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唐技师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扬镳

    我可不敢这么说,我都是阶下之囚了,还高看什么呀。但是我就是觉得自己没错,陛下要非得让我认这个错,我也能认,但是从今往后,陛下在臣心里就是一个大昏君。

    李世民跳脚怒道:你又说朕是昏君!李牧,你已经是第二次说朕是昏君了!

    这能怪我吗?第一次陛下要砍了我,第二次陛下不让我从牢里出去,我心里有怨念还不行吗?而且我还要告诉陛下,因为我对陛下非常失望,本来要献给陛下的一样秘法不!给!了!

    哈!你当朕稀罕吗?

    臣也不知道陛下稀罕不稀罕,也不是什么有用的秘法,就是烧制琉璃的秘法而已。

    朕要琉璃何用等等等!李世民顺口而出,等意识到李牧说的是什么,才清醒过来,盯着李牧问道:你刚才说琉璃?

    长孙无忌和王珪听到‘琉璃’二字,也都瞪着眼睛看了过来。琉璃在这个时代可是重宝啊,寻常难得一见。三彩琉璃,只有大食人才有,而且价值千金,非常的贵。就连李世民,也只不过有几个琉璃杯子而已。李牧竟然说他能烧制?他连琉璃都会烧制?

    李牧点点头,伸出了五根手指,道:还是五彩的!

    五彩?!

    王珪出身太原王氏,家中藏宝不少,倒是见过一个五彩的琉璃碗。听族中长老说,这琉璃碗乃是天下唯一,当世只有这么一件,乃是南北朝时期,天竺来的和尚远道带来的,辗转落入了太原王氏,称为镇族之宝。李牧说什么,他能烧制出五彩琉璃?他他是神仙?

    没错!李牧认真说道:经过我十八次试验,终于制作出了五彩琉璃瓶。与古籍中记载的技艺不同,我烧制的五彩琉璃瓶,色彩可控,想什么颜色,就能什么颜色,想哪里什么颜色,就哪里什么颜色,且晶莹剔透,流光溢彩,宛如玉石!并且,我烧制的琉璃瓶没有毒,可以盛酒!是上好的酒器!

    李牧看了李世民一眼,道:本来,我是打算作为内帑的进项之一,献给陛下的,但是如今还是算了吧,反正陛下也看不上!

    李世民深吸了口气,瞪着李牧道:小子,你这是在向朕炫耀么?朕看你这就是恃才傲物!

    陛下!秘法是臣一夜一夜试验出来的!又不是臣偷的,臣沐浴在皇恩之下时,献出的秘法还少么?现在陛下把臣关在大牢,还逼着臣认错。臣心里难受,不献出来还不行吗?难道陛下骗孩子还不够,还要抢孩子的东西不成?!陛下,您也太不讲理了!




第141章 混不吝
    李世民最终还是败下阵来,气哼哼地回宫去了。

    这也是李牧预想中的结果,从李世民露面,李牧便知道,今天他赢了。正如他之前分析的那样,对于真正的人才,李世民的容忍度是很高的。而他,一手矿,一手盐,一边是从老牌门阀五姓七宗争取来的三个,急需要安抚。另一边是李世民在军事上依仗的关陇贵族,从龙之臣。李世民必须对这两伙人有个交代,但是这两件事,完全都是李牧搞出来的,玩法只有他自己清楚,李世民想找个人代替李牧,根本不可能找到。

    因此,李牧成了如李靖一样,如今大唐朝堂不可缺少的那个人,无可替代。

    既然无可替代,李世民就不能把他怎么样,这便是李牧放肆的依仗。而且,李牧把自己的放肆,加了一层包装。这层包装,便是利用了他的年龄,以及他一直以来营造的‘人设’。你们把我当成‘孩子’,那我就做一个‘熊孩子’。反正我出身粗鄙,没什么教养,一根筋不行啊?狂妄不行啊?没教养不行啊?谁让我粗鄙呢?

    当然,这一切都是建立在,李牧已经立下的功劳上。

    贞观犁,印刷术,马蹄铁等等秘法,还有工匠坊垫进去的钱,一直以来做的事情,此时都成了‘辅助条件’,李世民心中有愧,觉得欠了李牧的人情,这才是重中之重。便是如长孙无忌这样的野心家,也被蒙骗了过去,只当李牧是脑子堵了。否则如何解释,他敢跟李世民犟嘴?

