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行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不加思
城内军民无需惊恐。
农历七月又被称为鬼月,在这一个月鬼门大开,据说有孤魂野鬼因为没有地方去,就喜欢附身在八字软的倒霉蛋身上。
所以在这个月的月尾,大户人家都是喜欢放炮驱邪的。
这会儿指挥使司竟然代劳了,大家哪里惊恐分明个个高兴的不得了。
柳保泰命铁匠把三件铠甲里面堪用的部分取出来,按照冯效国的描述叠在一起,绑在人形靶子上,又在这铠甲下面放了一块猪肉。
准秀才郝勇书法精妙,在这人形靶子上写了两个字恶鬼。
济南府里有名的裱糊匠,则免费给这个恶鬼塑造了形象。
冯效国则更是奇妙,不知道从哪找了个麻绳编成辫子,用墨染黑了,挂在了靶子的脑后。
柳保泰看了哈哈大笑,心说这那是什么鬼,分明是真满洲大兵。
七月二十这一天,济南府校场里面人山人海,全都是来看热闹的人。
大家伙听说这一次驱鬼,不仅仅有响声听,还有精彩的射鬼表演。
读书人也都出动了,但是他们当然不会和老百姓在一起,而是在附近找了一个纳凉的地方,一边喝酒一边看。
明朝的读书人喜欢谈军事,一个个都是纸上谈兵的高手。
听说有人要试验鸟铳的穿甲威力,一个个都是欣欣然的跑来围观。
官场上的人物,也没有闲着,至少郑崇俭到了,隔着老远搭了一个凉台,旁边站着历城县知县,当然陪着郑崇俭坐在那儿的那个中年长须文士则身份不知。
就连王府,也听说了这一个盛事,有几个将军、中尉在陈仪宾的带领下,也跑来看。
陈仪宾就没有郑崇俭那么装模作样,竟然带着几个宗室过来见礼。
“鄙人陈凤仪,带着几个后生过来看看。小兄弟,年少有为,关心兵事,真是年轻人的楷模。”
陈凤仪,字九成,历城人,貌雄杰,才兼文武。年十七,补诸生。与德王世子友善,德王见而悦之,选为仪宾,入赘王府。崇祯己卯,大兵攻济南,凤仪携二子正学、正己、侄子推心奉命守东门,城陷俱被害。后家人捡其尸葬之,身存而失其首。
王爷的仪宾是三品的高官,又是贵戚,按照礼仪,柳保泰应该立即跪下磕三个头。
陈仪宾见状,也觉得尴尬,连忙道“不必多礼。”
不等陈凤仪说完话,就跳出来三个年轻人
分别是泰安王府奉国将军朱常汴、泰安王府奉国四将军朱常淓、临朐王府奉国将军朱常漛
按明朝的封藩制度,除太子作为储君留京辅王外,诸皇子均被分封各地为亲王,称亲藩。亲王的嫡长子封世子,世袭亲王,诸子则封为郡王,并在亲王所在地分建郡王府。郡王亦应由其嫡子世袭,诸子则为镇国将军,镇国将军之下,诸子则以世次递封为辅国将军、奉国将军、镇国中尉、辅国中尉,直至皆为奉国中尉。
眼前这三个年轻人论起来算是当今皇帝的叔叔。
他们倒是也大方,学着陈凤仪来了一句“老弟,不必多礼。”
搞得不伦不类。
火铳表演开始了,先是一百二十杆三眼铳打了起来。
三眼铳这种兵器,在明朝末年已经算是落后产品了,在以后的中国历史里面,更多的是作为礼器出现。
噼里啪啦一阵,烟雾缭绕,引的围观群众齐声叫好。
待烟雾散尽,柳保泰让薛思进上去表演自己拿手的双刀。
第二十六章:山雨欲来风满楼
自从被山东巡抚王从义相中后不久,柳保泰就和他手下的六个亲兵一起被选进了巡抚标兵。
因为津云小太郎在王巡抚的威逼利诱之下,主动贡献出来了锻造铁炮的技术。
所以这个降倭获得了重用,不仅被提拔成了百总,而且获得了赐姓赐名。
如今他的名字叫作云中虎,威风是威风,但却透着一股子玄幻劲。
岳家枪高手冯效国,本来是要当巡抚大人的亲兵的,但是因为是戴罪之身,巡抚大人仔细权衡,只是提拔他当了小旗官,仍旧在柳保泰手下。
