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凤华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西木子
刘万里口才不错,三言两语就将来龙去脉说了清楚。
刘百里虽然被打了一个半残,但意识是清醒的,对刘万里的话没有反驳,只嘴里反复的激动喊道:“冤枉啊冤枉!我刘三冤枉啊……我连赌坊都从来没进过……就背了欠赌债的黑事……”
小安氏是完全信任刘百里的,一听就嚎啕大哭了。
“……呜呜……三郎肯定是被冤枉的!阿翁!阿家!你们可要为三郎做主啊!”
小安氏哭得就像天崩地裂,好在到晌午了,院子外围观的看客都走了。
不过刘百里被打的抬回来已经人尽皆知,加之昨日寡妇闹上门的事,刘家这回在村子里是彻底红了,不出意外,应该坐稳了安家村年度第一热门话题。
刘老丈脸沉得都可以滴水了。
“来了,孙神医来了!”
烈日当空,刘千里跑得一脸通红,身后跟着一个五十上下的中年男子。
典型的古代道人打扮,山羊胡须,布衫宽袖,左肩上搭了一个麻布袋子,右手举了一个简陋的幌子,上书“悬壶济世”四个大字。
乍眼一看,和现代古装电视剧里招摇撞骗的江湖术士还真像。
不过正所谓“十道九医”,又敢叫神医,在医术上应该还是有几分刷子。
据说本村,还有周边的几个村子,有不少疑难杂症都是孙神医给治好的。
虽然刘辰星是从没有见过孙神医治病的。
这也没办法,农家家贫,不是病入膏肓,谁家有那个闲钱请医。
大多时候一些小病小痛,都靠民间偏方,自己采些乡下常见的一两种草药下肚,服个几天便也好了。
所以,这时的医疗条件真是低到令人发指。
也许那几味草药真有效果,但大家能熬个几天就好,多半还是靠自身免疫力硬挺过去的。
刘老丈却显然不这样想,一见到孙神医,就立马迎了上去,道:“孙神医你总算来了,三郎他……无大碍吧”
最后几个字问的小心翼翼。
他虽最看重大儿子,可这小儿子也是亲骨肉,他真怕有个好歹。
孙神医似乎看不见病患家属的着急,他还是按着自己的节奏,一步三晃首的慢悠悠走过来,道:“你们今天运气不错,老道今日正好在家。至于刘三郎的病况,还得老道看了再说。”
闻言,刘老丈忙不迭让开路。
心里着急,脾气也就大了起来,回头见婆媳二人还扑在榻边嚎啕大哭,刘老丈顿时脸一拉,就喝斥道:“哭什么!还不让开,别误了孙神医看病!”
婆媳俩一听,忙收了眼泪,退到一边。
小孩子也会看人脸色,三房家的三小只一见,也跟着不哭了。
刘辰星和刘青山不约而同地松了一口
第六十章 倒霉的刘百里
符水治病,显然太玄幻了。
何况刘百里还是外伤。
退一万步看,即便外伤太重,导致伤到五脏六腑,成了实打实的内伤,符水也不能立马药到病除。
所以,孙神医在符咒治疗后,还是用了更接地气的治疗法,正确复位、夹板固定、内外用药等法子治疗刘百里骨折了的左腿。
终于看到和现代中医差不多的治疗手段,刘辰星总算替她三叔松了一口气。
不过在她看来,着实有些不靠谱的孙神医,这收费却一点不便宜。
一道符咒,接骨一次,然后再拿出一包据说是用古铜钱煅淬七次才得的屑末,让每日服用少许,可接连服用半月的量,一共收二百八十文。
其中,符咒值一百二十文。
孙神医亲自接骨费为六十百文。
那一小包古铜钱煅淬的屑末药又一百文。
至于刘百里脸上的伤,或者五脏六腑可有被打坏,都不在孙神医治疗范围。
用孙神医的话来说,他的符咒已经给刘百里稳定了元神,这些伤只要好好将养个把月,自然就会康复。
所以,真不能怪村里的老人一遇到请医看病,便说“有病不治,常得中医”。
意思得了病哪怕不治硬抗着,结果也和找个中等水平的医工来治差不多。
看来在发达之前,她一定不能生大病。
为什么呢
有钱有势的人都惜命,自然不可能这样草率治病,就肯定有更靠谱的医工和药材。
而要请得起好医工,就得有钱。
她也不奢望大了,像杜世友看起来就挺靠谱,以后若她不幸生了大病,至少让她找杜世友这个级别的治病开药吧。
至于现在,她也就每年小风寒一两次,应该能靠一碗热姜汤,再加上自身免疫力抗一抗
刘辰星越想越觉得人生健康堪忧。
刘老丈则是深感现在的生活才真愁,这又要两三百文钱。
他好似割肉般将诊费给了孙神医,便一脸苦大仇深道:“老三,你实话说吧,到底怎么惹了赌坊的人”
刘百里自服了符水,整个人就镇定了不少。
待骨折了的左腿被接上,又用了铜屑化的药,人便完全冷静了。
看得刘辰星都差点和刘阿婆一样,感慨孙神医果然医术了得。
刘百里这会儿眼里已透着往日的精明,只是那鼻青脸肿的模样,委实看不出什么,但不影响他清楚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第一句,当然是撇清关系。
“阿耶,我敢赌咒发誓,我刘三绝对没有进过赌坊,更不欠一文赌债!”
