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雄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河边草
所以,人们睡的都不太好,不久,营地当中便嘈杂了起来。
让李破颇为不爽快的是,辽水上升起了一层薄薄的雾霭,将对岸的景象,弄的模模糊糊的,好像海市蜃楼一般,看不太清了。
不多时,李碧凑了过来。
这两天,战争所带来的压迫感,让他们之间有点诡异的关系,迅速变得正常了起来。
斗嘴的时候是越来越少了,有问有答,颇为融洽。
像是李破这个无知的家伙,问起麦铁杖是谁,便会在李碧嘴里,得到最为详尽的答案。
这会儿呢,不用李破问什么,李碧就告诉他,昨晚,两位大将军的将旗,已经过了浮桥,去到东岸了。
也就是说,东岸的隋军兵力,在迅速的接近十万人。
因为那里已经有了四位大将军坐镇。
看样子,还要再战一场。
两人望着东岸,渐渐沉默下来。
不过他们想的,肯定是两码事。
李破想的是,要是能到近处看看,就更好了。
李碧想的则是,可惜,带来的人太少,不然的话,此时去到东岸,定能赚些军功回来,这可是北征第一功啊。
北雄 130.第130章 再战(二)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北雄最新章节!
低沉的号角声,从东岸传来,这象征着战事的开始。
数十万人的战事,马蹄声,喊杀声,传到西岸中军这里的时候,依旧是那么清晰。
不过,没到正午,前方就已经传来了捷报。
隋军用不到十万人,便无可置疑的在野战当中,击溃了二十余万的高句丽大军。
高句丽人为他们的固执和无知,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隋军杀伤无算,缴获粮草辎重亦无算。
不过,别看高句丽人不堪一击,但幸运之神,一直没有离开过他们。
实际上,他们的幸运之神,姓杨,名广,在人间的身份,就是大隋朝的皇帝至尊。
当捷报传来,这位皇帝陛下颁下了辽东之战,第一个莫名其妙的命令。
严令东岸各军,打扫战场,善待战俘,不得追击逃敌,以防有诈云云。
于是,隋军错过了扩大战果的机会。
这对于隋军来说,并不算致命,但产生的后果,几乎是连锁式的。
因为不能扩大战果,让大部分的高句丽溃军,都能逃入到辽东城内,这在之后,给围城的隋军,造成了很大的麻烦。
让他们根本无法一鼓作气,攻下辽东坚城。
这个时候,前方的几个大将军,却是忠实的执行了皇帝的诏令。
因为他们都知道,皇帝正在气头上,谁也不愿意将皇帝的怒火,引到自己身上来,而且,旁边还有着几位同僚在,让他们就更不敢轻举妄动了。
谁知道,错处被这些同僚抓住,会做出怎样一篇文章来呢?
到此,一如当初李破所料,百万大军,人多势众,上面的人,勾心斗角也就渐渐多了起来,处处束手束脚,屡屡失去战机简直就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而此时,更为可怕的是,隋帝杨广开始渐渐适应他的主角身份了。
第一次开始认真的指挥起了这百万大军,并很快沉迷其中,不能自拔。
于是,第二道诏令也就不很奇怪了。
皇帝各军归建,无故脱离建制者,斩。
很快,第三道诏令又传到各卫府将军手中。
皇帝将二十四军,前后左后分的清清楚楚,并严令各卫府,约束麾下士卒,保持阵型,不得轻动。
皇帝显然要将堂堂之师,进入高句丽境内,一路碾压过去,好好过过举世名将的瘾头。
这在之后,造成了很多混乱,延迟了大军过河的时间。
而百万大军的先头部队,只能站在东岸,被后续大军挤着向前不住迁移,却不能放开手脚,先去围了辽东城。
大军渡河,跟高句丽人浪战于野,并击溃高句丽人,只用了两天多的时间。
但之后,等大军整个渡过辽水,却磕磕绊绊,用了十余天。
这样的进军过程,实在看的人牙疼无比。
进言的人不是没有,但这个时候,皇帝已经听不进任何人的话了,每一句想要劝他急速进兵,或者分兵四掠的话,听在皇帝耳朵里,都充满了阴谋的味道。
皇帝近臣被喝骂,卫府的大将军被赶到军前。
之后就没人敢说什么了,他们也都在想着,大军折损甚微,就算慢一些,也不算什么,到时辽东城一下,大军也就有了立足之处,到时候,分兵也就理所当然了,不然的话,至尊难道还想亲自率兵打到平壤城去?
