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长生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海鶄落
到得这时,事情已经很清楚了,李保在李茂贞的扶持之下发兵围困京师,策反群臣,逼宫篡位。
进入大殿,长生就没什么顾忌了,因为殿内众人都没有灵气修为,即便有,修为也不高,不过他并没有急于动手,而是走到李保身后静观其变,眼下李保还没有明着反叛,这时候杀他有些师出无名。
小太监送的不是茶,而是药,这么多臣子当众忤逆诋毁,气的皇上五内俱焚,险些吐血。
文臣打仗不行,内讧一个顶俩,而且嘴上功夫了得,移花接木,颠倒黑白,说的唾沫乱飞,兴奋非常,对于皇上的攻击更是全方位的,皇上让他整顿吏治被文官们说成了任用酷吏,迫害忠臣。皇上有段时间宠爱丽妃,此事被文官说成了骄奢淫逸,沉溺酒色。
皇上被倭寇调包期间,假皇上做了不少荒唐事,为了维护皇上颜面,此事并未对外公开,实则这件事情捂不住的,满朝文武都知道皇上被人调包了,但皇上既然不对外公告明示,他们就装糊涂,将假皇上的所作所为全都扣到了皇上头上,说什么狂征暴敛,罔顾民生。
而皇上组建新军,征讨藩镇,也被他们说成了穷兵黩武,同室操戈。
有奸臣,自然就有忠臣,面对众人的无端诋毁,以六部堂官为首的众人纷纷出言驳斥,但他们人数较少,而且对方是昧着良心说话,他们比皇上本人还知道皇上有多冤枉,面对吴雨生等人的合理驳斥一律避重就轻,胡搅蛮缠。
在长生来到之前,逼宫就已经开始了,眼见闹的差不多了,李茂贞阴声开口,“皇上,你有何话说?”
皇上被气的面色铁青,急促喘气,听得李茂贞言语,一时之间竟说不出话来。
见此情形,李保自忖势在必得,得意开口,“老七,局面你也看到了,大势已去,多说无益,退位吧。”
长生等的就是李保的这句话,如此悖逆言语一出口,罪证已然确凿。
想到此处,便撤去法术,现出身形……





长生 第五百四十一章 中流砥柱
由于先前李保正在说话,殿内文武百官的视线全都集中在他的身上,而长生就站在李保身后,故此现身之后的一瞬间文武百官就看到了他。
新罗太白山一战有倭寇参与,大头等人当日未能全歼七大家族余孽,有他们在,朝廷就算有心封锁他阵亡的消息也封锁不住,于是只能公告天下并大肆祭奠,甚至连谥号都给他加了,武忠,很高的评价。
长生的死令不少人难过悲伤,但窃喜和幸灾乐祸的更多,原因有二,一是他曾经主政御史台,整顿吏治得罪了不少官员,人都有个共同点,也不管对方是不是秉公处置,也不管自己是不是有错在前,只要对方伤害了自己的利益就是坏人,故此长生在很多官员眼中就是坏人。
二是长生太过优秀,历朝历代科举都比武举高半格儿,长生是武举入仕,按理说他的升迁应该慢于科举文官,但他入仕之后却扶正纠偏,擎天保驾,屡立奇功,一升再升,三年不过便获赐国姓并裂土封王,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当官儿的无一不是自我感觉良好,认为自己乃人中翘楚,原本还是洋洋自得,但是跟长生一比,好像自己也没那么优秀了,心中失衡,就免不得因妒生恨。
眼见一个连谥号都加了的死人突然出现,满朝文武瞬时吓的面无人色,惊呼出声。
