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头歌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卜做人了
陈望之心道,“谢渊此人,举止稳重,心思缜密,又正当风华之龄,堪为大用。”轻轻颔首,道,“我想问你,你见到那个乌昌王了么?”
谢渊道,“他不是乌昌国人。”
陈望之道,“你如何得知?”
谢渊道,“臣少年时流放北境,乌昌人讲的话,臣虽说不了几句,听还是听得出来。那乌昌王应该是从土浑逃亡而出。”
陈望之道,“你见过他,他可对你说了什么?”
谢渊道,“他对臣打探广陵侯的事情。他似乎听说广陵侯在建康,所以十分急切。”
陈望之道,“是他放你出来,是么?”
谢渊道,“他放臣走,但臣始终想不通他为何这样做。”
陈望之轻声道,“原来如此。”送走谢渊,自己默默坐了会,解衣而卧。暖阁不大,但装饰致,博山炉中燃着百合香,颇有宁神静气之效。陈望之辗转片刻,昏昏然半梦半醒,忽然手心伤口既麻且痒,蹭了几蹭,模模糊糊想到在行宫那几日,宇文彻殷勤照料,奉水端茶,换药喂饭,夜间相拥而卧,那人鬓发衣袂,尽萦沉水香。想着想着,向后靠了靠,似乎靠上一个温软怀抱,便喃喃道,“你不是回宫去了么?”
那人不答,陈望之合着眼睛,嘴唇翕动,“你是不是生气了?我不同你回台城去……我不同你回去。我不是他,你不认错人。我很快就要走了,你死了那条心罢。”宇文彻还是一语不发,陈望之有些委屈,辩解道,“那是宫里,我一介臣子,如何能在宫中盘桓?本来就许多人笑话我。况且你赶我出来,不是发过誓,再不要与我想见么?”又放软了口气,道,“你要我随你回宫,不怕我杀你?你根本不怕我,是不是?你觉得我不会认真杀了你。其实,我……”忽然腰间一重,好像被手臂环抱,陈望之脸上发热,叹口气,道,“你总也不说话,可见当真生气了。明明是你说错话,做错事,为何你要生我的气?你一生气就不说话,躲起来,不来见我,让我空着急。我等着你,等啊,等啊……你也不来……你是嫌弃我罢?”提到“嫌弃”二字,突然当头犹如浇下一盆冰水,全身发冷,大汗淋漓,旋即清醒。他哪里是蜷缩在宇文彻的怀抱之中,不过是那件白狐裘,袖子垂下,刚好搭在身上。且是宇文彻所用,故而沾上了沉水香的气味。陈望之又羞又愧,暗暗咬牙,道,“陈望之啊陈望之,亏你”狠狠抓了两下掌心,直至抓出血来。这才望向残灯冷烛,心念电转之间,终于拿定了主意。
第115章
翌日,陈安之一早便从谢渊处得了消息,陈望之再度发热。“章先生来看过了,不过小感风寒。”谢渊见陈安之急切,连忙安抚,“而且之前在军中多操劳,神紧绷。一夕松弛,就容易邪侵入体。”又道,“刚宫里来了人,是以前侍奉广陵侯的宫人。带了许多衣裳用物。”
陈安之道,“可是董琦儿么?”
谢渊道,“正是。此刻已在广陵侯左右。方才我去奉药,广陵侯虽然不时咳嗽,但神志清明,神健旺,应当无碍,你不必忧虑。”
陈安之握住谢安的手掌,轻声道,“谢郎,谢谢你。”
“你我夫妇,何谢之有?再者,广陵侯待我恩重,我必当尽心竭力。”谢渊扶起妻子,“你先用膳,一会我送你过去。”
陈望之斜靠于榻,对董琦儿招招手,道,“无须忙碌,你坐。”
董琦儿正往手炉中夹炭,闻言合上盖子,吹了吹浮灰,擦拭整洁,这才将手炉放入陈望之手中,强笑道,“外面飞了半夜雪珠,密密的好似下雨。”向博山炉中添了把沉香屑,侧坐胡床,打开一只箱笼,缓缓整理起来。陈望之道,“我许久不见你,你在宫里可还过得去罢?”
