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水行周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米糕羊
如果代入女生视角,这种感觉很不爽,不过如果代入高富帅视角的话....
还是不爽。
给脸不要脸,现在知道错了我当年诚心诚意拉拢你们,你们还以为西海那么大,随便往哪里一躲,中原朝廷就是拿你们没办法
宇文温心中暗骂,看着西海地区的舆图,琢磨起来。
十来年前,吐谷浑拒绝了周国的拉拢,选择“我行我素”,于是周军开始进攻西海地区,皇太子宇文维城为此还刷了一次军功。
从那以后,宇文温铁了心要薅羊毛,把名为“吐谷浑”的羊薅得一根羊毛都不剩。
十余年过去,吐谷浑汗国在周军花样进攻下伤亡惨重,大量部落被陇右豪强组织的“义从”(捕奴队)俘虏,男女老少沦为奴隶。
不仅如此,就连吐谷浑可汗慕容伏允的亲家、党项羌拓跋氏也倒了霉,还有其他站在吐谷浑这边的诸羌,同样也成了“义从”们的进攻目标。
陇右的棉花种植园急需大量奴工,而铁路的建设也需要大量奴工,所以到西海地区(泛指,不是单指西海)抓奴隶,成了陇右豪强最喜欢、最赚钱的买卖之一。
经过长年战争,吐谷浑的“国人”(贵族)们伤亡惨重,当年的强硬主战派,已经硬不起来,这些食古不化的老古董们,终于意识到周国和之前中原朝廷完全不一样。
广阔的西海地区,已经阻止不了“凶残”周军的前进步伐,周军及“义从”骑兵可以在千里距离上大范围追击,追得吐谷浑部族上天无路、入地无门。
吐谷浑的国人们也许想起了当年的好,想起了当年周国许诺的种种好处,悔不当初。
所以,伤痕累累的吐谷浑君臣大概是怕了,打不下去了,希望和谈(归顺),讨一个活路。
于是慕容伏允遣使抵达河湟,乞求进京面见天子,请求归顺。
当然这种行为也有可能是拖延时间,因为夏天到了,陇右的“义从”们又要开工了。
如果吐谷浑求和的事情让中枢动了心,那么“义从”们就不能对吐谷浑动手,拖上个大半年,今年就过去了。
这对于吐谷浑而言,是宝贵的喘息时间。
但是,宇文温不会上当,无论此次吐谷浑是真心归顺还是拖延时间,他都不打算给对方机会。
因为他曾经给过对方机会,对方不珍惜,居然还敢给脸不要脸,那就活该去死。
从兰州出发的铁路已经修到河湟谷地,抵达西海边,今年春末正式通车,陇右豪强们把手中的刀磨得雪亮,义从们带着武器、马匹坐上火车,“况且、况且”赶赴西海地区,就等着大干一场。
所以,朝廷要支持“义从”们加大力度薅羊毛。
吐谷浑的国土,东部西海湖区周边已经被朝廷牢靠控制住,而吐谷浑这个国家日薄西山,已经没必要存在了。
宇文温当年试图将吐谷浑作为守户之犬,守在西海地区,适当武装对方,增强力量,以便随时撕咬日后必然壮大的吐蕃。
毕竟吐谷浑是“当地人”,适应当地(高海拔地区)的气候和饮食,是最合适不过的仆从军。
对方可以薅诸羌、诸党项的羊毛,以生口和畜牧制品换取中原的物资,甚至还能在河湟谷地有不错的定居点,贵族们完全能够以此合作方式过上好日子。
&n
第七百零三章 过热
上午,洛阳北,孟津,一身便服的宇文温在港区一处酒肆喝酒,正所谓“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他实际上是在听酒客们聊天。
两京铁路通车,意味着长安和洛阳之间的交通大有改观,有钱人出行可以选择乘坐火车,但是因为两京线目前只开通客运,所以大宗货物还是得走航运。
这是朝廷为了照顾航运业业利益而做出的决定,即便两京之间通火车,都要给一个“缓冲期”,让从事航运的船主有利益保障。
但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这种“客运走铁路、货运走水路”的制度执行得如何,宇文温觉得必须听听百姓的说法。
那就得微服出巡,到孟津来看看,听听过路旅客的议论。
这里是洛阳最重要的航运港口,无论是货运还是客运,每天都有大量船只进出港区,也有大量旅客经过这里。
港区各家茶肆、酒肆、食肆生意兴隆,少不了天南地北的过客。
为了防止地方官特地组织人手来这里演戏,宇文温提前做了相应布置,确保今日来这里看到的都是正常旅客,而不是一个个“演员”。
然而现在酒肆里酒客们议论的却是益(州)岐(州)铁路,而不是两京铁路有没有人私自运货。
益岐铁路,指的是益州成都到岐州洛邑的铁路,即“蜀道”之铁路版,修了三年,于今年春末建成通车。
这条铁路,是关中入蜀以及蜀地入关中的新要道,取代了自古以来的栈道,全长约一千四百里,火车走完单程(包括沿途停靠站点加煤加水、上下客),按官府公布的时间是三十小时。
若是以往,从成都到洛邑,步行走完得月余。
显而易见,益岐铁路的建成通车,让蜀地和关中的距离瞬间拉近,按着以往大家步行出远门、一日走四十里的速度,成都仿佛就是长安城外七八十里处的一个县城。
自古以来,让人望而生畏的蜀道,如今仿佛变成平坦大道,让人几乎惊叹之余又有些不敢相信。
那么多崇山峻岭,那么多山谷沟壑,却被铁路一一穿越,酒客们难以想象这条铁路到底是怎么修出来的。
有酒客说,“听说”朝廷为了修这条铁路,采用“人祭”,每到一处险要之地,就要用人来祭山神,换得铁路平安通过。
人祭的数量之多,以至于每一根枕木下,都是一条人命。
那名酒客说道:“一里铁路,据说用枕木七百根,那一千四百里长的铁路,就是.....就是差不多一百万根,所以呀...”
