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宋末之山河动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让你窝心
“解渴就是好茶,是不是啊!大同”江宗杰将茶碗一一布好,一屁股坐在罗大同身边,不客气的端起杯茶,吹了吹,咂了口道。
“呵
第1211章 战争迷雾
现在想来,赵昺觉得自己能够成功也是侥幸。他来到这个时代,正是国家沦陷,政治结构解体,军队崩溃的时候,他才得以能够重组军队,并将一些现代的理念融入其中。且在武器的选择上也并没有走的那么快,而是选用了比较低级的弩炮和火箭弹,并进行了改良。从而避免了军事改革中的血腥味,也得以顺利在初期实施。
随着地位的稳固和政治上的逐步成熟,赵昺也意识到军事改革与社会制度及政治制度间的密切关联,为了避免政治斗争的危险性。且限于财政上的窘迫,也难以大规模发展工业技术,为了避免经济崩溃,他也只能退而求此次,采用‘小步快跑’的策略逐步进行。
引进现代先进战法上,也是穿越者必备的金手指,那么可否避开改革的难点,只是单纯引进战法呢赵昺初时也是这个想法,可他很快发现这个办法虽然并不是不能,但风险也是同样存在。因为任何战法,都是有相应的时代背景。比如当时使用的装备,或者是地形,面对的敌人等等,可以说是非常繁杂。
况且在不同时代的战法战术,也有着一个非常大的隔阂,那就是本身装备技术、实兵训练和作战经验以及指挥系统的差异。如果从宏观角度来看人类军事历史的发展,在指挥上一个重要的趋势,就是便是军队在部队单位和不同兵种作战职能的细化。
换言之,战术和战法的发展,实际上本身也正是在这一基础上,所不断进行的变化。且本身战术战法的实施,也需要士兵们长期的训练和在作战中进行磨合。因此除非面对的敌人,本身水平有限,因此新的战术战法,其实很难很快起到什么作用。
与此同时,将许多现代战争的概念,放到古代战争的环境下,其实本身也是一种“逆天”行为。因为现代战争在坦克飞机等武器发明之前,伴随着铁路、热气球还有电报的出现,因此在兵力投送,以及战场情报收集以及信息传递等方面,相对于古代早已有了非常大的颠覆性变化。所以近现代战争和古代战争在许多战术概念上,有着技术上时代的鸿沟。
比如在古代战争环境,尤其是在望远镜发明之前。军队统帅对于整个战场情况的掌握,基本都是依赖战争之前的有限侦察工作,以及往来于军队各部之间的传令兵,来不断对统帅汇报战况。然后统帅再对这些有限的情报进行分析,最后再做出判断。因此可以说,在古代战争条件下,想要对战争和军队的情况,做出像现代战争那样,做出详细的分析和判断,实际上并不可能。
另外古代条件下,统帅对于战场情况的掌握,往往都非常的模糊。而士兵们的作战习惯,加之本身模糊的战场情况,使得古代军队作战,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会按照既定的作战习惯进行。任何改变既有作战习惯的所谓战术上的“奇谋”,本身都是高风险的行为。
因为没有军队的作战习惯和指挥官的经验作为修正,在进行“奇谋”时,战场情况往往就会变得更加不可控。只要稍有异动,那“奇谋”就会一下子变成“作死”。因此将现代战争中,本就建立在更加先进的指挥、训练,以及通讯和运输条件下的战术,作为奇谋在古代战场上使用,那么翻车的几率就更加可想而知了。
所以战术战法的使用也绝不是可以随便就来的。这也就有了赵昺多次整编、训练军队,逐步推出‘新式’武器,并在实战中逐步完善军规和条令、条例,以适应新战法、战术,经过七年的磨合,才开始组建新军,完成冷兵器全面向热兵器的过渡。
当然这其中赵昺即经历了波折,同时也闹了不少笑话。他前世作为一个爱好军事的网虫在聊到古代军事话题的时候,也总是不免要谈及那些大大小小的经典战役,有时也会大发感慨,还不免要替古人担忧,想象战败一方的将领如果不使出那些导致败局的昏招,也许就能改变历史,带来新的可能。
