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域无疆之乱世中兴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小李相国
如今两人不过是情真意切,但张良在其中,也没有几句话可说,一直都是眉目传情,时间久了自然按奈不住腹中的小心思。
心想秦汉时期除了辞赋好像还没有什么古诗,最多也就五言,而且还不是这么受待见,本来还想写几句诗,倒不如写一些简单的东西。
在秦朝这么多天,胡亥也读了一些屈原的东西,于是便随笔写道:“有美人兮东墙,曼妙身兮窈窕,君子望兮忧思,人终在兮有情,情入骨兮难却。”
“函谷远兮忽至,见之貌兮孤寂,幸甚兮相悦,悲哉兮无门,今至兮相思消,结连理兮成佳谈,郎情有兮妾若何?望美人兮定终身!”
只是几句话,却废了胡亥好大一会儿的功夫,稍微试干墨迹,便匆匆将笔收起,很是小心的拿起帛书,装入自己的袖中。
而这会儿的芸儿正在房内饮茶看书,她的性格倒是和张良有几分相似,不喜其他兴趣,但书画饮茶倒是颇为精进。
胡亥站在屋外踌躇不前,倒不是因为害羞,而是隔着客厅的另一边就是张良的书房,若是被张良看到,岂不是显得异常尴尬。
因此胡亥只得从窗户靠近芸儿的木窗,见到芸儿端坐品茶,胡亥脸色欣喜,颇为低声地敲了一下木窗。芸儿听到声音,迅速看了眼窗台,胡亥此刻正在高举着帛书,完全就是一个孩子模样。
“芸儿,且过来,我有东西给你!”胡亥压低着嗓子喊道。
张芸儿捂嘴低笑,缓缓走到木窗前,“汝为何不走正道,偏偏从窗户这里过来,难不成汝怕吾兄耶?”
“芸儿知我,有些话不方便说,吾已经写下,还请芸儿过目,希望晚些时候能够给我一个答复,免却相思之苦。”胡亥颇为神秘地说道。
“两人就在眼前,有何相思可言。”芸儿说着便将帛书接了过来,不待胡亥搭话,便已经回到妆台前。
胡亥挠了挠头,有些无奈地回到了屋内,至于芸儿对胡亥早有心思,见到胡亥离开,方才有些激动地打开帛书。
读过上面的辞,不免有些春心荡漾,“郎有情兮妾若何?望美人兮定终身!当日他见过吾兄长,莫不是兄长答应,他也不敢如此明目张胆?”
“兄长平时肃穆,未曾想却也照顾于我,今公子相问,吾便认真回答。”张芸儿早就对胡亥有情,随即将帛书对折,在另一边准备下笔回复。
张芸儿本就是文采过人,随即不假思索地写道:“君心即妾心,君情即妾情,心心可相印,情情亦真切,君若心不移,妾心永相随。”
写罢之后,张芸儿不方便出门,便顺手交给老仆,这老仆本就是张良的忠心管家,见芸儿送信于胡亥,心中不免怀疑。
虽然胡亥曾经周济他几块碎金子,但也比不上他对张良的忠心不二,接过芸儿的书信,连连点头之后,转了一个弯,便来到了张良的房中。
本来午间无事,张良见老仆进来,多少还是有些惊讶的,“张叔,汝为何现在进来,莫不是有什么事情发生?”
老仆看了看周围,颇为小心地将帛书拿了出来,轻轻摆在张良的案牍前,“先生,这是小姐让我交给那位公子的,我觉得有什么事情,所以先交由先生处置。”
张良并未说什么,只是随手将帛书展开,上面前半段的字迹他不清楚,但是后半段正是张芸儿的字迹。
“君若心不移,妾心永相随。”张良有些无奈地默念两句。
虽然平时张良能看出来两人有猫腻,未曾想这么直接,使得张良心中多少有一丝恼火,颇为不满地说道:“简直胡闹!”