“过得去。”董琦儿抽泣,“奴……”背过脸去,从袖间取出手帕擦拭泪痕。
陈望之道,“那时我不当心,连累了你。如今你还过得去,我就放心了。”
董琦儿道,“君上宽宏,只让我去侍奉太子殿下。”一面说,一面看向陈望之,见他眉峰不动,神情颇为冷淡,不由失望。她昨夜接到旨意,要她打点万寿宫中陈望之的旧物,出宫侍奉。董琦儿大喜过望,过于兴奋,以致彻夜未眠。其实上次陈望之出宫,宇文彻大怒,下令将他所有用物一并带离。她从箱中取出条黑色貂裘,道,“殿下总披的那件,风毛不大好了,颜色也斑驳,不如换这件。”
陈望之道拢一拢肩头那件杂色狐狸
陇头歌 分卷阅读105
毛披风,道,“颜色斑驳,也有斑驳的好处。”董琦儿又要劝,却听仆役来报,陈安之前往探视,便止住话头,在炭盆中多加银丝炭。一时陈安之走了进来,董琦儿行礼,道,“见过公主。”
陈安之含笑道,“董内司。”道一声辛苦,褪下腕中金手钏,“劳你照拂我九哥。”董琦儿慌忙推脱,陈望之道,“长安送你,你就着。你累了,怕是一晚未睡。我们兄妹说几句话,你且去歇着。”董琦儿只得接下,又郑重行礼,缓缓而退。陈安之坐到陈望之腿边,道,“这是沉水香。”
陈望之“嗯”了声,道,“他赐的。”
陈安之指着满地大大小小的箱笼奁匣,道,“他赐了这样多的东西,也是要感激九哥助他一臂之力罢。”
陈望之道,“谢渊告诉你的?”
陈安之轻声道,“谢郎只告诉我大概情形。寥寥数句,已是万分凶险。幸而九哥机敏,这才逢凶化吉……”
“机敏?”陈望之看向妹妹,似笑非笑,“长安,你心里果真是这样想的么?”
陈安之迟疑一瞬,道,“我就是不明白”
“你不明白我为何要帮他,是不是?”陈望之自嘲地晃晃头,“我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陈安之道,“我知道九哥是有苦衷的。”
“我的苦衷,”陈望之张开手,掌心微微刺痛,“最近我时常恍惚,总以为还在宫里。你记不记得我们幼年之时嬉闹玩耍?我住的章华殿下有一窝燕子筑巢,我就带着长平和你,坐在廊下,瞧着大燕子喂小燕子,仰着头颈瞧啊瞧啊,后来,你们俩都睡着了,我的头颈酸了,可是我还是看个不停。再后来太阳落山了,萧贵妃急疯了,以为长平掉进湖里。合宫上下翻天覆地寻找,月上中天才发现咱们三人抱成一团睡在地砖上。长平起了高热,父皇暴怒,命人把那燕子窝毁掉。我拼命哀求,却眼睁睁地看着燕窝化为泥土草屑,雏燕被那些内监踩得血肉模糊,蚂蚁在那堆血肉中往来穿梭。我吓坏了,做了很久噩梦。”
陈安之其时年纪极幼,对此事毫无印象,用手掌包住陈望之的指尖,道,“那都是过去的事了,九哥,忘了罢。你的手又这样冷……”
陈望之笑道,“会忘的。”
“谢郎告诉我,章先生说,九哥的病,大抵是心病,需以静养为上。虽然这些年日子难熬,终归,咱们兄妹还是在一起。”陈安之含着泪水,陈望之抬手拂去,道,“我不想了。还能见到你,我很高兴。”
午后,风雪骤然转急。宇文彻却不畏严寒,顶风冒雪探视。清晨独孤明处传来消息,陈望之再感风寒,宇文彻恨不得立刻插翅飞到谢渊宅中,对秦弗道,“要他进来住,偏不听。谢府虽为佳宅,终究比不得宫里。万寿宫一有温泉,二有地暖,起居最是方便。朕苦口婆心地劝了又劝,他就是死不松口,非要把自己折腾病了方肯罢休!”
