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宋末之山河动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让你窝心
唐朝开封除了具有水路交通的枢纽地位,还是陆路驿道的枢纽。从西安东行至洛阳后,再向东、东北、东南行,有三条主要驿道,其中两条都必须经过汴州。特别是去当时唐王朝的财赋要地长江下游三角洲和江淮地区,必须由此经过。从那时起,汴州实际上已经开始逐渐成为国内水陆交通重镇和国家经济命脉的总关卡。
安史之乱之后,为避免因漕运中断而使首都受困,唐王朝特别在此设宣武军,重筑汴州城,汴州成为中原的军事重镇。唐后期,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经济发展水平越来越悬殊,北方对南方财力的依赖越来越大,汴州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当时人称:“大梁当天下之要,通舟车之繁,控河朔之咽喉,通淮湖之运漕”。
唐末驻在汴州的宣武军节度使朱温篡夺了唐的政权,建立后梁王朝,都汴京,称东都。开封再次成为国家首都。后梁之后相互更迭的政权中,除了后唐迁都洛阳外,后晋、后汉和后周均以汴州为都,称东京。后晋开始,开封确立了首都的地位,在这些王朝中后周皇帝周世宗对开封城改造的影响更为深远。
周世宗不仅重新对开封城进行规划建设,修建开封新城,扩大外城,扩宽城市街道,他还注重兴修水利,疏通汴河,恢复之前以开封为中心的水陆交通网。后周东京城的修建为北宋东京城市布局奠定了基础,且为开封取代洛阳,一跃成为行政中心城市开辟了道路,开封的首都地位易发巩固。
入宋后,建虽然长安、洛阳在连年战火中饱经摧残,令开封有机会在五代时期迅速崛起,并成为中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但当真要付诸行动时,赵匡胤不是没有犹豫。诚然开封水陆交通发达,有利于控制广大关东地区,且经历五代时期四朝的建设,城池宫阙已经相对完备,但这里不是没有隐患。
从地理上看,开封四周几乎无险可守,是典型的“四战之地”,作为一个国家的都城非常不利。为了弥补开封地理上不利防御的弱点,宋朝必须在都城驻屯重兵加以弥补。弃了建都长安或洛阳,北宋开始着力开发开封这座重要的水城。当时的东京汴梁有惠民河、汴河、五丈河和金水河从东京城里穿过,人称“四水贯都”。而东京就成了汴河、黄河、惠民河和五丈
第1243章 平衡矛盾
笔趣阁 ,最快更新重生宋末之山河动最新章节!
赵昺深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与蒙元的军事斗争仍然是长期任务,想要速战速决是不现实的,后世的明朝直至灭国也未能完全消灭蒙古残余——北元,蒙古最终还是满清依靠打压与和亲才最终让蒙古人臣服;另一项任务就是维护国内的政治稳定,以实现长治久安。
当然,社会和谐是一步步建设而成,赵昺也知道是急不得的,尤其是经历了南宋后期政治黑暗,朝政糜烂,官员**,及蒙元入侵后的十年的残酷统治。虽然民心思定,但是要想改变长期形成的畸形政治,仍需要一系列的政治改革和政策的调整。
赵昺如今精简机构,调整州县,甚至压缩皇室成员的待遇,自己也长期过着苦行僧似的生活,皆是从政治角度安全的高度出发。推行新的土地政策,实施按口授田,同样是努力保证社会弱势群体的生存。因为他明白,历史的教训是,凡是发生重大政治安全问题,一定是土地出现了不良状况。汉朝的灭亡如此,后来王朝的灭亡也多是如此。
通过法令使朝廷掌控的土地,赵昺首先要分给没有土地的农民,其次分给土地少的农民,将官田租赁给流民,打压士绅地主,以意志土地兼并。即使发生农民违法的事件,也不会没收农民的土地,从而保证普通百姓的基本生活。如此一来可以惠及大多数人,收拢民心,而吃饱穿暖的普通百姓也就不会去想着造反了。
不过赵昺在实施惠及普通百姓的政策后,他从反馈回来的情报来看发现百姓们对北伐依然持反对态度,这让他百思不得其解。起初他以为是百姓们担心由于战争使军费增加,从而导致朝廷增加税赋,频繁征发夫役,使得自己的负担增加。
但是当前通过改制,赵昺已经通过减免和剔除苛捐杂税极大的压缩了税赋,又通过组建辎重部队减少夫役的征发,且军费开支也多是来援于贸易和商税,并没有过于影响到民生。而他明白若是北伐得不到百姓的支持,不仅征募兵员、夫役受到影响,也会引发民心动摇,导致朝廷根基不稳,难以有精力去面对战争。
赵昺在请教了诸多臣僚,还通过事务局了解民情、民意,现在也逐步弄清了原委,知道自己又背了历史的黑锅。按照历代的体制,朝廷就是不容富裕地区有积累的能力,基本要把它榨干榨净,除了满足帝王的穷奢极欲外,也是防止富裕的地方财力增加,导致出现军事割据势力。也就出现了富裕地区起运的比重大多吓死人,地方财政没有什么钱的窘况。