    李牧是穿越者,这个先决条件,对除了他自己之外的所有人都是未知的。长孙无忌和王珪虽然都是人中龙凤,但他们怎么也不会想到,李牧闹这么大一出,是为了争取自由和尊重。或许在他们的心中,这两件事根本就不存在。他们不能理解李牧在意的点,就像李牧为什么要挣扎一样,都是彼此不能理解的事情。

    至于李牧为何最后要抛出‘琉璃’,他是为了提醒李世民。他,是一个有用的人。他的潜力是无限的,今天有琉璃,明天还会有什么新奇的东西,谁能知道?谁能估量?李世民身为帝王,绝对是要列入考量中的。

    且不说李世民目前为止,对李牧的观感还是好的。就算如魏征,李世民恨不得杀之而后快,但因魏征于山东大族的不可替代性,他还是能压住自己的脾气,给魏征加官进爵。李牧便知道,李世民真正看重的,还是他的江山。只要对他的社稷有用,他是不会胡乱杀人的。

    有了这些因素的保证,李牧才能有恃无恐,慷慨激昂,振振有词。但是说完了,他也很后怕。毕竟‘对方辩友’是皇帝啊,万一给气得失去理智了,什么社稷什么江山都不考虑了,就要砍了你也不是不可能的呀!

    好在,没闹到那一步。李世民不愧是千古一帝,有数的明君,还是控制住了自己的情绪。这场‘辩论赛’,以李牧的胜利而结束。

    既然胜利了,那么

    李牧挑了挑眉毛,嘴角勾了起来。

    话分两边。

    从大理寺出来,李世民怒气冲冲地起驾回宫。长孙无忌与王珪恭送李世民离开,便也要各自回府了。他们的府邸相距不远,正好是一路。王珪向长孙无忌打了个稽首,道:国舅爷,可否赏脸与我同乘一车?正好有事情,想与国舅爷讨论一二。

    长孙无忌闻言,爽快道:如何不可,叔玠请。

    国舅请。

    俩人互相礼让了一下,还是长孙无忌先上了车。王珪随后,俩人一同坐在了车里。

    王珪身为宰相,又是太原王氏出身,自然不缺钱。他的马车,也是非常宽大,不要说是两人乘坐,便是六人,八人,也坐得下。

    二人相对而坐,马车缓缓前行。

    长孙无忌看了看王珪,道:叔玠邀请我来,不知想要讨论何事?

    王珪笑了笑,意有所指道:国舅,今日之事,不知您如何看待?

    今日之事?长孙无忌没有轻易答话,而是又把话还了回去,道:叔玠可说的是李牧?

    王珪点头,道:国舅可曾见过陛下这样对待一个臣子么?

    长孙无忌微微蹙眉,其实王珪不提,他也察觉到了。但是王珪这么一提,倒是让他重视了起来。

    是啊,李世民何时如此对待过一个臣子?刚刚听二人对话,李牧的放肆,李世民的容忍,便是连长孙无忌,心中都有了艳羡之感。这等恩荣,绝非寻常。

    但是,长孙无忌是万万不会在王珪面前表现出半点羡慕的。因为他是当朝第一人,绝对不能羡慕任何人,否则,当朝第一人就要易主了。

    长孙无忌淡淡道:李牧已经入了宗籍,算是陛下的侄子。对待子侄么?自然是要有些区别的。

    王珪只是笑,却不拆穿。长孙无忌看着他的笑容,心中恨恨。这头老狐狸,竟然嘲笑起我来了,别以为我不知道你在想什么!

    长孙无忌清了下嗓子,话锋一转,道:倒是叔玠,今日怎么这么巧,也来天上人间买茶?想必,是收到了什么风声?为了旁的事情来的吧?

    王珪脸上的笑容一僵,收敛了起来,道:国舅何必如此说话,你我二人,彼此彼此。我是为矿,国舅是为了盐劳碌的是咱们,获利可不是一家,何必挖苦呢?

    长孙无忌听他这样说,心里便舒服了不少,道:这话是一点也不错李牧小子说,明日上午解决矿的事情,下午解决盐的事情,叔玠,看来,明天上午,你得走一趟了?在大牢里面办公,也亏得这小子想得出来!

