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孤独,虽败犹荣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刘同
一路上,他都按照自己的方式在努力,并且坦然接受着所有的回报。
因为爸爸是医生,每天我上学了他也许还没醒,我睡觉了,他还没有下班。我对他的了解并没有那么多,那年的大年三十,我第一次觉得他是家里的顶梁柱,如果爸爸不在,我和我妈就完全失去了方向。
也就是从那一次之后,我妈开始学习如何做家务,如何洗菜做饭。即使第一次她给我做汤泡饭时,错把洗衣粉当成了盐放进去,她也一直在坚持变着花样给我做好吃的。我问她:“第一次给我做饭那么糟糕,为什么后面还会有信心做得好呢?”她说:“你们老说这个是妈妈的味道,那个是妈妈的味道,我不希望每次提到这个词的时候,你就会想起洗衣粉的味道。”
有些爱就是错了一次之后,便希望用一生的努力去弥补。
你的孤独,虽败犹荣 第13章 趁一切还来得及(2)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你的孤独,虽败犹荣最新章节!
大三的夏天,爸爸带着我和妈妈一起去了大连旅行。依稀的印象中,我只见过我三岁时和他们共同旅行的照片,后来我读书了,他们的工作也忙了起来,三个人一起外出的机会几乎为零。我们住在大连海边的一所旅馆里。环境一般,但想到是全家一起旅行,还有即将要去的景点,心里还是蛮激动的。只是没有想到,我爸每天早上六点就起床,一个人去海边溜达,也不带我和我妈。我和我妈只能自己行动,坐了一个多小时的公交车到了当时大连最繁华的大商场。下了手扶电梯,全是各种热闹的专卖店。进入第一家专卖店,我妈拿起一件99元的t恤,皱了一下眉头,然后对售货员说:“能不能便宜一点,30块我就买。”售货员似笑非笑地看着她说:“大姐,我们这里不砍价,如果你要买便宜的,可以去批发市场。”说完之后,瞟了瞟我。我立刻拖着我妈离开这家专卖店,然后低声告诉她:“妈,专卖店是不能讲价的。你可不要再讲价了,太丢脸了。”
然后我们又进了第二家专卖店,我妈又给我爸看中了一件t恤,还是99元,然后她对售货员说:“100块我买三件,卖不卖?”
可想而知当时的局面有多么尴尬,出来之后我很严肃地对她说:“如果你再进专卖店砍价,我就不和你一块儿逛了。”
没有想到,到了第三家,我妈依旧这么做了。我的脸突然就垮下来,转身就把她抛在了交错的人流之中。
现在回想起来,那时的人真多,我妈身高不到一米六,我一转身,她就看不见我了。她没有手机,不知道旅馆的地址,连坐公交车也是跟着我坐的。她将近20年没有出过我们生活的城市,她的脑子里没有专卖店的概念。她曾被外公外婆当掌上明珠对待着,每个月给她补贴最多的生活费,每次回老家,外公都会派车去接她,只因她遇见了我爸,开始学习持家,一切都买最划算的,再也不会浪费,再也不会问外公外婆要生活费。只因为在专卖店谈了价钱,就被她大三的儿子甩在了陌生城市的闹市区。那天,我心情不好四处逛,直到晚上十点才回到旅馆,我爸问妈妈去哪了,我说不知道。妈妈是十点半回来的,我爸问她去哪了,她什么都没说,也没有责备我,好像白天发生的事情根本就不存在一样。
过了好多年,当我参加了工作,看着旧照片,突然想起我们一起去大连的这件事,我问我妈,那一次大连的旅行,为什么爸爸每天都在海边一个人独处?我妈告诉我,那是爸爸从医生涯中第一次出现失误,造成了医疗事故。医院怕爸爸想不开,给爸爸放了一次假,希望妈妈和我能陪着他散散心。对于我爸那种好强的人而言,那无疑是他人生当中最大的一次否定。在大连的日子里,我妈不敢劝他,也不敢告诉我,妈妈每天都怕爸爸突然想不开万一在海边出了事怎么办。