于是乎,辽水东岸,渐渐被隋军修成的营寨所遮盖,一如当初涿郡的情景再现。
杨广的车辇渡过辽水的时候,还特意新修了一座宽大无比的浮桥,不然的话,还真就过不去。
更让人无奈的是,那座宽如驰道的浮桥,竟然不准大军通行,一如洛阳城中的御道一般。
只有那些,被皇帝钦许的人,才能踏足于浮桥之上。
这样的不公,到也没激起兵变之类的事情,只是瞅着旁边那宽敞无比的浮桥,李破在渡过辽水的时候,恶狠狠的吐了口吐沫。
不满的人,并不止他一个,只是这种怨愤,远未到爆发的边缘罢了。
君视臣如草籽,臣必视君若寇仇。
虽说,李破,乃至于百万大军当中的大部分人,都够不上臣子一说,但道理却就是这么个道理。
不过,对于身上带着明显的,晋末以来诸多君王的特征的杨广来说,这样的道理就算明白,也必然是不屑一顾的。
在他十几年的君王生涯中,充满了宁叫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的思维方式,从未曾改变过。
在四月的绵绵春雨中,百万隋军,终于拔营而起,进围辽东城。
然后..。。皇帝的诏令又到了。
凡有军事,必奏闻御前,各军将领,不得擅专。
什么叫凡有军事?这条分外模糊的诏令,让诸军将领,困惑了很长的时间。
于是,素来知道皇帝心意的左翊卫大将军宇文述做出了表率,无论大事小情,皆要禀报于皇帝得知。
皇帝大喜,觉着,还是宇文述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在去往辽东城的路上,对宇文述大加赞赏。
这个时候,各军将领一瞧,立马知道皇帝到底是什么心思了。
虽说,暗地里,都是腹诽皇帝多此一举,也不怕把自己给累死云云,但却不约而同的,将行军诸事,乃至于前方探报,不管大小,都报了上去。
皇帝见了,未曾心烦意乱,却是大喜过望,觉得越加好玩了起来。
当然,他这也是头一次真正的施展自己的“军事才华”,弄的很郑重,连堵路这样的小事,都开始派人关注了起来。
于是,事无巨细,全都收归皇帝手中,这个时候,大家都发觉,有点玩脱了。
但却已经没谁敢去跟兴致勃勃的皇帝说了,只能陪着皇帝玩下去。
这一下,皇帝杨广,相当于亲自,将各军将领的手脚,都给捆了起来,军令的延迟,渐渐缓慢的已经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
还好,辽东城离的很近,没有在军中开始产生不可逆转的混乱之前,大军就已经来到了辽东城下。
(求收藏,求推荐,求打赏。)
北雄 131.第131章 课程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北雄最新章节!
几条莫名其妙的诏令来到马邑隋军这里的时候,已经变成了卫府军令。
李破心中的产生的纠结,在这一刻也就烟消云散了。
毫无疑问,皇帝在不停的剥夺军人们的自专之权。
辽东之战的走向,在李破而言,已经不用想太多了。
这么折腾下去,战败就是早晚的事情了。
如今隋军最大的敌人不是什么高句丽人,也不是矗立在眼前的辽东坚城,更不是隋军将领们相互扯后腿之类的内部纷争,而是辽东的天气。
辽东最漫长的一个季节就是冬季,到了七月中,辽东就已经开始进入冬季了,冬天会一直持续到来年二三月间。
辽东几乎有多半年的时间,都处于冰雪覆盖之下。
隋帝杨广显然开始忘记这一点了,或者,他还有着非常强大的自信,在冬天到来之前,扫平高句丽。
他的信心来源是多方面的,一个是麾下的百万大军,一个则是从莱州出发的,由大将军来护儿统领的水军。
但身处大军之中的李破,却不管皇帝在想什么,他只知道,这百万大军明显的正在渐渐向深渊滑落。
他的这种感觉,也随着战事的进程,越来越是清晰。
.........
