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的工业革命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科创板
朱舜笑了笑,继续说道:“这种铁甲战舰叫做蒸汽机船,全部是用钢铁打造而成,还能在逆风的情况下,比顺风的海船还要快。”
大明的海船极为先进,在冬季顺风的情况下,从大明航行到南洋的马六甲海峡只需要一个月的时间。
钢铁能够浮在水上已经是神话了,在逆风的情况下还能超过顺风的速度。
这要是对战欧罗巴的海上战船,简直就是关宁铁骑拿着燧发枪,攻击一个手无寸铁的老百姓,想怎么虐打就怎么虐打。
只需要十艘蒸汽机船,就足够纵横南洋。
福王世子一把握住了朱舜的手掌,真心实意的说道:“先生真乃我的诸葛亮。”
诸葛亮在大明朝那可是智圣,都上升到诸葛亮的高度了,看来蒸汽机船对于福王世子的冲击力还真不是一般的大。
朱舜笑了笑,继续分析道:“小王爷要想击败和兰东印度公司,控制巽他海峡这个黄金要道,在南大陆建立第二个大明王朝,只有蒸汽机船还够。”
“小王爷还需要十万擅长海战的海军,还需要一大批精通海战的海军将领。”
福王世子听着海军两个字也新鲜,头一次听说,也没在自己看过的古籍里见过,不过真是相当的贴切:“先生这句话在理,既然先生说了这么多,想必有解决的办法。”
朱舜再次反问了一句:“小王爷觉的建立海军最需要的是什么。”
有着大明这个前车之鉴,福王世子也是笑了笑,回答道:“银子。”
朱舜拿出了怀里的那块橡胶:“没错,不管是打造蒸汽机船,还是建立海军,最需要的就是钱了。”
“我知道福王府很有钱,但是远远不够,就算有了钱,没有一批熟悉南洋各地气候,以及洋流地理的海军将领和军士,还是没用。”
“小王爷可以先在这个爪哇国,成立一家海上贸易公司,一来能够赚来大量的金银,二来可以通过海上贸易培养海上将领和军士。”
福王世子听着朱舜的国士之言,真的以为他要做开国元勋,也就不藏着掖着了,苦笑一声说道:“说来简单,如果没有一种紧俏商品,很难在二十年内聚拢海量的财富。”
“超过二十年,本世子都已经不惑年纪了,哪里还有精力去开疆拓土。”
朱舜把橡胶放在了福王手上,淡淡笑道:“有了这种东西,不用二十年,甚至十年都要不了,足够小王爷拉起一支十万海军。”
福王世子很随意的接过来不起眼的橡胶,听到朱舜的这句话,手掌一哆嗦差点掉在地上。
这个玩意现在比福王世子的命根子还重要,赶紧趴下去接住了橡胶,生怕把它摔坏了。
福王世子小心的把橡胶放在桌子上,嘴皮子都哆嗦了:“当当真。”
朱舜突然觉的现在的福王世子有点像一个人,当初见到水力钻床的崇祯,淡淡笑道:“当真。”
第一百零九章 大明没走完的路
福王世子脑子里的第一个念头,不是在南大陆建立第二个大明王朝,而是能不能把朱舜这个大才给拐骗走。
福王世子真诚的问了一句:“先生如此帮本世子,真的别无他求。”
朱舜不说话了,坐在太师椅上静静喝茶,过了不知道多长时间,突然开口道:“小王爷,我有一些心里话想和你说说。”
福王世子本来不抱希望了,听到朱舜要说些心里话,心里不免有些激动,坐直了身子说道:“先生请讲。”
这些心里话,朱舜憋的心里很久了,每次翻阅明代史料都让他感到痛心疾首,恨不得找个明朝人一吐为快。
后世哪里有明朝人,只能憋在心里。
现在到处都是明朝人了,朱舜却是不能说了,涉及很多后世的东西。
不过今天,朱舜面对这个未来将会开创一个新时代的福王世子,倒是可以说说了:“内阁制度,世界贸易中心,大纺车,自生火铳,番薯”
“宋应星,徐光启,王徵,孙元化,毕懋康,茅元仪,张焘”
“晚明其实已经具备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一切条件了,如果没有满清入主中原,为了巩固统治,故意让我华夏文明倒退。”