秦弗赔笑道,“这……毕竟是宫里,广陵侯身为臣子,住进来么……确乎不妥。”
宇文彻长叹,道,“什么时候了,总惦记这些。罢了。”心中也知,万寿宫千好万好,陈望之亦断然不肯入住。“他还是记恨月奴的事情,憎怨于我。”心不在焉地处理案头的政务,一边思回念转,总是放不下陈望之。等到用了午膳,再也压抑不住,乘车出宫。见了陈望之,检视房中,只见被褥华美厚重,虽白日仍高燃烛火,且暖香宜人,这才稍稍安心,清清嗓子,道,“听说你病了”
“风寒微恙,何劳陛下挂怀。”陈望之拱拱手,“多谢。”
这声“多谢”,与翠微宫中的道谢,口吻大相径庭。宇文彻道,“我来,可没别的意思,你不要多虑。”
“臣没有多虑。”陈望之咳了几声,宇文彻急道,“咳成这样,还说是微恙!你……”忽瞥到他手上缠着布带,疑道,“这手的伤不是好了?怎地又”
陈望之将手藏到被中,淡淡道,“不小心蹭破皮而已,都是长安大惊小怪。”
宇文彻失落,一腔兴奋登时化为乌有,“他终究记恨于我。那日我实在不该用高玢激他。”正襟危坐道,“阿隆虽死,但也不能堪称一劳永逸。眼下我手头有几件紧要之事拿不定主意,想听一听你的意思。”
第116章
“不过,你病着,就不先劳烦你了。”宇文彻唤进董琦儿,吩咐几句。又对陈望之道,“你好生休养。之前,我把高琨派到襄州去,做鹰扬将军,品阶不高,总算一方镇守。但是他想回来见你,我琢磨了琢磨,他远离故土多年,再派出去确实不近人情,就将他调回。调令已经发下去,就是近日大雪,赶路不便。估计二十天左右才能回来。还有,”说着叹口气,“你好生照顾自己,就在这里静养罢。”
陈望之道,“我听长安说,你重修了大报恩寺。”
宇文彻一愣,“大报恩寺本是古刹,香火极盛。我命人重新修葺一新,等春天到了,请福安寺的惠林禅师前来讲经。”
陈望之道,“好。长安还告诉我,你命大报恩寺为高家做七日水陆道场。”
“这个,”宇文彻“嗯”了声,“确有此事。”他根本不想离开,便挪动双膝,向陈望之道,“你说,请惠林禅师来讲经,讲什么最好?”
陈望之也不追问为何给高家做道场,只垂着眼睛,道,“讲《无量义经》罢。”
“好,那就按你说的讲。”宇文彻根本没读过几本佛经,在心中默默记下。陈望之又道,“讲《金光明经》……或《仁王经》,皆可。”
宇文彻一一记住,然后说,“我也不知如何入门,最近开始读《普门品》,不过读不很懂。你读过么?”
