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雄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河边草
北雄 第1483章老程
弃宗弄赞已有了必胜的信心,所以他没有急着进兵苏波(吐蕃立国之后,苏毗所在之地被命名为苏波)。
重新回到逻些城的王者不仅仅需要安抚当地的部族,而且他还要妥善的处理同香雄人的关系。
他已经答应了娶香雄聂叙的女儿为妻,但这个承诺太过脆弱,并不足以让香雄人像对待他的父亲那样来对待他。
而且占据大小羊同地区的香雄各部,和天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为他们存在太久的缘故,不单单是天竺,香雄人的商队和雍仲本教的那些僧人,足迹达到过的地方,非常之多。
雅隆的商人和他们比起来,就像是一个个刚离开父母帐篷的孩子。
所以说香雄人不论是在宗教还是在商业上,都是吐蕃兴盛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当年朗日轮赞在时,三个大臣里面,便有两位来自香雄。
因为苏毗人善战,所以将领中有很多苏毗人。
雅隆的贵族则更擅长治理部族事务。
你瞧瞧,各部互补,朗日轮赞灌输给儿子的治国理念当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各部融合在一起,吐蕃才能真正的强大起来。
弃宗弄赞还很年轻,他缺乏的不止是经验,还有足够高的威望,所以他不能像父亲那样对待香雄人,需要更多实际的手段来进行补足。
按照后来人的说法,其实就是战争阶段基本已经过去,剩下的就是人情往来,在这方面做的好了,比战争的效果还要强上许多。
在中原精英们的理解当中,战争往往都是最后的手段,除非死敌大仇,不然英明的君主是不会轻易跟人兵戈相向的。
这个道理的适用范围非常广泛,不管多野蛮的地方,都有其存在的土壤,只不过很少有人能把握其中分寸罢了。
…………
碾格尔城。
这里远离山南腹地,更像是当日吐蕃王国的边陲地带,更北边的则是在大雪山南麓游牧的多弥诸部,之于吐蕃而言,比较像中原和突厥的关系。
四五月间,山南腹地已经燃起了烽火,虽然灭的有点快,规模也差强人意,可在这片土地上,已经是了不得的大战了,相当于国战那种层面。
…………
五月初,荒原上草木渐渐丰盛了起来,苏毗人是西羌种,本是游牧民族,不过流落到这里之后,和本地的土著融合在了一起,渐渐演变成了半农半牧的社会结构。
后来人都知道,农业是封建王朝强大的根本,牧业则是最为有益的补充和辅助,游牧民族的兴盛飘忽即过,只有农耕帝国才能从不断绝。
苏毗人的强大根源于他们的社会结构,高原上的其他两个部族也是如此,所以他们才能在这里玩弄三国一样的把戏。
…………
作为大唐来到苏毗的使臣,程大胡子对这些没有一点研究的兴趣,自从去年冬天里来到碾格尔城,并迅速走进了女王的宫殿,他俨然成为了苏毗贵族中的一员。
日子久了,女王赐给了他不少奴隶,还给了他职位,让他带领兵卒守卫王宫,唐使的身份便很少再有人提及。
侯君集瞅着这个优哉游哉的大胡子既有些羡慕,又气闷的很,便时常在程知节耳边念叨,想让这厮别忘了自己来吐蕃是干什么的。
程大胡子就觉得自己还真没看错,这人像个娘儿,比自家婆娘还嘴碎,也不想想大家跑到这种鬼地方来,若不能跟当地的野人打成一片,还不得被人吃了?
至于侯君集想要继续南下,去逻些城看看的想法,程知节更是嗤之以鼻。
在他看来,吐蕃人的内乱也就那么回事,和当年他在义军当中见到的场景差不多少,没什么新鲜的地方。
今天你来投我,明日里怕就要另寻去处。
这个时候要做的不是猛着往里掺和,要睁大眼睛看清楚谁强谁弱,实在看不清楚的话,那就最好躲到一个安全的地方看热闹,等能看清楚形势的时候再说。
这是程大胡子在山东,河南战乱中总结出来的血的教训,不然的话他程大胡子哪里能活到现在?
所以一个冬天他都待的很是老实,嗯,老实这个词和他可不沾边,他首先哄着女王要了个职位,至于什么奴隶啊,土地啊,都是扯淡,他又不想在这个鬼地方定居。
也就是他这人不在乎名声,不然侯君集这些他带来的人,都得死在这里,程大胡子当了苏毗女王面首的事情大家可都是知道的呢。
一旦回到大唐,把他干的事情传出去了,换个在乎名声的人还不得羞死?
