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汉阙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七月新番
河中所辖的乌孙、康居、月氏各部,其首领要能坐得稳当,都必须做一件事:带着手下抢劫。
可抢哪却是问题:河中的北面是广袤而贫瘠的坚昆,再往西北就快到乌拉尔山了。
河中的西方,靠近里海的地方,则是奄蔡国,亦叫阿兰国,乃是占据伏尔加河下游的游牧民,穷得叮当响,一点油水没有,任弘对东欧暂时没有兴趣,未来或可留给他儿子与阿提拉都护去征服。
河中的西南则是安息,任弘与苏林家族的苏雷纳达成了约定,大汉与安息划阿姆河而治,双方共同保护丝路,互不侵犯。
安息是任弘不想碰的硬骨头,那有没有什么地方,它要富饶、温暖、物产丰饶,最好还得人民弱小,兵力衰微,正陷入四分五裂中呢?
你别说,就在河中都护府附近,还真有这么个好地方!
任弘的目光,投向了兴都库什山以南的土地,瞄好了自己的猎物。
“打印!”
……
一眨眼又是半年后,五星元年(公元前59年)秋,巴克特里亚喀布尔河谷以南数百里外。
此处地形和任弘逞威过的铁门关像极,左右皆山脉环绕,远远能看到帕米尔高原的雪峰,唯独这横亘的山脉中央,如同被天神以巨斧斩开了一条路。
这便是开伯尔山口,整个中亚通往南亚次大陆的唯一通道。
一支庞大的军队已经由巴克特里亚抵达此处,主力是已练了大半年,勉强与正规军看齐的淘玉工们。任弘留了三千人随赵汉儿守大宛,等待零星抵达的汉人移民,其余七千尽数南下。一共三校尉,分别是冯野王、王凤,以及任弘的长子任白。
除了汉军外,还有兵马众多的仆从国军队,康居出了五千骑,已经分属瑶光翕侯的碎叶川乌孙人出了五千骑。大月氏人就更积极了,他们过去每逢秋天,都要南下去次大陆那些羸弱的邦国抢掠,这种活动岂能缺席,每部出三千人,一共一万五千。
军队后面还跟着一负责搞运输的粟特商贾,骡马骆驼赶了一长串,要帮任骠骑运战利品。
总数近四万的大军聚集在开伯尔山口,汉人将士们对南方的陌生世界充满好奇。
“这山口之南,其实就是孝武皇帝与博望侯苦苦寻找的身毒。”
任弘说的不算准确,开伯尔山口之南的印度河流域,只算次大陆的一小部分,但却是文明的起源与膏腴之地。
负责情报工作的骠骑将军长史文忠已经通过粟特人打探清楚了,眼下印度河流域大概分为三国。
“其北为犍陀罗,亦称罽(ji)宾国,昔匈奴破大月氏,大月氏西君大夏,而塞王南君罽宾。自武帝始通罽宾,自以绝远,汉兵不能至,孝昭时,其王乌头劳数剽杀汉使,如今又收留了大月氏王。”
杀汉使啊,尽管是几十年前的事了,但却是妥妥的战争借口啊。
“其中为旁遮普,今为大夏残部所占,百年前,大夏王见身毒弱,遂南下击之,然其将叛乱,断山口归路。大夏王遂都于犍陀罗、旁遮普,曾有弥兰王者崇敬浮屠,然自大月氏南下,塞人亦南走,据犍陀罗建罽宾,南大夏(印度-希腊王国)遂残破分裂,无大君长,城邑往往置小长,民弱畏战,臣属于罽宾与乌戈山离国。”
而在印度河下游,则是后世的巴基斯坦信德地区,如今有一个叫“乌戈山离”的国家。
“其南为信德,亦号乌戈山离国,乃是塞人所建。数十年前塞人一支入寇安息,为苏林氏所败,遂置俘虏于边疆。后塞人恨其地苦寒,又南徙入信德,据此立国。乌戈山离王号‘冈多法勒’,自以为祖上乃安息人,与苏林氏有姻亲,贡于安息王,为其臣属。自玉门、阳关出南道,历鄯善而南行,至乌弋山离,南道极矣。”
乌戈山离就是所谓的”印度-帕提亚王国”,那儿被汉人认为是丝绸之路南道的终点。
任弘告诉众人一个好消息:“前年从合浦郡徐闻港出发的几艘船,天安三年冬时就抵达了乌戈山离国,找到了身毒河入海口,还在乌戈山离的海港停泊。去年春夏返回,三艘船沉了一艘,但仍有两艘回到徐闻港,带回了身毒特产棉布等。”
“再过几个月,第二批船队会出发,这次是五艘更大的船!”
