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逆水行周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米糕羊

    有司汇总天下商税缴纳人、纳税主体(算在东主头上)六年累计的缴纳额,按照煤、铁、纺织(含针织)、轻工、重工这五种类型分类,然后进行缴税额排名。

    每个类型的前五名,共计二十五人,无论是官是民,自动当选参知政事。

    这样的规则一出来,朝野舆论哗然,可谓是群情激奋,因为对于官僚和勋贵(士这个阶层)来说,让低贱的工商当参知政事,简直是倒行逆施。

    这种方法选市侩当“同从三品”,已经可以用“沐猴而冠”来形容。

    然而,当具体的排名出来后,大家都尴尬了。

    煤、铁、纺织、轻工、重工这五类,名列前茅的“纳税人”,要么是“关陇、河东煤炭集团”,要么是“荆湖、黄州集团”,外带河北、河南、两淮新豪强。

    大部分是宇文温的




第六百零五章 笼子
    上午,散朝后,宇文温在太极殿外东堂召见侄子、杞王宇文理,就谏议院的“开门红”一事进行沟通,宇文理如今是平章政事,组织几位参知政事成了一个“审查会”,对尚书省去年一年的财政收支进行审查。

    另外三名平章政事,同样组织了三个“审查会”,分别对黄河航运及沿岸水利设施、全国棉纺织业以及矿山安全生产现状进行审查。

    宇文理负责的这项职责,其工作量很大,需要调集大量人手,还得和海量数字打交道,虽然不需要宇文理亲直打算盘、摇计算器,但作为“会长”,需要把握好大方向。

    什么是大方向让参知政事们熟悉如何运用谏议院的制度,更好的行使各项权力。

    锻炼能力、适应制度,这才是此次审查的主要目的之二,宇文温怕侄子一头雾水,分不清楚重点,特地指点。

    此次谏议院的“第一期选拔”,选出三十四名参知政事,然后在其中选出四名平章政事,但其中一名,是宇文温按规定行使皇帝权力,直接任命宗室藩王宇文理为平章政事。

    如此来,宇文理等于被“锁”在谏议院这个笼子里六年,期间不得担任其他文武官职。

    然而,这不是宇文温要架空侄子(至少不是主要目的),而是要侄子给后辈们“趟路”,摸索出一条宗室如何借助谏议院,协助皇帝处理国务的道路。

    宇文温认为,平章和参政们享受“同三品”、“同从三品”的待遇和荣誉,不能就坐在谏议院里审核诏令,这样就是“拿工资不做事”,必须切实行使监督、审查、弹劾权。

    具体办法,就是平章牵头,组织各种“会”,以此行使职权。

    与此同时派出佐官到各地探查,收集民意,酝酿议题,和其他参知政事、平章政事进行协商、妥协,以便议题在谏议院通过后,提交政事堂会议讨论。

    相关制度和运作方式都在摸索和完善,宇文理作为宗室“下一代”的年纪最长者,当然有义务来“开路”。

    现在,宇文温就按照自己的构思,将一些原则和注意事项给侄子交底,争取来个漂漂亮亮的开门红,然后进行下一步工作。

    对于宇文理而言,以这种方式参与国务,确实有些“别扭”,但他认为这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免得日后自己处境微妙。

