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重生之衙内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不信天上掉馅饼
麻塘湾?
柳俊心中灵光一闪,模模糊糊的觉得有什么事情,但又一时想不起来。
“太好了,爸,夜里带我们去麻塘湾看电影。”
柳嫣欢呼起来。
柳晋才笑眯眯地点点头。
国内农村大都有重男轻女的思想,柳晋才却是个例外,对他们姐弟几个一般的喜爱。自然,柳俊是幼子,得到的宠爱要更多一些。
“哎呀,柳老师来了。”
听声音,就知道是班主任袁老师(上了半天课,至少柳俊已经搞清楚老师姓什么了)。
“袁老师。”
柳晋才笑呵呵地和她打招呼。
“柳老师,你这么叫,我怎么担当得起?你可是我的启蒙老师,还是叫我的名字吧。”
袁老师带着些夸张的神情说道。
嘿嘿,看来柳俊猜得不错,袁老师果然是柳晋才的学生。
“呵呵,你如今是正式的老师了,有什么担当不起的?再说小俊还要你多费心呢。”
一说到小俊,袁老师立即两眼放光,如同捡到了宝贝:“柳老师,不瞒你说,你家小俊绝对是个神童。一手毛笔字写得可漂亮了。”
柳晋才笑笑,只当是袁老师的随口奉承。这个小袁还是太年轻了啊,就算要奉承自己教子有方,也可以说些诸如聪明勤奋,认真听讲之类的话语。她偏要夸小俊毛笔字写得漂亮。练字可不是朝夕之功。自家儿子学会握毛笔也才几天呢,能写出什么花样来?
袁老师见柳晋才不置可否,还以为是他风格高,谦虚,忙说道:“柳老师,小俊真是个好苗子,不但毛笔字写得好,算术也很不错的。好好培养,将来一定也和你一样,是个国家工作人员呢。”
一九七六年那会,国家尚未恢复高考,大学生对于普通老百姓而言是个相当遥远的概念。说小孩子长大以后能当上国家工作人员,那就是好得不得了的祝福了。袁老师自己,估计也还是个民办教师,和公办教师差一大截。
说柳俊算术好,柳晋才倒是很相信。
记得前世柳晋才就不止一次说过,柳俊还只有三四岁的时候,便能计算一万以内的整数加减法。小学一年级的算术,对他来说,无论前世今生,都绝对是小儿科。
看着他们姐弟三个狼吞虎咽吃完饭,柳晋才又和袁老师聊了一会,这才收拾碗筷,恋恋不舍回去了。
……
下午三节课,柳俊几乎都在想麻塘湾,到底有什么东西让自己牵肠挂肚?好在无论怎么走神,对于袁老师的任何提问,都能对答如流,倒也没有破坏留在她心目中的好印象。
临近放学时,柳俊突然想了起来。
周先生!
麻塘湾的周先生,在他前世的记忆中,是向阳县一个了不得的人物。
周先生具体叫什么名字,柳俊不清楚。因为前世没和他打过交道,有关周先生的事迹,都是从老辈人嘴里听来的。那是个大有学问的人,人民大学的高材生,*前系n省省委党校的党史教授。
在柳俊的前世,也就是二零零零年以后,教授才逐渐变得不大值钱的。至于在一九七六年,那绝对是大知识分子。想想看,连大学生都是他的弟子呢。
大革命期间,周先生被下放回家务农。可怜他一个教授,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生产队的农活哪里在行?他身体不好,脾气又硬,不肯低头,因此吃了不少苦头。原先大队干部还可怜他,见他是个文化人,给他派了个记工分的轻松活。谁知他还不领情,大队干部更加不待见他,由得他自生自灭。整日吃了上顿没下顿,穿得也是破破烂烂,哪里有半点城里人的样子?简直就跟叫花子差不多。大家称呼他周先生的时候,也是戏谑的成分多于尊敬。
*结束,周先生平反恢复工作,不久之后,便担任了省委党校的副校长,享受正厅局级待遇。这还罢了,*前他教的许多学生都恢复了工作,成为各地县的领导干部。向阳县的县委书记,就是他的学生。
可是在一九七六年,又有谁能预料,周癫子(客气的人当面称呼周先生,背后撇撇嘴叫声周癫子)竟然还会咸鱼翻生,跑回省城去当大官呢?早知道的话,当然要好好巴结人家一下了。
这个“早知道”很关键,碰巧柳俊就是“早知道”的人。
真是早知三天事,富贵万万年。
这么大一个宝藏就摆在眼前,要柳俊忍得住不去发掘那是万万不可能的。尽管等到自己成年时,周先生差不多也该退休了。可是搭上这么一条线,总是有些好处的罢?具体有什么好处现在还不好说,总之多一个朋友绝对要比多一个敌人好。
被结识周先生的美好前景激励着,柳俊一手拉着二姐一手拉着三姐,蹦蹦跳跳回到家中。
一见到柳晋才,柳俊突然又意识到一个难题——怎么跟他说呢?
