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锦程万里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油煎番茄蛋

    针线做累了时再抄一抄《千字文》。

    前些天她拿了些钱给纾锦宛,请她帮忙买些笔砚墨锭,决心好好练练毛笔字。纾锦宛听说她要学字,说道:“你的钱是那么容易得来的笔墨坊里有,不值什么,我帮你找些就是。”之后果然送了她些,却并不问她要写好的东西看。

    贞锦依常日独自在房中安排自己的学习,十分地安静。

    做事写字时,头脑中不禁将从胡服骑射到戊戌变法,所有前世看过的历史故事细细想了几回,反复思考那些对这些革新的得失以及实施过程的分析。

    虽然她现在只是关在一方小院中的平头百姓,怎么看也不会有机会参与国家大事,但就是控制不住地要去想。

    如此一来,虽没什么人来和她搭话,日子过得却也不算空虚。

    这一日午后,贞锦依正在抄书,听得房门一响,有人走了进来。

    贞锦依抬头看去,来的竟然是秋锦香,不禁诧异:“锦香师姐,你来做什么”

    秋锦香扯扯嘴角,说道:“是师娘叫我来的,问问你,经师姑她们给你的花样子在哪里,我们得要回去。”

    贞锦依道:“花样子喔,你是说绩娘子和经二姑姑送我的那些”

    秋锦香“嘿”的一声,眼皮向上翻了翻,像是在看她又像是没看,说道:“送你的那是咱们绣坊里的密制花样,不可以随意传给外人的。师娘吩咐,叫我来要回去。”

    没想到带大娘竟这样小器,贞锦依暗暗摇头,懒得与她分说,只说道:“既这样,你拿回去就是。”

    说罢放下笔,起身去柜子里翻找。

    背后秋锦香又道:“还有纷姑姑先前给你的花样子,你描过的那些,也都交予我。”

    贞锦依头也不回道:“行。”

    把从前向纷姑姑学的纸样一起拿了出来。

    秋锦香似是踟蹰了一下,又道:“还有,你做镶边时描的样子呢”

    见贞锦依回头看着她,眼皮又翻了翻,说道:“就是你给师娘做的衣服镶边,对了,还有你给诚先生做的,还有你给自己做的,不是也描




第五十四章 旧衣作新裳(石敢当当当打赏加更)
    这段小插曲一过,贞锦依又恢复了独自学习的状态。

    虽说几位姑姑娘子们给的花样被秋锦香拿走,但她经过这些日子的练习,那些花式她已记得差不多了,对针法也已经熟悉了不少,并且有了新的想法。闲来无事,就根据学到的针法,又画出一些新的花样,只是如今材料有限,不能绣出成品来。

    过了好些天,吃晚饭时,因见纾锦宛回来得早,贞锦依便去约她一同到打饭,打算回来再问她要点丝线布头之类。

    这个年纪不大的大师姐脾气甚好,被她缠着说话甚至索要一些东西也不嫌她烦,反而多次关照兰婶儿,日常要用的物事都不要亏待了她。

    到了厨房时,已有几个织工在那边灶台边排着队。

    一个十五六岁的女孩子打量了贞锦依一阵,终于过来搭话:“锦依,你的衣裳真好看,这花纹镶边是跟你们锦香师姐学的吧”

    贞锦依这些日子经纾锦宛介绍,已将丝坊的人认得差不多了,知道这个叫回锦寒,也是良三娘的亲传弟子。

    听她这么一问,贞锦依只愣了一下,很快就明白过来,秋锦香果然是要把这剽窃来的创意传扬得人人皆知了。

    这事都传到这边来了,想必巷内三坊都传遍了吧。

    又听回锦寒身旁一个较小的女孩子补充道:“当真好看,你们绣坊的锦香师姐创出这花式来,如今大伙儿都跟着学呢,我那天看到织坊的师姐也有人在穿这种样式的衣服。”

