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行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不加思
兵部签派,分为三种,最好的是签派到没有战事的地方,当一个逍遥自在的千总。
最差劲的一种是派到九边甚至是关宁锦州等地充当坐营的都司。
中等的,则是哪里来的回哪里去。
于腾骏因为有叔叔的关系在那里,自愿去了大同镇,又听说使了银子,超擢了一个守备。
柳保泰等人没有那么多银子去花,也找不到当总兵的奥援,于是凑了些银子约略三百多两,求在兵部当照磨的郑大爷关照了一下;全都派回济南府了。
柳保泰这样的舍人,根据武举一等的成绩,在济南卫挂了一个署理前所屯田副千户。
济南卫本来是有大约三万亩屯田的,但是因为德王就藩济南,全都给王府拿去当了王庄。
所以柳保泰的这个副千户实际上是完全无事可做,空吃钱粮的。
于腾骏,本来就是世袭的指挥佥事,守备则多是指挥使之类的人物才能够充当的。
这一次武举考试,让这个十七岁的半大小子一口气成了正三品的方面大员。
关键是,你还说不得,毕竟比较起来,人家专门去了最艰苦的地方,论起来,比起那些偷偷藏在老家的人,不知道要强到哪里去了。
这也难怪于腾骏不屑于和柳保泰等人为伍。
回到了济南府,按照惯例说当然是要大宴几日。但是济南府里面最不缺的就是官儿。
再大的官儿,能大得过济南的德王么
所以大家伙都有了默契,全部闭了嘴,只是趁着快要过腊八了,自己私下里面串联了一番。
很快就听闻了,那个约着大家一起结拜的杨弘毅当了山东盐道下面的缉私把总,手底下管着一百多人,每个月都有四两银子的进项。
原来这老杨,家里面有一个舅舅是盐道衙门里面勾当账簿差事的老经历,上上下下都是给他面子的。
又隔了几日,到了小年的前夕,照例是要给各个关节上面的大人们送银子了。
柳庆虽然是一顶一的憨厚i,但是也只能随着大流的送。
这天傍晚,一家人回到了府上,刚要吃饭,却听见有人叫门。
来的不是别人,正是救了柳保泰的神医,曹丹。
曹丹不是自己来的,手里还带着别的礼物,跟着他来的是一个面色白皙的年轻商人。
柳庆心下知道这曹丹肯定是有事相求。
连忙吩咐柳福,上好茶、
所谓的好茶,实际上就是绸缎庄老板送给柳保泰的。
这些茶叶,柳庆趁着腊八节送礼全都高价卖给了同僚,赚了二十两白银,只留下二十斤在自己手里。
原来,那白皙商人却正是曹丹的小舅子。
这小舅子家里面,原来是很有钱的,但是因为做生意被骗弄了个倾家荡产。
过惯了衣来伸口、饭来张口的的日子;曹丹的小舅子急于要翻本;听说做盐商赚钱,于是拿着仅有的五百两银子,做起了盐商生意。
那白皙男子道“让我入行的是范大哥,他跟我说做盐商跑一趟就是十倍的利润,我也就信了。”
柳保泰听的真真,知道是这姓范的把他给坑了。
“他卖给我的盐引一引只要一钱银子,我也打听了,市价是二钱;能在长芦盐场兑换出三百斤好盐。”
明朝的食盐政策是官方开盐,商人买了盐引之后再去发卖,盐引说白了就是政府发放给盐商的提货单。
但是明朝一切涉及到政府信用的纸币、证券都是随便发行的,为了筹集军资;光万历皇帝任上就超额发行了六百万两银子的盐引。
没有这么多的盐,但是却有这么多的盐引;于是盐引的价格就一跌再跌,到了崇祯元年的时候。
一个能兑换三百斤盐的盐引,现如今只能卖一钱银子了。
&n
第十四章:山东有盐
柳保泰之所以敢于购买黄锦的三百盐引,是有自己的考虑的。
明代,制盐行业由户部掌管。当时,全国共设有两淮、两浙、长芦、山东、福建、河东六个都转运盐使司,盐使司下设有分司,分司下设若干盐场。山东盐业的生产与管理也按照这个结构运行。《明史》卷八十《食货志四》记载:“山东所辖分司二,曰胶莱,曰滨乐;批验所一,曰泺口;盐场十九,各盐课司一。”