主动去结识周癫子,总得有一个理由。难不成跟柳晋才说,这个周癫子很快就会时来运转,要回省城做大官,再不结识,就要过这村没那店了?这么说纯粹就是找死,不被柳晋才当成神经病才怪。
前世看了不少穿越小说,可还没见过一个穿越者敢于将“穿越”二字宣之于口。
“叶子、小嫣、小俊,来爸爸考考你!”
柳晋才笑眯眯地招呼他们姐弟三个。
嘿嘿,在前世的记忆中,柳晋才这个神态很熟悉。柳俊小的时候,他每次回家都要来这么一招。大都是考考加减法之类的,偶尔也会考考生字。
没想到重生之后,以四十岁的年龄,居然还要陪老爸玩这种游戏。柳俊嘴角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苦笑。不过既然这种“考试”能让老爸快乐,做儿子的又何乐而不为呢。
“离离原上草……”
柳晋才开口念道。
嗯?怎么要考唐诗?柳俊不过才上小学一年级,难道以前柳晋才教过这首诗?或许教过吧,关于上辈子幼时的记忆实在太久远,不可能记得那么清楚。
“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柳俊接着一口气念完。然后就看到柳晋才还有柳叶柳嫣以十分怪异的眼神盯着自己,仿佛不相信似的。
坏了。
柳俊突然意识到,老爸这是在考二姐呢。她上五年级,学过这首诗。看样子以后开口前要多留个心眼,不然一不小心就会露出破绽。
“小俊,你学过这首诗?”
柳晋才有些疑惑地问。
柳俊抓抓脑袋,情急智生,笑道:“听二姐读过。”
这个解释倒是勉强可以蒙混得过去。
柳晋才高兴了,掏出几颗糖果,笑眯眯地说:“听二姐读过就能记住,很不错呢。奖你一颗糖。”
这也是柳晋才一贯的招数,每次回家,都会买几颗糖,分给他们姐弟。那时节的糖果,花样甚少,和水果糖有些类似,不过没有水果的味道,就是一个糖块,包着一层花花绿绿的糖纸,俗称“纸包糖”。农村的小孩,一年到头也难得吃上几回。
柳俊接过糖果,高高兴兴放到嘴里,还真甜。
柳晋才见他们姐弟开心的样子,眼睛里满是慈爱。
吃着这种前世已经起码有十多年没尝过的纸包糖,柳俊突然有了主意。





重生之衙内 第五章 初会周先生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重生之衙内最新章节!
“爸,我要看图书。”
柳俊斜眼瞥一眼柳晋才,试探着说道。
所谓图书就是连环画,有的地方也叫小人书。一段时期内是小孩子最主要的课外读物。但是在一九七六年,这个要求无疑有点过分。当时出版物也是少得可怜,大部头的是《选集》,小本子乃是《语录》(俗称红宝书),其他的,包括马克思的《资本论》和鲁迅先生的著作都不是经常能看到。
柳晋才全然未料到他会提出这么一个要求,愣了一下。
柳俊不容他思考,马上接着说:“听说周先生家里有图书,我要看!”
柳晋才笑了,温和地说:“周先生家里是有书,但是不是图书,你看不懂的。”
其实柳俊也一点都没指望在周先生那里找到喜欢看的书,这不过是个借口,好让柳晋才登门去拜访一下这位眼看就要时来运转的周癫子。
“不嘛,我就是要看图书,我要去看嘛……”
不得已,柳俊开始使用七岁小屁孩的特权——撒娇!只不过是一边撒娇一边浑身暴起鸡皮疙瘩。为免错失良机,说不得,只好肉麻一回了。
为了增加撒娇的力度,柳俊甚至拉住柳晋才的手,左右摇晃。
汗!