唐宋之后,江南得到了极大的开发,经济实力不断增强,逐渐取代北方成为税赋的重要来源地,因此江南历朝历代的赋税都非常重,既是最富庶的地区,也是受‘惩罚’的地方。所以说实在,他以为中国古代的朝廷不怎么关心产出,但是关心漕运,实质就是把粮食和财富运过来才是最重要的。
因此北方人入侵江南可以获得极大的财富,这也北方发动战争的动力之一;南方人不愿北伐,愿意割据自守也是不想背上北方沉重的财政包袱。赵昺也就可以理解,刚刚经历过蒙元统治时期竭泽而渔似的强征暴敛后,百姓们不免担心北伐后,政治重心北移,就必然需要江南不断的输血,从而改变当下实行的轻税薄赋的政策,重新加重税赋。
再有一个矛盾依然是老调重弹——文武相争。赵昺现在有了更大的舞台,也可以让他以更高、更大的视角来审视历史,去理解中国古代的政治观念。他发现其实中国古代常说的文官,本质是作为国家运转作为重要的官僚集团。
在这种视角下,无论是杯酒释兵权,还是后来的禁军制度和重文轻武,实际上本质都是一种将军队直接置于中央皇权和官僚集团手中的行为。这种行为不仅是为了避免唐末藩镇割据,同时也能让朝廷可以更加有效的制定军队的发展战略,不过理论和实践之间有很大的差距。
由于中国的科举选拔将学术研究和政治知识和军事类完全分开,也因此宋代无论是在军队结构、训练,乃至指挥调度等方面,经常是槽点满满。与此同时,宋代还面临着北方游牧政权的长期威胁。充满问题的军队,自然难以有效抵抗外来入侵。
为了能调度军队来对抗威胁,官僚集团对军队发展的干预和指挥随之增加。这也让宋代军事发展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因此赵昺早已意识到仅凭官僚集团想确
第1244章 犯了错误
千千 ,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符离已被收复,赵昺在零壁也待不下去了,但是他并没有前往符离前线,而是下旨前往徐州。众人听了又是一阵好劝,徐州虽然已经被收复,可是时日尚短,民心不稳,溃散的敌军未清剿干净,且周边州县尚在敌手,柳子镇尚在激战,随时有可能进行反扑。
但是赵昺不为所动,执意要去。他清楚当下随着倪亮率领的御前护军三个旅赶赴战场及刘志学部腾出手来加入战斗,兵力上已经大大超过被困的土土哈部,将其全歼也只是时间问题。而他也明白随着敌两大侍卫亲军被歼,收复应天府也是指日可待,北伐之役已经进入尾声,自己回京的日子也就不远了。所以赵昺想利用在前线有限的时间中巡视徐州,实地了解情况,为下一步安排打下基础。
在两淮区域,徐州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不必多言,且其拥有煤铁资源,人口也占据优势,又有大运河经过,交通便利。因此赵昺不见想将徐州打造成两淮前线的支撑点,还想利用丰富的煤铁资源发展工业,尤其是军工制造业。
要知道当下大宋的军工制造业是以大内器作监为基础发展起来的,现在已经逐步扩大成由军器监、船作监、矿冶监、织造监及杂作监五大监,下辖各色工坊百余个,冶矿场十数个,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军工体系。但是进入江南后出于安全考虑皆集中在杭州附近。
杭州周边矿产并不丰富,所需原材料大部分都需要从各处调运,再进行进一步精加工。而制造完毕后,还要重新运往分驻各地的军队,这不仅使成本上升,也消耗了大量的时间。另外杭州地狭人多,闲置的土地不多,工坊发展受限,但现在武器需求量却不断增长,如今已经是满负荷生产,仍难以满足所需,择地发展已是迫在眉睫。
所以早就考虑将部分工坊外迁。徐州无论是位置,还是交通都十分合适,可就近获得原材料,且拥有熟练的工匠,早就成为他的选址地之一。不过赵昺也知道由于黄河泛滥,徐州周边的矿场多被毁坏,但这些多是出于收集来的消息,真实情况并不明了。而军工坊关系到国家战略,若是盲目的外迁将产生不可估量的损失,他需要亲自考察后才能放心。
第1247章 再加点儿
千千 ,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钦察卫及汉军右、中、后三卫在增援符离途中遇伏,突围遇阻,遭南朝十万大军围困。符离守将汉军前卫都指挥使玉哇失见死不救,怯敌不战北逃,以致土土哈部进退失据,不得不冒险向应天府突围。撤至永城再遭南军大队其必阻截,土土哈率众军力战不敌,死于乱军之中,汉军右卫都指挥使床兀儿阵亡、中卫都指挥使康里人断后重伤被俘、后卫都指挥使拔都儿生死不明……”
“不要啰嗦了,直说尚有多少可战之兵,归德府怎么样”真金脸色铁青地打断听月赤察儿的禀告,摆手喝问道。
“是,大汗!”月赤察儿连连点头道。
“经两日激战,众军退往应天府,南军紧追不舍,而城中仅有数千镇抚军据守,接应不及被南军赶上夺取了城门,只能穿城而过,城池就此失守。只能继续向北退到开封,收拢各部残军得兵八千,暂由汉军卫中军副都指挥使郑温统领,其又紧急征调周围州县镇抚军驰援,准备固守,请大汗速发兵救援……大汗!”
