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崇祯行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不加思

    卢象升心里发急,范景文是他尊敬的前辈士大夫。

    四方集结的勤王军,只有山东河南还有大名府的没有在京畿劫掠。

    卢象升本来对王从义是有好感的,但是看他眼前这幅样子,心里不禁的有一些鄙夷。

    道“六万五千大军出征,未能一战,如今却只有两万现存,咱们怎么给圣上交代”

    王从义苦笑“老夫一力承担即可!”

    而后抬头望了望四周围的工事,道“修筑的可曾牢固”,随后却又自言自语道“似乎是万无一失了。”

    原来柳保泰的工事已经修筑完毕,为了稳妥起见,不仅在壕沟旁边,修建了一个高十多米的望楼,而且又在河东岸打板夯土筑了一堵胸墙,保卫住了渡桥。

    到了清晨,明军陆陆续续的过了河,但是辎重基本上全部被抛弃了。

    一个放哨的明军喊道“快看,是范都堂的河南军!”

    王从义笑道“老范果然是一个通军事的奇才!”

    他心下盘算,范景文的部队既然能够安全地撤离。

    那么如此一来,实际损失就可以降低到两万人左右,料想皇上也不会太难为他了。

    “大不了不干这个兵部尚书了,继续回去干山东巡抚也是不错的。”

    就在河西岸的明军欢呼雀跃的时候,却看见东边朝阳之下,一杆金黄色大旗随风飘荡。

    那大旗上,毫不顾忌的绣着一条飞龙。

    张牙舞爪,神态和汉地的十分不同。

    比较起明朝的龙,眼前那飞龙却是更加的活泼,更加的飞扬跋扈,更加的具有侵略性。

    紧接着,四五个着红甲的精锐骑兵,跃马山岗之上,拿着马鞭指点了一番。

    大地此时在震动,那是万马奔腾的声音。

    渐渐地,一排骑兵出现在了眼前,紧接着,就是一望无际的满洲勇士。

    他们着五色铠甲,随着矫健的蒙古马,上下起伏。

    数万人的骑兵阵型,坚固而又稳重,没有什么慷慨激昂的号子声,更没有说话声。

    就像是一堵墙一样,慢慢地向河岸逼近,似乎想要碾压碎眼前的一切。

    范景文的大营出现了慌乱,而王从义带过河的溃军,个个目瞪口呆,有几个胆小的,甚至公然逃脱了。

    柳保泰道“快速集结鸟铳手,并炮手;预备接应友军渡河。”

    刘之伦也转过神来,对卢象升道“咱们不能一仗不打,就全军溃退吧”

    卢象升道“所言极是!”

    王从义对手下的残兵败将道“本部堂,奉皇上谕旨,经略五省勤王军,岂能无备让大家撤退到这堡子店,就是要依仗这坚固的城池;想要和鞑子决一死战!众位都看到了,鞑子是骑兵!你们四散跑了,岂能跑的过鞑子的马不如决一死战!”

    勤王军的士气再度高昂,范景文见军心可用。

    下令道“全军背水一战!速速布阵。”




第四十六章 己巳之变 大战(下)
    范景文的部队,一大半都是临时应募的农民,或者乡村居住,读过一些书的小地主。

    了不得的就是一些喜欢谈论军事的读书人。

    真正的行伍中人,除了站在大阵中间的三千巡抚标兵,基本上就没有。

    这些平民百姓,除了忠君爱国之情,并没有什么可以凭借的。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至仁。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大家伙勉力一战,上报朝廷,下报父母。”

