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明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柯山梦
第二日温体仁便组织有司准备此事,这是最近的大事,又是皇帝关注,所以效率颇高,兵部先派哨骑查探一番,在半路就碰到文登营的哨骑,知道建奴已经从固安撤走,各部院匆匆派出人手去固安核实。
陈新亲自接待他们,黄思德作为副手,又是送银子又是送珠宝,先把关系套好,等几个上官看了马车上的首级,竟然全是真夷,其中一个兵部的主事还悄悄劝陈新放些平民的人头进去。
建奴还在良乡,几位京官也害怕这时候出城到处走,查验后只派了塘马回京师送信,就在固安多留了两天,陈新搞接待很有一手,好吃好喝供着,人人都对他很满意,听说文登营被欠饷一年多,兵部的主事甚至答应回去后帮他向兵部要饷银补给,并得出一个损失惨重,暂时不堪再战的结论。
几个京官呆了两天,还是觉得没有京师安全,赶回了京师,兵部已经把他们的核功文书报到内阁,现在朝堂上都已经知道此事,一片溃败中出现的这次胜利吸引了所有人的眼球,陈新虽然还未到京,已经万众瞩目,众人唯一奇怪的是,其中的运筹之功出乎意料的归了温体仁,很多人认为他可能入阁。
京师城墙外面皇太极的势也有了,他在良乡停驻近半月,把周围抢得干干净净,八旗家家收入丰富,多尔衮带着骑兵在固安耀武扬威的走了一圈,明军没敢出城,总算把面子找了回来,各牛录抽调的甲兵回去一说,士气再没有受到乌纳格战败的影响。
皇太极自己则去良乡城外的金太祖墓前拜祭,他也不管自己是不是真的女真部族,反正坚持认为几百年前的金太祖跟他有关系,他摆了些祭品,希望那两个金国皇帝保佑他,然后又把七大恨之类的内容重复一遍。
虽然周边赶到的勤王军慢慢多起来,但十分分散,孙承宗去了山海关收拾辽镇兵马,京师周边最大的一股勤王军仍是满桂带领的宣大军,张宗衡又从大同带来部分兵马交予满桂,加上重新集结过来的昌平和密云等处兵马,满桂又有了三万左右,驻扎在永定门附近。
兵部没给陈新任何命令,听说皇上本意是调他入京殿见,但又担心固安失守,所以陈新就仍然带着文登营守在那里。崇祯一心把固安和陈新作为正面宣传对象,严令兵部妥为安排,必须确保固安不失,正好部分山西和河南勤王军经紫金关到达涿州,兵部得到皇帝严令后,从涿州抽调了部分新赶到的河南兵马,也充实到固安城中,使得固安城防更加牢固。
京师周围的情况似乎又在好转,因为宣大军转移到永定门,固安到京师的联系也更加顺畅,正当陈新以为自己可以安稳进京的时候,在良乡呆了十多天没动的后金军突然出击。走到卢沟桥的时候正好碰到那位跳神副将申甫,结果这位会法术的大师全军覆没,但他本人力战不屈,共被刀伤六处,箭孔数处,他带的几千乞丐兵出城前就逃散大半,战后无一幸免。
紧接着后金军便对永定门外明廷最大的机动兵力雷霆一击,核心的宣大军原本就损失惨重,拼凑而成的勤王军战力低下,一战而溃,满桂、孙祖寿以下,游击以上三十多名将领被杀,黑云龙、麻登云被俘,又是一次全军覆没。这次失利就发生在京师城墙外两里,无数城墙上的士兵和民众亲眼所见,城中对建奴的恐惧达到。
