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州还魂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岸易通易岸
“石脑大坝工地近日作出决定,给予一心为工地服务的张美珠姑娘荣记三等功,并在大坝指挥部发出号召,希望每一名民工都要向张美珠同志学习,学习她一心扑在大坝上,为大坝建设建功立业的无私奉献精神和高尚品格……”
从此一个叫张美珠的名字,开始在他的心里存放。
朱友康在蓬州中学的第二学期,身体发育的很快,身材比原来看上去成年了许多。而就在这一学期,学校决定在初中班成立篮球队,每班六人共计十二人。
初中一班选拔了朱友康、何国昌、刘桂、刘新亮、马俊卿和高艳军。这几个同学都是在班里座位朝后,个子最大,体质强健,潜力很大的体育人才。
因为是新州市体育学校,向各县学校下达了体育学校招生以计划。如果经过训练考试合格,可以提前选拔到体校继续学习。
这下体育教师苏铸可就忙了起来。因为缺少人手,学校里又临时从复员军人中择优录用了一位体育老师。这位老师身材不高不矮,训练打篮球是一把好手。
这位老师叫尉迟骏德,短头发,一排整齐的牙齿。他眼睛贼亮,投球贼准,传球贼快,弹跳能力贼强。
尉迟骏德认为,要培训出篮球人才,就必须从基础抓起;就必须对学生下狠招儿,没有苦练就没有好成绩。于是,在新任校长张建的亲自督导下,拉开了篮球训练战。
自从成立篮球队以来,每天的下午第三、第四节课,连续两个小时就成了专场苦练时间。最初的几天时间是耐力训练,就是苏铸老师和尉迟老师领队、监督,篮球队十二名队员一字排开,在四百米的操场跑道上,连续跑步二十圈。
随后开始训练拍球。所谓拍球,就是二人一组,一人监督兼职拾球,一人拍球,只要把这只球拍跑了,随后再传一球,你要一直不停地拍,不停地左拍右拍,不停地上拍下拍,不停地前后拍。这样的训练,二人轮换,一直要坚持两节课,甚至更长时间。
第三步是带球训练,这个训练更苦,不但要拍球,而且要带球不停地各个方向运动。
第四步是传球训练,这种训练不仅要求你有准确的方向感、意识感,而且还要学会声东击西,眼疾手快,浑身上下都动起来才行。
到了第五步就是投篮训练,这项训练是最难最苦最累的。每一项训练至少要进行一个星期以上才行。
这里初中一班参训人员中,大多都是走读生,家庭条件也比较好,生活水平都是比较高的。但是,朱友康是无法和他们相比的。
尽管何海云仍然在口粮上有所添补,但是,学校里只有一个小小的开水房,这里往往连老师的开水都供给不上,更何况一般学生呢?吃饭就更不用提了。
朱友康每月粮条是三十斤玉米,六块半伙食费。蓬州中学和其它地方一样实行百分之七十的粗粮,百分之三十细粮伙食标准。
一天下来,每顿饭只能喝一碗玉米面糊糊,早晚各一个玉米面饼子,中午两个玉米面饼子,或者是一个玉米面饼子和一个白馍,三天才轮一次两个清一色的白馍。
朱友康的篮球训练是非常紧张的,更是非常消耗体力的。经过了一个来月的艰苦训练,朱友康已经像变了一个人似的。脸本来就瘦小,经过这阵子训练变得像是一只刀螂,眼窝也凹陷下去了。
更为不能忍受的是,他一天天的高强度训练,得不到热水的补充,身体严重缺水,火气非常大,满嘴的口疮疼的他张不开口来,甚至眼睛都长满了眼屎,就连双腿也不听使唤了,一到训练场地就颤抖得厉害。
训练的项目还时常遭到尉迟老师的责怪和白眼,朱友康本想再坚持一阵子,等训练结束了,去新州体校试一把,幸运的话,也许会合格录取。可是,身体不听他的使唤,最后不得不向苏铸老师和尉迟老师打了退堂鼓。
有一天晚自习的课间,何海云找到他,想再次给他鼓励。当看到他那副可怜兮兮的样子时,忍不住鼻子一酸,竟然把鼓励的话一下子变成了劝退的话。
朱友康心里一下子温暖了许多,他心里想,何海云终于还是理解了我朱友康。而在此之前,之所以继续咬牙坚持,为的就是不让心爱的人何海云失望。
尽管体育学校不怎么好,但是,他可以把你的户口转成商品粮,这样最起码有了与何海云一样的商品粮身份。到了那时,自己年龄也大了,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就可以毫不退缩地向何海云求婚了。
因为有了与何海云一样的商品粮身份,肯定会减少来自何海云的父母的干扰和阻力,那样自己的婚姻大事就算是一锤定音了。一辈子能和自己心爱的人,也是对方心爱的人在一起生活一辈子,那该是多么幸运的一件事啊!