“老仆,汝且将芸儿叫来!”张良当即说道。
眼看老仆就要出门,张良没想到又把老仆叫了过来,似乎心中有所不忍,虽然芸儿有些不对,私自看他们的信件,未免更加无礼。
想到这里,张良方才止住眼前的冲动,转而将帛书交给了老仆,“算了,汝且将帛书交给公子吧,这件事情权当不清楚。”
“先生这是同意了?”老仆有些疑惑地问道。
张良叹息一声,“那公子乃是当朝权贵,将芸儿托付给她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况且还有何事比两情相悦更重要?”
“先生说的是。”老仆见张良把话说到这个份上,便知他已经释然,自不必多说其他的事情。
总的来说,这个事情张良似乎根本就不想过问,刚才也不过是一时生气,自家的妹妹未曾禀明便私定终身。
老仆拿着帛书折转间便来到胡亥的房间,屋内已经掌灯火,胡亥听到脚步声心中欢喜,见是老仆进来,不免有几分失望。
“老先生未去休息,来此何事耶?”胡亥有些疑惑地问道。
谁知平日不苟言笑,喜欢钱财的老张竟然如铁树开花一般,笑的异常灿烂,“公子,老朽是来送信的,乃是小姐所写,看来公子与小姐姻缘可定啊。
说话间已经将帛书拿出,胡亥谢过,连忙拆开,细细读了起来,老仆见状,倒也识趣,径直走了出去。
“心心相印,情情真切,我若不移,她必相随。”胡亥自顾自地说道。
虽然早知道这个结果,胡亥依旧免不了一阵欣喜,“如此一来,也该是时候回咸阳了,若芸儿答应,最是完美。”
次日早晨,吃饭间,胡亥神情明显得意许多,张良见状,有些鄙夷地说道:“君子当以国家兴亡为忧喜,何至于以儿女情长悲乐?”
胡亥闻言,颇为恭敬地答道:“多谢兄长成全,感激不尽!”
:。:
秦域无疆之乱世中兴 第135章 蒙文冯正至张府
张良被胡亥这么一句呛得也不再言语,倒是旁边的韩信捂嘴偷笑,“两位赶紧吃饭吧,想来这也并非坏事,何必针锋相对?”
“是,正所谓食不言寝不语,当如是而已。”胡亥不忘补充道,随即认真吃饭,使得旁边的张良面露难堪,时不时撇一眼胡亥。
胡亥的这种种表现根本没有帝国皇帝的风范,倒像是外面来的混混,真不知道自己家的小妹是怎么看上他的,当真匪夷所思。
饭毕,张芸儿碍于自己兄长的面子,直接回到自己的闺房,胡亥无奈只得和韩信出门散步消食,顺便看看有没有什么可疑地事情发生。
距离当初从曲遇逃出来已经月余,对这里的环境虽然熟悉,但是胡亥依旧担心咸阳的情况,毕竟天下局势瞬息万变。===『新书推荐阅读:我的1979』 ===。
院外田中,韩信早就在这里搭了一个棚子,胡亥倒也随便,径直走了过去,直接躺在草席之上,有些无趣地看着远处。
“贤弟,这人恐怕一时半会难以等到啊。”韩信有些不在意地说道。
胡亥不在意地瞥了一眼,“哎事已至此,且行且看吧,该不会我那兄长真自立为王了吧,以他的性格当不至于此,为人恭谨,应为保密,况且大秦局势还没有那么恶劣,吾之生死他尚且不知。”
“皇位诱人,纵使圣贤在世,也难以把持,扶苏公子为人正直,然教唆之人甚多,恐难以查防,贤弟若是无事,还需早回,待时扶苏公子称帝,贤弟就算是活着那也得死了。”韩信颇为担忧地说道。
听到韩信这番言语,纵使胡亥心中也有所怀疑,古今往来,弑父杀兄上位的并不在少数,当然都是秦汉之后,在此之前鲜为人知,不过不可不防。
沉吟良久,胡亥方才低声道:“兄长说的是,不知是否愿意与我同回咸阳,免去日后祸患?”
