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准空姐的青春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汉无语
“是啊。”
胖子紧接着问“军师,有去兰州吗听说那边好吃的很多。”
“就知道你会问吃的,有,那边最特色的就是面。”
兰州清汤牛肉面讲究“一清”、“二白”、“三红”、“四绿”、“五黄”,是老少皆宜、色香味形具佳的大众特色的食品。“一清”汤要清爽;“二白”白萝卜有白人参之谓也;“三红”辣椒油红,开胃健脾;“四绿”蒜苗香菜绿茵茵令人垂涎欲滴;“五黄”面条又黄又亮,又光又筋道。无论达官显贵,不管贩夫走卒,进得店来,一律自已购票端碗,绝对的公正平等。牛肉面馆里,一到吃饭时间,满堂里只有此起彼伏的嚼咽声与咕咚咚的喝汤声。牛肉面不仅是早餐,作为午餐和晚餐也未尝不可。
“还有呢”胖子口水都快流出来了。
“酿皮。”
酿皮是在麦面中掺和一定数量的蓬灰和敷料,用温水调成硬面团,再几经揉搓,等面团精细光滑后,再放入凉水中连续搓洗,洗出淀粉,面团成为蜂窝状物时,放进蒸笼蒸熟,这叫“面筋”,再将沉淀了淀粉糊舀在蒸盘中蒸熟,这便叫“蒸酿皮”。蒸熟了酿皮,从盘中剥离,切成长条,配上面筋,浇上醋、辣油、、蒜泥等佐料,吃起来辛辣、凉爽、口感柔韧细腻,回味悠长。
酿皮除有“蒸酿皮外”,还有“馏酿皮”。馏的酿皮,金色发亮,薄细柔脆;而蒸的酿皮,色褐沉着,浑厚肥大,两者色形各异,而味道基本一致。酿皮虽是小吃,但可作主食充饥解饿,也可当菜肴,充当下酒冷盘。冷热均宜,四季可食。
若论及西北的特色小吃,我想“酿皮”是首选之一。吾乡人读“酿”作“让”音。然而,进了陕秦之地,称做“面皮”;入了嘉峪关,又道“凉皮”。其实无论是哪一种称法,都只概括了这种美食的一个方面。
酿皮的原料甚多,从绿豆面、高粱面到麦面,似乎只要是富含淀粉之物,皆可入选。故称为“面皮”,乃指其原料皆为面食。
第七百二十九章: 兰州
“我们在兰州也玩了几个地方。”军师说。
五泉山公园建在五泉山上,而五泉山位于兰州南部的皋兰山麓,林木茂盛,风景优美。兰州地处西北,常年缺水,黄土山的面貌才是主流,所以几丝绿意非常醒目,让人留恋。这座公园最有名的,主要是五眼名泉,所以叫做五泉山。正是因为风景优美,又有让人啧啧称奇的五眼名泉,这里就成了佛教的圣地。目前的佛教建筑“崇庆寺”内的“金刚殿”为明朝洪武年间所建,而其余修葺的建筑则为清代修缮。
这座山,就像北京的西山,一直是兰州市民最好的休闲游览胜地,尤其是夏日,这里人来人往,摩肩接踵。而且,“有仙则灵”,既然是名山大川,到这里来朝拜的自然不乏香客。据说这里的香火非常灵验,因此香火也无比昌盛。
五泉山之所以叫做五泉山,是因为山上有五眼名泉。其名为甘露、掬月、摸子、惠、蒙五眼清澈甘美的泉水。相传汉武帝元狩三年(公元前20年)霍去病征西,曾驻兵于此,士卒疲渴,霍去病手著马鞭,连击五下,鞭响泉涌,遂成五泉。这虽属神话,但五泉山“五泉”的神奇绝妙确为世人瞩目。“甘露泉”是五泉中最高的一眼泉,地处文昌宫西边,孤亭掩护,源流纤细,久雨不淫,大旱不干,饮之犹如甘露。相传此泉合“天下太平,则天降甘露”之意而得名。
下午,我们还去了兰州博物馆,甘肃省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也是彩陶的古象。甘肃彩陶从距今八千年的大地湾文化,经过仰韶、马家窑文化,到齐家、沙井文化,延续了五千多年,构成了一部辉煌灿烂的彩陶发展史,其中马家窑文化达到了彩陶艺术的巅峰,是中国原始艺术中最绚丽多彩的一部分,被誉为新石器时代彩陶之冠。
彩陶为甘肃省博物馆的收藏特色之一,在11㎡的展室内,陈列了4件精美的彩陶,展现了甘肃彩陶的发展历史。展览以文化发展序列为主,串联各期的文物精品进行设计。展览分为文明曙光——大地湾文化彩陶、锦绣初展——仰韶文化彩陶、彩陶之冠——马家窑文化彩陶、余辉流艳——青铜器时代诸文化彩陶、陶苑奇葩和陶艺再现六大部分,系统地反映了甘肃远古彩陶文化概况。
