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北雄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河边草
倒霉的鹰扬府,以及左候卫府军士,无所事事了很长一段时间后,终于有活干了。
就此在辽东城下不远处,建造被皇帝亲自命名为四方城的城池。
劳工很多,除了隋军兵士之外,还有很多的民夫。
前面杀声阵阵,后面紧锣密鼓的却在造城,这样的景象,真的是诡异到了极点。
非常直接明了的后果就是,隋军的士气,第一次受到了明显的重挫。
接下来的几天,隋军再未能攻上辽东城一次,就是明证。
失败的阴影,开始在隋军将领们心头萦绕不去。
但任性的皇帝,根本不管这些,他现在正兴致高昂的眼瞅着,一座城池真在迅速成型。
唯一让他有点遗憾的是,时日太短,四方城明显不能跟辽东城相比,高度上嘛,却还勉强凑合。
不得不说,有隋一朝,是工程师们的天堂。
隋朝大业年间,各种工艺技术,突飞猛进,是不争的事实。
这少不了皇帝杨广的功劳,各种各样的工程,锻炼出来的是,一群一群的建筑大师。
四方城,在十余日之后,就完工了,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而皇帝杨广迫不及待的就住了进去。
因为他已经忍受辽东恼人的雨水很长时间了。
而此时,已经来到了四月末尾,辽东已经开始进入夏季了。
李破领着五百多马邑隋军,无奈而又无语的扎营在了四方城的城外。
幸运的是,他们没有成为建造四方城的劳工苦力,因为他们是骑兵,属于中军最重要的一支军事力量中的一部。
虽然,他们至今为止,也没怎么动弹,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具有高人一等的身份。
不过,李碧已经不见了踪影。
因为她和李破,轮流当了一阵儿的工头儿,四方城的建造上面,有着他们两个的一点功劳呢。
之后不久,李碧便被招走了,据说是给皇帝把门儿了。
李破用屁股想都能想象的出来,皇帝这估计是饱暖思****了,李家三娘这一去,说不定大隋后宫中就又能多出一个妃子呢。
李碧够不够格?那简直是废话。
李碧出身很不错,容貌上也没什么可挑剔的,只要别整日里挥拳踢脚的折腾,做个妃嫔,那是绰绰有余啊。
这要是李碧显贵了,说不定马邑这些人,还真能沾沾光,不用为未来那么担心了。
李破无良的想着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他现在已经无心再观瞧前边的战事了,将军们有了不妙的感觉,他这个知道结果的人,那就更不用说了。
只是他不知道的是,四方城一旦落成,将军们其实便都松了一口气。
在四方城落成的第一天,各卫府的大将军们,便不约而同的将最勇猛的将领,最精锐的士卒派了出去,这一天正午,一口气攻上了辽东城北城城墙。
城破在即,辽东城北城城门在万军瞩目中,缓缓打开。
当捷报传来的时候,李破还以为,自己的小小翅膀,扇出了大风,弄的历史都变样了呢。
不过,显然他想多了。
皇帝杨广作为主角,肯定不能让个卑微的小人物抢了风头。
皇帝的反应,必然是出乎所有人意料之外的。
因为皇帝在听了捷报之后,头一个反应,竟然不是令大军挥军入城。
而是问,可有降人?
那必须有啊,高句丽人反扑之下,却并不能将占据城墙,并得到源源不断的支持的隋军将士,赶下城墙。
当城门打开那一刻,北城高句丽守将,已经是完全绝望,很多筋疲力尽,且已胆落的高句丽守军,已经放下了武器,准备投降了。
于是,幸运之神杨广,再次眷顾了他们。
当隋军派出招降使者,向高句丽守军宣传大隋皇帝的仁慈的时候。
高句丽守军的主要将领们,终于及时反应了过来,硬拼不行,咱们可以智取啊。
于是,辽东之战最为滑稽的一幕,终于开始了。
不管隋帝杨广,存着怎样的心思,反正,他想将仁慈的光芒,照耀到高句丽人的头上。
高句丽人也很配合的献上了自己的诚意,愿意归为大隋子民,只是,想让宽容仁慈的大隋皇帝给他们一个体面归降的机会。
于是,皇帝龙颜大悦,令各部大军,回归建制,等待辽东城军民举城出降。
你来我往,各卫府将军们差不多都懵了,想要进言,却发现四方城的城门,不是那么好进的,皇帝的近侍用皇帝诏谕,就能将他们打发走。
于是乎,这一天傍晚,攻上北城的隋军将士,晕晕乎乎的下了城墙,从辽东城北城门大摇大摆的走了出去。
然后,在他们身后,大门重重关闭。
如此奇妙的战争,是所有人做梦都不会想象的到的,比空城计还要奇妙的多。
静静的两天过后,辽东城矗立如故,高句丽人大模大样的反悔了,诏令再次下来,继续攻城。
这样的真实游戏,别说大隋的将军们,就算是见过听过太多故事的李破,也感到世界观被完全的颠覆了。





北雄 134.第134章 生变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北雄最新章节!
