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入赘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酒吞北海
他来之前,一路上准备了许多话想跟程兰说,脑子里闪过无数假想画面,但是都没有用上,程兰不怪他,这是实话,可是也没有更多的了。
“你有空便去菩乾寺那里看看,他给你留了些东西,在素真大师那。”
“好,我记得,你珍重。”
李琅玉走出程家,月巧将他送到街口,天一点点暗下去,他到底没将那声最亲的称呼念给程兰听。
第53章早休兵甲见丰年6
三日后的大早,天光未明,李琅玉来到菩乾寺,素真大师带着众弟子在念晨经,他便在金堂候了一小时,期间有十几个老妇人特地过来上香听讲经,她们提着篮子,里面装有手工馒头、花卷之类的面食,等到用斋时间,分给众人。
素真大师过来时递给他一个杂粮馒头,他不饿,转而给了旁边敲木鱼的小沙弥。两人去往内殿,素真遣了一弟子从那一排柜子中找出程翰良的百愿匣,李琅玉有印象,上次他陪程兰来时还问过此事。
匣子里是一沓白色信封,做工很好,绘着喜鹊梅兰,却没有写信人名字。
“程小姐上周来过一次,给她看了,但没带走,说让我替你留着。”
李琅玉有些好奇,迟疑拆开封口,映入眼帘的是熟悉的桀骜字体,确实是程翰良亲笔,纸张泛黄,明显有些年头了。他一行行读下去
“民二十八,辛酉年,乙未月,家中来信,一切安好。今年多事缠身,依然无法回北平,明画已满十八,赠其师娘遗留手镯,作生辰礼。两载过去,寻明书未果,各地战乱丛生,常遇流民,若见十六岁流浪少年,必会多加留意一眼,然而心有怯怯,望是他,怕是他。”
“昨日途径上海,降雪,有福建同僚感到新鲜,我笑他未见世面,若来北平,远郊雪有二尺之深,河水可结冰三月,看雪还得到北方。言及此,想到往年冬日家宴,桌上总有两盘鱼,一份清蒸,一份糖醋,我们不喜吃甜,但明书爱吃。”
“民三十,来广州,此地好赌,然而奇人颇多。因在赌石中得胜,赢得广州墓园一处位置,师父骨灰无法回北平,只能暂时落于此地。后遇一玉石生意老板,差他雕琢玉佩,明书今年十八,然而此时不知在何处,另打造盛玉木匣,刻上‘青晴’二字,表‘故人归马踏青晴’之意,望这一切如我所愿。”
“小记。南方已入深冬,天气湿冷,同僚抱怨褥子结冰,晚上难以入睡。近一年常在江浙等地行走,去师父故土安徽,待了俩月,民风纯善,路上遇到两个流浪孩童,根骨不错,是上台的好苗子,令手下送至北平安顿,待回来,可教之。”
“清明。这几年四地奔走,想到少时与师父师兄弟走南串北,然而心境不复当初,李三常怨我薄情冷漠,近来反省自己,确实做得不妥,又想到师父生前教诲,心中有憾,如今我已入孤绝之地,不知能否盼到所念之人。世事虽艰难,然希望仍在,需勉励自己,愿故人与我同心,早日归来。”
“民三十六,十年有余,故人仍无下落。今日有人邀我听曲,唱的是顾贞观的《金缕曲》,倒不论唱功如何,只是词伤人,说来奇怪,如今北平生活安稳,却觉得明书回来希望渺茫,常常害怕辜负师父临终所托,人生相见如参商,大概真应了那句唱词:我亦飘零久。十年来,深恩负尽,死生师友……”
……
李琅玉一页页往下翻,这样的日记有十几篇,每次不过五六行,越到后面,越觉得手上的纸有千斤重,他竟然差点拿不住。
素真说,程中将以往来时,只上香,不求签,他说身上戾气太重,怕菩萨不肯赐他好签,但去年年末独独求了一支,可是没解。
“为什么?”
