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孤独,虽败犹荣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刘同
一连几天,我不敢再路过音像店。我想道歉,也想祝福,想告别,也想随便说点什么,哪怕问问她的名字也好。终于,我鼓起勇气去了,音像店里的人却换成了一个中年大叔。
他看我站在门口,不停朝里面张望,不知所措,他问我是不是找之前的那个姑娘。我点点头,他说她已经走了。接着他问:“你是那个帮我们唱片写推荐的男孩吧?”我继续点头。他从柜台里拿出一封信,说是那个女孩写给我的。
我把信放进书包,鞠躬道谢,钻进那条被外界戏称为“堕落街”的商业街中。天色一暗,人流一多,声音一杂,自己把自己扔进去,就很难被人辨认出来了。我脸上流着泪,一边走一边想,本以为最后的告别多少会温馨一些,谁知道竟是她哭着说自己要嫁给一个瞎子,这是我记得她说的最后一句话。
我把事情都处理完,冲完凉,放上音乐,靠在床头借着台灯的光,开始读信。
第一次认真看她写的字,字和她的人一样,第一眼第二眼和最后一眼都算不上好看,但看久了却也能记起那两颗大门牙来。她的字集体向右倾,我记得上高中的时候有人说过:写字右倾的人总是积极的,喜欢和人交朋友,却也容易受人的影响;写字右倾的人比起物质来更重视精神层面的交流。我想至今我们都不知道彼此的名字,估计是这个原因吧。
和你认识快三年了,你也快毕业了。我在长沙的这三年,没有朋友。我曾经以为在音像店打工就像读书那样,和同桌在一起,能永远读下去。后来毕业了才发现读书的好,直到你开始实习了,我才意识到你也要毕业了。我并没有要嫁给一个瞎子,但我知道如果再待在这样的音像店里,我就会像一个瞎子般生活一辈子。
谢谢你帮我推荐的近百张唱片,那些歌单我都记下来了,我会在未来的日子里反复播放,去体会你的心情。也许我会读书,也许我会继续打工,但是无论如何,我保证,我会一直去听音乐,就像你说的那样——听音乐的人,总是积极的,能保持清醒,也能看到别人。
谢谢你。也请你继续支持我们店的生意,你的折扣我跟老板说过了,他会继续给你优惠的。
看到这里,我哭着哭着就笑了。
后来,我毕业如愿进入了电视台;再后来,我又到了北京成为北漂。每次回湖南去母校,都会去商业街街口的音像店转一转,遇见老板还能聊两句。
几年前听说那条商业街已经拆了重建,很多店铺都搬了家,我想也许等到新的商业街建好时音像店会再回来。但至今,这条商业街还未建好,音像店也不会再搬回来了吧。
这些年,卡带变成了md,md变成了cd,后来出现了mp3,出现了ipod,出现了能听音乐的手机。越来越多的人在网上下载,没有人再买唱片,大多数专辑也只是为了面子而随意制作。
借秋微的小说《莫失莫忘》中的一句话:世间最大的遗憾是我们能好好地开始,却没能好好地告别。
如果再给我一个机会的话,我会谢谢她,让我在贫瘠的日子里听到那么多的歌曲,人生因而变得饱满。有些人,在我们的生命中或许只是一段插曲,但却经受得住主题曲的万般流转。
2005年,我搬到了北京,那些年攒下来的大部分专辑我送给了学弟学妹。
生命常有缺憾,幸好音乐能续久续长。成长常有遗憾,幸好文字能温情温伤。
对一些人记忆深刻,并不是你们互相之间有多了解,而是在最青葱的岁月里,你们共同完成了一件事情。现在想起来,当年的cd店女孩从生活了多年的小镇出来,她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与生活对抗。她看出了我对音乐的热爱与零花钱的羞涩,我却没有看出她对生活的企盼以及对大学的向往。直到她离开了很多年之后,我再与朋友说起这个故事时,朋友才说,如果当时你能够多和她聊聊这个世界,聊聊你们的大学生活,或许她会有更大的勇气继续走下去,而不是被迫又回了老家,怀着那种“浮上水面透口气,又被迫潜了下去”的心情。
以至于今天,当我再遇见这样的最熟悉的陌生人时,我都会尽力表达自己的情感和看法,如果真的有一天,我们失去了联络,我也希望我们留在彼此心里的,不是遗憾,而是回忆。
2014.2.28
几个在心中久久回响的关键词