皇太极击溃这股兵力后,周围再无明军敢靠拢,他带着大军往京师西边绕往北面,一路抢掠,在德胜门等地两次留书表示可以议和,姿态很高。最后他回到京师西北面,后金大军围着京师走了完整的一圈,大致相当于现在二环和三环之间的线路。所有大股明军皆被击溃,并攻克良乡县城,大明朝的虚弱展现无遗。
好在陈新的出现给了明廷最后一块遮羞布,十二月二十日,确定后金军北上到德胜门外,陈新将固安城防交予河南兵,留下部分士兵照顾伤员,带着文登营两千人押送着人头,在五军营一队骑兵带领下向京师前进。
晚明 第三十二章 朕之戚少保
十二月二十二日,文登营在五军营引领下,经永定门入城,永定门外上万勤王军尸横遍野,一些京营兵正在安埋,不时有野狗跑来啃食,京营兵拿着刀枪不停驱赶。
文登营的士兵一边行军一边沉默的观看面前的惨象,固安过来一路所见处处皆是地狱,建奴的凶残更激发起他们的愤怒。
进入永定门后,全军在瓮城休整,司礼监、御马监和兵部都派出官员迎接,上次来查验战功的几名京官也在,虽然他们一贯看不上武夫,但此人在此时立下大功,受到皇上眷顾是必定的,所以他们对陈新都十分客气,兵部也调集了粮草供应和帐篷,让文登营在瓮城扎营。
消息流传很快,京师百姓都听说一支登莱兵斩杀数百建奴,都跑来永定门附近,想看看热闹,永定门附近街道人满为患,外城兵马司和锦衣卫只得加派人手疏散,并守住永定门不准许他们进入瓮城。
文登营士兵大多是第一次来京师,瓮城就是一个四方天井,巍峨的城墙和城楼都让他们生出敬畏,同时又好奇的看着周围众多的文官和京营兵。
陈新听着外面嘈杂的人声,知道是朝堂的故意宣扬,他们急需这样一次胜利挽回声望,他对身边的卢传宗和代正刚低声道:“没想到咱们再到京师是这般光景吧。”
卢传宗忍不住的笑:“没想到,当年咱们走的时候可都没人送,现今倒是这么多人来接。”
代正刚道:“都是大人带着咱们,不然俺还不知在哪里做苦工。”
三人谈谈说说,正感慨时门洞那边的京营官兵跪倒一片,陈新知道大人物要来,赶紧停了说话迎过去,其他的京官也纷纷往那边走去。
一个干瘦文官在一干随从簇拥下走入瓮城,他官服胸前一个锦鸡踩云鸣日的二品文官补子,周围的文官纷纷跪下见礼,陈新一眼看到陪在他身边的宋闻贤,知道必是温体仁。宋闻贤也见到人群中的陈新,他一脸激动,下巴上的胡子微微抖动着,他知道文登营名扬天下的时候到了。
陈新赶紧上前跪下,温体仁一进瓮城就在张望,对满地的文官视而不见,独独在那些武官身上打量,宋闻贤在他身边轻轻一指,他看到跪在地上一身甲胄的陈新,大步赶过来亲手扶起陈新。
温体仁大量陈新一番,才哈哈笑道:“好个仗义执言的千户,好个勇猛敢战的哨官。”
陈新躬身道:“温大人过奖,为国杀贼,乃我辈军人本分。”
温体仁转头对身旁一群文官道:“不畏强敌,居功不傲,如此方为我大明男儿本色。”
众官一阵附和,直把陈新吹到天上,陈新则小心的抬头打量了一下温体仁,五十多岁,脸和身材都是干瘦,胡子稍稍有些枯黄。此时在众官之中侃侃而谈,神情之间很是威严。
他身边还有一个脸色白净,没有胡子的人,他戴着五梁朝冠,身上的穿竹青色曳撒,胸口绣着红色的蟒图,领口露出红色的贴里,与竹青色外袍映衬着颇为好看。
陈新估计应当是崇祯身边的近侍,否则不会被赐穿蟒袍,虽然现在京师最好越制,稍稍富贵之家就敢自己订做蟒服,但在正式的官方场合,还是有体制的。
