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综]当太后的这些年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瑟嫣
作者有话要说:抱歉,今天停电,现在才断断续续写完o()o还是只有一更,请亲们见谅!
☆、第七十四章
果不其然,等内阁成员全都一一看过户部尚书毕自严所上奏的关于增田赋的奏折后,杨太后勾勾唇,笑靥如花的道:“毕爱卿真是忧国忧民啊,国库日益充盈看不到,反而说因度支大绌,要求增关税,捐公。更有趣的事,毕爱卿上了折子后,咱们兵部尚书梁卿(梁廷栋)也紧跟着上折子说什么兵食不足,乃是民穷之故,皆因官贪。使官贪风息后,再加派田赋,百姓才会同意。”
杨太后将两本奏折甩了出来,刚巧就砸到了认为毕自严说得很对的来宗道的身上。“哀家将折子扣下,本想让毕卿以及梁卿清醒清醒脑子,没曾想折子扣了几天后,毕卿又上书奏请,每亩加三厘的税。啧啧,哀家真没看出来,原来毕卿还是忧国忧民的栋梁之才啊,你说是不是施爱卿!”
毕自严你这个蠢货。老夫就不该附议你当户部尚书的!
施首辅心中暗骂了一句,面上却不得不带着一张苦瓜脸符合道:“太后娘娘所言甚是。臣也这么觉得。”
这老狐狸……
杨太后嗤笑一声,却也没揪着不放,而是重申道:“哀家说过,加税可以,但只能加商税,农税是万万不可行的。”
在场的内阁成员们别的不怕,就怕杨太后杀鸡儆猴,将炮口从毕傻子身上转移、对准他们,因此全都不敢搭腔……
见他们如此作态,杨太后也懒得再说他们,得坏了心情。因此轻拿轻放,只下旨呵斥了毕自严、梁廷栋一番,命其闭门反省三月,也没撤了两人的尚书之职。
加税之事不得了之后,杨太后又忙于清厘私征私派之事。而就在杨太后伤神劳碌之时,京师突然刮起了一股很奇异的旋风。当然这并不是指的自然灾害,而是指后金方面策划的反间计终于来了……
泰昌三年六月初一的这天,御史接连上书奏言:蓟辽督师魏星私下与后金鞑子有秘密约定,所以才没有继续攻打宁锦防线,而是绕道从蒙古大漠、攻打龙井关等长城关口……
杨太后到令人啼笑皆非的奏折后,直接上朝时扣在了上书奏言的御史的脸上,开启嘲讽模式,毫不留情面的怼道。
“你是读书读傻了,还是本身人蠢。魏卿真要是与鞑子有秘密约定,当装作不知道鞑子兵会从龙井关等长城关口攻打,任由鞑子攻占遵化,直逼京师才对。怎么正常人都能理解的道理,从尔等口中说出来就成了另外一种意思了。哀家在这倒要好好的问一问,尔等到底是不是汉家人。”
可以说杨太后巧笑嫣然,但说出来的话却毒得不能再毒。杨太后虽没有明面上说上书奏言明达通敌的御史们投靠了后金鞑子,但在场的文武大臣没有不明白了,杨太后就是说上书奏言明达通敌的御史们全是奸贼!
这种事,可不能沾染,一旦沾染上了,不止名声坏了还会祸及子孙、遗臭万年,因此让御史们感到绝望的一幕出现了,不管是平时与他们交好的,还是和他们关系不好的,都没有开腔,不止没有站出来说好话,就连落井下石者都没有……
此时金銮殿上站得满满当当的文武大臣,就好似变成哑巴似的,全都置身于外,冷眼旁观杨太后露出杀意凛然的微笑,毫不留情的将一干参与弹劾者一起送往了昭狱……
至于反间计的牵扯人魏星、也就是明达,则官运亨通,不止没有如后金鞑子那一泼人所想的那样遭受帝王的多疑、而饱受猜忌、甚至丢掉性命,反而更进一步控制了整个辽东地界……
要知道明达这个哥儿虽说性格敦厚,但那只是面对认定的亲人罢了,在外人面前,他都是一副笑面虎的模样,高兴笑,不高兴也笑,就连气急也是笑得异常灿烂。就好比现在,他经由特殊渠道,得知鞑酋皇太极采取范文臣的提议实施反间计,而他则是头号目标时,也是笑得异常灿烂。
“婉姐姐,你说这鞑酋以及他的狗奴才是不是傻,如此粗鄙的计谋也敢拿出来,当真朝中无聪明人看不出来吗!”