拿着旧照片,听着妈妈的叙述,然后突然想到那一次我把妈妈扔在大连的繁华闹市区,我的心就像被刀子狠狠地戳了一下。当时妈妈的心情已经糟糕到无依无靠不知道该如何是好,而唯一值得依赖的儿子却把她甩在了一个陌生城市的心脏,通向肢体的微细血管无数,她根本就找不到回旅馆的路。
胸口戳的那一刀,拔出来必死,不拔出来也有止不住的血哗哗地流。我看着我妈,她仍在回忆爸爸当时的心情,似乎对我把她甩在闹市区的事情完全遗忘了。
我欲言又止,心里憋得难受。我装作很无所谓的样子问她:“那天晚上你怎么回旅馆的啊?”她想了想,很云淡风轻地说:“忘记了,反正转了几趟车就回去了。”我笑着说:“你真厉害。”心里却特别想对我妈说一万句抱歉,看着她似乎完全不记得我伤害过她的样子,这句抱歉却怎么也说不出口。我和妈妈的关系很好,可是关系再好的人,总有一些心底的话说不出口。之后,我开始变得喜欢陪我妈逛街,她也很开心,而我也不管自己的信用卡里究竟还有多少额度,只要她看中的衣服,我都会立刻让店员包起来,然后告诉她:“我赚钱很容易的,简直是一小时赚1000块那种节奏。”其实每次给她买完东西,我都要辛苦地还好几个月的信用卡。而我这样做的唯一目的就是去弥补大三的时候对她造成的伤害。
她说过:“我不希望每次提到’妈妈的味道‘几个字时,你永远想起的都是带着洗衣粉味儿的泡饭。”
其实我这么做的目的也是一样,我不希望她每次走近专卖店的时候,想起的都是我把她抛下的尴尬。
越是亲近的人,越是有些话说不出口,也许我们都知道,很多事情都已经过去了,再大的伤害都不能阻止我们现在的感情如何的亲密,只是,如果你真的爱一个人的话,你总是希望能用自己的方式去弥补过去时光里造成的伤害——无论对方现在是否还需要。
故事写完了,时间还在继续。我在大学宣讲的时候,曾经说起过这个故事,很多同学都被感动。有同学问:“那你现在有对妈妈说过这件事情吗?”我说没有。他问:“你打算说吗?”我想了想,回答他:“也许我不会再当面跟她说这件事了,但我会在心里一直提醒自己。很多事,说出来是一种解脱,但留在心里才能一直反省。”
我妈曾说:“你每次去大学,都跟同学们说些什么啊?我能去听听吗?”我说:“那我回湖南的时候,你来吧。”她说:“好啊。”等到临近的时候,她又说:“我要和我的姐妹们去约会,你自己说吧。”我说:“好的。”
回来后我爸却告诉我:“你妈一直在家里上网搜索微博,看你宣讲的反应。”
亲近的人永远把话藏在心底,却用行动告诉全世界自己很在意。
2014.3.9
不能对外婆说的话
有一种孤独是小时候觉得顺其自然的事情,稍微大了之后认为那是按部就班,直到有一天你才发现一切所剩无几、无能为力,只能且行且珍惜。
连着几个周末都在外地工作,一晃眼就到月底了,想着之前对外婆承诺的“我一定每个月都回来看你一次”即将失效,心里满是愧疚感。
给外婆拨了一通电话,照例很快接起来,仍是大嗓门在话筒里问:“哪位?”
我见过很多人的爷爷奶奶,无一不是因为听力下降,导致无论别人说话还是自己说话都是大嗓门,但唯独外婆是例外。她的大嗓门由来已久,小时候每次听到外婆喊自己就心慌,现在隔着电话听起来却显得中气十足非常健康。
我十分抱歉地对外婆说:“外婆,最近周末都比较忙,这个月不能去看你了。”
外婆说:“没关系,那你打算什么时候回来呢?”“下个月,一定回去看你。”
“今天多少号啊?”“27号了。”
“那你是1号还是2号回来啊?”外婆问得特别自然。我突然一愣,说实话,对于外婆即时的反应,我常常分不清楚她是幽默感太强,还是因为心里确实是那么想的。因为想我,所以希望我能尽快回去?还是觉得这个笑话说出来,我仍然会像当年一样哈哈大笑,然后对外婆说:“你不要逗我啦。”
自从外婆的年纪过了80岁之后,我越来越分不清外婆的幽默了。
她83岁那年来北京看我,我约了一大堆朋友吃饭,整个席间我和好朋友们开着各种荤素不一的玩笑,常常是话音刚落,外婆就哈哈大笑起来。
女性朋友说:“你们怎么来这么晚,我一个人坐在这里等你们很尴尬好吗?”
我们回答:“你化那么浓的妆坐在这里,你怕别人花一百块就把你带出去是吧?”