果然温体仁马上对陈新介绍道:“陈哨官快见过曹公公,皇上还在信邸之时曹公公便随侍身边,乃是皇上身边最亲近之人。”
陈新马上又跪下拜见,曹化淳一把扶住他,曹化淳笑眯眯的尖声道:“果然一看便是雄壮之辈,难怪能杀那许多鞑子,皇上原本让其他人来,咱家专程跟皇上讨了个恩典,要先来看看这个不怕鞑子的壮士。”
陈新连连谦虚,温体仁待他们说过几句,跟曹化淳亲热的耳语几句,两人便撇下其他文官,带着陈新到永定门的城楼商谈。
进了城楼温体仁脸色沉下来一些,对陈新道:“原本打算让你所部休整一两日,但今日建奴在北门打造盾车长梯,一副攻城架势,兵部建议将你部调至德胜门,震慑建奴,皇上也许了,是以明日便让你部到午门宣捷,然后直抵德胜门城墙。”
陈新开始一听,还以为要调他出城,此时才放下心来,守城就不用怕,满口答应。
温体仁对陈新的态度很满意,赞许的点点头,兵部其实也有意让他们再出城打一仗,王洽下狱后刚刚启用申用懋为兵部尚书,但温体仁以堪战之兵过少为由,坚决反对此事,陈新已经表现出不俗的实力,而且一开始就投靠温体仁,每年又送上孝敬,如此能干又懂事的人,温体仁必定要拉入自己的体系一力培养,岂能让他出去白白送死。
曹化淳道:“如此,咱家便跟陈大人说说明日的安排。。。。。。”
---------------------------------------------------------------------------
二十三日一早,文登营营地号鼓响个不停,城墙上的京营兵张着嘴巴看着瓮城中的士兵,他们铁甲森严,队列严整,随着军官洪亮的口令,如同机械一般整队,整齐得数十人如一人,早早赶来的温体仁在城楼看了,也是十分惊异,眼前这支军队所表现出的气势已经远超京营和边军,曹化淳赞叹道:“令行禁止,原来强军该是如此模样,温大人,咱家看来,便是御马监的四卫营也远不如这小小的文登营。”
温体仁道:“曹公公说的是,由这里到午门,都是兵部负责,本官先回午门安排礼部事务,曹公公是否同去。”
曹化淳道:“同去,咱家也好给皇上回话。”
两人离去后不久,文登营的哨官红旗升起,五城兵马司的兵丁马上开始清道,兵部的引领官也先到了门洞外,道路两旁挤满了围观的人群,沿街的楼上也排满了人,住家的也纷纷打开窗户探头张望。
巳时刚到,瓮城中一通大鼓响,随即步鼓声响起,传出一阵洪亮的歌声。
“黄沙莽莽不见人,但闻战斗声,枪林箭雨天地惊,壮哉我军人,嘘气乾坤暗,叱诧鬼神惊!拼将一倨英雄泪,洒向沙场见血痕。。。。。。”
歌声中,一个身着铁甲的大汉在两个亲兵步鼓手护卫下,高举着一面大旗走出永定门门洞,旗手是第一个生擒建奴的亲兵蒲壮,陈新把旗手的荣耀给了他,他走出门洞后对无数双目光的注视高昂起头,一脸横肉的脸上满是兴奋。
他身后走着按旗队排列的文登营士兵,铁甲铿锵军容严整,高高举起的密集兵刃顶端都插着建奴的人头,嘹亮的军歌继续回荡,“牺牲此驱壳,为吾国干城;人生万古皆有死,何如做征魂!身死名犹列,骨朽血犹磬!何惧箭如雨,浩气压征尘。”
围观的人群一开始被文登营的气势所震撼,全都静悄悄的,等到文登营有一半走出门洞,一个声音突然大喊一声:“好汉!”
人群终于反应过来,跟着高喊:“杀鞑子!”“好汉!”