有一种孤独是你为了不让一个人失望而改变自己,改变的过程中,你希望这个人能知道自己的付出和努力。可等到自己真的改变了之后,你再面对这个人时,却已经不想提自己改变的初衷了。
关于梦想
无论梦想当初如何卑微,它不过是颗种子,会随着自我的关注而变得异常强大。
关于人格
高中之前的我,是极其讨好别人的人格。放学了要和人一块儿,晚自习要和人一块儿,为了有存在感,会主动帮打篮球的男同学准备凉水,会在第一节早自习课后帮女同学去买早饭,一切的做法无非是为了让他们觉得我有价值。一个能被人利用的人,多少不会被人遗忘吧——初中的我一直为了不被人遗忘而奋斗,我想每个人的青涩青春期多少都曾给自己挖过一些陷阱吧。
关于改变
时过境迁,老同学再遇见。感叹时光荏苒,青春不再,感叹时光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感叹时光旧了面孔、伤了回忆。二十出头对于很多事情都不知起因与结局,只有一脑子的情绪。等到过了三十岁之后,什么事情都开始有了因为、所以。
因为成长,有了思绪的积淀,所以整个人活动起来就失去了青春期那种骨头生长时的脆脆的声响。
因为能和有趣的人进行两个小时的交流,所以又能把自己的思路做一次清晰的梳理。
因为每一天都不是自己能想象的,所以每一天都活在感谢里。所以从来就没有抱怨过这样的日子。
因为习惯于说出事实的答案,所以省去了对情节的思考。这样的人生,枯燥无聊。不能思考的人生,具有毁灭性。
幸运的是,纵使我们的世界趋于稳定,但由于世界上还有“遇见”这个词,所以每天我们都能充满期待。
正如我从来没有想过能遇见一个人。听这个人说着我曾那么热切对别人说过的那些话,我了解但并不会免疫,反而更能理解对方心里想的是什么。大多数悲剧都是因为——有呐喊,却鲜有回应。
成年与未成年最大的区别或许是我们开始越来越爱深夜,而只把冷静留给白天。
关于内心的宁静
所谓夜深才会人静。其实好多时候,越是夜深,人越不平静。你会发现,平日心底那点虫子般窃窃私语的怀疑,总会在那时如回响般阵阵轰鸣。心里空了一块儿,才有回响。你越来越明白这个世界,你明确地知道在某个地方有人爱自己;知道自己的工作不会停;知道同事还在为目标继续努力;知道自己是谁,在哪里,未来在哪个方向等着你……如此心里才会被一点一点填实,夜深而人静。
至今,我仍会突然之间发呆,思考一些自己忽略掉的东西。正如我重新打开自己博客,写下一些自己对自己说的话,然后发现在这些年的过程中,得到了很多,也失去了很多。
就拿博客来说,很多90后的孩子,或许都已经没有了这个概念。而对于80后的我们而言,博客越来越像一扇时空的门,连接着很多年前相识的彼此。而这几年的时光,人与人均是一张陌生的脸,亲热也不过是微波炉加热过的食品,水分和温度都会更为快速地流失,瞬间就能干涸。有的朋友,没有微博关注,也不是微信好友,手机号码早已换号,唯一的联系便是每年生日的日志下的留言。一如既往,不早不晚。仿佛,我和他们的关系,仅仅存在于博客的世界里。我们或许都知道,如若有一天,博客崩塌遗忘,我们便再无联络上的可能,可我们仍没有多问出那句:我们是否要留下彼此的联系方式。
我们把对方都留在这份干净的回忆里,不嘈杂无喧嚣。那时我们会在博客里留下大量的言论,一篇一篇,比日志还长,却乐此不疲。讨论看过的书,写过的诗,对某个作者的看法,固执又青涩,却充满了战斗的锐气。现在,不想说就不说,观点不对就隐藏,懒得争论,疲于对抗。
再过几年,有几人会记起自己的博客生活?不得而知。那些年博客上的自己,那些年不隐藏的自己,晒出各种伤疤,留下各种走近内心的隐蔽线索,等人按图索骥抵达——因为我已读完你的日志,所以我知道我爱你。
那时的伟大而隐秘,真好。
2014.3.1
你的孤独,虽败犹荣 第12章 趁一切还来得及(1)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你的孤独,虽败犹荣最新章节!
你以为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身边最亲近的人,后来你才知道最亲近的人最需要你做的只是你在身边。
妈妈的钱都花在哪儿了?