韩信在张良处下榻早就有些时日,虽然平时张良并未言语,韩信也心知麻烦别人总归不好,但刚从楚国回来的时候并无地方可去,今机缘巧合遇见胡亥,倒是能够大展宏图的好机会,韩信自然不愿错过。
“某不过是一介武夫,只想平定乱世,既然贤弟有心邀请,某如何敢嫌弃屏退,只是不知何时启程?”韩信回答颇为爽快。
“明日可好,我与芸儿说清楚便走,至于她应当随行,就怕先生不同意,身为韩国贵族,岂会甘心效力于秦国,如果不愿,芸儿何以脱身?”胡亥有些烦闷地说道。
就在韩信欲要劝慰时,忽见远方有两匹战马靠近,想来现在乃是兵荒马乱的时节,纵使富家子弟也不敢轻易骑马外出。
两人打扮虽然朴素,但身形魁梧,远处看去多是习武之人,胡亥听见马蹄声响,立即起身观看,韩信在旁陡然用侧过身躯,挡住胡亥。
“贤弟莫惊,免得漏出破绽。”韩信低声说道,胡亥稍微观察一番,发现这两人面貌及其熟悉,似乎就是咸阳的冯正蒙文。
看到这里,胡亥心中大喜,当即拉着韩信说道:“兄长,吾等可以回去了,这两人便是前太尉之孙冯正和武侯之子蒙文啊。”
说话间,那两匹骑马之人也快速靠近,毕竟周围只有韩信和胡亥两人,冯正也是发觉韩信身后之人与胡亥颇为相似,所以才匆匆赶来。
胡亥见状,率先走了出去,冯正蒙文立即下马行礼四人礼毕,各自介绍之后,方才知晓,两人分别从咸阳和大梁赶来,都知道胡亥一直向南逃去,故而一路来到楚国的边境,认真搜查,半月有余,没想到真的碰到了胡亥,自然是皆大欢喜。
不等胡亥安慰,两人直接叩头请罪道:“启禀陛下,吾等败军之将未能护陛下周全,还请陛下治罪,严明军法,纵死虽不辞!”
“两位爱卿快起,长途跋涉来此已经是不易,况又寻得朕,自然是将功抵过,既往不咎,另外这位是结拜兄长韩信,逃难至此,多护我周全。”胡亥缓缓介绍道。
韩信略显谦虚,急忙躬身道:“陛下抬举,焉能如此。”
毕竟冯正蒙文都在,若是称呼贤弟,未免有些不妥,倒不如讲究礼仪称呼陛下,也免得到了咸阳被人嚼口舌。
“兄长如此,哪有抬举一说,此处不是说话的地方,我们进屋再叙。”胡亥言罢,率先向院内走去。
此刻张良和张芸儿照例在院内饮茶,突然进来的四人使得兄妹有些惊讶,老仆故作镇静地问道:“尔等何人,莫不是公子又带回来什么三教九流?”言语略显嘲讽。
冯正本就是将门之子,听到此话,心中微怒,欲要上前动手,却被胡亥拦下,“诸位不要惊慌,两位乃是我账下大将,另外这两位分别是张良张子房先生,以及其妹张芸儿,诸位也不必见外,都是熟人。”
两句话直接把老仆带过,蒙文听罢直接看向一旁的张良,他依稀听胡亥说过,如今天下名士甚多,张良韩信皆是,辅助者赦免,不愿者斩杀,眼前的张良明显有些抗意,蒙文自然不与之搭话。
张良在旁抿过温茶,有些好奇地问道:“莫不是公子要离开?”