李保可不知道长生站在自己的身后,见百官面向自己瞠目结舌,骇然震惊,只当自己先前逼迫皇上退位的言语和气势吓到了众人,心中多有得意,仰靠椅背,倨傲再道,“先皇殡天之前本就有心传位于我,奈何以杨复恭为首的一众阉党对我多有忌惮,篡改遗诏,拥你上位,此事朝野皆知,已然不是什么秘密了。我本淡泊名利,清净仁和,本不愿与你同室操戈,夺鼎争雄,本想只要你善待文武,稳定社稷,这皇位便让你一直坐着。不曾想你却肆意妄为,任酷吏残害忠良不管,置百姓于水火不顾,令得朝野上下怨声载道,天怒人怨。”
李保越说越兴奋,声音也越来越大,全然没注意到文武百官的各种暗示,眼见龙椅上的皇上表情怪异,时喜时悲,只当皇上乱了方寸,慌了心神,便趁热打铁,“圣人云,君不正,臣投他国,父不慈,子奔他乡,阉党作乱,藩镇不服,皆是你倒行逆施之故,而今大唐已是风雨飘摇,四面楚歌,本王不才,愿顺天命,应人心,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
李保话音刚落,坐在其对面的中年男子便急切接话,“吉王此言差矣,我等外臣对皇上忠心一片,只因皇上受庆阳节度使范景明挑拨,兴无名之师,攻打凤翔,下官这才带兵东进,诛奸臣,清君侧。”
听得此人言语,李保大笑摆手,“哈哈,到得这般时候,李将军还遮掩作甚,此番顺天成事,将军心意最诚,出力最多,当居首功。”
李保言罢,中年男子面色阴沉,没有再接话,他虽然没见过长生,却知道出现在李保身后的就是长生,一是长生穿的是亲王蟒袍,二是长生杀气暗藏,不怒而威。他先前言语是想为自己撇清,但李保的一番话直接将他给埋到了脖子,彻底坐实了他头号反贼的罪名。
李保将首功给了李茂贞,唯恐支持自己的大臣心中不快,便急忙转头南望,“尚书省的王大人出力不少,兵部的高侍郎功不可没,当然了,也少不得神策军的钱将军暗中联络,还有内务府的郑中尉……”
李保挨个儿点名,被其点到姓名的官员无不惊恐颤栗,这家伙坑队友坑的是真彻底,唯恐皇上秋后算账有所疏漏,指名道姓的将参与逼宫的官员都指了出来。
到得这时,李保开始发现不对劲儿了,按理说被自己点到名的大臣应该很高兴才对,这怎么点到谁,谁就打哆嗦?
心中存疑,再见众人看的好像并不是自己,而是自己身后,便疑惑转头,“你们在看什么?”
李保曾经被长生揍过,自然认得长生,回头发现长生就站在自己身后,瞬时吓的亡魂大冒,一蹦三尺,“哎呀,鬼呀!”
自殿外等候的众人早就察觉到了异常,突然听到李保的惊恐呼喊,柳天林等人和敌方的紫气高手几乎在同一时间提气加速,冲向大殿。
长生就站在李保身后,殿外众人速度再快也快不过他,不等众人冲进大殿,长生便将李保封点穴道扔到了一旁,转而朝着对面的中年男子冲了过去。
长生本以为这个中年男子是李茂贞,但是在对方拔出佩剑的瞬间他就知道这个李茂贞是假冒的,因为此人为深蓝灵气,大洞修为,而李茂贞只是一员武将,并不是练气高手。
此人虽然拔出了佩剑,却并没有迎向长生,而是朝着殿门疾冲而去。
若是正面相搏,长生可能还需要费些功夫才能拿下此人,但此人斗志全无,逃跑之时以后背示人,空门大开,长生闪身而上,急切出手,直接扼住了他的后颈。
“住手!”长生发声之时纯阴灵气急催猛泄,此人不是真的李茂贞,绝不能让他开口,如果让敌方的紫气高手和城外的数万大军知道此人是假的,他们就会失去顾忌。
此时柳天林等人已经冲进了殿门,眼见长生拿住了李茂贞,柳天林急忙带着一众禁卫高手冲向正北龙座,保驾护主的同时严密看守吉王李保。
眼见敌方的紫气高手踌躇不退,长生挑眉怒视,提气发声,“反贼已经伏法,还不放下刀剑!”