说着说着,他的声音压低:“所以呀,搞不好为了修这益岐铁路,祭了差不多一百万人呢。”
有人反驳:“扯谈吧,一百万人,祭了这么多人,那不得朝野哗然,朝廷那能做出这等事情来。”
透露内幕消息的酒客讷讷:“我这不是听说嘛...”
又有人插话:“我听说呀,不是给山神祭活人,而是用小面人替代,只是捏面人的时候,得划破手指给面人沾点血,而且这面人里得有馅,猪肉馅。”
旁人闻言觉得奇怪:“猪肉馅为何是猪肉馅,而不是羊肉馅”
做面人替代活人,还要沾点人血,这有道理,至于为何肉馅要猪肉,大家就不理解了。
消息透露者两手一摊:“你问我,我如何知道,兴许是施法的道长有计较,外人哪里知道。”
旁人又问:“施法的道长为何不是高僧来施法”
“别问我为何如此,我也是听来的。”
宇文温听得这种不靠谱的所谓“内幕消息”,有些哭笑不得,益岐铁路的修建,确实填进去不少人命,但那不是人祭,而是施工过程中各种意外造成的人员伤亡。
用一根枕木等于一条人命来形容的话太夸张了,但用一里铁路就有一条人命来形容却毫不过分。
本来是工业时代才能完成的大型工程,在这封建
时代完成,必然要付出更大的代价,也亏得有猛炸药、烈炸药以及各类蒸汽机械的帮助,否则填再多人命都不可能修出这条铁路。
为了修铁路,填进去那么多人命,总得有个说法,宇文温给的说法,就是将修路的奴工(活下来的)“放良”,编为民户。
至于死者,是在铁路沿线几个最险峻路段立碑,让世人知道无名氏们为修建铁路做出的贡献。
见着茶客们都在聊铁路,宇文温让随从结账,然后起身离开,临出酒肆时,听酒客们感慨铁路是多么的好,朝廷应该再多修一些铁路,他放慢脚步,随后继续向外走。
走着
第七百零五章 过热(续)
皇宫,锅炉房,一座正在检修的锅炉旁工作台,供暖技术员张进宝满头大汗的讲解着一个装置,他之所以如此紧张,是因为面前的听众有两个,一个是天子,一个是太子。
张进宝是技校毕业生,人很憨厚,一门心思就放在技术上,因为肯吃苦、肯钻研,脑子灵活、动手能力强,所以表现不错,得东主“迎春来”商社重用,到皇宫值班,负责解决各种供暖问题。
现在,天子和太子,就是在和他讨论技术问题。
这种事情太过匪夷所思,以至于张进宝有些回不过神,一开始讲解时,说话结巴,思路混乱,以至于有些语无伦次。
还好,前几天他有幸得天子当面夸奖了几句,还向天子禀报了自己的工作情况,知道天子平易近人,所以很快便冷静下来,向天子和太子介绍自己刚获得专利的一项技术:
用一套装置,将锅炉里产生的“饱和蒸汽”进行处理,转换为温度更高的“过热蒸汽”。
“过热蒸汽”和“饱和蒸汽”,光听名字就知道不一样。
锅炉内,夹杂着水的蒸汽在密闭空间里达到饱和状态,这就是饱和蒸汽。
但过热蒸汽却有所不同,是将“饱和蒸汽”除去水之后,得到“干蒸汽”,再进行加热,是为“过热蒸汽”。
这个“过热蒸汽”,可是蒸汽技术领域中的新名词,算是张进宝的首创。
事情的起因,事关暖气的制暖原理:锅炉通过供暖管道往房间里的暖气片供应热水,以此加热室内空气,让房间里暖起来。
如果把热水变成饱和蒸汽,理论上供暖效果会更好些。
但是,饱和蒸汽稍微降温就容易低于一百度,然后冷凝为水,热量白白损失,这对管道的保温效果要求很高,太难伺候了。
从锅炉房到宫殿里暖气片的供暖管道很长,所以蒸汽降温难以避免,技术人员要想办法,尽可能让蒸汽接近“使用终端”。
即便届时会因为降温而凝结成水,但会有更多(相对)的蒸汽进入各殿的暖气片。
