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山贼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读书明智
吴奇点头“你们要用心认字了,当年我有这么好的机会学习,唉!好了,下面教给你们一首唐诗。”说完再黑板上用白色粉笔写下要教导的唐诗。
吴奇羡慕现在坐在这里学习的学生的,当年为了学习一点知识,求了不知多少先生,因为家境不好,日子过得苦戚戚的,现在的学生呢,一个个吃饱肚子,没有负担的学习,羡煞常人。
吴奇“这首唐诗的字我都教过了,要是你们不认得,说你平时不用心。我先来都一遍!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你们知道什么意思吗”吴奇询问。
台下所有学生摇头,他们认字都不多,那里懂什么。台下吱吱喳喳的,虽然不懂什么意思,但今天老师教给大家唐诗,都高兴着。一张张充满渴望的脸看着吴奇。
这种渴望的眼神,虽然不是第一次见到,被大家看着,吴奇心里有种莫名的情绪。
轻咳几声,吴奇开口道“床前明月光,意思是明亮的月光洒在床前的窗户纸上。”等了一下,让他们理解,继续说道。
“疑是地上霜说的是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霜。”
“举头望明月,说的是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低头思故乡意思是,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吴奇一句一句翻译成白话文,给学生讲的通透,让他们理解静夜思表达诗人李白当时作诗心情。
好吧,这种小白式的教导,吴奇郁闷不已,要知道方式他学习古文式,先生就说了一下,能悟就悟,不能理解的,说明是蠢人,先生才不会多说什么,那里像现在,几乎一个字,一个字掰开来教学,这样如果都学不会,吴奇当年的先生,会抽肿手掌的。
吴奇的教学方式,是张有德统一要求老师教学的,以唐诗为基础,学习一首唐诗前,先把唐诗中的字提前几天教学,等学生学会以后再把唐诗教导,这样一首一首唐诗教学下去,学生认识的学识越来越大。
上午教导认字,学习普通话,下午学习数学加减乘除,每过五天教导学生民族统一思想,让学生忠诚华夏民族。这是小学暂时的教学大纲,以后会根据学习内容更改。
小学现在有八千多人,一个班级五十个学生需要一个老师负责,需要近一百七十多老师。
值得庆幸的是,知识渊博的老师难找,但大明童生还是很多的,童生考不上秀才,不是他们没有能力,让他们教导学生认字不是什么大问题,要是让陈子坚找来通古文,知治国的名家,陈子坚肯定做不到。
吴奇“都听清楚了吗!现在都给我朗读起来。跟我读几次吧!静夜思。李白”
学生童稚的声音跟着朗读“静夜思!李白”
吴奇“床前明月光!”
“床前明月光!”
吴奇“疑是地上霜!”
“疑是地上霜!”
吴奇“举头望明月。”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学生“低头思故乡!”
吴奇“你们自己来。”
学生“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
声声整齐的朗读传出教室,传出小学,路过学校外的百姓听到远处传来的声音,虽然听不懂什么意思,但就是觉得这是世间最好听的声音,心情舒畅。
一队运输马车进入小学,他们每天送来八千多学生的饭食,其中主要是鲸鱼罐头,还有就是其他生产队种植的蔬菜,维持着小学日常所需。
小学费用,也就陈子坚这个能够山贼消耗,平常的士绅,地主什么的,面对八千多学生的消耗,任凭他们底蕴多少,都不够消耗的,陈子坚依靠海洋庞大鱼类数量,对小学的消耗不当一回事。
至于天天吃差不多的鲸鱼肉,学生是否怨念深重,呃,陈子坚就不管了,反正能给他们天天吃肉就不错了,谁不爽的就不吃呗!