“只剩八千人,归德府也丢了!”真金听报喃喃的嘟囔了一句,眼睛一翻,身子一仰,倒在了御榻之上。
“……”月赤察儿知道大汗这阵子身体一直不好,眼睛一直偷瞄着其,眼见其翻倒惊呼一声,急忙上前扶住,又招呼内侍赶紧去叫御医诊治。
好一阵子,真金悠悠转醒,眼睛转了转,看看周围发现已经到了寝宫之中,皇后阔阔坐在塌边低首垂泪,见其醒来惊喜的擦擦眼泪,露出丝微笑。他略微扭扭头,又见三子铁穆耳伫立在床边侍奉,脸上又露出欣慰之色,才问道:“朕睡了多长时间了!”
“大汗已经睡了多半日,现在已经是酉时了!”皇后阔阔真扭脸看看宫外的天色回答道。
“扶朕起来,召右相、左相、平章进宫议事!”真金要挣扎着起身,刚刚撑起身子却又颓然倒下。
“大汗,身体要紧,再休息几日再议吧!”阔阔真用丝帕擦擦其额头上渗出的汗水道。
“敌军已经快打到城下了,朕怎能安心榻上,传命吧!”真金拍拍阔阔真的手柔声道。
“父汗安心静养,我愿领兵前往开封,将敌军逐出两淮,重蹈江南!”铁穆耳上前一步施礼道。
“王儿有心了,但是此次南军势大,汝还年轻!”真金看向
第1248章 悔之晚矣
第1248章 悔之晚矣
伯颜看看铁穆耳,又看看暗自摇头的殿上众人,也是暗自思惆。他近一段时间虽然远离朝廷,但是对于朝中之事并非茫然不知。早在自己离开时,他便制定了筑城守江,与宋交好的策略,但是在玉昔帖木儿接替他之后,却将此全部推翻。不仅停止了筑城,还频繁纵兵制造摩擦,挑衅南朝,遭到宋军反击后依然不知收敛,依然如故。
玉昔帖木儿如此大胆,伯颜清楚其必是处于真金的授意。因为当初大汗明着让他以中书右丞的身份主持与宋和议,其实心中对丢失江南十分不甘,希望自己能够夺回江南。可几次交手后,伯颜就意识到想要在军事上取得胜利,短期内是不可能的,应该从长计议。
为此伯颜曾与真金长谈,以为当下南朝小皇帝刚刚收复江南,兵锋正盛,野心勃勃的欲收复中原。而其刚刚继承汗位,但是根基并不稳固,应该先稳定内政,收服众王,镇压反叛,不是急于对南朝用兵,而是应该避其锋芒,与南朝修好。待汗位稳固,精兵练成,财政改善后再进江南。但是真金显然没有听进去,却将自己打发到了和林,当做块‘镇宅石’来用。
伯颜再看真金,此时桑哥和铁穆耳及月赤察儿正大谈和议的必要性,其虽绷着脸,但是难掩脸上的亢奋之色。他不由的暗自摇头,自己对于真金的聪明和干练是喜欢的,否则也不会在草原诸王的反对声中毫不犹豫的站在其的一边,力排争议,压服诸王,扶植其登上汗位。可是他也发现其与忽必烈相比还是不够成熟,在治国理念上父子两人更是有很大的差异。
忽必烈作为一个政治家注重的是实用,在儒治上是谨慎的,对儒臣的使用也是有限度的。即在儒臣的主张符合其政策时才使用之,一旦儒臣对现行政策无用时,他会毫不犹豫地抛弃之。而真金自幼受到儒学教育,信奉儒家治国之道,他相信要治理国家,非儒治不可。特别是在理财方面,父子俩的观点更是不能兼容。
所以伯颜明白真金继位后必然会重用汉臣,与自己的策略必然出现分歧,那么被边缘化也是必然的。事实上也是如此,在一帮汉臣的支持下,其马上屏弃了自己制定的对宋由攻转守的战略,调玉昔帖木儿主持河南山东行省军政事务,为攻宋做准备。而为缓解财政困难,他利用桑哥追缴地方欠朝廷的税赋,减少甚至停发对草原诸王的赏赐,却又采用汉法消减税赋以收买民心。