有一种孤独是与最亲近的那个人面对面的时间和空间里,一直在质疑,而当你转身离开,却瞬间意识到自己的过错。
工作第一年,认识两位大哥,我才知道一个人月收入的个人所得税居然可以被扣1500块以上。比我的月薪还要高。
去了北京,找到第一份工作,我才知道原来真的有超过3000块月薪的工作,原来我也能拿到6000块!后来的日子,我不停被这些事情脑震荡,只能在心里默默地——“哇!哇!哇!”为什么其他人都宠辱不惊,而我却痛哭流涕感动到不能自拔,我小心翼翼地和朋友分享,一些人觉得我矫情得瑟,另外一拨人觉得我是个怪胎,他们问:“你被什么人养大的啊?”
我妈天秤座。小时候,没人懂星座。
和她沟通总要历经“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的苦难。我说的任何事情,只要和她预想的不一样,她就选择拒绝。然后我就求她。
她肯定不听。于是我跟在后面继续求。
大概5~10分钟后,她抹不开面子,就会满足我的要求,但会打15%~20%的折扣。
所以每次我都会提高20%的谈判条件。最终,解决问题。
我问她要10块零花钱,她同意之后,只会给我8块。我问她要500块交学费,她只会给我480。
一开始,我很困惑,学校要500,我妈只给我480,还有20我怎么办?
最后我会哭着找我爸,头几次,我爸都会帮我解决问题。后来我爸也烦了,去找我妈理论:“你不要每次都少给他钱好不好,全家的工资都在你那儿,我自己零花钱都不够,你还要让我补差价,那你以后多给我一点零花钱啊。”
我对我爸充满了同情……我爸和我整日蹲在家庭的土壕后,躲避我妈的狂轰滥炸,时不时也回个手榴弹。被我爸一揭穿,我妈的脸就挂不住了,从上下五千年我们家如何建立开始,说到他俩结婚多不容易,亲戚没给赞助,生病没人照顾。自己说动了感情,就开始流泪,等她哭一阵,我就会轻扯她的衣角,说:“妈,别哭了,爸爸也不是有意的。”
她不会理我,继续哭个五分钟,然后拿出钱包,把剩下的钱补齐给我,然后多给我两块——权当我配戏的价码。
读小学的时候,我很爱看《七龙珠》《圣斗士》《阿拉蕾》等漫画书,一套五本,一共九块五,周一到货。我跟我妈提了几次,她也不接茬。我就只能跟在同学后面,和他们混成好哥们儿,然后才能领号轮流看。
有一天,我实在受不了跟在别人后面当马仔的压抑,回家大哭一场。我妈问我怎么了,我说别人都有零花钱买漫画书,只有我要蹭书看。我妈默默地叹了一口气,走进自己的卧室。
我每次都认为她是走进卧室拿钱包,等待剧情反转的我每次都是抹干眼泪跟了进去。她从抽屉里拿出一把工资条,然后和我坐在床边,跟我说起她和爸爸的工资来。
我瞄了一眼,她和我爸的工资加起来还不到2000块。妈妈说:“一家三口,你有学费,我们有伙食费,家里还有很多亲戚,一个月家里只能存三五百块。不是妈妈不愿意给你买,确实是怕万一有个突发状况啊。”
我突然就不想要漫画书了,我觉得我妈都给我摊牌了,拿出了那么私密的工资单,就是把我当大人看待,我不能做幼稚的事儿。
从小学,到初中,到高中,近十年,每次我想买点儿好东西,她都会拿出她和爸爸的工资条给我看,工资加在一起永远都不过2000块。所以成长期的我多多少少有一点儿懊恼,觉得自己家真是……波澜不惊一潭死水……以我那时的智商压根儿就想不到,我妈给我展示的工资条永远都是他们90年代的工资条……1月到12月反复使用……吐血都来不及了……我是一个不关心国家经济的人,不知道国家gdp增长,工资也要相应增长。正因为我不知道的事情有很多,所以我妈给我穿过我小姨的衣服——节约钱呗,她也不管是不是镶着金线蕾丝边,有没有人会嘲笑我,搞得我至今都有点儿怪娘怪娘的。
我爸妈都在医院上班,下班没点儿,我妈就说如果你回来进不去家门,困了就躺在门口睡一会儿——我就真的会坐在水泥地上靠着门没心没肺地睡觉,搞得我至今能适应任何环境倒头就睡。
我有时觉得我妈做一名护士真是可惜了。她应该被聘为国家的特级导游,因为同样的话不管她说了多少次都能声情并茂,一副情窦初开的模样。
“你看,我和你爸的工资加在一起都不到2000块,我们一家三口,你要读书,我和你爸还要生活,家里那么多亲戚,一个月根本存不到什么钱,将来你读大学的生活费怎么办?将来你结婚怎么办?”