看来他还真有演戏的天赋!
柳晋才没奈何,只得投降:“好好好,去看去看……”
因为决定要去看周先生,柳晋才还破费一块多钱,叫小舅子阮成林去合作社买了两包糖——四个桔饼和一斤饼干。又请外婆拿出压箱底的存货——腌制的米粉肉,也包了一包,另加一斤面,算是四色进门礼。
这在当时的农村,已经是非常贵重的礼品了。惹得柳叶直冲柳俊翻白眼。要知道这些好东西,便是自己也难得吃上几回,为了柳俊莫名其妙的一句“看图书”,就全要变成人家的东西了。
好在柳晋才是出了名的孝子,对外公外婆可孝敬了。外公倒是很支持。
“周先生是有大学问的人,晋才也是读书人,该去走动走动。”
柳晋才读到中师毕业,在那时也绝对算得上知识分子。外公没读过多少书,但是对读书人很看重。
因为要去看电影,外婆破例提前做了晚饭。吃过饭,柳晋才带着阮成林和柳俊姐弟三个,施施然向麻塘湾而去。外公外婆年纪大了,听不懂电影里的普通话,却不愿凑这个热闹。
……
麻塘湾离柳家山不过几里地,一家人说说笑笑,很快就到了。农村放露天电影,通常是在大队小学的操场或者是大一点的晒谷坪。这时候天色还早,太阳尚未下山,柳晋才吩咐阮成林去找大队支书派人挂银幕支场子。一个大队轮到放场电影不容易,支书和大队长都是毫不保留地予以支持,让派什么人便派什么人。阮成林也就是十七八岁的小后生,得了这么个显摆的机会,自然极是乐意。
他才不愿意去见周癫子呢。
柳叶柳嫣也不愿意去见周先生,跟着小舅去支书家了。
严格说起来,周先生是个外来户。解放前,他母亲带着他逃荒来到麻塘湾,嫁给当地一位周姓农民,他也就改姓为周,在麻塘湾落户扎根。他打小聪明勤奋,酷爱读书,五十年代初考上人民大学,成功脱出农门,成为城里人。听老辈人说,那会子的周先生是极为风光的。只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风水轮流转,没料到大革命让周先生一下子打回原形。
当时农村几乎没一栋像样点的房子。周先生家尤其破败,三间土砖屋,到处漏雨透风。周先生在省城分配工作后,将寡母接到城里定居,也就没修葺老家的旧房子。
“周先生在家么?”
尽管周家的木板门只是虚掩着,柳晋才还是很有礼貌地敲了敲门。
“哪个?”
屋子里传来一个疲惫的女声,想必是周先生的妻子。
“我是柳家山的柳晋才,来拜访周先生。”
柳晋才说话很是客气,甚至用到了“拜访”这个词。那会子农村人讲话很少这么文绉绉的。不过既然来拜访大知识分子,也不能显得自家太没有水平了。
“吱呀”一声,木门打开,一个头发花白的妇女满脸堆欢出现在门内。
“原来是柳老师,真是稀客,快请进……”
柳晋才不觉略略有点得意。他一辈子最好的就是个面子。周先生虽然现在失了势,周夫人追随丈夫毕竟是见过大世面的,这个态度让柳晋才很是受用。
“快请坐……哎呀……柳老师你太客气了,乡里乡亲的,串个门还带什么东西?老倌,老倌,快出来,柳老师来了……”
“什么事大惊小怪的?”
随着这个沉闷的声音,周先生自里间慢条斯理走出来,带着个黑框眼镜,头发花白,胡子拉碴的,却是满脸傲色。当然,不是狂傲,而是那种读书人的孤傲。
“周先生……”
柳晋才赶忙起身,很恭敬地问候。
从骨子里说,柳晋才也有读书人的傲气,但对比自己有学问的人,却十分尊敬。
“是晋才啊,请坐吧。”
周先生依旧不冷不热,不过看得出来,他也并不讨厌柳家爷俩这不速之客。他还是个没摘帽子的反动学术权威,平日里能有什么人来串门?
“周先生,这是我的小孩,来,叫周伯伯。”
柳俊落落大方,脆生生叫了声“周伯伯”,还鞠了个躬。
“哎哎,这孩子可真乖,叫什么名字啊?今年多大了?”
