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锦程万里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油煎番茄蛋

    陵锦佑解释道:“怎么没用处,农户可与士人通婚,匠户、商户只可跟同等的籍户通婚,不然就只能向下通婚了。”

    贞锦依脑中闪过前些日子才办好的订婚书,心道,跟什么士人通婚的事与这辈子的自己怕是没啥关系了。

    想到自己还不到十二岁的年纪就已定了“终身”,心头莫名




第二十三章 各房的掌事们
    次日一早,外头巷子响起了有节奏的梆子声。

    陵锦佑催促贞锦依快起床穿衣洗漱,随后带了她去厨房领早饭。

    虽然菜只有一个炒青菜,主食却还是干饭,只不过白米里混杂了些大豆、红薯。

    饭后,又听到一阵梆子响。

    贞锦依看看窗外,隔壁的女工们都往外走,于是问陵锦佑:“这是要上工了么早上要敲几回梆子呀”

    陵锦佑道:“头晌是卯时一刻起床吃饭的,这一回是卯时三刻,各房要点卯。不过今日要领你去认人,倒不必着急。”

    两人一面收拾碗筷,陵锦佑一面告诉她:“咱们这里掌案、掌针、掌线的师娘、师姑有好几个呢,都收得有徒弟,说起来也都是师姐师妹。不过跟着师姑她们,就专学一样手艺,不像咱们跟的是坊主娘子,各处工夫都要学的。一会儿我带你先去东院认认地方。”

    说完,带了贞锦依先去前院小厅,找到秋锦香,取了进出门使用的腰牌,拉了她往绣坊东院走。

    进了东院,陵锦佑领着贞锦依一间一间房屋挨个儿走了一遍,里里外外看得很是仔细。

    西边的院子是绣坊人员起居用的,而对面的东院则显然是工作区,几间青砖青瓦的大屋子。

    此时工人们已陆续进屋里上工。

    这绣坊规模不算太大,工作间大体是按工序分的。

    熨烫、缝衣的同在一间房里,制作其他物品的又在一间房,绣花和裁剪的都是单在一间房。

    屋子不像居住的房间分隔成小间,开间很大,与现代的工厂车间倒有几分相似。

    陵锦佑先领二人进了左首边的裁剪房。

    这间房里正中摆着一张长方大案,衣料堆在一边,裁剪的工具散放着。

    站在案旁裁衣料的是一个年纪较长的妇人,另有几个年轻女孩子给她打下手。

    这个工作间的布局虽与她前世里的工作室并不相同,但贞锦依瞧着那张大案颇觉得有熟悉的感觉,同时又十分好奇。

    正想凑近去看看,就听那大案边的妇人喝斥道:“你怎么搞的,明明是浅红料,你倒拿个黑线过来!你有脑子没有”

    贞锦依陡然吓了一跳,抬眼看去,见那妇人皱眉盯着身边一个女孩子。

    女孩子手里捧着个黑色布袋,正从里面拉出一根弹线,被她这么一吼,忙不迭地把线往里收,口里道着歉:“师娘,对不住,我看错了。”

    妇人又喝了声:“你眼睛长来出气的快去换朱砂弹线来!”

    贞锦依扫了眼大案上的物品,见裁衣剪刀的样式和现代竟没有多大差别,只是用来画线的不是水消笔或画粉片,而是装在各色弹线袋里的不同颜色的粉末,也就是那女孩子拿错的东西。

    另外,案上还搁着几块不知用什么粉压制成的不规则小白块,想来是用来画曲线或补缺漏的,或许跟现代的画粉有类似的作用。

    那女孩子拿着弹线袋走到后墙边的格子架边,换了一只红色布袋,这里面装的就应是朱砂弹线了。

    陵锦佑走到大案边,对那妇人道:“经二姑姑,莫要生气了,锦铃师姐昨儿晚上赶工太久眼花了,一时错手也是难免,您教导她就是了。”

    说着,端起案边放着的一个茶盅子双手递过去,笑着劝道:“我的掌案姑姑,您先坐下来喝口茶,我带新来的锦依师妹来给您行礼呢!”

    经二姑姑却不动地方,站着接过茶盅子喝了两口,打量着贞锦依问陵锦佑:“这是你师娘新收的几时拜师”

    陵锦佑笑着答道:“还没拜师呢,想是还没择好吉日。她今后与我一屋住的,还请您老人家多多看顾呢!”