任弘扫视众人,勉励他们:“若能取了罽宾、大夏诸邦与乌戈山离国,打通身毒河直至海港,往后吾等与中原往来,就不再只有陆路了!”
这消息是振奋人心的,丝路遥远,来回就得两年,海路虽然要等待季风,但将航线摸熟后,效率会比陆路高很多,也是任弘非得南下的最重要理由。
任弘将引导海上与陆路丝绸之路在印度河三角洲交汇,并让船队继续向西探索,直达他后半生真正的目的地:埃及!这显然比打下整个安息帝国容易多了。
而任弘面前的开伯尔山口,历代印度的征服者,都是通过今此地南下的,不夸张的说,这真是个猪都能飞起来的风口。
任弘随便数了数,在他之前,有雅利安人、波斯人、马其顿的亚历山大、大夏国的希腊人、塞人诸位马王相继从此地进入印度。
而历史上在此之后的,还有月氏贵霜人、嚈哒人、突厥人、帖木儿……
蒙古人也差点进去了。
三千年间,起码有十次被外族入侵,在印度次大陆血泪般的被入侵史中,再加上汉人也宽衣解带进去一次,不过分吧?
一旦通过这个隘口占领印度河源头区域的犍陀罗,居高临下,在此之后,整个印度河流域,乃至于恒河流域,都无险可守,完全敞开在征服者面前。
而敌人也清楚这点,开伯尔山口后,罽宾王乌头劳也带着数万人的军队陈列于此,骑马的塞人甲骑,赤脚的身毒土兵,甚至能隐隐看到军队中大象的影子。是啊,进入印度后,就要把面对象兵当成日常了。
任骠骑亦让大军集结,一直在他军中作为顾问和希腊翻译的狄俄尼索斯猜测,任将军是要演讲。
狄俄尼索斯曾听祖父说过,这也是亚历山大大帝南下的路线,而在那场艰难的远征后,当士兵不愿继续向前,发动兵变时,亚帝也有过一个著名的演讲:从他的父亲菲利普说起,对士兵们讲述了征服世界的梦想。
而今日,这位新的征服者,大汉的副王,又要说些什么呢?
还是老套路。
“南越杀汉使者,屠为九郡;宛王杀汉使者,头县北阙;朝鲜杀汉使者,即时诛灭。匈奴杀汉使者,其国三分,两单于授首!”
任弘指着南方:“今独罽宾未耳!”
死的不一定是持节正使,肯能是士兵、仆从,死因许多。这个句子可以无限延伸:独大夏未耳,独乌戈山离未耳,独奄蔡未耳,独安息未耳,独大秦未耳!
冯野王、王凤、任白等年轻小辈,以及六郡良家子和五陵少年出身的军吏们倒是激动不已,但一众从淘玉工训练来的普通士兵,内心却毫无波动,他们不知道荣誉为何物,只想着发财。
对这些人,任骠骑不能跟他们谈梦想,谈国家,得谈生活。
“罽宾地平,温和,与中原颇似。”
“其地种五谷、葡萄诸果,粪治园田。地下湿,生稻,冬食生菜。其民技巧,雕文刻镂,治宫室,织罽毯,在长安,一罽毯贵达百金!又能以棉布刺文绣,有好酒美食。有金、银、铜、锡,以为器物。有钱、文字,出封牛、水牛、象、大狗、沐猴、孔雀、琥珀、璧流离等,身毒诸国中最为富庶!”
“若能攻取罽宾,有大功者为城主,次功者得食邑,再次者赏奴婢田产,皆得娶身毒婆罗门女为妻,子孙富贵长乐。”
淘玉军中,已因杀敌立功而升为屯长的张负罪抬起头,满眼都是渴望。
他在大宛得到了一座葡萄园,却尤不满足,想要尝一尝城主滋味。如今张负罪和淘玉工们,好似发现开伯尔山口后,是无数块能卖高价的完美玉石,躺着等他们去捡。
任弘一挥手,在淘玉军和一心念着抢劫的乌孙、康居、月氏人的高呼中,对罽宾军队排成人墙的开伯尔山口下达了进攻命令。
他最后的话,被翻译成身毒语,是这样的。
“打下北身毒,人人刹帝利!”