有了职位,他在苏毗贵族当中厮混的就更是得心应手,今日跟这个喝酒,明日跟那个出城打猎,俨然已是一副女王宠臣的嘴脸。
侯君集那点说法,可改变不了大胡子的行事风格,所以天气暖和一些之后,程知节便跟侯君集等人说,咱们不能启程南下,在这里等待凉州那边的消息为上。
一个冬天过去了,咱们代苏毗人向朝中请援,这可是大事,不能在没得到消息之前擅自行事。
说完这些大道理,他还看着很不服气的侯君集说道:“贤弟若是有心,俺可以荐你去小女王账下听令,带兵去跟人见些阵仗,就是不知道那个女人信不信得过贤弟?”
他说话时很不稳重,眨巴着眼睛神色诡异。
其他几个与会的汉子就心领神会的恶形恶状的笑了起来,都觉侯将军这种细皮嫩肉的,一定能得小女王喜欢。
侯君集本来有所意动,好长时间没有领兵了,他是手痒心也痒,不过看了看众人,顿时便有些想要吐血的感觉,这群狗娘养的混账东西,把俺想成什么人了?
俺七尺男儿,可没有程知节那厮的厚脸皮。
实际上他也看出来了,不但程大胡子不想南下去冒险,便是跟随而来的这些人,一个个看着凶相毕露的,实际上都惜命的很,不愿在情势不明的情形之下贸然南下。
他们一路走到苏毗,已经死了不少人了,这要是和敌人厮杀也没什么,可这个鬼地方的路是真难走,再健壮的汉子到了此处,也要掂量着自己还能不能活着回去。
跟在程将军身后就比较令人安心,侯将军嘛……算了吧,那是个上赶着寻死的家伙……
北雄 第1484章到来
侯君集正在屋中擦拭他的腰刀。
刀身光亮如新,刀锋依旧锋利无比,顺手轻轻一弹,钢刀便发出清脆的鸣响,一把百炼好刀。
侯君集暗自叹息一声,可惜了,这把刀跟了他之后,没怎么饮过人血,浪费了大好的材质。
就像他的人一样,他自认有帅才,可带兵征战的机会却不多,尤其是见到那个倒霉的大胡子之后,整日里就东奔西走,稀里糊涂的过了好几年。
这次就更……他娘的……他才在长安定了亲事,新妇刚刚娶过门没几天,就又来了这种鸟不拉屎的地方受屈。
那厮倒是过的逍遥,真想一刀斩了那厮……
这人啊,就是不禁念叨,正想着呢,外面已经有人吼了一嗓子,姓侯的,快给老子滚出来……
侯君集一个激灵,差点没让刀子割了自己的手,太没礼貌了,他不由咬牙切齿,真想拿刀出去剁了那厮的狗头。
侯君集虽然心头火起,可他还是乖乖的归刀入鞘,快走几步打开了屋门,他怕程大胡子一脚把门给踹开。
程知节风风火火的闯了进来,满脸喜色的一把揪住侯君集,魔性的大笑声又钻入了侯君集的耳朵。
“贤弟躲在屋中做什么呢,竟是不来应门?”
跟在程大胡子身后的两个侯君集的护卫满脸苦笑,应门?你也得给咱们应门的工夫不是?
侯君集已经习惯了程大胡子的“不拘小节”,见他神采飞扬的样子,心说不是女王怀了崽子吧?瞧把他给高兴的。
身体扎挣了一下,没有挣开程大胡子的大手,只好笑道:“哥哥这是遇到什么喜事了?快说来给小弟听听。”
程大胡子揪着侯君集就进了屋中,笑声不绝,“贤弟啊,俺说什么来着,咱们在这里等着就对了。
好叫贤弟得知,咱们的人来了……”
侯君集心中一喜,紧着便问,“真的?是另有使者前来,还是援军到了?”