    经二姑姑放下茶盅子,从锦铃手里取了朱砂弹线,一面在衣料上比画,一面说:“看顾说不上,你师娘有两年没收徒了,如今倒肯收她,想来她是有些本事的”

    &



第二十四章 似曾相识
    陵锦佑走到门边,拉开大门,二人轻轻走出门。

    巷道里十分安静,看守内坊门户的老妇坐在巷内墙边的长条凳上,正眯着眼靠了墙打盹。

    陵锦佑走到近前,推了推她的肩头,将自己的腰牌给她看了,说明是奉坊主娘子之命带新人进丝坊里去。

    那老妇看过腰牌,缓缓站起身,慢慢走到巷道北端尽头东院的门口,拉开了丝坊的院门。

    也许是白天三坊内常有人来往,院门其实没有上锁,只是掩着而已,待她们进了门,那老妇又将门拉上。

    丝坊的规模还不及绣坊一半,居住与工作皆在这一个院里。院子中间筑了一排向东倒座的小房子,分隔了前后院。

    陵锦佑不像在绣坊那样一间一间地走,带着贞锦依直奔后院东边的正屋。

    然而正屋中空无一人,后院的住房也都关门闭户。陵锦佑只得与她再回到前院中来。

    此时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女端着个圆圆的笸箩正从北边屋子出来,往南边屋子走去。

    陵锦佑忙向她挥手招呼:“锦宛师姐,三娘子可在”

    那个叫锦宛的答道:“是锦佑妹子呀,我师娘在南屋机房呢,我正要拿线给她。你们随我来就是。”

    又看了看贞锦依,问道:“这可是新来的师妹,以前没见过呢”

    她说话的声音清晰而柔和,长得也温婉端正,真是人如其名,让人一看便生好感。

    陵锦佑点头回答:“是的呢,昨儿晚上才到的,叫贞锦依。师娘让我带她来见见这边的娘子和师姐们。”

    然后向贞锦依介绍:“这是丝坊良三娘子的大弟子纾锦宛大师姐。”

    两个“大”字说得重重的,似是强调这位师姐的特殊地位。

    纾锦宛向二人点点头,抬脚进了南屋,二人忙跟了进去。

    这屋子比隔壁绣坊的所有房间都大,是三间房打通的大间,正中摆着一架一人多高的织机,窗边还有两架小织机,机上密密地拉着各色丝线。

    小织机都是一人操作的,那台大织机则是一人在下面投梭,一人坐在织机上方的木架子上拉着综线。

    这情形,正与贞锦依穿越之前在博物馆里看到的小花楼织机的操作极为类似。然而上方那人的动作远比博物馆的示范者熟练,下方的人投梭踩蹑的速度也快得多。

    贞锦依心头大震,仿佛突然错乱了时空。

    她昂头观望,那屋顶装着明瓦,几缕金黄的夕阳透进来,照得机上的织锦色彩斑斓。

    织机吱嘎作响,动得颇有韵律感。

    贞锦依傻傻地望着,旁边的对话声仿佛从极远的地方传来,她全然不知她们在说些什么。

    过了好一阵,感觉到有人猛拉自己的衣袖,贞锦依才还过魂来。

    她赶紧定了定神,看着眼前的人,心里豁然明白:这是穿越后的另一个时代,以前那个地方,只怕从今以后再也回不去了。

    她终究是成年人的心智,略伤感一会儿,便又控制住了自己,心想,这两世真是跟这织机有缘啊!没想到再生之年还能如此近距离地见到珍贵文物的真容。

    只是,如今却偏偏拜在了隔壁绣坊门下,不知几时有机会亲手摸一摸,要是能亲自操作一回就更好了。

    此时坐在上方的那个中年妇人已下了地来,站在她的面前,眼睁睁瞧着她,想是刚才问了她什么话。

    贞锦依抬眼看去,见这良三娘子看上去三十多岁,鹅蛋脸面,模样端庄秀丽,态度亦是和蔼可亲。

    大约是为了操作方便,她穿着短衣长裤,挽了袖子、扎着裤腿,头发也紧紧挽在头顶,用青布裹住。

    &nbs



第二十五章 签了契书
    歇了一会儿,外头巷子里再次响起了敲梆子的声音。

    陵锦佑道:“哟,这么快都到午时了呢!”

    立时催着贞锦依快拿上食盒去厨房,并且告诉她,午正敲梆子是吃点心歇中觉,未正时敲梆子再上工,酉时三刻听到梆子响就可以放工吃晚饭了。

    这里什么时辰做什么事,都井井有条,对于贞锦依来说,倒比在乡下时日不知的状况要更习惯些。

    午饭不是正餐,只有两个窝头和一碟咸菜。

    陵锦佑说,这便是中午的“点心”,平常多是窝头、豆粑,偶尔会有白面馍馍,最好吃的是葱油汤饼,可惜一个月也吃不上一两次。

    正吃着,秋锦香又领了两个新人进里院来,都是十二三岁的小姑娘,一个叫纭锦链,一个叫武锦修。

    武锦修被安置在贞锦仪她们这屋,纭锦链则被安置在了隔壁。

    贞锦仪认得,武锦修正是她在县学考校时见过的武九儿,算是熟人了。

    隔壁此时也只住了一个人,乃是经二姑姑的徒弟,之前见过的崔锦铃。

    崔锦铃年纪较长,秋锦香将两个新人都交代给她,叫她帮着安置。之后就领了纭锦链,过这边屋来告诉贞锦依:“你爹和锦链的爹一会儿跟师娘去签契书,师娘说叫你也去,你快随我过去。”