    回锦寒又道:“不只绣坊织坊,前儿我去街上,外面竟然也有人这么穿呢!还有人给起了个名字,叫什么‘锦香纹’,只是做得还是不如锦香师姐的那些花样好看。

    还有用布片裁成叶子花片的,那原是锦香师姐先前帮蒙学的诚先生做的花式,也让外面的人学了去。隔壁街上布铺老板家的大闺女儿,还用绢片剪成花瓣的样子,缝在衣襟上,倒比布做的还要好看。”

    她说着话,眼睛仍盯着贞锦依的肩头:“我原也想学着做一个镶边,只是如今赶做冬服,着实忙得不可开交,而且,恐怕也没你们绣坊出来的人做得像样儿。”

    看来这位秋锦香动作还挺快的,这么快就造出了影响。

    贞锦依不知她是怎样让这些消息传得这样广泛的,但从时间来看,猜想得到,应该不会是在秋锦香找她要花样之后。

    此前她就已经设法造势,必是已经笃定,真正的原创者已无法与外界互通消息,而诚先生这样一个学究亦不可能跟人去解释衣服装饰怎么做出来的这类的事,所以才这般肆无忌惮吧。

    而在要到花样之后,肯定又强化了她手艺巧、做的花式新的良好形象。这是在为自己争取名声呢。

    看来这位前师姐改变地位的努力一直不减,若非手段拙劣,贞锦依还真要佩服她的执着了。

    反正在目前,她贞锦依被关在这里,确实没有什么辟谣的可能性,知道事情真相的几个有限的人,也不大可能到外面去替她解释。况且,以她如今的状况,别人是否知道此事的真相,又有什么关系呢

    她呆想了片刻,见回锦寒仍眼巴巴盯着她,直夸花样漂亮,总算听明白了她说这话的意思,于是勉强笑了笑:“锦寒师姐你要是信得过,拿给我帮你做吧,我在这里闲着,左右也没什么事。”

    &



第五十五章 人与人不同
    不知过了多少时候,贞锦依忽然感觉到一双温软的手抚上她的肩头,一个温和的声音问道:“天色这般黑了,怎的做活儿还不点灯小心别伤了眼睛。”

    贞锦依抬起头,只见良三娘站在桌边,兰婶立在她身后,手里还捧了个包袱。

    她连忙起身请良三娘坐下:“谢谢娘子关怀,我只是思量思量衣裳的做法,一会儿就歇了。”

    良三娘笑道:“你想出来的式样必定是好的。你这手巧的名声外间都知道了,连盛大奶奶都来寻你呢。今儿上午她就遣人送了这衣料来,我因忙着,这会儿才得空给你拿过来。”

    兰婶儿便把手里的包袱放在桌上打开,竟然是上回未做完的那件宝蓝外帔。

    良三娘指着那包袱对贞锦依道:“呐,盛大奶奶好灵通的消息,不知怎的,竟找到我们坊里来,指名要你帮她做这衣裳,说是花绣得好看,且是配着织纹做的,甚是用心。她在外头寻了数个针线上的人,却都不肯让她们动手,怕配不上这绣工。”

    贞锦依摸摸衣料,看看上面的银线云纹,想想当初为了让绣的花纹与织的暗纹不至于在纹路和走线上产生冲突,颇费了不少心思,对这位执着的盛大奶奶竟有几分知己之感。

    忽然转念一想,绎家怎么会找不到会做衣服的人不过是拿这个做借口,特意来打探她的情况。难得绎家的人这样费心,让她又不能不心生感激。

    良三娘见她默然不语,又问道:“你可愿接这活计若是怕做不下来,我帮你回了她便罢。”

    贞锦依忙道:“不是不是,我可以做得来。”

    心念一动,又问:“只是怎能麻烦三娘子亲来您坊中事务正多呢。”

    良三娘又微微一笑:“你到我坊中这几日,我原该来瞧瞧的。拖到这阵子,也是忙得。”