“明弟莫非忘了当年父亲是因何下狱的,不也是朝中之人与鞑子一起里应外合,合谋诬陷吗。”已做人妇打扮、且生有一女的熊婉优笑语盈盈,落落大方的道。“计谋虽鄙,能用就成。其实如果目标不是你,而换了其他,焉知事情结果不会如鞑酋所愿!”
“可惜对象是我,鞑酋注定会失望!”依他姐姐那极度护短的性格,即使他真的做出私通外寇之事,就算姐姐再怎么失望也不会杀他,最多拔了他所有的羽翼,让他失去所有权柄,留着性命做一个富家翁。
明达晒然一笑,却是道。“当然对象不是我,而是他人,如此粗鄙浅薄的计谋,家姐也不会相信!”
“娘娘自然是心胸宽广之辈,只是听说京师已然血流成河,一天之内不下百名大人被革去头上乌纱帽,下了昭狱……如此大动作会不会让鞑酋趁虚而入!”
明达摆摆手,露出一抹憨厚的笑容后,却如小狐





[综]当太后的这些年 分卷阅读90
狸一样狡猾的说道。“之所以大张旗鼓,就是做给后金鞑酋以及主和派看看的,让二者、特别是后者好好的掂量掂量,别为了区区一点银子就妄送全家人的性命,当然要是他们自认为能避开无孔不入的厂卫又另当别论了!”
“平常人又如何能避得了厂卫呢!”熊婉优叹了一口气,却是道:“反间计失败了,鞑酋那边却没什么消息传出,妾怀疑鞑酋、或者说那奸贼范文臣正憋着更大的招儿……夫君,你说鞑酋会不会再袭宁锦之地。”
“鞑酋对我大明一直贼心不死,肯定会再袭边关。只是估计不会今年,而是来年。对了,婉姐姐如果有空,便带着柠儿进京一趟,一来贺娘娘千秋,二来也是让柠儿见见姑姑,认认曾祖父!”
“妾知晓。”
随着这场谈话过去,鞑子所实施的反间计一事算是告一段落,临近年关时,熊婉优带着小女魏柠,一路奔波,从辽东苦寒之地风尘仆仆的赶来了京师,以贺杨太后的千秋佳节。
杨太后此生的生日是正月初三,每逢这个时候,杨太后都会亲自点一盏小灯放入湖水中,以祭奠自己死去的青春。今年自然也不例外。
杨太后在幽静的瀛湖湖畔放了小灯后,稍微站了一会儿,便领着着一品浩命服饰的熊婉优、两人一起慢慢的御花园走着,至于才三岁的魏柠,则由朱淑、朱淑领着,窝在乾清宫中偏殿的暖阁里,解玉连环玩!
“辽东苦寒,苦了你和明哥儿。”杨太后语气暖暖,笑容也暖暖的道:“此次进京,可曾去了魏府看望魏公!”