……
ps:第二章在0点前。
宣、元时期,罽宾短暂臣服于汉朝,过程也算汉朝版的一人灭一国了。
自武帝始通罽宾,自以绝远,汉兵不能至,其王乌头劳数剽杀汉使。乌头劳死,子代立,遣使奉献。汉使关都尉文忠送其使。王复欲害忠,忠觉之,乃与容屈王子阴末赴共合谋,攻罽宾,杀其王,立阴末赴为罽宾王,授印绶。——《汉书西域传》





汉阙 第548章 虽远必诛(第九卷完)
五星元年(公元前59年)冬末,腊祭已毕,年关很快就要翻过去了。温暖如春的未央宫温室殿中,天子刘询正坐在暖炉前,看任骠骑刚刚从北身毒传回来的捷报。
“臣弘将义兵,行天诛,赖陛下神灵,阴阳并应,天气精明,陷陈克敌,破虏五万之众,斩罽宾王乌头劳、大月氏王首及名王以下十数人,遣子白入朝以献。”
“罽宾自孝武帝始通汉,自以绝远,汉兵不能至,孝昭时,其王乌头劳数剽杀汉使。今罽王授首,宜悬头槀街蛮夷邸间,以示万里。明犯中国者,虽远必诛!”
“好一句虽远必诛。”
刘询手指弹着奏疏如此感慨,却又摇头戏谑:“不过西安侯头颅送得太频,先时便有郅支、宛王、康居王、乌就屠等四枚。再如此下去,北阙,都快要挂不下了。”
北阙那么宽大,怎可能挂不下,这确是说笑,但许皇后为天子奉上养生的温汤,笑道:“妾也奇怪,当年西安侯还曾作诗‘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但自从西出葱岭,却几乎无岁不战,确实有点穷兵黩武之意了。”
刘询却摇头:“不然,打其他处也就罢了,但要南下身毒,这确实是西安侯走前,便向朕禀报之事。”
说的正是任弘离开前夜,刘询在未央宫置酒设宴与他畅谈的时候。
刘询取出了一个和传国玉玺放一块的匣子,打开后,里面却是琥珀笥,缚束以戚里所产织成锦,解开后取出了一枚才八铢钱大的小铜镜。
正是刘询视若珍宝的“身毒宝镜”。
许平君自是知道此物来历,孝武时,博望侯带回身毒国进献宝镜一枚,又被赐给了卫太子,卫太子给了史良娣。史良娣有了孙子刘病已后,就将此物用合采婉转丝绳,缠在他手臂上,以保佑这个体弱多病的孩子平安。
当年刘病已因巫蛊之祸,被收系郡邸狱,臂上就缠着此物,据说此镜能照见妖魅,得佩之者为天神所福,故刘病已从危获济。及即大位后,他又将这镜子给了许平君和皇太子,让母子转危为安。
时至今日,刘询仍不时会看看此镜,感咽移辰。
这件事,作为亲近之人,任弘自是知晓的,而当初他说明西出的理由和去处,便是身毒!
“西安侯说,要去身毒为朕斋祀。”
刘询笑着抚摸镜子:“身毒与朕身世运势关系极大,若能在朕在世时,立‘身毒都护府’,再将大汉西极铜柱移到那去,却也不错。”
其他铜柱不知道,但白虎柱,确实是长了脚的,任弘打到哪,它就跟着去哪。
而对祥瑞等事,已经三十多的刘询宁信其有,或许这样的斋祀真能让他这有些弱的身体转好,多活些年,亲眼看到大汉达成六合同风九州通贯,天下太平的愿景呢!
不过任弘离开河中前去身毒,也让刘询更加安心,那儿距离大汉又更远了。刘询特地让人查过,罽宾国,王治循鲜城,去长安万二千二百里。
一万多里啊,西安侯的捷报用极快的驿骑传到长安,都花了足足四个多月,正常跋涉得走一年。
一道巍峨葱岭,万里迢迢,将他们永远隔开了。
刘询不由想起一个传说:“天上西官白虎七宿中有一参宿,而东官苍龙七宿中有一心宿。”
“参宿在西,心宿在东,二者在星空中此出彼没,彼出此没,永不相见。”
“朕与西安侯也一样啊,我居东方苍龙,君居西方白虎。但庆幸的是,不必此明彼暗,重演高皇帝与淮阴侯之事,而能同明于东西,幸甚至哉!”
东西永隔如参商,方能让君臣之谊有始有终,对二人来说,或许就是最好的结局吧。
想到这,刘询招来将作大匠解万年,问了他一个问题:“为何大汉未央宫有北阙东阙,却无西阙、南阙?”