嗯,不管谁到了,对于侯君集来说都是喜事,离开长安到现在眼瞅着就要两年了,来回传信数次,他几乎感受不到朝廷对他们此行的重视,那种被遗弃的感觉时刻困扰着他。
如果朝廷另派使者前来,他们这些人也许……嗯,回去估计不用想,可能带来些长安的消息也是好的。
但援军要是到了的话,那不用说,朝廷既然用兵吐蕃,他侯君集自然也就有了用武之地。
程大胡子还成,没有吊人胃口,玩玩你猜的可恶把戏,他也很振奋,“当然是援军到了,先头所部已经到了多弥,快的话明天就能来到城下。
咱们得准备准备迎接大军到来,俺可跟你说啊,来的人不少,传信的人说有一万多人呢,灭了苏毗都绰绰有余。
贤弟你说咱们作为使者,该做点什么是好?总不能让人抢了咱们的功劳不是?”
侯君集听了就很震惊,一万多人上了高地?朝中下的本钱可不少啊,依照这一年多以来的经验,派这么多人赶来苏毗可不容易。
只是这次他认为程大胡子说的对,不能让人抢了他们的功劳,“来了这么多人马,朝中气魄不小啊。”
一万多人对于他们这些久经战阵的人来说,并不算什么,可要都是骑兵就是另外一个说法了。
如果又出现在高原这种环境当中,那就更了不得,整个吐蕃把能战的成年男子都召集起来才多少人马?
程大胡子拉着侯君集坐下,点头道:“人马是不少,气魄嘛……没有陛下诏令,凉州那边怎敢动兵?
陛下你没见过,只要手中有兵有将,就没有做不来的事情,陛下派了人过来,看来是要彻底灭掉吐蕃啊。”
侯君集斜了大胡子一眼,心说又来跟俺炫耀,真是不当人子。
他在心里算计了一下,一万多人马灭掉吐蕃……在平地上应该不算什么,可在这里,够呛……
侯君集目光闪动,缓缓道:“别看吐蕃兵马少了一些,可人家世代居住于此,天时地利人和皆不在我,若无苏毗人相助,再多一万人过来怕也是徒劳无功之举。
而这就是咱们的功劳所在了,不怕被人夺去,等大军一到,俺觉着咱们应该做的就是领些兵权……
哥哥与女王相好,一定要安抚住苏毗人,我怕他们见了大军被吓着了,若是无法同心对敌,还要防着身后,到时就要束手束脚。
再一个就是粮草,大军来此,凉州那边肯定指望不上,这些都要苏毗人支应,哥哥觉着他们能不能做的好?”
程大胡子拍了拍大腿,“要不得了消息俺就头一个想到了贤弟呢,看看看看,贤弟说的这些就是在理,俺就没想那么多,只顾着高兴了。”
侯君集当即中招,矜持的笑了起来。
“来人在哪里,叫过来让俺见一见?”
程大胡子笑着道:“人都累瘫了,既然有了消息,不急在一时,咱们先商量一下……放心吧,女王那里不会出什么岔子,而且,嘿嘿,大军一到,还能由得了他们?”
侯君集还是有些道德底线的,毕竟人家苏毗人可没亏待了他们,除了没有搂着女王睡上一觉,碾格尔城里的年轻女子,只要唐使愿意,都能做到招手即来。
这样的款待已经超出了使者的范畴,侯君集知道,程大胡子可谓是功不可没,他现在最羡慕的就是程知节交朋友的手段。
受了人家不少好处的侯君集,觉着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苏毗人一把是应该的,起码不能像程知节那样凉薄,说翻脸就翻脸。
当然了,和程大胡子相处了这么长时间的他也不会去劝说对方,让这人长点良心,那东西正常人都有,可程大胡子有没有侯君集就不晓得了。
而且程知节主意太正,哪是他劝得了的?
侯君集此时就问,“领兵来的哪个?”
程大胡子道:“是右武卫将军阿史那大奈,贤弟听说过他吧?”
侯君集呲牙乐了,心说竟然是那个丑鬼,“原来是他啊,何止见过,哥哥忘了俺在凉州任职的时候,阿史那将军奉命随张将军等人来援,之后就一直领兵驻扎在凉州。
俺与他虽不相熟,可也是见过的。”
程知节捋着胡子点头,阿史那大奈曾任千牛备身府的司马参军,是他的上官,只是人家是阿史那贵妃的兄弟,他一个河南降将结交不上而已。
“巧了,俺也与他相识,只是阿史那将军是外戚,又出身西突厥皇族,是他领兵的话,咱们就要小心一些了。”
侯君集诧异的道:“怎么?哥哥得罪过他?”