小学门卫把铁门打开,让运输队进入,学生上课期间,没有紧要事情禁止百姓进入其中的,现在外面动乱,谁敢保证那个人突然发疯,进入小学搞事呢,小学旁边就是警察局,谁敢来小学搞事,后果很惨,不被剥皮算侥幸。
“张老头,今天菜不错啊!小声点,别吵到里面认字。”
张老头“呵呵,啊生,是你站岗啊。知道,知道,你们几个,放轻点声。”
外面怎么吆喝不管,进入这里后,就不能影响孩子,张老头是个明白事理的。
7
第226章 增加文化底蕴
感觉鼻子有些瘙痒,陈子坚忍不住打了个喷嚏,睡意消失,睁开眼看到李珠儿挺着着小肚子在床边,身后小乔小西捂嘴偷笑,李珠儿手里捏着一根鸡毛,看来是作案工具了。
陈子坚在电白县考察完鲸鱼加工厂之后发现,他待在电白县没什么作用,事情让手下人去负责,他这个主事者留在那里碍手碍脚,让负责人放不开手脚干活,毕竟大老板就在身边,手下肯定不自然的,何况这个大老板能决定人的生死,那情况更加不自然了。
意识到这样的情况,陈子坚丢下一句扩大罐头生产就回去张家村了,至于清扫其他势力,地主的事情,有陈子坚不多,少他不少,陈子坚实力是变态,但义勇军对付的势力是什么货色,说不好听的都是战五渣的存在,义勇军凭借红夷大炮,米尼枪,还有如狼似虎的斗志,不出什么差错根本不需要他陈子坚出战。
现在的陈子坚带人去攻打士绅的地盘,吃力不讨好,手下义勇军做梦都想着立功劳,他只要在后面兑现给兄弟的承诺,前面打仗的事情真的不多他一个,意识到这样的事情,陈子坚干脆带几个亲卫返回张家村陪老婆,在张家村好好建设还好,而且张家村有了他坐镇,才是真正的安稳,义勇军都知道陈子坚的实力,有了陈子坚在后面坐镇,义勇军在外面打仗,不用担心家里出问题。
“不知道打扰夫君睡觉要受惩罚的吗!”
把李珠儿拉过来坐下,摸着凸起的肚子,说的凶狠,却小心翼翼的,那敢真的惩罚啊!李珠儿靠在身边享受着陈子坚的抚摸。
陈子坚住的地方为东方小区一号小院,房子面积一百多平,五室两厅,用石灰粉刷了墙面,这种普通的装修比之前住的张府简陋多了,两个装饰根本不在一个层次,但陈子坚就喜欢住在这样的房子。
张府的房子,陈子坚始终觉得阴深深的,或许那里死了太多女孩的原因,之前陈子坚宁愿在张府的花园搭建相逢,也不愿意住进张府的房间。
过了一会,陈子坚吃完早餐出门,刚刚到小院外面,有个拿着折扇,装出翩翩公子的家伙走过来,看到正要出门的陈子坚,双眼发亮,高声喊起来“姑爷早,姑爷你回来了。”说着一脸讨好过来。
陈子坚“呵呵,大舅哥啊!”
过来的家伙是李珠儿的大哥,前不久李珠儿请求陈子坚去她的老家把家人接过来,对于这点要求,陈子坚那里会拒绝,派人去了一趟,就把人接过来了,义勇军接人是个简单的事情,先礼后兵,先问你要不要跟着走,问了以后不愿意的直接抓人。
李家俊来了张家村,过了一个星期后才明白处境,然后就巴结起这个以前不怎么重视的幺妹,这是家族兴旺的重要条件,官府几万人过来都被义勇军打败,说明了什么,说明了以后在粤东省就有陈子坚的一席之地,作为陈子坚的娘家人,怎么可以受点恩惠吧,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说的就是这样的情况。
何况现在李珠儿有了陈子坚的身孕,地位更加无人可敌,不过他们刚来张家村不久,虽然是“皇亲国戚”,还是很守规矩的。
李珠儿的家是个小商人家族,大富大贵说不上,算是中产阶级,吃喝不愁那种,李家俊和另外个李家杰都读过书的,只是因为身份问题,不能考取功名,大明讲究子承父业,一个商人的儿子想考取功名,做梦!平民孩子那怕考不上秀才,做个童生还是可以的,李家两兄弟就惨了,童生都与他们无缘。
好不容易见到能耐很大的姑爷,李家俊心里暗喜,作为商人的后代,相比普通百姓,更加赋有商人意识,到了张家村后,李家俊发现这里的机遇不是没有,而是太多了,多的让他不知道从何下手。
别的不说,就那精盐吧!陈子坚亲自安排流程,经过海水暴晒的到粗盐,然后溶解过滤盐水,去除固体杂质,再得到食盐。与后世严格的生产的盐当然比不了,但在大明,陈子坚手里的盐可以说是上等精盐,这种精盐在江南富庶地区,卖到十两银子一斤都可以,精盐的利润是很高的。
但就是这么好的精盐,在张家村居然只要一百文钱一斤,要是拿去别的地方贩卖,赚到的银子能让人疯狂,以前李家俊的爹看到盐的利润,不是没有眼红过,只是他们是个不入流的家族,官府人脉没有,根本插不上手,只能做点小买卖,还一不小心被山贼给拦路打劫了,要不是遇到陈子坚这个姑爷,李珠儿什么下场还用说吗!
