长安,相距不远,便是去看我,也不需多少时候,好不好?”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