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举汉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反听

    刘景扭头问王彊道:“你能还多少钱”

    王彊如实说道:“不敢隐瞒刘君,小人家中还有大小船三艘,商肆一处,宅邸一间,就是全部变卖也不够偿还。”

    刘景先是对王彊的三艘船生出浓厚兴趣,随后又问起交州的情况。王彊不是一个“二世祖”,其父死后,他独自撑起了家中产业,几次亲下交州,因此面对刘景的询问时,完全是对答如流。

    刘景听得不住点头,对王彊越发满意,心里有了决定,说道:“我可以替你还清这笔借贷,不过不是无偿,你需要为我效力,直到还清本金为止。”

    王彊立时喜不自胜,刘景不知出于什么原因,想要招揽自己,为此不惜替自己偿还巨债,这简直是天降之喜。

    “刘君恩情……”王彊刚开口感谢,就被刘景出言打断:“你先别忙着谢,我对你还有一个要求——戒赌。日后绝不能再碰赌。”

    “诺。”王彊郑重道。他因赌近乎倾家荡产,又挨了一顿毒打,如果没有刘景介入,他的下场不难想象,岂能不反思

    刘景目光湛湛地盯着王彊,微笑道:“希望足下不是哄骗我。”

    “不敢、不敢……”

    刘景明明是在笑,王彊却感到浑身寒毛根根立起。

    刘景问道:“你有字吗”

    王彊点点头,回道:“家父为小人取字子健。”

    刘景不禁叹道:“彊者健也,《易》云:‘君子自彊不息。’好名字啊,希望你日后不要辜负令父的一片苦心。”

    王彊为之嘿然,沉默良久。

    刘景又对潘钦道:“足下都听到了子健之债,由我偿还。”

    “这个……”潘钦一脸踌躇。刘景说是这么说,可他敢去要钱吗二十万钱又不是一笔小数目,总不能因为刘景就放弃吧




第一百章 大船
    长沙乃是中原通往交州水道必由之地,巅峰时号称“湘水之上,大艑所出,皆受万斛。”

    如今天下大乱,道路阻绝,商业不畅,浮于湘水之上的舟船大幅减少,不过由于荆南地区时局一直较为平稳,与其他地方相比,依然称得上繁荣。

    商业上的持续繁荣,自然会催生出蓬勃的造船业,临湘至洞庭,三四百里间,造船之家数以百计,很多都是前汉时代就以造船为业,手艺传承了数百年。

    《周礼考工记》上说:“巧者述之守之,世谓之工。”《管子小匡》云:“其父兄之教,不肃而成;其子弟之学,不劳而能。夫是,故工之子常为工。”

    在古人眼里,家传手艺从小耳濡目染,教者省力,学者亦快,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结果便形成了《荀子儒效》上说的“工匠之子,莫不继事”的传统。

    造船之家以家庭为主干,最多招些同族,很少招募外人,视造船工艺为不传之秘。

    不但外人学不到,便是造船匠的族人弟子想要学到技术也是千难万难,这种生怕“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陋习,不仅不利于技术的传播,更有着失传的风险。

    毕竟造船匠基本都是文盲,不识字,也不懂画图谱,全部由口述,万一造船匠突然有个三长两短,可能一门或多门绝活手艺便会就此失传。

    三月初的一天,刘景带着马周、王彊、刘祝、刘亮四人来到临湘以北三十里处,此地是临湘,乃至长沙规模最大的造船地之一,湘水两岸分布着多达二十余家船场,不时能看到被遗弃的木船残骸,亦有一些船匠围着尚未完工的舟船敲敲打打,一派忙碌景象。

    刘景骑着赤冀直抵此次目的地——黄氏船场。

    他去年向黄氏船场订购了十五艘大船,进度最快的已经接近完工,今天正好抽时间过来看看。

    刘景既是长沙的大人物,又是大金主,黄氏船场家主一得到消息,立刻放下手边的事,领着手下大小船匠急速赶来迎接。

    “刘君……”黄氏船场家主是一个六十余岁的老翁,体格精瘦,黝黑的脸上皱纹横生,其姓名早已不为人知,人们习惯呼其为黄舫公,舫者连舟也,并两船也,意指他造船技术精湛,远迈他人。

    刘景将手中马缰交给身后的刘祝,含笑说道:“黄舫公,这五个月来,在下可是整日翘首以待。”

    黄舫公咧开嘴,露出稀零的牙齿,口气极为自信地道:“小人的造船手艺,长沙没有人比得上,绝对不会让刘君失望。”

    刘景颔首道:“事不宜迟,请黄舫公为在下带路。”

    “诺。”

    汉代的舟船有着非常显著的特点,正如刘熙在其著作《释名释船》所述:“其上板曰覆,言所覆虑也;其上屋曰庐,象庐舍也。”汉代舟船普遍设有甲板和高层建筑,而发展到极致,便是楼船。《史记》中记载有的楼船高达十余丈,旗帜加其上,极为壮观。