生活条件的原因,自己实在是吃不消了,在得到了何海云的支持之后,他决定立刻从篮球队里退出来。
他寻思着以后再找合适机会改变自己的户口身份,他相信以后的日子里,老天使会眷顾他的。
第一百五十六章 造势
朱友康认为参加篮球队是尉迟老师的选择,或者说是自己的选择。其实大错特错了。
就在张建上任后不久,他的中丘中学时期的老朋友张树宝,就来到了他的办公室里祝贺。张建看是老朋友来了,亲切地招呼他留下来吃饭喝酒。
喝酒期间,张树宝聊起了上学的事情,提起了当初自己的老同学朱书堂请求孩子朱友康来蓬州中学上学的事。张建似有似无地应和着张树宝的话。
张树宝有些不高兴地说:“贤弟啊,把我老同学的事都放到脑后啦?”
“哪敢,哪敢啊!”张建有些慌乱地说道。
“那你给我说说,我老同学的孩子姓甚名谁,在哪个班学习?”张树宝一步步紧逼。
“这个,这个……大哥啊,你别难为我了行不行?”张建开始求饶,从蓬州中学招生到现在已经大半年过去了,他在教育局办公室上上下下,里里外外,来来往往的人多了去了,哪能记住一个跟自己没有直接关系的人呢?
这张树宝为人忠厚,做事义气,由此可见一斑。
张建就是看上了张树宝的这一特长。所以,自己只好在老兄面前求饶恕,吃败仗。他毫不忌讳地说,自己确实忙的记不起来了。
张树宝告诉他,这个学生在初中一班叫朱友康,一旦有了改变孩子命运的机会,你一定要记住这个孩子,把这个孩子就委托给你了。
之所以是这样,朱友康才有了后来的学生会组织部副部长兼公益部部长的身份,也才有了参加篮球队训练的机会。
如果不相信,你就去冷静地核对一下初中一班的参训名单。
朱友康、何国昌、刘桂、刘新亮、马俊卿和高艳军,这六个人中,除了朱友康是农民的儿子,刘新亮是工人的儿子,剩下的都是官宦子弟啊!