准秀才郝勇到是因为写了一手好字,当了不入流的文书官,终于心满意足的成了丘八嘴里的郝先生。
柳保泰举荐贤才有功,又精于练兵,所以被提拔一级当了指挥佥事,在营兵里面做了把总。
当然,他所在的这个营是刚刚招募的,由于军饷都是凑出来的,所以在待遇上就显得有点寒碜。
一般的营兵每个月有一两银子,巡标的营兵是二两银子。
柳保泰手下的火枪营兵只有可怜巴巴的八钱银子,五斗米。
兵源也是济南卫的卫军。
按照道理说,卫所毕竟是一级军事单位,卫所兵的战斗力应该比一般的市井游民要好不少。
但是要命的在于,卫所制度已经荒废了,旗兵只是名义上的军人,又因为法律问题的缘故不能从事任何产业。
一天到晚游手好闲,身体素质比起一般的市民还要差许多,更比不了春夏秋冬都在劳作的农民。
接收这批兵源,一来是因为指挥使大人的面子,二来是军饷可以开得更低一点。
柳保泰、津云小太郎外加冯效国花了大约半个月的时间,才让这支队伍看起来像模像样。
队列训练弯沉,已经是崇祯二年九月份的事情了。
不等大家休息过来,就是铁炮训练。
津云小太郎自己训练不过来,于是请了自己的老爹、兄弟们一块出场。
津云小太郎的父亲起了一个战国大众名,叫做津云左卫门,至于他的兄弟们,名字则就更加的有规律了。
分别叫作:津云次郎,津云三郎,津云三四郎。
柳保泰诚恳的聘请了津云左卫门出任火枪队的的总顾问,当然按照日本的规矩称呼为兵法指南。
至于次郎、三郎也一并笑纳。
三四郎因为年纪太小就没有招收,留在兵法指南身边继续学习。
在津云一族的努力之下,火枪队水平突飞猛进。
看着手下这帮人已经能够熟练地掌握铁炮技术了,柳保泰又命令火枪手顺便练习武士刀和苗刀。
在柳保泰的计划中,自己手下的三百人,一百五十人为铁炮手兼任长刀手;一百五十人为长枪手兼任三眼铳手。
临敌时,长枪手和铁炮手成棋盘状布阵,前方摆放
二十七章:己巳之变,勤王
王从义最近这几日睡眠不是很好。
在京师的上层里面盛传着女真将在今年冬天入寇的消息,或真或假,但又不像是真的。
这会儿,他刚刚给济南著名的灵岩寺题写了千年名刹的牌匾。
王从义是两榜出身,写得一手好魏碑,千年名刹四个字写的是力道十足,很有风骨。
正在自我欣赏之际,却听见门外马蹄大作。
心下不悦道“都已经宵禁了,是谁在外面乱跑”
刚要吩咐旗牌官叫人去看看,却见自己的老家人敲门道
“老爷,兵部的上差。”
王从义不敢怠慢,连忙在老仆人的伺候下穿好衣服。
他是堂堂的巡抚,左副都御史,穿着大红色的官服,胸前绣着孔雀。
穿戴整齐以后,他在铜镜里面看了看,刚才那个略显疲倦的老人竟然有了威武之气。
略微点了点头,便到了前堂。
京师里来的上差,已经等了很久,见王从义出来了,都拜倒在地,并递上了加急塘报和兵部发的旗牌。
“三根鸡毛,火急”
他打开塘报扫了一眼,觉得有些头晕目眩。
只见这塘报上写着:二年十一月十五日,东虏十万,破大安关入
剩下的字他也不愿意看,招呼身边的老家人过来读。
原来,上个月中旬的时候,后金就已经从大安关破口而入。
虽然刘策等早有防备。
但是和历史上不同,这次八旗兵不仅是出动了步骑十万,而且从辽阳城墙上拆下来了二十门大将军炮。
一阵轰击,就打垮了大安关的城墙,杀光了里面的三千守兵。
等到这封信寄出的时候,十万八旗已经破关而入了。
好在,有刘策的奏折,这一次崇祯皇帝没有和历史上一样等闲视之,而是在接到大安口沦陷的塘报的第二天就下旨让兵部通知山东、陕西、山西、河南的督抚勤王。
这会儿,兵部的塘报已经陆续抵达了各地的督抚手中。
王从义脸上满是疲惫,道“通知旗牌官,拿着我的王命旗牌并兵部的旗牌调标兵,令他们后天巳时到西营集合;调济南营一千营兵令他们后天辰时在城内集合。都干完了再跑一趟德州,调那里的三千营兵,五日后一并北上。”
