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长生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海鶄落
就在此时,西厢的校尉出来搬柴,眼见有人站在院中,急忙拔刀出鞘,“什么人?”
“你们是什么人?”长生冷声反问。
“我们是朝廷的军爷,你他娘的是谁?”校尉持刀上前。
“我是大唐的王爷。”长生挑眉冷视。
二人的说话声惊动了殿内的众人,殿门被人拉开,一群人手持刀剑一哄而出。
先出来的这些人并不认识长生,但最后出来的公孙承威却认识他,眼见长生站在院中,瞬时吓的亡魂大冒。
公孙承威当年曾经参与抢夺罗阳子的武功秘籍,与长生有旧仇,他也知道长生很讨厌他,故此见到长生的瞬间本能的想到长生会冲他们痛下杀手。
短暂的愕然之后,公孙承威回过神来,冲着近处的几个校尉左右开弓,“瞎呀,见了英勇亲王还不下跪。”
打过下属,自己先行单膝跪倒,“卑职宣威将军公孙承威,参见王爷,王爷千岁,千千岁。”
在公孙承威开口之前,长生是满心杀机的,谁曾想公孙承威竟然来了这么一套,俗话说恶拳不打笑脸人,对方以下属之礼参拜,自己总不能上去给他们一刀。
不等长生开口,公孙承威又急忙说道,“启禀王爷,我们是奉护国将军之命出来筹措军饷的,这个道观里的道人是个千年的妖怪,并不是三清同道。”
长生眉头紧锁,并未接话,眼下龙颢天正在攻打西川,朝廷没钱了,自然也就没法儿给龙颢天发军饷,龙颢天可不是什么善男信女,粮草不续什么招儿都想的出来,此处距西川很近,丐帮众人想必是得到了消息,故此才会跑来抢夺鳖宝。
一直不见长生开口,公孙承威便嬉皮笑脸的直身站起,“王爷,这穷乡僻壤的,您怎么跑这儿来了?”
长生依旧没有开口,公孙承威先前曾经提起过鳖宝,说明他也知道太平道人有鳖宝在身,眼下公孙承威等人都已经被朝廷招安,自己身为亲王,自然不能冲他们痛下杀手。既然不能杀他们,就得想个办法保全太平道人。
眼见长生一直阴着脸,公孙承威便小心翼翼的问道,“王爷,您认识这个老王八?”
此时太平道人已经抱着小金宝来到殿门口,长生抬头看了太平道人一眼,转而冲公孙承威说道,“你们需要钱,朝廷也需要钱,回去告诉龙颢天,这里的东西让我取走了。”
听得长生言语,公孙承威如释重负,长生和丐帮有仇,自此处遭遇,己方众人能保住性命已经不错了,哪里还敢与他争抢鳖宝。
“是是是,好好好。”公孙承威连声应是,转而急切催促随行校尉尽快离开。
“将军,饭快好了,咱不吃啦?”帮厨烧火的校尉浑噩发问。
“吃你大爷,快走。”公孙承威连踢带打。
小金宝先前受到了惊吓,眼见来了帮手,急切叫嚷,“坏人,抢我们东西。”
担心小金宝乱说惹祸,不等他说完,太平道人便伸手捂住了他的嘴。
公孙承威等人胆战心惊的跑出了道观,急切上马,仓促离去,由于跑的太急,放在马背上的财物叮铃咣当的掉了一地。
待公孙承威等人跑远,太平道人方才如释重负,惶恐的跑出来冲长生道谢,“无量天尊,亏得真人及时赶来,撵走了天杀的贼人。”
“道长,您也是……”长生本想说您也是大洞修为,遇到外敌侵扰为何不奋起反抗,但话到嘴边又憋了回去,太平道人性情平和,与世无争,估计一辈子也没跟人动过手。
“您也是上清门人,咱们乃同宗道友,说这些话着实见外。”长生临时改变了说词。
“好险,好险,真是一群恶人。”太平道人惊魂未定。
长生说道,“道长,我之所以没有让他们交还抢走的财物,也是为您的安全着想,正所谓匹夫无罪怀璧其罪,我若是让他们交还财物,日后他们怕是还会再来。”
“真人虑事周全,”太平道人连连点头,“让他们拿走了好,免得他们时刻惦记。”
不等长生接话,太平道人便走上前来,环顾左右之后自左手掌心逼出一枚豆粒大小的红色圆珠,“真人,这便是那惹祸的鳖宝,您拿了去,免得它给贫道惹祸招灾……”