    他已经年逾不惑,而叔叔年纪也不小了,万一哪天叔叔驾鹤西去,新君即位,会采取什么手段来“安排”自己,一直是宇文理的一个心病。

    单就亲情而言,太子宇文维城和宇文理关系其实是不错的,毕竟当年宇文理在黄州求学,就住在叔叔家。

    宇文理成日里和几个堂弟玩耍,关系当然不错,但是涉及权力,亲兄弟翻脸都难免,更何况堂兄弟。

    宇文理知道,叔叔总归会念及亲情,不会下狠手,但另一方面也是叔叔有绝对的自信,容得下他,问题是将来新君即位,有没有自信容得下他,那可就难说了。

    当年,武帝在时能容下功劳赫赫的齐王宇文宪,然而武帝去世后,新君即位没多久,便迫不及待把齐王杀害,问题就在于新君不相信皇叔,干脆杀了,一了百了。

    宇文理不想步齐王宇文宪的后尘,但他无力改变什么,自从有了晋王的先例,皇朝宗室的处境就很尴尬,宇文理想不出什么办法急流勇退,因为当年宇文宪就急流勇退过,却无效。

    所以他有时候会祈祷,祈祷叔叔再多活那么几十年,或者自己“先走一步”,大概能保得后代平安。

    现在,叔叔弄出个谏议院,设平章政事、参知政事,也算是给宗室们一条新出路。

    或者说活路。

    担任平章政事或参知政事,任期六年,期间不得担任文武官职,可以说是被变相架空,但却又有了类似于宰执的权力,在谏议院的架构下参与政事堂会议。

    如此状态的宗室,如同被关在笼子里,对于皇帝来说,“可控性”很高。

    有必要时,如此状态的宗室又能作为皇权的助力,只要皇帝本人稍微有些肚量,宗室知道韬光养晦,双方很大概率能相安无事。

    参知政事一百人,皇帝可以直接任命八名宗室就任,六年一换,按照如今皇族和宗室的数量,足够轮换的。

    而宇文理任满六年后,还可能进入别的“笼子”,继续处于“受控状态”。

    别的笼子,目前有两个,一个名为“银监会”,一个名为“证监会”。

    银监会,全称“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为监督银行、柜坊等金融机构的官方机构



第六百零八章 来电惊魂
    傍晚,书房内,宇文温把张丽华按在书桌上,进行着不可描述之事,眼看正要“渐入佳境”,外间忽然响起电话铃声。



    这突然响起的电话铃声,宛若弹奏的琴弦忽然发出杂音,差点让一首行云流水的曲子戛然而止,还好宇文温意志坚定,未受太多干扰。



    与此同时,在外间回避、看报纸的尉迟明月,快步来到电话座机旁,拿起座机上架着的话筒,放到耳边,然后说:“喂,御书房。”



    电话那头传来一个诡异的声音:“陛下呢请陛下接电话....”



    尉迟明月听不出对面说话的是谁,却听得出房间里的两位正忙,赶紧回答:“陛下正忙,请稍后打来。”



    “大胆!我乃皇后,快请陛下....”



    原来是姊姊打来的,尉迟明月依旧很淡定的回答:“姊姊,我是明月,陛下正忙,无暇分身。”



    “是明月呀,那你帮姊姊给二郎....”



    尉迟炽繁在电话那头口述一件事,让妹妹帮她转达给宇文温,尉迟明月提笔把内容记在纸上,和姊姊聊了一会天,放下话筒。



    书房里有电话分机,然而里面的人无暇分身,尉迟明月坐在一旁,听着里面的动静,大概是到了紧要关头,她便继续看报纸,结果电话铃声又响起来。



    她拿起话筒,听着话筒里传来的诡异声音,依旧无法分辨说话的是谁,只能根据对方的称呼“二郎”,猜出是某位妃子。



    待得自报门户,尉迟明月才知道对方是贵妃,对方才知道接电话的不是陛下或者守电话的宦官,而是淑妃。



    当然,因为声音变调得严重,尉迟明月觉得也许电话另一头有人假扮贵妃也说不定。



    贵妃有话要和陛下说,因为不是什么要紧事,便请尉迟明月转达,尉迟明月把内容记在纸上,再将话筒放下。



    听得里面风平浪静,尉迟明月没有急着进去,她知道张氏很会撩人,身材和肌肤又保养得好,既然方才能撩得夫君急吼吼“办事”,那绝没有一次就结束的道理。



    果不其然,风雨声再起,尉迟明月听着里面的动静,露出一副“我就知道”的表情,拿起报纸继续看。



    这是晚报,多刊载各地新闻,而其中必然少不了黄州西阳的新闻,报纸基本上可以做到刊载昨日发生在西阳的事情,这都多亏了方便的电报。



    因为昨天是期货、股票交易日,所以新闻里也介绍了“当日行情”。



    黄州期货、股票交易所的当日行情,在报纸上各自占了一个版面,不仅有“阴阳烛”作为图解,还有“今日行情点评”,只要读者有基础的期货、股票交易知识,就能从中看出许多有用的信息。



    尉迟明月当然懂这些知识,所以看起当日行情来十分入神。



    看着看着,她忽然有感而发,想和姊姊交流一下,于是放下报纸,一手拿起电话听筒,一手握着电话座机侧面的摇把使劲摇了几圈。



    听筒里传来声音:“接线台,请问陛下要接哪里”



    尉迟明月说;“接皇后寝宫。”



    “好,请稍后...”



    不一会,话筒里传来声音:“这里是皇后寝宫,请问....”



    尉迟明月听不出对方是谁,不过听语气,知道应该是皇后寝宫守电话的侍女接电话,直接说:“我是淑妃,请皇后接电话。”



    话筒那头应了一声,片刻,又一个声音响起:“明月么二郎忙完了么”



    尉迟明月听不出这是不是姊姊在接电话,不过想来侍女没胆子乱来,她听着书房的动静,眉毛一扬,说:“姊姊,陛下还在忙,我有事和姊姊说。”



    。。。。。。



    夜,开着“空调”的寝宫里,宇文温和尉迟明月入睡,他刚开始做梦,外间忽然响起电话铃声,还好铃声经过调整,音量不是很大,所以不至于把做梦的宇文温吓得跳起来。



    守电话的宫女禀



第六百零九章 来电惊魂(续)
    兵部,窗明几净的尚书办公室里,兵部尚书张须陀正接待到访的客人,但主宾谈话经常被外间响起的电话铃声打断,张须陀先表示歉意,然后拿起办公桌旁的分机话筒,按下一个按钮,开始对着话筒讲话。