李家俊过来,就是想找陈子坚开后门,得到精盐的贩卖资格,因为陈子坚为了让普通百姓食用廉价的精盐,得到的精盐放在张家村销售,根本没有想过对外贩卖盐的事情。
精盐这么大的利润,打主意的人不是没有,张家村精盐价格这么低,有人想过把精盐带到其他地方贩卖,结果就是被抓到后,罚没所得收入,外加免费挖矿半年,要是出来后还敢贩卖,那不好意思,第二次进去挖三年的矿吧!精盐在张家村怎么使用无所谓。
张家村百姓很少贩卖精盐,另外一个原因是,茂名县附近的地方有钱有权的势力正在被义勇军清扫,百姓拿到盐要卖给别人才有利益,现在陈子坚把周围有钱人给祸害了,谁来购买他们的精盐,普通百姓肯定不会购买价格昂贵的盐,价钱少了又不值当,至于运输到更远贩卖,路途遥远加上路上可能遇到的山贼,官兵检查,就能让贩卖精盐的事情血本无归,运输少量过去赚到的银子不多,要是大规模偷偷贩卖,当义勇军不存在吗。
除了精盐,那个水泥同样让他吃惊不已,他听人说过,张沙公路上百里用这种水泥修路,这要多大的财力才能完成,这超出了李家俊的想象,他这个姑爷财力究竟多大,难以想象。现在正在修建到达电白县的水泥路,这钱花的不是跟流水一样吗!啧啧啧什么时候自己能有姑爷万分之一的银子,那还不美死了。
陈子坚这个姑爷,对于李家来说,来的太突然,太震惊,太什么,上次打败官兵的事情,李家俊就知道,他李家要兴旺了。
陈子坚“呵呵,大舅啊,有事”
李家俊拱手作揖,“姑爷,某不是没有事情吗,但某自认有几分本事,希望能给姑爷出谋划策,让张家村发展的更好吗!”
自认为说的一番话很有水平,发展这个词也是来张家村后听别人说的。
上下打量这个家伙,陈子坚心里无语,之前就见过几次面了,加上找李珠儿询问过,她这两个兄弟算不上草包,也差不远,因为不能参加童生考试,但也有几分学识,经常出去青楼,李珠儿现在是陈子坚的人,对于以前兄弟的事情说了个透,把他们接过来生活没有问题,但要做事,那就呵呵了。
对于亲家,陈子坚还真不能推脱太绝,不给他们面子也要看看枕边人的面子吧!想了一下。
陈子坚说道“我这有个事情,需要有人去做,赚大钱没有,做的好一个月一万两银子不是问题,做好了还可以开分店,能赚到更多。”
李家俊眼里露出喜色,果然来对了,一个月上万的银子都不叫大钱,姑爷你厉害,这点小钱看不上眼,之前的李家,一年能赚到五千银子都是个问题。
“姑爷请说,某一定不会给你丢脸的。”
说到赚钱的事情,李家俊心里期望着。
陈子坚“张家村百姓现在手里有钱你知道吧!”
李家俊“了解一点,是姑爷你的功劳,不然那里有这么好的待遇。”
“呵呵!”
