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秦域无疆之乱世中兴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小李相国
蒯彻慌忙上前道:“启禀大王,此乃秦相国扶苏之女,吾等以为诚心之事,当如此也,故而选取宫中德行完美之人,扶苏相国虽有不忍,想来汉王英明,结为亲家也无不可,只是不知大王如何处置此事?”
刘邦有些发愣,但是瞬间说道:“此事自然联姻,相国厚爱,本王岂能不识抬举,择日举行大殿,册封其为王妃。”
秦使闻言自是心中大喜,哪知道张良突然起身道:“启禀大王,微臣以为不妥,虽然此女国色天香,但终不可联姻。”
“爱卿有话直说便是。”刘邦有些不悦地说道。
萧何知张良所言,当即抢先一步道:“此事还需言明,万望大王莫要生气才是,否则言之无用,唯有得罪而已。”
“无碍无碍,说来便是。”
这时张良方才上前答道:“启禀大王,为今秦国万里之国,当初春秋战国之时,尚有五国争雄,七国并列,而今观之与昔日无异,三晋初存,却被秦灭,继而燕亡,天下仅有楚齐尚存,且楚分霸王、汉王、衡山王三人,吴苪在郴县,大有自立之意,可见楚地虽广,列国尚存,吾等当和,不该与秦相交。”
“七国之日,合纵连横与今日相比,不相上下,陛下不应与秦联姻,当派人前往衡山,与共尉联姻,形成一线,共同防秦,何必与秦联姻,孤立衡山,若是秦派兵攻打共尉,吾等为之奈何,此乃连横而已,大王当深思也,勿要因一女之国色,而误天下之大计耶?”
“微臣所言皆是肺腑,况九江地势广阔,何等女子不可得也?”
听罢张良言语,刘邦眉头微皱,“子房过滤了,两国不过联姻而已,况秦征战南北,何曾想过攻打衡山,鸿沟之盟尚在,不止于此也。”
陈平感觉局势不对,亦是出列道:“秦帝早知征战劳民,纵使列国尚存哪又如何,百姓安稳乃是大计,汉刚与楚交战,当有损失,此刻联姻,不与之战,也算是上策,不知大王还有何不放心之处?”
“秦亦征战,楚亦征战,汉亦征战,秦楚讲和,休息养民,汉欲纷争乎,一年之计,难平四敌,大王还需谨慎思量,免得四面不和,秦楚合兵,待时衡山百里之地,能有临江所患之大耶?”
刘邦这才意识到,中间虽然与秦隔了衡山,尚有临江与九江交接,衡山上方是鸿沟,楚若从上,秦若从下,汉真两面受敌也,故而沉吟不语,略显忧愁。
:。:





秦域无疆之乱世中兴 第181章 吕王后牵线搭桥
随着陈平言语落下,殿内一片死寂,纵有万千谋士,实力不敌,也是无力反抗,况且联姻对汉来说并不损失什么。
汉王见张良萧何似乎大有不愿之意,只是此刻却不知道如何反驳,只得颔首道:“既然如此,容本王三思,今日且如此,明日再言!”
蒯彻和陈平有些茫然,刚才还有和亲的意思,不过一时半刻,竟然心生反悔,事情着实有些不妙,况且秦公主乃是皇室中人,若是被反对,当真丢尽了皇室的脸。
然而此刻汉王已经离开前殿,陈平无奈,只得缓缓离殿,却被张良等人叫住,诸位礼毕,张良首先开口道:“既然前来和亲,何必纠结战事,子房所料不错的话,秦帝似乎对衡山早有图谋之意,无非没有胆量而已,两位不远千里而来,真乃诚意甚足啊。”
陈平略显无奈,颇为低声地说道:“衡山共敖新亡,国中司马寅老衰,不足一战,九江难道就没有图谋之意,欲要衡山坐立西北,为汉之门户?”
“两国不争,楚必然动手,待时先生可否抵御数万雄兵,而今吾等两国分而食之,岂不两全其美,何必让他人得利乎?”
