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2000年做游戏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曾启动
曾启惊讶的问:“今天才周二,你周天才到,你什么时候才出发啊?”
第十八章 融会贯通
18 融会贯通
尹良平说:现在他在一个镇上,能上一会网,这个镇一周才有两次班车去城里。明天一早坐马车出发,下午赶到另一个镇,后天早上有班车到失礼,大后天早上坐市里的长途车到呼和浩特,再来北州……
曾启明白了为什么尹良平不去广州了。如果去广州不坐飞机的情况下,单程要一周啊!真奇怪这样的环境中,他怎么学的程序,又怎么做到会写引擎的?
也许正如“史上最牛逼的程序员”约翰卡马克所言:“只要你愿意学习,只要一台旧电脑和网络,你就可以学习最先进的技术。
这句话到今天也通用,关键在于人。
接下来的几天,曾启陷入了疯狂状态,不是在公司配合小董他们开发功能,就是写自己的案子。孟超从网吧里找了两个痴迷于玩“原始时代”的待业青年,到这里当测试员,俨然间,曾启成为了制作人,项目经理和主策划。
所以,更累了!
更累的是心,话都说出去了,怎么才能写一个有创新的武侠案子呢?
满脑子都是玩过,听过的的端游页游和手游。
门派,职业,技能,天赋,成长,坐骑,佣兵,武器,宠物
然后是升级,突破,进阶……
装备要强化,打孔,镶嵌,洗练,附魔
至于其他的
就是门派贡献,打榜,切磋,pk,副本,团战,帮战,国战,跨服战
或者为了武侠,换些名词,如真气,修为,洗髓,经脉……拜师
等到技术发达了,再捏脸,时装……
怎么突破?
怎么创新?
什么是创意啊!
曾启突然想起论坛上有人提出,既然国外有一套AD&D(龙与地下城)系统,西方有奇幻,我们有武侠,我们可以搞一个武侠系统。
国内确实有些兴趣小组在搞,他们把武侠小说的人物,装备,武功,门派等等拆解出来。
然后就没有什么消息了,毕竟这属于资料收集归类,和做游戏是两回事。
后来出现过一些自由度高的武侠单机游戏很有些大集成武侠系统的感觉,是不是可以借鉴一下呢?
说起借鉴,曾启脸上有些发烧,自己最初可是想的全创新啊……
说起武侠,自然要提起金庸,国内有金庸研究者如陈默,六神磊磊,写书生意还不错。陈默出版了一系列书如《金庸小说人论》之类的书,其中有一段讲述创造武功的特别之处。举了杨过创造黯然**掌的例子,书中说杨过早年各种奇遇,全真教,古墓派,丐帮,西毒东邪,甚至南帝的武功都蹭到了,但是想创造一门武功,却思考多日,连续昏阙后明白,唯有广泛学习和积累,才能有所创新。
记得国内有家小公司后来做了类似《金庸群侠传》的《金庸X》,由于版权限制,是全免费游戏,还有诸如《侠客风云》《御侠客》之类的,流行的范围都不大,基本还在同人游戏的边缘。倒是日后的《太吾绘卷》反而得到了太多评价。
对于曾启重生前那时候的做手机游戏年轻策划来讲,很多没有玩过单机游戏,没有玩过主机游戏,他们怎么可能创新?
而那些老设计师,要么身居高位,要么转行,早就不做游戏了。
此时的曾启,想纯粹创新,那绝对是自不量力,痴心妄想!
曾启认真回忆了玩那些游戏的一些框架(当时加班太多,玩的太少),然后根据自己做手游和最近玩的一些单机游戏,开始设计,无论怎样,在这个时代算比较创新吧。
首先,这个设计要消耗玩家的时间,在游戏内付费,道具付费是不现实的
其次,这个设计除了打怪升级,拜师学艺外,要有所突破
最重要的是,这个游戏在新手引入方面,一定要简单!