刘百里坐卧在榻上,一字一句地斩金截铁说,大概说到后来情绪激动,牵扯了嘴角乌青的伤口,立时就哆嗦着“嘶——”了一声。
前一刻还大义凛然,转眼就疼得直叫唤,再加上那一副被打得耶娘都不认识的模样,实在有几分滑稽可笑。
不过却没有人笑出来。
发誓赌咒,对时人来说是极为严肃的一件事。
尤其在普通民众心中,誓言不可轻易发,一旦相左,是要背负惩罚的。
他们普遍过得辛苦,现世无力改变,就只能寄希望于死后的世界。为了来生过得丰衣足食、幸福美满,一般不起誓,立誓便无假。
是以,大家都相信了刘百里的话。
刘阿婆和小安氏这对婆媳顿时就又哭上了,直呼无妄之灾。
刘老丈愁眉不展地在榻边来回踱步,半晌才停下来,长叹一声道:“赌坊的人敢光天化日之下围殴三郎,势力应该不小,老三这次挨打我们只能自认倒霉,算
第六十一章 奇怪的刘万里
“什么!十贯!”
刘阿婆和王氏这对最不对盘的婆媳,此时却异口同声地惊呼道。
刘阿婆是纯粹的心疼钱。
王氏就不一样了,她把整个刘家都看作他们大房的,多给二房三房花一文都不愿意,更不要说整整十贯钱了。
十贯钱,其实说多不多,说少还真不少,单看对谁而言了。
时下手工艺品价格普遍偏高,像一面铜镜就要两贯钱。
所以,在有钱有势的人眼里,十贯真不算什么。
但对于普通农户来说,十贯就是一笔巨款了。
像中等条件的农户,一般有四十来亩地,绝大多数种粮食,很小部分作为桑田,另外房前屋后还要种树,树木可也是能卖钱的。
一年下来,能收五十四石粟,帛四匹,树木不是每年都能卖大钱,但平摊下来一年也能有八百来文。
将这些折成钱,仅务农的产值,就约有七八贯了。
还有男丁在农闲时再打些短工,妇女再饲养些家禽和家畜等,一个普通中等农户年收入近十贯还是能达到的。
刘家有六十亩田,还有刘千里做木匠的收入,刘百里做酒博士的收入,年收入二十贯绝对没问题。
但刘万里要读书,赋税要交,一家老小的吃穿用度等消耗,可都要从这二十贯里支出。
是以,刘家一年忙到头,能存下二三贯钱,已经很不错了。
现在刘百里在外面闯祸欠了十贯钱,刘阿婆又最是偏心三儿子,要是甘愿把钱出了,那她儿子还怎么进学
这个时候王氏就变得格外精明了,一下估算出大概家底,抢先说道:“三叔,你在外头挣卖消息的黑钱时,可没往家里交过一个子!现在出了事,也别想家里给你出钱!”
“大嫂,你这是什么意思!”
十贯钱,他们夫妻就是掏个底朝空也拿不出来!