众人突然停住脚步,萧何首先反应过来道:“陈使者的意思是,如果吾等不愿意此等亲事,秦便出兵攻打九江,待时两败俱伤也无妨?”
“哈哈,两败俱伤?汉王因楚帝之事不知多少言语重伤霸王,今其退兵不过是泗水阴雨,待到来年开春,定然复来,且吾等与楚有约,不在互相攻打,秦汉相争,汝等以为那楚会坐视不管?大错特错啊,他不仅管,而且全部都管,霸王攻打汉,乃是得寸是寸,得尺是尺,若是攻秦,那可未必啊。”蒯彻在旁亦是高声说道。
张良有些不悦地看向蒯彻,但是他说的确实有些道理,萧何则是侧身很是低声地问道:“先生,为之奈何?”
“他若敢打衡山,吾等便出兵护着衡山,某便不信,共尉纵使无知,亦不会拱手相让衡山,如此诸事便可解决,衡山亦是可得!”张良丝毫没有掩饰的说道。
陈平稍微愣了一下,故作沉稳地问道:“那就拭目以待!”
言罢,两人便匆匆离开,萧何见状有些不解,“先生此言果真可行乎?他们这般似乎是被说到了痛处。”
张良脸色微笑,“非点到痛处,何以至此,想得衡山,以强硬之兵来夺,吾等便以相助之情来夺,自古以来兵虽强,却不如情能得人也。”
使馆之中,陈平与蒯彻对坐,脸色略显难堪,良久陈平方才说道:“事已至此,多说无益,还需对症下药,不在谈论其他之事。”
“张子房之才非吾等所能及也,不过一和亲而已,其竟然能观察如此,诸事详细,闻之真乃一身冷汗,故而衡山不谈,和亲须成也,否则吾等岂不白走一遭,回去亦是不好复命,失宠于陛下也!”
蒯彻闻言颔首,“今和亲之事,汉王似乎欲要同意,然张良萧何多加劝阻,吾等还需密信秦公主,使其进后宫,见刘盈,方可决此事。”
“为之奈何?”
“吾听闻其母吕王后甚是果决,且及其爱子,今刘盈与秦公主若是情投意合,吕王后岂能坐视不管,纵汉王也无可奈何,岂不妙计哉?”蒯彻紧接着说道。
陈平闻言大喜,立即命侍从买通公主殿门外的丫鬟,将帛书悄悄送与秦公主,兰儿在闺房之中甚是乏味,今见陈平有书信送来,不觉有些诧异,当即密拆读之,其言曰:“秦臣平拜言,辰时朝堂之上与汉王商议和亲,奈何张萧二位大臣多加阻拦,致使得事无所成,汉王沉思,故而望公主尽力,使之有所成,话不繁多,见王子即可,以公主之貌,或掩或泣,王子垂怜,岂不美哉,话不繁叙,公主慎行。”
兰儿看罢,当即将帛书烧毁,在闺房内来回踱步,他初来九江,如何得知刘盈住所,恰在此时,突然外面宣道:“吕王后有请秦公主前往静心宫相见。”
听到此言,兰儿心中大喜,当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立即与随从前往静心宫拜见吕王后。
说来也巧,吕王后刚有为刘盈娶王子妃的意思,秦朝便从来公主,此可谓门当户对,吕王后心中急切,想亲自约见公主,所以才有今天的事情,至于刘盈也在殿内,听闻秦公主前来竟有些羞涩地跑到了后殿之中,欲要偷偷查视。
不过片刻,秦公主便缓缓上殿,其气质浑然天成,纵使吕后也有所惊讶,当即摆手示意其向前走两步。
秦公主落落大方,趋步上前行礼道:“妾身秦人,无名无礼,今日拜见王后实属不妥,万望王后见谅。”
“好好好,不知汝为何人家也?”吕王后很是欣慰地问道。
“启禀王后,妾身乃秦相扶苏之女也,今见王后身姿,妾忝列门墙也。”秦公主不慌不忙地答道。
两句话说的吕王后心花怒放,遂紧接着问道:“不知何以名讳,可学的一二女人家玩物?”