“去了,只是奉圣夫人……”熊婉优面色闪过一丝凝重,压低声音对杨太后道:“看起来身体有些不爽利,魏公说奉圣夫人已病了多日,想来怕是时日不多了。”
年前的时候,杨太后也曾出宫去魏府去看望魏忠贤和客巴巴,那时的客巴巴满面红光,一点也看不出生病的迹象,怎么现在……
杨太后眼眸幽光一闪,却没有多在意,因为有魏忠贤在,不管客巴巴是不是真的病了,想来说是时日不多就活不了多久,杨太后也懒得去操那份闲心,去管那两口子的闲事。
杨太后笑了一声,没有多问熊婉优这事,而是转而跟熊婉优交代一些对明达来说很重要的事。熊婉优皆用心记下,末了杨太后笑着道:
“孙元化师从徐爱卿(徐光启),算得上世间少有的火炮专家,此去辽东,你可让明哥儿善用他,至于所耗损的用,皆有本宫私库支取,不走国库。”
也就是不过明路了……
熊婉优了然一笑,认真回道:“娘娘放心好了,妾一切一五一十的转达夫君。”
“你也不用太紧张,以平常心待之就成。”杨太后看了一下天色,发现已经月上柳梢头,便提议回乾清宫。熊婉优自然毫无异议,便随着杨太后回了乾清宫,一起用了丰盛的晚宴,这才由几个宫人领着回了杨太后特意拨给她住的储秀宫。
一夜无梦。自一介臣妇之身入住储秀宫后、就有点谨言慎行的熊婉优早早地起了,换下昨晚参加宴会所穿的一品浩命服,换上素净淡雅的宫,淡抹腮红后,就去了乾清宫候着……
“跟你说,你就当这儿是你的娘家,别那么拘谨,怎么又早来了,哀家又不缺你伺候。”杨太后是真心将熊婉优当成家人看待的,因此直来直往的说了熊婉优几句。
熊婉优本是个爽朗大方的主儿,听杨太后有些不高兴,便笑着打趣道。“在辽东的时候,妾就是这个点起来的,让妾多睡妾反而浑身不舒坦,娘娘你就当妾过不了好日子吧。”
“得了,哀家可不敢多说,得明哥儿心疼!”同样穿的素净淡雅、却华丽得多的宫的杨太后笑了笑道。“咱们起早了,想来皇帝还有两个懒丫头都在睡呢!”
“两位长公主是懒丫头,那妾的柠儿又懒成什么样啊!那丫头啊,仗着有爹爹宠着、护着,每每要日上三竿才会醒。再这么懒散下去,妾真怕她将来的夫家嫌弃!”
“谁人可敢嫌弃大明郡主娘娘!”
杨太后冷不丁的一声话语让熊婉优愕然的瞪大了眼睛,吃惊的望着杨太后。
“娘娘,这……”
“柠儿乃是本宫亲侄女,当得郡主。”杨太后拍着熊婉优的手,循循说道。“哀家知道大明不管是公主也好,郡主也好,他们的丈夫都不算很好。这点你就放心好了,哀家别的优点没有,就一点护短,只要哀家在,没人能欺得了他们,而且如果长平、昭仁以及柠儿的未来夫婿有真才实学,哀家和皇帝也会大胆的重用!所以婉优你相信哀家的话,就让哀家封柠儿一个郡主吧!”
“妾又如何不信娘娘,当初如果不是娘娘的话,说不定家父早就屈死了,妾一家分崩离析,又如何能够好命的嫁给夫君呢!”熊婉优到底是个大气的主儿,知道杨太后是真心想封一个郡主之位给魏柠的,也就没再三推脱,而是落落大方的替女儿接受了常宁郡主的这个封号!
作者有话要说:更新o(* ̄ ̄*)o
☆、第七十五章
因为有延绥一带又遭灾了打底,杨太后下懿旨封魏星之女魏柠魏常宁郡主之事到没有引起太大的反响,毕竟有魏忠贤这老货在那极力的赞同,不就是封个异姓郡主嘛,又不是封异姓王,所以言官们才懒得开那个口劝谏,得自讨苦吃。
熊婉优以及新鲜出笼的常宁郡主又在京中盘旋数日,等过了元宵佳节,才在朱淑、朱淑以及还没抱够曾孙女儿的魏忠贤的不舍下,带着丰厚的行礼、浩浩荡荡的回了辽东。
熊婉优及常宁郡主走后不久,杨太后便单独召见了孙元化以及内阁次辅徐光启,着重问了能不能在红衣大炮的基础上再制造一种威力更大的火炮。
“不知娘娘和陛下想听真话还是假话!”作为明朝末期杰出的火炮专家,孙元化之才,不比徐光启差。只是政治方面吗,比不上老徐,所以同对西学了解,老徐同志已经任礼部尚书,入内阁,而他还在当职方郎中。
对于这有点装逼的询问,杨太后并不想回答。正当她准备让孙元化直截了当的说话时,只见朱慈小皇帝双眼闪亮亮的问:
“何谓真话,何谓假话?”