    贞锦依做出几分惶恐的样子:“怎好劳烦三娘子,有什么事,唤我去吩咐就成了。”

    良三娘摇头:“总要亲眼看看才知端的。我听说你来坊中之后,日间只是做些针线,不然就是读书写字。倒是安静得很。”

    贞锦依心道:我总不能寻死觅活呼天抢地吧。

    却不便说出来,只抿嘴微笑。

    良三娘顿了顿,又道:“丝坊该给这里冬服做的东西已快完工,因此,我们近日须收拾起来。天也渐冷了,万一锦官院哪天忽然叫咱们上省城,到时才不至于措手不及。”

    原来是来通知她大家都要走的事。

    贞锦依听得心头一凉,这一坊的人全都搬走,偌大个院子就只剩下她一人,之前过来时心头憋着一股气,且院里还有这么多人,因此不觉有什么,现在听了这话,突然觉得瘆得慌:那不是像宫斗小说里打入冷宫一样了吗

    似是看出来她的惶惑,良三娘的语气又柔和了几分,安慰一般:“你的事我已知晓,我那师姐做事嘛,未免急切了些。不过,这也是她向来谨慎惯了。你也莫要怨她,只当是清静清静,歇一歇手脚。”

    贞锦依自被赶出丝坊,还是头一次听到别人安慰的话,胸口一股热潮涌起,眼眶不觉也发起热来。

    良三娘续道:“你的手很巧,肯动脑子,又肯学肯练。你经二姑姑不常夸人的,竟也在我面前夸过你,还托我照料你。”

    经二姑姑,原本以为严厉刻薄,坊中姐妹都躲着她走的,然而骨子里竟是个热心人,这是那天经二姑姑来送行又送她东西时,贞锦依就已知道的。原来她还特地来帮她这个无亲无故的人说了好话。贞锦依的眼泪终于憋不住掉了下来。

    良三娘并未停顿,接着说道:“我想着,你一个小姑娘家,留在这里终究不是个事儿。你是个学手艺的



第五十六章 改投明师
    只笑了一小会儿,良三娘又恢复了先前波澜不惊的端庄之态:“也怨不得她,乡里人家,要拿铜钱出来不是件容易的事。”

    随即微笑着对贞锦依道:“我也知你那些押在绣坊的保费如今未必要得出来。若你随了我,我也不须另收你什么保费了,保人也是熟识的,回头与她说一说,仍由她具保,待你出师时,用头三月工钱来补也使得。如此,我们两边都不吃亏,也不至于坏了坊中的规矩,如何”

    贞锦依连连点头:“使得使得,一切都依三娘子!”

    良三娘又看了看桌上的包袱,问道:“这套衣裳你几日做得完”

    贞锦依答道:“只是拼接缝合,略加些修饰,我估摸着,十日之内能做得完。”

    良三娘子点点头:“十日,恐怕十日之后也未必能起程,倒不耽误你挣钱。”

    被她这样一说,贞锦依倒有些不好意思了。

    良三娘子慢慢站起身道:“今儿也晚了,你且歇着吧。明儿我叫人去那边要了你的腰牌,你也好去织坊同你姐姐说说话。她可是来打听过你几次了。”

    原来大姐姐也知道自己到这里来了。贞锦依脑中浮现出大姐焦急的模样,心里觉得有些对不起她。还好如今自己又有了新的出路,不然还真是枉自辜负了她费神费力又费钱地把自己从乡下带出来。

    良三娘子语言温和,看上去举止迟缓,但做起事来却是雷厉风行,与看着干净爽利,实则做事迟疑积黏的带大娘恰成对比。当下就吩咐兰婶儿去绣坊告诉带大娘,明儿一早去拜访。

    只是事情办得似乎不是特别顺利,又过了两日,良三娘子才拿到了之前贞三更与绣坊签的文契和贞锦依的腰牌。

    这两样东西一到手,良三娘子善解人意地先让贞锦依去织坊与姐姐说话。

    贞绣珠这几日得不到妹子的消息,正焦急不已,如今知道她改去了丝坊,放下了心来,听说她要离开,不免又有些伤感。

    贞锦依知道不久就要离开这里,这次等于是告别,将来几时能再见实难预计,于是把给春子、正月他们预备的书本纸笔,为舅舅写下的养桑养蚕的方法,以及自己存的一些钱都交给了贞绣珠。