秦公主颔首答道:“妾名兰,父母皆以兰儿相称,王后若不嫌弃,亦可称之为兰儿,书画经书略有所读,歌舞之事略知一二,绣工稍有所悟,除此便无他技。”
“嗯,秦相扶苏乃是朝中皇族,且当初便爱民如子,为人心胸宽阔,仁义皆知,能有兰儿此女也是理所当然之事情,吾儿刘盈,虽为嫡长子腼腆怕人,做事懦弱,今汝为其左右,倒也能成事,只是吾还要多言一句,汝有异心乎?”吕王后忽然话锋一转问道。
殿内所有人都为秦公主捏一把汗,然兰儿却不慌不忙道:“启禀王后,吾孤身前来,有何异心,况嫁夫随夫不敢有他想,若王后有所怀疑,可将秦之侍从全部遣回,独留汉家侍卫便可,吾乃一女子,敢有他为乎?”
吕王后闻言,脸色微笑,“好,甚好!吾儿媳当如此也,待我与大王言明,立汝为汉王妃,择日册封,今日先如此吧。”
:。:




秦域无疆之乱世中兴 第182章 汉王子尚秦公主
兰儿闻言徐徐退出,这时刘盈也从后殿走了出来,吕后见状当即问道:“吾儿以为此女如何?可为王妃乎?”
“此女可谓国色天香,气质独特,定然可为王妃,望母后帮我。”刘盈很是直接地说道。
吕王后当即颔首,“此乃扶苏之女,皇室宗亲,故而这般气质优雅,与吾儿相配,倒也是天作之合。”
听到吕后这般说,刘盈心中大喜,转而有些无奈地说道:“可是此乃和亲大事,父王未必同意,若如此,为之奈何,还请母后帮我。”
“你父王不过是鄙陋之人,何等军国大事,无碍无碍,我这就前往长乐宫说清楚,料他必然同意此事。”吕后丝毫不在意地说道。
没想到两人说话间,刘邦竟从后殿走了出来,见母子二人有说有笑的,当即上前问道:“你们母子二人,所言何事耶?”
吕后稍微闻言笑道:“自然不是什么大事,妾身听闻秦国送来公主欲要和亲,刚才妾身已经看过,此女能歌善舞,可谓是极尽天生,不知大王觉得哪里不妥啊?”
刘邦听闻竟是此事,当即摆手道:“王后此言差矣,这个事情和我无关啊,我亦是觉得此女不错,可惜啊,乃是子房等人觉得若是与此女和亲,可能会影响衡山的安危,故而本王一直没有同意罢了。”
“不过本王觉得衡山乃是九江的门户,还是小心为妙,况且一女而已,遍地皆是,无需认真。”
刘盈在旁听到父王这般解释,有些无奈地拉了拉吕后的衣袖,示意其挽回局面,吕后整了整衣衫,有些认真地说道:“大王,妾身觉得那女孩家倒也不错,况且乃是公子扶苏的女儿,若是不和亲,秦朝岂不是颜面尽失,若来攻打九江,为之奈何,故而希望大王三思,不可因小失大啊。”
“爱妃言之有理,秦人此举未必针对衡山,故意试探我九江也有可能,在本王看来和亲之后秦国攻打衡山,吾等照样可派兵支援,若是不和亲,秦攻打九江,反倒使得衡山得利,暂且和亲倒也未必是件坏事。”刘邦反复思量道。
加上吕后在旁撺掇,刘邦也有动心的意思,次日清晨,文武百官皆至,陈平蒯彻更是站在殿前,还不知道公主把事情办成什么样了。
“蒯彻大人,事情到了这种地步,为之奈何啊,吾等不能复命,陛下安能放心。”陈平在旁低声说道。
“且行且看吧,此事不可疏忽,况且昨日汉王就有意同意,无非张萧二人阻拦,若公主见到刘盈,便可成矣。”蒯彻脸色淡然地说道。
诸公礼毕,汉王率先开口道:“昨日之事,本王早已决定,想来秦公主乃是扶苏之女,才能万里无一,今劳碌至此,多有不便,吾等若将其遣回,秦亦是无颜面,汉亦是无信用,姑且留下,册封为王子妃,也算美事一桩。”
张良闻言,脸色难堪,有些无奈地说道:“启禀大王,为今之计,不可如此,吾等立盟约可以,但是和亲绝对不行,想来战乱数载,皆是以伐秦为主,天下皆知秦乃是暴秦,汉乃是义汉,一旦和亲,便是同流合污,万万不可!”
