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重生宋末之山河动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让你窝心

    “对,当年女真与南朝在两淮对峙多年,多次兴兵北伐,女真不得已也是以归还被虏走的二帝相要挟,迫使南朝以淮河为界的。”月赤察儿连连点头道。

    “左相所言恐难以实现。”李谦冷笑道,“南朝讨要废帝和废太后,不过是因为脸面,且早在琼州之时,南朝小皇帝便已将凡是接受我朝敕封的废帝及诸王出籍,废去一切封号,视为叛逆。而据吾所知,废太后尸身运回江南后,也只是以平民之礼入葬,并没有葬入皇陵。而如今想以此要挟南朝小贼,恐其根本不会在意。此外,以南朝废帝为筹码,只会激怒小贼,其恨不得要我们杀其而后快,绝不希望其归朝!”

    “平章此言怎讲,他们不是年年日日要收回二都,迎回皇帝吗”铁穆耳见李谦对自己的




第1250章 不免失望
    ‘哈嘁,哈嘁……’御舟之上赵昺站在甲板上看着船队杨帆破浪行驶在大运河上,他们自零壁折返自泗州进入淮河,顺流而下自楚州转入运河驶向徐州。

    突然狠狠的连着打了几个喷嚏,顿感眼前发黑,皆是金闪闪的小星星,好一会儿才恢复了清明,心中暗骂这是谁又在琢磨自己啊!

    “陛下,江上风大,不是染上风寒了吧,还是让御医把把脉!”王德却紧张起来,一边用丝帕为陛下擦擦喷出的污物,一边忧心重重地劝道。

    “无妨,朕想想看看沿途风光,否则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再来!”赵昺摆摆手,眼睛依然盯着运河两岸道。

    “陛下,这两岸皆是荒野,有何好看的,还是进舱歇歇吧!”王德瞅瞅两岸,远远的只能看到小片的田地和稀疏的房屋,偶然经过一座城镇也已经呈现废败之相,实在让人提不起兴趣,可小皇帝却是兴致盎然,乐此不疲,还常常与几个僚臣聊古论今,追忆古昔。

    “你可知在百多年前这里却是繁华富庶之地,周边良田万顷,人口密集,可惜杜充为阻金兵南下掘开了黄河大堤,将这里变成了泽国。此后,我朝在此与女真人、蒙古人交兵,百年来人口离散,田地荒芜。可也成就了这条运河,世上的事情就如此奇妙。”赵昺笑笑道。

    有时候赵昺也觉得世事无常,建炎二年,东京留守杜充为抵御金兵南下,在河南滑县李固渡以西人为地掘开黄河大堤,黄河经滑县南、濮阳、鄄城、巨野、嘉祥、金乡一带注入泗水,又由泗水入淮河,经徐州、宿迁、淮安沿线的淮河入海,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黄河夺泗入淮”,从此黄河改道流经徐州。

    元代由于定都大都,政治中心北移,由于旧运河淤积,不堪使用。为缩短陆上运道以利于南粮北运,遂在济宁以北先后开凿了济州河、会通河和通惠河,初步建成贯通南北的京杭大运河。原来的济宁至徐州泗水河道和徐州至淮安被黄河侵夺的泗水河道作为运河的一部分,被纳入了南北漕运系统。

    而赵昺还知道在此后长达数百余年,徐州黄河河道在元明清时期相当长的时间里被用作运河河道,可惜的是到了现代由于社会的发展,路上交通的发展,运河的作用已经大大下降。加之工业的发展,江河水量减小,黄河开始断流,运河可通航的河段萎缩,导致江北运河断航,已然成了历史遗迹。他如今有幸窥得历史全貌,自然觉得庆幸和自得。

    “陛下,运河通航也有些年头了,可变化也并不大啊!”王德并不清楚陛下所想,却一心要劝陛下回舱,自然兴趣寥寥。

    “这可是他大便宜,蒙元修通运河没几年,两岸刚刚有所恢复生气,却又因为我们收复了江南,运河再次被截断。而运河一线城镇的兴衰,多与运河的流畅与否、漕运的正常与否紧密关联。漕运盛,则运河旺,运河沿岸城镇也随之兴旺发达。也正如此,由于运河漕运逐渐衰败,运河运输功能日弱,运河沿岸城镇自然随之衰落,不过这里很快又会恢复,重新变成繁荣之地的。”赵昺笑笑道。

    其实赵昺只是从经济方面说明漕运、运河、城镇之间的依存关系。而运河的开通最具的还是政治上的意义,要知道在大运河成为漕运的主体水道之后,漕运借助大运河沟通南北的便捷条件,可将漕粮转运到全国大部分地区,成为王朝调剂物资、制衡社会的有力手段。

