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月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关山渡
燕德妃的父亲是为长子,早年弃文从武,曾在北境虎贲军中待过一段时间,立下了不小的战功,被先帝敕封为正四品上的忠武将军,只是后来伤病发作,不得已回家疗养,这一养,便是十数年,直到去世。燕德妃的几位叔父也很有本事,有在地方做官的、也有去边境为将的,所以燕氏一族虽然不像七宗五姓那般显赫久远,但也十分了得。
五皇子有着这样的背景,却依旧在京城里声名不显,归其原因,则是因为他自幼便离开了京城,前往西北边陲的大佛寺修行,至于其中的缘由,又是皇室的一桩悬案,少有人知。
所以,想来多年未曾现世的五皇子,并没有什么觊觎储君之位的心思,不然的话,他怕是早早就出现在京城这一滩浑水之中了。
七皇子梁佺,皇帝陛下的嫡三子,出生的时候难产,导致生母韩皇后早逝。因为这个意外,愚孝的二皇子一直很是厌恶、甚至是愤恨这个一母同胞的亲弟弟。
梁佺出生之时便九斤六两,只是有些痴傻,到了三岁才开口说话,五岁之时才能够简单地说上那么几句话。但他天生神力,体内有着一股子用不完的蛮劲,或许老天爷是公平的,给了他健康的体魄,未曾给他一个聪慧的脑袋。
若非遇到一个神秘的游方道士,或许七皇子梁佺还是那般痴傻,在道人的悉心教导下,梁佺开始开窍,虽是不能熟读论语春秋等典籍,但也慢慢知晓人伦、明白忠孝仁义。
七皇子对游方道士的话语很是信赖,被其灌输了他日为将,辅佐哥哥梁倓的理念,故而与四皇子的关系极好,平日里的相处很是融洽,以至于梁佺在师父游方道人离开京城以后,长时间住在四皇子府上。
因此,以七皇子的头脑天赋,只适合做一个冲锋陷阵的猛将,而不是龙椅之上的皇帝。
永乐公主,也就是八公主梁冰月,她孝顺友爱、乖巧懂事,深得皇帝陛下的喜爱,但身为女子,自然也是无缘帝位,毕竟自古以来,从未有过女子登基为帝的先例,本朝虽然礼教开明,但也绝不会允许有这类事情发生。
梁冰月虽然受宠,但她的生母仅为正二品的昭容,且无显赫的母族撑腰,只是居于较为偏僻的怡月殿,数月难见皇帝一面,她性子清冷、不争不抢,或许这也是她最好的生活方式了。
九皇子梁偲,虽然刚刚及冠、搬入八王府没多久,但已头角峥嵘。为人喜文好武,既擅长骑射,又兼涉文史,平日里与人待物尽显分寸,很有未来储君的德行。
十皇子梁侗,与九皇子年岁相仿,也是刚刚及冠,搬入八王府没多久,便已在京城中闯下了诺大的名头,只是此名非贤名,而是恶名。
梁侗无辜殴打八王府甲士、宦官,欺凌婢女,纵马横行街市,无故欺辱官员,多次非法,很是不得人心,这样的恶徒,想来也是没有机会入主东宫。未完待续
第一百零三章-午后游南湖
等梁佋说完一大通话以后,早已是口干舌燥。
韦贵妃撇了一旁侍立的宫女秀宁一眼,秀宁盈盈上前几步,将桌上的一碗凉茶递给了六皇子梁佋。
梁佋接过以后,被没有急着啜饮,而是站起身子道谢道“梁佋多谢贵妃娘娘赐茶。”
韦贵妃轻轻一笑,说道“你这孩子就是多礼,赶紧喝茶吧。”
梁佋颇为拘谨地笑了一下,大口大口地喝着已经凉透了的茶水。