长生 第四百六十二章 探地寻宝
长生此行原本就是冲着鳖宝来的,但太平道人主动将鳖宝奉上,反倒搞得长生多有尴尬,太平道人淳朴仁厚,是个如假包换的老实人,算计它的这点儿东西,实在是有欠厚道。
太平道人可不知道长生在想什么,见他迟迟不接,有些急了,“真人,您刚才说朝廷也需要银钱,我不知道您说的确是实情,还是只是为了敷衍那些恶人,不管是哪种情形,此物都请您带走,我一心修行,不求富贵,此物对我毫无用处,留在身边只能为我招来灾祸。”
听得太平道人言语,长生便伸手接过了那枚红色圆珠,太平道人都说到这个份儿上了,自己再推辞就不是客气而是虚伪了。
看得出来太平道人是真心想将这烫手的山芋送走,长生接过鳖宝之后太平道人如释重负,长长的喘了口粗气。
长生手握鳖宝正色说道,“实话不瞒道长,黄巢战乱令得大唐元气大伤,每年青黄不接的时节各州县都要饿死许多人,道长此番慷慨馈赠,将会有无数百姓受益活命,实乃大善仁心,无量功德。”
长生的一番话令太平道人颇为惶恐,连连摆手,“真人过誉了,贫道愧不敢当,我将此物交予真人只是为了消灾避祸,并未多想其他。”
“道长无需过谦,不管是有心还是无心,积德行善都必有福报。”长生说道。
长生越是这般说,太平道人越是不好意思,为了缓解尴尬,急忙侧身抬手,“外面寒冷,请真人殿内说话。”
长生抬手礼让,然后随着太平道人往正屋去。
二人先前说话之时小金宝儿耐不住冷,已经跑到西厢灶前烤火去了,太平道人引着长生去往正屋之时转头看向西厢,冲站在门口的聋哑老妪做了个泡茶的手势。
由于公孙承威等人先前的搜刮抢夺,殿内多有凌乱,太平道人进殿之后立刻开始搬挪整理,长生则趁机为神像上香,这也是道人去到别人道观的固有礼节。
简单收拾过后,二人分宾主落座,太平道人再度冲长生郑重道谢,长生摆手过后出言说道,“道长,道观里的财物已被那些兵匪洗劫一空,您又将灵珠神物赠予了朝廷,日后你们如何过活?”
太平道人摇头说道,“真人无需挂怀,恶人抢走的只是外面的物件,地窖里还有不少金银,足够我们三人过活度日。”
听太平道人这般说,长生这才放下心来,转而出言问道,“请问道长,这灵珠如何使用?”
“此物只需随身佩戴就能自暗夜之中探地寻宝,地下九尺以内的金银珠玉可尽收眼底,”太平道人说到此处略做停顿,转而继续说道,“若要看的更深,则需划破皮肤,将其嵌于左臂寸关尺,与血肉相通之后便能下窥三丈。”
听得太平道人言语,长生连连点头,转而将那鳖宝红珠贴身收藏。
就在此时,聋哑老妪端茶来送,小金宝儿也跟着老妪来到了正屋,待老妪放下茶碗,小金宝又跟着她回了西厢。
长生端茶在手,随口问道,“道长,郝金宝可还听话?”
“还好,还好。”太平道人点头接话。
虽然太平道人嘴上说好,长生却并不认为它说的是真心话,因为小金宝乃是见性和尚转世,与多吉法王转世的小胖子丁大中都属于高僧转世,似这种高僧转世的孩童,在前世记忆苏醒之前都非常的顽劣。
“道长受累了。”长生婉转道谢,俗话说受人之托忠人之事,余一的正眼法藏和释玄明的伏魔手记都是见性和尚留下的佛法神通,既然拿了人家的东西就应该办好人家嘱托的差事,实则小金宝应该由他照顾才是,太平道人属于代为抚养。
太平道人摆手说道,“真人言重了,这孩子是贫道带到山上来的,一切都是缘法使然。”
太平道人说的也没错,小金宝的确是它带到太平观的,不过那时候太平道人是想收小金宝做徒弟的,谁知小金宝乃罗汉转世,自然不能收做徒弟,如此一来就成了奶娘抱孩子,白忙一场。
长生喝了一口茶水,转而还杯桌上,“孩童顽劣,道长平日里也无需太过溺爱,以后莫要让他随便下山,总是散财招摇,免不得露富招灾。”
“真人提醒的是,”太平道人点头过后出言问道,“刚才听那些恶人称呼真人为王爷,真人乃本宗高功法师,怎地成了千岁王爷?”