    从送孩子们读书,到舅舅家的桑蚕怎么养最好,有的没的都嘱咐了一遍。又耐心听贞绣珠说了许多保证将东西带到,叫她小心保重身体,勿须挂念家人等话,方才在贞绣珠的泪眼中与她道别。

    待她回去,良三娘立即就带了贞锦依出坊,先上蒙学诚先生那里修改契约。

    自符咒的事得到诚先生相助,贞锦依对这位先生已是深为感激,如今得着机会当面道谢,不免有些得偿所愿的兴奋。

    进了蒙学过厅,见着那个青衣方帽、端正坐着的身影,贞锦依先就疾行几步,过去行礼:“锦依多谢先生相助!”

    诚先生显然事先已得到了她要来的消息,只微微一笑:“勿须多礼,举手之劳而已。”

    便又请良三娘子坐。

    平伯过来奉茶,却未见绎之谦。

    贞锦依跟着兰婶儿站到良三娘身后,伸了脖子张望。

    诚先生似是对良三娘,又似不只对良三娘说道:“听说太后征了几位劝谕使入京垂询蚕桑之事,省城锦官院新建的织造坊业已完工,你们怕是就要入省了吧。”

    良三娘答道:“前日锦官院确是使来人问过,只是仍未定下入省的时候,说是还须等一等。我就怕等到天太冷时,路上不好走呢。”

    诚先生道:“想来也等不了许久了。”

    又看向贞锦依道:“恭喜你拜师了。日后去省城做事,必是前程大好。”

    良三娘忙请诚先生写契书。诚



第五十七章 突然启程
    启程的时间却比丝坊众人预计的还要早。

    只因内监宣召,得到懿旨的劝谕使们不敢懈怠,当即各自写了呈报,先用八百里加急发往京中。因而他们人还在路上,奏本早已由执事监送进了宫里。

    太后看了送上来的呈报,见各地农桑俱已丰收,且近京几省种桑养蚕之数大高于前,正应了今春“亲蚕礼”时所许之愿,因而圣心甚悦,当即传令赏赐几个劝谕使,又命人送恩赏给这几省的主官及夫人。

    皇帝承太后之意,也命户部加紧核报今年各省秋收之数,又下旨令各省的锦官院加紧织造贡品,以备太后在冬至时惯例要率后宫行的宫内冬祭之礼。

    由于宣召和呈报都是通过宫里的执事监办的,外界一概不闻,等太后下懿旨时,内阁才知晓皇帝已经看过劝谕使们的呈奏了,而且绎焕宗等人的呈奏,与他们送到内阁的奏本大同小异。

    时机错过虽仅有几天,然而内阁打算拟定的议罪条陈已不能再送往御前,否则就是公然打太后的脸。

    阁老们都是以稳重著称的人,自然不能干这种公开撕破脸叫板的事。

    因而不几日,非但江安省的几个奏本呈到皇帝面前,就连陇南等边远之地关于的农桑新政的奏本也冒了出来。

    而江安省因改行蚕桑及两熟稻推行得力,奏本上所附条旨还有嘉奖之语。

    皇帝阅后龙颜大悦,当即照准,令内阁明发上谕,嘉奖劝谕勤力者绎焕宗等,且埠宁知府及埠祥县令、渠安县令等地方官今年政绩记为优等,来年优叙拔擢。

    又下旨,令回家待查的户部尚书安正德及其属员等,为核算今年秋收以及岁末年初总收总支等事,特许破例复职办事,其被弹劾之事,待年底事务办完再行察查。
1...1314151617...4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