陈望之缓缓道,“读过。但也只是泛泛而读。现在仔细咂摸,其实经书里有些话十分有道理。”
宇文彻见陈望之眉目略微舒展,不禁窃喜。陈望之道,“我记得,凉人崇奉天神,有巫师可通天地。”
“你说‘罗巴’么?”宇文彻笑道,“如今京中就有一位,叫段天赐。我请他做过几次法,很是灵验。”窥着陈望之的表情,慢慢道,“以前……狸奴生病了,总是啼哭不止,吃药也不管用。我就请他入宫,说来也奇,狸奴立时便止住啼哭,也能服下药去。病很快痊愈,再没发作过。”
陈望之听到“狸奴”,心头微微一动,然而很快屏住意念,淡淡道,“果然大有神通。”
宇文彻借故提及狸奴,也有试探之意。但陈望之不为所动,就讪讪道,“你不信罗巴。若是信,叫段天赐来做做法,说不定病能好得快些。”再向前挪一挪腿,道,“这里暖是暖和,就是太过狭小。”
陈望之道,“同台城相比,自然是狭小了。”正
陇头歌 分卷阅读106
说着,那件杂色狐毛披风一歪,瞬时落下肩头。宇文彻心道,“神佛保佑!”连忙凑上前去,扶住陈望之肩膀,将那披风拎起披上,仔仔细细整了半日,方松开手,口中说道,“这条远不如那条白的。在房里披一披就罢了,若是出去,千万披那条白狐裘。我记得还有条黑色的貂裘,让董琦儿给你带出来。下雪时仔细裹紧了,你身子弱,不能吹风。”絮絮叨叨,忽然想起很久前送陈望之那两条白狐狸皮,便笑道,“白狐皮是最上等的皮货,打一千只狐狸也不定能捕到一条纯色的白狐。这件杂毛披风用的狐皮是我自己猎到的,我运气欠佳,始终亲手猎不到白狐,算不得好猎手。”
“这是你自己猎的?”陈望之伸出手,拢了拢颈间的风毛。宇文彻道,“对,我还奇怪,谁给你把这条拿出来了。年头久,这毛也不够细密。”顺势坐在榻侧。陈望之神色不变,只忽然道,“怎样猎狐狸?”
“猎狐狸?你想知道如何猎狐狸么?”宇文彻大喜过望。自从陈望之恢复记忆,两人就没这样心平气和地闲聊。“猎狐狸很难,因为狐狸最是狡猾不过。”他回忆着猎狐的细节,连比带划,足足讲了一大篇。末了,苦笑道,“可惜我总也猎不到白狐。就算只得一条也好,给你做衣裳穿。”
陈望之道,“杀生害命,猎不到也好。”
宇文彻一愣,陈望之道,“《普门品》你每日读几遍,对身对心皆有帮助。”
“我读。”宇文彻应道,“我要是有不懂的地方,可否向你请教?”
陈望之道,“我也不算很懂,读过几遍罢了。但要是你有不懂之处,如果我明白,就与你解释,亦未尝不可。”
宇文彻大为振奋,“一言为定。”
两人拉拉杂杂谈到傍晚,宇文彻依依不舍,起身离去。临走前唤进董琦儿,命她全心侍奉陈望之。“君上心地仁慈,”董琦儿道,“这一来一去就得大半个时辰,天还下着雪……”
陈望之道,“是很冷。”
董琦儿柔声道,“君上来探望殿下,殿下为何不留君上用膳呢?”
陈望之沉默半晌,道,“待明日再说留罢。”
董琦儿惊道,“君上明日还要驾临?”
陈望之道,“我想,他会来的。”
果如陈望之所言,第二日未到午时,宇文彻便到了谢宅。带了《普门品》,一句句相询。陈望之也有问必答。讲到日落时分,陈望之就请宇文彻留下用膳。宇文彻喜不自胜,用了膳,又亲自看着陈望之服了药,这才回宫。自此几乎日日到谢宅,与陈望之从佛典一直谈到经世治国,年后他打算推行新政,均田屯兵,陈望之知无不言,且词锋机敏,谈吐雅致,宇文彻听得津津有味,不时击节赞叹。
这一日,宇文彻回宫后,陈安之来到陈望之房中。侍女带了几件小小的衣服鞋袜,铺陈案上。“九哥,”陈安之笑道,“你觉得,这做工如何?”