    所以漕运始终是维系历代中央政权不可或缺的、最重要的物质基础。特别是古代社会经济重心南移后,出现了政治、军事重心与经济重心分离的状况,漕运对于各王朝的政治、军事意义更加突出。朝廷年复一年地进行着南粮北运,漕粮几乎供应京城所有居住人员的日常食粮,并极大地支撑着整个中央政府机关的正常运转。

    与此同时,漕粮成为支撑王朝军事体系的重要物质力量,历代分布各地的庞大地方驻军、漫长边境线上的防御与进攻、四方征讨的各种战事,许多都是以漕运作为强大物质后盾的。正如宋人张方平所言:“今日之势,国依兵而立,兵以食为命,食以漕运为本。”

    “陛下,还是回舱吧!”王德没有兴趣听陛下说国家大事,他知道自己的责任就是保证陛下的健康,其它的什么军国大事在自己眼中都是浮云,连劝带拽的将小皇帝弄回了寝舱,又叫了随行的医士诊脉,得知陛下无恙这才作罢,可也不要再让他出舱。

    由于这一带皆是刚刚收复的地区,为了保证陛下的安全,船队一路不停,两日后进入下邳。此时



第1251章 两厢对比
    赵昺得到消息后并没有急于离开,而是留在了徐州,他十分明白经过这一场大战,各部已经是筋疲力尽,尤其是承担了主要作战任务的御前护军都需要一段时间的休整,所以他一边命令各部就地转入休整,一边协助清剿残敌,镇压反叛,协助朝廷建立政权。

    滞留徐州的另一个原因,除了赵昺想亲自考察利国监的实际情况外,他也明白随着应天府的收复,东部集团的作战目标基本已经完成,西部集团也已经完成了战役准备,收复襄阳只是时间问题。所以现在需要一个体面的停战理由,否则在形势有利于己方的情况下停战也无法向朝廷和军队交待。

    可惜的是这个时代没有联合国,周边也没有与宋元国力相匹配的国家,从中为他们斡旋。而自己在这个敏感的时期前往应天府,很可能会让蒙元方面产生己方要继续北伐的误解,从而刺激他们继续增兵备战,导致战事拖而不决,无限期的对峙下去,进而影响到后期对两淮地区经济的恢复和战略布局。

    此时已经进入初夏,天气转暖,处处花红柳绿,已是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赵昺也想四处出去走走,可碍于身份,又因为处于战区,一动就是前呼后拥,随扈的官兵就要成千上万,实在是扰民。他也只能老老实实的窝在行营之中批阅近期积攒起来的奏章,并处理些紧急事务,或是召见官员问询组建地方政权的情况和解决其中产生的问题,倒也是日日不得闲。

    “陛下,事务局传来消息,蒙元对朝中官员进行了调整,免除了月赤察儿枢密院使之职,改以中书右丞相伯颜兼任;安童为中书省左丞相;又以李谦和完泽分任平章政事;桑哥和不忽木为参知政事;叶李为御史大夫;启用阿里为户部尚书;着令大宗正哈剌哈孙兼任枢密院同知,负责重整侍卫亲军。”这时御前办主事庄公从入内禀告道。

    “哦,蒙元这次又调整中枢重臣,增加了两个生面孔!”赵昺接过来看了看道。

    “陛下,完泽和不忽木也非是无名之辈,算的上新一代官员的翘楚。”庄公从在旁言道,他在御前办待了多年,对于内外的重要官员皆是了如指掌,稍加思索道。

    “完泽出身土别燕氏。祖土薛,从太祖起朔方,平诸部。太宗伐金,命太弟睿宗由陕右进师,以击其不备,土薛为先锋,遂去武休关,越汉江,略方城而北,破金兵于阳翟。金亡,从攻兴元、阆、利诸州,拜都元帅。取宋成都,斩其将陈隆之,赐食邑六百户。父泉真,宿卫禁中,掌御膳。中统初,从世祖北征。四年,拜中书右丞相,与诸儒臣论定朝制。完泽曾任东宫詹事,算是真金的旧人,但据闻其处事圆滑、世故,与各方关系都较为亲密。”

    “不忽木是康里人。祖父海蓝伯,随王汗,被成吉思汗捉住,父亲燕真,母亲是高丽人。燕真幼时,由拖雷妃唆鲁禾帖尼鞠养,后来成为忽必烈的心腹。蒙哥与忽必烈有隙,燕真曾劝忽必烈南征,以缓和他们兄弟间的矛盾。蒙哥崩殂之后,阿里不哥争位,燕真统率忽必烈留部,护送忽必烈的妻子南徙,功劳很大。”