“正是,另外我想、、、、。”胡亥还未说完,张良直接伸手拦道:“其他事情倒也有得商量,至于我妹妹与你相识不过月余,若是带走,莫要怪吾不成人之美了。”
然而胡亥就是这个意思,带走张芸儿,被张良这么直白说出,胡亥心中有些无语,反而看向一旁的芸儿。
张芸儿脸色飘忽不定,一旁是陪着自己长大的宗族兄长,一旁是自己一见钟情的秦国皇室,当真有些捉摸不定。
“容我三思,明日答复。”芸儿说着便快速走回屋内。
旁边的冯正也是看出了其中的名堂,有些迟疑地问道:“启禀陛下,今日不走,明日若张小姐不同意,为之奈何?”
“明日事明日决!”胡亥有些不悦地说道,亦是径直走回屋内。
蒙文和冯正则是紧紧跟在胡亥身后,老仆出去喂马,霎时间院内只有韩信和张良二人,气氛稍显尴尬。
“汝往秦耶?”张良面色迟疑道。
:。:
秦域无疆之乱世中兴 第136章 舍内论天下时势
韩信脸色似笑非笑道:“某与贤弟相识颇为投机,今日随他前往秦国,倒也能施展才华,倒也比在此著书立说强上百倍,不是吗?”
“大概是吧,秦地人才甚多,汝前去若不得重用,可前往九江,吾心亦不在田园,待时运筹帷幄,驰骋沙场,你我效力于一人,岂不美哉!”张良颇具劝慰地说道。
在此处定居本就不是张良的想法,他不过是想看天下局势,待时而出,未曾想胡亥的到来,竟然使得事情发生这般变故,当真是世事难料。
“九江地处狭隘,况其王乃沛县亭长,生性泼皮,不务正业,能够称王,全赖当初楚相项梁帮助,前去随他,倒不如自立为王。”韩信有些鄙夷地说道。
“此言差矣,正所谓人不可貌相,当初汉王虽有些难堪,但皆是民众所为,居人之内,当做粗事,立人之上,当做大事,今尝不是这般耶?”张良饶有兴趣地反驳道。
韩信站在一旁不语,似乎在思考什么,沉吟片刻方才说道:“某心意已决,还请先生见谅,多日照顾,定当厚报,就莫要在谈论这些国事了。”
两人也知道不可能辅助同一个君王,便开始说起家常,而屋内的胡亥心中怏怏不乐,蒙文和冯正不敢吭声地站在一旁。
胡亥眉头紧锁,有些出神地坐在榻上,冯正率先上前一步道:“启禀陛下,相国关于婚姻的事情,似乎已经和蒙氏家族商议好了。”
“况与蒙氏联姻并非坏事。”冯正说话间看向了一旁的蒙文,毕竟之后的事情谁也说不准,尽量帮蒙文说些好话也无妨。
“朕明白,难道还不准朕多些知己?”胡亥虽是回答冯正,却看向了一旁的蒙文,意思显而易见。
蒙文自是不敢含糊,“启禀陛下,自古三皇五帝,当有妻妾十二,陛下喜欢多娶妃妾充实后宫也无不可,况蒙氏二女年纪尚小,也不可着急入宫。”
“为今之计,当定夺张良韩信之事。”蒙文紧接着说道,明显是转移话题,皇帝选妃有百官定夺,他们两人身为郎将,自然不能多说皇帝家事。
旁边的冯正也是领会到蒙文的意思,当即躬身行礼道:“陛下,此二人举止谈吐,非一般之人,尤其张良,颇具儒家风范,若是辅佐君王,定能成就一番伟业,至于韩信,谨慎异常,却不像人中虎狼。”
听到这里,胡亥却冷笑一声,“爱卿见教有误啊,朕到觉得韩信乃定国安邦之大才,张良乃兴邦弘业之能者,不可等量而待也。”
“那陛下的意思是,现如今吾等只需得到韩信,张良可任凭其处事,然战争后援皆需人才,今秦地虽少,仍需治理,若张良前往他国,岂不是如虎添翼,陛下昔日就曾开言,难不成今日欲反悔?”蒙文煞有其事地说道。
“非也,今朕实在不忍心痛下杀手,况其在此著书立说,无缘无故惹来杀身之祸,难免失了民心,当初他在韩国略有声望,如今韩国之地已经并入秦国,若是杀了韩国有识之士,岂不将难以保全现有之地。”胡亥略有顾虑的说道。