我妈对我的未来规划得很远。她说男孩子结个婚要给女方很多钱,没个10万不行。现在一个月只能存500块,一年还不到一万块,得存十几年。万一有个突发状况,我就不用成家了。
她真把我当废物了。事实证明,把我当废物可能也是对的。从小学起,我的成绩就一路折戟沉沙,毫无意外。读初中时交了小几千的建校费,读高中时交了大几千的建校费。
考大学时,因为分数不够进入补录档,要交好几万的额外费用。几万块!!!可以买我几条命了。我在家里多浪费一滴水,我妈就要骂人。开了空调出房间一分钟,她就要把空调关了。客厅的灯几乎不开,只放个小台灯在茶几上……想着想着,我自尊心全无,枉为人子。
我对自己的未来完全绝望。我妈问:“你真的想读师范大学吗?”我点点头。
我妈让我跟着她去了银行,柜台上我妈从包里拿出几个存折,把钱都取了出来,然后把挎包贴身带着,领着我坐上火车,直奔大学招生办吭哧吭哧把钱交完。
然后扭头对惊魂未定的我说:“你真走运,交钱还能读大学。很多人交钱都读不了呢。”
我含着泪,猛点头。那个数字,对家里来说算是很多很多,她应该存了不少年。我要零花钱的时候,10块钱都像要了她的命,可一旦要帮我了难的时候,她取钱的速度就变成了抗洪抢险的解放军。
后来我在北京找到了一份工作,跟她炫耀工资居然有6000块耶。
她掐指一算,给我下了一个命令——请每个月给我和你爸寄4000块回来。我还没有开口,她噼里啪啦地又给我洗脑:“你知道我和你爸每个月工资多少钱吗?你读书花了那么多钱,还问亲戚借了不少,现在不节约,到时你结婚怎么办?我帮你算了一下,你的房租900块,伙食500块,再留600块零花,剩下的全给我。”噢,我揣着一颗颓废到死的心挂了电话。
我对钱的概念不多,我只是知道家里随时都缺钱,所以从工作开始我就没大手大脚过,30岁之前没有出过国,只旅过一次游。
2006年春节,我领了一万块奖金。决定我妈和我爸每人给5000。我妈说:“你给我6000吧,给你爸4000,反正你爸的钱就是拿去打牌。”我说随便你吧,然后就把一万块给了我妈。然后我妈转身就给了我爸3000,自己留了7000。我觉得我妈这辈子这么喜欢与钱互动,上辈子和钱该有多过不去啊。
那个春节,我过得非常糟糕。不允许空房间开空调预热,不允许客厅开吊顶灯,不允许用电暖炉,不能买矿泉水只能烧开水喝……我实在受不了了,和我妈大吵一架:“你知道我从来没有出去旅游过吗?你知道我住的房子是旧民宅吗?你知道我没有买过一件奢侈品吗?你知道每次我回湖南都尽量坐火车吗?这些我都能理解,但你不能让我活在古代!”