陈望之凝神观望,“都很好。”
“再过几天,就是太子的生辰。”这十数日宇文彻每天造访,与陈望之相谈甚欢,陈安之也觉得高兴。九哥一生孤苦,身逢巨变,若是宇文彻能真心相待,自然求之不得。“别人送那些金呀玉呀的,我是狸奴的姨母,送金银珠宝未流于俗套,于是亲手制了这些衣裳。”
陈望之淡淡一笑,道,“心意贵重。只是你不要太过劳碌。”
陈安之道,“不劳碌,那算得上劳碌呢?只盼狸奴康健聪慧。对了,”她扭捏地望向兄长,“九哥,你要不要……你不想去,他也不会强迫你去。就是这周岁的生日不必别的……”
陈望之道,“他对我讲过。”
陈安之瞪大眼睛,“那你答应了么?”
陈望之低声道,“我去。”
陈安之松口气,接着笑靥如花,“我也想去!可惜身体笨重,怕是去不得了。你见了狸奴,替我问他好。”当下只认为陈望之回心转意,也不做他想。翌日宇文彻按时登门,见案上放的这几件衣裳,惊喜非比寻常。与陈望之肩并肩坐在一处,连声称赞不绝。
第117章
因为宇文隆“英年早逝”,宇文彻下旨国丧,故而太子宇文瑞周岁的生日也没有大张旗鼓地操办。“反正他还小,办么也就是一帮大臣喝酒宴饮,闹哄哄乱糟糟。”宇文彻笑道,“我看,礼送到了即可。”
陈望之道,“我没什么可送给太子的。”手里拿一卷书,怔愣出神,眼下微有青色。宇文彻道,“可是夜里睡不安稳?”陈望之摇摇头,道,“没有。”
“这天一日冷似一日,这屋子我总觉得阴湿了些。”其实这间别院乃是新修,坐北朝南,干净整洁,宇文彻信口乱说,搓搓手,道,“等到了腊月,那些朝贺的文书就会递上来。每个人都差不多,文绉绉的,一句话翻来覆去。”
陈望之把书放下,道,“那是四六骈文,歌功颂德,横竖就那么几个典故。”
宇文彻来了兴致,“你给我讲讲,都有什么典故?”
陈望之略略讲了几个,诸如“二南”、“尧舜”之类,宇文彻抚掌笑道,“还有什么‘四极’、‘八荒’、‘宇内’,我都记住了。再这样读下去,我也能写几句出来。”
“这些套话,逗趣而已,听听就算了。”陈望之忽然叹口气,哑声道,“以前我的父皇,就很喜欢这种东西。臣子们投其所好,文章花团锦簇,洋洋洒洒,何止千言。后来……他大约连自己都信了那些话罢。”
宇文彻道,“你提醒了我。”旋即下旨,从今往后,逢年节,诸臣再不必上书以颂。他罢朝一月,大半时间消磨在谢宅。“对了,明日狸奴生辰,你要来,是不是?”
陈望之道,“我去。”
案上放着只竹编的笸箩,装着两样针线,是董琦儿所做。“她这荷包绣得雅致,”宇文彻挪到陈望之面前,“等绣好了,让她也给我绣一个。”瞥见陈望之腕中缠绕的佛珠,便道,“你说读《普门品》大有益处,我现在晨昏各读一遍,身心颇为豁然。”
陈望之道,“好。”
“统一度量衡制的文书已彻发下去,这事棘手,但还算不难,年前就办了。至于其他,我听你的,过了年再说。”宇文彻腕里也缠着佛珠,“况且人选未定。”
陈望之取下佛珠,在指间缓缓捻动,“你听我的,不怕我坑骗你么?”
宇文彻道,“我信你不会坑骗于我。”
陈望之淡淡一笑,宇文彻模仿他的动作,也取了佛珠捻动,“若问为何信你……那日,你没有杀我。”
“我是没杀你。”陈望之垂下脸,“就凭这个?”
