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明的工业革命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科创板

    正在忙着改造宋氏飞梭织布机的朱舜,得知了这个消息,脸上没有太多的表情变化。

    就算马士英不把工部尚书一家烧死,朱舜也会想办法把工部尚书张凤翔给拉下马,现在倒是省事了。

    朱舜真正关心的,是由谁来接任工部尚书,不出意外的话,崇祯应该会安排一名嫡系官员,占据这个天下最顶尖的六顶官帽子之一。

    朱舜更希望徐光启担任工部尚书的位置,军费开支一直是朝廷的大头,原因就在于官僚乡绅。

    辽东说白了就是官僚乡绅的钱袋子。

    就拿王恭局下属的火枪厂来说,一支鸟铳的造价高达十五两银子还多,这就离谱了。

    朱舜以前看过谭纶的《谭襄敏奏议》,里面清楚的记载了一支鸟铳的造价,一两三钱五分银子。

    造价高了十倍还多,可见工部的那些官僚衙蠹,这些年贪污了多少银子。

    吏治不是一两个人就能解决的,相比较吏治,徐光启更擅长火器的制造和番薯的推广。

    朱舜希望徐光启担任工部尚书的位置,只是觉的就算是要贪,还是让西法党人来贪,毕竟西法党人拿了这些银子不会用来纸醉金迷。

    朱舜心底渐渐了一个清晰的谋划,借助宋氏飞梭织布机坑害晋商的同时,尝试着把徐光启推到工部尚书的位置上。

    宋应晶忙着在顺天府各地奔走,已经把宋家作坊全权交给大管家了,每个月查查账本就可以了。

    宋家作坊管理者的转变,倒是给了朱舜一个意外惊喜,别看只是换了一个人,但是对于实业的制度来说,却是一个极大的进步。

    职业经理人的萌芽。

    今天,是七百台宋氏飞梭织布机彻底改造完成的日子。

    看着一台试运行的飞梭织布机,快速运行,大管家像是傻掉了一样,站在原地,呆呆的说不出话来。

    试运行了一盏茶功夫,确认没有什么问题了,朱舜嘱咐了一句:“可以了,停下来吧。”

    “咱们去门口等着宋老太爷说的那个大人物。”

    宋老太爷早在第一台宋氏飞梭织布机打造好了,就见识了这种飞梭织布机的神速,给他带了极大的震撼,彻底改观了他对于京师大学堂的看法。

    宋老太爷见识了这种飞梭织布机的速度,第一反应就是炫耀,邀请多年的世交好友白山子过来参加剪彩仪式。

    虽然不知道朱舜说的这个剪彩是什么,大概应该是暖房的意思。

    白山子是著名的水利大匠白英的后人,洪武年间,南北漕运瘫痪,白英帮助当时的礼部尚书宋礼治理好了水患。

    宋礼丝毫不嫌弃白英农夫的身份,成为了朋友,宋白两家也成了世交。

    这么多年过去了,宋家逐渐落魄了,当年只是庄稼人的白家,估计是受到了追封为功漕神的白英庇佑,渐渐成为了书香门第。

    到了白山子手上更是了不得,白山子凭借他出色的经商能力,一举彻底壮大了白家。

    只用了二十年的时间,就远远超过了地位差不多的宋家,成为了松江府有名的商贾,坐拥十家织布作坊,生意都做到了南洋。

    从白山子拥有第一艘海船开始,经常端着架子的宋老太爷,就不敢在这位光着屁股长大的发小面前,大声说话了。

    有了三艘海船,宋老太爷不太乐意瞧见白山子那种上位者的姿态,每次都躲着他。

    现在好了,有了宋氏飞梭织布机,宋老太爷就能找回自己丢了几十年的颜面。

    白山子这段时间刚好运了一船香料,卖给京城里的达官显贵,放在过去,宋老太爷都不会见过来拜访的白山子。

    今天,却是亲自把这位松江府的大商贾请来,让这位在天下纺织中心拥有三千台踏板织机的大商贾,开开眼。

    坐在官轿里的白山子,掀开绸纸帐幔,抚须笑道:“多年不见,九真兄苍老了许多。”

    骑着一头毛驴的宋老太爷,本来也想抚须笑,瞧见白山子抚须的动作,抬了抬手,又放下了。

    年轻也就年轻了,最让宋老太爷心里不痛快的是,当年唯一可以找到优越感的地方,就是凭借自身的实力考了一个举人老爷。

    这家伙可倒好,仗着自己有钱,直接找东林党买了一个进士。

    不得不说,在江南有钱真的可以为所欲为。

    宋老太爷无精打采的嗯了一声,耸着肩,没有说话,

    不过在看见远处的宋家作坊了,宋老太爷顿时来了精神,心想等会儿看你还抚不抚须笑了。

    宋家作坊门口,站着不少人,但是基本上都在观望里面的新式纺织机,没有人笑脸迎接白山子。

    等到白山子到了,朱舜也不废话,拿着一个用来扩音的编藤喇叭,喊了一声:“开工。”