也是觉着,皇帝这次该消停一些了,应该想拿高句丽人的鲜血,来洗刷被骗的耻辱才对。
于是,将领们声嘶力竭的吼叫着,率领麾下士卒,鼓起余勇,趁高句丽人劫后余生,士气低落之际,在两日后,再次一举攻上城墙。
这次,诏令到的更快,令诸军遇有降俘,不得擅杀,要好生相待。
当时,攻上城墙的隋军将士就坐蜡了。
随后,他们连城门都没打开,束手束脚之下,就被诈降的高句丽人赶下了城墙。
没有第三次了,皇帝的诏令再次传来。
言曰,高句丽人一旦有降顺之意,各部军旅,及时退后,不得攻城,以待守军开城投顺云云。
没法打了,皇帝的反复无常,视战事如儿戏,视猛士若草籽的做法,让军人们的士气一落千丈。
再没有人愿意在阵前,拼死效力,也再没有人愿意上去白白送死。
也就是隋军诸卫府将军,各个都是身经百战,威名赫赫,不然的话,此时辽东城下,应该还能上演一番,大规模兵变的戏码才对。
此战,隋帝杨广用自己变幻莫测的“均是才华”,亲手动摇了大隋皇位之下,最为牢固坚硬的两根支柱。
关西军事集团的贵族们,以及大隋彪悍的军人们。
当这些人,不愿再为皇帝效力,产生怨愤的时候,大隋的统治根基,也紧跟着便摇摇欲坠了起来。
这个时候,没人能够测度,皇帝杨广到底想的是什么。
其实,军人们,也不再关心皇帝想什么了,他们想的是,怎么才能不让自己,葬身在辽东城下,成为皇帝送给高句丽人的礼物。
辽东城下的战事,一下便进入了相峙的阶段。
无数隋军将士,将鲜活的生命,和滚烫的热血,抛洒在了辽东城下,辽东城却奇迹般的在百万大军的围攻之下,转危为安了。
这样的奇迹,在之前没有发生过,在之后,也将不再发生了。
时间进入五月,身在四方城中的皇帝杨广,他好像终于意识到,再这么下去,与他的预想,相差甚远。
而且,因为大军顿兵于坚城之下,丝毫没有从辽东大地上,获取过哪怕一丁点的补给。
后方的粮草转运,也越来越是艰难了。
身在大军后方的皇帝宠臣,大将军宇文述,也派人送来了奏疏,叫起了苦。
此时,皇帝好像突然变得清醒了一些,游戏热情开始逐渐消退。
大业八年五月末,辽东城依旧矗立如故。
隋帝杨广急躁的,责骂了攻城将领。
随即,便下诏,将大军一分为二,终于做起了分兵的打算。
以一直未经战事的各部军伍,组成九军,共三十余万众,以左翊卫大将军宇文述领兵,右翊卫大将军于仲文为辅,率军东进,兵锋直指平壤。
战略上是正确的,但这个时间段,却选择的太糟糕了。
辽东的天气,夏天雨多,冬天雪多,而且,道路也十分难走,在这阴雨连绵的五月,长途行军,对于大军的后勤的考验,那就不用说了。
这一天,李破也有欲哭无泪的感觉了。
在他想象中,已经被皇帝xxoo了的李碧,风风火火的赶了回来,随即便令马邑隋军,整理行装,带齐粮草,准备拔营。
这一下李破脑海之中不相干的念头都没了,跟在李碧身边,问了几句。
李碧也燥着呢,这次马邑隋军算是整个掉坑里了。
皇帝的形象在她心里面,也是稀碎稀碎的。
给皇帝守门,也就算了,能让皇帝知道,马邑还有父亲那样的英雄就更好了。
但为何却有皇帝近侍来问她,年方几何,家世如何,闺名为谁,甚至要要讨取她的生辰八字。
也算生在大门户中的李碧,随即就明白了过来,皇帝竟然在这样一个时节,生出了纳她入宫之意。
若在平日也就算了,她也不是不知世事的懵懂女子,虽然入宫侍驾这样的词儿离她挺远的,双亲也从未有过将她送入宫中的想法。
但事情一旦落在头上,她也只能认命,抛下铠甲刀枪,去到宫中,成为后宫女子中的一个。
但这里是哪里,这里是辽东,战阵之上,万千将士,正在浴血杀敌,前面每天都在死人,皇帝却还优哉游哉,心存旁骛?