高句丽人真不是吹的,他们将辽东城建的很好。
当然,这也是因为辽东城,本就是高句丽北方最为重要的军事重镇的缘故。
高句丽王和隋帝杨广其实挺像的,很喜欢造城。
高句丽几乎没有村镇,他们用一个个城堡,代替了中原传过来的村镇模式。
人们一个个都生活在石头堡垒之中,白天时出去放牧耕种,晚上的时候,便回到堡垒中居住。
这样的好处是很多的,便于管理收税之外,还能防御一些靺鞨人部落的攻击。
而辽东城就不用说了,这是历代高句丽王建设的重点。
时至今日,即便是平壤城,和辽东城一比,也差了不是一点半点。
显然,这不单单是为了大隋这个强大的邻居准备的,它的作用,还为了防备另外一个强邻,突厥汗国。
守卫辽东城的高句丽将领,心理素质更是过关的很。
之前的野战失利,好像根本没影响到人家。
当百万大军围住辽东城的时候,还敢派兵出来作战,这就不得不让人佩服他的勇气了。
当然,兵法上也算是.。。嗯,正确的吧。
守城作战,往往都要出城与敌军相持,一来,提振守城军卒的士气,二来,也能让敌军有所忌惮,不敢全力攻城等等。
但死抱着兵法不放的人,往往会遭到无情的打击。
百万大军就在城下,你还敢出城野战..嗯,小地方的人,没见过大世面,暂且先原谅他了。
对于隋军来说,可口的开胃菜,他们表示很喜欢。
于是,在围城第三天,隋军稍微运用了一下战术,便将出城作战的三万高丽人,包了饺子。
那一天,指挥作战的是左屯卫大将军吐万绪。
也许是知道皇帝又要出幺蛾子,所以,他根本没给皇帝这个机会。
指挥大军,围住高句丽人之后,若在平时,也许会暂缓攻击,等待一下,看看能不能诱使城内守军来救什么的。
但这一次,他却没费那个功夫,而是直接颁下了不留降俘的军令。
于是,三万高丽人,在隋军围攻之下,只短短不到一个时辰,便都成了无头之鬼,顺便成为了隋军将士手中的军功。
果然,皇帝诏令姗姗来迟,传诏的只见到了一地的尸体和泊泊流淌的鲜血。
参战的隋军将士算是痛快了,大将军吐万绪也比较满意。
但后果就是,高句丽人被吓破了胆子,紧闭城门,再不敢出来跟隋军硬碰硬。
而另外一个后果,是让皇帝终于整个陷入了某种偏执当中,和将军们较起了劲儿。
这个时候,众将屡求分兵而不得,只能老老实实呆在了辽东城下。
于是,战争中,最为残酷血腥的攻城战,终于开始了。
李破,有幸再次跟随在皇帝车盖不远处,见证了辽东的攻城之战。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第一次北征,造就了之后的李破。
因为这一次随军征战,是李破一生中,最为重要的一次人生经历,其中诸般所得,足以让李破受益终生。
之后许多年间,他依旧能从此战当中,汲取出养分。
比如说,现在他已经熟悉了隋军的建制,诸般军械,以及隋军的作战方式。
他学会了山东话,河南腔也难不住他,他已经可以很顺畅的跟河南,河北,山东,关西等地的人交谈,并取得他们的好感了。
而他也总算清晰的明白了,门阀世家这个简单的词语中所蕴含的力量。
皇权,在这些门阀子弟的眼中,既可敬可畏,有的时候,却又不值一提。
这还不算,他一次次亲眼见证了数万,十数万人级别的战阵厮杀。
虽然都是走马观花,他还不能体会到其中的真髓所在,但这就是真正的大场面。
见过了这样的场面之后,几百,数千人的较量,在他眼中,已如儿戏一般。
隋末烽火,在之后几年为何烧的那么旺?