喝彩声汇成潮水般的声浪,响彻京师外城,自建奴入寇以来,他们无时不生活在恐惧之中,城外的连战连败他们许多人都亲眼目睹,一月多的精神压抑和高度紧张,让许多人接近崩溃,终于今天有一支大明的军队没让他们失望,被压抑许久的情绪突然喷发出来,京师民众如痴如醉的向文登营大声欢呼,尽情的发泄着。
五城兵马司的士兵用力阻挡着人群,不让他们冲到中间,文登营的歌声已经被欢呼声淹没,旗队长必须嘶声力竭才能让士兵听到一点口令。
陈新的中军队伍也走出门洞,哨官旗高高飘扬,上书“文登营哨官陈”六个大字,欢呼声达到顶峰,陈新骑着马对两侧的民众微笑拱手,无数的手向他挥舞着,眼前的情景几乎与他从前见过的天皇巨星出场一般。
欢乐的气氛随着文登营的前进传递着,六百多个建奴人头被高举着展示给京师的民众,虽然光是永定门外就死了数万明军,但六百个建奴人头已经是罕见的胜利,浑河血战或许杀伤超过,但明军最终全军覆没,并未拿到任何人头。特别这一次是绝望中的大胜,尤其珍贵。
文登营的队列绕行到宣武门入内城,再经宣武门到棋盘街,从大明门进入皇城,带起一路的欢呼,半个京师都沸腾起来,他们最终到达紫禁城南面的午门停步,这里就是献俘宣捷的地点。原本的明会典典制是只有献俘才到午门,宣捷就直接在朝会,陈新此次没有俘虏,但崇祯又希望把动静弄大,所以礼部和兵部商议后按献俘阙下的规格进行。
午门前的御道上,锦衣卫大汉将军已沿东西两侧设好仪仗,御道南面是教坊司的大乐乐队,午门门楼前分设鸿胪寺赞礼和承制官,东侧是文武大员和藩国使臣。一般的文武官员则由引礼带至御道南偏东位置东西对面而立。
文登营一路行进,已经到了午门西边的武将位列队,陈新到了前面,一名引礼低声跟他说着一会的注意事项。
紫禁城内钟声响起,那引礼道:“陈大人,皇上已到奉天门,你们可准备妥当了。”
陈新赶紧答应,看到眼前的肃穆景象,居然比打仗还紧张一点,难怪这些皇帝要搞大排场,就是拿来吓唬人的,所以皇城都非常宏伟,衙门也要修得宏伟一点,先在气势上镇住办事的人再说。
钟声一停,教坊司的乐队就奏起大乐,直到一个身着皇帝常服的人影到了午门的门楼正楹,大乐停止,在场众官全体跪拜四次。
跪拜完毕后,士兵将建奴人头堆放到午门御道上,陈新亲自把甲喇旗帜放在首级堆上,接着引礼官引文登营旗队长以上将校齐至午门下跪拜,温体仁出列大声向皇帝上奏捷报,完毕之后兵部尚书请旨叙功,陈新的职务当即就升为登州镇游击,署卫指挥使。然后又是跪拜五次,磕头三次。
陈新小心翼翼做完,总算松了一口气,赞礼让他们站起后,陈新对着西侧的黄思德打个手势。
片刻后文登营两千士兵齐声高呼:“万人一心,有进无退,畿辅重寄,不负吾皇。”
温体仁偷眼看午门门楼上,崇祯正在微微点头,温体仁心中暗自得意,他昨日将文登营平日呼号略作修改,来拿讨皇帝开心。
仪式很快结束,文登营将退出皇城,到内城北面的德胜门布防,而陈新则被温体仁带入紫禁城,面见皇帝。
---------------------------------------------------------------------
崇祯在乾清宫接见陈新,陈新按昨日曹化淳所说,伏在地上,没有抬头。
一个十分温和的声音传来:“陈卿请起。”
陈新小心的站起来,低眉顺眼的等待皇帝问话。
“陈卿千里勤王,又立下如此大功,据兵部回话,全是真夷首级,光是这份实诚已是难得。”
陈新大声道:“全赖皇上洪福眷佑,温大人运筹帷幄,微臣不敢居功。”
崇祯微笑道:“温卿的功是有的,你的功也是有的,也不必过于谦逊。若无你所练强军,岂能有当日之捷。兵部的奏疏上说文登营已经欠饷许久,勤王之前才由登莱道补发三月,这些兵丁如何能出力死战,陈卿你有何良方?”
