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崇祯行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不加思

    柳保泰听了之后两眼翻白,但还是急忙命令冯效国带着十个骑兵赶忙回去给王从义报信。

    于是一行二十人便在驿站住了下来。

    那驿丞满脸窘迫道“不知道差官可有勘合,没有的话这食宿要自理。”

    柳保泰怒道“我们大腊月的,好好的山东不待着,为了你们畿辅百姓跑到这里和鞑子玩命,怎么还要勘合刘侍郎有勘合么你们倒是给他准备了酒肉!”

    那驿丞慢悠悠的拿出来一个盒子,里面整整齐齐的码放着一叠勘合,道“刘侍郎是有勘合的。”

    柳保泰生怕这驿丞糊弄他,挑出来一看,还真是刘侍郎等人的勘合,也是无奈,只好说

    “那就自费吧,要上房,我们的马也要喂好料!麦豆不要稀罕。”

    在这驿站住了有三天,年二十九这一天的下午,终于是等到了刘侍郎的大军。

    还没看见打头的旗帜,远远地就听见刘侍郎的部队唱着军歌往这里走。

    “上忠于吾皇兮,下安抚吾民,报圣上之豢养兮,愿肝脑而涂地。”

    驿站里面的几个佣工道“刘侍郎是崇祯元年的翰林,精通兵法,尤其擅长布置诸葛武侯的八卦车阵,皇上和他谈了三次,就提拔他当了侍郎,可以见他兵法精熟,咱们有指望了。”

    柳保泰只见夕阳余晖之下,一杆大旗英风烈烈,上面写着:协理京营戎政兵部侍郎刘。

    又看见那被寄予厚望的刘侍郎部队,竟然人手一辆小推车,慢慢悠悠地就往这儿来了。

    “走,咱们会会这个刘侍郎去。”

    二十人,都是双马,奔驰而去,尘土飞扬。

    距离刘侍郎还有一里地的时候,柳保泰命令三个精壮的骑兵跟着自己,其余的在原地等候,打马上前。

    刘侍郎的大阵看见来了这么一对骑兵,显得有些慌张,但是一看是明军的装束,又按照规矩,只有三人打马而来。

    于是也就放心了。

    迎上来一行五个骑兵,为首的是一个大胡子壮汉。

    “末将,山东勤王军守备,指挥佥事衔柳保泰,奉王都堂命令迎接刘部堂,并有书信。”




第三十一章:己巳之变 大战将来
    崇祯皇帝虽然下了圣旨,要求各地的官兵来京师勤王,但是却并没有准备好军饷。

    柳保泰刚刚得知山西巡抚耿如杞的援军因为拖欠军饷发生了哗变。

    耿如杞本人也已经被皇帝下了大牢。

    明朝制度,外地来的援军第二天就应该发粮食发银子,但是户部里面根本就没有银子。

    兵部对付不了闯关而来的鞑子,只能坐视人家在畿辅饱掠而去。

    但是对付点山西来的穷军汉倒是办法十足,为了不给人家发钱,今日调到甲处,明日调到乙处,就是不允许这些可怜的勤王士卒在一个地方待够两天。

    再傻的人,看到这个架势也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皇上不仅不发银子,不仅要差饿兵,而且还要折腾大家。

    于是就发生了哗变,把耿如杞巡抚扔在京师,自己结伙溃逃回了山西。

    当然有一些胆大的,索性就在当地落草,当了土匪。

    这些军汉,在明朝的高官眼里只不过是一把烧起来嫌弃烟大的柴火,但是在李自成、张献忠眼里,却是不可多得的好兵。

    他们生长在和蒙古兵战斗的第一线,军事经验丰富,是名副其实的边军。

    他们溃逃,做了逃兵,自然不会再有当兵吃粮的打算,一个个回到山西,都做了流寇的老营。

    在良乡的山西勤王军没有军饷,那么在蓟州的山东勤王军就更别指望有什么银子了。

    崇祯三年正月,照理说应该发放双饷,每人二两银子,眼下京师无银,当然是拖欠下来了。

    好在王从义手里有从天津仓提出来的粮食,一直以来又很擅长安抚士卒,所以倒没有发生什么哗变。

    只是士气比较前几天来说,显得低落了不少。

    遵化县的难民,也已经到营了,一共是一千六百人,男女老幼一个个凄惨的不得了。

    王从义审查完了这一批人,见都是一些落了难的百姓,于是都安置在了蓟州那个空空如野的粮仓里面,自己上了一道奏章,就说是山东勤王军的前锋守备在蓟州城东和鞑子的哨探交火,吓退了鞑子的哨探,并收容了一千六百难民。