程知节摇头道:“那倒没有,阿史那将军任职过千牛备身府司马参军,治军甚严,加之又是外戚,身份不同寻常,俺是不会轻易得罪于他的,贤弟也要谨慎一些为好。”
能让无所顾忌的程大胡子这么说话的人,侯君集便有些紧张了起来,心说张将军怎的没来?
阿史那大奈,他印象最深就是对方长的很丑,其他的还真不甚了了,在他卸任凉州司马参军之职后,阿史那大奈以右武卫将军之职兼任了凉州司马。
程大胡子吓唬了一下侯君集,以免这厮多嘴告自己的刁状,转头就笑着道:“也就是跟贤弟说一声,俺倒是不怕什么,毕竟俺与皇帝有旧。
要说贤弟当年为李渊效力的时候,应该跟他是同僚吧?”
被程大胡子揭了老底,侯君集也不恼怒,他们相处也不是一年两年了,知根知底,程知节也属河南降将,不但为李密,王世充等效力过,还跟李建成跑过腿,说起来历来,比他侯君集强不到哪里去。
“那会他是李大的门下,俺则为李二奔走,就是一同随军征伐过薛举,却连面都没见过,哪来的交情?”
当年两人地位差不多,侯君集因为得了李世民赏识,堪堪能够独当一面了,比阿史那大奈其实还要强上许多。
这不是因为其他什么原因,而是阿史那大奈长的太丑,走到哪都不受待见。
现在人家成了皇亲国戚,从龙之臣,侯君集可就远远比不上人家了,几年间下来差距就拉开了老远。
侯君集默默在心里感叹了一声,还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风水轮流转啊,人家如今领得大兵,他侯君集却在做什么?
看侯君集情绪明显低落了下来,程知节也不再作妖,吓唬吓唬即可,没必要弄的太过火,他就怕这两人是旧识,以侯君集的碎嘴子,不定就得把他老程给卖了。
至于他程知节哪些事值得追究,他自己也不晓得,反正他觉着自己好像没少做了出格的事……
比如说侯君集跟人来上一句,俺想带人南下到逻些城,却屡屡被程知节所阻,你说这话要是传到皇帝耳朵里,那他下次会被派去哪里?
此时侯君集又问,“领兵的不会就只阿史那将军一个吧?”
程大胡子道:“当然了,还有左御卫将军陈礼,左翊卫府司马参军吴通,外加阿史那同俄,那人和咱们一路从敦煌走回来,贤弟不会忘了吧?”
北雄 第1485章大军
听着这些人的名字,侯君集琢磨了一下,除了阿史那同俄,其他的人都是皇帝起兵时的旧部。
心中不由暗自感慨,开国之君就是不一样,可用的人极多,好像根本不用在乎兵权的问题,部下之中任寻出一个来,便是满身军功之辈。
这样一来,何时才能轮到他侯君集?
两人商议了一番,他们都是诸侯降将,和来的这些领兵将领们没有交情,耍不出什么花样,只能公事公办,把自己的事情办好。
最终两人决定,程知节在城中跟苏毗人把话说清楚,安抚住他们。
侯君集则要率人去多弥迎接大军到来。
作为大唐派到吐蕃来的使者,本来起到的是政治层面的作用,可一旦大军到了,那就和军事产生了直接联系。
…………
马蹄隆隆,卷起漫天烟尘。
左御卫将军陈礼领两千兵马为大军前锋,一人三马,终于在五月初的时候绕过了大雪山,来到雪山南麓的多弥地区。
进入多弥诸部游牧之地已有两日,后面的中军和后军也陆续来至多弥,而据向导所言,先锋所部再向前走,就是苏毗人的地盘了。
走了两天,大军也没见到什么人。
不用向导解释,去过草原的陈礼知道,一来是这里地广人稀,很难捕捉到以游牧为生的部族踪迹。
二来恐怕就是大军人数众多,声势太大,把人都给吓跑了。
不过来到了这里,漫长的行程即将结束,大军上下都是疲惫至极,即便陈礼等领兵将领们想要加快步伐,早点赶到目的地好好休整一番,可行进的速度却越发缓慢了下来。
没办法,走了两个多月,途中各部皆有非战斗性减员,情况也比较严重,速度想提也提不上来。
毕竟不是到了地方算完,之后还要跟敌人交战,离着目的地越近,碰到敌人的概率也就越大,为了保证大军随时能做出反应,将领们也不敢让将士们把精力都用在赶路上面。