长生随口说道,“道长深居简出,心无旁骛,怕是不太了解山外的情况,眼下战乱四起,民不聊生,我随龙虎山的张真人出山入仕,立下了一些功劳,被当今皇上敕封为王。”
“哦,哦。”太平道人对政局不感兴趣。
太平道人乃异类化人,不善言谈,哦过之后便冷了场,长生也无心多待,便出言问道,“敢问道长,对于渡劫时日,您可有预知?”
“回真人问,”太平道人摇头说道,“贫道生性愚笨,渡劫入紫彷如望山跑马,看似近在咫尺,实则遥遥无期。”
听太平道人这般说,长生便仰头将茶碗里的茶水喝干,转而将茶碗灌注少许灵气,“道长,这只茶碗您收好,预感渡劫将近或是再遇危难,您便将茶碗砸碎,我有所感知,自会尽快赶来。”
太平道人闻声起身,冲长生连连稽首,郑重道谢。
长生站立起身,抬手还礼,转而出言说道,“此番我恰好自南国办差,感知召请便立刻赶来,平日里我四处游走,可能并不在近处,道长若有差遣,最好能够提前告知。”
“多谢真人提醒,贫道记下了。”太平道人稽首点头。
此行的目的已经达到,长生也不再多待,再度道谢之后抬手告辞。
太平道人说道,“真人远道而来,路上多有辛苦,灶下已经做好了饭食,真人若是不弃……”
不等太平道人说完,长生便摆手打断了它的话,“不叨扰了,我这便走了。”
见长生去意已决,太平道人也不再挽留,亲送出门。
公孙承威等人先前走的狼狈,门外掉落了不少器物,长生发出呼哨召唤黑公子,在黑公子来到的空隙帮太平道人捡拾散落在地上的各种器皿。
由于鳖宝贴身收藏,无形之中起效,那些散落在地上的器物在长生眼中便多了一层光气,金器外面散发的是金黄光气,银器散发的是银白光气,而铜器散发的则是青黄光气。
光气只是薄薄的一层,紧紧贴附在器皿外围,此时这些器物并未深埋地下,故此能看到器物本身,若是器物深埋地下,也可以通过光气判断出地下所埋之物是何种形状,何等材质。
待黑公子来到,长生自马背上取下几方茶砖送与太平道人,实则他为太平道人准备的礼物远不止这些,但他此时已经不方便全部拿出来了,不然就不是临时赶来,而是事先有所准备了。
太平道人接了茶砖出言道谢,长生本想再说它几句,转念过后却并未开口,太平道人并不是好斗之人,甚至有些懦弱,这种脾气劝是没用的,事到临头它还是不敢与人动手拼命。
辞别太平道人,长生翻身上马,疾驰东去。
此番南下事情办的异常顺利,长生心中压力稍减,也亏得来的及时,倘若再晚来片刻,太平道人怕是就要被公孙承威等人杀掉了,而且以丐帮的行事风格,杀人灭口是一定的,届时小金宝和那聋哑老妪也定然难以幸免。
此时已近四更,天还没亮,长生有心检试鳖宝,便催马疾行,太平道人常年自这片区域活动,地下哪怕有什么好东西也都被其挖走了。
到得峨山县城,长生果然发现地下出现了不少光气,虽然事物深埋地下不见真容,却可以凭借光气的形状和颜色判断出是什么。
不过峨山县很穷,放眼望去,地下密密麻麻的以铜钱居多,也没什么太好的东西……




长生 第四百六十三章 无需多言
好奇之心人皆有之,长生也不例外,迫切的想要继续检视,奈何此时已是黎明时分,加上峨山是个穷县,地下也没什么像样的东西,只能暂时克制心中好奇,策马北上,赶赴舒州。
长生这趟出来主要是为了办两件事情,由于第一件事情办的比较顺利,赶往舒州时便不很急切,早上卯时赶到了峨山县北面的渭溪县,本想在渭溪县吃点东西睡上一觉,但渭溪县也很穷,穷的整个县城连座像样的客栈都没有。
无奈之下只能离开业洲继续向北,奈何整个黔中道都是穷地方,沿途见到的一些食铺饭馆里传出的味道他就闻不惯,更别说吃了,一直到下午未时方才离开黔中道,进入山南东道之后找到一处客栈,简单吃了些东西,然后躺卧在床,小憩休息。
一觉醒来天都黑了,长生翻身坐起,洗漱过后骑马上路,县城也有城墙,直接贯通灵气策马跃过。
鳖宝只在晚上有效,夜幕彻底降临之后长生再次看到了地下的各种光气,还是以零散的铜钱居多,金银器物很少,并不像他先前想象的那般随处可见。