马踏飞燕,又名马超龙雀、铜奔马,为东汉青铜器。这个你们应该比较清楚吧看过实物真让人感叹古人天马行空的艺术想象力与抽象的艺术结合力,第一眼就被真品震撼到了。
马踏飞燕的奔马身高345厘米,身长45厘米,宽13厘米。形象矫健俊美,别具风姿。马昂首嘶鸣,躯干壮实而四肢修长,腿蹄轻捷,三足腾空、飞驰向前,一足踏飞燕着地。一匹躯体庞大的马踏在一只正疾驰的龙雀背上,小龙雀吃惊地回过头来观望,表现了骏马凌空飞腾、奔跑疾速的雄姿。
从力学上分析,马踏飞燕为飞燕找到了重心落点,造成稳定性。这种浪漫主义手法烘托了骏马矫健的英姿和风驰电掣的神情,给人们丰富的想象力和感染力。既有力的感觉,又有动的节奏。
马踏飞燕大胆的构思,浪漫的手法,给人以惊心动魄之感,令人叫绝。艺术家巧妙地用闪电般的刹那将一只凌云飞驰、骁勇矫健的天马表现得淋漓尽致,体现出汉代奋发向上、豪迈进取的精神。
第七百三十章: 宁夏
“你们这么多天还有去那里吗比较有特色的。”青春痘说。
“去了西夏王陵。”
“那里我都想去,下次一定要找机会去一次。”青春痘说。
“是啊,要说历史,宁夏这里绝对是最长的,这里是人类繁衍生息的圣地,有着旧石器时期的史前文明,历史跨越着三万年之久。这里还保存着长城水岸和山林峡谷,以及边塞古堡和藏兵洞窟等景观,让人望而生奇。
在宁夏这块厚土上,曾存在着一个强大的西夏王国,却一夜之间不见了,难道是被外星人掳走了如果你也有一份西夏情怀,那就不要错过西夏王陵,或许你的一个无意之举就揭开了一个千古之谜。”
一个王朝的没落终归是有迹可循的,
不作科学的决策,政坛昏庸,加上天灾**,
战争往往只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可一个王朝的崛起却是绝对的难以雷同,西夏亦然。
追寻着历史的车印,
我们走进西夏王陵,
初识这片黄土地,
追溯历史,
它更像是一本历史教科书,
置身其中用现代人的视角,
回顾那一段刀光剑影的年代,
昨日仿佛并未走远。
西夏国的建立对中世纪我国西北地区的局部统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及多民族大家庭的形成做出了积极贡献。西夏陵是西夏王朝的皇家陵园,位于宁夏银川市西郊约35公里的贺兰山东麓中段。在方圆53平方公里的陵区内,九座帝陵布列有序,253座陪葬墓星罗棋布,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地面遗址最完整的帝王陵园之一。
对于历史,好像在这样苍凉的地方更加有了静谧和沉重的感觉,西夏王陵就像是一座里面珍藏着很多文物的博物馆,屹立在这里,等着人们来这里,掀开历史的尘土,重新看见未来,和时代。走在这里,不知不觉中,就好像是过去的那段历史,那段故事,那段刀光剑影的岁月,慢慢的展现在了眼前,沉静,而又厚重。
西夏王陵景区的大门由两座西夏风格的阙楼构成,阙楼墙体上有四个粗看以为是汉字,细看却不认识的西夏文字。导游介绍说,这四个字从右到左对应的汉字是“白大国高”,翻译成汉文就是“大白高国”,即西夏国。大门前的广场上,南北各立有一块复制的残碑。
北侧的一块为汉字,容易识读的“太后亲征怀德军”,得知这是一块在编号为182的陪葬墓旁出土的残碑,上面记载了宋哲宗元符元年(1098年)北宋和西夏军队在平夏城(怀德军)交战的情况。碑文的相关内容在两国的史书中都有记载,互为佐证。
西夏王陵景区内现存9座帝陵,即裕陵、嘉陵、泰陵、安陵、献陵、显陵、寿陵、庄陵、康陵。9座帝陵的排列按古代宗法制度昭穆宗庙次序,左为昭,右为穆,父曰昭,子曰穆,形成东西两行。此外,陵区内还有254座陪葬墓。
第七百三十一章: 西夏王陵
远远的即可以看到整个陵区规模最大的陵墓“泰陵”。尽管没有非常直接的证据,但从泰陵的超大规模和其在全陵区所处的突出地位来推断,泰陵应该属于西夏的开国皇帝李元昊。
