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崇祯行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不加思
    兵备道的按察使司副使,虽然和按察使司自己衙门里面的副使,都叫作副使。

    但是兵备道的副使,更多的是享受按察使司副使的待遇;而按察使司自己的副使,那可就是权力极大的了。

    济南卫,是内地卫所,平常并没有什么战斗任务,所以按照大明朝的祖制是三分操练,七分屯田。

    五千六百人里面,后天就要校阅一千七百人,大家得到通知,后天一早在城外的练兵场集合。

    “听说来的是郑副使!”

    “哪一个郑副使”

    “郑崇俭大人!”

    柳保泰听见这个名字,禁不住一个激灵,心里骂到“坏了坏了,这个死老头子来了。”

    郑崇俭,字大章,山西乡宁人。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进士;这个老西儿是一个允文允武的干臣。初授河南府推官,历山东按察使司副使。崇祯初,迁陕西右参政,累迁右佥都御史,巡抚宁夏,数败套寇,因功获赐银币,世荫锦衣副千户。

    所谓套寇,就是居住在河套地区的蒙古人。

    这些蒙古人本来就是元朝遗留下来的近卫武士,又因为掌握了水草丰美又可以出产粮食的塞上江南河套地区。

    所以和那些在大漠里苦哈哈的蒙古同胞不一样,这些人个个是兵精甲足,器械精良,历年来都是明朝朝廷解决不了的大麻烦。

    就是这么一群劲敌,郑崇俭竟然能够靠着手下那群吃不饱喝不好的边军打出一个大劫,足见这位老兄的实力了。

    当然郑大人最为牛逼的是打流寇。

    崇祯十二年(1639年)正月,郑崇俭升任兵部右侍郎,接替洪承畴总督陕西三边军务。

    洪承畴是何等的人物接替他的能是多么平庸的人

    也是崇祯十二年五月,假投降的张献忠在谷城起义,罗汝才等九营随之俱反,兴安(今陕西安康)告急。

    总理熊文灿请求皇上命令郧阳巡抚王鳌永防守江陵、远安,陕西巡抚丁启睿、四川巡抚邵捷春分别在各自区域内严兵防守,郑崇俭主持提兵合击。

    这时,固原、临洮、宁夏的三个总兵左光先、曹变蛟、马科已跟随洪承畴入卫京师,只有柴时华中途返回甘肃,郑崇俭调用他而他却不响应。

    可是郑大人是何许人物啊你不响应我,老子有的是朋友!

    于是传檄副将贺人龙、李国奇等从西安出兵。

    李国奇是郑崇俭一手提拔的心腹爱将,听调听宣;手下的是百战精英。

    不过遗憾的是李国奇的队伍到略阳时发生士兵起哄,抢劫了瑞王的田租。

    李国奇当时已提升为陕西总兵官,却因此事被免去新职,而郑崇俭也因之被贬官一级。

    这个事情,说到底是明朝廷不对,皇帝怎么能不发工资就差遣饿兵

    这个时候,左良玉正好在房山县让张献忠打的是哭爹喊娘,张献忠扩大战果,率军预备攻击陕西。

    郑崇俭于是率领贺人龙、李国奇的部队把他遏制在兴安,三战三捷,于是起义军回奔到位于湖广、四川交界地带的兴山、太平。

    这时,杨嗣昌已经以督师辅臣的名义领兵南下,到熊文灿的军中取代了他的位置。

    在此之前,兵部尚书傅宗龙建议让郑崇俭兼管四川的军队,而杨嗣昌已经发布檄文要求陕西的军队进入四川。

    郑崇俭于是在崇祯十三年(1640年)二月率领贺人龙、李国奇入蜀,会同左良玉在玛瑙山(今四川万源境内)大败起义军,斩获首级一千三百三十三个,收降起义军领袖二十五人,得到不计其数的兵器和马骡。

    明朝记录功劳,靠的是首级,但是战场凶险,打起来哪有功夫割人头况且如果这个人头被砍掉了一半,找不到了那也




第八章:检阅济南卫
    郑崇俭是一个枯瘦的中年人,但是双目炯炯有神,黑脸。

    他身着大红色常服,上面的补子上绣着两只争飞的云雁。

    郑大人是一个讲究人,和别的官员不同,他的这个补子,是加了钱找知名的师傅绣的,里面掺了些银丝。

    日光一照,两个大雁栩栩如生。

    他瞪着三角眼,看着台子底下济南卫的这一帮人。

    旁边站着他的旗牌官,今天是领了命令来校阅。

    根据他的职权,对于四品以下武官,可以直接摁地上打板子,四品以上武官可以先行革职,上奏弹劾。

    上述复杂的官场权力,对于他郑崇俭来讲,只要把旗牌官手里的牌子往地下一扔,就可以了。

    所以场上众人无不凝神聚气,看着旗牌官和看索命无常一样。

    “可以了,先演练步操。”