解万年回禀道:“陛下,昔日萧相国营造未央宫,立东阙名苍龙,北阙名玄武,无西南二阙者,盖以厌胜之法故不立也。”
厌胜有两种,一种以压服敌人,一种为厌劾鬼神。萧何建阙时,大汉刚刚草创,他营造东、北两阙,应是为了为皇帝压服东方的项羽,北方的匈奴这两大强敌。
刘询颔首,却道:“今大汉承平,东、北皆已无敌,然西方有大秦东伐之忧,当再立一西阙!阙上雕画白虎纹……”
也不知刘询要压的究竟是罗马呢,还是任弘?
天子让人取来纸笔,挥笔写了两字:“阙名,白虎!等阙落成之日,朕当登于白虎阙上,以望西方太白之星!”
末了又将任弘的奏疏交给弘恭:“朕甚壮此言,让人传抄,将这捷报公布于天下!以扬强汉之威!”
……
“宜悬头槀街蛮夷邸间,以示万里。明犯中国者,虽远必诛!”
小黄门的声音在未央宫内外传着,也传到了少府官署附近,专门负责宫廷饮食的太官令就坐落于此。
其中有一个身材短小,年纪不过二十出头的小官“献食丞”,正捧着皇太子今日的膳食名目,站在鸡鸭鹅叫,满地都是羽毛的院子门口。
听到外面宣读的捷报,献食丞久久出神,不免有些激动。
他乃是山阳郡瑕丘人,年轻时喜欢读书,学识渊博通达事理,写得一手好文章。只可惜家中贫穷,只能靠乞贷为生,常为人所轻,也不被州郡中人所称道,连举孝廉都失败了。
于是他就凑了点盘缠,西来长安想要参加已举行了两年入选太学考试,也落了第。
巧的是遇上了一个在太官令做官的同乡,帮他谋取了太官献食丞一职。
这是出入庖厨的低贱之务,但年轻人却不以为耻,振振有词道:“我听说大司马骠骑将军任公,少时只是个置所小吏,也要出入庖厨,奉食于行客呢!”
只恨他错过了两年前骠骑将军西征的大征兵,现在要去只能自己凑路费,对本就不富裕的他而言,确实有些困难。
可今日,听到西安侯再捷的消息,听着身毒、罽宾等陌生的地名,想象骠骑将军在那山口指挥远征军大败罽宾王号称的“十万大军”,士卒人人立功得赏,校尉们扬名天下时,他实在是忍不住了。
“好,好一句明犯中国者,虽远必诛!此言甚壮,颇合吾意!”
平日还算沉稳有大略的他,竟因为这句话,一下子激动起来,在庖厨、同僚、上司惊愕的目光下,忽然掷地有声道:
“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博望、义阳及西安侯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庖厨间乎?”
借着猛地解了皂帽,将手里的禀食单也扔了出去:“我这就辞了职务,单骑匹马,带三尺剑,出塞去河中都护府投军,以觅封侯!”
说完便哈哈大笑着,扬长而去。
听这中二破落户出此狂言,庖厨、雍人、小吏们都笑出了声,不以为然。唯独当值未央,巡逻路过此地的郎官、富平侯之子张勃听到了,微微颔首,又问旁人道:“那献食丞叫什么?”
“陈汤。”
“小君侯,这竖子名叫陈汤!”
……
陈汤立志效仿偶像骠骑将军,在这大雪纷纷的日子单骑西去投军之际,城外的车骑将军别府中,赵充国正坐于席前。
他让老仆烫好了酒,倒在河南郡巩县烧的白瓷中——这是卢九舌开设的产业。
那黄酒飘着热气,喝下去定能让身子一暖。但看看左右,却无任何客人,也没庖厨端来赵充国最爱吃的鱼。
他今日用来佐酒的,是更好的菜——来自一万二千里外的信。
赵老将军抿着热酒,一手捧着任弘的亲笔信,细细读了下去,看他描述那远方的征战,讲述异域身毒的风光,倒不是炫耀,而是分享,顺便让老将军放心。
赵充国时而摇头,时而嗟叹,时而艳羡,看到最后又发出了爽朗的大笑。
“壮哉,道远!”
不远处,他的小孙子忽然哇哇大哭,赵充国也顾不上品味了,连忙把信往案几上随手一放,用白瓷盏压着,匆匆抱孙儿去了,他和任弘过的,是截然相反的生活。
刚好有风吹来,卷起了信纸一角,方露出了任弘的最后一句话。
“弘此去,虽是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亦是……”
“长风万里尽汉歌!”
……
ps:第九卷《五星出东方利中国》完。
只剩最后一卷了,十年后的新时代见。
另外推荐下床友荣小荣的仙侠新书《大周仙吏》。
关于小狐狸(女)报恩的故事,短是短了点,但是好看,奥利给!