喝完以后,梁佋用衣袖抹了抹嘴,将手中的茶杯轻轻放到桌上,顺势坐回刚才的位置上。
梁佋的屁股尚未坐稳,就听到韦贵妃说了一句极其诛心的话语“小六啊,你刚才说了那么一大通,怎么单单未曾提起你自己呀难道你也有着入主东宫的想法”
梁佋的屁股下有如放了一个火盆,立时跳了起来,急忙否认道“梁佋不敢,我只是觉得自己文不成、武不就,难以启齿而已。前有贤良聪慧的四哥,后有文武兼备的九弟,梁佋实在是不敢有多余的想法。”
“不敢”韦贵妃反问了一下,语气很是清冷地说道“是不敢,还是不想啊”
梁佋斩钉截铁地说道“既不敢,也不想。”
“哦为什么”韦贵妃饶有兴致地问道,好似对梁佋的回答充满了兴趣。
梁佋轻轻一笑,恢复了身为皇子该有的气定神闲,缓缓说道“治理国家乃是大事,非儿戏也,我平日里自由自在惯了,若是把我关在宫墙之内,我自己都会不喜欢的,更何况别的。
另外,若是坐上了龙椅,怕是就成了这天底下最辛劳勤奋的人儿,我自幼好逸恶劳,最受不得操心与辛苦,自然不愿去争这储君之位。”
韦贵妃嫣然一笑,继续问道“那你觉得谁最终能够入主东宫”
梁佋想也没想便回答道“自然是九弟了。九弟天资聪颖,文武俱佳,又有上护军及韦氏一族的翘楚辅助,一定可以坐稳东宫之位的。”
韦贵妃喜笑颜开,面容如盛开的牡丹一般,雍容华贵美丽大方。
过了好一会儿,韦贵妃收敛笑容,轻生嗔道“你这孩子就会说笑,就算偲儿再优秀,也不会成为储君的,毕竟自古便有立长不立贤、立嫡不立庶的规矩,你这做哥哥的只需跟他好好亲近便是,这些闲话就不要多说了。”
梁佋很是顺从地点了点头,低声应道“梁佋一定多跟九弟亲近。”
韦贵妃得到肯定的回答以后,满脸笑意问道“那你之后有何打算是去地方就藩,还是留在京城享清福,亦或者做一些别的事情,为朝廷建功立业”
梁佋想了几息,很是圆滑地说道“全凭父皇的安排,若是安排我去就藩,那我就去;若是安排我留在京城,那我也无话可说。”
韦贵妃的眼神微不可寻地冷了一下,声音微微抬高,问道“不准备在史书上留下一笔吗”
梁佋颇为苦恼地笑了一下,说道“我太知道自己的性子了,实在是不堪大用,所以也没有奢望能够在史书上留下一个篇幅,也不希望后人看到如此惫懒的我。”
韦贵妃的眼神彻底冷了下来,声音有些生硬地问道“可有想过留在京城辅佐偲儿”
梁佋的神情很是凝重,语气认真地说道“若是父皇令我留在京城,我一定做九弟的马前卒,帮他扫清障碍;若是父皇令我出京就藩,那只能时刻保持联络,做九弟在京外的援手了。”
六皇子的这番回答虽是有些模棱两可,但也让韦贵妃放松了心神,减少了那么一丝杀气。
话说到这份儿上,也是时候结束了,只是这段名为叙话、实则试探的交流,该由谁或者该以怎样的方式结束呢
韦贵妃恢复了之前的可亲温柔,对着梁佋温声说道“你母妃的事情我听说了,心底着实有些难过,也没少埋怨你父皇太过狠心,只是你身为人子,莫要太记恨他,早些放下伤痛,不要沉溺在愤恨之中。”
梁佋的眼眶一下子就红了,颤抖着声音说道“多谢贵妃娘娘的爱护,梁佋一定会好好报答的。”
韦贵妃伸手抚摸了一下六皇子的头发,很是心疼地说道“我与你母妃关系匪浅,没人的时候,你喊我韦姨就好,日后若是有什么难处,派人通知我,若是能够帮你的,我一定帮忙。”