不靠家里还,这不是要逼死他们吗
小安氏再顾不得指望大房拉拔她儿子读书,而处处忍让王氏了。
男人如果都没了,他们这个家就散了,那还读个什么书!
小安氏当下回怼道:“昨天那个寡妇,外面人不知道,我们自家人可是清楚,就是大伯惹出来的!阿翁阿家为了这事,还赔了整整一贯钱!”
“大伯兄出了事,有家里给担着!我们三郎出了事,家里凭什么不管!”
“还有大伯都三十好几,往家里挣过一文钱没不但自己靠父母兄弟养,就是你们一家子都靠我们养!”
“这些年花的起只十贯!怕是上百贯都有了!”
她小安氏可不是吃素的,要找话说,能说个一天一夜不重样,有本事她们就来翻旧账。
这事上王氏确实腰杆挺不直,但她也不傻,不会拿这个和小安氏斗嘴,只对刘家老两口道:“阿翁、阿家,你们别忘了,夫君明年能不能考中,就靠秋后进官学混个资历了,到时这走礼可少不得。”
王氏确实会说话,这话立马一针见血,勒住了刘家老两口的命脉。
刘老丈最先沉不住气,问道:“老大,老三他又没欠赌债,如今他们把人也打了,气也出了。就是不给这十贯钱,应该也没事吧”
真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即使刘万里一个子也没往家里挣过,还惹出俏寡妇这等不光彩的事,可家里一旦有事,首先询问的还是他这个读书人。
刘万里见自己一番话,先将大家说得一愣一愣的,这会儿更是指望他来想办法,心里不由得意,面上却还是唉声叹气,道:“阿耶,我也希望如此,可赌坊的人都说了,三日内不还,他们就要找上门。”
“那怎么办十贯钱哟,我们一时间哪凑的出来!”刘阿婆知道自家的家底,一下跌坐在地上哭了。
刘万里看了自家老娘一眼。
第六十二章 夜里哭泣的柳氏
未分家前,都知道子孙是不允许有私产的。
但有了刘老丈这句不追究,等于刘百里存的私房算过了明路,即使一下都拿出来也不怕。
钱可以再挣,人没了就什么都没有了。
刘百里虽然心痛好不容易攒下的私房,可今天实在被打怕了,又有刘老丈在一旁盯着,不仅多年的私房全部拿了出来,就连小安氏的陪嫁也一并赔了。
小两口年轻,成婚也就五六年。
还养了三个儿子,按理说家里只管孩子吃,其他开销还得自己来。
可就这样,刘百里还拿出了五贯钱。
按刘百里现在一个月上交两百文工钱,一年就是两贯四百文。
五贯钱,可是相当于刘百里两年半的工钱。
可以估算出来,刘百里每月至少埋伏了三分之一的收入没报。
小安氏是家里唯一的女儿,偏生父母还算疼女儿,又见刘百里本人也算出息,当初可是给了一匹绢和五百文做陪嫁,这又相当于一贯。
有了刘百里夫妻拿出的六贯钱,刘家老两口也就只用再出四贯便够了,却让人意外的,刘万里居然也拿出了五百文。
当然按刘万里的话说,他一心读书,没有固定的来源,这五百文乃王氏的嫁妆钱。
刘万里没收入是真的,但让王氏拿嫁妆钱帮刘百里
反正刘辰星不信。
王氏的嫁妆银镯,每年过年都要拿出来炫耀一番。
特别还要和小安氏比一比,道是她的嫁妆虽没小安氏多,但银镯是有钱也买不到,比小安氏的陪嫁珍贵多了。
所以,王氏哪来的五百文嫁妆钱
她唯一能想到的,也只有刘万里一会走礼,一会笔墨没了,诸如此类的借口从刘老丈那要了钱,然后被王氏留下一些慢慢存的。
看着大房三房拿出来的钱,刘辰星不由感叹。
还以为自家从卖石斛花后,算是发达了,结果真是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他们家这点积蓄根本不够看。
但也亏得他们家终于知道存私房了,不然没有收入的大房都拿出半贯钱慷慨解囊,他们家怎能一文不出
刘千里和柳氏一商量,四百文就拿了出来。
于是,不过一天而已,十贯钱便筹齐。
十贯钱有多少呢
掠过等值两贯钱的四匹绢,其余八贯可是实打实的钱!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