汉阙 第549章 身毒都护府
我叫褚少孙,你所看到这篇《西游记》的作者。
这篇行记记载了今上六合年间,我在河中、身毒与托勒密国的见闻,以及大司马骠骑将军西安侯任公,同海西大秦国摄政凯撒的战和经过。
少孙写成此书后,久久不能定下书名,最后还是得到了西安侯点拨,,命名《西游记》。西安侯真不愧大汉两百年来诗赋第一人,可谓生花妙笔,让拙作光彩了许多。
如果奇怪汉人游记为何是大白话,且文辞粗陋不堪,常出现一些后世才有的词语,那一定是后人拙劣翻译所致,与原作者无关。
……
少孙本是颍川郡人,后随父母寓居沛县,求学于东海郡大儒王公。王公讳式,乃是东昏侯贺做昌邑王时的太傅,因以诗三百劝诫,昌邑王废时得以免罪,后教书于东海郡,参加了天安年间的石渠阁之会。却因鲁诗博士心胸狭窄,加以排挤,王公愤而离开长安,于学术心灰意冷,不再授学。
我因留于京师,与好友东海郡人匡衡一道,拜入京兆尹张公讳敞门下,学了石渠阁后的显学《春秋左氏传》。
到了元康元年(前55),老丞相博阳定侯丙公逝世,张公升任御史大夫,以匡衡为御史丞,又举荐我做了侍郎。
我生性不爱做官处理案牍,只爱读书,尤其喜好《太史公书》,只可惜太史公逝世后,《史记》被删减遗失了十篇。本朝初年,太史公的外孙杨公(杨恽)补缀了几篇,又加了《西域列传》,使西域各国史事全备,然未能补全,便于五星年间随大司马骠骑将军西征不返。
我做侍郎期间,出入石渠阁,整理史册,又拜访名流、学士,费尽周折,得到前朝《封册书》,历尽艰辛补缀了《龟策列传》、《日者列传》。然于景、武之事,虽然年代已远,然为尊者讳,我胆子小,不敢妄自下笔。
近来却听说杨公于西方已补全诸篇,又作《史记外国传》以记安息、身毒等国千年来史事。我心痒难耐,很想求得一观,又深感学问不足,文词鄙陋,不如太史公和杨公太多,仍得继续向学。就乘着出使的机会,前往身毒都护府,希望能得到杨公指点。
……
我是在六合二年(公元前50年)秋,跟随去身毒的持节使者卫司马谷吉一道,离开长安西行的。
这是今上继本始、竟宁、天安、元康后的第五个年号。元康之意取“民亦劳止,汔可小康”,希望大汉能达成“小康”之治。
而六合紧接其后,意思有二,其一是取“《春秋》所以大一统者,六合同风,九州共贯也”。
其二,则是大汉已有六大都护府,除了先前的西域、北庭、安北、河中外,又增添了身毒都护府和安东都护府,亦与六合之意契合。
河西四郡和西域都护府的风光民俗史事,过去二十多年里多有人记载,传说也很多,我就不再赘述,只说说出葱岭后的见闻。
从衍敦谷到鸟飞谷,两侧修葺了高高的烽燧,每隔三十里有一处置所,道路也比十多年前骠骑将军西征时通畅了很多。汉胡商贾往来不绝,把茶叶和丝绸往西运去,又将罽毯、香料运往东方。
最让我感兴趣的是河中的变化,大宛丝毫没有异国的感觉,和于阗、轮台等地差不多,一半胡人,一半汉人,七十多座城邑,已经有小半被分给有功将士统领。
统治大宛的是河中副校尉、贵山侯,名叫任白。作为骠骑将军和安平公主的长子,他拥有贵山城和碎叶川数百里土地,手下直接统辖的汉、乌孙民众已有十多万人,引弓之骑两万多。听说他和堂邑侯赵都护率军远征奄蔡去了,我路过贵山城时没能见到。
而贵山侯的妻子姓王氏,名政君,是关内侯王凤之妹,听说持节使者到来,让人设宴招待,我在筵席上见她不过二十多岁年纪,已是三个孩子的母亲,待客落落大方。
贵山侯夫人的容貌举止,我贸然形容太过失礼,就套用《陇西行》里的一段诗来描述吧。
“请客北堂上,坐客毡氍毹。清白各异樽,酒上正华疏。酌酒持与客,客言主人持。却略再拜跪,然后持一杯。谈笑未及竟,左顾敕中厨。促令办粗饭,慎莫使稽留。废礼送客出,盈盈府中趋。送客亦不远,足不过门枢。取妇得如此,齐姜亦不如。”
1...343344345346347...36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