令长生没想到的是自己喊罢,敌方的紫气高手不退反进,“营救大帅!”
眼见局势即将失控,长生抓着那中年男子的后颈冲出了大殿,此时那中年男子已经被冻的须眉挂霜,离开大殿之后长生也不迟疑,纯阴灵气急泄冰封的同时屈指发力。
就在此时,敌方紫气高手蜂拥而上,一起动手,顺利抢走了中年男子。
就在敌方紫气高手认为营救成功之际,却惊讶的发现己方众人只抢回了身子,而头颅却在长生的手里。
这些紫气高手有几个是李保的人,见李茂贞已死,他们便试图冲进大殿营救李保,但是李保此时已经被柳天林等人抓了起来,眼见营救无望,且羽林军已经自各处围了上来,他们也只能与其他人一起撤退。
眼见敌方撤退时还带着那具无头尸身,长生立刻明白这些人并不知道被杀的这个中年男子只是李茂贞的替身,这就好办了,直接将计就计,乱敌军心。
敌方紫气高手带着尸体疾掠向南,长生率领一众可以飞檐走壁的羽林将校疾追在后,这些紫气高手虽然厉害却不足为惧,他最为忌惮的还是城外的数万大军,一旦攻城,势必生灵涂炭,他之所以一直抓着那颗头颅,就是想要利用头颅扰乱军心。
正常情况下,追的永远跑不过逃的,因为逃的慢了命就没了,而追不上则顶多抓不住对方,更何况长生也并不想将这些紫气高手尽数留下,确切的说不是不想,而是不能,他重伤初愈,元气未复,而己方的紫气高手大多留在皇宫,倘若真的动起手来,自己不一定是对方的对手。
片刻过后敌方的紫气高手便带着那具无头尸身自南侧城墙飞掠而出,长生落于门楼高处,高举头颅,提气发声,“我乃英勇亲王李长生,李茂贞头颅在此!”
听得长生高喊,城外叛军瞬时出现騒动,他们没想到长生还活着,更不会想到己方主帅会突然身首异处。
唯恐城外叛军稳住阵脚,长生便施出浴火凌空,直冲攀高,自百丈高处凌空悬停,“卫戍军听令,打开城门,全军出击,清剿叛军余孽…...”




长生 第五百四十二章 千疮百孔
双方士兵都知道长生已经战死新罗,此番见他突然现身,皆不辨真假虚实,而今见他施出了浴火凌空,己方众人这才知道他当真没死,纷纷齐声欢呼,高喊应是。
清晨寂静,长生的提气高喊声传四野,实则除了南门外的叛军,其他三处的叛军其实并未看到主帅尸身,但是听长生高喊主帅已死,再见长安四门大开,城内守军高喊杀出,叛军立刻阵脚大乱。
在此之前敌我双方谁也没想到长生还活着,想不到他会突然出现,自然也就没有针对他而制定相应的计划,如此一来长生的突然出现直接杀了叛军个措手不及,没有了主帅的命令,各路统兵将领也不知道接下来应该怎么办。
李茂贞本人此时很可能就在军中,之所以派替身进城无疑是出于自身安全考虑,担心贸然进入皇宫会遭到羽林军的缉拿,不过李茂贞派出替身一事应该极为隐秘,连同行进城的李保和一众紫气高手也不知情,不然他们也不会拼命带出那具无头尸身,也正因为李茂贞派出替身谁也不知情,故此即便李茂贞想要出来稳定局面也来不及了。