随着胡亥话音落下,屋内也是陷入了沉寂之中,冯正稍微摸着下巴说道:“启禀陛下,留着张良倒也无妨,如今遍观诸国,难有成大事之人,北方燕赵齐皆是武人称雄,何足道哉,南方共敖年事已高,不足为虑,反观群雄之中,唯有汉王与霸王当为祸患。”
“而那霸王和汉王中间又有楚帝牵制,一时间难以撕破面皮,因此霸王主要牵制吾大秦,然汉王则屈居一隅,不成蛟龙之势,总而言之,共敖的衡山不出现危机,那汉王就难以从西南出兵。”
胡亥倒也颇为认可,只是随口补充道:“冯爱卿所言甚是,然有一变事,若楚帝与汉王合作,成掎角之势,那衡山王岂不是危在旦夕。”
蒙文见两人在此讨论这种无中生有的事情,不免有些着急,当机立断道:“陛下,现如今荥阳危在旦夕才是,此等事情日后再议也无妨。”
“此话怎讲?”胡亥猛然惊醒问道。
胡亥离开曲遇月余,秦国的事情他基本上都是不知道的,听到蒙文这般说,不免有些担忧是,直接将其他事抛诸脑后,毕竟秦国完好才是根本。
冯正稍微叹息一声,便缓缓说道:“启禀陛下,陈留、曲遇两城已经被楚占领,好在英布将军已经拿下定陶,但是两边都没有撤军的意思,七军全部遁走,只留下楚军攻荥阳,驻军鸿沟,英布欲准备攻打彭城,两边似乎都在比速度,况彭城地段范增等人皆在,英布勇武,却不如项羽有谋略,兵法之上略输一成,况蓝田距离荥阳有些距离,一时半会儿,恐怕难以调兵啊。”
“且巴蜀之地的士卒根本不敢脱身,毕竟临江刘邦虎视眈眈,如此算来,李由难以撑住太久,当真难办呐!”
谁知胡亥听罢,只是微微一笑,他深知古人最重礼义廉耻,韩信因为受胯下之辱被人嘲笑,陈平盗嫂虽然是无中生有,但也引来许多鄙夷,就在今日,此等事情也是一件奇耻大辱。
这种时刻,胡亥到不介意做一次坏人,旁边的蒙文和冯正见胡亥这种面色,以为胡亥被吓住了,根本不敢开口叫醒。
胡亥自己率先发现气氛不对,稍微整了整衣衫,很是镇定地说道:“今诸事迫在眉睫,也顾不得礼义廉耻了。”
身前两人都是一愣,齐声道:“陛下意欲何为?”
胡亥笑道:“哼,现如今英布不是占领定陶了吗?那里是何种地方,难道诸位不知?朕可是记得清清楚楚,楚相项梁的尸骨可就安息在定陶城下,我就不信那项羽能放得下!”
“陛下莫非要毁坏先人冢墓,此番做法定会引来天下非议,如今秦之名声不好,陛下如此,只会招来无妄之灾,还望三思行事啊!”冯正最先劝慰道,蒙文亦是在一旁附和。
“哎,今日之事当如此啊。”胡亥也是别无他法,才想出这番下下策。
:。:
秦域无疆之乱世中兴 第137章 张氏兄妹作离别
虽然胡亥还没有安排此事,但见到冯正和蒙文的反应,心中就已经明白,若真的拆了项梁的陵墓,估计项羽肯定会不死不休。
“陛下还请三思,秦军与项羽相战,未必会输,陈留曲遇等地本就是魏国之地,犹如鸡肋,非秦之有也无妨,但有损礼仪之事,重中之重啊。”冯正更是字正腔圆的说道。
胡亥见状,稍微颔首道:“两位爱卿所言确实有道理,况且朕并非真的是拆了项梁的墓地,只是让项羽知道,若强攻,此乃下策也。”
“如此尚好。”冯正长舒一口气道,心中好像落下许多担忧。
然而这些都是回到咸阳的事情,当务之急就是了解芸儿的思绪,希望她能跟着自己离开,纵使张良不舍,但芸儿同意即可。
次日清晨,六人依次坐在客厅之上,此刻胡亥身为秦君,张良也不坏了礼仪,首座之上自然是胡亥,其次便是张良等人。
茶饭毕,张良脸色飘忽不定,沉吟良久方才说道:“如今两位已经来到寒舍,想必欲要离开,昨日之事便在今日决断,公子以为如何?”