    这道不低的声音落下,宋家作坊内响起了更加响亮的嘈杂声。

    七百台宋氏飞梭织布机,在同一时间,快速运行。

    站在门口的所有人瞬间呆滞了,目瞪口呆的看着作坊内震撼的一幕。

    坐拥三千台踏板织机的白山子,这位在松江府有名的纺织大商贾,走到作坊门口,看着面前前所未有的一幕,震撼的呼吸都停止了。

    朱舜的扫视了一圈,所有人都是预料之中的震撼的说不出话来。

    就在七百台宋氏飞梭织布机运行的一刹那。

    似乎时间停止了,所有人的呼吸也停止了,眼里只有一台台快速运行的飞梭织布机。

    朱舜淡淡的笑了。

    处暑时节,近代第一家织布厂成立了。




第一百零三章 飞梭织布机的效率
    都过去一炷香时间了,朱舜桌子上的茶壶烧了两次水了,西法党人和松江府大商贾还是在那呆呆的看着,越看越是津津有味。

    朱舜忍不住咳嗽了一声,打扰了这些正在观看‘女状元’的男人们,西法党人倒还好说,毕竟他们知道带了这一系列震撼的主人是谁,正是这位京师大学堂的私塾先生。

    来自松江府的大商贾就不一样了,白山子罕见的露出了恼怒的表情,就像是睡的正香,被人打扰了清梦,呵斥道:“哪里来的浪荡子,如此的没有教”

    没有教养这句话还没说出口,扬眉吐气的宋老太爷,以前说话只敢嗯一声,现在直接大喇喇的拍了一下白山子的肩膀:“小白啊,这位是宋士慧的先生。”

    不说这件事还好,说起这件事,白山子就是一肚子的恨铁不成钢,看向朱舜的眼光都多了一丝厌恶:“宋兄,不是老夫念叨兄长。”

    “兄长好歹也是书香门第出身,家里的孩子胡闹也就算了,十几岁的孩子懂什么,你都古稀年纪的人了,怎么也跟着孩子一起胡闹。”

    “好好的一位正三品先生不拜,那可是正三品的中枢重臣,很多在州府内排的上号的书香门第,都求之不得的幸事。”

    “反倒是拜一个乡野匹夫为先生,还是教孩子们一些奇技淫巧。”

    “依我看啊,宋家到了你手里,算是彻底”

    算是彻底破落的话还没说出口,宋老太爷只说了一句,就让这位来自松江府的大商贾,一个字也说不出来了。

    “这种宋氏飞梭织布机,就是朱先生教给孩子的。”

    白山子不愧是在松江府都能排的上号的大商贾,刚刚还在呵斥朱舜,下一息直接换成了一脸的堆笑:“原来是朱先生啊,失敬,失敬。”

    说出一句失敬倒是也还可以理解,毕竟这里的所有人都亲眼见到了七百台飞梭织布机运行的一幕。

    白山子接下来的举动,倒是让西法党人和宋老太爷不理解了,以他书香门第家主和松江府大商贾的双重身份,还与京城里的很多达官显贵有着密切的交往。

    竟然是要亲自拜访一个连秀才身份都没有,凭借奇技淫巧当上一个芝麻绿豆小官的朱舜。

    白山子堆笑着走了过去,主动拱手道:“不知道先生家住哪里,白某明日亲自去府上谢罪。”

    白山子这副狗腿子模样,甚至让宋老太爷有些怀疑眼前这个人是不是假冒的,不是那个拿捏了一辈子上位者姿态的白山子。

    宋老太爷心里痛快归痛快,但还是皱着眉头说道:“不就是一台飞梭织布机,至于这样吗?”

    白山子念叨了两句飞梭织布机的名字,转过脸来,面对西法党人和宋老太爷,又恢复了那副积威深重的姿态:“什么叫不就是一台飞梭织布机。”

    “你啊,是不懂这台飞梭织布机意味着什么。”

    白山子脸上露出了郑重且严肃的表情:“意味着,纺织行当将会有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

    “这其中的意义,不亚于隋朝科举制度对于历史的重大意义。”

    白山子干了一辈子的松江紫花布生意,在观看七百台飞梭织布机运行的这短暂的时间里,已经计算出了宋氏飞梭织布机的出布量。

    白山子知道这些人不相信他的话,伸出了两根手指:“宋氏飞梭织布的出布量,最少提高了二十倍。”

    饶是宋老太爷和西法党人震惊于宋氏飞梭织布机的运行速度,但是他们怎么也没想到,出布量提高了这么多。

    在他们看来最多也就八倍,十倍到顶了。

    没想到赫然是二十倍。

    也就是说,只要宋家把飞梭织布机增加到一千台,就相当于两万台织布机的出布量,一万台,就是二十万台,这个数字未免也太惊人了。

    白山子看到宋老太爷和西法党人脸上的愕然,心里还出现了一丝得意,虽然这些飞梭织布机不是他的:“这还是次要的。”