    “不忽木是燕真次子,幼年就读于国子学,至元十四年,任少监。十五年任燕南河北道提刑按察副使。十九年,升任提刑按察使。二十一年,参议中书省事,几年中先后任吏部尚书、工部尚书、刑部尚书。真金继位后,拜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兼修国史。其廉正守职,执法公允;不畏权臣,敢于直谏;反对聚敛,体恤百姓,在朝中深孚众望。”

    “又都是有大根脚的人,那个阿里又是何来路”赵昺听罢点点头又问道。

    “阿里应是阿合马当政时的亲信官员,后受其牵连被罢官,此次重新起用应该是桑哥的举荐,担任户部尚书可能是用起理财只能吧!”庄公从回禀道。

    “此次蒙元朝廷调整中枢,伯颜是个有本事的人,在朝野亦是甚有威望,真金用他是想重振朝纲,理顺各方势力的关系,对我朝却是增加了一个大敌。而新入中枢的两人则皆是蒙古人,汉臣却为增加,也未调整到实职岗位,应该是为了缓和其与蒙古旧宗的关系,利用他们守住半壁江上。”赵昺思索片刻道。

    “伯颜确是治国不世之才,不过蒙元以其总理军政对我朝眼下却非无益!”庄公从言道。

    “哦,汝何处此言”赵昺笑笑道。

    “伯颜在我朝进入江南之后,其主政两淮,屡次欲南犯,但皆被我军击败,其已经意识到以武力南侵不再可能,起码短时间内是难以做到的。因而其便改变战略,重修沿江城池,加筑堡垒,从进攻转为防守,若是真金能采用其策,经营数年后,此次北伐便没有



第1252章 形势逆转
    千千 ,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陛下,似有所忧”庄公从看陛下沉思不语,好一会儿采轻声问道。

    “世楷,绍兴和议之时,我朝尚据有川蜀和陕西,而今川蜀战事刚刚打开局面,收复陕西尚未提上日程。向蒙元讨要陕西,只怕万难,如此则有可能演变成辛卯之变后的局面。”赵昺以手指轻敲着几面道。

    “陛下,属下也曾听闻有人议论,以为我朝前时之所以连番战败,以致‘亡国’,正是肇始于辛卯之变。但属下以为彼时非此事,陛下无需过分担忧……”庄公从侃侃而谈道。

    赵昺聆听着其的论述,同时也在心中分析。辛卯之变起于当年的联蒙灭金,他知道世人和后人皆以为宋廷之所以做出这个决定是为了报靖康之耻,从而结束宋金之间长达百年的战争对峙局面。但除了为了报仇雪耻之外,其实联蒙灭金是南宋末年临安朝廷经过深思熟虑做出的军事外交战略。

    事实上,早在南宋初期,宋朝便开始有人开始注意到蒙古这支力量的存在,并试图借助蒙古与金国的矛盾为对金外交服务。但此时宋廷已与金国签订了“绍兴和议”,无意于北伐收复故土的大业,此事便被搁置下来。此后金国海陵王完颜亮撕毁“绍兴和议”发动“正隆南伐”的时候,为了减轻自己的军事压力,宋廷也曾试图传檄蒙古、契丹诸部共同攻金。

    但此时蒙古诸部尚未统一,不足以成为一支可以凭借的力量,再加上金国、西夏的阻隔,南宋方面也一直未能与蒙古取得直接联系。以后随着蒙古诸部开始逐步统一,对金的威胁日益严重,已经达到了与金国分庭抗礼的程度,而此时部分南宋官员也开始有些担忧。

    对于金国,南宋方面有三种观点:保金以拒蒙、灭金、联蒙灭金。南宋大多数人持第二种观点。灭金与联蒙灭金不同,灭金未必要联合蒙古,金要灭,蒙古也要防。因为蒙古的军事行动已经不仅针对金国了。蒙古先突袭四川,夺取南宋五关。后又蒙古强行借道南宋,接连击溃南宋守军突袭金国。

    面对蒙古汹汹南下,世仇金朝依然故我的情况下,南宋朝廷有两派意见,一者扶持金朝,以之为对抗



第1253章 匪盗来袭
    千千 ,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陛下,王知事有要事觐见!”正当赵昺与庄公从两人为可能到来的和议之事谈的兴起之时,有小黄门进来禀告道。

    “见!”赵昺听了皱皱眉道。他倒不是因为王应麟此时来见打扰了自己的兴致,而是因为其总管新复之地的民政,负责指导地方官员建立地方政权,协调军政关系,清土划界,安置百姓,恢复经济等等一应事务,还要协助他处理军前一应事务。而他也对其十分信任,将地方五品以下官员的任免之权下放给其,且有处理紧急事务的机宜之权,所以对其突然觐见,还是有些诧异。