旁边的胡亥神情严肃,并未开口,直接看向了一旁的芸儿,“还请姑娘早早答复,陛下再次的确不宜久留。”蒙文低声道,似乎是在提醒。
胡亥稍微摆手,示意众人安静,芸儿放下手中的茶杯,眼神不知该看向何处,有些颤颤巍巍地说道:“自幼以来,多承兄长照顾,还望兄长成全。”
张良闻言,手握茶杯,“既然如此,且随他去吧,日后不如意,莫要再回此处,为兄不久也要离开,照顾好自己就行。”
冯正和蒙文听闻此言,皆是相视一眼,蒙文率先开口道:“先生胸怀大志,谋略过人,非等闲之辈,不知前往何处效力,秦人有自知之明,也好退避三舍。”
此话略显尴尬,胡亥在旁连忙打断道:“诸位何必多言,毕竟各有打算,芸儿愿意随性,朕已经满足,夫复何求耶?”
“今日便离开此处,前往咸阳,另外冯正与蒙文带着芸儿先离开,我与韩兄一起,汝等到咸阳之后,先让百官稳住,莫要出现什么混乱,毕竟朕月余没有消息,想必诸公也了解一下事情,万万不可多做宣扬。”
安排好诸事之后,胡亥等人也收拾好行李来到了院外,张芸儿与张良立在客厅内,脸色多少有些伤感。
张芸儿率先开口道:“兄长,吾前往秦地,为何兄长万般违背,秦灭韩,不过是自然之理也,弱者如何与强者并立耶?”
“我何尝不知这些道理,但我和你不同,这些事情总归来讲,汝不过是道听途说,纵兄声情并茂,终究未见,而我全部观之闻之,故而伤感耶!”
“所见者最为感伤,孰不见不知情也,秦先灭韩,为震慑他国,新郑抢烧掠夺,若非父亲有先见之明,吾等早沦为亡魂矣!”
张芸儿见到张良说到动情处,只得奉上温茶,“兄长之情吾已知之,然先人事,早已过去,难道天下太平不是吾等所向吗?”
“嗯,不错,为兄执迷而已,路途遥远,定要小心,且去吧。”张良缓缓说道,脸色也平静了许多,径直走向自己的书房。
当日张芸儿便与冯正蒙文先行,韩信与胡亥随后,为了防止怀疑,自是分开行事,胡亥多日未曾前往曲遇,自是不知情况。
反正自胡亥离开之后,项羽便一直在曲遇,曲遇、陈留、彭城完全就是直线进攻,而大梁定陶亦是如此,不过范增早就明白行事,便让季布带兵守在雎阳,万一有任何风吹草动,不仅可以协助项羽攻打英布,也可阻碍英布,帮助英布撤退。
至于英布主力就在大梁和定陶,彭越守大梁,英布李迈在定陶,虽说向南发起进攻,但仅仅是扰乱楚军而已,并不敢再长驱直入,彭城乃是项羽都城,想必定是严防死守,所以英布只在外围试探,不敢直接进兵。
胡亥和韩信两人越过鸿沟,直接向新郑出发,虽说项羽占了曲遇,但是新郑还是秦国所有,只能说秦楚两国打了这么长时间,最根本的利益就是瓜分了韩魏,其中韩国被秦所得,魏国三分有二被楚所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