    天下卫所,拖欠军饷,导致了军户的大规模逃亡。

    但是在济南卫,这倒是一个例外,因为济南卫存在有一个保卫德王、保卫巡抚的任务。

    平日里粮饷一概不拖欠,只是会打折;目前年景还可以,所以发放五折粮饷。

    不过说到,战斗力,那可就一言难尽了。

    今天上场的一千七百人,大半顺便干着小商人、小手工业者、无赖、酒保的营生。

    剩下的一半,里面有二百人是指挥使的家丁。

    济南卫的指挥使,因为近水楼台,所以高配一级,是正儿八经的从二品都指挥佥事。

    所以,为了表示文武和谐,他没在台子下面站着,而是坐在了郑崇俭下手的椅子上。

    听见副使说了这话,指挥使站了起来道“开始!”

    济南卫的一千七百人,在演武场上开始表演阵法。

    这个阵法当然不是戚继光发明的什么鸳鸯阵,像鸳鸯阵这么高档的东西。

    就眼下这群人,不一定能给你表演成什么德行。

    操练的是三叠阵,也就是火枪手在前,弓箭手在后,枪兵刀盾在最后这一个祖传了二百年的本事。

    毕竟每年都要在冬天应付这么一次,所以这三叠阵弄起来,竟然是有模有样。

    步操完了,照例是要阅骑兵的,但是济南卫周边的牧场,早就被朝廷分给了德王,整个济南卫一共就只有五十匹马,和爷爷一样的伺候在那里,随时准备出借给济南营的营兵弟兄。

    明朝的武装力量分为军兵,所谓军,就是站在场上的这伙人;所谓兵,就是济南营的那伙人。

    济南卫一天到晚的发打折粮饷,但是济南营这帮大爷,没人每月按时发放二两白银六斗米。

    说句不好听的,如果家里都没钱,这些营兵过得比卫所的千户都好。

    好在济南卫的军官们,打仗不见得行,理财个顶个都是好手。

    就连柳庆这样的,不也有大片的田地吗

    郑崇俭,知道济南卫没什么马,当然不会强人所难,于是挥了挥手,开始比较箭法。

    明朝军队,从朱洪武那一代开始,就树立了一个正确的观念:杀伤敌人,靠的是远程火力。

    所以在大明朝的武备里面,弓是百兵之王。

    当然,朱洪武没料到,后来会有火绳枪这种高档货色。

    要是他知道能发明出这种东西,弓箭就得区居第二了。

    毕竟他那个时候的火门枪,说到底是宋朝的设计,局限太大了。

    指挥佥事以上,因为属于高级指挥官,所以免于此项。

    首先上场的是指挥使的亲兵把总杨威,杨威身高七尺,面白无须,有一身好武功,官场上的职务是济南卫的前所掌印千户。之所以让他先上场,原因就是他武艺高强,想要给人留下个好印象。

    这杨威拉弓的架势极其优美,咚咚咚飞出三箭,全部中了一百五十步之外的箭靶。

    全场喝彩,那指挥使脸上也分外有光。

    郑崇俭看了,脸上微微露出鄙夷神态,心说“济南卫的这个指挥使,真是个老油条,知道历来检阅,按察副使们只看前三个武官射箭。”

    按察副使,说到底是朝廷文官系统里面的高官,哪里有空花一个上午看这群人射箭

    所以一般的情况是看看没什么问题了,就把任务委托给身边的旗牌官。

    旗牌官一般也是卫所系统的,大家搞不好也沾亲带故,通融一下就过去了。

    郑崇俭挥挥手招来身边的小厮

    “那个被人家光着屁股从风月场所轰出来的叫什么名字”

    那小厮道“柳保泰!”

    听罢,郑崇俭脸上露出了冷笑。

    站起来,假笑道“赏!”

    身边的亲兵连忙捧上一个红案,上面正中放了一两银子。

    场中卫所兵都很高兴,看来郑大人不是要来收拾大家的。

    明朝惯例,武官阅兵射箭成绩优秀,一般只会奖赏三钱银子。

    一两银子,简直就是格外开恩了。

    郑崇俭,站起来郑重道“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古来朝廷重豪杰,尔等应该尽心操练!”