    星夜派官差送去了京师。

    柳保泰这几日,倒是也没闲着,前几日战死的赵百总,这会儿终于是找到了尸首。

    只见这赵百总虽然穿着棉甲,但身上还是中了十箭,箭箭入骨,柳保泰用力拔那箭头,费了很大的力气才把那箭头拔了出来,然后对一同来的匠人孙头领道“老丈帮忙看看,这可是鞑子的梅针箭”

    只见这箭,箭杆是以桦木制成,长二尺八寸,杆首包黑桃皮,末端裹黑桦皮;箭镞长三寸二分,宽四分;箭羽为黑雕翎,羽间和括都髹朱漆。

    孙头领道“正是鞑子的梅针箭!此箭破甲能力极强,大明的铠甲,



第三十二章:己巳之变 战死者
    刘之伦到了蓟州大营,在东营下了营,升了帐。

    他是去年的进士,只不过是因为喜欢谈论军事,在这样的局面之下,被超擢作了协理京营戎政。

    他手下的军力,一半是京营的选锋,另一半则是他募集的老百姓。

    京营由于长期的荒废,武备早就不足为论了。

    现在的情况真的就是官比兵多。

    刘之伦这一次带出来的一万多人里面,光是有品级的武官就将近有一千六百人。

    刘之伦刚下好了营,王从义就派遣柳保泰过通知他去城西开会。

    那刘之伦倒是没有什么别的事情,带着十来个亲兵去了王从义大营。

    王从义早就召集了大营里面参将以上的将领在那里等着,他这会喝着茶,正在为要不要听圣旨的吩咐去打遵化而犯愁,监军太监孙全忠已经催促了好几次。

    “咱家听说遵化附近的三万官兵已经反正了,正在围攻遵化,都堂如果能够提兵去,定然能够收复遵化,立下大功。”

    但是他又审问了从遵化逃出来的教谕,那教谕分明说鞑子已经击溃了围城的明军。

    他当然不会全然相信这么一个剃了头的微末文官说的事情。

    但是,却也觉得事情,恐怕不如孙全忠看的那么乐观。

    正在出神,却听见门外的马蹄声,来的是柳保泰,后面跟着一个宽脸庞,枣红色面容,无须的中年男子。

    穿着和自己一样的孔雀补子常服。

    看起来就是那个一举成了兵部侍郎的刘之伦。

    孙全忠走上前去道“想来这位就是刘大人了,咱家早就听闻了刘大人年轻有为,得到了万岁爷的超拔,心里知道不一定是怎么样的好汉,今天一见,果然如此。”

    那刘之伦是正经的两榜出身,在心里是很看不起这些阉人的,但是听见孙全忠说话这么客气,心里面也不好意思说什么。

    道“公公真是客气了,蒙皇上不弃,我一定肝脑涂地,驱逐鞑虏。”

    王从义心说,这人到真是不在乎生死,就是似乎不能够成什么事情。

    王从义给柳保泰使了一个眼色,柳保泰知道了,带着一行亲兵退出了大营。

    大人们商量军事,实在不是柳保泰这等微末的军官所能够知道的。

    过了一个时辰,就看见一行人垂头丧气地出来了;那孙全忠也不是一开始那么自信了。

    在门外和刘之伦说了两句,那刘侍郎应了两句,骑上马走了。

    又过了几日,王从义下了令,山东勤王军在先行军,刘之伦的一万车营在后。

    两军连绵十数里,缓慢的往遵化城走去。

    山东勤王军是客军,京营军也是客军,本地的主军则要么投降了后金,要么就战死了。

    一路上走过去,偶尔能够看见战死的明军的尸体。

    他们大多数是被射死的,王从义让柳保泰等人造册登记。

    “已经发现战死将士尸首五百三十六具,里面关宁军的一百六十具,剩下的都是蓟州的,发现战死的参将三员,守备四十员。”

    柳保泰的心情越发的沉重了,蓟州附近并没有爆发大的战斗,这些战死者都是在前哨站中被杀死的。

    虽然很多尸体已经腐烂,但是从块头和装备上,柳保泰和收尸的官兵明显地发现,这些人都是明军里面的好手。

    最为受刺激的倒是冯效国,他拾起来一杆骑枪道“这把马槊,一看就是出自名家之手,或者还是祖传之物。”

    这把马槊的主人,此时已经身首异处,连脑袋都找不到了。

    看来是和鞑子的哨探发生了肉搏,让人家割了脑袋,回去邀功了。

    马槊和马枪不同,是高价的兵器,为了造一杆好马槊,需要挑选上好的木材,经过一两年的精工细作才能够成功。

    同样是端着枪在马上冲锋,使用马枪可能一击就会折断,而马槊则可以往返冲锋。

    因为马槊的韧性极好,像冯效国手里的这杆马槊,可以依靠自己的弹



第三十三章 己巳之变 观望
    “刘侍郎的一万部队实际上战斗力并不强,并且移动缓慢,马世龙坐拥三万精兵作壁上观,孙阁老的关宁军士气沮丧,眼下咱们却要打遵化,只能是自取灭亡!”

