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崇祯行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不加思
    哆地夜他阿弥唎都婆毗

    阿弥唎哆悉耽婆毗

    阿弥唎哆毗迦兰帝

    阿弥唎哆毗迦兰多

    伽弥腻伽伽那

    枳多迦唎娑婆诃。”

    明朝士大夫,大多数崇信佛教,听见大太监念诵起来了,一来是为了舒缓情绪的压力,二来的确是为了悼念惨死的百姓;于是一个个也跟着念了起来。

    就连那个程朱理学爱好者,四川宜宾出产的刘圣人,也忍不住跟着念了起来。

    程朱理学,固然好,格物致知固然能够得道;但是面对着眼前的惨相。

    该如何去格物致知呢

    念完了,那孙太监睁开眼道“这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神咒是十分殊胜的,众官诚心念诵,不光是惨死的军民得了往生,就连作恶的也可以得到最好的结果。”

    刘之伦和王从义本来是很看不起太监的,在他们心目中,阉人是刑余之人,是下等人,只不过是碍于皇帝的面子,不得不表示一下尊重,口称公公。

    但是听见孙全忠如此说来,不禁觉得这个孙太监和别的内臣有所不同,是一个天良犹存的人。

    孙太监道“那咱家就开始验明首级了。”

    最先呈上来的是那十二个真鞑子的首级。

    孙太监拿起首级,一一过目,最后,目光停留在一个十七岁左右,面红齿白的小鞑子的头颅上,用别人觉察不到的音量叹息了一下。

    道“全都是壮年真正鞑子头目。”

    接着又看了看,那堆成小山的高丽阿哈的首级,点了点头道

    “全都是壮年真正鞑子。”

    这些没了脑袋的高丽人,终于在死后,由大明天子的内臣,亲自封为了真正鞑子。

    不能不说是有点可笑。

    这个时候,柳保泰和冯效国,提溜着两个被俘虏的高丽阿哈,到了孙全忠面前。

    这两个阿哈,连磕头带告饶。

    孙全忠,犹豫了一会,用磕磕绊绊的高丽话询问了两句,对一边的书记官道

    “抓获附逆高丽人头目两名。”

    他又起身,看了看缴获的铁甲、兵器,赞叹道“这真是己巳年以来,官军取得的大捷!”

    人头,柳保泰等人,早就分好了。

    真正鞑子,十二个脑袋,柳保泰自己领了一个,冯效国领了一个,薛思进领了一个,津云小太郎领了一个。

    余下的分给了跟着柳保泰一起入村的几个弟兄,说是他们合伙砍的。

    至于那三十六颗高丽阿哈的脑袋,柳保泰自己领了三个,冯效国领了四个,薛思进领了三个,津云小太郎领了两个,赵大通领了一个。余下的,一半分给战死的弟兄和跟着进村的弟兄,一半大家伙均分了。

    孙太监从军费里面拨出来一百两银子,把荒村里的死难军民全部收敛了,又请随行的石门关的阴阳生作了法事,一行人才慢悠悠地往石门关走去。

    路上,孙太监对柳保泰道“自来打仗,杀十个人,也得不到一颗首级。”

    说罢飘然而去,柳保泰听后点了点头,当晚在大营里面。

    由他口述,王从义执笔,刘之伦作证,孙全忠监督,写好了一份奏捷本子。

    “御马监监丞、山东勤王军监军奴婢孙全忠,协理京营戎政兵部侍郎臣刘之伦,巡抚山东等地臣王从义题奏石门报捷疏:为题奏石门大捷,破东虏精兵事;崇祯二年正月十一日,准山东勤王军加衔千总差守备事臣柳保泰等报捷。切照前日,守备柳保泰于石门附近二十里处,与包抄石门关鞑子五千人相遇,守备臣柳,先击之以鸟枪后继之以冲锋,京营选锋谭世龙、谢定国等将从侧翼包抄;鞑贼遂大败,死伤太半,丑类相率,扛抬死鞑,痛哭而去。计斩首四十八颗,俘虏二人,首级内中有十二级乃壮年真正鞑子头目,三十六级为壮年真正鞑子,生俘二人乃附逆高丽人,皆头目,一姓朴,一姓崔。有功名单,死事官兵,并俘虏供词,随捷报并附。另缴获铁甲百件、战马二十匹,鞑帽五百,刀枪器械无算。”

