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的工业革命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科创板
可是当他走到地窖附近的时候,感觉到了一丝不对劲,所有的八旗子弟都是手足无措的站在地窖入口,一个个气的浑身颤抖。
难不成这里被人提前霸占了,多尔衮残忍的笑了,竟然还有人敢抢他的东西,真是活腻歪了。
看来自己辽东小人屠的称号,吓不住人喽。
多尔衮每攻下一座大明城池,最喜欢干的一件事就是屠城,闯下了一个凶威赫赫的辽东小人屠称号。
现在有人胆敢抢他这个小人屠的东西,多尔衮拎着顺刀就冲了进去,当他冲进地窖的一瞬间,当场傻掉了。
地窖里什么也没有,一粒粮食,一分金银,甚至就连摆放金银的木质台子,也是被人给拆走了,就像遭到了土匪洗劫了一样。
多尔衮赶紧冲出了地窖,脸色煞白,正要询问粮仓的情况怎么样,一名贝子哭丧着脸跑了过来:“十四叔,庄子里什么也没有。”
“就连一张草席都没剩下。”
脸色煞白的多尔衮听到这句话,心里反倒是好受了一些,迅速骑上了战马,冷笑道:“本贝勒倒要看看,是谁这么有胆量,敢抢正白旗的东西。”
多尔衮还没率领八旗兵冲出去,分散开去别的庄子洗劫的牛录额真,一个接一个的回来了。
“十四贝勒,庄子里什么也没有啊。”
“贝勒爷,我那边也是,一粒粮食也没有。”
“十四爷,别说粮食了,我负责的几十个庄子,全都比辽东的奴隶还穷,家里连一张草席都没有。”
多尔衮听着一名名牛录额真的回报,脸色平静的可怕,就在最后一名牛录额真回报完毕。
女真最是能征善战的小人屠多尔衮,喷出一口鲜血,从战马上栽了下去。
第五十六章 女真公敌,朱舜
稳坐中军大营的皇太极,想到等会儿就有一车又一车的金银和粮食运过来,忍不住和范文程一起品起了茶。
即便是坐在寒风肃杀的战场上,皇太极自认为还是喝出了几分风花雪月的味道。
皇太极学着中原名士的样子,抿了一口,笑容温和的说道:“范先生,这一次多亏了你的谋划,才让女真迎来了这么一场伟大的盛宴。”
“等到建国以后,你就是朕的内阁首辅。”
建国,这是多么让人热血沸腾的一件事,皇太极过去想都不敢想,因为没有那个实力。
今天过后,便是一件事实了。
一袭白袍,手里抱着一只白猫,范文程儒雅的坐在对面,端起茶杯,细细品茗:“如果真有那一天,我也不想做内阁首辅。”
“只希望万岁爷能够赏我一块地,让我像陶渊明那样,采菊东篱下便可。”
皇太极哪里不知道范文程的心思,他这是在试探自己,担心自己像朱元璋那样杀了功高震主的开国元勋。
皇太极一把抓住了范文程的手臂:“先生请放心,朕不是朱元璋。”
说完这句话,皇太极优哉游哉的站了起来,遥望着,黄昏里铺上了一层金辉的庄子田地。
在皇太极眼里,铺上的不是一层金辉,而是一层真正的黄金:“走吧,范先生,时间也差不多,咱们该去看看那一车又一车的金银粮食了。”
两人刚刚站起来,看到的不是一车又一车的金银粮食,看到的是一名又一名的贝勒贝子抬了回来。
皇太极的第一反应就是中了埋伏,立即握住了顺刀刀柄,表情凝重的问道:“怎么回事。”
唯一没去洗劫庄子的女真第一勇士,莽古尔泰苦涩的回答道:“四哥,没中埋伏,他们只是昏了过去。”
皇太极先是愣了一下,紧接着哑然失笑,笑骂道:“瞧你们这点出息,不就是抢了一座座金山银山粮食山嘛,怎么像是没见过什么世面的乡下人。”
笑骂归笑骂,皇太极倒是也能理解他们,毕竟在这无数的庄子田地里,就连草席都是丝绸编的。
莽古尔泰看到大汗这副表情,脸上的苦涩更浓了,有句话叫做希望越大失望就越大。
皇太极可是当做所有女真人,还有女真族的男女老幼说出了一番伟大鸿图,说是等他们回来以后,女真族全族都不用劳作打仗了,天天只管享受。
可是结果。
一粒粮食一分金银也没带来,还战死了二十三个牛录的八旗子弟。
莽古尔泰实在是不愿意把这个噩耗告诉皇太极,真怕他受不了这个打击,只能苦涩的站在那里。
就在这时,一名谍子交给了范文程一封谍报。
范文程看完这封谍报,瞳孔骤然缩小,胸口有些喘不过气来。
过来很久,范文程轻吐一口浊气,平静的说道:“可汗,根据女真谍子的线报,明朝因为一名叫做朱舜的小官,设下了一场赌局。”
“所有的官僚乡绅把庄子田地抵押给了晋商,搬光了里面的东西,别说是粮食金银了,就是一张草席都没留下。”
话音落下,所有人都紧张的盯着皇太极,担心他会出什么意外。
皇太极没有什么反应,还是笑着站在原地。
就在所有人松了一口气的时候。
皇太极悲呼一声,吐了一口鲜血,栽倒在地。
“朱舜小儿,必杀之!”