周先生尚未开腔,周伯母倒是一迭声夸奖起来。不知什么原因,周先生两口子一直没有孩子。周伯母对小孩子特别喜爱。
柳俊又鞠了个躬,规规矩矩答道:“伯母,我叫柳俊,今年七岁了。”
这一来,不但老爸笑得合不拢嘴,周伯母大是惊讶,连周先生都露出了难得的笑容。
“哦,柳俊。好好,来,告诉伯伯,你上学了吗?”
“上了。在柳家山小学上一年级。”
“哦,上一年级了。认得几个字啦?会算数吗?”
柳俊微微一笑,沉稳地回答说:“学了生字,也学了算术。”
“哦,那伯伯考考你好不好啊?”
晕!怎么那会子的读书人,都这个德性?想想二十一世纪,朋友的小孩初次上门,那还不得赶紧给红包?哪有周先生这样的,没有糖果也没有红包,光会考试?郁闷!
“一加三等于几啊?”
靠!晕啊,真是拿村官不当干部,拿豆包不当干粮啊。就算是考一年级小学生,拜托也不要把人当成那种不开窍的榆木疙瘩。
柳俊尽管在肚子里腹诽不已,脸上却丝毫不失恭敬之色,老老实实回答:“等于四。”
接下来周先生又出了几道题,柳俊自然是对答如流。
倒是柳晋才有些不满意了,微笑着提醒说:“周先生,小俊会算一万以内的整数加减法。还会背唐诗呢。”
“哦?”
周先生益发来了兴趣,笑着问:“小俊啊,你会背什么唐诗?背一首给伯伯听听。”
这都怎么整的。柳俊的本意是要老爸和周先生多亲近亲近,谁知道周先生一上来就揪住他问个没完没了。看来周先生也是那种不善于和人交往的书呆子。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柳俊差点就要将王勃的《滕王阁序》背给他们听。想一想还是忍住了。要这么显摆的话,那就不是神童而是怪物了。得提防给人抓到研究院去开膛破肚!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周先生倒还罢了,柳晋才却是震惊无比:“小俊,你……你什么时候学会这首诗的?”
嘿嘿,柳俊早料到会有此一问,当下不慌不忙答道:“爸,你教的啊。你以前背过这首诗给我听。”
“我背过吗……我背一遍你就记得了?”
柳晋才脸色惊疑不定。
柳俊笑道:“你背了好几遍呢。这又不难记。”
“呵呵,过目不忘,晋才,令郎真是奇才啊!”
周先生赞叹不已。
柳晋才愣了一下,随即也笑了。毕竟他不会因为一首唐诗想到“重生”。再说他老人家也不知道“重生”为何物啊。
“不瞒周先生说,今天是小俊想要到你这里来看图书……”
晕死!
老爸,你还真是老实人啊,哪有这么开门见山的?哦,因为儿子要看图书,所以登门拜访。假设儿子不要看图书,自然也就不用理会你周癫子了。这不故意找难受吗?
谁知周先生也是一个活宝,居然毫不以为忤,笑着说:“这样啊,那恐怕要令小俊失望了。我这里,可没有连环画。”
柳俊抢着说道:“没有连环画,别的书也行。”
这倒是真心话。今后数年时间都要对着“生字本子”,当真难捱难熬。还不如在周先生这里找些书看。
周先生奇怪地望他一眼,站起身来。
“那好,小俊,你随我来吧。”




重生之衙内 第六章 拜师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重生之衙内最新章节!
走进周家那间昏暗的书屋,眼睛逐渐适应环境之后,柳俊着实吃了一惊。
我的乖乖,那可是名符其实的书屋。尽管没有像样的书架,柜子上,板凳上到处都堆满了书,而且码得整整齐齐。
看来这位周先生,不是一般的书痴啊。
自家身上拾掇得一塌糊涂,如同叫花子相似。对这些宝贝子,可是一点不含糊。
柳俊不禁肃然起敬。
且不论周先生东山再起后能不能给自己什么好处,冲着人家对书籍的喜爱,就值得尊重。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想崛起,最终还是要依靠知识。
“小俊,告诉伯伯,你想看什么书?”