距离济南府最近的就是滨乐盐使司分司,和泺口批验所。
盐商们从盐使司分司,拿着盐引提出盐来,然后在批验所进行重量鉴定。整个过程都在官方的监控之下,很难有作弊的机会。
但是,山东的情况,又有所不同。
因为泺口批验所已经被撤销了,盐铁专卖,是几千年的政策,怎么山东就不同了
这还得从最开始说起来。
明朝初年,凡是通向盐场的河道都得到开发利用。甘一骥《盐河议》记述:“国初,山东盐河有东、北二大支。其北一支属泺口、蒲台二批验所。为大清河,泺口上流自东平坎河口、东阿、平阴、长清、齐河而东入泺口,下流经齐东、蒲台、滨州、沾化、利津人海,以通宁海、永阜、丰国、永利、利国、富民、丰民、王家冈等场,运盐出入八场,过蒲台、泺口二关而达运河。”又“其东一支属乐安批验所,为小清河”。又“登莱等府,寿光、日照等县,各有支河人海,此盐河南一支属乐安批验所而通海沧、高家港十一场之盐利者也。”
河道的开发利用,的确方便了盐产品的外运。然而由于自然原因,成化以后,山东东部的河流大部分干涸,水运被迫停止,食盐运输受到阻碍。
等到了万历年间,大多数运盐的河道,早就已经干涸了。这会儿,部分河道都被周围的人种上了粮食,成了耕地,怕是再也没有复通的可能性了。
盐是大宗货物,动辄几千上万斤,如果陆路运输,成本是不可能想像的,所以山东这个战国时期的盐铁之利户口千万的省份,到了明朝时期竟然需要北食长芦南就两淮。
谁让人家长芦盐场和两淮的盐场出产的盐能够顺着运河走而你山东的盐场,只能用小推车去送。
运河堵塞,销量不畅,最终导致了山东盐业的积压。大量产品堆积在仓库里面而无人问津。
明朝前期,沿海制盐业全部由官方一手经营。灶户按丁计课,必须完成国家规定的产额,官方则给予工本米钞,完成盐课后的余盐也要交给国家,不能私自支配。灶户一入灶籍,不得解脱,官方于此控制相当严格。最初,官方对灶户比较优待,但是到了这个时候,征收上来的盐已经难以销售,朝廷索性开始征收折色。
柳庆父子的俸禄里面有折色这一个名头,就是把俸禄里面的米折算成布或银子来发放,进而达到变相削减工资的目的。而灶户们每年被征收的折色,则是出于另外的目的,增加朝廷的收入。
&nbs
第十五章:盐利
崇祯元年,腊月初一,柳保泰从济南府雇了十辆牛车,就往阳信方向去了。
随车附带的,还有六大包烧碱,六大包纯碱。
当然了,听说阳信那边粮价腾贵,柳保泰还带了大约五千斤粮食,一百匹布。
五千斤粮食里面大半都是济南卫前所屯田千户所百户们凑起来的。
因为已经无田可屯,所以屯田千户所的军官们全都当起了粮商。
当然,全家人都靠着这次交易过活,绝对是不能够等闲视之的,陪着柳保泰一起往阳信去的有六个百户和三十几个卫所旗兵,带着弓箭、兵器,可以说是倾巢出动。
领头的是一个叫徐秋来的副千户,在阳信颇有关系。
当然,大家和千户大人一起出来做生意不是白做的。
十辆牛车,来回运费就二十两银子;柳保泰拍着胸脯就承担了一半。
后世的牛车,因为有橡胶轮胎的缘故,能够载重一千五百斤;这会儿,轱辘全都是木的,只能载重**百斤。
因为年关将近的缘故,车老板们都不愿意出远门,好说歹说,有酒有肉的才请动了他们。
一行人走了将近十日,才走到阳信,徐秋来不愧是经商老手。
六千斤粮食,一百匹布卖了四十两银子,去除成本赚了十五两银子。
“阳信原来属于济南府比较有钱的县,但是因为运河堵塞,盐都卖不出去了,这会儿反而是贫穷了。”
徐秋来对于柳保泰买盐的事情很不理解,按照他的想法,还不如运一些冬枣回来卖。
但是看这后生一再坚持,也没有办法,只好帮衬着找了几个灶户村的村长来。
“从村子里面买盐,比从盐商那里买,每三百斤能便宜一钱银子。”