“华夏早就在晚明实现第一次工业革命了,也就没了后来的一桩桩丧权辱国的条约,一个死伤三千五百多万军民的鬼子入侵。”
福王世子不明白朱舜在说些什么,不知为何,听了这些话,骨子里冒出了腾腾杀意,像是一场场比五胡乱华还要惨烈的神州陆沉,出现在眼前。
朱舜亲自给福王世子倒了一杯茶,明白他为什么只是听到简单的叙述,就出现了难以遏制的杀意和愤怒。
华夏人都会如此。
朱舜看向了窗外,看着北平上方的天空,脸上出现了一抹子纯真笑容:“我啊,只是想把大明王朝没有走完的路。”
“走出来。”
福王世子也不知道今天是怎么了,当朱舜说完一句走出来,浑身竟然是激起了一层鸡皮疙瘩。
霍然起身,目光灼灼的盯着朱舜:“澳洲,大明要定了。”
“哈哈。”一直都是以平静示人的朱舜,终于是忍不住仰天大笑,笑了很长时间。
笑出了眼泪。
猛的回头,朱舜同样是目光灼灼的盯着福王世子:“可惜,今日无酒。”
福王世子端起手里的茶杯,哈哈笑道:“谁说无酒,来,你我干了这杯好酒。”
朱舜哈哈一笑,也是端起茶杯,端起了千秋万代,端起了大国之梦。
也端起了一条艰辛之路。
一饮而尽。
第一百一十章 活神仙
说完自己的心里话,朱舜就开始商讨一些细节方面的东西,主要是粮食问题。
福王封王就藩的时候,得庄田两百万亩,福王府的粮食比起国库粮仓贮存的粮食还要多。
经过细致的计算,大概可以救活一百五十万的大明子弟,暂时解决了燃眉之急。
还有五十万大明子民没有饭吃,朱舜就要另想办法了。
还有一件事就是斗彩鸡缸杯,找福王世子要了一个真品,福王世子的回答,让朱舜见识了什么才是真正的富贵之家:“只要一个成化斗彩鸡缸杯?”
“宣德炉要不要?正德紫砂壶要不要?不如这样,这些东西本世子都给先生来一套。”
这些价值连城的东西,得到一样都不容易,福王世子每样都有,还要送一套。
朱舜无奈的笑了,没要这些不该要的东西:“小王爷送这些东西给我,应该是有事求我帮忙吧。”
福王世子哈哈一笑,放下手里的茶杯:“先生果然是高人,一眼就看了出本世子的心思。”
说到这里,福王世子脸上出现了一丝忧愁:“先生你也知道,南洋那些国家都是统治和宗教合一的国家,老百姓对于佛教有着深入骨髓的信仰。”
“如果真的像先生所说的开始殖民,不能统治人心,只是统治地域,这样的统治是无法长久的。”
信仰问题确实是个大难题,未来的某个日不落帝国也最头疼这件事了,倘若不能统治信仰,很快就会出现独立现象。
不过在朱舜看来就太简单了,指着小阁楼里用来镇压风水的一只八宝葫芦说道:“说起传教,咱们大明的道教是国外那些宗教的祖宗。”
“张角的黄巾之乱,元末的白莲教起义,就是凭借一张嘴,前者几乎颠覆了大汉王朝,后者直接把元朝给推翻了。”
朱舜在心里补了一句还有太平天国,反问了一句:“小王爷知道番邦宗教都是怎么传教的吗?”
这一点,福王世子倒是清楚:“宣扬人死了以后可以见到上帝,见到佛祖等等。”
朱舜脸上的表情突然有些玩味了:“小王爷应该知道,番邦的医术是很粗鄙的,咱们大明的医术尤其是针灸,在番邦眼里简直就是神术。”
“咱们的道教传教,一般都是医术配合符水,直接把自己变成了神仙。”
“一个是死了以后可能见到神灵,一个是神仙就在自己面前,小王爷你说应该信哪一个。”
福王世子也是笑了,表情玩味:“确实是这样,精通医术的道士在咱们眼里都是活神仙,更别说在那些患了病只能等死的番邦眼里了。”
“先生可真是大才,又是一个无解的问题,就被先生三言两语给解决了。”
福王世子装了这么多年的孙子,终于可以做大爷了,早就耐不住性子了,郑重拱手离开了这里。
朱舜心情也是大好,想起来未来南洋一票国家,全都是信仰三皇五帝的国家,心情就说不出的好。
估计想让他们反叛大明,老百姓都不会同意。
大明是他们的祖宗,更是他们的祖地。
粮食的问题解决了,朱舜在小阁楼里坐了片刻,等到福王府的管事送来斗彩鸡缸杯,拿着这个真品亲自给鲁维奥送了过去。
京师大学堂里的宋士慧,就在朱舜离开北平火器总局的同时,突然又背着已经扔掉的筐子,走向了那片下田。