外婆立刻:“哈哈哈,哈哈哈。”头几次,大家以为外婆只是为了给我们这些晚辈捧场,后来听着听着感觉不妙,然后我试探性地问外婆:“外婆,你每一次笑是为了捧场还是真的听懂了啊?”外婆特别自然地回答:“本来就很好笑嘛。”我看着她笑眯眯的样子,仍将信将疑。
外婆刚到北京时我开着车带她四处兜风。她不愿意坐在后座,一定要求坐在外孙的副驾驶座上,说是离我近。
外婆坐在车里看着北京每一座高楼,问我这是干吗的,那又是干吗的。
我不知道该怎么回答这样的问题,因为无数次我经过北京这些大楼时,我都会问自己:那么多楼,那么多空间,那么多人,他们究竟每天都在做些什么?这个世界,我了解得并不多。然后我说我也不知道,然后抱怨干吗要起那么多楼。然后外婆就会哈哈笑起来说:“当年那么少人,那么少房子,我活得这样。现在那么多人,那么多房子,我还是活得一样。你说多那么多东西有什么用嘛。”
外婆说完这一段,我忍不住看了看她。外婆就像个怀春少女面对众多相亲者般,低声细语对闺蜜说出自己心底的那点儿小心思,我特有体会地附和着她:“我也觉得,要那么多楼干吗。”
她继续微笑着看着车窗外,过了一会儿外婆突然很疑惑地对我说:“你看,又是一辆2号车,为什么我们总是遇到这辆2号车?”
“2号车?”我顺着外婆的视线看着车的右侧,一辆出租车正在并行。
“哪里是2号车?外婆你看得清车里的编号?”我很诧异。
“你看嘛,那么大一个2贴在它的窗户旁边嘛!”外婆指给我看。
我仔细一看,那是每辆出租车上都会贴的标志“每公里收费2.00元”,那个“2”被印得老大,于是外婆就把所有的出租车都当成了“2号车”。
外婆就是这样,什么都问,什么都觉得好奇,好像我印象里的外婆一直是这样,也从来没有发过脾气,对我总是笑嘻嘻的。
外婆年轻的时候,中国的钨矿业发达。外婆带着全家生活在全国有名的大吉山钨矿,她是钨矿的一名选工。顾名思义,就是站在传送带旁边把混杂在钨矿里的废石子都给挑选出来。后来,外公当选了钨矿的党委书记,组织上为了照顾外婆,把外婆从选工调动到了电话接线员的岗位上。说是照顾外婆,其实是为了让外婆有更多的时间照顾家里,以解放外公照顾家庭的时间。
由于工作的缘故,我父母常常夜里加班,而我夜间醒来找不到他俩,就会哭着跑去医院,在病房走廊上大哭一场,谁都拦不住,那时的我四岁,父母没办法,便又把我扔回了江西外婆那儿。
因为知道我怕孤单,所以外婆上班时就会带着我,绝不会扔下我一个人。她常常任我在电话接线间里胡来——比如我会把各种线拔出来,插到不同的孔里,她总是乐呵呵地看我把她的成果搞得一塌糊涂,然后再十分有耐心地把它们一一恢复原位。后来我就不让她看着我乱来,而是让她转过身数20下,我趁机乱弄一气,然后再看外婆把正确的线插回正确的位置——现在想起来,这简直就是qq游戏连连看的最早版本的最高境界嘛。我想如今外婆以八十好几的高龄仍然如此灵动且冰雪聪明,一定与我当年对她“连连看”的培训密不可分。
因为这样每天都和她黏在一起,所以谁都不能取代外婆在我心里的地位,当然我也绝对不允许别人取代我在外婆心里的地位。后来表弟出生了,我很爱表弟,所以当外婆带他的时候,我也会一直在旁边跟着,外婆每次哄表弟之后,就会回过头来和我对视一眼,我便迅速扭头,我不想让她知道我那么在意她对我的关心,我也不想让她知道我在妒忌表弟得到的关心。
其实每次她回过头看我的时候,我都特别开心,特别特别开心,虽然我装作满不在乎,但是如果有一次她没有按时看我一眼,我就会非常难受,情绪跌到谷底,之后再怎么唤也唤不回来。
有一次全家吃饭,我和表弟和其他的邻居在院子里玩,外婆跑出来叫了一声表弟的名字,让他赶紧洗手吃饭。但因为没有叫我,我故意不进屋,故意不吃饭。后来小舅出来喊我,我也是很不情愿地跟着进了屋,一整晚都处于极度的难受之中,我觉得外婆已经不在意我了,表弟已经完全成为她生活中最重要的部分了。长辈们问我怎么了,我只摇头,什么都不说。外婆走过来也问我怎么了,我头扭过去,仍然什么都不说,唰,两行眼泪就流了出来,憋着不哭,鼻涕也流出来了。