为此,各家供暖商社的技术人员都在想办法解决这一问题,从最简单的加厚管道保温层,到各种五花八门的保温措施,这么多年来,能想的办法都想过了。
到最后,大家发现最经济的办法还不如用管道供应高温热水,那一降温就凝结的饱和蒸汽太难伺候。
张进宝不信邪,自己抽空琢磨起来,琢磨来琢磨去,还就另辟蹊径,找到了新的办法。
那就是“气-液分离”,把夹杂着水的饱和蒸汽进行分离,让蒸汽和水分开,得到“干蒸汽”,然后再用设备对“干蒸汽”进行加压、加热。
如此一来,干蒸汽的温度明显上升,在保温管道里移动时,即便有些许降温,却离一百度还远,不会凝结成水,不会因此损失许多热量。
这样的干蒸汽能以气态进入暖气片,在暖气片里释放更多的热量以加热室内空气。
因为这种“干蒸汽”再加热后温度明显高于饱和蒸汽,所以张进宝将其称为“过热蒸汽”。
他折腾了几年,折腾出两种装置,可以把普通锅炉里的饱和蒸汽变成“过热蒸汽”。
这两个装置,一个是“气液分离器”,一个是“过热器”,直接加装在锅炉外的管道即可发挥作用,可以说是非常方便的“改装套件”。
经过改装的锅炉,由饱和蒸汽锅炉变成过热蒸汽锅炉,在燃料消耗不增加太多的情况下,供暖效果有明显提升。
但是张进宝经过实践后发现,原有的供暖管道也要改装,因为过热蒸汽的压力很强,原有管道的弯头和连接处需要加固,不然容易出问题。
这项技术,张进宝申请了专利,前不久获批,皇宫的主管管事听说此事,特地为他申请了奖金。
皇宫的用人制度,鼓励宫女、杂役搞发明创造,对此会有奖金奖励,张进宝虽然是“劳务派
第七百零六章 退休
傍晚,宇文温坐在书房里,看着书架上堆积的书籍,还有各种摆件,忽然觉得自己患上了仓鼠症,把一些本该丢掉的东西当做宝贝,囤积在家里。
据说,老年痴呆的前兆之一就是“仓鼠症”(拾荒成癖),有这种前兆的老人,喜欢翻垃圾箱、捡破烂,然后囤积在家里,使得家里宛若垃圾堆那样。
但宇文温仔细一想,自己书房里摆的都是重要资料,还有各种船模和机器模型,哪里是什么垃圾堆里捡回来的破烂瓶子。
又想想面临的问题,左右为难。
他很健康,生活饮食很有节制,不酗酒,不大量摄入油腻肉食、高胆固醇食物,天天坚持锻炼,身体状态很好。
若日子一天天过去,搞不好自己会熬死儿子,拉扯着孙子学做储君。
年迈的皇帝,年轻得过分的储君,一老一少的组合,感觉很心酸。
宇文温喝了杯茶,躺在榻上闭目养神,琢磨这几天一直在琢磨的问题:皇帝这个“职业”,有没有可能实行退休制度
皇帝退休(内禅),就是成为太上皇,又称太上皇帝,太子接受内禅,成为皇帝。
宇文温构思过,为了让儿子不要熬那么久,为了给后世做表率,他可以制定一套退休(内禅)制度,自己开个好头,让儿孙们都遵守。
以年纪(六十岁)为限,或者以在位时间为限(譬如二十五年),进行皇位的内禅。
从古自“今”,皇帝的平均寿命都不到六十岁,而平均在位时间应该也不到二十五年,所以他觉得这么定标准,还是蛮合理的:防止长寿皇帝“误国误己”。
老皇帝年纪大了就退位,做太上皇,太子继位,做皇帝,这时,大权还在太上皇手中,而皇帝开始部分处理朝政。
内禅之初,有三到五年的“适应期”,适应期结束,太上皇正式退休,皇帝正式接班。
这样的制度,让年富力强的太子有盼头,安心等接班,也让老皇帝在年事已高、精力不足时,能够全身而退,且“退休”后有保障。
父子融洽相处,权力顺利交接,岂不是两全其美
如此构思,让宇文温颇为动心,但仔细一想,这制度其实破绽很大,可以说是他的一厢情愿而已。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