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像李破这样见过大场面的人多了起来,他们陆续加入叛军,将自己在辽地学到的一切,发挥了出来,于是,他们开始帮助反王们,屡屡击败官军,让世道也是越来越乱。
可以说,辽东之战,造就出了很多身经百战,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恶鬼,李破,不过是其中一个比较好学的家伙罢了。
因为好学,所以,他能走的比别人更远..
辽东战场,是一个大大的熔炉,能够活着回去的人,都变了一番模样,大隋皇帝杨广也不会有什么例外。
而现在,惨烈的攻城之战,就是李破新的课程。
而且,这一课上了很长一段时间。
(求收藏,求推荐,求打赏。)
北雄 132.第132章 攻城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北雄最新章节!
攻城之战,对于隋军来说,无疑是非常痛苦的。
百万大军,能够去到城下,攀援儿上,直接攻城的军队,永远都是一小部分,大军一多半,都处于闲置状态。
而且,城内的高句丽守军,人数并不少。
加之,高句丽人准备的也非常之充分。
坚壁清野什么的就不用说了,高句丽大江(鸭绿江)北岸的百姓,差不多都迁入了坚城之内。
作为辽东作为重要的一处军事重镇,辽东城内有着高句丽最为能战的将领,最为精锐的士卒,最为充足的粮草。
虽说屡遭败绩,辽东城守军受到了重创,但守卫辽东坚城,在兵力上而言,依旧是绰绰有余。
他们在战术上,还有武器装备上,比之隋军,都相差甚远。
但在勇猛和彪悍,并不比隋军稍差。
若非中原帝国,来到了武风最盛之时,不然的话,此时的高句丽,完全可以和之后的女真人,契丹人相比较一下。
这样一来,辽东城的攻防之战,惨烈处也就不用多说了。
兵如蚁聚,城上城下,喊杀声震耳欲聋。
箭矢在天空飞舞如蝗,刀枪在日光下闪烁。
密密麻麻的隋军将士,冒着箭雨,填平壕沟,支起云梯,随即攀援而上。
迎接他们的是不停落下的箭矢,石块,滚油。
战场上再是嘈杂,也难以掩盖受伤的人们的惨叫声,和痛苦的呼号声。
再是纷繁的颜色,也无法遮盖那不停流淌的刺目的鲜红。
三天,不停往复单调的三天。
隋军,和高句丽守军,合力将辽东城的城上城下,完全变成了血肉磨坊一样的地方。
城墙变得斑驳起来,城上尸骸累集,鲜血顺着城垛往下流淌,和城墙上染着的隋军将士的鲜血合在一处。
让高大的辽东城城墙看上去恐怖而又慑人。
城下的泥土变得松软而又泥泞,上面染着一层淡淡的暗红色。
奇形怪状的尸体,围着辽东城形成一圈好像围栏一样的东西,浮屠地狱,也不过就是如此了。
每天傍晚,城内城外都会升起熊熊的火焰,那是隋军和高句丽守军在焚烧尸体。
于是,很快空气中就开始变得浑浊了起来。
一种很影响人的食欲的焦臭味,每天都会飘荡在空气中,并徘徊不去。
而自开战以来,隋军也承受了最为惨重的伤亡。
每天的攻城战,都会有几千隋军将士葬身在辽东城下。
也许,这个听上去,对于百万大军来说,损伤还很轻微。
不过,要知道,这才是攻城之战的开头,远远没有结束的时候。
李破在见识了头三天的攻城之战后,背后也有点发凉了,这样原始而又血腥的攻城战,若非亲眼见到,几乎是无法想象的。
再勇猛的战士,在这样的攻防战中,也不会有太多施展勇力的机会,能不能活下来,还要看他的运气。
虽然,李破觉着自己的运气一直以来,还算不错。
但他也绝对不想,参加这样的战事,将自己的命运交给老天爷去决定。
不过,李破又看了几天,才慢慢明白过来。
头三天的战事,不过是隋军的试探罢了,攻城战,尤其是攻打辽东城这样的坚城,需要的不是勇气,而是耐心,以及一颗有异于常人的冷酷心肠。
人命,在英明的统兵将领眼中,从来只是一个个的数字,当一个大军将领,变得心慈手软的时候,他也就不配率领大军征战于沙场了。
那会将他自己,以及麾下的兵卒,全部置身于危险之中,因为大军征战,从来容不下太多的仁慈和怜悯,那是软弱的象征,你的敌人,很快就会发觉这一点,并加以利用。
不用心存侥幸,李破之前就明白这个道理,只是这一次,给他的印象更为深刻罢了。
隋军将领们,再次向皇帝进言,想要分兵。
因为几天的试探下来,辽东城的防御,让他们感到了棘手。
虽说,各种攻城器械,渐渐完备,再战的时候,情形就会分外不同。
但百万大军,屯于坚城之下,太浪费了。
就算不能派兵直入高句丽腹地,去攻打高句丽的都城,但辽东之地,并非之后一个辽东城,还有几处高句丽大城在呢。
而且,几天的战事下来,大将军们也都看了出来。
高句丽屯重兵于辽东城,那么,其他地方,会不会兵力空虚?