做事最怕准备不充分,目标不明确,态度不坚决,此时这三大弊端叛军全占了,此前他们得到的命令是万一主帅被朝廷扣押,立刻.抢攻破城,但眼下主帅被杀,这种情况应该如何应对他们之前毫无计划。
卫戍军只有一万多人,分四面出击,人数更少,但他们收到了明确的命令,知道接下来应该做什么,而反观叛军一方却是一头雾水,全然不知道接下来该做什么。
长生并未急于参战,而是一直浴火悬停,频繁发声,指挥调度,他要让敌我双方都清楚的看到他,正所谓人的名儿,树的影儿,出道至今他屡战屡胜,常胜不败,早已名扬天下,他的存在能给叛军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也能极大的振奋己方士兵的士气。
由于他名头太盛,死讯传出之后免不得被叛军津津乐道,发兵之前都知道他已经死了,但此时他却活生生的出现在了众人眼前,虽然他重伤初愈,实力大不如以前,即便亲自参战,也无法弥补己方兵力的不足,但叛军却不知道这一点,他们只知道消息有误,己方原本胜券在握,但此时却出现了变数。
卫戍军冲出之后,叛军立刻溃败撤退,而卫戍军得到的命令是清剿叛军余孽,眼见叛军后撤,立刻乘胜追击。
没过多久,帅营所在的城南便传来了鸣金之声,不管是做事还是打仗,最怕不知道接下来应该做什么,鸣金收兵虽然颜面尽失,却也终究是明确的命令,在得到撤退命令之后,原本一盘散沙的叛军反倒稳住了阵脚,分出一部分士兵迎战卫戍军,余下的士兵则重新列队,有序撤退。
叛军之中不乏紫气高手,其中还有深紫灵气的太玄高手,但长生浴火悬停,却无人前来攻击,原因也很简单,李茂贞没有自己篡位的胆量,只想扶持李保上位,但眼下李保已经被朝廷拿住了,叛军如果抢攻长安,就是如假包换的谋朝篡位了,这个罪名李茂贞万万担不起。
日出时分,围城的叛军已经尽数撤到了城西,自官道上急速撤退,而卫戍军也合兵一处,尾随追击。
担心叛军稳住阵脚之后会进行反扑,长生便亲自上阵,领兵在前,卫戍军的将领都认得他,见他安然回返,纷纷上前请安问候。
冲众人简单寒暄之后,长生命人回返长安,一是将羽林军和神策军尽数调过来一同追赶叛军,二是飞鸽传书,通知庆阳节度使范景明率兵东进,两面夹击。
不曾想下了命令,一旁的几位将领却面面相觑,欲言又止。
“嗯?”长生不悦皱眉。
见长生皱眉,一众将领好生惊慌,其中一人急切说道,“王爷千万不要误会,您乃当朝千岁,旷世忠臣,您的口谕我们自当遵从,但庆阳在半月之前已经失守,五万兵马也尽数折损。”
听得此人言语,长生心中猛然一沉,庆阳节度使原来是杨守信,此人乃是杨复恭的义子,当年他和大头等人自庆阳杀掉了杨复恭,同时收编了杨守信手下的五万兵马,随后皇上派自己的心腹范景明前去接收,庆阳是东进的咽喉,李茂贞要挥兵东进,自然要经过那里,怪不得先前李茂贞的替身将起兵逼宫的原因推到范景明的身上,说他颠倒是非,暗中挑拨,原来李茂贞已经将庆阳给拿下了。
见长生久久不语,一旁的将军小心翼翼的问道,“王爷,可还调动禁军?”