原来谁都想走捷径,越是官宦子弟越发希望早日考上正规学校学习,那样一毕业就会安排工作了,而且,肯定会安排一个相当不错的工作。
这次篮球队里之所以有刘新亮的名字,首先他体质好,又是体育委员,本身就具备了这样的自然条件和身体素质,背后是否也有背景,那就不得而知了。
总之,尽管篮球队训练辛苦,但是,那也不是谁愿意进来就可以进来的。
张建果然不负张树宝重托,就在何海云支持朱友康退出篮球队,并且,朱友康下定决心不再去训练的时候,新任校长张建通过班主任陈竹传话,要朱友康去他办公室谈话。
朱友康根本就一无所知,还认为校长找他是要调查什么事,或者是做一个学情调查什么的。
张建是地道的老道,他没有跟朱友康提到任何亲近的关系之类的话题,纯粹是以一个校长身份对一个犯了错误的学生的谈话。
朱友康反而觉得,自己在强化训练中已经是吃不消了,你校长谈话我也不会再改变主意了。说句实在话,你校长的谈话还顶不上我的心上人何海云的一个眼神哩。
张建对张树宝是负责人的,这就由不得张树宝了,孩子就是不爱好这一口了,强化训练吃不消也不能硬撑着不是?干脆,以后遇上机会再说吧,那是没有办法的。
朱友康再次回家的时候,父亲见了他不冷不热的,他起初还认为是父亲遇上了不顺心的事,或者是上愁作难的事。但是,大人的事又不好意思多问,他只好把这事藏在心里。
说来也很巧合,姐姐从石脑大坝指挥中心回来了,农历二月二十一刚刚完婚,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神清气爽,看上去像是吃了蜜一样甜。
人逢喜事精神爽啊,一点也没有错。朱友康知道,姐姐正在走大运,坐的是顺风车。借机会问问姐姐,她肯定会帮我。于是向姐姐把自己看到父亲对自己有些不冷不热的情况说了一遍。
姐姐觉得是弟弟多心了。父亲这些天太忙太累了,根本就没有什么上愁作难的事情。
这位姐姐只顾着忙她自己的高兴事情,哪里会留心父亲长父亲短的。不过姐姐还算是一个细心之人,她无意中把弟弟说给她的话说给了母亲。
令她没有想到的是,母亲竟然全盘拖出了张树宝帮助朱友康成就好事的全过程,这事泡了汤,由不得张树宝,责任全在朱友康自己,是朱友康自己主动要求退出篮球训练队的。
这事张树宝告诉了朱友康的父亲时,朱书堂十分气愤。可是,毕竟是自己的孩子,实在受不了那个苦,当大人的非要打一顿不成?
姐姐找了一个机会,把弟弟朱友康叫到一边,询问弟弟是不是有这回事。本来这些事都是真实存在的,朱友康只得承认了这一切。
从此,朱友康才知道原来自己的父亲和张建校长还有一层这样的关系。心中为之一振,又立刻打起精神来。
回想起校长语重心长的谈话,他一下子感觉这位新校长这么可亲可敬,是一位又亲热又严谨的好校长。他觉得原来的老校长有些絮叨,有些守旧,还有些落后。
他琢磨了好长时间,费了很大精力,想做一件了不起的事情,为学校争光,为张建校长争光。他立刻觉得自己认错了人,走错了方向。
为了学校树立正气,弘扬正能量,他想把石脑大坝的大英雄们请到蓬州中学来,为全体学生们做一场生功的报告。他的请求得到了班主任陈竹的肯定和支持。
班主任陈竹马不停蹄,很快反映到张建校长这里。
张建校长正在为蓬州中学教师鼓劲儿找不到动力发愁,陈竹老师这么一说,他立即来了精神,拿起办公室的电话就要跟大坝指挥部联系。
陈竹老师看到张建校长要联系,就提醒校长说:“咱们团委不是有公益部吗,咱们这次以团委名义邀请您看如何?”
陈竹这么一个提醒,张建校长立刻放下电话笑了。他说:“我平生最忌讳越俎代庖了,你说得对,职能部门能办的事,咱们就靠给职能部门去办理。”
陈竹老师来到团委找到张雪峰书记,把刚才在张建校长那里提到的事情,给张雪峰又说了一遍,张雪峰觉得这个主意不错。就问:“陈老师怎么想起这事来呢?”
陈老师把朱友康提出的建议又叙述了一次,张雪峰觉得朱友康的头脑真不简单,居然想到了团委的前面。就对陈老师说道:“这样吧,不是张建校长说了吗,这件事就以团委名义邀请,你通知公益部的朱友康,让他代表团委去邀请吧!”