外婆看我什么都不说,默默地叹了一口气,准备转身去收拾餐桌。我突然从后面跑上去一把抱住她,把头埋在她的腰间,大哭了起来,然后反反复复说着一句话:“为什么表弟叫你奶奶,而我要叫你外婆,为什么我要叫你外婆。”全家人都愣住了,不明白我的意思。
小舅跟我解释:“因为舅舅的孩子叫舅舅的妈妈就是奶奶啊,阿姨的孩子叫阿姨的妈妈就是外婆。”
“我不要叫外婆,我也要叫奶奶。因为外婆,有个外字,我不要这个外字,我不是外面的!!!”我真是流着鼻涕眼泪上气不接下气地说出这么一长串,哭得天花乱坠,却轰的一下把所有人的笑穴都给点了,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我一看他们笑得那么厉害,哭的声音就更大了。外婆蹲下来,抱着我,又好笑又心疼我,眼里也全是眼泪,她说:“好好好,我不是外婆,以后你不要叫我外婆了,你叫婆婆奶奶都行。”
这件事情是后来外婆告诉我的,我都不敢追问细节,因为任何追问都是对自己的讽刺。外婆回忆起来的时候眼里闪烁着向往,她说:“小时候你一直跟着外婆,后来你去读大学了,又去北京工作了,现在我们一年都见不到两面,幸好那个时候我们一直在一起啊。”
你的孤独,虽败犹荣 第14章 趁一切还来得及(3)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你的孤独,虽败犹荣最新章节!
我听得懂外婆的意思,我长大了,回到她身边的机会越来越少了。我向她保证,我一定会争取更多的时间来陪她的。
直到三个月前。妈妈给我打了一个电话,话还没说两句,就在电话里哭了起来,她说:“你外婆脑血栓住院了。我给外婆家打电话打了几次都没有人接,我觉得不对就去外婆家找她,打开门才发现外婆脑血栓倒在客厅里几个小时,动也动不了……”说着泣不成声。
我的头嗡的一声就炸了,外婆住院了?我语无伦次,不知道该问什么问题,最后憋出一句:“那现在呢?”“现在已经度过危险期了,清醒了,认得出我们,但是说不了话了。”
不知怎的,那一刻我并没有因为外婆不能说话而难过,反而突然觉得自己好幸运,起码外婆还认得我。
连夜,我赶回了湖南,心急如焚。从公司去机场的路上,从机场去高铁的路上,从高铁回家乡的路上,往事一幕又一幕浮现,眼泪在眼眶里打着转,滴滴答答滑落在焦急的归途中。
还好,上次她来北京,我带她去了长城,游了故宫,看了水立方。我想起那时,我问外婆:“外婆,从北京回湖南,我给你买机票回去吧?”
她问:“贵不贵啊?”我说:“不贵,打折特别便宜,我担心的是你高血压能不能坐啊?你恐高吗?”
她说:“我没有坐过飞机,你让我坐我就坐。”她真像个孩子。从长沙回郴州的路上,妈妈给我打电话,语气里有掩饰不住的兴奋:“你外婆简直神了,不仅神志清醒,而且说话也恢复了,你等一下,外婆要跟你说几句。”
然后外婆的声音就在电话里出现了,依旧是大嗓门,只是语速变慢了很多,像随身听没电的感觉。她在那头汇报她的病情,让我不要担心,我在这边接着电话无声地落泪。
“不要担心”四个字是我从外婆口中听到的最多的词。小时候她带我,她对我的父母说不要担心我。等我读完大学开始北漂之后,她又总对我说不要担心她。
有时候,不要担心确实是一种安慰。有时候,不要担心只是不想添麻烦。
我知道外婆不想给我添麻烦。
她喜欢每天打开电视,到处找有没有我负责制作的节目。她从不主动给我打电话,但每次我一打电话,铃声不到一下她就能接起。
每次我给她打完电话,我妈就会打电话过来表扬我,说外婆特别开心,又不知道如何是好,只能给我妈打电话分享喜悦。
外婆的病情恢复神速,我便承诺之后每个月都一定会回湖南看她一次。因为这样的近距离接触,我才更了解外婆。一次回去的时候,我问照顾她的阿姨她在哪,阿姨说外婆在卫生间洗澡,我看卫生间是黑的,正在纳闷。阿姨说外婆洗澡的时候从来不开灯,怕浪费电。