“他说,求不得,放不下,不如无解。”
去年年末,李琅玉已经回来了,他捏紧信封边缘,久久沉默不语,晨钟声从远处传来,沉甸甸的,将半个世纪的衷情敲到了他心里。
辞别寺内众人后,李琅玉沿着小路下山,这时太阳刚刚升到塔顶,差不多是八点,街边早餐铺子卷起帘子营业,小伙计揭开蒸笼屉,白茫茫水汽飘到路中央,挡住了大半视线。
店老板问他要不要来份元宵,说给自家孩子临时做的,多了些凑合卖。李琅玉坐了进去,一刻钟后,伙计端来满满一碗,圆溜溜的软白球儿在清汤中荡着,他咬了一口,微烫,芝麻馅很浓。这碗元宵最后还剩六个,但汤见了底,他一向喜欢吃甜,可今天却觉得这甜味打着圈腻到心里,反而发苦。
伙计将他碗里汤添满,问要不要打包,他已经饱腹,但偏偏跟自己作对似的,强行吃了三个。此时街上吆喝声成群,人们渐渐从家中走出,陆续来到早餐铺子,他们说着笑,不过是谁家婴儿哭了一宿,谁家姑娘结了门亲,一件件市井琐事都是今天最新鲜的事。
可这些新鲜传不到李琅玉耳中,他的脸笼在一团氤氲水汽中,不知道什么时候,眼睛里都是湿漉漉的。
他落了泪。
一个月后,如贺怀川之前所言,天津生起动乱,这无疑给北平带来了压力,普通人走不了,富人则想尽办法从各种渠道寻求出路。李琅玉将那张通行证交给白静秋,让她一周后走,有个朋友会来接她。
白静秋不知道他的打算,问:“那你呢?”
李琅玉笑说没事,宽慰她过阵子就去见面。
“那竹月呢,她怎么办?”
通行证只有一张,李琅玉已经尽了最大力量,他估计许真茹那丫头不一定会走,可能跟着乔广林,便没提这事。
而天津一乱,受牵连的的便是乔广林,他仍然持着一副阴鸷面孔,但日渐下垂的眼皮昭示着这个掌权者的疲惫。他坐在太师椅上,眼珠子仿佛涂了胶水黏在眼眶里,转动得很艰难,他往地上撒了一把玉米粒,那只家养的赛鸽啄了一口便不再吃。
“可怜的畜牲,连北方粮食都不愿吃了。”乔广林朝鸽子唾了口痰,笑着骂它,过了一会儿,忽然没了表情,他低声感叹,“北平待不了了。”
李琅玉问:“那要去哪?”
乔广林仰起头,寻思着“去哪”两字,说得很轻:“别说北平,大陆都待不了。”
据坊间传,教育界、经济界的部分人士已经带着子女去了柬埔寨、越南这些海外地方。李琅玉估摸乔广林也想走,可身份摆在这里,他处境尴尬。
“你怎么不走?”乔广林哂笑道,表情跟看那只鸽子一样。
“我家在这,跟有些人不一样。”
“小犊子你在暗讽谁,怎么,当个北平人还长优越感了?”乔广林撇撇嘴





入赘 分卷阅读66
,以为他假作清高,“人都擅于趋利避害,不说别人,你外祖父他也是个嫌贫爱富的。”
这意思是指李琅玉父亲,其实傅平徽家境在皖南一带是不错的,往上数三代是徽商,只不过他自己中途改道学戏。李琅玉明白这“富”,但不知道他说的“贫”是谁。
“你什么意思?”
“没什么。”乔广林将暖手火炉抱在怀里,似乎不打算深挖这个话题,“昨天你不在时,程家有个下人来找你,程兰那丫头好像要离开北平。”
李琅玉一惊,根本没反应过来,上次与程兰见面,她也没提过此事。“什么时候走的?”