赵昺在击键长叹之余,也常会提出了“我比古人聪明”系列的新想法,听闻近代德国总参谋部的种种神奇传说,便借此想象:如果在古代军队推广总参谋部制度,给那些将领们都配上参谋出谋划策,是不是就能改变历史上的那些战役的结局
当设身处地后,赵昺才知道自己的自以为是是多么可笑,也深感受到了那些号称‘仿真’‘纪实’涉及到古代军事影视作品骗。才明白那些朝廷在选择将领出征后往往就成了甩手掌柜,军队出征后的各种事务则全部由将领亲力亲为,都只是制片人和导演不过是为了节省演员、消减成本,而粗制滥造。
可这也给了赵昺一种错觉,还以为古代将领在指挥作战的过程中要一人承担几乎所有的相关事宜,整支军队的安危全都寄托在将领一个人身上。于是自然在讨论一些古代战例的时候
第1212章 拨开云雾
经过近一个时辰的烹煮,大锅炖鱼终于熟了,一揭盖满船皆是鱼香。赵昺向来待下甚厚,一锅用来待客,另一锅则赐予船上水手和侍卫。此时凉棚早已经搭好,餐桌是用数张长几拼凑成的一张长桌,众将两边落座,却也坐的满满当当。
这边鱼一出锅,那边自有小黄门撤去干果、点心,重新布置一番。几大木盘的鱼端上来以后,膳房早已备好的菜肴也即刻送上。席上之人有的知晓小皇帝私宴的习惯,有的也只是听闻,桌上省却了那些中看不中吃的看盘,上来的皆是实惠的大菜,尤以肉类居多。当然也与此时季节有关,菜蔬、鲜果尚未上市。
“谢陛下赐宴!”见陛下洗漱之后入席,众将齐齐起身施礼道。
“免礼,入座!”赵昺抬手让众人免礼,当先入席。
“谢陛下!”众将再次施礼后,才按照品级和亲疏落座。
赵昺自然面南背北座了主座,左、右下手则是郑永和罗大同,再是护军五旅的都虞侯、副都统及各团统制和虞侯。由于各主力禁军和护军皆是按照两套班子配置,这一方面是为了战时出现伤亡后,有人及时补缺;另一方面则是可以迅速扩军,一分为二就能够构建一套新的指挥体系。
也正由于护军五旅参宴的就有十余人之多,作陪的也就只有亲卫旅副都统胡安国及水军都统郑永和护航的内河水军分舰队统领曹隋寥寥几人,但也坐的满满当当。谭飞则是连个座位都没有,只能站在陛下身后,一是职责所在,二则级别还是低了些。
“今日请功,朕就破例准许饮酒,但也不可贪杯误事!”赵昺让人给众人皆斟上酒道,“此酒乃是宫中新酿的凤泉酒,前些时日送来的,朕便与诸位一同品尝!”
“谢陛下赐酒!”众人同时举杯,与陛下同饮了一碗。
“这凤泉,御酒之名果然名不虚传,喝着甚是解渴!”罗大同放下酒碗抹抹嘴言道。他在绍兴驻军多年,而绍兴多产名酒,对此还是有些了解的。
他清楚名酒的制作,皆是十分精细考究,颇具特色。一般是用麦麯发酵,用糯米制成,口味甘和,老少皆宜;其次酿酒之水,多选用当地名泉、佳水,故而清冽润喉,夏季冰镇后还可以当做避暑凉饮;再者酿酒时还会用花汁调制酒味,使其芬芳扑鼻,且色泽悦目。
而这凤泉酒乃是宫中御酒坊的佳酿之一,以凤泉之水,精选原料制造,只供宫中御用,外边绝没有售卖。可酒虽是好酒,但尝过匠作坊的蒸酒后,罗大同就觉得这些就太淡了,喝着不够劲儿,没有那种热血上头的畅快感。不过那些蒸酒多半供于军中,用于治疗战伤,那是救命用的,他根本不敢将主意打在蒸酒上面。
且军中严禁饮酒,尤其是战时饮酒更是重罪,包括罗大同在内也是数个月没有尝过酒味了,今日陛下开恩赐酒,虽然淡些,却是当世名酒,也是难得了,足以略解‘相思’之苦了。可碍于陛下在座,他们再想也要矜持些,自不敢放肆豪饮。
“既然是好酒,大家再喝上两碗!”赵昺见众人脸色,一碗酒下肚皆是意犹未尽之意。且他也知道这酒度数不高,与现代的啤酒差不多,妇幼也尽可饮用,对于这些热血汉子不过比白水强些,再饮一些也会误事。于是招手让人再斟酒道。
酒有时候真是个好东西,几碗酒下肚,加上赵昺平易近人,大家也便放下了矜持,话也多了起来。可皇帝毕竟是皇帝,众人还是有所忌惮的,不敢过于放肆,敬了几杯酒之后便罢。而两部之间就不客气,他们投壶做戏,相互劝酒,十分热闹。