    “属下告退!”庄公从在御前多年,自然知道有些时候自己理应回避,不宜旁听,施礼告退道。

    “不必,汝也一起听听!”赵昺摆手道。

    “陛下,海州急报遭到盗匪侵袭,东海县被海匪攻陷,怀仁县遭盗寇围攻,形势十分紧张,请陛下速发兵救援!”王应麟施礼后,顾不得擦擦额头上的汗,便奏报道。

    “可查明是蒙元残兵,还是海匪流寇!”赵昺眉头皱的更紧,他知道由于战事紧急,禁军和护军在夺占州县之后皆是迅速向前推进,善后之事皆是移交给随后跟进的厢军和接收的地方官,因此在后方驻军很少。

    海州最早是由第二水师收复的,但他们前时又受命袭扰蒙元清州,使敌不敢妄派援军,所以海州主要驻军除了地方厢军外,只有少量的第二水师守备港口。而厢军无论装备和战斗都较弱,承担的也只是维持后方治安,清剿残兵及护送辎重,是难以应付蒙元军主力的,即便是大股残兵也会很吃力。

    “陛下,据报应是匪盗,他们服饰各异,使用的兵器也是繁杂,各自不同,其中杂与溃军。臣以为应该是分属于几股匪盗,可能又有溃散的蒙元兵丁加入其中。”王应麟答道。

    “哦,匪盗能够攻州掠府,打破城池,杀死朝廷官员,那就是造反,绝不只是些流寇小盗!”赵昺恼怒地道。

    “陛下所言正是,他们可称是巨盗。从海上而至的海匪有战船百十余艘,不下数千,他们趁夜暗登陆东海,攀城而入,打开了城门。守城的只有二百厢军及新征召的丁壮,知县王泮率兵力战被杀,只有少数人趁乱逃脱报信。海匪劫掠城池后,



第1254章 海寇凶猛
    收藏网址下次继续看:""。

    ;救兵如救火,赵粗略问明了情况后,便着手安排兵力救援。东海县位于海上,古名郁州,为《山海经》中的十洲之一,相传秦末田横居此,故又名田横岛,历来为东北边防要地。他考虑当下海州附近并没有成建制的禁军,眼下可调动的机动兵力只有驻扎在徐州的禁军第四军,但是两地相距四百余里,又不通水路,即使立刻出发也要数日后才能到达,还要巡船渡海,待赶到地方也只能去收尸了。

    赵思索片刻,想起第一水师在完成从江东向淮北运兵的任务后尚驻扎在涟水军,担负保护淮河入海口和运河的任务。而从海上前往东海县要近的多,一日一夜足以赶到东海,可独立完成歼灭海上的海匪,并登陆岛上收复东海县的任务。同时可以从盐河口进入海州内陆,以舰炮轰击围攻怀仁县的盗匪,协助守军击败盗匪。

    于是乎,赵立刻以快马传令董义成出兵救援海州,并在击退来袭的盗匪后暂驻扎于此,警戒海上的同时清剿海匪,保证海路的畅通。安排已定,他还是觉得有必要尽快搞清海匪的来路,尽快予以剿灭,否则任他们流窜,必然会不断袭扰沿海州县及过往的商船,影响到海上贸易的发展。

    近两年每逢信风季赵都会令水军以护航的名义出海,这并非只是为了对蒙元炫耀武力震慑敌军,也是为了驱逐海盗保护海上商路。而近几年大宋水军面对的海盗主要有四股势力:

    其一是叛宋投元,后又被宋军在收复江南的战役中击败的朱清和张势力。蒙元在灭宋的战争中,忽必烈组建了强大的水军,并降服了宋水军。为了将江南的粮食运往大都,蒙元除了重新开辟新运河外,为了满足需求还开通了海上航线,而这个任务就交给了朱清和张。

    朱清和张两人是海盗出身,两人成为元水军的一支重要力量,被授予管军千户。元军攻占了临安,南宋降臣建议丞相伯颜把南宋的库藏,包括档案、图表、祭祀器具都运送到当时元朝的首都元大都来,以备修宋史时用。但当时的淮东地区仍在南宋将领的控制之下,所以伯颜想到了海道运输,

    ,他将此任务交给朱清和张,并获成功。

    数年后因通过大运河运到的粮食迟迟不到,而且内河粮运的运费昂贵,伯颜因而想起经海道搬运宋室库藏的事。其将此法上报后,忽必烈权衡了不同漕运方案的利弊得失,决定采纳丞相伯颜的建议,下令建造海船,招募大量熟悉海上情况的船工、船员,任命朱清、张为海道运粮万户,负责海上漕运。

    当时建造一艘排水量在千料大船的花费大约是至元钞白锭,而千石米的运费是一千七百锭钞。利润如此之高,海路商人们当然不会错过时机,因此朱清和张手下马上聚集了盐商、盐工、船主,渔民、漕运官员和水手几万人,两人也邀请东南沿海的海盗加入。
1...497498499500501...52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