“今天中午,这会儿火车快开了吧。”
北平车站,一拨又一拨人提着箱子,扛着麻袋拼命挤上车,每节车厢门口被围了个水泄不通,广播员播报了半小时秩序守则,没人在听,列车员是个年轻小伙,口哨吹个不停,根本压不住这场面,最后是列车长带着十几个人,动用武力止住了混乱。
这班车开走后,站台地上一片狼藉,刚刚的喧闹拥挤就像烧开的沸水,从炉子上拿下来后归于平静。程兰拖着行李坐在长椅上,她已经看了五次手表,可门口来的都是一张张陌生面孔。
远处亮了灯,下一班车马上进站。站内只有二十几个人,一个卖水果的阿婆问程兰,姑娘去山东干什么,那边还闹着,现在大家都去南方沿海城市。
程兰说,离开北平,在哪都一样。
她除了大学在南京,国内其他地方去得不多,可是身子弱,不代表心也是病的,她想看看北平以外的地方,只是从前没机会。
列车十分钟后停了下来,程兰再次回头望了眼大门,还是没有等到那个身影。她来到座上,从口袋里摸出一张纸,是之前求的签,“看朱成碧,寻仙问佛,错、错、错!”竟然说得分毫不差。
列车员吹响哨子,所有车厢门全部关上,到点了,火车徐徐发动,程兰将那张签撕成碎片,伸出窗外,冷风一下子将它们吹走,就像那些彼此的亏欠,无踪无际。
李琅玉在这时赶了进来,他气喘吁吁,挣开检票人员来到站台,看着火车在自己面前缓缓发动,十几节车厢号码晃眼而过,他迈开腿,奔着前行的方向追去。
“拦住他,拦住他,他没票!”后面有人大声喊道,以为他要逃票上车。
可这些哪里能阻止他,那是他在北平唯一的血亲,可如今也要离开这座城市,不要他了。列车越来越快,让他的希望渐渐消亡,终于,在远方盘旋升起的烟雾中,他悲切地嘶喊出那个久违的称呼“姐,姐!”
可是,就这点毫不起眼的情意,也还是被渐隐的车鸣声卷走了。李琅玉空洞地望着前方,日光晴美,但照不到他。
回到乔家是下午三点,大厅里没有一个人,显得很落寞,他简单吃了几口饭便回到自个屋里,情绪仍然处在懊丧中,趴在书桌上只打算小憩,但醒来时已经到深夜了,房间没开灯,漆黑一片。李琅玉摸索着去找开关,手边忽然触到一件东西,这本是没什么可稀奇的,但重点是它的材料与形状,李琅玉一下子从混沌中清醒,着急地去开灯。
房间通亮,他望着手上的玩意儿,一时发怔忘了呼吸,此刻心里好像有个小人,提着满满一桶水,跌跌撞撞。他眼睛里有些热,手心也在发热,因为全身的力量又回来了。
那只塑编蜻蜓静悄悄落在掌中,仿佛飞了很远的路,终于找到家了。
第54章早休兵甲见丰年7
翌日早上,李琅玉直奔后院拉了几个人,问昨天下午有谁去过他房间,人人都说没注意,没瞧见,他不甘心,又回到庭院里,正好撞见连曼,来不及思索脱口道:“程翰良在哪?”
连曼拿手帕扫他一脸,用看疯子的眼神看他:“你傻了还是中邪了,他不是死了吗,算算日子,都一个多月了。”
李琅玉仍然不肯放弃:“他真的死了?”
“那可不,我亲自检查的,早没气了。而且,你自己开的枪,打在哪里你不知道吗?”
这句话让他的猜测开始动摇,但手上的塑编蜻蜓告诉他不该有错,除了程翰良,他想不到还能有谁知道这东西。“好,那你告诉我他葬在哪里,九公山,宝云岭,还是太子峪?”