    刘景就被黄舫公带到一艘典型的汉代舟船前,这艘船长达十二丈,广两丈五尺,两边各有二十五桨,其上两根大樯参天,大篷蔽日,尾楼三重,高两丈有余,望之若山。

    此船黄舫公完全是按照刘景要求,以战舰的规格建造的,只要在船舷上设置女墙,舷内再设置战棚,便与斗舰无异。

    楼船由于建筑过高,遇到风暴容



第一百零一章 招抚
    王彊今日随刘景来到黄氏船场,心里受到极大的震撼,他万万没想到,刘景一个外行人,竟然一口气订购了十五艘大船,其中有三艘还是望之若山的巨舰,并且听其话中透露的意思,日后还会继续扩充船队。

    他绝对不信什么经营交州、贩货南北之类的鬼话,可要说刘景有异心也不至于,如今张羡坐拥荆南,麾下楼船、艨艟、斗舰过百,带甲数万,根基稳固,刘景除非疯了才会生出非分之想。

    王彊心里正胡思乱想着,忽然听到刘景和刘祝的谈话,十五艘大船将全部交给刘祝。王彊和刘祝接触的时间也不算短了,知道他是一个颇有城府、心机的人,但却对水上之事一窍不通。

    王彊认为自己的机会来了。

    果然,只见刘景指着他道:“不懂不要紧,慢慢学就是,而且,我不是给你找了一个帮手吗。”

    王彊毫不犹豫道:“刘君对小人有救命之恩,小人只恨自己无能,没有机会报答刘君的恩情,如今刘君不以小人卑劣,委以重任,小人必将竭尽全力,辅佐刘文绣,不令刘君失望。”

    刘景笑道:“子健都这么说了,文绣你就不要再犹豫了。”

    刘祝看了王彊一眼,抱拳应诺。

    刘景满意地点点头,又望向马周,没等他开口,马周便一脸尴尬的说道:“刘君,我不习水性,万万上不得船。”

    刘景苦笑摇头,他也是最近才知道这事,作为地道的荆南人,马周居然是一个旱鸭子,这就和匈奴人不会骑马一样可笑。

    不过刘景本来也没打算让马周上船。他心里早已有腹案,马周或许碍于面子,不愿成为蔡升手下,但此事可由不得他。

    刘景替蔡升谋求别部司马一职,有明确目的——豢养私兵。

    除了马周,刘景还准备安插几名刘氏族人进去。

    这与信任与否无关,刘景非常了解蔡升的为人,他绝对是那种“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人,问题是,日后他若是受了张羡的滴水之恩,来个与长沙共存亡,那刘景就竹篮打水一场空了。

    所以他必须确保这支人马一开始就处于自己的掌控之中。

    …………

    刘祝、王彊未来几个月将会变得非常忙碌,刘景同二人分别,与族弟刘亮一起还家,刘亮身下是一匹棕色南中矮马。

    这马自然是刘景送的,对于邻家族弟,他可谓重视到了极点,不仅送剑送马,更是每晚在舍中亲自教其读书,不求他成为经学博士,只要能将《三史》《左传》《孙子兵法》看明白就行。

    刘景本来还想加上《诗》《礼》,孔子曰:“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奈何刘亮本就不喜欢读书,对《诗》《礼》更是毫无兴趣,刘景不愿强迫他学习,只好放弃。

    说来也巧,刘景前脚刚到家,后脚邓氏家奴便千里迢迢赶到家中,仿佛商量好了一样。

    刘景坐在堂中,打开“便宜丈人”邓攸的信笺,视之良久。

    这次,真的要将邓攸头上“便宜”二字去掉了。

    去年末,邓攸就在信中提到,希望两人能够在今年成婚,刘景觉得邓瑗才十六岁,年纪稍稍有些小,另一方面他还仅是一个百石吏,娶南阳邓氏女不免有些底气不足。

    但这些问题在邓攸眼里显然都不是问题,刘景没理由反对,邓攸争取到他的同意后,便决定将迎亲日子定在今年九月份,留给他半年时间准备。

    赖慈依旧是素衣椎髻,美眸看着刘景,感慨道:“一转眼,仲达也要成婚了。”

    &



第一百零二章 刘修
    蔡升是一个民间草莽豪杰,与长沙郡府诸大吏少有瓜葛,加上刘景私下为之奔走,因此整个招抚过程并没有出现什么波折。

    很快,张羡就将蔡升召入郡府,善加笼络,拜为别部司马。接下来便是组建营校,蔡升、马周皆为游侠中的佼佼者,可他们却有一个致命的缺点,不识字。

    中国历史上不乏文盲将军,比如蜀汉的王平,其“生长于戎旅,手不能书,所识不过十字。”最后也成为一代名将。

    但这毕竟只是一个特例,刘景总不能奢望蔡升、马周都能比肩王平。更何况万事开头难,以两人如今的能力,未必能够应付得来,这时候就急需一个有经验的人从旁协助二人。

    刘景心里就有这样一个人选,他也是龙丘刘氏子弟,名叫刘修,字元德,今年四十岁,中平黄巾之乱时,曾以司马的身份随州里征讨南阳黄巾蛾贼,是龙丘刘氏少有投身于军旅的人。

    而今刘修在家以耕种为业,他退出行伍的原因是,在与黄巾蛾贼的交战过程中,被对方猛士一刀斩断右臂,变成残废。

    如果不是因为这个原因,这十几年里,他就算熬,也能熬到校尉、中郎将了。

    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刘宗之前被拜为别部司马,招募宗族昆弟时,没有招募他。

    这个人是刘景计划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了表示足够的诚意,休沐日备厚礼亲自登门拜访。