陈子坚接受这个马屁,“百姓手里有钱,那就要让他们花出来,张家村现在没有什么文化底蕴,我要你给我把一种文化兴旺起来。以后说不定能史上留名!”
吞咽了喉咙,果然很姑爷,谈话谈到史上留名这么的高度,这是普通人能想到的吗!李家俊心里激动忐忑着。
陈子坚没有埋关子,直接把后世粤东省的一种文化说了出来。
后世“饮早茶”是粤州茶文化最具特色的重要内容。早茶习惯,遍于各阶层,上至达官贵人,下至车夫“苦力”饮茶去处遍布城市乡镇,饮茶很是自由,饮茶没有时间限定,从晨曦降临之际的早茶、烈日炎炎下的午茶到夜幕笼罩中的夜茶,任君选择。饮茶没有什么理由,或兴致来了,或心情抑郁,或无所事事,都可以洒脱地一声高呼“饮茶去”。饮茶方式各异,既可以二人世界,边吃边聊也可以亲朋戚友,逢节相聚几十人聚在一起,包房包厅狂欢也可。
陈子坚要把后世的粤州饮茶文化直接拿来使用,增加张家村的一点底蕴,文化这种东西可有可无,但能影响百姓,平时干活辛苦,到了休息时间,让百姓有个放松心情的地方,还可以让他们花钱心甘情愿,这种事情何乐不为。
陈子坚让李家俊开张家村的第一家茶楼,当然百姓也可以,反正陈子坚要的是后世粤州饮茶文化在张家村兴盛起来。
7
第227章 改造手推车
陈子坚“这事交给你和小舅子了,前期我可以借给你五万银子给你,怎么开办起来我会给你个章程,以后能不能赚钱看你的本事了。”
茶楼开办起来,陈子坚把茶楼放在私营企业行列,放开限制谁都可以开办,李家俊只是开个先手而已,像这种私营企业,让私人开办比国企更加灵活,要是把茶楼放在国企里面,有些小材大用的意思,陈子坚还真没有功夫去管。
像这类的私营企业,交给私人管理更加合理,后世华夏的经验已经证明,用不着陈子坚再来一次检验。
李家俊怀揣着兴奋的心情离开,被陈子坚描述的场景吸引,而且这是陈子坚亲自交代的事情,还有他给的一万两银子作为前期开支,茶楼的生意想差都难。
离开东方小区,身后跟着六个亲卫,好歹作为义勇军首长,有几个亲卫装比不是很正常吗。之前下面就有人把情况反应上来,这种情况张家村没人能解决,之后就交给陈子坚处理,事情还挺多的,有几个事情要优先处理。
一,运输队的运输能力达到瓶颈,使用独轮手推车是比用双肩抬着轻松,但现在义勇军的运输任务越来越重,在不增加人手的情况下想提高运输力很难,为什么不增加人手,现在运输队的人数已经非常臃肿,再增加人手管理更加繁琐,陈子坚要解决的是,提高单人运输能力,从原来每次运输一百斤的重量,增加到一百五十至两百斤。
至于使用牛车或者马车,这个暂时不好解决,牛和马在义勇军的地盘数量不少,目前义勇军控制的牛和马共五千头左右,其他地方也需要用到畜力车,不可能全部给运输队使用,比如义勇军军团外出清扫行动,就要用到快马传递信息,要是没有快马,凭借两条腿传递信息,后果难料。
提高运输能力成为现在陈子坚要解决的问题,要解决这个事情,陈子坚想到的是滚动轴承,之前陈子坚让木匠制造的手推车用的是一根直径三厘米的铁棒作为轮子的支撑,运输一百到一百五十斤的重量还可以,增加到两百斤后个人使用手推车就会非常艰难,如果在铁棒中加多个滚动轴承,这样那怕运输三百斤的重量,也能轻易运输,这就是轴承的好处了。
还有张沙铁路正在修建,过段时间就能建设完毕,铁路运输用的车辆还没有打造,一节车辆运输货物后重量可能在几吨以上,要是没有轴承来减少摩擦,那就凭借马力能不能拉动车辆是个大问题,轴承问题刻不容缓。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