尤其是如今他们所率领的大军当中,一大部分都是新招募的部族战士,远没有唐军将士那么可靠。
像是陈礼的前锋所部,一路上陈礼就费了老大的工夫,一边对抗着高原反应,一边还要尽量的熟悉部下人等,鼓舞士气等等,路上画多少大饼连他自己都数不清了。
好在他很早就跟随在了皇帝身后,皇帝领兵的本事(主要就是怎么忽悠人去送死)他也学到不少。
经过两个多月的行军,虽然事故屡屡不断,可有了磨合的时间,对这支七拼八凑出来的军旅,陈礼终于还是初步建立起了威望,能够随意指使他的部下了。
其他各部其实也差不多,都是常年领兵之人,各有手段,知道该做什么,不会像后来文官领兵那样,除了排除异己,就不知道该干什么了。
…………
日头西斜不久,陈礼便命人就此安营。
陈礼闲不下来,先就吼叫着让人出去哨探,营地周围也要安排人进行警戒,不能放任何……东西进来,操心的一塌糊涂。
之前也是有着深刻的教训的,这些西北各部的家伙虽然经过一阵的操练,可细节上实在不敢恭维。
比如说有一天晚上,大家正睡得香甜呢,一群狼崽子竟然摸进了营地,黑暗之中咬伤了几个人不说,还把战马给惊了,差点闹出营变的效果来。
这要是正经的唐军将士,过后非得砍下几个脑袋来不可,但这些部族战士你就不用指望太多。
不管怎么操练整训,揪住他们的耳朵怒吼,这些粗糙如野兽的家伙们能听进去一半,都是烧了高香了。
所谓野性难驯就是这么回事。
他们和中原人相比,也就是都长了一个鼻子,两只眼睛,脑袋里空空如也……
好在一个个还算孔武有力,确实比中原人适应吐蕃的环境,也真应了那句话,四肢发达,头脑简单。
…………
傍晚来临的时候,大军营地当中渐渐安静了一些,军兵们吃起了晚饭。
营地里燃起了星星点点的篝火,士卒们架起了大锅,把水烧开,扔进去些肉干,然后唏哩呼噜的喝起了肉汤。
伙食对于他们来说其实还挺不错,远比他们在部落里生活的时候,饥一顿饱一顿的要强上许多。
就是每餐都要烧水这件事让他们很不习惯。
唐军远征,又是去到吐蕃这样的鬼地方,细节上也就做了许多防范。
军中带了不少大夫不说,还做了些严格的规定,不吃生水就是其中一条,嗯,这也是在没有遇敌的情况之下,要是交战当中,也就顾不了那么多了。
大军的军粮控制的很好,走到多弥地区,军粮还剩下一小半,足够大军再支撑一个多月。
就是吐蕃这个路啊,真应了后来鲁老先生的那句话,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
吐蕃人就是这么干的,当然了,突厥人也是如此,作为游牧民族的他们没有修路的条件和欲(和谐)望。
修路也需要调动足够大的人力物力,吐蕃和突厥这些部族就不用想了。
也就是吐蕃的山南腹地有那么几条路,嗯,他们确实比草原上的那些家伙强上一些,起码有点文明觉醒的样子。
…………
陈礼腰酸背痛的坐在帐篷里,呼吸多少还是有些急促,刚上高地的时候,他听说吴通那厮还在鬼门关走了一圈,差点来个出师未捷身先死。
陈礼就暗自庆幸,他要比吴通耐活一些,遗憾的是阿史那大奈和阿史那同俄都是西突厥人,至今都活蹦乱跳的,要是阿史那大奈不成了,他陈礼说不定就能取而代之呢。
嗯,想法比较阴暗,不过谁还没有点小心思呢,只要他自己不宣之于口,他陈礼就还是个光明磊落的汉子……
因为高原反应还在持续,陈礼也没多少食欲,如今的他整个人都瘦了许多,精气神倒是还在,作为一军之主,他还撑得住。
嚼了几块肉干,陈礼就饱了,有一口没一口的喝着肉汤,想着派出去的人应该已经到了那个什么碾格尔城,也不知道苏毗人好不好打交道,不成的话就把碾格尔城攻下来,也好有个落脚的地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