连曼一愣,被他这较真样子给气笑了,“我的天,你还想去开棺呀,有本事把全北平的山都刨一遍啊!”她迈开步子,依然是那副悠闲模样,仿佛刚刚捡了个大便宜,听了场笑话。
李琅玉站在原地,冬风吹落几片叶子落到头顶,他紧紧握着那只蜻蜓,有种从大梦中醒来的错觉,希望如星火,转瞬即逝,他以为自己抓住了,但似乎没有,孤绝之路,除了这一腔愚勇,也无物可依。他将蜻蜓小心回兜中,深吸一口气,镇了镇心神,告诉自己,还没有走到尽头,还不算死路。
一个礼拜过去了,乔家波动不断,先是后院厨子伙计纷纷离开,据说是被遣散的,然后有拨不常见的人半夜出入院内,他们从屋里搬走大大小小的箱子,不知去往何处,整个宅子里的人和物都在逐渐减少,乔广林没说盘算,但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李琅玉提前联系上贺怀川介绍给他的朋友,帮白静秋拾好路上所需之物,而就在当晚,他上床不久,听到附近有阵阵蛙叫,三声短,一声长,十分规律。李琅玉循着声音走出房门,周围全黑,没看到什么,这时,一颗石子丢了过来,似乎在暗示方向,他来到卧室后面的一处假山下,绕了半圈,被人突然拉至边上。李琅玉一惊,回头发现居然是许久不见的小叶,对方没多解释为何在这,直接带着他从后门出去,两人拐过一条长街,有辆车停在那里。
黑灯瞎火的大街上,天气极冷,小叶亮起两束车灯,将前方道路照出个冷清模样,树影跟皮筋似的扯开几十米长。
“少爷,快上车吧。”
李琅玉没有犹豫,只问:“去哪?”
“不用担心,我负责接你,到了地方你就知道了。”
此时距离天亮还有三个小时,车子由北至南,走的都是小道,风声呼啸不断,但车窗紧闭,所有的嘈杂像是关在牢狱里的死囚,再如何可怖也影响不到他。
两排低矮的老式平房隐在晦暗中,偶尔有灯光,色调明暗交错,成了幅油画,它们没有艳色,却是北平历史中的不老梦。李琅玉瞧着窗外有些出神,问小叶,我们多久到。对方的声音听起来有些飘,但是是快活的:“少爷,你放心,咱们一直往前走嘞。”
天蒙蒙亮时,车子驶到了郊区,李琅玉注意到几个路标,发觉是出城的方向,他突然有了点猜测,心思凝重起来,问小叶:“我们到底要去




入赘 分卷阅读67
哪?”
小叶以为他着急,乐呵答道:“去广州呀,咱们先到河北,坐个连夜火车,大后天就能到。”
李琅玉登时拽住他的肩膀,让他停车,“人呢,他在哪!”他急声问道,发根处传来微微刺痛感,顺着脖子、后背一骨碌落下来。
小叶吓了一跳,连忙紧急刹车,问,哪个人?
还能有谁?“程翰良!他人呢!”李琅玉几乎是将这句话甩了出去。
“四爷他……不是死了吗?”小叶被他抓着衣领,眼睛不自觉朝右飘去,话讲到一半,声音都小了下去。
李琅玉见他这装聋作傻样,直接跳到副驾驶位置,去抢他的方向盘,“开车回去,现在!”
小叶死也不肯松手,固执道:“不行不行,四爷生前都安排好了,一定要我把你送到广州,少爷,你……你就别为难我了。”
“最后问你一遍,回不回!”
“不回!”
李琅玉心底怒不可遏,狠狠给了对方一拳,然后直接跳下车。他奔回原路,骨子里的鲜血仿佛历经了长长的冬眠,如今重新复苏流遍全身,大风将他额前的碎发吹起,让他焕发出新的神。
他从来没这么庆幸过,幸好,这条路不是死路。
城外,一辆大卡正平稳行驶在偏远小路上,车内共十几人,一位高瘦老先生感叹道:“上次来北平,差不多也是这时候,还下着雪呢,这回天气好,可以多走走。”
“还不急,现在寒气刚来,不久出门就困难了,您若想转,最好等到春节之后。”说这话的是个坐在角落里的男人,面容被人群挡着,但是声音微沉,很有韵味,一开口便能抓住人注意力。
老先生笑笑,说好,到时得叨扰您一阵。
这个时候,左排传来婴儿啼哭,一位打扮朴实的年轻母亲拍拍孩子的后背,拿出布老虎逗弄它,不一会儿就止住了哭泣。她是车上唯一一位女性,声音听着像南方人,老先生问她,大妹子怎么一个人来北平?