明白过味儿来的李碧,差点没一刀将那鬼头鬼脑的太监,捅个透心凉。
不过,理智尚存,强压着怒火,跟那太监厉声道了一句,李碧虽为女子之身,然现居殄寇将军之职,领五百兵来军前效力,如今大敌当前,李碧不敢擅离职守,更不敢污了至尊圣明...。。
太监瞠目而去,之后再未有人来跟李碧说话。
这就有如一个充满了黑色幽默般的故事,虽是小插曲,但后果嘛,不论对于皇帝杨广,还是对于李碧而言,都极其严重。
不久,隋帝杨广决定分兵,马邑隋军也在征调之列。
这就是李碧需要面对的后果了,说实话,隋帝杨广虽然此时已经显出了昏聩狂悖之相,但他还不算是个嗜杀的君王,不然的话,李碧绝对走不出四方城。
而且,此番征调,也并非是受到了皇帝怒火的波及,而是皇帝将身边的骑军,大部分都交给了宇文述。
不过,若是李碧答应了,那马邑隋军的命运,肯定就是另外一番模样了。
而隋帝杨广此番举动,也直接导致了,之后马邑郡丞李靖的离心离德,后果之严重,是隋帝杨广,如今完全无法想象的。
这样一段非常不愉快,还充满了惊险的经历,李碧自然不会向李破叙说。
而且,如今分外敏感的她,从李破脸上,敏锐的察觉到了异样,心中不由大恼。
只是此去路途遥遥,生死未卜,身边能同患难的,又能有所倚仗的,好像就剩下了一个李破。
所以,她对李破的忍耐力,那是大大的不同以往了。
(求收藏,求推荐,求打赏,下周二上架,没推荐位,收藏和将血上架的时候好像也差不多,不过最近几本新书上架,成绩都比较惨淡,也不知北雄怎么样,阿草忐忑中。)




北雄 135.第135章 水军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北雄最新章节!
“至尊欲分兵攻平壤城,我等已归右翊卫府辖下,随军东进,打起精神来,这次可非是儿戏了..”
“啊?”李破听了这个,立马乌云压顶,满头的黑线,平壤啊,从辽东城去平壤?坐飞机吗?
心惊之余,脱口便道:“我说..军曹,您又把谁给得罪了?”
李碧脸上肌肉抽动了一下,但鲜见的没发火儿,而是非常有耐心的解释,“骑军各部,大多归于右翊卫府麾下,不只咱们马邑来的人。”
好吧,震惊过后,李破也无心再追根问底,莫名其妙的命令,这些日子已经听的多了,他也有点麻木了。
而且,这和在涿郡的时候也大不一样,那会儿离开拔还远,有办法可想。
现在嘛,瞅这个样子,除了当逃兵之外,也就只剩下了一条路,那就是随军走上一趟了。
逃兵就不用想了,大军环绕,人生地不熟,至今为止,李破也没听说有一个逃兵出现,这肯定不是大家忠心耿耿,愿意在这里陪着见鬼的皇帝耍子。
而是这一路回去..。。谁他娘的能回得去啊?