萧何亦是在旁附和道:“如今暴秦占据天下之二,且仅与汉相交于临江,此乃远交近攻之策,大王不可轻易如此,还需三思而后行啊!”
两人的极力反对,使得汉王脸色有些阴沉,陈平自然看得明白,汉王欲要和亲,明显是公主的印象不错,于是便顺口说道:“启禀大王,昔日秦乱,天下黎民四起,此乃败事也,而今不同,新皇继位,废除劳役,百姓归家,阿房停建,长城缓修,巴蜀屯田,函谷关之内百姓丰衣足食,何来暴秦之说,秦政非诸位所言,否则天下为何迟迟不能灭秦,而秦却能吞并诸国,此乃天意不绝秦,而使得秦立国至此!”
“汉王乃是英雄豪杰,自然知晓天下大势,秦非暴秦,而楚乃劣楚,楚霸王以王位代劳帝位,又派人暗杀义帝,此等非人伦所为之事情,何有言秦,故而大王当与秦交,而摒弃劣楚,方为明智之举,况攻打楚国,皆是汉之土地,秦楚鸿沟,乃是定理,待时两国和亲,汉可无忧,独自攻伐楚国矣,此乃一举两得之事,何来忧患衡山之事耶?”
随着陈平的话音落下,众人皆是颔首,“公之言甚是有理,当和亲也,诸公可还有其他异议。”
张良与萧何对视一眼,神情沮丧,“先生,如此当若何?”
“相国何必忧心,某早有和亲之法,以备秦人,和亲之后,秦国出兵攻打衡山,吾等亦是出兵攻打衡山,既然不能保全,那就各得一半,也算是良谋也。”张良很是认真地说道。
这才使得萧何心神平静了许多,“也好,也好。”
当日汉王便宣布同意秦汉联谊,陈平蒯彻心中大喜,当即命人通知秦帝,胡亥见到诏书,甚是高兴,其言曰:
“秦自君继位以来,民生渐足,百姓渐丰,千里之内无嚎啕之声,万户之中无呻吟之语,劳役不兴,重民轻官,富足有余,盖吞四国百余城,古今未有也。”
“汉以九江千里之地,何敢违上邦之情,且公主国色天香,甚是娇人,犬子何德何能有此富蕴,故不敢辞也。”
“今以薄礼相回,万望收下,同结联姻,真乃普天同庆之事也。”
寥寥数语,使得胡亥龙颜大悦,当即传遍诸卿,“众位爱卿且看,此汉王虽亭长起身,坐下倒也有文笔良人,写此帛书,愉悦朕心,可喜可贺!”
扶苏见状,当即上前劝慰道:“启禀陛下,此时诸国未定,不可疏忽,今和亲之事既然已成,那边早些发兵攻打衡山,且看汉王如何动静。”
不待胡亥颔首,王陵却出列道:“启禀陛下,那汉王乃是地痞之人,今若攻打衡山,虽与汉和亲,汉王必会派人与陛下平分衡山,故而不可不防啊。”
“爱卿言之有理,况衡山乃是义帝葬身之处,还需小心,然藏荼驻兵有月余,也该出兵试探一番,且看汉王如何处置,另外相国,武侯所在,情况如何?”胡亥突然有些好奇地问道。
扶苏脸色欣喜道:“武侯已经平定南越十二国,不日便可班师回朝,南越之地多瘴气毒虫,民无言语,地无耕种,今有赵佗、任嚣在南越,倒也不必担心,陛下可放心此事,尽力谋划中原才是!”