    到访的刘葫芦见张须陀打电话的情景,觉得十分有趣,等对方放下话筒,笑道:“这玩意怪吵的,用得惯”

    “习惯就好,虽然吵是吵了点,但真是方便。”张须陀笑道,反问对方:“你们的官署不装么”

    “装什么哟,禁军的调动你不是不知道,要紧得很,这电话的音质太差,根本就听不出对面说话的是谁,谁敢用电话下令出事了算谁的”

    面对刘葫芦的抱怨,张须陀没有继续顺着话题说下去,毕竟禁军很敏感,旁人最好不要随意打听。

    虽然他们都是天子潜邸旧人,都是虎林军出来的战将,但不该问的事就不能问,免得引来麻烦。

    不过他对电话的便利确实感触颇深,有了电话,一些琐碎的公务能够很快解决,而不需要派人跑来跑去传话。

    刘葫芦今日来兵部公干,找张须陀办事,因为事情涉及到档案核对,所以刘葫芦在张须陀的办公室等结果,闲来无事,便聊起天,话题,自然就是这电话。

    电话和电报一样,靠着电线传递消息,电报传递的是电报码,而电话传递的是声音。

    电报已经普及了数年,所以大家对电报都不陌生,但电话是最近才出现的,只是在小范围内运用,所以听说过电话大名的刘葫芦,见张须陀用电话用得娴熟,自然就请教起来。

    张须陀作为兵部尚书,事务繁忙,哪里有那么多时间给人做科普,不过他和刘葫芦同是虎林军出来的,老交情在,做个科普倒不要紧。

    他拿出纸笔,给刘葫芦讲解起来:“这电话,说复杂也不复杂,你看看,原理大致如下...”

    以兵部为例,官署里安装了电话系统,尚书、侍郎、各司主官和贰官的办公室都安装了电话座机。

    这些电话座机,都由电话线和“接线台”连接,使用的时候,把座机上的话筒拿起,然后用手摇座机侧面的摇把。

    摇把连接的是座机内的手摇发电机,摇了几圈后发电机发电,接通电话线路,与电话系统的“中枢”——接线台连接。

    在连接台值班的接线员会问打电话的人要连接哪个电话,然后按照要求为其连接到对应的电话线路中去。

    每个办公室的电话分主机、分机,从接线台传来的信号会让主机的电铃响起来,这时,若分机所在的内间办公室里,当事人无法分身接电话,那么在外间守着主机的侍从就会接电话,告知电话另一头的打电话者“稍后再打”。

    因为电话音质严重失真,人们无法确认电话另一头说话的人到底是谁,所以电话只能用来说一些非机密的事情,但即便如此,也大幅提升了各部的办公效率。

    “许多事情,通过电话三两句就能讲清楚,不再需要人跑腿传话,光这一点,就省下不少时间。”

    张须陀的“现身说法”很有说服力,刘葫芦再无疑问,不过见着办公室电话时不时就响起来,他觉得有些不适应:“我说,这电话宛若知了般聒噪,老张你不觉得烦么”

    “譬如,正专心致志看书,那铃声突然一响,怕不是要被吓一跳”

    张须陀闻言苦笑:“那还能如何,习惯就好了......”

    。。。。。。

    交通部,尚书办公室里,杨玄感正在奋笔疾书,他忽然放下笔,抬头看向外间。

    他好像听见电话铃声响了,但又不确定,所以看看外间守着电



第六百一十章 隔绝中外
    宫城内,中书省,庭院里,宇文温看着角落电线杆上的一根根电话线,这些电话线,构成了中书省官署的一个“电话内网”,许多非机密的事情,可以通过电话来沟通、处理。

    门下省因为工作需要,已经搬出宫城,三省之中只有中书省留在宫城里,随时为皇帝服务。

    但中书省和皇宫总是有一段距离,所以宇文温想到了一件事:将来,电话技术实现了无损音质,皇帝可以打电话遥控中书省么

    中书省掌诏敕、政令之立案起草,可以说就是为皇帝拟定公文(诏令)的秘书团队,皇帝要下诏,只需把大意说一遍,中书省的秘书(中书舍人),就会以此拟定诏书。

    诏书经皇帝确认,正式发往门下省审核,门下省审核无误,发往尚书省执行。

    皇帝要是想偷懒,直接一个电话打到中书省,口述诏令的概要,让中书舍人拟诏,再拿给皇帝看,虽然省了一段步骤,却没见效率高多少。

    为此还增加了一个风险,那就是接电话的中书省官员,无法确认电话那头的皇帝处于何种状态。

    说话的是皇帝本人皇帝意识是否清醒皇帝是不是.....被人挟持着
1...12061207120812091210...124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