    范巡抚出身于儒学世家,和一般的假道学不一样,范景文是身体力行着儒家的安身立命之道。

    在朝廷上,在那些寡廉鲜耻,满口仁义道德,肚子里面全是男盗女娼,肮脏之事的衮衮诸公之中。

    他范巡抚,加上河对岸的刘之伦和卢象升;可以说是为数不多的理想主义者。

    方才大家还是非常惊慌,此时听见这个似懂非懂的口号,又看见范夫子慷慨激昂的神情,都是受到了感染。

    王从义本来是打乱了各个部队的编制。

    但是溃逃以来,河南的部队,却都渐渐地聚集到了范巡抚麾下。

    不仅是河南的部队,部分尚有血性,希望能够和鞑子一战的友军部队也都聚集过来了。

    毕竟过河的三大巡抚一经略,只有范巡抚敢于和部队一起撤退,没有抛弃下一个人。

    比起那些带着精锐就跑路的文官老爷,范巡抚,简直就是当今的圣人。

    在跟随着范巡抚一块跑路的众多友军当中,自然有很多是营兵。

    他们本来打定了主意,跟着成伙的溃兵跑最是合算。

    但是一听说要背河而阵,又要和鞑子决一死战。

    一个个都是慌了手脚。

    其中有一个叫罗二的对一同跑过来的的几个保定营的营兵道

    “这范巡抚,脑子一定是坏了,就他手里面这一群老百姓,哪里能够人家鞑子杀一阵儿的还背水一战!”

    一旁的一个叫韩吉利的道“这范巡抚,就没打算着活着回去,咱也读过两天书,知道这是北宋文天祥的绝命诗!”

    罗二,一个老兵油子,听了这话,道“他妈的,这老头自己活够了,还带着咱们兄弟!咱们跑吧。”

    随即两个人竟然大喊了一声“鞑子过河了,官军败了,大家各自跑路吧。”

    带着一群溃兵,打晕了一边的河南士卒,怪叫着,趁着拂晓的晨光,渡河逃命去了。

    两人这一闹。引起了连锁反应,混入队伍的兵油子们纷纷争抢渡河。

    这一幕闹剧引得山坡上的皇太极哈哈大笑

    轻蔑地对一旁的范文程道“真是没想到,能见到文丞相复生!”

    说罢周围的满洲贵族们也都是哈哈一阵哄笑。

    羞的范文程满脸通红道“文天祥不知道南国气数将尽,螳臂当车终于落了一个凄惨的下场!迂腐、迂腐!”

    一旁的岳托道“天下之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文天祥抗拒统一大势,真是死有余辜。”

    满洲亲贵把三国演义当兵书读,这岳托更是没事就夜读三国。

    这会儿,大家算是明白文丞相是何许人也了。

    岳托是和硕礼亲王代善的长子,母为代善之嫡福晋李佳氏。

    因其自幼丧母,继母和父亲代善对待他都很刻薄。

    故太祖大妃孟古哲哲(皇太极生母)受命将其与皇太极一同抚养。

    岳托是一个厚道人,和皇太极名为叔侄,实际上却情同兄弟,所以表现的很是自然。

    皇太极心里倒是很不满意,心说“这岳托真是糊涂,照这个说法,诸葛亮岂不是也成了抗拒统一,死有余辜的人”

    于是朗声道“我就很欣赏这个范巡抚,大厦将倾!如果没有范巡抚这种耿耿孤忠,那是多么的遗憾啊!忠诚,在哪里都是值得尊重的。”

    周围的满洲亲贵,都是频频点头。

    他们打心眼里看不起那些投降过来的汉人,对大汗给与他们的好待遇更是耿耿于怀,这个时候都是借机夸赞起来了文天祥。

    “一个人对自己的主子都不忠诚,那还有什么活着的必要性!”

    范文程等汉臣一个个羞的满脸通红。

    皇太极道“尼堪圣贤说过,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忠于自己的主子当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忠于气数;打老汗遗甲起兵到今天,大小百余战都是大捷;蒙古的弓马伤不得咱们女真勇士,尼堪的火枪火炮也打不死咱们的女真勇士;不到二十年,扩土三千里!这就是气数,这就是天意。”

    身边的满洲贵族都在那里点头,一个个心服口服。

    皇太极又道“只要站在这大旗下的,不论满汉蒙古,都是本汗的勇士;投奔这杆大旗的不是背叛吗故主,而是投奔了气数!咱们女真既然当年能够入主中原,那就能够再次入主中原!百战百胜那就是气数到了!”