女人说,我丈夫在北平务工,今年估计回不了家,所以带着孩子来找他。你们呢?
车子这时停在路边,有三个人下车,那个角落里的男人也挪到靠外的一个座位上,抱孩子的母亲这时才瞧清他全貌,衣着不凡,显然不是一般人,但更出众的是长相,俊朗里有一番气概。男人点点头,说:“与你一样,也是找人。”
“是妻子吗?”她估摸着以对方相貌而言,应是早早娶亲的。
旁边老先生大声笑起来,想说大妹子你猜错了。但男人却出口道:“差不多。”
李琅玉在半途中搭上一辆车,接近正午到达乔家附近,此时南边天空卷起一团浓烟,从苍穹上方甸甸往下沉,压在树梢和房顶。他下了车,听到乱哄哄的嚷声:“起火了!起火了!”然后看见三五个乔家下人扛着行李跑出来。
李琅玉随手抓住一个问怎么回事,那人说仓房里在烧东西,好像有人在里面。他顿时一惊,环顾周围,在混乱人群中没有发现白姨的身影,按理说她应该两个小时前就离开了,李琅玉希望如此,但蓦地生起无名恐慌,于是挨个问跑出来的人,有没有见到她。
最后,他找到一个同在厨房里干活的丫头,她告诉李琅玉,乔司令将那些带不走的堆在仓房里,一把火烧了,他原本打算捎上许姨太,但那白妇人突然冒出来,硬是不让许姨太走,后来有人在许姨太的提包里发现一张通行证,乔司令想她早有逃跑打算,便将她们二人一齐关在仓房里。
李琅玉被一口风噎住喉咙,堵死了呼吸。街上是乱糟糟的人声,此刻全部往他耳朵里挤,吵得他脑中一片轰鸣,他浑身的汗在大风里冷了一遭,后背凉飕飕的,仿佛泼了桶冰水。
李琅玉往乔家大门方向跑去,正好撞见乔广林的车子。乔广林注意到他,让几个手下将他拦住,扯动脸上肌肉在笑:“原来你在这,我还寻思你怎么不见了,给你个机会,我可以带你走。”
“谁要跟你走!”李琅玉瞪直了眼骂他,“167万人都在这里等停战,你身担重责不振民心,还弃所有人于不顾,你就是个懦夫!”
乔广林毫无愧色:“这是看在知兰的份上,要不然我才不会管你,等这仗打起来,你可别后悔。”
“别提我母亲名字,你不配!”
乔广林使了个眼神,让人把他带到跟前:“你骂我没用,我不是你们这群北平人,而且我最不喜这座城市。既然你不走,那我就讲个秘密。”他压下声音,附在对方耳边道,“其实,你爸出事的那天,我就知道他是被冯尚元陷害的。”
哪有什么多年后愧疚难安、于情于理对不住,通通都不过是糊弄人的玩意!