“皇上明鉴,小人也没有其他本事,这些兵丁也都是淳朴之人,自他们到兵营起,微臣便教他们忠君之事,为皇上分忧,是以人人皆知大义,战阵之上那气势便强于建奴,加之温大人指点得法,侥幸得此微功。至于欠饷,确实如皇上所说,微臣自到文登营一年多便未见过一厘的月饷,幸而剿灭闻香教之时得了些脏银,经登莱道台大人准许,补发部分军饷。”
旁边的温体仁听陈新句句不离温大人的功劳,越发满意,旁边的盟友周延儒也对温体仁微微点头,表示这个人不错。
崇祯爽朗的笑了几声,陈新这时才乘机抬头快速的看了一眼,崇祯穿得并不华贵,只是皇帝的常服,脸上十分白净,下巴上蓄着点胡须,但还是看得出很年轻。他神态间十分畅快,对陈新笑着问道:“听温卿说文登营都是用昔年戚少保之法练兵?”
温体仁出列道:“皇上,据微臣昨日与营中军兵询问所知,那文登营守备虽也尽职,但于练兵一途并不擅长,皆是陈新一力操持。”
陈新故意谦虚道:“回皇上,登州附近乃戚少保故乡,微臣多次听过戚少保威名,是以买来戚少保所著兵书数本,潜心研究,略有所得。守备大人见微臣乐于此道,便将练兵事务尽数托付于微臣,微臣读戚少保兵书,既佩服其兵法之精,更佩服其忠君为国之胸怀,二者兼得,方有戚少保这般绝世名将。”
崇祯从座位上站起来,大声道:“说得好,陈卿是读书读明白的,不象有的人,经纶满腹,却没往心里去。陈卿有如此见识,才干亦是非凡,日后陈卿只需用心做事,必成朕之戚少保!”
晚明 第三十三章 战局
当日文登营便部署到德胜门,外面的后金哨骑发现文登营旗号后,迅速通知了皇太极,皇太极在北面一边准备盾车长梯,一边连续投书表示可以议和。
听说那支明军到了德胜门后,皇太极亲自领兵到德胜门外观阵,陈新也是第一次看到后金主力,城外后金大阵旌旗飞扬,密密层层的骑兵如同乌云略地,满目皆是跳动的马头。零散的哨骑已经跑到城墙下一百步,口中发出些怪叫。
温体仁和新任的兵部侍郎梁廷栋也到了北门,两人看着后金军的威势眉头深皱。
温体仁对陈新低声道:“建奴跳梁十载有余,现今竟然能威逼神京,与我圣天子只余一墙之隔,实在令我等臣子忧心,眼下圣上对你青眼有加,陈新你需抓牢机会,用心做事,若能再得一功,前途更加远大。”
陈新躬身受教,在温体仁面前他尽量少说话,这次给温体仁送了一份军功,已不需其他言语表示。
温体仁接着道:“给你的游击一职,本官已深思过,登莱巡抚必定要恢复,王廷试眼下分润你的军功,呼声最高,他应当亦不会薄待于你,但上次道石说你还是愿留在文登,本官已建议皇上在登莱设游兵或援兵一营,仍称文登营,分驻文登和威海,以为东江后劲。”温体仁知道陈新自有捞钱的法子,也不愿他去镇城摆在王廷试眼皮底下。
陈新对此心中有数,宋闻贤已经到钱元壳那里打听过,按九边体制,除巡抚标兵营外,还有正奇援游四类,一镇单设游击则建游兵营,参将称援兵营,副将为奇兵营,就算他的功再高,也不可能一次升到管正兵营的总兵去,这几个里面,副将的奇兵营要驻镇城,便只剩下游兵营和援兵营,当游击或参将分驻文登,这样有更大的自由度。