看着老家人走出了门,王从义反而松了一口气,再一次洗漱完毕,沉沉的睡了过去。
柳保泰第二天清早得到了消息,头脑也是嗡的一声。
作为一个现代人,他习惯了朝发夕至,习惯了电波如飞,他忘记了在这个时代,交通是靠着四条腿的。
该来的还是来了,没想到自己的初阵,面对的就是纵横北亚的八旗健儿,不禁踌躇满志起来。
但是一想,明朝的财政崩溃,自己这次去京畿,很有可能是有钱去没钱回来。
所以急忙吩咐柳福通知黄锦从仓库里提了三千斤精盐,并大批布匹,精盐让自己手下的营兵随身携带,每人十斤。布匹则是雇了十五辆大车随军。
那大车行的师傅,知道前方在打仗,又考虑到快要到年根了,所以很是犹豫。
柳保泰酬以双倍薪水,并保证只需要送到天津即可,那老板才不情不愿地同意了。
等到货物齐全了,才下令让津云小太郎点齐了三百人,全营准备好铠甲、军械、弹药,按照命令明日清早集结往西营方向行军。
王从义这一次从济南营兵借走了一千人,又动员了自己的全部巡抚标兵两千五百人。
根据明朝的作战规则,一名战兵需要有一名辅兵照顾生活起居。
所以在西营集合的一共是七千人左右,远远望去,也是站成了一大片。
王从义着正三品文官官袍,外面罩着猩红大氅,看着这黑压压的一片人,豪情万丈。
按照道理,巡抚大人应该发表一下战场动员令,但是他却不知道该讲什么好。
他很清楚自己手下这七千人,面对十万如狼似虎的满洲兵。实际上并不能起到什么关键的作用。
他只是期望别的督抚也能倾尽所有
“全军开拔!”
命令下了,七千人排成一字长蛇阵开始往德州方向出发。
崇祯二年腊月初七,大军抵达齐河县,于城外驻屯,齐河县令看在巡抚大人的面子上携带猪十头酒五十坛慰劳勤王官军。
当日得到消息,八旗军攻破京师北边二十六堡,打败宣府总兵官满桂三万大军。
所幸,满桂是沙场宿将,撤退及时损失并不惨重。
王巡抚下令全军加快脚步,争取十八日抵达德州。
崇祯二年腊月初十,大军在傍晚抵达德州城北大营,德州参将在这里已经等候了三天。
两军会师兵力达到了一万两千人,王巡抚下令大军修整一日。
听闻前方战事吃紧,而且马上就要出省,济南营兵里面有十几个人做了
第二十八章 己巳之变 噩耗传来
王从义的山东勤王军暂时驻扎在了天津仓,说是修整三日。
诸位将领都在四处打探消息,由于京师戒严,现在说什么的都有。
前来传圣旨的内官嘴风很严,什么也听不到。
只知道这内官叫作孙全忠,今年三十六岁,在御马监里面当差,是一个监丞。
明朝皇帝倚重内官,太监也是有级别的,监丞是仅次于太监和少监的第三等人物,而御马监则是除了司礼监之外的第二大热门衙门。三十六岁就当到了监丞,可以说是前途无量了。
他腊月十三就在这里等着山东勤王军,现在已经等了整整七日。
见了王从义就一脸媚相的上手搀扶,嘴里还说着“都堂啊,万岁爷派奴婢等你,等的心焦啊。”
王从义这个人,吃软不吃硬,因此对孙太监还算是有好感。
柳保泰努力的搜索着自己的记忆,就是记不得明末的历史上有这么个人物。
历史就如同大浪淘沙,又有几个人最后能留下姓名呢
又过了几天,从京师里面来了几个锦衣卫的人,勤王军上下一路并没有干什么坏事,所以并不害怕。
那锦衣卫的差官很是狼狈,穿着一身山文甲,但是却丢了头盔。
到了大营连着喝了三大碗水,才从怀里掏出来圣旨,给众官宣读。
圣旨上首先褒奖了山东将士的勤王义举,而后谈了谈战事局面,最后任命孙全忠做了勤王军的监军,命令大军协助天津方面防守漕运粮仓。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