梁佋迟疑了一下,声情并茂地喊了一声“韦姨”,喊完以后,不住地哽咽,似乎真的被这股温情感动。
韦贵妃又是安抚了一阵,六皇子的情绪慢慢稳定,两人又说了几句闲话,梁佋便在宫女秀宁的带领下出了大殿。
等梁佋的身影消失在大殿的时候,韦贵妃的眼神如刀子般锐利,嘴里喃喃道“看来得花费些手段才能降服这个小六啊,没关系,本宫有的是时间和手段。”
韦贵妃左手微微一挥,一个诡秘的影子出现在殿内,对着韦贵妃很是恭敬地施了一礼。
韦贵妃语气冰冷地吩咐道“盯着梁佋,我要知晓他的一举一动,若是出了差错,你还有你背后的宗门都难逃干系。”
影子声音沙哑地应了一声,随后身形飘忽,消失在大殿内。
等宫女秀宁回到殿内,韦贵妃已是如平常那般懒洋洋地斜倚在秀床上,语气慵懒地问道“秀宁,你觉得小六说的话有几成可以相信”
娴静如水的秀气宫女想了一会儿,轻声说道“奴婢觉得有七成是真的。”
“哦哪三成是假的”
“并无觊觎储君之心。”
韦贵妃轻轻一笑,说道“身为皇子,有哪个没有雄心壮志就看他们能不能看清情形了,若是知晓分寸,懂得避让,他日我儿荣登大宝,自然少不了他们的富贵,若是胆敢做那拦路石,就休怪本宫无情了。”
话未说完,韦贵妃已是杀气森森,整座大殿都冷了几分,仿若冬日已经提前了。
话说六皇子梁佋离开梧桐宫的范围,只觉得周身湿黏,在一处石道上被秋风一吹,浑身上下顿生凉意,不自由地打了个寒颤。
藏在角落里的影子将这一切看在眼底,黑纱下的嘴角微微翘起,露了个讥讽的笑容。
千里之外的嘉兴。
或许是昨夜的训练太过激烈,日行三杆之时,孟然犹自酣睡。
丫鬟绿屏很是担心孟然的身体,来来回回问了耿护院及李浩然好几次,圆圆的脸蛋上溢满了关切。
对比,耿护院只是轻生安抚她,劝她不用担心。
至于老不修的李浩然,自然是说了一些怪话,惹得丫鬟脸颊生晕,眸含春水。
到了巳时左右,孟然才从睡梦中醒来,一副意犹未尽的模样。
在绿屏的帮助下,孟然穿戴好衣服,洗漱了一番,方才姗姗出了屋门。
前院厅堂里,孟然一脸疲惫地坐在那里,有一口没一口地吃着丫鬟送来的清粥,很是没有胃口的样子。
绿屏看着孟然的模样,很是心疼地问道“少爷,您不舒服吗要不要找个大夫来看看”
过了数息工夫,孟然才恍然回神,温声问道“绿屏,你刚才说了什么”
丫鬟脸上的心疼意味更深,眼底悄悄变得湿润起来,轻声说道“少爷,您有没有不舒服要不要去安济坊找个大夫来瞧瞧”
孟然笑着摇头道“没有不舒服,就是有些累了,歇一歇就好了,没什么大碍。”
绿屏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
孟然强行打起精神,对着丫鬟爽朗一笑,故作轻松道“真的没事,就是太累了,吃完饭去晒晒太阳,或许会好一点。”
绿屏轻轻地嗯了一声,只是脸上的担忧并未消退。
饭后,孟然带着绿屏一起去了后院。
此时的孟府后院很是热闹,养伤的、闲聊的、传授武学刀法的,全然不似往日那般清冷模样。
看到孟然出现,李浩然嘿嘿一笑,调侃道“孟小子,我以为你午时之前不会醒呢,没想到起的这么早。”
孟然羞赧道“让前辈见笑了,我只觉得周身疲惫,很是不舒服。”