    所谓的口供,其实半数是高丽俘虏真实说的,半数是孙全忠润色过的。

    那两个高丽人也真是没种,杀老百姓的时候一个个奋勇当先,坏事做绝,等到被俘虏了则一口一个天朝,一口一个沦陷敌国的小邦难民。

    自然,这种人为了保命,那是一定要尽数招认的。

    孙全忠从这两个俘虏嘴里了解到,东虏的大酋长,皇太极,正领着三万大军在遵化等着明军去送死。

    他知道这个消息的严重性,于是和王从义商量出来了对策,又去和刘之伦商量办法。

    那刘侍郎毕竟官场经验淡薄,听后,大惊失色道“咱们必须把敌情让圣上知道。”

    王从义听后脸上微微露出来嘲讽之色,但是很快的便掩饰过去了。

    喝了口茶,淡淡道“己巳年以来,东虏蹂躏京畿重地,各路兵马没有一只能够阻挡的,如果咱们在这个时候上折子说是皇太极在遵化,我们不敢打,未免会沮丧京畿、乃至天下的民心。”

    于是递出来一个条陈道“戎政大臣看看这个怎么样”

    刘之伦看后道“什么说皇太极带着五万人在遵化,咱们还说是要等各路勤王兵到了之后一起同他决战”

    孙全忠哈哈大笑道“戎政大臣




第三十七章:己巳之变 升赏
    正月十四,在京师百姓的欢呼声中,孙全忠骑着马,押着十大车军功进了京师的大门。

    在最前头的是那两个被俘的朝鲜阿哈,他们顶盔掼甲,但是却五花大绑,搭拉着个脑袋走着。

    而后,则跟着一队兵士,举着长矛,每个人的矛尖上都挑着戴着头盔的鞑子首级。

    最前头的是那十二个壮年真正鞑子头目的人头。

    而后则是阿哈们的首级。

    兵士后面则跟随着缴获的驽马,并堆积的和小山一样的刀枪剑戟、铠甲器械。

    首级的真假,早在昨天晚上就已经仔细的核对过了。

    孙全忠开始心里还有些担忧,因为他知道,除了那十二个脑袋是真正的女真人的,剩下的全是阿哈们的。

    但是那前来勘验的刑部仵作,却是一口咬定,这四十八颗头颅,都是真正鞑贼的。

    只有那个兵部职方司的主事,非得说这头颅里面一半是朝鲜人的。

    倒是那个代表曹公公的小太监范安道“那这些头颅里面,可有杀良冒功的”

    兵部主事也是耿直,竟然真的把首级和尸体核对了一番。

    最后才遗憾的说“并没有杀良冒功的,全都是真正的东虏军中人物,只不过可能并非是真正鞑子吧。”

    那小太监嘿嘿干笑了两声道“那就是鞑子,主子万岁爷的赏格里面可没说朝鲜人、汉人附逆的另外单论;更何况了己巳年以来,这是第一次大捷,咱家年纪虽然小,有些事情,可能还得主事老爷指教。”

    那主事听闻此言,顿时就闭了嘴。

    一行人,先进了刑部,把那人头、尸体都埋在牢地里面,以表示永远镇压。

    又把那两个活着的送到太庙,献俘;当然,因为人数只有两人,所以一个礼部的主事就全权操办了。

    经过这么一闹,又听说东虏已经远去到了永平,京师的居民们,渐渐地安顿下来了。

    之前的悲风苦雨,也似乎是一扫而去。

    只是,忽然来了一场倒春寒,那些进城逃难的村里人,则给冻死了不少,元宵节档口,又往城外的乱葬岗,倒了十大车。

    崇祯皇帝,仍然是不准张灯结彩,但是心情却好多了。

    他在内心对这个柳保泰感到好奇,又听说他是武举人出身,于是便调来了卷子看看。

    整张卷子,文笔倒是还算优等,不过最让崇祯皇帝眼前一亮的却是

    “火器为中国利器,以骑射俱佳之五十骑士为前哨,以鸟铳精熟之步卒百人学习骑术,皆配马为后劲接应伏击于隐蔽;一旦遇敌,引之入伏击。速胜、速退,或可成全胜。”

    他看完之后,又拿出升赏名单和战死名单仔细核对。

    “哦,果然如此。”

    他惊奇地发现,受赏的一半是骑兵,另一半是济南巡标的鸟枪兵;而战死的绝大多数是骑兵。

    崇祯皇帝生长在帝王家,最厌恶的便是臣下故弄玄虚地欺瞒他。

    他一开始是疑心下面的人作假欺骗他,这会儿听三个不同衙门的人说首级是真的,又派遣东厂的番子打探了路面上的消息。

    京城的市民们竟然没有一个怀疑杀良冒功的,都说那些死人头,个个长的绝非汉人。

    而且自己还破例阅视了缴获的东虏弓箭、刀枪。

    东虏那半人高的大弓和小矛一样的箭,给了他很深的刺激。

    作为一个勤奋的皇帝,中兴之主,他的武艺还是够看的,但是却仍然拉不满那缴获的大弓。

    他觉得可能是最近一连串的打击和不良的休息,让他的武艺下降了。

    于是又让在京营里面找了一个最会射箭的新科武举人,来拉这个弓。

    那武举人倒是不负众望,施展了这把弓的威力。

    飞出去的雕翎箭,又稳又准,而且力道非凡,生生的把靶子打的稀烂。

    武举大惊失色,连忙道“好弓!好弓!”