来的几个村长,个个脸色麻木,签好了合同,木然的就走了。
这个时候,济南府的盐价是八文钱一斤,而阳信的盐价则是三文钱。
刨去运费,根本无利可图,他们也不理解眼前这个人发哪门子疯要来买盐。
“可否找几个靠谱的师傅帮忙筛盐”
徐秋来好意规劝道“咱们山东的盐不比长芦,人家的盐筛过之后没什么苦味,咱们这儿的盐,筛过之后也还是苦;就算是筛了也根本多卖不了一文两文。”
但是架不住人傻钱多,在获得柳保泰许诺的一两银子的辛苦费之后,徐秋来终于是找来了几个衣衫褴褛的所谓好手。
明朝的筛盐,和以后化学课上的过滤粗盐很相似。
都是把盐水化开之后,在六层纱布里面过滤。
好手们个个施展起来了磨洋工的本领,柳保泰看不过道“筛出来一引盐每人给五十大子儿,这一个个才施展出了真本事。”
经过过滤的盐水从黑色,变成了灰色。
山东的盐,质量果然是一般。
这个时候熟碱和烧碱就要上场了。
柳保泰是一个文科生,理科的知识只学到了必修一,粗盐的提炼是他唯一能够想起来的知识点了。
粗盐之所以有害,在于有三种成分,第一是硫酸根,第二是钙,第三是镁。
钙会让盐的口味发苦,而硫酸镁则有一个名字叫做泄盐。
泄盐功效堪比泻药,在明朝,大家都不知道什么化学。
所以把吃盐,吃出来的腹泻叫做盐毒。
柳保泰命人往盐水里面倒入纯碱和烧碱,不一会,盐水就发生了中和反应。
衣衫褴褛的灶户们惊奇的发现,这盐水竟然不再浑浊了。
只是在底部,多了很多沉淀。
不等柳保泰吩咐就把这些沉淀过滤掉,用煎锅不多久就煎出来一百斤盐。
带头的师傅,不等着盐凉了,就拿手沾了沾这雪白的盐粒。
“一点儿都不苦!上上等的盐。”
有几个有心眼的则偷偷抹了一把那神奇的粉末,准备回去研究;也不管手上火辣的疼。
九万斤盐,花了三天才炮制成了细盐。
一过称,整整少了一万斤。
柳保泰手里只有六百两银子,买盐引花了一百两,买盐花了二百七十两,雇车花了二十两,给这些工人花了二十两,
如今已经所剩无几了,但还是咬着牙又花了一百两银子雇了七十辆大车带着盐往济南府回。
一旁的徐秋来不知就里,撇着嘴心里想:能赚回来车马费么
但是想想也就释然了,眼前这个千户,不过是一个武举,哪里懂得这么些门道
向来是看见人家卖盐发了财,自己心痒,这一回可要载一个大跟头咯!
回到济南府,已经是腊月二十了,眼瞅着大运河就要封河了。
柳保泰不敢怠慢,刚一回家,安顿好仓库,就跑去了驻扎在济南的临清商会。
聊城在二十一世纪,不能算是一个很富裕的地方,但是在此时,因为大运河的缘故却是山东省的经济中心;很有以后青岛的感觉。
柳保泰心思缜密,知道自己身为武官,经商是大忌讳,必须要设置一道防火墙。
于是就叫着参加诗会的黄秀才同去。
这黄秀才也是全无心肝,亏了三百两银子,竟然还有闲情逸致参加什么劳什子诗会。
两人带着十斤盐,进了临清商会的门,迎接他的是一个皮笑肉不笑的行商
“两位公子来这里是买货还是卖货。”
早就对好了词儿的黄锦道“卖货!”
那行商道“什么货”
柳保泰露出了手里的包袱,行商见状请入内堂。
柳保泰把手里的盐引摊开给行商过目。
行商见上面写着:长芦盐场盐引,又见后头的发卖地址是临清,笑了笑道
“我听说长芦盐场的盐已经被支给当军饷了,小友从哪里弄来的盐呢
第十六章:过年时节
赚到了两千两银子的柳保泰,这个时候心里不要提多么明朗了。
就在腊月二十二小年这一天,他体体面面的花了三两五钱银子,给全家做了衣服。
他给自己做了三件衣服,都是白绫的,上面还绣着大红色的牡丹之类。
这种月白色的衣料,照理说是给女人做衣服用的。
男人穿的衣服,大多是黑缎子、蓝绸子。
但是明朝末年社会风气糜烂,女装的确又挺漂亮。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