家住下田的季老头,因为是一名从辽东退下来的老卒,分了二十亩的下田。
虽说拿到手上的只有三亩地,却也很满足了,起码够他和孙女勉强活下去。
季老头家里本来还有四个儿子,却被他全部送到了辽东战场,一个个的全部战死了,乡里人都骂他傻,亲手送儿子去死,让他老季家断子绝孙了。
季老头也不懂什么大道理,却知道一个道理。
大明,总得有人有些血性。
四个儿子的抚恤全部被官僚乡绅给贪污了,季老头也没说什么,他只是一个小卒子。
季老头只能努力把仅有的三亩下田给伺候好了,多种出一些粮食,让小孙女吃饱肚子。
可就在前段时间,突然来了一个小贼,居然跑到他家的田里偷土。
娘哩,季老头活了一辈子,从来没见过这么穷的小贼,居然偷到处都有的泥土。
咋地,活不下去了,要当观音土来吃。
接连好多天,都看见这个小贼跑来偷土,季老头实在看不下去了,就把怀里一天的口粮谷糠饼子,分了一半给他。
这个小贼也没吃,小心的放到了怀里,看来也是个孝顺孩子,准备拿回去给爹娘吃。
时间久了,季老头最大的乐趣就是蹲在田埂的老槐树下,抽着自己种的旱烟,看这个小贼偷土。
真还别说,还挺有意思的。
顶着大太阳在地里干活的季老头,抬起头看向了小贼经常来的地方,念叨了一句:“这小子有日子没来了,难不成饿死了?”
“哎,可惜了,这么孝顺的一个孩子,老头子我还准备等孙女大一些,把孙女嫁给他。”
“穷点没关系,只要人孝顺就行了。”
就在季老头念叨宋士慧的时候,穿着那身破旧棉布对襟的宋士慧,又过来偷土了。
季老头瞧见这小子又来了,笑的合不拢嘴,也不干活了,赶紧跑到老槐树下面,点燃了烟袋锅子。
谁知道小贼今天没有偷土,而是走到了老槐树下面,像是有什么心事。
季老头也不懂怎么劝人,把烟袋锅子递了过去:“来一口。”
宋士慧木然的把烟袋锅子接过来,用力吸了一口,从来没抽过的他,哪里受得了这个刺激,当场呛的眼泪和鼻涕都流出来了。
身体虽然难受,但心里却好了很多,宋士慧又抽了一口。
准备来第三口的时候,就被季老头慌忙抢了过去,笑骂道:“你小子还抽上瘾了。”
“不知道这玩意有多金贵,老头子我一天就这一锅子的量,再多,就撑不到收割烟叶了。”
“爷爷。”
这时,一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女孩,穿着破烂衣服,双手吃力的拎着一个罐子,晃晃悠悠的跑了过来。
那双小眼睛看见了宋士慧,惊喜道:“小贼哥哥。”
宋士慧看见这个羊角辫小女孩,脸上总算是出现了一丝笑意。
嗯了一声。
第一百一十一章 气缸
朱舜回到京师大学堂,宋士意围着一台宋氏飞梭织布机又在研究,宋士慧却不见了踪影,也没多想,还是让宋士慧继续冷静几天。
打造纽可门蒸汽机的铁料已经送过来一部分了,早在一个月前,朱舜就让王恭局的工匠在京师大学堂建造了一间匠作间。
朱舜换上一身破旧对襟,走进了匠作间,思索从哪里开始下手。
纽可门蒸汽机最重要的两个装置是内凝喷嘴和自动阀装置,尤其是自动阀极为重要。
蒸汽的力量非常庞大,当蒸汽机里面的蒸汽气压过大,很可能引起爆炸,炸死烧煤的炉工。
有了自动阀,就可以把气缸和凝结缸分开,始终保持一个比较安全的气压。
蒸汽机使用的时间长了,气缸、凝结缸出现损坏,只会让蒸汽机向内收缩,而不是向外爆炸。
朱舜这段时间哪里也不去了,闷着头打造气缸,其他的事情等到气缸打造好了再说。
十天过后。
天气渐渐开始转凉了,朱舜终于是打造好了气缸的框架,剩下的就是进行精细打磨了。
在精细打磨以前,还要先解决一个问题,就是纽可门蒸汽机的摆放地点。
纽可门蒸汽机的体积比较大,朱舜准备在京师大学堂西边的永定河边上,建造这个大明历史上第一台蒸汽机。
建造的地点也选好了,距离京师大学堂十里远的地方,反正这些种不出粮食的上等水浇田很便宜,朱舜从朱氏纺纱厂拿走了一百两银子,又买了一大片土地。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