“假话便是臣一定竭尽所能,在三五年内制造出一种威力堪比红夷大炮的火炮出来,而真话…臣以上说的是假话,臣无法在三五年制造出一种威力堪比红夷大炮的火炮出来……”
杨太后点点头,并没有为之生气,反而好言好语的问:“那依爱卿之意是……”
“太后娘娘让臣即刻赶往辽东,担任魏大人副手,全权负责火炮维修、制造等事,臣定竭尽所能,辅助魏大人,




[综]当太后的这些年 分卷阅读91
让鞑寇们好好的见识一下火器之威。”
孙元化低垂着脑袋,恭敬而有礼的道:“只是一心不可兼用,臣真的没有信心能够在短时间内造出性能比之红夷大炮更大的火炮来……”
“初阳(孙元化的字)所言甚是,自古兵器未有出其(指火炮)右者,用之御虏守城,最为便利。只是西炮铸造法失传,现在工部官员最多只能仿制与红夷大炮火力相差无几的防红夷大炮。要想再得威力更甚一步的火炮来,暂时只能通过蛮夷之手购,所以臣斗胆提议,奏请娘娘、陛下同意臣招募西兵,以做技术指导之用!”
招募西兵吗?
徐光启啊,你到底还是如历史上那样,提出了这个主意!当然你比历史上的徐光启幸运的是,现在当家作主的是我杨令月,而不是刻薄寡恩、多疑善变的崇祯皇帝,所以就算顾虑重重,哀家也不会怎么反对!
只是,真的要向葡萄牙人买火器,并招募西兵吗。
想到目前被强占了的澳门,杨太后心就一阵不爽,诚然现在的澳门并不叫澳门而叫濠镜澳,并不繁华、只是一个临海小渔村罢了。但怎么也是属于大明的国土吧,就这么给强占了……
一想到这点,杨太后就恨不得立马派兵将他们全赶回欧洲去,可是不行……至少目前不行……
杨太后深呼吸一口气,压下满溢的火气后,看着徐光启认真的道:“就依徐卿的意思,招募西兵之事由你负责,所钱财就从哀家、皇帝的私库里出……”
朱慈一听,自家败家的母后居然又要从私库里掏银子出来,当场瞪圆了眼睛。“母后,就不能走国库吗?”
杨太后白了心疼得都红了眼眶的朱慈一眼,没什好气的道:“只要你不怕御史大夫们见天的上书闹、说你不务正事,你大可从国库支取开支。”
朱慈这家伙对言官们的态度就跟他那早死的皇帝爹一样,是能避就避,不能避也会把耳朵闭上,不听他们仿佛念经似的叽叽歪歪。如今一听杨太后说从国库支出的话,会引得言官们上蹿下跳、叽叽歪歪的挑理,朱慈小脸一垮,在心中暗骂言官们也忒讨厌的同时,也就认命的一叹。
“好吧,就开私库。但是徐卿啊,你要明白这钱来之不易,是朕从指甲缝里辛辛苦苦省出来的,你可不能浪,要把它全花在刀刃上啊!”