    贞锦依忙收了碗筷跟她走。

    武锦修的家长这次并没有跟过来,她只能留在坊中,看她们出去时不由得露出羡慕之色。

    进了前院小厅里,带大娘叫秋锦香拿上装契书和荐书的盒子,带着她们出了坊门。

    走到巷口,贞三更与纭锦链的父亲已等在那里。一旁还停了两辆骡车。

    带大娘扶着秋锦香先上了第一辆车。

    秋锦香跑前跑后忙个不停,先叫两个女孩子跟着上第一辆车,又招呼两个当爹的上了第二辆,之后自己再上前面的车来,守着车门坐着,对车夫道:“先去西市口接一下拾五婶。”

    马车行过一条街,在一个巷口停下,秋锦香又跳下车去,不一会儿扶了一个妇人上来。

    那妇人上了车就笑着招呼带大娘:“坊主娘子好早,恭喜你坊中又添人进口,人事两旺啊!”

    带大娘也笑着回应:“拾五婶就是会说话。”

    随即指着贞锦仪和纭锦链对她说道:“呐,这两个就是你要做保的孩子。”

    贞锦依猜测这个就是大姐所说的保人了,看样子并不是只给她一家做保的。

    见她眼睛看过来,便问候一声:“拾五婶早。”

    拾五婶点头赞道:“都是好孩子,长得这样齐整,看着也伶俐。”

    一路上,车上就只听得拾五婶说话的声音,夸了这个夸那个,话虽多,说得中听,听着倒也不觉她聒噪。

    走了没多久,车子就停下了。

    众人陆续下车,贞锦依抬头看去,前面一座砖石砌的院门,门上的方框里用小石子砌着两个字:“蒙學攵”。

    她已知第二个字是“学”字,猜想这便是古代小学生们读书的地方,没想到还兼做帮作坊店铺签订契约的事情。

    拾五婶抢步上前扣了几下门环。

    一个老仆过来开门,问明是绣坊里找诚先生签文契的,忙带了他们进去,让他们在待客的小厅里等候。

    院子不算大,里面十分安静,小厅在前院,坐在这里,还能听到后院里传过来朗朗的读书声。

    几个大人都坐在厅里的椅子上,秋锦香却拉了贞锦依和纭锦链齐齐站在带大娘身后。

    贞锦依暗暗观察,这里并不像电视电影里演的那些古代学堂,厅内没有挂至圣先师孔夫子的像,也没有什么“天地君亲师”之类的牌子。

    倒是正中墙上挂着幅老子骑青牛出关的“紫气东来”的画,并排挂着的还有一个高冠大袖、面容清隽的男子画像。

    她在头脑中搜索一番,确定此男子既非儒家孔孟,也不像韩非墨子,全然认不出是哪位古圣先贤。

    等了一小会儿,一个留着短须的中年男子从厅后走了过来。

    他身穿浅青色细布襕衫,戴了顶脑后有两条长带的黑色方帽,没系腰带。五官



第二十六章 打杂的活计
    回去已到了晚饭时间。

    贞锦依照例取出陵锦佑的碗筷,与自己的一起放入食盒,要帮她打饭。

    不料陵锦佑却露出尴尬之色,连声推辞:“不用不用,怎好劳乏你”

    贞锦依奇道:“你我同门姐妹,说什么劳乏不劳乏”

    她的话音未落,陵锦佑已将自己的碗筷从盒里拿了出来,接着就拉武锦修:“我带你去厨房。”

    紧跟着逃也似的拉着武锦修跑了出去。

    贞锦依一时愣在当地,明明上午还有说有笑的,怎么出趟门回来就来了个大转弯

    当然不会是因为什么事得罪了她,难道是有人在背后说了什么

    想不出来,贞锦依也懒得再想,横竖住在一起,早晚会知道原因的。

    她拎着食盒独自去打饭菜,路上遇到崔锦玲同几个女孩子走过来。打招呼时,那几个也都露出一种又客气又疏远的神情。

    回到屋里,陵锦佑她们两个已拿着吃食去了隔壁。

    虽然和室友+同事应当搞好关系,但也不必做得过于低声下气,尤其在形势不明的情况下。

    贞锦依独自吃完,又将屋子收拾了一番。

    直到天擦黑了,两个室友才回来。
1...56789...4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