李破再没废话,闷头走了。
一边紧着让手下人等,准备东西,一边冥思苦想。
但想的脑仁儿都疼了,也没从脑海中找出来,隋军分兵的历史知识,但不详的预感,却越来越是清晰了起来。
既然他不知道宇文述,于仲文,两部三十万大军的征程如何如何。
那么,他就更不会知道,因为分兵太晚,隋军到底错过了什么。
实际上,就在隋军分兵东进的当口,平壤道行军总管,大将军来护儿,已经率领水路兵马,从海路,入大同江进入高句丽境内。
这一路水军,多为淮扬劲卒,而两位掌兵之人,平壤道行军总管来护儿,水军副总管周法尚,都是隋帝杨广信重之人,也同为大隋名将。
两人随即,选浅滩登陆高句丽腹地,直驱平壤。
这两位的配合,一开始就爆发出了惊人的能量。
在离平壤城大约二三十里处,他们和高句丽王高元亲率的大军相遇了。
此时,高句丽一方,可以说是重兵云集,马步军旅,排有数十里,差不多二十多万众,并且是严阵以待。
而来护儿所率的大隋海军陆战队,也只数万人马,人数相差悬殊,而且,来护儿的水军,骑兵极少。
此战的细节之处就不用多说了。
大将军来护儿是当仁不让的主角,其他人都是小配。
先是来护儿派儿子来整,部将费青奴,阵斩率重骑冲阵的高句丽王弟高建,悬其首,以振军心。
随即,在一天的鏖战当中,大破高句丽大军,杀的高句丽人尸横遍野,血流成河。
高句丽王,狼狈逃回平壤。
按时间来算,按照当初兵部尚书段文振的计划,一入高句丽,围辽东城之后,立即分兵,隋军完全可以在这个时候,会师于平壤城下,而此时的平壤城,也就算是唾手可得了。
但是,隋帝杨广和高句丽王高元,这一对的倒霉蛋,都可以说是在第一次辽东战事当中,弄的灰头土脸,一个比着一个的犯错误。
大胜之后的隋军,士气高昂。
来护儿不听周法尚之议,令周法尚率兵守卫战船,自己则挑四万精锐,追着高句丽败军,直驱平壤。
这个时候,后来人用结果推论过程,有的说来护儿大胜之后,起了骄敌之心,这才有了后来的败绩,使辽东之战完全变了样子。
也有人说,高句丽人使用诱敌之计,诱使来护儿入平壤城城,一举击溃了来护儿。
不过他们不约而同的,都在推崇周法尚在这一战的表现。
实际上,像来护儿这样的大军统帅,每一个决定,都是按照战事进程做出来,闲坐于室内,去评论这样的一个军中上将,说出来的,都是无稽之谈。
而高句丽人在大败之后,更不可能还有那个闲心,想将敌人引入王城,再一举溃之,你不闭城而守,而是要将王城拱手让人,那得有多大的一颗心脏,或是有着怎样的权势?才能做到这一点?
事实上,来护儿判断的完全正确。
他率军一举攻入了平壤外城。
胜券在握之下,来护儿此时,也确实低估了高句丽人的韧性和反抗的决心,而且,他还高估了自己的威望。
入城之后的隋军将士,一下就疯狂了起来。
这并不奇怪,他们在军营当中,忍受了一年多的枯燥生活,又在海上漂了几个月,一旦进入这样一座颇为繁华的敌国城市,会发生什么,就不用说了。
来护儿几乎是突然间,便失去了对军队的控制。
这是他仓促入城,带来的最直接的后果,隋军各部将领,纵兵大掠。
这要是十几二十万的军队,也就罢了,完全能将平壤城变作白地鬼蜮,但此时的隋军,只有四万人,散入城中,虽对平壤城造成了非常严重的破坏,平壤城的人口,也在此战当中,锐减了不少。
但当面对高句丽人的决死反扑的时候,隋军毫不意外的,很快就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之中,被彻底击溃了。
能够逃回大同江岸边的,只有数千众,其余多数陷在了平壤城中。
周法尚也并非未卜先知,斥候的作用,让他很快便知道了来护儿大败的消息,并在江畔设阵,严阵以待。
来护儿和周法尚汇合之后,高句丽人见隋军有备,也不再敢靠上来。
而新败之下,水军兵力明显不足,来护儿和周法尚一商量,上了船,漂在大同江上,等待大军主力到来。
一战结束,可谓是两败俱伤。
不过,以来护儿一路偏师,便大败二十万高句丽大军,更是攻入了平壤城内,不管怎么说,这都是一场冷兵器时代,极为经典的战例了。
而且,此战,可谓是重创了高句丽国力,此时,若是隋军能痛下决心撤兵,等待来年再入高句丽的话,高句丽有多少还手之力,还真就难说了。




北雄 136.第136章 东进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北雄最新章节!