游兵和援兵用途也有区分,游兵无需兵部调度就可以用于跨镇的支援,援兵营原则上是守当地,这次陈新的署级由同知到卫指挥,只升了一级,但军职从哨官到了游击,已是跳过守备,因为时间仓促,这次只是临时升职,让他带文登营作战名正言顺,以他的军功,正式的升迁应当还有,勋级和荫子也还在后面,不过他对那东西没兴趣,最关键的还是实际利益,游兵营一般一千多,对他仍远远不够。
温体仁今日专门给他引见了兵部右侍郎梁廷栋,此人据说颇有边才,早年曾官至永平兵备道,和袁崇焕曾经有点摩擦,后来魏忠贤当权,人人都去修生祠,他偏不去,反而辞职走了,直到崇祯上台后才重新启用他。
这次建奴入寇以来,梁廷栋虽然一仗没打,但与皇帝奏对颇有方略,已经连升三级,早先是分巡口北道,蓟镇巡抚王元雅一上吊,他就以右佥都御史巡抚蓟镇,然后王洽一下狱,腾出一个位置,他又当了兵部右侍郎,再然后袁崇焕又下狱,梁大人再加一级,总督蓟辽保定军务,并总领所有勤王兵马。
建奴入口两月,这位梁大人已经连升三级了,现在听说皇上对申用懋的能力也不满意,梁廷栋正在往第四级兵部尚书奋勇前进,每次有人倒霉都是这位老兄得便宜,而陈新拿脑袋去拼才刚升了一级,不由对梁大人十分羡慕又敬仰,他看得出梁廷栋与温体仁关系紧密,梁大人是兵部尚书的热门人选,肯定比钱元壳管用,既然温体仁牵了线,陈新必定是要打点的,好在固安之时缴获了一些黄金白银,送礼也很方便。
眼下建奴还在京师城下,如果还能有战功,皇上关照着,升个参将不成问题,到时还要从登莱争取一块自己的地盘出来,不用处处受制于人。但看着城下建奴的军威,陈新一样暗自害怕,不在于他们人多,而是骑兵对步兵的天然优势,他们打不过就跑,自己一旦野地被他们缠住,他们甚至不用打,围就能围死。
城外的后金汗大旗离得很远,陈新只能看到一些模糊的人影,德胜门上有几门吕宋大铜铳,属于早期仿制的红夷炮,估计后金的哨骑也查探到了,所以他们大军并不靠近。
过了一会那边跑来一个甲兵,他来到城下五十步外停下马来,手上高举着一卷文书看着城墙,城墙上的京营兵中响起嗡嗡的议论声。
陈新夸张的叫过两名亲卫,把温体仁和梁廷栋都遮在长牌后,温体仁倒还颇有点胆子,让那长牌手退下,站到城垛旁哼了一声道:“蛮夷之辈,亦想学城下之盟。”
陈新试探道:“大人,要不要下官轰杀了他。”
温体仁眼神闪动几下,最后缓缓摇摇头,“一个送信的兵丁而已,杀了他倒失了我天朝气度。”陈新奉承两句表示同意,但要是他单独守城,先杀了再说,反正他也不想和建奴留什么余地。
那后金兵丁见城上无人回应,把文书放在地上,策马奔回,城头上用吊篮放下一个京营兵,跑去拿了回来。
德胜门的神枢营副将看了后,跟温体仁回报说是约文登营合战,一边出两千人。周围的文登营和京营将官都看着几位文官,看他们如何决定。
温体仁突然哈哈笑起来,对梁廷栋道:“梁大人,建奴可是三国演义看多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