    王从义起身,躲了几步道“继续说。”

    “俗话说得好,兵贵神速,眼下咱们为了迁就刘侍郎的车营,每天只能走二十几里,等走到遵化那得是正月二十几日的事情了,前些日子反正官兵们围攻遵化,东虏虽然在永平一带扫荡,但恐怕会排出一支偏师援救遵化。”

    王从义听了点了点头道,“来地图前说。”

    柳保泰站在地图前面,指了指永平,又指了指遵化。

    道“咱们虽然距离遵化近一些,但是也近不了多少,遵化的鞑子既然已经被围攻了,必然是派骑兵给永平的皇太极通风报信,皇太极再派部队往这边来,前前后后要二十天左右。现在已经过去了十日了,鞑子的前锋估计在开平附近。”

    王从义道“为什么不走更为快捷的迁安、蓟州镇而要向南边故意绕远”

    柳保泰道“蓟州镇,毕竟是蓟镇的大本营,又有马世龙的部队,他们从这边走,可能会受到马世龙的袭扰,耽误的时间未必有绕远道来的少。”

    王从义点了点头又道“按照你的说法,马世龙会作壁上观,又怎么会袭击鞑子”

    柳保泰道“东虏用兵一贯是以多打少,马世龙有三万兵,和这一支偏师的人数大约相当,就算是知道马世龙畏葸,鞑子也不敢冒险。”

    王从义,点了点头道,“你怎么知道是三万军队”

    柳保泰心下一惊,道“我肯定不敢告诉他,我是从满文老档里面看到的,怎么把这个合理的解释下呢”

    想了想说道“关宁军入关的大约有三万,为了牵制他们,鞑子二十万人里面至少要有三万人在那里盯着;永平等地到底是城堡坚固,永平攻城的也需要六万人;再加上已经押送掠夺物资出关外的四万人,也只能是派三万人来。”

    王从义道“鞑子押送物资出关这个你是怎么知道的确有此事么”

    柳保泰心说,坏了,又把历史记载当情报说了,只好周转道“这是属下猜测的,眼下大军集结,皇太极这等谨慎的人恐怕是不会带着掠夺来的物资在这里等着咱们打他。鞑子这三个月来,先后攻破城池三十座,又在固安县屠城,又掠夺了河西务、通州等地的漕粮,我估计这些东西非得三万人押送不可。”

    王从义叹了口气道“要真是有这三万人押送,倒是还好了,如果没有,鞑子往遵化派遣的可能就是六万人了。”

    他顿了顿,又踱步回到椅子上,端起茶杯喝了一口道

    “我跟你说的军机,你不要泄露。”

    看见柳保泰磕头应承了,他才道“圣上给那刘之伦圣旨,让他钦差咱们和他一块去收复什么遵化,说是要去堵住鞑子的归路,再集结整个蓟镇的十万大军,给东虏来一个毁灭性的打击。”

    柳保泰心下一惊,心里说“这个和历史上讲的不一样啊



第三十四章:己巳之变 荒村
    王从义本来打算拿马兰峪的鞑子人头来敷衍塞责,可是却不料马兰峪早在十天前就反正了。

    驻守马兰峪的张参将是一个十足的软蛋,鞑子入关的时候,他率先剃头归降,这会儿听说大明的军队杀过来了,又第一时间带着家小、亲兵,金银细软跑去遵化投靠驻守在那里的鞑子去了。

    马兰峪的官兵们,去年刚刚被拖欠了军饷,一个个也是光棍不吃眼前亏,见主将跑路了,顿时也都鸟兽散,只留下几百个老弱病残,跑也跑不脱,于是再次反正;又打出来了明朝的旗帜,乖乖地等着明军来接收。

    于是王从义和刘之伦索性上报朝廷,大言不惭地宣城自己夺回了马兰峪。

    眼看着勤王大军是等不到了,又有监军孙太监在那里聒噪,二人无奈只得率领大军继续向遵化方向前进。

    刘之伦一介书生,纸上谈兵的时候意气风发,等真的见识到了女真的厉害,却也有点畏葸,全然没了刚开始声言要驱逐鞑虏的狂妄。

    “王都堂,学生眼下十分担心,担心咱们在野外和鞑子大军遇上,我的部队全是车营,必须要花时间布阵,还请老先生的哨探多放远些。”

    这个刘之伦,之前从来不放哨探,如今也学会了放哨探,但是无奈,他麾下军马太少,只能仰仗王从义的六百骑兵。

    王从义也是小心谨慎,但是既然西边并没有鞑子的大军,所以索性把大部分骑兵交给了山东巡抚标兵的中军游击沈廷谕,让他带着在东边巡逻。

    另外挑出来五十骑给柳保泰,让他往西去,尽量取得和其他勤王军的联系。
1...910111213...2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