陵园最南端是左右两座阙台,构成陵园的大门。是否有阙台,是帝陵与陪葬墓的重要区别之一。阙台由黄土夯筑而成,平面呈圆形。从阙台表面残存的一些痕迹来推断,阙台表面原来是富有红色墙皮的。在阙台附近地表以下曾经发现的红陶材质的嫔伽、摩羯、海狮及塔刹等装饰构件,则暗示阙台应该是喇嘛式的佛塔建筑。
阙台往北应该是碑亭的位置,现在只存有两座砖砌的台基,上面的木结构亭类建筑已经荡然无存。因为周围围着铁栅栏,看不到台面上的情况。但有资料介绍说,台面上有一字排开的四尊石刻力士雕像,估计是用来驮碑的支座。博物馆序厅正中的那尊雕像就是以这里的雕像为蓝本的。
过碑亭,可见一夯土墙围城的区域。在陵墓布局中,这个区域叫“月城”或“瓮城”,位于陵寝所在的“内城”前面。泰陵的月城呈东西长方形,东西长120米,南北长52米,墙基宽约2米,高亩,北与内城的南墙相连。和阙台一样,当年月城的墙面上也敷有红色的墙皮,墙顶也有出檐和覆瓦。按照以前各个朝代的惯例,月城御道两侧一般都立有石像生,也就是石兽、石人。
过月城,即是陵园的核心部分“内城”。内城呈南北长方形,南北长18米。内城的城墙称“神墙”,墙基宽约3米,以黄土分段夯筑。
为使墙体更为稳固,墙基筑成须弥座状,因此把这种神墙又叫须弥座式神墙。
内城东西南北四面均辟有城门,建有门阙,每个门阙由三个圆锥形夯土基座组成;神墙四角还建有角台。
在内城四座城门中,以南门的等级最高,两侧原各有一座高台式塔形门阙,现在只能看到两堆夯土。从南门台基上残存的柱脚来推断,原有的南门应该是一座面阔五楹、进深二楹的门楼。
进南门北行约25米,是用于祭祀的“献殿”残址。残址为一座八角形砖砌台基,内为夯实的黄土,台面上散落着数十块铺地花砖。旁边的简介说献殿为“正方形9间开敞式殿堂”,我不以为然。因为从台基的形状来看,献殿应该是座八角形的亭类建筑,而亭类建筑何来“9间”之说如果是9间的正方形建筑,那该是何等的规模要知道,北京故宫保和殿也不过是面阔9间,进深5间啊!
与其它帝陵墓道深埋于地下,一般在地面不留痕迹不同,泰陵的墓道在地面上有用砂石填成的形似鱼脊的隆起。用砂石来填充墓道,除了就地取材之外,主要还是利用了砂石的松散特性,以塌方来威胁盗墓者知难而退。这条墓道隆起为南窄北宽的梯形,自南而北呈二十几度的缓坡,长约50米。
隆起的北端有一个直径超过20米,深达5米的大坑。关于这个大坑的来历,有两种说法一说为盗坑,是盗墓者所留;一说是日寇轰炸所致。把这个大坑“归功”于日本鬼子,其实是抬举小日本了,因为能够造成如此巨大弹坑的炸弹小日本在侵华期间可能还造不出来。如果说这真是一个盗坑,那么这个“贼”肯定不是一般的盗墓者,而一定是类似“摸金校尉”那样的有组织犯罪集团。新中国成立后,文物部门曾对泰陵进行物探,探查结果表明,泰陵的墓室并未遭到盗扰,那位“摸金校尉”并没有成功。
有人可能会问,盗墓者为什么不采取掏洞的形式,而要采用需要大量人力的全面开挖式答案很简单一是人力对盗墓者来说根本就不是问题;二是西夏帝陵的墓室并不在陵塔之下,而是在陵塔偏南的地下,即大坑所在的位置。也就是说,巨大的夯土陵塔其实并不具有封土的作用。
绕过盗坑,就是整个陵园的标志性建筑陵塔。泰陵陵塔残高达24米,状如翻扣的“窝头”,其表面可以看到多达七层的砖砌结构。一些学者由此猜测,最初的陵台应该是一座七层密檐实心佛塔式建筑。经导游提醒我才发现,陵台原来并不在陵门、献殿所在的中轴线上,而是稍稍偏西,这一点与中原帝陵有所不同。究其原因,有人说与党项人笃信藏传佛教有关,因为在藏传佛教中只有佛祖才有坐北面南的待遇;也有人说是受“五音利姓”风水观的影响。
第七百三十二章: 中卫沙坡头
以前在课本上就学到过一句古诗词,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就因这句古诗词,才有了不顾一切去大漠的想法,我选择的是宁夏中卫的沙坡头,于是带着无限的期待,说走就走。
到通湖草原的时候心中就已经有些激动了,虽然雾气非常重,能见度也很低,但是说实话仍然难当激动的心情,渐渐的,雾气散去了,看到了传说中的腾格里,草原与沙漠交汇的风景十分别致。