第五十七章 工业化的必要条件
皇太极恨不得食其肉寝其皮的朱舜,交给胡瞎子一份地图,便走下了城头,继续回去埋头编书。
待在这里也没什么意思了,没有红夷大炮这样的重火力,没有攻城器械,八旗兵的骑术再是精湛,一时半会儿也攻不下北平。
袁崇焕已经回防了,用不了多久,女真人就会被赶走。
朱舜回到自家在京城租的院子,刚在自己的小房间里坐下,三叔朱忠礼火急火燎的走了进来:“舜儿,有没有别的办法让纺纱机运转起来。”
说到存放在院子里的两台水力纺纱机,三叔朱忠礼就心疼的直嘬牙花子:“停那一天,就少赚六七钱银子,三叔心疼啊。”
以三叔的性格应该早就过来了才对,没想到憋了大半个月才来,倒是让朱舜刮目相看了。
水力纺纱机本来就是从手摇式珍妮纺纱机改成的,只要再改回去就行了,步骤也不难,装上手轮和皮带就可以了。
再说了那些个女工,还指望每个月的三钱银子养家,要是没有这个钱,今年家里可又要饿死孩子了。
朱舜昨天刚把手轮皮带这些东西打造好了,今天本来就是要安装上去,笑着说道:“走吧,二叔,这就去把纺纱机给运转起来。”
来到院子里,折腾了小半天的功夫,新的传动机械就做好了,朱舜用手摇动大号转轮,带动小转乱,纺纱机又开始‘咔嚓’‘咔嚓’的纺起了纱线。
三叔朱忠礼笑嘿嘿的左看看右瞧瞧,突然想起来一件事,又开始心疼了:“还要用手摇动纺纱机,这样不就又要多加一个人了。”
朱舜收回手掌,笑道:“不是一个人,是三个人,只有三个人轮流摇动手轮,这样才能保证纺纱机均速运转,防止纱线断开。”
三叔朱忠礼的脑子里瞬间就冒出了三名女工的工钱,愁眉苦脸的说道:“每个月又要多拿出九钱银子。”
三叔朱忠礼只是在小事上算计,大事上还是拎的清轻重,再是愁眉苦脸,也只能接受这个结果了:“反正这个钱也是白赚的,总比停在这里不赚钱好。”
话还没说完,突然又想起来一件事,三叔朱忠礼急匆匆的从后门出去了。
水力纺纱机已经改回珍妮纺纱机了,这里也没朱舜什么事了,就回去继续编书。
数学书已经编撰好了,下一个学科,朱舜不准备编写物理学,也不准备编写化学,而是要编写逻辑学。
逻辑学包括演绎逻辑、归纳逻辑、方法论等等,对于机械研究有着很大的帮助,先把这一套学科编写出来再说。
工业革命有三个必要条件。
第一个就是可持续的资本投入,工业机械的研究和工业化建设,就是一头吞金巨兽,在研究出成果以前,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本进行研究。
别的不说,就拿珍妮纺纱机来说,朱舜很清楚珍妮纺纱机应该怎么打造,就连详尽的图纸都画出来了。
直到家里勉强凑出来二十两银子了,朱舜才把世界上第一台珍妮纺纱机给制造出来。
就算是制造出来,珍妮纺纱机每个月赚到的钱,还是要投进去打造新的珍妮纺纱机,构成一个不断扩张的良性循环。
要不是朱舜和总旗朱忠义都有俸禄,勉强能够养活一大家子,光是吃饭这一项,就能拖慢朱氏纺纱厂的扩张。
银子对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来说,尤其的重要。
第二需要大量的廉价土地,第一次工业革命建造的各种厂房,会占用大量的土地,如果每亩地都像上田一样,价格高达七八十两银子。
一般的小型纺纱厂,都要占据十来亩地,土地成本已经高达七八百两白银了,哪里还有闲钱去打造珍妮纺纱机。
第三就是人才了,需要徐光启孙元化这样的人才去发明新机械,推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进程,也需要大量的机械师,操作和维修新型机械。
持续的资本投入,朱舜已经想到了对策,也正在推进这件事,就是借助工业化的第一波红利,扶植一批实业家。
廉价的土地,朱舜暂时还没想好对策,只能先搁置。
至于第三件事,也正是朱舜在做的一件事,编写教材,建立新式学堂,慢慢的培养出一批工业革命所需要的人才和机械师。
即便是教材编写好了,也需要资金的支持,才能买来土地,买来砖瓦建立新式学堂。