周先生语气中明显透出一种亲切。固守清贫,甘受寂寞虽然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传统美德,周先生还是很高兴柳家父子来访。何况还是爱书的人,正正搔到周先生的痒处。
“伯伯,你的书真多啊……我自己慢慢找吧。”
柳俊也自动滤去了前面那个“周”字,直接称他伯伯。
周先生饶有兴趣地看了他一会,点点头。
“那好,你自己慢慢找,我去和你爸爸说话。”
“嗯,好的,谢谢伯伯。”
前生柳俊是个高度近视眼,因为贪看小人书和武侠小说,十几岁就戴上了两个厚厚的瓶子底。如今才七岁,眼神自然好得不得了。尽管周先生书房里十分昏暗,倒也难不住谁。亏了周先生,偌大年纪,又是近视眼,这么昏暗的环境下,怎么找书?堂堂一位教授,因了一个莫须有的罪名,发配到麻塘湾这鸟不拉屎的地方,穷得点个煤油灯也要掐着指头算煤油钱,当真造孽。
周先生的书分门别类码放,党史哲学归为一类,数量最多,大都是建国之后发行的版本,《选集》四卷摆放在最显眼的位置,也有少数外文原版。柳俊的英文水准太次,辨认不出。但柳俊估计其中一本乃是尼采的名著《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紧挨党史哲学的是历史书籍,二十四史大都齐备,其中甚至还有线装本。第三类是文学书籍。看得出来周先生涉猎甚广,既有大部头的古典四大名著和托尔斯泰、伏尔泰以及莎士比亚的著作,也不乏徐志摩等新文化运动时期旗手的代表作,比如《志摩的诗》、《落叶》之类,鲁迅先生的著作也是必不可少的。让柳俊意外的是,居然在里面找到了《聊斋志异》和《搜神记》这类不被正经学问家接受的“异端邪说”。由此可见周先生内心其实一点不古板,思维模式也不至于十分僵化。
便是在前生,柳俊也从未见过私人有如此丰富的藏书。真不知道周先生在炼狱般的政治运动中是如何将这些书保存下来的。大约要搭帮他发配回原籍吧。麻塘湾大队的干部,识字的不多,对不重视。要是留在省城,估计这些珍贵之极的书籍怕是在劫难逃。对于周先生这般爱书成痴的人来说,毁了他的书可能真比杀掉他还难受。这就是所谓的“塞翁失马安知非福”了。
柳俊满怀欢喜在书堆里细细搜寻,心中对周先生的敬重又增加了几分。
前生虽然只读了个破烂大专,对读书却是情有独钟,到了周先生的书库(书房不足以形容其规模),真有乍入宝山的感觉。不知不觉间,天色已经黑了下来。
“小俊,小俊……”
是柳晋才的声音。
“小俊,都选了些什么书啊?”
周先生笑呵呵地问,看来他们两个知识分子聊得挺愉快的。
柳俊抱着一大摞书,费力地跨过门槛(那时农村的屋子,每间房之间都有一道高高的青石门槛,不知是何种风俗)。
“哦,选的书还不少嘛,来,伯伯看看。”
周先生笑着拿过一本书,当时就愣住了。
“孙子兵法?”
不是白话版本,而是文言文版本。
“小俊,你知道这是什么书吗?”
“知道。伯伯刚才已经讲了,孙子兵法。”
柳晋才也惊讶起来,接过儿子手头的书一本一本看。
“聊斋志异……三国演义……中国通史……诗经……”柳晋才几乎是惊呼出声了:“这……这还有一本外国书……”
周先生接过一看,说道:“是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现代版的……”
“小俊,都是你自己挑的?你看得懂吗?”
柳晋才望着儿子,神色惊疑不定。周先生也目光烁烁地盯着柳俊,神情古怪。
柳俊忍住笑,一本正经地回答:“看不懂。”
柳晋才先是长长吁了口气,然后又露出些许失望的神色。
老爸,您还真把儿子当神童啊?七岁小屁孩看《孙子兵法》还则罢了,怎么说也是方块字,多少有些面熟。看英文版《哈姆雷特》?省省吧!
“看不懂那你拿来做什么?”
柳俊很认真地回答:“我看不懂,伯伯看得懂,伯伯可以教我啊!”
柳俊又是大吃一惊。
周先生笑道:“敢情小俊是想拜师来着?”
1...1516171819...100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