朱慈说得那叫一个好,但真相只有一个,就是惋惜还没在兜里捂热乎的银两。杨太后倒是明白这点,但这爱钱的臭小子好歹是从她肚子里爬出来的,所以杨太后也就没那个心拆台,反而符合道。
“皇帝说得对,既然招募西兵,那这钱就不得不花,但也不可乱花。要知道延绥一带可又遭了灾,要筹备粮草赈济。”
泰昌四年一开春,延绥一带依然久旱无雨,即使有大型风车以及深井使用,但河床萎缩,仅靠井水依然只够人畜使用,所以开粮赈灾那是必然的结果……
赈灾之事,在首辅位置上已经坐了四年的施凤来那是处理得那叫一个得心应手,因此杨太后只交代了施凤来几句,便没有在过问,而是让施凤来全权处理。
如今杨太后之所以这么说,不过是顺嘴一提,让徐光启明白钱财来之不易,需谨慎处理、不得铺张浪,而不是担忧赈灾一事,毕竟自推广红薯等高产农作物以来,如今百姓家中已有过节余粮,根本就不像往些年还要烦忧从哪抠出口粮来赈灾的问题!
杨太后顿了顿,待徐光启表示一定尽心尽力办妥招募西兵之事后,又道。“徐卿做事哀家是放心的,至于孙卿,即使短时间内不能研制出更胜红夷大炮的火炮,那么就别在京师耽误了,需尽快赶往辽东,协助魏卿防守关边才是!”
“臣谨遵圣言!”
徐光启、孙元化二人同时拱手,退出了养心殿。两位在后世鼎鼎有名的西学专家走了后,杨太后看向朱慈,本想询问他的功课的,却发现朱慈小皇帝一脸深思,不由好奇的问:“怎么了!”
“母后,像蛮夷购买火器花不菲吗!”
杨太后点点头,回答道:“的确不菲,欧洲一些国家就是靠贩卖军火富国的。”
“既然这样,那咱们能不能贩卖武器呢!”像是看到了金山银山,朱慈小皇帝的眼睛一下子变得闪亮起来。“那些蛮夷可以靠贩卖军火富国,为何我堂堂大明不能同样贩卖军火来富国!”
“当然可以。只是皇儿啊,这里面有一个前提,那就是最新最强的始终紧握在手中,卖的无外乎都是次品!就好比徐卿曾从葡萄牙手中买的二十门红夷大炮,红毛夷说是最新技术,欧洲海军大部分也是用这防卫御敌的,只是皇儿你相信吗……”
朱慈摇摇头:“儿臣不相信,这话不止儿臣不信,就连儿臣亲手养的那条狼狗估计都不会相信!”
这话说得……
连狗也不信吗……
杨太后噗嗤一笑,用涂满红色丹蔻的指甲饶了饶朱慈的小脸,惹得他不满的嘟起嘴巴时,方才笑着道:“想靠卖火器发财可以,但不是现在。”
“那依母后之见什么时候合适?”朱慈瞪大了眼睛,好奇的问。
“最少也要等彻底解决鞑子才行!就算是次货,哀家也不想落在鞑子的手中,让鞑子反过头用它们来打咱们。”
“母后所言甚是。”朱慈认真的点了点头,转而却是重提了反间计一事。“也不知鞑子们是怎么想的,居然将主意打在了舅舅身上,真是……”
“不好吗?”杨太后笑着反问:“你瞧瞧他们忙碌了一通,结果什么好没捞着,反而将一直潜伏的暗探给暴露了。这叫什么,这叫偷鸡不成蚀把米。瞧着吧,等不了多久,后金那边会变得比现在更加的热闹。哀家可是很小气的,鞑酋来了一出反间计,哀家总要回敬点什么,方才解气。”
皇太极以及范文臣唱了一出反间计,杨太后觉得自己不能厚此薄彼,就让厂卫中身手矫健之人一起秘密出差去了盛京一趟,给皇太极送一份血淋漓的大礼。
熟知历史的杨令月知道,历史上皇太极就是在泰昌(崇祯?)四年铸造了红衣大炮。后金原无火器,铸炮自此开始。这个时空,因为坐镇辽东的明达并没有如历史上袁崇焕那样提出‘进攻远交’,为拉拢蒙古各部而慷慨借粮,无法从中分一杯羹的皇太极为了维持满蒙关系,只能借粮给蒙古各部落。