但他们的提议,被皇帝再次否决,隋帝杨广,要的是完全的碾压,而不是投机取巧的胜利。
于是,接下来的两天,攻城之战,猛然便激烈了起来。
之前的不过是开胃菜,就算是一道漫布血腥的开胃菜,那也是开胃菜。
到了这会儿,才算是真正的攻城。
高大堪比辽东城墙的耧车,终于出现在了战场上,撞击城门撞城车,也变得更加粗大,坚实。
登城的隋军士卒,也从河北人和山东人变成了真正的隋军劲旅。
两天下来,已经是登城数次。
虽然皆都被赶了下来,但也象征着,破城只在早晚之间了。
而这两天的战事,要比之前残酷的多的多,死战不退的隋军将士,比比皆是,显示出了隋军那强大到令人战栗的攻击力。
高句丽人的伤亡,一下便大了起来,压力也一下猛增数倍,因为隋军已经找到了辽东城的薄弱之处。
登城七次,有五次都在北城。
这个时候,隋军将领的选择就多了起来,无论强攻北城城墙,还是以此为诱饵,吸引高句丽守军的注意力,攻取另外一处城墙,都是很不错的选择。
因为隋军大军,最不缺的就是人了。
不过,两天下来,隋军将领们虽然还有着很好的耐心,但一个个军中上将的脸上,都分外阴沉。
因为这两日,伤亡在辽东城下的,都是隋军的精华所在。
若是野战,这两天的伤亡人马,足以在正面,和一个强大的突厥部落,相互厮杀,而不落任何下风了。
但这样的努力,却并未得到皇帝的赞赏和安慰,却被皇帝斥责为了无能。
北雄 133.第133章 游戏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北雄最新章节!
皇帝杨广的耐心从来都很差,这个满朝文武差不多都清楚。
杨广生平,做的最有耐心的一件事,就是跟他的兄长杨勇争夺太子之位了。
而这种耐心,也全都是基于对他父亲文帝杨坚的畏惧,以及对于高颎等老臣的忌惮上面。
不过,自他登上皇位之后,这些障碍就统统都不存在了。
所以,他耐心不足的缺点,也就整个暴露了出来。
辽东城下,只过了两天,他就对不停报上来的伤亡,阵前那难闻的气味儿,还有那嘈杂的声音,不停流淌的鲜血,失去了兴趣。
于是,他叫来了未来工部尚书最佳候选人之一,少府监何稠,令其就地建造城池。
这样的皇帝,也算是开了先河,当然,隋帝杨广,最喜欢干的事情,就是创新,所以,也不用太过奇怪什么。
他给出的理由也很强大。
他说他仰望辽东城太久了,怎能让些腌臜竖子,站在那么高的地方,他这个天之骄子,却只能仰头观望呢?
于是乎,最奇怪的工程,也可以说,纵观史册,从来不曾出现过的工程就此开始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