    周围人都是心悦诚服,那皇太极道“传令下去,这一仗让汉军作先锋。”

    所谓汉军,就是在辽东,随着孙得功等人投降的那些辽军。

    这个时候,从远处看,已经看不出来他们是什么汉人了。

    长达五六年的满洲生活,让他们在灵魂、甚至上都女真化了。

    那领着汉军进攻的,本来是王化贞麾下的一个把总,此时却摇身一变成了汉军的牛录额真。

    他跳下马挥刀呐喊了几句,阵中的汉军兵纷纷响应。

    不一会儿就组织成了一个千人规模的攻势。

    他们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推着楯车,第二部分则是着三层重甲的破阵兵,第三部分则个个手持弓箭。

    和一般的女真兵不同,这些汉兵手里还拿着鸟铳,时不时地出来打几个黑枪。

    皇太极还是对这群汉军不是很放心,于是吩咐道“让真满洲在后面押着。”

    那随驾的沙努喀得令带着三百满洲正黄旗红甲精兵出列,尾随在了汉军身后。

    范景文的部队里面吗火器并不多,有的大多只是弓箭。

    所以反而和一般的明军不一样,没有噼里啪啦的打火器。

    战场上寂静的令人感到发寒。

    防守的明军还没有射箭,对面的清军汉军倒是先射箭了,那些汉军旗下的阿哈们纷纷跳出楯车射箭。

    箭法倒真是一般,但是射中的非死即残。

    明军的大阵不时出现缺口。

    范巡抚道“稳住,再近点射箭。”

    终于到了百步的射程之内,明军开始射箭。

    因为是抛射,这一轮射击,倒真是给后金军造成了一些损失。

    但是因为后金军所着铠甲坚实,受伤的人似乎只是轻伤。

    那后金牛录,脸上露出了得意的神色。

    命令弓箭手射箭,一轮齐射。

    明军的弓箭手就倒下了大半。

    他看见明军似乎并没有装备太多的火器,于是下令麾下的阿哈们出楯车自由射击。

    投降的汉军,学会了满洲人的本事,也豢养起来了军事奴隶。

    他们名下的阿哈,大半都是跟着阿敏、岳托,在朝鲜虏获的朝鲜人。

    汉军们进入角色十分之快,前几年还是被虏获的对象,此时已经能够跟着满洲主子一起掳掠别人了。

    高丽阿哈身着朝鲜铠甲,外边罩着牛皮坎肩。

    虽然身份是奴隶,而汉军主子也给不了他们两层重甲,但是牛皮坎肩,却是管够的。

    他们一个个跳了出来,用高丽弓开始射击。

    范景文脸上显露出冷酷之色,招呼阵中的鸟铳手和火炮齐射。

    但是出人意料的一幕出现了,就在范景文的鸟铳火炮齐射的时候,高丽人和汉军竟然全都伏下了身子。

    明军的一轮齐射全部打空。

    皇太极看在脸上,喜在心上。

    这次汉军打头阵,是他的主意,他提高汉人的地位;倒并不是什么仰慕汉文化的结果。

    他这么做,是为了在扳倒三大贝勒的过程当中能够取得更大的优势。

    满洲此时,正是处在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关键点上。

    皇太极虽然是名义上的大汗,但是却是还要受制于其他的三大贝勒。

    最要命的是,贝勒们不仅可以对他指手画脚,而且名头下面都是有人户的。

    满洲兵民合一,出则为兵,入则为民。

    有人户,就是有兵权。

    皇太极自己掌握着两黄旗,但是其余六旗都是在别人的手里掌握着。

    尤其是自己的三个小弟弟,多尔衮、阿济格和多铎,更是让他感到如芒刺在背。

    努尔哈赤最早凭父亲遗留的13付铠甲起兵,征服家乡周围的部落后建立了黑旗部队。

    后来又接收了邻近的一大批部落组成新的红旗。

    努尔哈赤将自己原有的部队交给兄弟舒尔哈齐,自己统帅新建的红旗。

    后来,经过浴血奋战,他收编了实力曾经很大的哈达部。

    哈达部人数众多,不能编入原来两旗,所以另建了第三旗也就是,白旗。

    白旗旗主是努尔哈赤的长子褚英。

    以后由于权力斗争,舒尔哈齐和褚英先后被杀。

    白旗被一分为三:

    正蓝旗二十一个牛录,旗主是努尔哈赤的第五子莽古尔泰。

    正白旗十个牛录,旗主是努尔哈赤有一定血缘的世交董鄂和合理。

    镶白旗十五个牛录,旗主是褚英长子杜度。

    而舒尔哈奇的黑旗则被一分为三:
1...1617181920...2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