    台下轰然应诺。

    指挥使看见这郑大人脸上,全然没有什么高兴的神情,作为一个老油条,他心里有些慌乱。

    只听那郑大人继续道“不按照顺序教射了,按照花名册挑着点名上场。”

    接着,这郑崇俭,连着挑了几个倒霉蛋上场。

    有十八的副千户,三十的百户,五十的千户;老老少少,洋相出尽。

    最可笑的是一个三十四五的百户,穿着一身纸壳做的铠甲来应付,还没等着上场就给叉出去打板子了。

    甚至有一个浑身赘肉的武官,连弓都拉不开,让震怒的郑大人罚了三个月的俸禄。

    指挥使的脸色是越来越白。

    看着差不多了,郑崇俭,在最末的舍人幼官花名册里,叫出来那个在心里盘桓了很久的名字。

    “济南卫左所正千户掌印官柳庆,嫡长子,应袭舍人柳保泰。”

    只见舍人幼官的方阵里面出来一个身高八尺的少年郎,面白短须,倒是一表人才。

    郑崇俭心下诧异,在他印象里,这个柳保泰应该是一个相貌猥琐、獐头鼠目的废物啊。



第九章:飞翔
    柳保泰获得新任按察使司副使郑大人青睐的事情,很快就传遍了济南府。

    就连在清平王府的朱灵儿都有所耳闻。

    “那个得到郑大人青眼的,正是主子前些日子遇见的那个青年人。”

    “飞花时节,垂杨巷陌,东风庭院。重帘尚如昔,但窥帘人远。

    叶底歌莺梁上燕,一声声伴人幽怨。相思了无益,悔当初相见。”

    朱灵儿又把这首词拿出来看了几遍,这些日子,她心绪不宁。

    时间已经到了谷雨,济南的天气渐渐地变得热了起来。

    纤纤玉手,在悔当初相见这五个字上面掐了一下,然后一声叹息。

    她现在知道了,柳保泰的确是一个文武兼备的人才,但是这样的人又怎么能够当自己的仪宾呢

    明朝管理宗室是极其严苛的,不仅王爷们形同软禁,就连王爷们的姻亲也大多是受到限制。

    出生在帝王家是一种幸运的不幸,朱灵儿是个爱读书的女孩子,她生来就喜欢游山玩水。

    但是很小的时候,她就知道,自己不过是笼中鸟罢了。

    出城二十里,需要到巡抚衙门挂号,出城一百里,需要获得皇帝的圣旨。

    她今年十五了,还没有离开过济南。

    如果招这个小舍人当仪宾,那么也不过是这金丝笼中的鸟儿又多了一只。

    仪宾和郡主、县主一样,终身是不能离开所在的州府的。

    “可是他怎么能够当笼中鸟呢他该一飞冲天啊!”

    “主子,宗人府和礼部允了王爷给您选仪宾的折子!”

    愿意抛弃自己前程,过来当仪宾的,大多是注定考不上举人的穷酸秀才,或者想要借助王府势力的世袭卫所官,这些人实在不能算是很好的角色。

    如果能够选一个老实的仪宾,那还好一些,可是往往有宗室,尤其是宗室里面的远支儿宗女遇人不淑。

    朱灵儿就知道,宁阳王府某个镇国中尉家的仪宾就是一个好赌的闲汉,靠和宁阳王打牌,当了仪宾。

    “还不一定是什么人呢。”

    窗外忽然来了一阵春雨,却惊到了房檐下的燕子,县主看着那成双的燕子,无限惆怅。

    先不讲县主朱灵儿是怎么的自怨自艾,就是在这个时候,柳庆府上来了一位贵客。

    这贵客不是别人,却是刚刚战死的总理川、贵、湖广军务大臣鲁钦的儿子,府军卫指挥佥事鲁宗文的亲兵把总都指挥使鲁忠。

    府军卫,虽然是在南京,但是鲁家的祖坟却在长清,这一次鲁忠就是护送鲁钦落叶归根的。

    鲁钦,字承宇,长清人。出生于武将家庭,青年时期袭任父职,以府军卫身份中武举人。

    万历年间任山西副总兵,熹宗天启元年(1621年),改任神机营副将,不久署都督佥事,任保定总兵官。

    天启二年,彝族土司首领安邦彦、奢崇明在贵州发动叛乱,总理川贵湖广军务杜文焕畏怯称病不出。是年十月,明廷命鲁钦总理川、贵、湖广军务,南下平乱。
12345...2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