李琅玉浑身一僵,脑中嗡嗡作响,他反应过来后,怒火中烧,拽着乔广林衣领想拉他出来,乔广林似乎乐于见到他这副神情,哈哈大笑,发动车子将他甩在后边。正在这时,宅子内传来一声轰响,是仓房的位置,有四分之一已经塌了。李琅玉顾不上内心愤恨,急忙赶了进去,他看到灰头灰脸的许真茹坐在那里想撬开什么。
许真茹望见他,如同找到救命稻草一样,几乎是又奔又爬地跑过来,满脸泪流地求他:“明书哥,明书哥,你快救救我妈,她在里面快撑不住了。”
两人之前被困在起火的屋子里,白静秋护她出去,正好一根房梁木掉下来,白静秋替她挡了,砸在后脑勺上,人现在昏迷不醒。里面火势太凶,还塌了一部分,许真茹也撬不动那些积压物。
正门已经被火海堵住出路,李琅玉急忙顺着倒塌的斜坡来到最上方,他和许真茹两人徒手挖开发烫的石头,下面大火一个劲儿往上蹿,飞溅的石块木屑从四周奔到脸上,终于,一个小小的出口出现了,李琅玉让许真茹在外面等着,然后独自跳了下去。
四米高的距离,幸好下面有张桌子,提供一个临时落脚点。他隔着弥漫黑烟去找人,最后是在柜子旁边发现昏迷的白姨,喊了几声没有反应。李琅玉满身是汗,到处翻找,寻了根麻绳,牢牢捆在她身上。
许真茹的声音隐约从上面传来,而这时,另一半边屋子也开始塌了。他扛着白静秋来到桌上,将绳子的另一端扔向出口,试了十几次,总算扔到了外面,许真茹使劲拽着绳子另一端,他将白静秋一点点往上送,两人共同施力,其间陆续不断的飞沙尘土掉落下来,李琅玉视线几乎都被蒙盖住。了半个小时,许真茹将白静秋拉了出来,她解开绳子,扔给下方的李琅玉,兴奋喊道:“明书哥,你快上来。”
然而,李琅玉已经听不清她在讲什么了,他视线模糊,无法辨物,巨大的噼里啪啦声在周围响起,忽地脚下一沉,桌子两条腿被烧断了,他




入赘 分卷阅读68
跌落在地上,但可怕的是,整个屋子在轰然中陷落下去。
一声巨响,世界黑了。
第55章早休兵甲见丰年8(结局)
红日渐渐移到西边山顶,比正午时分苍老了不少,北平西河沿大街上,卖炒栗子的小伙骑着小三轮,从一家家门前经过,吆喝声像拖长的尾巴穿过大街小巷。路边有位老婆子,她摆了张长桌,新做的大花糕和豌豆黄铺了两排,样式美,路过的人闻着香味便会顺手买上一两斤。而不远处是所小学,两年前建的,一间教室里飘出钢琴弹奏声,年轻女老师在教孩子们唱李叔同的《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这场仗打还是不打,没人知道,但北平老百姓向来拣着热闹过日子。进了茶馆,他们看报,头版新闻每日都是危言耸听,大家拧着眉,不作评论,出了门,碰上老友,说起最近的乱事,无非一个道理:在北平,你职位再大,家中再富,朋友再多,都逃不过俩字“规矩”,大事小事,都得按规矩办事。
市中心西城警察局看到火情,立刻派了支分队赶到发生地,水炮、铁锯、月斧、竹梯,各式工具轮番上阵,十几个人忙弄一小时总算灭了这场火,半边天空此刻都是灰不拉几的模样。许真茹和白静秋被安置在一旁,来了几个医生,她告诉一位救火人员,里面还有人没出来。
仓房塌了八成,地上是一片烧毁的木梁及瓦砾,堆起来很有点高度,于是周围有声音:“这人要在里面,大概没救了吧。”
领头的那位警察让大伙去找铁锹铁铲,十几个人拾现场到底力量不够,他又出门,号召北平街坊邻居帮忙。于是,看报的知识分子们从茶馆里走出来,骑三轮的小伙将吆喝从“炒栗子咯”换成“清理火场咯”,遛鸟的大爷让老伴儿递来钉耙,饽饽铺旁边原本一群人在围观棋局,现在都说着“走啦走啦”,拿了工具往仓房方向去,街西口搭了个棚子,前段时间来北平的难民便住在这里,里面人贡献出五辆推车和十几个竹篓子,给警察作运送砖瓦用。
1...181920212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