比如2012年有个非常简单的手机游戏,叫《大掌门》在寻求代理,很多资深的代理商和渠道看了后都是摇头,画面粗糙,玩法简单,特效水准低,简直不像是一个游戏。
可是这个游戏上线测试第一个月收入就有1000万,因为配置要求低,2G的网络也可以玩,还有一点,它是竖屏的。
有一篇文章这样讲述,最辛苦的**丝都可以一手拉着地铁公车的扶手,另一只手操控,认为自己是这些耳熟能详的武侠人物的掌门……
蹭武侠人物的IP,单手易操作,简单入门……这就够了
基于这种想法,接着的几天,曾启没有离开过自己租的房子。
那个最牛逼的程序员约翰卡马克所说:“做游戏只需要披萨,可乐,电脑和网络就够了。”
可乐买好了在冰箱里,披萨换成了方便面,自己有笔记本,之前在网络下载了一堆武侠小说资料,这就够了。
晚饭还有董康带回来的公司的盒饭,加热一下,味道并不差。
曾启读过很多游戏或者IT前辈的故事,比如苹果机AppleII的编程大师BurgerBill(比尔汉堡),据说他编程只需要一个汉堡,放在抽屉里,饿了就撕一块塞到嘴里,如此一做数日。
中国最著名的程序员求伯君在病床上编写了wps。
而史玉柱在房间里一关数月,出门时发现屋子里空空如也。
路遥在《平凡的世界》随笔中这样写道:
“只有初恋般的热情和宗教般的执着,才能成就伟大的事业。”
相对这下,有吃有喝有工资写着心里的案子不是很幸福吗?
曾启开心的没日没夜的设计着,偶然,他会想起重生前的岁月,大屏幕的智能机上,各种头条新闻,短视频夺取你的眼睛,朋友圈里,你家游戏大卖,他家公司倒闭,拨动你的心弦。工作时,怎么留住玩家,怎么让他们付费成了讨论的重点。
稍微闲下来连玩游戏的精神都没有了,主机游戏要操作,单机游戏要脑子,还是氪金手游方面简单易推倒。
有个笑话说:
一个游戏策划天天996,送进了ICU。
终于身体康复送到普通病房后,他要借一台switch玩塞尔达。
朋友说:“都在病房了,玩点轻松的手机游戏好了!”
游戏策划大怒:“老子就是做这种手游进来的!”
曾启根据时间规划,要在12日基本做完,13日整理成PPT后,14日就要去杜坤那里宣讲了。
所以,埋头设计吧!
加油!
第十九章 新人加盟
19 新人加盟
很多年之后,已经成为某大游戏技术总监的,被部下尊称为良总的
尹良平至今记得他敲了半天给他开门的那个人,两眼血红,头发散乱,衣裤不整。只是开了门,嘴里嘟囔着:“才中午怎么就回来了。”
此人根本就没看自己,转身进屋了。
尹良平站在客厅里,放下行李,显然,里面凹下去的一块已经用帘子隔开了一张简易床,大概是给自己的临时住处吧。给他开门是谁呢?
曾启突然回过神来,赶紧走进客厅,和尹良平问了同一句话:“你是谁?”
双方互相介绍后,曾启很高兴,但是疲乏的精神让他难以和新人多聊天。
曾启说:“我很累,你先坐下休息休息,冰箱里有可乐和饼干,自己拿来吃。
晚上董康会来,他跟你谈工作。
尹良平犹豫的问:“我想上厕所。”
曾启指了一下卫生间说:“就在那里。”
尹良平打开卫生间,突然惊呼一声,这就是马桶啊!”
曾启诧异了:“难道你没有见过马桶吗?”
尹良平说:“我在网上见过,这个是怎么用呢,男的也要坐在那里小吗?”
曾启只好教着小尹怎么打开马桶盖,怎么掀起马桶圈,并示范的冲了水。”
小尹很感谢曾启。
曾启突然想起自己重生之前的时代的几个关键词和几个APP,小镇青年
关键词:接地气,下沉,三线以下
App:快手,拼多多,趣头条
那时(2018年)有一个专家说中国还有十亿人没有坐过飞机,还有五亿人没有用过马桶,所以市场向下,无限广阔。
自己的游戏是不是也应该更简单呢,毕竟刚开始接触上网的人,有多少人能接受复杂的网络游戏设定呢?
简单,再简单一些。
曾启正在沉思,突然接到电话,打开一看,是李腾的。
李腾在电话里大呼小叫:“曾启啊,礼拜天了,别忙了,来看球赛吧!”