    这声称赞,令崇祯帝喜悦的心头,蒙上了无名怒火。

    他虽然给了新科武举人赏银,并记录了名字,但是却并没有好脸。

    他当然知道自己这是迁怒于人,也觉得对不起人家,但是却实在是控制不住的恼恨。

    这几日,他都在把玩着这弓箭,女真人的弓有一种质朴的美感,两个长长的弓稍,让他想起了骏马,或者女人漂亮的脊背。

    他知道,这样精良的弓箭对于一个满洲武士的意义。

    除非是身死,否则断然是不会让人缴获了过去的。

    “如果不是真的缴获,到哪里去找这种东西”

    他大可以断定,这个战功是确实的。

    但是他却疑心,下面有人欺瞒他,只是不知道欺瞒在了何处,这会儿他终于是知道了,于是脸上露出了冷酷的笑容。

    正月十六一早,他上完朝,就回宫批阅奏折了。

    &



第三十八章:己巳之变 勤王军集结
    崇祯听说皇太极滞留在了遵化,又看见王从义的折子,说是要聚集天下勤王军,一鼓灭之。

    竟然觉得十分有道理,于是吩咐山东勤王军和刘之伦的车营在石门关驻扎。

    一直等到了正月二十日,才等来了第一支勤王军。

    来的却是离着石门关最近的保定巡抚解经傅,和他的三千兵。

    说起来,解经傅还是很传奇的,他是陕西韩城人,和司马迁是老乡。

    韩城这块土地,也不知道是水土好,还是风水好。明朝一代,韩城科举中试者竟有六百人之多,官居五品以上的有五十余人,位列陕西省之最,力压省城西安。

    以至于当地老百姓颇为猖狂的流传着这样一句:“下了柿子坡,秀才比驴多”。

    至于老解家,那就更神奇了,号称是五子登科。何为五子登科

    一母所生三进士一举人一贡生,他们是解经雅、解经傅、解经邦、解经达、解经铉。

    对,那个明朝的英雄母亲,就是眼前这个老陕的高堂。

    那解经傅,一到石门关就会见了王从义,倒是把那个刘之伦扔到了一边。

    在明朝的这些大佬眼里,这个刘之伦就是一个中了进士的神经病,大家都没把他当成正儿八经的什么兵部侍郎;也懒得规劝他。就是静静地看着这位骤然上天的年轻人,是要如何的摔在地上。

    当然也是有古道热肠的人,比如说那个礼部侍郎文震孟。

    文老先生是文征明的嫡派子孙,为人素来正直,听说了刘之伦、金声还有申甫搞的什么车营;气的是骂不绝口。在他眼里,这等行径,就和宋徽宗派遣郭京在汴梁城外布置什么六丁六甲阵一样荒谬绝伦。

    郭京是宋朝的一个无赖,无字无号,时值金兵第二次攻打宋朝,开封城之外的几十万大军,早被金兵吓破了胆子,一路没敢阻拦,致使十多万金兵包围了北宋国都。

    和今日己巳之变,颇有几分相似。

    朝堂上下一片惊慌,大臣们都明白,仅凭开封府的军事力量,想要抵挡金兵的进攻,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所以大家就各出奇招。

    在这之中,兵部尚书孙傅出的最奇,他就把这个郭京推荐给道君皇帝——宋徽宗。

    于是让一代妖人掌握了汴京的军事大权,也把北宋王朝推进了深渊。

    郭京用宋徽宗给的权利,召集了七千七百七十七个地痞无赖、江湖术士,结成所谓的“六甲神兵”,走向与金兵对阵的战场。

    而且,临了也不忘坑道君皇帝一把:以旁人不能观看自己施法为由,将城墙上的防卫力量全部撤走。

    这就直接导致后来城门的失守。

    把刘之伦比之为孙傅,把申甫比之于郭京。

    在京师上层,已经是众所周知的事情了,消息已经传到了崇祯皇帝耳中。

    崇祯皇帝异常震怒,东虏自比后金就算了,你们倒是也配合。

    自称起大宋来了!
1...1112131415...2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