    刘修固然变成了残废,但他本就是中产家庭出身,家中有田有桑,有宾客奴仆,日子过得比曾经的刘景家还要好上一些。其家宅邸亦是前后两进,只是规模远远比不上刘景家。

    对于刘景的到来,刘修显得十分意外,两人平素少有交集,不知对方为何而来。

    刘景乃是龙丘刘氏新一代旗帜人物,刘修自然欢迎之至,将他请入后堂。

    刘景落座后,奉上礼物,和刘修闲聊起来,后者身量和他差不多,在七尺五六寸间,体格强壮,容貌古朴,神色平和,双目颇为有神。

    刘修非常在意自己的断臂,每日不管是否外出,皆以木橛缠布,充作假肢,不知详情的人,根本看不出异常。

    两人谈话过程中,刘景尽量不去看他的右臂,简单的寒暄过后,他先是向刘修郑重一揖,接着一脸诚恳地说道:“弟今日前来,实则是有一事相求。”

    刘修闻言难掩惊讶,他一个废人,能帮到刘景什么忙开口说道:“仲达有什么事不妨直说,我能做到一定不会推诿。”

    刘景不慌不忙道:“从兄应该知道,刘伯嗣被张府君拜为别部司马一事。”

    刘修点点头,此事龙丘刘氏可谓人尽皆知,不少族中昆弟都加入其麾下。

    如今世道变了,这种事放在在十几年前绝对不会发生。

    “近日,蔡宏超也被任命为别部司马。”刘景向其吐露实情道:“从兄或许有所不知,这是我在背后为其谋划而来。”

    刘修大感意外,并隐隐猜出其来意:“仲达的意思是……”

    刘景微笑道:“蔡宏超的剑术无双,若是单打独斗,整个长沙都难觅对手,可若让其征募兵马,统领一营,就有些力所不及了。从兄曾戎马多年,经验丰富,因此我今日前来,便是想请从兄出山,辅佐蔡宏超……”

    刘修沉默片刻,面有为难道:“恐怕要让仲达失望了,非我故意推诿,不愿帮忙,仲达亦知,我身有残缺,又



第一百零三章 营垒
    请出刘修后,刘景将募兵的任务交给了他。

    自古以来,游侠、恶少年群体便是天然的优质兵员,盖因他们皆身怀武艺,胆大心粗,好斗轻死,只要对其等稍加训练,就可以成为一支精兵。

    昔日追随李陵深入胡地,转斗千里的五千步卒,便是“荆楚勇士、奇材、剑客也。”之后教射于酒泉、张掖,立时成为天下少有的精锐之师。

    可惜刘宗之前一次就招募数百游侠、恶少年,蔡升再收拢百余人,临湘的负剑之徒差不多被一网打尽,余者不过十之一二。

    没有了游侠、恶少年这个优质的兵员,刘修只好扩大范围,从大众之中招募士卒。

    所谓“选士而无去取,是驱市人而战也。”这就是说,招兵而无选择取舍,等于是驱赶乌合之众作战。

    相比于城郭之民,刘修更喜欢乡野愚夫,他认为乡野愚夫皮肉坚实,不畏辛苦,听从命令,易于训练。

    不过乡野愚夫也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当兵,还要从中精挑细选出胆大之辈,因为“伶俐而无胆者,临敌必自利;有艺而无胆者,临敌亡其技;体壮而无胆者,临敌必累赘;有力而无胆者,临敌必先怯;俱败之道也。”其他皆次要,唯胆当先。

    除此之外,在汉代要想当兵,对身高也有一个最低标准。当然,这个要求几乎可以忽略。

    汉代继承秦制,选拔士卒还在沿用着数百年前战国时期的标准,身高超过六尺二寸即可,这个身高是一名十五岁少年的标准身高。荆南地区的人普遍较北方人矮小,但绝大部分男性身高都超过了六尺二寸。

    对于兵员,刘景曾有意招募避乱于长沙的北方流民,前些年益州牧刘焉便收编了数万南阳、三辅流民,号称“东州兵”,战斗力颇为不俗。

    刘修却将他劝住了,其理由非常充分,如果是像刘焉那样将北方流民单独编成一军,自然没问题,可刘景却想让南人北人共处一营,这简直就是天方夜谭一般,双方语言、习性、风俗……无一相似之处,时间一久,必生冲突。

    刘景也意识到自己有些想当然了,在古代,人们的地域观念极强,晋代衣冠南渡,南人北人就互相讥讽对方为“北伧”、“貉子”,当即绝口不再提及此事。

    刘景当然认为实际越强越好,因此不介意多养一些人马。

    得到他的授意,刘修在临湘各乡大肆征兵,一共招募了八百余人,加上蔡升手下的百余游侠、恶少年,人数不多不少,正好一千。
1...2627282930...5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