朱氏纺纱厂的扩张,已经很迫在眉睫了。
第五十八章 王承恩的情义
朱舜的三叔出去没多久就回来了,喜滋滋的找上了朱舜:“舜儿,三叔已经和骡马行的人谈妥了,租一头驴子一个月只需要六钱银子。”
“你把那个手轮改一改,咱们用驴子带动纺纱机。”
朱舜没想到三叔出去的这么着急,竟然是为了这件事:“三叔,你还是去找二叔商量一下女工的人选吧。”
“手轮再改的话,需要十两银子一个,不划算。”
三叔朱忠礼听说再次改动需要十两银子的巨款,心里的欣喜瞬间被浇了一盆冷水,垂头丧气的离开了。
家里有现成的木料,改成由驴子拉动的纺纱机根本不需要花钱,朱舜如果不这么说的话,喜欢精打细算的三叔难能放弃这个念头。
驴子是用不了了,为了能让珍妮纺纱机尽快的转动起来,三叔朱忠礼火急火燎的去王恭厂找了总旗朱忠义,又火急火燎的敲定了人选。
第二天的早上,天色蒙蒙亮,院子里的纺纱机就开始转动了。
旬假结束,朱舜带着几卷书稿去王恭厂衙门点卯,刚在公廨里坐下没有多长时间,大太监王承恩过来传达了皇帝的口谕。
现在女真人兵临城下,就连王承恩这样的太监都多了几分肃杀气氛,腰间别着一口雁翎刀,肩上挎着一支燧发枪。
王承恩的手掌不停的抚摸着燧发枪,就像是在抚摸世上最丝滑的绸缎。
绸缎能让贪财的人安心,如今能让王承恩安心的,也只有这种两个步骤就能发射的燧发枪了:“朱掌厂,皇上说那件事要尽快办好。”
朱舜早就想敲定这件事了,因为这件事关系到朱舜的一个计划,一个最少十年以后才会体现作用的计划。
心里再是急切,朱舜还是摇了摇头:“王公公,你也知道这件事如果处理不好的话,就是杀头的大罪,没有圣旨在手,下官是不会开办的。”
有了圣旨手里就有了证据,以后不管谁弹劾朱舜,只要圣旨在手,一切就都高枕无忧了。
王承恩从怀里拿出来一封手书,交给了朱舜:“圣旨是没有,毕竟这件事牵扯太大,内阁宰辅们不会同意。”
“下达了圣旨,也会被内阁宰辅们封还,不过皇上写了一份手书给你,也盖上了皇上的私章,这个白纸黑字足够了吧。”
朱舜接过来手书,认真的看了一遍,确认没有什么问题了收了起来:“这种事堵不如疏。”
“就算咱们不卖的话,王公公你觉的京城的权贵们,家里就没有了?”
“王恭厂的贴厂佥书这些年依靠卖这些东西,可是没少捞钱,让他们偷偷贩卖,咱们还不如光明正大的卖。”
“起码不费一分银子,每年能为朝廷铸造三万支以上的燧发枪。”
军饷军费一直是朝廷花钱的大头,如果真的像朱舜说的那样,可就为朝廷减少了一大笔开支。
朝廷现在到处都是用钱的项,又很缺钱,只是能给朝廷节省一大笔开支这一项,崇祯就会毫不犹豫的同意。
对朝廷的稳固造成一定威胁,也就造成了,总好过财政崩溃丢了天下。
王承恩重重点头,递给朱舜一个就算咱家死了,也要保住你的眼神,起身离开了这里:“放手去干,宫里有咱家顶着。”
“别的不敢说,枕边风一项,朱掌厂尽管放心,谁敢吹枕边风,咱家就让他知道知道我王承恩,怎么从一个小太监爬到司礼监的。”
这件事牵扯太大,王承恩敢说出这么大逆不道的一番话,就是担心一封手书还是不能让朱舜放心,给朱舜吃一颗定心丸。
朱舜看着王承恩离开的背影,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这等足够抄家灭族的言论,亲兄弟都不敢相互吐露。
王承恩竟然是敢当着几名太监,光明正大的说出来,极大的违背了王承恩谨慎的原则,这也是他在无数阴谋诡计的大浪中,始终屹立不倒的根本。
朱舜心里清楚,王承恩这不是为了他,是为了大明王朝:“难怪大明灭亡的时候,满朝文武只有一个太监王承恩陪着崇祯,吊死在煤山上。”
白纸黑字的手书拿到了,还意外得到了王承恩的许诺,那件事就要开始筹办了。
朱舜走进存放线膛燧发枪的仓库,从里面取出来几支线膛燧发枪,喊来了一名匠头:“你去找张大使,就说借他几名雕銮匠,鎏金匠,锡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