    “踏板织机是由一个纺妇的左右手操作,所以布匹的宽度取决于纺妇的双臂宽度,正常也就在五尺左右。”

    白山子移开目光,看向了快速运行的宋氏飞梭织布机,舔了舔嘴唇:“这种梭子会飞的踏板织机,就没有这种顾虑了。”

    “只要梭子飞行的凹槽够长,幅宽做到七尺,甚至八尺都没有问题。”

    朱舜在心里补充了一句,做到八尺应该没问题,再宽的话,会因为轨道过长影响飞梭织布机的效率。

    听到这里,宋老太爷和西法党人都清楚白山子为什么这么眼热了,对于朱舜的前后态度,会有这么大的转变,简直就像见了一方封疆大吏巡抚。

    现在市面上基本上都是五尺宽的棉布,想要做出更宽的棉布,需要特制,不仅需要两个人来操作,而且出布量低的可怜。

    这些改造过的宋氏飞梭织布机,大批量生产出来的八尺宽棉布,对于整个棉布市场来说就是奇货。

    宋老太爷心里不只是痛快了,有了这些飞梭织布机,就可以救活更多的灾民了,差点为那些活不下去的灾民,对着朱舜长长作揖。

    宋老太爷心里虽然不在意两个孙子拜了乡野出身的朱舜为师,但是也不怎么好意思在好友面前提起这件事,更不要说在白山子面前了。

    结果白山子的行为,宋老太爷终于敢在他面前抚须笑了,还是大笑。

    白山子走到朱舜做的石桌旁边,亲自给朱舜斟了一杯茶,堆着笑脸说道:“不知道朱先生还收不收弟子,我家有个不成器的孙儿,想要拜先生为师。”

    说是不成器,其实在松江府那是小有名气的神童,曾经有一位江南名士,甚至主动跑到白山子家里,准备收那名孙儿为徒。

    白山子当初都没同意,准备凭借这些年他在京城的香火情,让孙子拜在正三品侍郎的门下。

    不是徐光启那种擅长奇技淫巧的正三品侍郎,而是一位精通八股文的大儒。

    仅仅是因为一台宋氏飞梭织布机,白山子居然改变了想法,这是朱舜也没想到的,也低估了飞梭织布机对于纺织行业的重大意义。

    朱舜没有说话,只是在那静静的喝茶。



第一百零四章 崇祯的人情
    白山子瞧见朱舜不说话,心里‘咯噔’一下,难道自己借助孙儿拜他为师这件事,购买一批飞梭织布机的念头被看穿了。

    白山子沉吟了片刻,继续说道:“只要先生能够答应下来,老夫出资八百两白银建立一座真正的学堂。”

    这句话落下,西法党人都觉的这个人怎么把生意做到南洋的,要知道他们这些擅长奇技淫巧的西法党人,很少能够收到弟子。

    学了西法,费钱不说,还考不上举人,要拜师当然要拜那些精通八股文的大儒了。

    松江府有名的传奇人物白山子,白手起家,从只有十来个人的小作坊,扩张到今天拥有十个作坊,纺妇数千人,生意都做到了南洋。

    以经商奇才白山子的聪明才智,应该不会把自己的孙子往火坑里推,现在不仅推了,还要送出八百两银子的巨款,也要把孙子推进去。

    朱舜的表现让西法党人更是看不懂了,没有答应,也没有拒绝,拿出了一张试题:“白老爷子把这张试题交给孙子,如果能够做对一半的题目,我就收他为徒。”

    白山子一把抢走了试题,心情大好:“这可是朱先生说的,可不许反悔。”

    朱舜点了点头,站起来走向了大门口:“剪彩仪式还没进行,咱们先把剪彩仪式完成。”

    又一次翻新过后的宋氏织布作坊,外面全部用青砖黑瓦建造了一堵砖瓦墙,大门口摆放着一对石狻猊,镇宅的同时,还有招财进宝的意思。

    每一百台宋氏飞梭织布机建立一间作坊,一间间作坊,整齐的排列在作坊的北面,更北的地方还有大片的空地,以后用来打造新的作坊。

    湢、晾衣杆、公厕一样不少的建立在南面,正西面则是一个建议的码头,用来运送货物。

    朱舜走到大门口,两名相貌俊俏的丫鬟站在左右两边,手里拽着红布,中间是一朵大红花。

    宋老太爷等人看不懂这是什么意思,不过看起来还挺喜庆的:“白贤弟,一起吧。”

    白山子没觉的这个剪彩有什么好隆重的,等到宋士意把编炮点燃,在‘噼里啪啦’的响声里,瞬间就被一股子的喜庆气氛所感染了。

    尤其当白山子拿着镀金剪刀,和宋老太爷一起剪断了红布条,心里只有一个念头,以后自己要是扩张新的织布作坊,也要搞个剪彩仪式。
1...4243444546...19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