我妈被气得一句话都说不出来,大过年的一个人在房间里抹眼泪,我有点儿后悔,就过去劝她,然后她果然又说了:“你知道家里这几年是怎么过来的吗?你读书花那么多钱,又希望你能在北京买个房子付个首付,我和你爸……”
“行了行了,你别说了。我不开空调了,不开灯了,我不待在家里总行了吧。”
整个春节七天假,我在外面玩了五天,临走回北京,我妈站在客厅看我收拾行李,问我:“回北京钱够不够用?”我说够了。我妈说:“如果不够你就告诉妈妈。”我说哦。
回到北京的时候,收拾行李,发现行李箱里多了一个信封,我好奇地打开,里面厚厚的一叠钱,数了数,两万。还有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同同,对不起,妈妈没有想到你一个人在北京过得那么辛苦。请原谅妈妈的节省,我其实只想为你存些钱,但是我不希望你过得不开心。这些钱你先改善一下生活,不够的话妈妈再给你。”
我顿时泪流满面。两个原因。一是觉得妈妈真的很爱我。
二是觉得自己那么多年活得像个傻缺。嗯,就是一个傻缺。
现在的我已经学会了如何让她妥协,比如买了新衣服给她,她问多少钱,我就会说打一折买的,特别划算。因为家里自来水的水质不好,所以希望她多喝昆仑山,然后就骗她说:“把瓶盖搜集起来,我可以去找昆仑山的公司报销,因为我们是合作关系。”包括家里的电费,我也说:“你给我开电费的发票,公司有电费补助,我一个人根本用不完。”只有这样说,她才会小心翼翼地开始使用,然后渐入佳境。每个人的妈妈好像都这样,平时花钱特别节省,可一到子女真的需要用钱的时候,她们一点都不含糊。最近我给我妈买了一个ipad,她很生气地问我为什么又要乱花钱,我一时语塞,然后只能硬着头皮回答:“机场捡的。”
2014.3.3
有些错,要用一生的努力去弥补
有一种孤独是即使你做了错事,爱你的人却一直说没关系,连弥补的机会都不给你。
自从嫁给我爸之后,我妈便很少有外出的机会,我爸是医生,几乎每天都有一两台手术,工作非常忙碌,所以妈妈便从护士的岗位退下来,换了一个岗位,以便有更多的时间来照顾家里。
我妈并不擅长持家,嫁给我爸时也不会做任何家务,更不用提做饭了。我妈年轻时长得清秀,气质出众,追求者络绎不绝(我爸说的,可信度高),每天中午去食堂吃饭都会打很多菜,吃几口剩下的全倒进垃圾桶,一副大户人家娇生惯养的小姐样子。我爸那时正好是团委书记,穷苦孩子出身,一看我妈这副德行,气不打一处来,就把我妈当成了重点教育对象,从抗战的艰苦说起,再到农民对粮食的尊重,一来二去,我妈就和我爸恋爱结婚了。
结婚之后,所有的家务活都是我爸做。我妈当时最擅长的事情就是吃完晚饭出去跳一会儿交谊舞,然后回来给我和我爸织毛衣。由于我爸工作出色,就被派往上海瑞金医院进修一年。脱离我爸之后,我的伙食一日不如一日地熬到了大年三十。
我记得那天我在小伙伴家玩啊玩啊,他们的父母、亲戚热热闹闹地忙活了一整天,然后他们非常有礼貌地问我是不是要留在他们家吃团圆饭的时候,我才想起来应该回家吃年夜饭了。
回到家,我妈正坐在厨房里对着一大堆猪肉、猪蹄默默流泪。她看着我说:“你爸今天可能回不来了,所以我们两个人随便吃一吃好吗?”
我眼眶一红,觉得自己特别可怜,然后对我妈说:“那你可以去给家里买一点儿瓜子儿吗?你去买点儿零食,我在家里做面吃。”
我妈哭哭啼啼地收拾好东西,正准备出家门,突然门铃响了,我妈打开门,我爸背个大军用包兴奋地站在门口,我妈哇的一下抱住我爸就哭了起来,我看我妈一哭,我跑过去抱住我爸也大哭了起来。我和我妈的哭声就这样淹没在了连绵成海洋的炮竹声中。
我爸抱了抱我们,看了看家里的惨状,大概明白怎么回事了。他把包往地上一放,然后把给我和我妈的礼物拿出来,让我们暂时缓了缓悲恸的情绪,自己换了件旧外套,生火、架锅、炸年货,开始做起年夜饭。
我一辈子都记得,那是晚上八点钟,春节联欢晚会开始了。我和我妈坐在床上嗑瓜子儿,我爸一个人在厨房忙碌,红红火火,一刻都不停。到了晚上十点,他大叫一声,吃饭喽!我跑出去,猪蹄、粉蒸肉、红烧鱼、青菜,可乐、他的酒,满满当当摆了一桌。我当时只是觉得饿了,拿起碗筷就吃,很多年后,我想起那一幕,就很想哭,我觉得我爸简直太神了,我根本连我爸一半的男人味都不及。
我爸16岁时是药房抓药的学徒,后来自学成才考了大学,再后来自己找朋友打了很多上山挖药的铁具,再去更大的医院进修,很多老医生喜欢他,离世前把自己很多的秘方都传给了他,家里有一个书房四面墙全放着他的医书,后来他成为一所三甲医院的院长,也是在医学院给大学生们上课的医学教授。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