“你没杀我,却帮我杀了阿隆。在你心里早有取舍。”宇文彻毫不忌讳,“至于你
陇头歌 分卷阅读107
为何取我而舍阿隆,我很有自知之明,应该是我这个皇帝虽然马马虎虎,不过总还说得过去。”
陈望之依旧垂着脸,书放在膝头,乃是《妙法莲华经》。宇文彻眯了眯眼睛,道,“大谢和长安公主过得和美,我十分欣慰。朕……我还以为,他们是对冤家,说不定要仳离。为此我头疼了许久。”
“长安她小女儿心性,喜欢大谢却讲不出口。”陈望之缓缓捻动佛珠,“你要赐给大谢侍妾,她找我哭诉。她自幼在宫里长大,除了我和长平,也没什么人疼爱过她。谢渊能对她情真意切,我这个做兄长的,亦可安心了。”
“她啊,以前见了我就冷笑,现下客气多了。”宇文彻又道,“本来我是想着将狸奴接出来,就在这里庆贺的生辰。但实在太冷,而且他从未离开过宫城,所以”
“我去,”陈望之看向宇文彻,“明天我去宫里,庆他周岁。”
第二日一早,谢家兄弟亲自驾车,护送陈望之直入台城。紫极殿装饰一新,宫人遍裹绫罗。董琦儿扶陈望之下了车,喜悦道,“今天是小殿下的大日子,他最喜欢热闹,此时不知多开心呢!”
陈望之“嗯”了声,董琦儿察觉到他身体微微发颤,连忙关切道,“殿下怎么了?可是不舒服?”
“不妨事。”陈望之向董琦儿笑笑,“就是很久不来外面走动……当真是冷得很了。”步入殿内,只见栋宇华美,堂皇富丽,较诸宫更胜一筹。宇文彻迎上前来,因为是在后宫,所以未着皇帝冠冕,只穿了件熟褐色的圆领袍,头发松松束在脑后。对陈望之道,“你来了。时辰刚刚好,正好要狸奴抓周。”说着,将怀中倚靠的幼童放到地上,俯身牵起他的小手,柔声道,“狸奴,你瞧谁来了?”
狸奴满身新衣,摇摇晃晃立着,忽然一转身扑到宇文彻腿上,叫道,“父,父父父父父皇”
“他学说话,就只会讲这个词。”宇文彻将狸奴再度抱起,哄道,“你转过头看看,谁来瞧你了?”
狸奴转过头颈,与陈望之四目相对,啃了啃小手,吭吭唧唧道,“父父父皇皇!”
“我妹妹不太会讲吴语,教了许久,他也就会说这一个词。”宇文彻轻描淡写,“就是明月,你见过她。她也是个苦命女子,回头我与你细讲。你饿不饿?咱们不必拘束。你若是不饿,就先不用膳,先看狸奴抓周罢。”
陈望之嘴唇颤动几下,低声道,“好。”
狸奴毛茸茸的小脑袋靠在宇文彻怀中,一个劲好奇地盯着陈望之,时不时冒出几个音节。抓周的物品早已准备周全,众宫人围成圈子,宇文彻将狸奴放到榻上,鼓励道,“乖,喜欢什么,就取一样。”
凉人未有抓周习俗,故而摆放之物皆从齐风,弓、印、书、墨,金银玉器,林林总总,居然还有盘桂花甜糕。狸奴眉开眼笑,摸了摸弓,又去摸印,又将纸墨笔砚堆在一处,忽然从金银中抓出一物攥进右手,宇文彻道,“抓了什么?”狸奴咯咯乱笑,接着朝那盘桂花糕伸出左手,用力一抓,抓了满手糕饼碎屑。宇文彻忍俊不禁,却见狸奴自行撑着身体站起来,晃晃悠悠,宫人慌忙搀扶。狸奴口中“啊啊”直叫,向着陈望之挣动。
“你想把桂花糕给他?”宇文彻将狸奴抱到陈望之面前,“还是要他抱你?”
狸奴上下挥舞左臂,陈望之慢慢抬起手,翻过手掌,那糕饼碎屑已经所剩无几,狸奴把几颗桂花糕放到他手中,居然露出如释重负的表情,而后又换过右手,嘟嘟囔囔,把那枚金器也塞进陈望之掌心,而后咧开小嘴,心满意足地缩回宇文彻怀中。
“他藏了什么送你?”宇文彻道,低头一看,突然呆了一瞬。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