道士大多懂得堪舆风水,长生也不例外,在龙虎山的时候他曾经上过杂学课,堪舆风水就属于杂学。
懂风水自然就能看阴宅,知道什么地方属于风水宝地,沿途见到风水比较好的地方就骑马过去察看,但凡风水好的地方大多有坟,由于千百年来道士遵循的都是同一套堪舆方法,故此大部分风水好的地方都埋了不止一个死人。
虽然看不到坟墓里的具体情况,长生却能根据地下残留的少量金银器物所发出的光气判断出这些古墓大部分都被盗过,而那些没有被盗的,里面的陪葬器物也比较少。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也很简单,不同朝代的殡葬风俗也不同,有些朝代崇尚厚葬,而有些朝代则提倡薄葬,可不要小看历朝历代的盗墓贼,有很多盗墓贼都是精通堪舆风水的饱学之士,道士能看出哪里是风水宝地,他们也能看得出来,前面埋,后面挖,其直接后果就是虽然千百年来死了无数的人,但没有遭到盗掘的古墓却很少。
当然也有不少王陵和大墓幸免于难,但长生只是随身携带鳖宝,只能看到地下九尺以内的光气,而那些王陵大墓往往深埋地下或是隐藏山中,单是封土堵石就不止九尺,长生也不愿将鳖宝嵌于皮下血肉,故此便看不到那些王陵大墓里贵重物品所发出的光气。
一整晚长生都在四处检视,很快总结出了一个规律,那就是荒郊野外的地下很少有贵重物品,反倒是城池周围的光气比较多,豪门大户的地窖里大多有窖藏,但这些东西都是有主之物,总不能上门去抢。
这件鳖宝的确是件宝物,有此物在身,永远不愁没银子花销,但地下埋葬的金银并不多,利用鳖宝寻找财物满足个人所需绰绰有余,却不足以保障朝廷的巨大花销。
四更时分长生来到大江河边,令他没想到的是水下竟然有不少金银光气,千百年来江河泛滥,毁屋淹田,沉船无数,河道里倒是积聚了不少金银,但水流湍急,打捞不易,太平道人是个老王八,它能下水去捞,但普通人不行。
长生延出纯阴灵气,策马踏浪,自江中顺流而下,水里的财物的确不少,但如何打捞是个问题。
黎明时分,长生终于赶到舒州,府衙门口的士兵认得他,见他来到立刻开门相迎。
李中庸和陈立秋都在府上,彼此不是外人也用不着客套寒暄,师兄弟三人直接摒退闲人,闭户密谈。
“大师兄呢?”长生随口问道。
“在城东林子里放牛呢,”陈立秋笑道,“你可算给他找着营生了,直接在林子里搭了个窝棚,天天守着你送他的牛。”
“我去看看他。”长生站立起身。
李中庸抬手示意他坐下,“不忙去,先说正事儿。”
听得李中庸言语,长生重新落座,整理思绪,思虑从何说起。
“好事不出门,坏事儿传千里,”陈立秋笑道,“朝廷发生了什么事情我们已经知道了,你为什么来,我们也能猜个八玖不离十。”
见长生皱眉不语,李中庸和声说道,“老五,你也不用多想,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这不是作恶,而是行善,你放心,我们会尽快将里面的东西搬出来补贴朝廷。”
听李中庸这般说,长生心里压力稍减,“这事儿本来应该我亲自……”
不等长生说完,陈立秋便摆手打断了他话,“别说没用的,你要真能抽的开身,也不会来找我们,况且那些古墓的位置你也并不知晓。”
“此举很可能会留下千古骂名。”长生说道。
“哈哈,”陈立秋笑道,“总不能因为孩子骂娘,就不让他们吃奶。”
见长生依旧忧心忡忡,陈立秋又道,“好了,别哭丧着脸了,平心而论现在这个皇上还是挺不错的,至少有容人之量,眼下他都快吃不上饭了,咱能帮一把就帮一把。”
“我是真没办法才出此下策的。”长生说道。
“不用跟我们解释,我们知道,”李中庸接口说道,“不过你要有心理准备,那些古墓里的殉葬之物很是驳杂,金银珠玉也不是很多。”
“能凑多少是多少吧,”长生说道,“刚才三师兄说的对,朝廷真的吃不上饭了,户部的存银全被孙儒伙同朱全忠给偷走了。”
“真是福无双至,祸不单行,”陈立秋随口问道,“对了,外面传闻皇上是被日本妖女魅惑囚禁的,传闻是否属实?”