起初得到谭飞‘预警’的罗大同还是十分警惕的,说话十分谨慎,酒也是浅尝即止,等待陛下问话。可等来等去,皇帝始终没有‘问罪’,话题也很少涉及前时战事,即便问及也只是有关战报上较为含糊的细节。他也渐渐放开,话也多了起来,仿佛又回到了从前日日相伴的日子。
几坛酒下肚,众人已是微醺,而对于行伍之人也不要指望他们吃饭有多斯文,即便几个儒士出身的虞侯也早没有了多少儒雅,因为手慢了就要饿肚子,喝的慢酒便没了,所以几上的菜肴也多是见了底。而赵昺对这些也是不以为意,令人将残羹撤下,重新布菜,但就却不再多上,只留了一坛。
“大战在即,今日便不再饮,待来日兵进汴京,再与诸位痛饮!”赵昺举杯喝了口酒对众将道。
“戎机在身,陛下赐下酒宴,属下等已是深感皇恩浩荡!”罗大同听了起身施礼道。
“末将等愿追随陛下收复汴京,复我旧土!”其余的人也齐声施礼道。
“此是私宴,不必多礼!”赵昺压压手让众将坐下道。
&n
第1213章 ‘真相’大白
‘窸窸窣窣……’天刚蒙蒙亮,湖边的苇丛中传来阵轻响,一个衣衫凌乱,满面污垢的男子从中钻了出来,他向周围警惕的查看了一阵后,才大松口气颓然的坐下,脱掉靴子将里边的积水倒掉,又解开包脚布晾晾已经泡的发白的脚。抽抽鼻子,空气中依然是股不散的焦臭味儿,想想这两天的日子真是不堪回首,叹口气失神落魄的坐在湖边,好像忘记了自己是刚刚脱险,还未走出战区。
“……”坐了好一会儿,他突然听到了脚步声,就像受惊的兔子一般连滚带爬的又钻进苇丛,连靴子都忘了拿。
“这里有人!”有过了片刻,几个人走了过来,他们也是丢盔卸甲,拖着刀枪,一副死里逃生的样子,但他们并没有失去警惕,当看到湖边的靴子时立刻紧张起来,举起了刀枪,做好了战斗准备,恰当的说是做好了随时逃跑的准备。
“谁在里边是火器卫的、还是前卫的哪位将军”眼见半天没有动静,为首者才走上前去,用刀拨了拨靴子,见是蒙古样式,虽然满是污泥,却做工精良,还镶着两块鸽卵大的绿松石,非是平常士兵所能穿的起,便冲苇丛中喊道。
“再不出来,我们便放箭了!”连喊了两遍,并没有回音,他往后退了两步再次喊道,而其他人则也做好随时逃跑的准备。
“不要放箭,我出来了!”躲进苇丛中的人听到要放箭,连忙回话并哆哆嗦嗦的爬了出来。
“你……”
“内使!”两人相见都是一惊,为首者仔细分辨了片刻才惊声道。
“玉哇失,哎呀,吓死本使了,还以为南军又追了上来!”贺惟贤此时也从装束上认出来是自己人,而为首者正是前卫都指挥使玉哇失,他大惊大喜之下双腿一软又坐在了地上。
“惊扰了内使,赎罪、赎罪!”玉哇失连忙上前扶住摇摇欲倒的贺惟贤赔罪道。
“无妨,你们突围出来啦”贺惟贤缓过气儿来,拉住玉哇失的手问道。
“唉,南军卑鄙,纵火焚烧苇荡,大部兵马都陷在其中,现下只有我们几个人逃出来了……内使,你们那边也……”玉哇失叹口气瞅瞅身边几个人苦笑着直摇头,转而又问,可看其孤零零的样子,立刻意识到他们那边也肯定不妙。
“全军覆没啊……”贺惟贤听了大放悲声,嚎啕大哭起来。
“内使,天亮了,咱们还未脱离危险,此地离大路不远,敌军哨骑该出巡了,咱们还是先避一避吧!”一个大男人哭得稀里哗啦,让玉哇失悲愤之余又觉好笑,可又不知如何劝解,待其哭了好一会儿才道。
“将军说的是,咱们先避一避!”听到此,贺惟贤立刻止住悲声,起身左右看看道。
“是了!”玉哇失见状真是哭笑不得,而这位内使也是个妙人,眼泪是收发自如。他左右看看环境,选了条小路又钻进了苇荡,这两天他们就是昼伏夜行逃过了宋军的搜捕的。
几个人选了一处远离大路,还算干燥的苇丛,玉哇失吩咐兵丁将芦苇踩倒做了个草窝,又有两名士兵拔了些苇根洗净作食。大家围坐一团,嚼着苇根充饥,贺惟贤也拿起根在嘴里使劲咀嚼着,虽有些甜味,但也是粗糙难咽,可这地方没有别的,又不敢点火,只能强咽下去。