:。:




秦域无疆之乱世中兴 第183章 发兵衡山越鸿沟
胡亥听罢扶苏言语,略微颔首道:“燕侯发兵衡山倒也稳妥,只是越过鸿沟为之奈何,众卿可有他法解决此事耶?”
大殿陡然沉寂,因为现在所有的人都在考虑攻打衡山,却忘了还有当初定下的盟约,那就是秦楚盟约,而当初衡山也在鸿沟以东。
如今攻打衡山明显是越鸿沟,如此一来,楚没有破坏盟约,却是秦先毁坏鸿沟,若是以此为借口,楚再次发兵,函谷未必能守得住。
始终未言语的蒙毅却是忽然开口道:“事情到了这种地步,也不必考虑那么多,况今日之楚国非当初之楚国,越过又何妨,况且乃是燕侯,非我秦人也。”
“鸿沟之约早有年余,不必追究,况天下强者为尊,若不跨鸿沟,终生不可得楚国,此破约与楚杀害义帝,不过是失小义而已。”
一旁的栾步也是出列附和道:“启禀陛下,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情况紧急,越过鸿沟又何妨,正所谓成大事者不拘小节,今被鸿沟牵制,难成大事,权且发兵,看霸王有何回应,亦不失为一条良策也。”
“也好,且行且看也好。”胡亥沉吟道。
距秦汉和亲不过十日,胡亥便发诏书与藏荼,其言曰:“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朕言燕侯,今天下疲惫,诸国纷扰,欲待相合,强国可独存,弱国则寻灭,今弱者无非衡山也,公出兵月余,未能杀敌立功,乃朕之优柔寡断,非卿之事也。”
“今诸事既定,衡山共敖不存,司马寅老衰,此刻发兵衡山,占领郴县数地,不过是探囊取物,还望将军早日行动,以慰藉朕之心怀。”
“汉王不轨,楚王尚远,将军一路须谨慎行事,能战则占,不能则守,不可与之机会,使得鹬蚌相争渔人得利,切记也!”
后有数语,又备衡山舆图全部送到藏荼账内,使其大为感动,立即整顿兵马,日夜行兵,向衡山赶去。
纵使如此,汉王和楚王皆有所察觉,且说彭城之内,项羽自从杀害义帝之后,便稳居彭城,命项庄把守会稽,形成掎角之势,尚可互帮互助,今听闻秦军发兵越过鸿沟,颇为惊讶,遂聚诸将商议此事。
周兰、季布乃是项羽账下主要谋士,龙且、钟离眛则是账下主要将士,众人在殿内相坐,项羽沉吟片刻方才开口道:“诸公以为今日所谓何事?”
“启禀大王,四海诸国,风平浪静,或是闭门自守,或是招兵买马,并未任何风吹草动之消息,大王何至于这般询问耶?”钟离眛首先开口道。
项羽脸色不悦,有些低声地说道:“昨日有探军来报,言秦军派藏荼越过鸿沟攻打衡山,此事乃是毁约之事,如此当为之奈何?”