长生点了点头。
“详情究竟是怎样的?”陈立秋好奇追问。
“说实话我也不知道,”长生摇头说道,“他被人关了一个多月,都快被吓死了,况且这么丢人的事情,我哪好意思追着问,总之就是被人假冒了,不但国库被搬空了,朝廷政务也被搞了个乌烟瘴气。”
“你感觉还救得活吗?”陈立秋又问。
长生知道陈立秋指什么,却无言以对。
陈立秋换了个自己感觉舒服的坐姿,将右腿搭在一旁放茶杯的木几上,“你大舅哥什么态度?”
“尽人事,听天命。”长生回答。
“行啊,”陈立秋叹了口气,“咱们欠人家龙虎山人情,他不想放弃,咱们也不能说什么,我们会尽快将东西搬出来送到长安。”
长生不知如何接话,只能点了点头。
陈立秋继续说道,“老二的话你也听见了,你得有心理准备,那些古墓里的金银并不多,尤其是银子,唐朝之前压根儿就不当钱使用,就算我们将知道的古墓全部搬空,也肯定堵不上朝廷亏缺的这个大窟窿。”
听得陈立秋言语,长生自怀中取出了那枚红色的鳖宝,“此物名为鳖宝,乃是一只千年老鼋凝聚内丹时的共生之物,神异非常,随身携带,夜可见宝。”
陈立秋闻言大感好奇,伸手拿过,定睛打量。
长生趁机将鳖宝的具体用法详细告知,包括江河之中多有金银一事也说与二人知道,接下来他还要赶往河北道继续寻找地支,为朝廷筹钱的苦差事只能委托给自己的几位师兄。
“这可是个好东西,那癞头鼋怎么舍得给你?”陈立秋笑道。
长生将得来此物的详细经过意简言赅的说了,转而尴尬摇头,“那老鼋虽是异类,却颇为忠厚,算计它的这点儿东西我都于心不忍,不过我也是实在没办法了,眼下正值青黄不接,筹不到钱赈济灾民,补贴军需,大唐撑不到三个月就得亡国。”
“你这也不算是算计它,”陈立秋说道,“这东西它保护不了,留在它身边迟早会为其招致杀身之祸。”
长生没接陈立秋的话茬,而是言归正传,“我走的时候已经跟户部打好招呼了,届时你们将东西运往长安,户部自会有人接收。”
陈立秋正在端详那枚鳖宝,不曾接话,李中庸点头过后出言说道,“此前你曾让我们派人去海边暗中观察倭寇动向,这段时间并不见倭寇船只进港靠岸,江淮近海的其他地方我们也派了人,也没有见到倭寇的踪迹。”
听得李中庸言语,长生心头略轻,好不容易将倭寇引走,争取了些许时间,朝廷又发生了这么大变故,辛苦争取来的时间就这么浪费了,好在倭寇暂时还没回来,自己还有点儿时间。
“我让人准备早饭。”李中庸站了起来。
“不用了二师兄,我不饿,”长生也站了起来,“我去看看大师兄。”
“走吧,一起去。”陈立秋收起鳖宝,撑臂起身。
三人出门,同行东去。
“那只火麒麟大师兄可还中意?”长生随口问道。
“岂止中意,”陈立秋说道,“老大都快把它当爹供着了,你真不该给他弄这么个东西。”
“为什么?”长生歪头看向陈立秋。
“他太喜欢那个牛了,万一哪天被人打死了,老大得疯……”




长生 第四百六十四章 略做喘息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陈立秋只是随口一说,但长生却想到了陈立秋曾经的红颜知己赵小姐,赵小姐的凄惨遭遇令得陈立秋五内俱焚,大开杀戒,为了给赵小姐报仇,陈立秋不惜反叛朝廷,如果不是自己从中斡旋,陈立秋直到此刻也还是戴罪的钦犯。
人活于世,没有喜欢的东西是很可悲的事情,但是有了喜欢的东西就会有所拖累,所谓的拖累也并不是拖后腿添麻烦,而是会令人时刻忐忑,唯恐失去。
陈立秋和李中庸可不知道长生在想什么,行走的同时低声商议接下来应该先去哪一座古墓,以及应该带上多少兵马搬拿运送。
1...177178179180181...23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