我的火瞬间就蹿上来了,立刻在外面把卫生间的灯打开,然后用命令式的口吻对里面说:“外婆,如果以后你洗澡再不开灯,我就不来看你了。”
里面沉默了大概一秒之后,立刻回答:“好的好的,我开就是了。”
后来,以及现在的我,已经学会了如何“威胁”她。如果不穿我买的新衣服,我就不去看她了。如果夏天不开空调,我就不去看她了。如果再吃上一顿的剩菜剩饭,我就不去看她了。
其实,大概从她80岁开始,我又变回了那个心里满是心思,只能自说自话的小男孩了。
比如打电话时,我不敢说自己想她了,我怕她会更想我。比如她每一年过年给我的压岁钱我都留着,不敢拆。我怕拆了,她给我的最后一份压岁钱就没了。
外婆身体挺好的,精神更好。过年的时候,有亲戚看了我的书,直说看不懂,然后说她也想写一本,然后发行,肯定卖得比我好。我还没来得及反击,外婆就跳了出来,她说:“写得好不好另说,我外孙最大的本事就是哪怕写得不好,也有那么多人愿意相信他。你出书,除了我们家的人会买几本,谁还会买。”听完之后,女亲戚语塞心塞。我的胸口满满的全是外婆的爱。给外婆点个赞。
2014.3.10
十四年后的相互理解
有一种孤独是如果自己忍受了委屈,便能让一切都好转起来,于是就选择了闭嘴。没有人注意到你的改变,没有人走进过你的内心,外界越是平和,越是人声鼎沸,你心里的委屈越大、孤独越深。一开始埋下的孤独的种子,在一个人反复的自我问答中,长大成人。
当我鼓起勇气报考中文系时,我早已预料到父母的反对,只是没想到会那么激烈,激烈到我爸的眼神在我身上已经失去了焦点,我妈每天唉声叹气,仿佛我考上了大学并不是出路,唯有选择了他们能看到我未来生活的专业——医学,才是我唯一的出路。
那时的我并不能理解他们,只一味地觉得凭什么你们要干涉我的生活?!为什么你们要干涉我的生活?!如果你们管我生管我活管我死的话,为什么还要把我生下来?!
现在回想起来,觉得自己的脾气被青春的糙面磨得光滑又锐利,以为所有事物的结果只有两面。所以执拗,不管不顾,对我爸说:“如果你不让我读中文系,我们就断绝父子关系。”
断绝关系,这句话说起来是那么的轻而易举。我没有做过父亲,不知道做父亲要经过怎样的磨砺,我也记不清楚父亲对小时候的我投入过多少的凝视,我所有的怒气只来源于他想控制我的生活。
不吃饭,不说话,关在房间里不出来,这样的表现似乎在每一个即将20岁的年轻人身上都出现过。父亲如钢铁,决定了就绝对不妥协,哪怕后悔也不会表露。子女如磁石,将同性磁极对准目标,无论如何都不会再有交集。最后妥协的都是母亲,担心父亲气坏身体,担心子女憋出毛病,比如我妈,那段日子以泪洗面,最后只能瞒着我爸对我说:“儿子,我问了很多人,其实学中文也没什么不好,你如果一定要学就学吧,努力就行了。”
我点点头。
那时我并不能理解我爸的心情。他从16岁开始,与医学结缘一生。而我从未对医学产生过兴趣,所以没有任何想了解的欲望。我的一句“我要学中文”将自己与我爸一辈子的理想一刀两断。
事已至此,我爸也只能选择接受。之后便是长期的零交流,大学放假回家,即使两个人坐在同一个沙发上,谁也不说话。不说话并不是不想说话,而是不知道该说什么。我想跟他汇报自己的学习情况,而他担心的却是我找不到工作。我想跟他发誓我一定会努力,但所有言语跟真正的未来相比都很无力,除了安慰他和自己,起不到任何作用。他不说话的原因,我大概也预料得到,当我当着全家人的面拒绝了他的建议,然后一意孤行选择了另一条路,他那么多年的父亲形象被一个18岁的孩子在外人面前砸得粉碎。他一定觉得在我面前已然失去了威望,无论他再说什么,我都不会往心里去了吧。他不说话,也许只是不想再被我伤害吧。
大二,他看见我发表了自己的第一篇文章,写的是他。大三,他知道我陆续发表文章,还在尝试写小说,厚厚的几百页信纸,全是干干净净的梦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