周兰季布相视,却不知如何开口,今虽有盟约,但衡山却不归霸王管辖,且彭城距离衡山甚远,长途跋涉相助,未必会有结果,最主要的是出兵之人乃是燕侯,并非秦人,当初条例之中言明,乃秦人不得过鸿沟。
想到此处,季布有些无奈地说道:“启禀大王,秦虽然出兵,然所带士卒乃是燕人,不违其盟约也,况衡山早已自立为国,何必相助,今长途跋涉,士卒劳累,未必可行,还请大王三思行事,不如坐山观虎斗,最为稳妥,衡山与九江交界,臣以为汉王亦会出兵,吾等待时伺机而动,未失为一条良策也。”
“先生所言甚是有理,秦重视盟约,用此方法,吾等谨慎即可,且看便是。”项羽缓缓说道,遂罢出兵之意。
而九江郡内,皋城吴府中,吴苪早知藏荼出兵的事情,遂召集楚旧臣,与之议事,楚大夫熊奎也在府内,两人乃是楚义帝身边除了丞相外最重视的臣子,且两人皆有为其效命之心,今义帝虽死,仍旧要复国。
当初吴苪也是被册封为长沙王,由于义帝尚在,故而一直没有回到封国,而今封国已经被衡山九江瓜分,此事吴苪也是耿耿于怀。
两人礼毕,吴苪饮茶道:“大人在九江多日,不知可思念义帝,欲复大楚之风光耶?”
熊奎本是多愁善感之人,今听闻吴苪所言,不觉泪流两行道:“吾身为楚国臣子,见楚国纷乱,义帝被弑,心中悲痛万分,何曾不想复国,然今楚三国各立,未有存亡,吾等何处投机,真乃惆怅也。”
吴苪见状当即递过一杯温茶,颇为认真道:“而今机会来了,公可愿行事否。”
“此为何言?”熊奎诧异道。
“公有所不知,藏荼在荥阳驻兵月余,今有士卒来报,言其出兵衡山,殊不知衡山郴县乃是义帝埋葬之所,吾等请求出兵,汉王定然欣许,如此大事可成矣。”
听到吴苪此言,熊奎似乎有所明白,分明是要自己立国,何来有复楚之意,不过总体来说,总比在九江苟且要好许多。
熊奎不好辜负其美意,略微赞赏道:“大人可自行事,无须问我,吾乃一介匹夫而已,苟活至今,未立寸功,不敢过分行事。”
“若事成之后,佐助公为楚王,此意如何耶?”吴苪见状,只得抛出糖衣炮弹,熊奎在旁,心神为之一震,此等事情他何曾想过。
缓了许久方才说道:“大人为国,何须与我,不敢不敢,鄙人无王侯之命,岂敢逆天行事,大人可择取他人,非吾可行也。”
“公不必谦虚,此事暂定。”正在吴苪说话间,忽有朝中侍从前来,邀请吴苪前往朝中共商国事。
吴苪只得暂别熊奎,前往宫中议事,原来刘邦亦是听闻秦国发兵衡山,心中无法,所以召集群臣,欲要寻求解决之法。
萧张等人皆在,然皆是谋士,却无可带兵之中,周勃防范会稽,夏侯婴等人防范寿春,此刻更无一员大将可与藏荼相抗衡,此乃汉王所忧愁之事也。
虽然秦楚和亲,但衡山不可拱手相让,汉王俯视殿下,眼神涣散道:“今秦出兵,为之奈何,诸位可有退敌攻城之妙计耶?”
不待萧张搭话,吴苪快速出列道:“启禀大王,衡山与九江唇齿相依,不可有失,微臣愿带兵前往,相助司马将军,解决内忧外患!”
:。:




秦域无疆之乱世中兴 第184章 吴苪欲带兵出征
张良见吴苪欲要带兵前往,便知此事不妥,不管怎么说,吴苪当初都是楚义帝身边的宠臣,今突然要带兵攻打衡山,定然心存不轨。
想到这里,张良心中惶恐,当即上前阻拦道:“启禀大王,此事尚且不妥,某听闻曹参熟读兵法,倒也可以带兵,不放让他一试。”
张良不过是想让吴苪留在九江而已,至于谁出兵只是随便看了一眼大殿,然而曹参总的来说只能是半文半武,带兵打仗到也行,但没有较大的军事行动,今听见张良举荐,心中五味杂陈,不知道如何辩解。
谁知道刘邦这时却很无奈地说道:“曹参可以为文,至于带兵打仗,吾不见其可行也,此事还需三思行事,不可一味驱使,还请先生再举荐贤才为好。”曹参站在列中,并没有反驳,而是微微颔首。
1...5051525354...5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