于是,朱友康便开始给刚成亲的姐夫赵大友写信,希望能通过他向石脑大坝指挥部沟通好,尽快为蓬州中学安排一场大坝英雄人物报告会。
第一百五十七章 掌声
会议时间:1979年3月30日,星期五下午
会议地点:蓬州中学礼堂
主要内容:石脑大坝先进人物作报告
报告人员:张美珠、高二雄
特邀人员:蓬州县革委会副主任张俊生、石脑大坝指挥部总指挥,县革委会副主任李大奎、教育局张局长
参加人员:蓬州中学全体师生
整个会场由蓬州中学团委学生会公益部和宣传部布置。在团委张书记指导下,朱友康与何海云做了具体部署和安排,张峰作为学生会副主席,也跑前忙后,紧张布置。
礼堂内打扫的干干净净,主席台安排了四张办公桌,七个靠椅,铺上了学校会议室里红色台布,安装了喇叭、麦克风。主席台一侧安放了发言席,上方悬挂着红纸黄字会标“石脑大坝先进事迹报告会”十一个大字十分醒目。
下午两点大会正式开始。大会由张建校长亲自主持。整个会场在雄壮的国歌声中拉开序幕。
会议按照议程依次进行。第一项奏国歌之后,第二项就是介绍参加会议的各位领导。他们依次是特邀人员和报告人员。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第三项是主管教育的县革委会副主任张俊生致辞。
张俊生指出:“新人新气象,蓬州中学在新任校长张建带领下,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打开了蓬州教育的新局面。蓬州中学就是全县教育的一面旗帜。
今天参加这次别开生面的报告会,深感荣幸!为有这样一位好校长好带头人点赞鼓掌!
今天之所以能够把石脑大坝的先进人物请到这里作报告,说明蓬州中学是虚心求教的一所中学,是虚心学习的一所中学,是见贤思齐的一所中学!
我为有这样一所中学而骄傲,我为有这样一所中学而自豪!
这充分说明,石脑大坝是干出来的,而不是喊出来的;蓬州中学是学出来的,而不是靠弄虚作假骗出来的!……”
对于主管教育的县革委会副主任给予蓬州中学这么高的评价,对于张俊生主任给予张建校长这么高的评价,张建是意想不到的。
他想知道这个报告会的策划者究竟是谁,是谁给他搭建了这么好的一个平台,是谁给他疏通了这么好的褒奖渠道。他要在日后好好地感谢他。
心里这么想着,张俊生主任的简短讲话就结束了。他只听到了那些褒奖的内容,后来张主任讲了一些什么,他没有听清楚。
他知道只要上一个讲话结束,作为主持人就要安排下一个会议议程。
也许是张美珠有些紧张,也许是处于一种谦虚,当张校长宣布下一个发言的是张美珠时,她竟然像是没有发言的打算,她一直推荐由高二雄先发言。
由于她的旁边就是团委张雪峰书记,只见张书记站立起来,给他腾出走道,希望她先走向发言席发言。结果搞得台下一阵哄笑。
张美珠觉得尴尬,张雪峰也觉得尴尬,幸亏这位高二雄年富力强,经验丰富,赶紧接了下场戏,快步走向发言席,首先发言。
其实高二雄也觉得有些下不了台,为什么呢?他觉得自己如果不去发言,就是不给女孩子张美珠的面子,事情就会出现冷场;如果自己爽快地答应了小姑娘张美珠的要求,似乎又显得自己很不谦虚。
所以,高二雄尽管走向了发言席,其实也感觉有些尴尬。
高二雄的报告,主要代表石脑大坝民工发言。他是千千万万个民工中的一个优秀代表,他炸山、推土、抡锤、挖渠,干一行爱一行,一个人干几个人的活儿,他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他舍己救人,他爆破受伤,却仍然坚持上工,和其他民工干一样的活儿……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