“别调了。”长生叹气摇头,他本想左右夹击,彻底拿下李茂贞的东进大军,现在看来是没有希望了,只在后面追,没人自前面堵,不可能拿下这么多人。
到得官道狭窄处,叛军留下了五千兵马扼守要道,阻拦己方追兵,为大军撤退争取时间。
己方士兵与叛军激战时长生并未参战,而是与几名卫戍军的将军自后方观战,这几名将军皆是四品以上品阶,有上朝资格,朝廷这段时间发生的事情他们大多知道。
得知长生并不知道最近三个月发生的事情,几人便七嘴八舌的与他讲说,根据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最先发生的是西川战事,龙颢天带着朝廷给他的十万大军一路走走停停,直待假皇上下旨,只要龙颢天拿下西川就裂土封王,龙颢天闻讯之后欣喜如狂,再加上朝廷无力供给军饷,龙颢天便带着十万大军强攻西川,龙颢天的十万大军是丐帮班底,丐帮弟子原本就不是什么好人,什么下三滥的招数都使得出来,西川节度使王建哪里是他们的对手,一个月不到就被龙颢天给打跑了,而龙颢天随后上书朝廷,让朝廷兑现承诺,将西川的七州十八郡划给他管辖。
正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皇上本就被藩镇割据搞的焦头烂额,削藩还来不及,哪里还能增设,但皇上也不知道该跟龙颢天怎么解释,无奈之下只能拖着,一拖二拖龙颢天火了,直接断了与朝廷的往来,闭关堵路,自封为王,也不知道是故意气皇上还是此人本就狂妄自大,竟然自封了天王。
之后发生的就是李茂贞和李保沆瀣一气,率兵逼宫,李茂贞此前之所以没有反叛举动是因为忌惮隔壁邻居杨守亮,汉中被张善收复之后李茂贞没有后顾之忧,又垂涎扼守交通咽喉的庆阳,待张善率大军离去,便伙同李保偷袭庆阳,随后东进逼宫。
战事最为惨烈的还是在洛阳附近,张善收编了杨守亮的降卒,随后挥兵东进,与被孙儒折腾的焦头烂额的同尘合兵一处,麾下大军达到了三十万,恼朱全忠窃取了朝廷国库,再加上军粮不续,张善没有丝毫耽搁,合兵之后l立刻.抢攻洛阳。
洛阳可不是寻常城池,自古至今多个朝代自洛阳定都,乃九朝古都,城高粮足,将广兵多,再加上得到了朝廷的大量银两,朱全忠有恃无恐,并不与张善决战,倚仗城池优势极力拖延。
朱全忠有钱有粮拖得起,但张善粮草不续拖不起,无奈之下只能连续强攻,结果死伤惨重,而江淮的孙儒也与朱全忠里应外合,趁机偷袭,一个月下来三十万新军打的只剩下不到二十万,而洛阳依然没能攻克。
听得几人讲说,长生只能回以苦笑,这一连串的变故对于本就风雨飘摇的大唐来说无异于火上浇油,雪上加霜……




长生 第五百四十三章 忧国忧民
见长生面露苦笑,几个将军多感辛酸,长生此时瘦的吓人,他们虽不知道长生是如何活下来的,却知道这段时间他的境遇必定极为糟糕,刚刚回返长安又遭遇李保和李茂贞逼宫,顾不得休养生机,恢复元气便带伤上阵,他们很不忍心将这一连串的坏消息告诉长生,但这段时间发生的全是坏事,任凭几人搜肠刮肚,也想不出有什么好消息来宽长生的心。
此时卫戍军已经占据了绝对上风,领兵将军做不得别的,只能催促长生早些回城休息,这里的战事交给他们。
长生也没有推辞,简单交代了几句便骑马回返,他之所以急于回城不是想要休息,而是想要知道这段时间还发生了什么事情,毕竟这些武将关心的只是战事,民生诸事他们知之甚少。
回返途中长生生出了强烈的无力感,气虚体弱是次要原因,主要是这一连串的坏消息令他万分沮丧,焦虑非常,他不但通民生还懂军事,知道大唐有多少家底儿,大唐本就风雨飘摇,难以为续,再这么一折腾,他真不知该如何挽救。