曾启问:“什么比赛?”
李腾说:“孟超,林大哥他们都在这里,泰王杯,中国队!我们在超飞网吧,快来,看完了一起吃饭。”
曾启说:“中国队的比赛我可不看。”
李腾说:“可是对手是瑞典队啊,北欧海盗,这次比赛的头号热门!”
曾启说:“我忙的很,你缺人不如约小龙女去!我挂电话了,等我忙完再说吧!”
曾启放下电话,发现尹良平一直在注意自己,就说:“他们看中国足球队比赛,我不想去看。”
尹良平说:“我想看比赛可以吗?”
曾启指着房东留下的一台25寸的老东芝彩电说:“你看球赛好了!我继续写案子!”
想了想,把电视打开,调到CCTV5,果然在预告今天的比赛,泰王杯,中国队和瑞典队在泰国比赛,比赛将于16:00在曼谷打响,屏幕下显示下一场比赛是2月14日晚上7点,中国队和泰国队。
曾启隐隐约约想起一场中国和泰国的诡异比分,可是记忆很遥远,难道是这一场?
只听见尹良平说:“哇,好清楚的画面啊!”
那是当然,小尹在草原上,大家的电视都是用自制天线,如果上星的台不转播,就只能听广播,在北州,至少是有线电视的画质。
曾启嘱咐小尹音量小声点,就继续回房间写自己的东西,对这场比赛的跌宕起伏的过程毫不关心。
等到天黑的时候,董康回来了,曾启才出屋子,就听见小尹说这场比赛多么精彩,张玉宁梅开二度,逼平对手。
曾启吃带回来的盒饭,董康带小尹跟其它的程序见面并吃饭。
曾启则继续写自己的策划案。
周一早上,曾启终于把自己的策划案完工了,来到公司,小尹已经加入到程序队伍中。
正在给大家展示他的引擎的战斗部分
看起来比较像智冠的《金庸群侠传》战斗,即战棋式战斗,感觉还可以。
不过现在来不及研究这些,《原始时代》的功能正等着开发呢。
曾启坐在自己位置上,看着自己12寸的笔记本屏幕,在15寸的crt显示器上整理PPT。
心里想:之前做游戏都是两台24寸的液晶屏幕,4核8代intel处理器,16G内存,固态硬盘的干活。
现在用12+15的双屏幕都被人羡慕,真是此一时彼一时啊。
曾启整理游戏案的时候,黄老板看见了,过来问:“这是我们以后要做的游戏吗?”
曾启说:“是的,我先初步设计一下。”
黄老板在曾启后面看了会概念图后说:“感觉和那种打怪游戏不太一样啊,用户会喜欢玩吗?”
曾启说:“写好后,明天到智冠去一趟,请智冠的制作人评估一下。”
黄老板大吃一惊:“这是你写的游戏设计案啊,被人家看了学了,我们以后怎么办?”
曾启只好解释……
无数的游戏爱好者,新手设计师都特别珍惜自己写的策划案,也经常会问一个问题。
我写的案子做成游戏怎么样?
他们还有一种担心。
如果我游戏中的创意被人偷看了,拿走了,剽窃了怎么办?
那么可以放心的说,你想多了。到了游戏发展工业化的90年代后,拿着一纸策划案是没人让你去做游戏的(除非投资人瞎了眼)
首先还是说创意,不能实现的创意都是垃圾。
其次,把创意写成案子,到开始游戏,到最终的成品。案子的价值可能只是1%或者更低。
比如:“瘟疫公司”的创意很好,模拟病毒消灭人类,那么怎么做?
基本逻辑面:病毒怎样传播,人类怎样抵抗?
美术效果面:如何用画面模拟病毒,模拟病毒传播?
数值体验面:怎样用数值表现病毒的强弱,传染能力,伤害能力?
只有这些一一达到了,才成为一个游戏。
再比如手机游戏的典范SuperCell的《部落冲突》是2012年底发行的,《皇室战争》的案子也是2012年提出来的,众所周知,《皇室战争》的卡牌原型基本来自于《部落冲突》,游戏名字完整版是“部落冲突之皇室战争”,而这款游戏足足到2016年初才发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