“不知贾千户可曾突围出来”玉哇失用头盔舀了些清水递给贺惟贤道,
“唉,贾千户阵亡了!”贺惟贤听其问起贾振厚,面色一僵,可很快转而道。
“那水路奔袭的人马也尽数陷在敌营中了”玉哇失听罢脸色黯然,他从贺惟贤的模样就已经预感到水路军情形不妙,可得到证实后,心中也是不免难受。
“在奔袭途中,部分船只失散,到达敌营的仅有半数,在突袭中几无生还,我也是九死一生侥幸逃脱,说起来还托将军的福!”贺惟贤言道。
“内使,胜败乃是兵家常事,勿要过去悲伤!”玉哇失对于此次仓促突袭,本就心中不满,而折损了这许多兵马更是愤懑,可见其满是悲哀,心一软宽慰道。
“此战却非是完败,我们成功突入敌军大营,焚毁了其寨中的漕船,若非南朝小皇帝逃得快,也险些被我们击杀。只是损失了这许多兵马,实在让我心中难受!”贺惟贤又挤出了两滴眼泪道。
“哦,内使烧了敌军大营,焚其粮草辎重是真”玉哇失惊喜地道。
“嗯,除了有几艘漕船在大火初起时强行撞破水寨逃出湖中,余者皆未能幸免,连岸上营寨也皆付之一炬!”贺惟贤点点头道。
“哈哈,内使率军焚毁了宋军后方大营,便是立下不世之功,折损几千兵马也不算什么!”得到确认后,玉
第1215章 速战速决
真金的苦恼并非是自己造成的,而是祖宗留下的遗产。常言道: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组织的地方就有路线之争和派系冲突。
蒙古人也是一样,在成吉思汗刚刚建立蒙古汗国的时代,实际上这个国家和过去的匈奴与突厥一样,都是以一个具有足以控制其他部族的巨大部族为基础,从而建立的联盟结构游牧帝国。不过与匈奴和突厥所不同的是,成吉思汗在将草原上的各个部族统合起来时,除了通过军事上的征服,还很大程度上借助了当时的萨满教,以此建立起了孛儿只斤家族,在军事、政治、和宗教上,都更加崇高的地位,即“黄金家族”。
不过即使成吉思汗和其家族相对于过去那些草原统治者,有着更好的统治基础,但是由于其本身无力,也无心改变蒙古人的经济状态,建立起足以统御整个草原的官僚阶层。因此成吉思汗对于各个部族的统治方式实际上非常简单粗暴,就是将各个原本文化、宗教乃至族源不同的蒙古草原各部,打散之后以编组。然后再由成吉思汗的亲族以及手下将领,同于各个新的部众。
在这种政策下,蒙古汗国形成了诸多王族统治地区,将在漠南汉地分封的蒙古诸王贵族称为东路诸王,把分封在中亚,东欧等地区的蒙古诸王贵族称为西路诸王,也称为左翼蒙古和右翼蒙古。在成吉思汗死后,拖雷监国,并继承了其大部分的军队和遗产,左翼蒙古和右翼蒙古都归属于托雷家族,他们一共有百多个千户,构成了蒙古部众的主体。除去左右两翼蒙古的部众,则被蒙古宗王们分走。
窝阔台则在成思吉汗遗命和察合台等人的支持下登基。他虽然坐上了大汗宝座,一看麾下的人马,心里很难受,自己的直属人马只有区区四个蒙古千户,连托雷家族的领头都不如。他知道以这点兵力是无法坐稳大汗之位的,于是连忙改组了怯薛军,把赤老温家族踢出怯薛长队伍,直辖了一个怯薛,安排了六七十名亲信到怯薛军掌权。
同时窝阔台还组建探马赤军,把托雷麾下的左翼蒙古部众当成征发主力,这些部众的指挥官大都由怯薛军军人充当,也形成了左翼蒙古驻扎在汉地的传统。在托雷死后,窝阔台家族更是坐稳了大汗宝座。可风水轮流转,随着贵由的去世,托雷系的蒙哥再次登上了大汗宝座,他也是最后一个可以调度全部蒙古势力的大汗。
在蒙哥死后,忽必烈与阿里不哥争夺汗位。左翼蒙古各部由于长期在汉地驻扎,和汉地最高军政长官忽必烈关系密切,因此成了其的铁杆支持者。而札剌尔、弘吉剌、亦乞列思、忙兀、兀鲁是左翼蒙古的主体,早就成了元朝皇室直辖的五投下。此外木华黎家族所在的札尔剌部也在左翼蒙古,速不台后人的兀良哈部也是左翼蒙古的支柱。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