此前李茂贞大军围城,令城中民众惊恐万分,唯恐战事打响之后遭受池鱼之殃,不曾想长生回返之后立刻带领卫戍军反守为攻,力退叛军。百姓心中感激,长生进城之后便受到了城中百姓的热烈欢迎,所到之处百姓纷纷跪倒,以示尊崇。
长生的心情原本很是低落,见到跪倒的百姓心中再生感慨,自己身拥紫气修为,想要在乱世之中独善其身其实很容易,但能力越大责任就越大,有多大能力就有多大责任,有能力做点儿什么而不去做,无异于苟且逃避,即便大唐此时已是千疮百孔,自己也得打起精神堵漏补缺,能补多少是多少,能堵几个是几个。
此时是上午辰时,长生进城时羽林军和律法三司的捕快已经开始到处抓人了,此番参与逼宫的官员人数不少,这些人不但有家眷还有党羽,逼宫等同谋反,这可是诛九族的大罪,会有很多人牵连其中。
皇上派了内侍自宫门外等候长生,不但派来了内侍,还将自己的汗血宝马也牵了出来,长生自然不会骑乘皇上的坐骑,而是选择步行进宫,实则皇上早就赏他皇城骑马,带刀上殿的特权,但他从未使用过。
等长生来到大明宫,发现参与逼宫的官员已经被全部抓了起来,五花大绑的跪在殿前的广场上,共有五十多人,其中文臣居多,武将不过十几个。
长生曾经主政御史台,对文武百官的情况很是了解,谁是谁的人心里也都有数,放眼望去,基本上都是钱钟林的清流党,钱钟林遇刺之后他们唯恐自己受到清算,于是便铤而走险,选择支持李保。
大殿的门此时是关着的,周公公一直等在殿外,见长生来到,急忙快步走下台阶,“王爷,皇上一直在等您。”
“李保呢?”长生随口问道。
“在里面装疯卖傻,”周公公低声说道,“唯恐受到严惩,便借口遭了奸人的厌胜迷魂邪术,做如梦初醒状。”
长生闻言眉头微皱,没有再说什么。
待长生走上台阶,殿外的禁卫便推开了厚重的殿门,此时早朝的其他官员都在殿内,长生快步上前,冲皇上深揖行礼,“微臣李长生,叩见皇上。”
长生有见君不跪的特权,便不需要跪拜,但该有的礼数还得有,叩见就是跪拜的意思,只是不用真的跪倒。
“爱卿免礼,快快起身,”皇上掩饰不住自己心中的激动,“先前惊闻爱卿以身报国,薨逝新罗,朕悲痛欲绝,如失手足,好在天佑大唐,爱卿遇难成祥,平安归来,实乃大唐之幸,社稷之幸,寡人之幸。”
由于今天叫的是大起,参加早朝的官员就很多,抓了四五十,殿内还有六七十人,人多眼杂,私密话也不便自这里说,于是长生便正色说道,“托吾皇洪福,微臣方得大难不死,继续效忠,让皇上忧心,令同僚挂牵,微臣愧疚惶恐。”
“爱卿言重了,你来的正好,”皇上手指惊怯的站在一旁的李保,“寡人素闻爱卿精通岐黄之术,吉王只道自己遭奸人暗算,中了厌胜邪术,之前种种实属失魂落魄,身不由己,还请爱卿确诊辨察。”
皇上言罢,李保和殿内百官纷纷紧张的看向长生。
长生何其聪明,知道皇上为何有此一举,皇上肯定是不想杀李保的,但李保的确有谋逆之举,如果赦免了李保,恐天下人效仿,也恐百官不服,请他出手辨察,实则是借他之手保全李保性命。
知道皇上用意,长生也没有犹豫,拱手应是之后迈步向李保走去。
李保此时已经吓的魂不附体,他与长生有仇,此前曾经拿刀追着长生跑了几条街,还曾经示好张墨,而今自己的生死只在长生一念之间,眼见长生冲自己走来,吓的六神无主,抖如筛糠。
长生走到李保近前,伸手握住了他的脉门,片刻过后松手转身,面向皇上,“启奏皇上,吉王所言不虚,其脉象确有厌胜表象,且奸人手段甚是毒辣,吉王不但五脏六腑皆有损伤,三魂七魄亦受荼毒,非数年静养不得康复。”
1...206207208209210...23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