对于从来没有见过沙漠的人,在通湖骑马、骑骆驼、玩沙子等等都是那么的新奇,待到了中午的时候,在烈日的照射下,沙漠被撒上了一层金黄的光芒,给沙漠又增加了些许神秘的感觉,塞外的无边无际的辽阔就是这样让人心动不已。
静静地坐在一片沙丘上,感觉无边的沙漠仿佛是在等待着什么,又好像是在坚守着什么,而我在这里,仿佛在风中正在上演着千年前的楼兰厮杀,然后倾覆,不论是曾经的辉煌还是衰落,如今终归沦为成手间的一捧黄沙,天上的一弯明月,耳畔的几声驼铃,千年万年坚守在此。
来到沙漠除了舒服的发呆之外,去沙漠也是要体验一下的,骑骆驼肯定是少不了的,滑沙也是值得体验的,沙漠飞车的感觉也很不错,车子载着人狂奔向沙丘之上,然后一路狂奔,再由高处冲回低处,这样高高低低的反复来回,比去游乐场的体验还要好。
腾格里沙漠一路肆虐,所到之处,满目黄沙,绿色消退,生机渐淡。行至宁夏甘肃内蒙古三省区交界处,与浩浩荡荡的黄河打了个照面,然后,就再也无法前行。大漠,孤烟,黄河,落日,唐代诗人王维笔下的千古壮观,在宁夏中卫沙坡头这个小地方,呈现于世人面前。
沙坡头地区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腾格里沙漠东南缘,濒临黄河,属草原化荒漠地带,气候干旱而多风该地区格状沙丘群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呈阶梯状分布,以沙漠生态治理与旅游闻名于世。
沙坡头游览区的特色是滑沙。游人从高约百米的沙坡头的坡顶往下滑,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地质结构,滑沙时座下会发出一种奇特的响声,人钟巨鼓,沉闷浑厚,称之为“金沙鸣钟“。
沙山北面是浩瀚无垠的腾格里沙漠。而沙山南面则是一片郁郁葱葱的沙漠绿洲。游人既可以在这里观赏大沙漠的景色,眺望包兰铁路如一条绿龙伸向远方又可以骑骆驼在沙漠上走走,领略一下沙漠行旅的味道。
乘古老的渡河工具羊皮筏,在滔滔黄河之中,渡向彼岸。这种羊皮筏俗称“排子“,是将山羊割去头蹄,然后将囫囵脱下的羊皮,扎口,用时以嘴吹气,使之鼓起,十几个“浑脱“制成的“排子“,一个人就能扛起,非常轻便。游人坐在“排子“上,筏工用桨划筏前进,非常有趣。
第七百三十三章: 中卫高庙
中卫高庙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区城北.建在接连城墙的高台上、还包括高台下的保安寺哦。据早年传,始建于明永乐年间、1403-1424年,经历代增建重修,至清代已成为一处规模较大的古建筑群,表现出宁夏古建筑的风貌。它与“大漠奇观”齐名,也是中卫两大景观之一。
高庙坐北朝南,在南北中轴线上,从南向北的主要建筑有保安寺的山门,山门之上是魁星楼,内塑魁星造像。进山门迎面是一座双层的砖雕牌坊,结构独特。由于上塑天宫弥勒佛,故称“弥勒阁”。
由此上踏15级台阶,至大雄宝殿,内塑释迦牟尼坐像。大雄宝殿的东侧为地藏宫,西侧为三霄宫。东西两边的配殿里,塑十方佛及二十四诸天。穿过34级台阶,直抵南天门。台阶的前一半,建成天桥状,天桥两侧被环绕一周的楼宇围成两个天井,东边的称“东天池”,西边的称“西天池”在’’太阳光的照射之下,高庙显的更佳的壮观。
两个天池由天桥下的圆形隧洞相互联通,隧洞被称为“地狱轮回洞”。高庙顾名思义,比较挺拔陡峭的庙宇,形态万千的高庙、都是历史留下的足迹与文化,吸引各地游客来此游玩,都来一睹雄伟壮观的高庙景观,高庙旁边的墙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看去有些陈旧、都是经历有些年代了、精美雕刻的图案、整体景观也是特别的耀眼与光彩夺目。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