后金八旗兵洗劫了高丽,也抢来了大量粮草,但一分薄给蒙古各部落,也显得杯水车薪。再加之后金缺乏人手,炼制铁方面落后,即使有大批掠夺而来的汉人工匠,但也无法同时铸造红衣大炮和农具,只得二舍一。
皇太极为了治下民生稳定,只能先发展农业,暂缓铸造红衣大




[综]当太后的这些年 分卷阅读92
炮。而这就恰好给了熟知历史进程的穿越女杨令月的机会……
杨令月不想后金拥有火器,至少在大明军方不具备更高层次的火炮的这时候拥有火器。所以杨令月抓住了这次机会,派出大量身手矫健的厂卫潜入后金,杀尽为后金政权卖命的工匠。诚然他们中很大的一部分人之所以帮后金做事,只为了活命,但心狠的杨令月为了扼杀、拖延后金拥有火器的时间,还是下了这个冷酷的命令。而这也是杨太后料定过段时间、盛京会比现在变得更加热闹的原因。
作者有话要说:更新o(* ̄ ̄*)o
☆、第七十六章
果不其然,随着潜伏在盛京、那群身手矫健的厂卫纷纷以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个的态度,将后金政府豢养的那批汉人工匠一夜之间全部斩杀后,整个盛京弥漫着一股名为恐慌的诡异气氛。
“兄汗,这些贼子当真太猖狂了。臣弟建议当封锁盛京,将这些贼子全部追拿归案!”多尔衮瞪着虎目,以万夫莫开之势,向皇太极请命道。
皇太极看着这与他有着同一个父亲的异母兄弟那副忠心耿耿的样子,心中忌惮更深,面上却丝毫不露的道。
“多尔衮,你认为这些贼子得手后还会停留在盛京,等着咱们的人来抓吗。而且他们不杀八旗权贵,不杀归降汉人,独独杀了朕花大量力搜罗而来的汉人工匠,这是要绝了八旗铸造红衣大炮之心啊!能想出如此计谋之人可真是心狠手辣,不愧为最毒妇人心!”
“兄汗的意思是幕后策划之人乃是大明那慈禧太后?”多尔衮装作吃惊的模样,毕恭毕敬的说道。“听说那女人不过小门小户出身,最后能登上太后之位垂帘听政不过是因为生了大明天启帝的唯一子嗣,所以才母凭子贵。可听兄汗的意思,却是这女人心计颇深,乃是后金的大敌!”
“大敌算不上。即使心狠手辣,不过是一介妇女。这女人认为除了工匠就能绝八旗铸造红衣大炮之心,那也太小看我皇太极了。暂缓三五年,朕一定能八旗铸造数量更多的红衣大炮,以报父汗当初宁远之战之仇!”
说起来即使接连在杨太后手中吃亏,皇太极这一代枭雄也没将杨太后放在眼里,认定之所以能胜了自己不过是因为大明朝廷那一群酒囊饭袋撑着罢了。
就好比这次,贼子之所以得手,不过是因为他们疏于防备,没料到他们不刺杀八旗贵胄、反而刺杀牲口一样存在的奴隶。所以相较于多尔衮的‘义愤填膺’,连连请战斩杀贼子不同,皇太极有的只是被下面子的愤怒和不以为然。
“奴才料定贼子得手后已经溜出了盛京,所以盛京戒严与否已经不太重要了,目前当务之急是安抚八旗贵胄以及再搜罗一批工匠。”像条狗一样跪在地上,范文臣不以为耻反以为荣,侃侃的说出了自己的看法。
对于奴性甚重的范文臣,多尔衮一向是看不过上的,不过因为他甚得皇太极看重,说他有大才,多尔衮也就懒得跟狗奴才计较,只面子上过得去就成!
范文臣这一说,身怀傲气的多尔衮当场一声冷哼:“如此简单放过,不是长贼子威风,灭八旗儿郎志气吗!就算汉奴不重要,但咱八旗儿郎没了面子是真,决计不能就此放过!”
1...2627282930...4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