对于真金的所为,伯颜还是理解的。一者其刚刚继位,而蒙古人又最重军功,真金必须以一场军事上的胜利来彰显自己的武功,从而获得蒙古诸王的拥戴;二者,真金是想通过减少赏赐来减少朝廷开支,缓解财政困难;三者通过减轻百姓税赋缓解蒙汉之间的矛盾,以此来恢复社会稳定,进而保证朝廷有稳定的财税收入。
这些政策在伯颜看来过于激进了,要知道蒙元立国的根本是蒙古人,特别是蒙古贵族们。其的新政不仅在政治和经济上对蒙古人进行打压,必然伤害到统制基础,引发蒙古贵族们的不满。而减轻百姓税赋,使朝廷在失去江南财源后,财赋收入进一步减少,只能逼着其催讨地方拖欠的税赋,如此又激起中原蒙古人的反对。
在军队的战斗力上,伯颜一直领兵,并主持了灭宋之战,对他而言是有发言权的。在他看来,在忽必烈当国时,蒙古兵和北方汉军战斗力的衰退就已经初现端倪。到了忽必烈借李璮之乱解除了北方汉人世侯的封地之后,汉军世侯们失去了利益,对元王朝大扩张随之失去动力,世侯军战斗力也不可避免的开始下降。而蒙古兵则因为进入中原已久,骄奢淫逸而不断失去战斗力。
但是这一阶段,伯颜以为元军的战斗力的退化还不是很明显。加之蒙古此时国力远胜南宋,靠着国力碾压,还是成功灭宋。然而无论是征讨占城、安南及日本的惨败,还是面对西北海都、笃哇等诸王的肆虐表现出的乏力。尤其是在征伐琼州残宋政权和日本失败后,水军几乎伤亡殆尽,有战斗经验的将领和精锐伤亡惨重,导致元军战斗力的退化速度进一步加剧。
另一方面,朝廷中的大部分辅臣,随着能征惯战的老一辈将领逝去,新一代的重臣大多是凭借先人的功劳登上高位,他们大多数人没有经历过战,也没有作战经验,对他们而言,成吉思汗、窝阔台、蒙古、忽必烈等列祖列宗亲冒矢石、带着百战之师千里迂回的壮举变为了他们的神话。
这种
第1249章 适可而止
千千 ,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真金强打精神听着几位重臣争论,心中却是一片黯然,想想祖辈、父辈是何等英雄,打下了一大片江山。可现在诸国叛离,不再以他们为宗主国,草原诸王也是貌合神离。而下作为钱袋子的江南丢了,两淮丢了,引为根本的中原之地也处于敌人的兵锋之下,岌岌可危。
“吾以为前时南朝就予以两淮划界,而如今他们已经兵进淮北,绝不会退回淮南,定会要求以黄河为界分土!”李谦悲戚地言道。前时以侍卫亲军南下守徐州、归德府和符离正是他的主意,可如今二十万大军损失殆尽,导致京畿无兵可守,让他惭愧不已。
“恐怕以黄河划界,南朝都不肯答应了!”桑哥叹口气言道,“现下南军已经兵进荆襄地区,随州、房州尽陷敌手,襄州也只剩下襄阳一座孤城,被敌十万大军团团围住,交通断绝,又无援军,陷落也只是迟早之事。”
“是啊,襄阳一失,河南江北行省尽失,南军便可渡过黄河,关中也在南军威胁之下!”月赤察儿点点头道。
“四川行省形势同样危急,有战报传回,雨季已至,嘉陵江涨水,南朝水军是蠢蠢欲动,欲攻重庆。而陕西行省援兵因道路艰难,行军速度缓慢,恐增援不及!”安童言道。
“不若我们将南朝废帝放归,以此换取南朝停止进兵呢”铁穆耳这时又插话道。
“嗯,殿下所言不失为一计!”桑哥击掌赞道,“南朝对我们俘获他们的废帝为耻,上次和议也是百般讨要,最后归还废太后尸身才罢休,如今我们以废帝为胁,不愁他们不肯答应,说不定要回两淮也说不定!”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