    王珪笑了笑,道:不走一趟,还能怎样?我倒是不急,可是赵郡李氏,清河崔氏等不了了。无奈,只好让国舅等到下午了。那么,午饭过后,国舅也得牢中走一遭了?

    唉,没辙呀!

    俩人彼此对视了一眼,都笑了起来。

    这时赵国公府的马夫在车外提醒到家了,长孙无忌便与王珪作别,从他的马车上下来。王珪拱拱手,继续往前走,到他家还有一段。

    看着马车渐远,长孙无忌脸上的笑意冷了下来,甩了一下袖子,径直往府里走。

    让冲儿来书房见我!

    另一头,王珪也到了家。王普早早等在这里,见王珪下马车,赶紧迎了过去,道:大哥,李牧怎么样了?

    没事,等会我跟你细说。明日国子监那边告个假,代替我去大理寺监牢走一趟。

    啊?

    太极宫。

    李世民坐在案几之后,一动不动,已经过去了一个时辰。

    高公公两次询问是否用膳,李世民也没搭理他,像是得了癔症似的。高公公伺候李世民多年,知道他在想李牧的话。但是这样下去也不是个事儿啊,便嘱咐小太监去立政殿寻长孙皇后来。

    不一会儿,长孙皇后便来了。高公公远远看见仪仗,赶紧迎了上去,道:皇后,您可快劝劝吧。陛下已经呆坐一个时辰了,这样下去,老奴担心龙体呀。

    稍安勿躁,去准备晚膳吧,本宫先去看看。

    诺。高公公应了声,依言去准备晚膳了。长孙皇后让随行的宫人都在殿外等着,一个人进了太极殿。

    陛下。

    嗯嗯?李世民下意识应了声,听到是长孙皇后的声音,才像是刚缓过神似的,把头抬了起来。看到长孙皇后满脸关切的样子,勉强笑了笑,道:皇后怎么来了,是高干派人通知的吧?又是多此一举!

    长孙皇后来到李世民跟前,道:陛下,高公公也是为了您的龙体着想。事情臣妾已经听说了,李牧这孩子,确实是放肆了一些。

    一句‘孩子’,为李牧下了个‘定语’,把事情的程度降了下来。既然是孩子而不是臣,那么自然可以包容,不必过于苛责。

    但是李世民听起来,却特别的刺耳。他又想起李牧说他欺负孩子,算不得君子那句话了,又苦笑了起来。

    长孙皇后看到李世民的反应,感觉很奇怪,便问:陛下,是臣妾说错话了么?陛下为何苦笑?

    李世民便把李牧的话从头复述了一遍,长孙皇后听了,也变成了和李世民一样的表情。但是苦笑过后,长孙皇后又道:陛下,臣妾觉得,李牧小子说得也有一定的道理。细想之下,还真是这么回事。自打这孩子来到长安,对待陛下可是没有半点谋求算计,发明了什么好东西,也是立刻拿来献给陛下。挣的钱也都花在了公事上,心里有什么话,也都说出来。在臣妾看来,倒是比那些口中恭维陛下,心里不知在盘算什么的人要好得多。陛下觉得呢?

    李世民点点头,道:朕也是这样想,只是朕就是看不惯这小子的样子,你是没有亲眼看到。他说这些话的时候,那副模样有多气人!朕真想揍他,但是还不能揍。这小子奸猾似鬼,早就给朕挖好坑了。他是忠臣孝子,朕揍他朕就是昏君唉,这口气给朕憋得呀,朕刚刚想了一个时辰,竟没找到破解之法,想得脑袋都开始疼了!



第142章 皇后妙计
    长孙皇后哑然失笑,她没有想到。李世民发了一个小时的呆,竟然是在思考如何对付李牧的办法。亏得高公公那么担心,要是给他知道了真相,不知会作何感想。而且她也为李世民会在意这种事情而觉得有些意外,他可是皇帝呀,何时为了跟臣子斗气,如此费过心思?

    但是不管怎么说,这事儿还是得解决。否则依李世民的性格,今天晚上是别想睡得着觉了。

    长孙皇后开口问道:那不知陛下觉得,如何才算是出了气呢?