“快快,绳子呢,拉他出来,别管马了。”
李破满脸都是雨水,嗓子也黯哑了许多,指挥着兵士,七手八脚的将陷入沼泽的程知节拉了出来。
也看不清程知节脸上颜色了,这明显就是一个泥猴,泥水顺着他的大胡子,流淌下来。
这个生猛的大汉,甩了甩脑袋,逞英雄似的锤了锤胸膛,但习惯性的大笑声,却早就没了踪影。
回头看着沉入沼泽的战马,这个活土匪眼中也难免流露出黯然之色。
李破已经没工夫管这些了,抬腿踢了一脚程知节,“睁眼瞎吗?看着路点。”
转身就走,程知节吐了几口泥水,心有余悸的跟在了他身后。
此时,他们早已离开了辽东城。
大军分为两部,一部由大将军宇文述率领,直奔鸭绿江而去。
另外一部,由大将军于仲文统帅,往西南乌骨城方向行军,这处高句丽城池,是必然先要拔除的,因为大军过江之后,乌骨城正位于大军侧后。
当然,乌骨城打下来,也能为大军添上一个粮草转运的地方,如果后面的人还能将粮草运上来的话。
不过,等大军出发了几天之后,隋军从上到下,就都知道,后面的粮草,是不用指望了。
路太难走了。
大片的原始森林,里面豺狼横行,虫蛇遍地,进去之后,就别想再转出来了。
而平原之上,遍布沼泽,雨水一下,更是危机四伏。
像李破这样有着一定的心理准备的人,都有些措手不及,没想到辽东在这年头,竟是这么一副狰狞面目,就更不要说其他人了。
是的,此时的辽东,万物冰封的冬天很可怕,夏天也不是闹着玩的,几乎可以和南方的一些凶险去处相提并论,并有着很多相似之处。
只是少了烟瘴之气罢了。
实际上,高句丽人生活在这里,也只是居住于各个城堡或大城之中,从没有想去好好修修道路什么的,因为他们的国力,根本不允许这么做。
这也是中原王朝屡屡占据此处,却无法形成有效的统治的主要原因。
骑兵全都成了步卒,马邑这一部,跟随大军往乌骨城而来,一路之上,摸爬滚打,几天下来,就都有些力疲了。
这还是因为经过了一个冬天的体能训练的结果,其他各部的情形,也就可想而知了。
不过,这一路兵马,比另外一部强的地方在于,能驮东西的马匹很多,后来大将军于仲文干脆下令,将战马也当成了驮马来用,因为士卒身上带的东西太多了。
为了不适军卒抛弃粮草,大将军于仲文,下达了最为明智的一条军令。
大业八年六月,于仲文率军拔乌骨城。
这一战没什么好说的,大军过处,所有高句丽人的城堡,城池,都被大军无情的碾的粉碎。
这次,没有仁慈的皇帝在来找别扭,军人们忠实的执行了军令。
所有的粮食,都被当做了军粮,碰到的所有的高句丽人,再没有成为战俘的机会。
两部大军,尽情的扫荡了沿途直至鸭绿江北岸的高句丽聚居地。
乌骨城更是一战而下,隋军离开的时候,在乌骨城放了一把大火,将已经变得死气沉沉的乌骨城烧做了白地。
这把火,就是李破带人放的,战争的残酷,以及艰难的路途,早已让他心硬如铁。
他还带人进入乌骨城,抢到了一些粮食和肉干。
李碧跟他抱怨,马匹已经不堪重负了。
李破振振有词,后面的粮草运不上来,等过了大江,你就知道食物到底有多珍贵了,就算把马都累死了,食物也不能丢了。
1...3839404142...74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