耿护院不等李浩然继续说话,插话道“第一次药浴之后的正常反应,不要担心。你今天可以休息了,明天再继续。”
孟然应了一声,长长地舒了口气,说道“那好,我等会儿再去睡一觉。”
耿护院微微摇头,沉声道“不可卧床过久,最好是出去走走,等药效过了以后再休息。”
孟然挠了挠鬓角,喃喃道“还不能睡觉,那做什么好呢”
想了一会儿依然无果的孟然伸了个大大的懒腰,转身看向丫鬟,柔声问道“绿屏,你对嘉兴城比较熟,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丫鬟歪头想了一下,轻声应道“我们去游湖吧,到时候顺便去湖中小岛上转一转,既能发挥药浴的效果,也能缓解您的心情,一举两得。”
孟然想也没想便答应道“好主意,那我们晚会儿就去游湖,你先清点一下游湖的人数,之后让老韩安排一下船只,再让厨房准备一点吃食。”
“好的,少爷。”
绿屏应了一声,步履轻盈地离开了后院。未完待续
第一百零四章-诸皇子封王
宣政殿。
经过一番还算激烈的讨论,已是基本有了定议,虽然尚未确定储君人选,但已为诸位皇子敲定了王爵封号,至于就藩一事,皇帝陛下很是痛快地下了定论,没有给朝臣们发挥的机会。
先皇共有七位皇子,如今还在世的也只剩下三位,分别是大皇子梁瑜,封号晋王;四皇子梁珏,也就是当今皇帝梁亨;八皇子梁瑛,封号楚王。
朝臣们一致建议,将晋王梁瑜加封为秦王,将楚王梁瑛加封为晋王。
至于当今皇帝陛下的诸位成年皇子,也各有王爵封号。
大皇子梁俶加封为齐王,并且授禁军左神武军大将军,正三品军职,统领五万禁军,开了皇子独掌禁军兵权的先例。
二皇子梁儋加封为楚王,虽无其他官职,但皇帝陛下允其参加朝会,了解政事。
四皇子梁倓封鲁王,就藩于河南道青州,允其开府建衙,可挑选一万禁军作为王府护卫。
五皇子梁仅,虽是不在京城,但也封了赵王。
六皇子梁佋封燕王,就藩于河东道朔州,允其开府建衙,并授其为虎贲军大将军,正三品军职,统辖五万将卒,是为第二个掌握兵权的皇子。
七皇子梁佺封为韩王,并无其他官职,允其依旧住在京城。
九皇子梁偲封为吴王,就藩于淮南道楚州,允其开府建衙,可挑选一万禁军作为王府护卫。
十皇子梁侗封为越王,留在京城。
八位皇子,四位留在京城,三位就藩地方,如此古怪局面,前所未有。
不过既然皇帝陛下开了金口,文武之首又不反对,那么其余的朝臣自然不会提什么反对的事情了,分封王爵的事情就这般干脆利落地解决了。
接下来该忙的就是工部、礼部了,齐王、楚王留守京城,自然也要开府建衙,急需挑选府址,尽快设计建造。
出京的三位皇子,则是需要在礼部的忙活下敲定细节章程。
至于韩王,依旧住在八王府内。
值得一提的则是越王,被皇帝陛下责令,依旧居于八王府,显然是失了圣心,日后并无再进一步的可能了。
朝会结束以后,中书省拟定旨意,再由皇帝签字盖章,最后经门下省复核,确认无误后,宣旨的内官带着圣旨出了宫门,朝着八王府而去。
此乃后话,先不提。
皇帝出了宣政殿以后,面无表情地地回了自己的书房,大太监鱼朝恩一脸不安地跟在后面,不明白主子为何会是这般反应。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