    唔李世民想了半天,道:除非那小子认错,否则朕的气是出不了的!说着,李世民眼巴巴地看着长孙皇后,道:无垢,你一直是智计百出,一定能想出办法对不对?快点帮朕想个主意,朕一定要赢这小子一回!

    长孙皇后想了想,道:陛下,臣妾虽然不能让李牧小子开口认错,但是臣妾能让他从牢里出来。不知这样,算不算是给陛下出气了呢?

    当真?李世民抓住长孙皇后的手,激动道:若皇后能让他从牢里出来,那就是给朕出气了。朕跟他有言在先,认错,就让他出来。是他自己说,宁愿住在牢里,也绝对不认错。若他从牢里出来,便是等同于他认错了,自然是替朕出气!皇后莫诓朕,当真有这样的办法?李牧那小子可是执拗得很,又诡计多端,一般的办法,恐难奏效啊!

    长孙皇后胸有成竹般笑了笑,道:陛下,您只管放心。臣妾这个办法,绝对管用。长孙皇后凑近李世民的耳边,轻声说了几句话,李世民听了之后,脸上顿时浮现出了笑意,抚掌道:皇后妙计!如此这般,看那小子能坚持多久!

    得意过后,李世民看向长孙皇后,道:皇后,这样的办法,你是怎么想出来的?

    长孙皇后瞥了他一眼,道:陛下难道忘了,你与臣妾刚圆房的时候,臣妾的遭遇了?说着,长孙皇后的语气幽怨了起来,道:臣妾与陛下成亲的时候,陛下惦记着牡丹夫人,迟迟不跟臣妾圆房。还说什么,只把臣妾看做兄妹。后来架不住父皇和舅父的压力,跟臣妾圆了房。这下可好,便夜夜宿在臣妾房中。后来臣妾实在是受不住了,前后帮陛下纳了两房侍妾

    长孙皇后还要继续说,李世民已经面红耳赤承受不住了,赶紧伸手去捂长孙皇后的嘴巴,道:皇后,陈年旧事,还提起来做什么呢?如今朕心里只有皇后,再无他人了!

    长孙皇后躲过李世民的手,却落入了他的怀中,嗔怪地横了他一眼,道:怪不得李牧小子说陛下骗人,陛下果然是惯会骗人的。陛下如此说,便把那杨妃她们当成什么了?

    哎呀,皇后就别为难朕了

    正说着话,高公公从殿外闯了进来。看到帝后相拥,赶紧转身背对,道:陛下恕罪,老奴绝非有意偷窥

    长孙皇后赶紧从李世民怀里挣脱,红着脸站在一旁。李世民不满地瞪了高公公一眼,道:什么事,说吧!

    高公公这才转过身来,弓着身,眼睛看地,不敢抬头,道:陛下,大理寺那边传来消息。说,逐鹿侯提出了各自要求,先是要床要被又说饿了要肉羹,要洗澡诸多刁难。大理寺是庄严之所,如此荒唐行事,实在是不妥。因此孙伏伽请示陛下,若不能定罪,不如就把逐鹿侯放了

    高公公一边说,一边心里发颤。李世民刚刚一直在生气,再加上这个消息,无异于雪上加霜,看来马上就要龙颜大怒了。

    但是出乎他的意料,李世民竟然没有生气。他与长孙皇后相视一眼,道:传话给孙伏伽,人不能放。他要什么,就给他什么,尽量满足。唯有一点,不能让他跟他的妻妾见面,传话可以,让其他人代替。另外,切记住。人不能放,但是他若自己想出去,可以让他出去。还是那句话,写个折子请罪就行。

    这高公公愣住了,他跟着李世民这么久,今天可是大开了眼界了。但他也没多说话,应了声便要告退。

    等一下,朕饿了,传膳吧!

    诺!高公公欢欣地应了一声,暗道还得是夫妻呀,知道该怎么劝。

    看着高公公出去,李世民立刻道:皇后神机妙算,全都算准了。若是没皇后给朕出主意,还真让李牧这小子得逞了!他肯定想不到,皇后已经把他看穿了。现在朕开始期待,他给朕写请罪折子时候的表情了,哈哈哈哈!
1...136137138139140...44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