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帝国争霸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闪烁

    当然,丁镇南做的预判也有问题。

    守卫代奥格尔的不是正规军,仅仅是几百名武装起来的民兵。

    至于第141步兵师,驻扎在代奥格尔南面,离城区有差不多30千米,根本无法在遭到袭击之后进驻城区。

    正是如此,刘尊山才安排陆战队在10日夜间向南反击,寻找梵军的主力部队。

    按照刘尊山的设想,只要能找到梵军,不管是撤回来守卫机降场,还是说发起进攻,都能够按照原订计划,逼迫乌代布尔的梵军主力部队北上,从而在代奥格尔南面与陆战队决一死战。

    哪里想到,第141步兵师仅仅坚持了一个白天,没等陆战队南下就已溃不成军。

    此外,梵军的3个主力师是从阿拉瓦利岭西边北上,因为不会从代奥格尔经过,所以不存在必须得强攻代奥格尔的可能。

    就算乌代布尔那边还有十几个师,也未必会派出来。

    只要梵军死守乌代布尔,突击占领代奥格尔将变得毫无意义。

    此外,如果梵军加强在西边,比如巴利的防空力量,还会对空运航线构成威胁,从而逼迫陆战队放弃代奥格尔。

    要说的话,等梵军回过神来,根本不需要动用防空部队,在巴利的南面部署一些使用单兵防空导弹的防空小组,就能对低飞的重型直升机构成威胁,让陆战队放弃效率更高的垂直空运。

    那么,接下来该怎么打?

    在拟定计划的时候,丁镇南就针对这种情况制订了几套预案。

    比如,在兵力达到一定规模之后,沿着铁路线南下,通过强攻乌代布尔逼迫梵军的主力部队出战。因为是依托铁路作战,所以后勤保障的问题不会太大,最多不过让“运-15A”送几台小型机车过去。如果能够夺取乌代布尔北郊的列车场站,夺取停在那里的车皮,那就更加理想了。

    哪怕兵力不够,也能发起第二次空中突击,比如说攻占乌代布尔东边的吉多尔格尔,切断冈伽罗平原通往乌代布尔的铁路线。因为大部分生活物资,尤其是粮食,主要来自冈伽罗平原,所以乌代布尔的梵军别无选择,必然会动用主力部队发起反击,也就能在吉多尔格尔与之决战。

    可问题是,现在的局面跟丁镇南的战前预测有一些差别。

    强攻乌代布尔?

    按照计划,至少需要用3天,甚至是5天,才能向前线运送足以发动大规模地面进攻的作战部队。

    关键,也就是必须得用“运-15A”空运的主战装备,即“运-15A”的数量,直接决定了大规模空运的效率。

    可惜的是,根本就没有这么多的时间可用!

    按前线反馈的信息,从乌代布尔出发,向西进发的梵军主力部队已经停了下来,而且巴利方向的梵军也在调整部署。就算梵军还没搞清楚情况,仍然认为东方联军在代奥格尔只是佯攻,那也只是暂时的。到了12日,梵军肯定会发现,东方联军通过战略空运向代奥格尔运送主力部队。

    到时,梵军就会动用防空力量封锁前往代奥格尔的空运航线。

    此外,还会使用战术弹道导弹等远程武器,打击代奥格尔的地面部队。

    正是如此,在丁镇南拟定的计划当中,将在11日夜间把一个“神箭手”防空营部署到代奥格尔。

    可问题是,这无法解决主要问题。

    只要断定联军的主力部队在代奥格尔,梵军就会把主力部队撤回乌代布尔,而且会依托阵地死守这座战略重镇。

    接下来要做的,也就是加强防御部署,等联军发动地面进攻。

    关键还有,梵罗空军还没被彻底打垮。

    此外,纽兰远征航空队的一部分作战飞机,就部署在斋普尔附近,其中包括100多架前线攻击机。

    在此之前,这些纽兰空军的A-10A已经在西北战场让联军尝到了苦头。

    也就是说,如果不得不强攻乌代布尔,肯定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做准备。

    至于另外一种选择,发起第二次空中突击,在空中威胁没有完全解除的情况下,根本就不用考虑。

    与参谋讨论了一个晚上,在否决了之前拟定的所有预案之后,才有参谋提出一个看上去行得通的办法。

    暂停运送地面部队,先把远程炮兵送过去。

    哪怕远程火箭弹的价格十分昂贵,制导火箭弹更贵,也比出动航空兵,使用精确制导弹药来打击敌人划算。

    不说别的,远程炮兵至少不存在被敌人“击落”的可能。

    此外,空运弹药也相对较为容易。

    只要部署到代奥格尔的远程炮兵投入战斗,那么不管梵军的指挥官怎么想,都要面对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要不了几天,部署在乌代布尔附近的梵军主力部队都将因为遭到炮击而丧失作战能力。

    那么,等着挨打吗?

    除非梵军打算放弃乌代布尔,以及距离代奥格尔400千米的所有军事据点,不然就必须夺回这座军事重镇。

    显然,梵军不可能放弃。

    不要忘了,斋普尔距离代奥格尔也就300千米出头,因此部署在斋普尔附近的中央军主力部队全都在远程火箭炮的打击范围之内。关键是,梵罗当局把中央军的主力部队部署在斋普尔,其实就是为了避开第三十三步兵师的远程火箭炮,避免在开战之后,因为遭到炮击而丧失作战能力。

    由此可见,在远程炮兵部署到位之后,梵军就别无选择。

    正是如此,丁镇南才采纳了这个建议,而且立即对作战部署做出调整,还亲自给刘尊山下了命令。

    在11日夜间最后一轮空运,60架“运-15A”将30套远程火箭炮送到了代奥格尔。

    总共30辆PH-300B式发射车与30辆PZ-300A式弹药装填车。

    其实,这支远程火箭炮部队来自第十七装甲师。

    道理也很简单,PH-300由陆军投资研制,只提供给陆军的主力部队。

    在大战爆发前,陆战队并没有采购这种远程火箭炮,而在大战爆发之后采购的,要明年才能交付。

    如果不是大战爆发,陆战队也不会采购远程火箭炮。

    毕竟,陆战队在需要远程火力支援的时候,可以动用航空兵,或者让海军战舰发射巡航导弹。再说了,对于主要在滨海地区作战的陆战队来说,对远程支援火力的要求肯定比不上陆军。

    此外就是,PH-300实在太过笨重。

    装上12枚远程火箭弹之后,PH-300B的战斗重量达到了46吨,比ZT-88DG还要稍微重一点。

    当然,PH-300的战斗力肯定无庸质疑。

    跟A型比,PH-300B的最大改进,也就是能使用制导火箭弹,获得了对固定目标进行精确打击的能力。

    其实,现在列装的PH-300B都是由A型改造而来,主要就是增加了卫星定位系统,提高了发射车的定位精度,确保在使用制导火箭弹的时候,不需要其他平台协助,能自行获取火控信息。

    要说的话,也就是以全球定位卫星为基础的精确知道技术的出现,才让远程火箭弹具备实战价值。

    不要忘了,火箭炮的误差比身管火炮高出了几个数量级。

    通常,火箭弹的误差能够达到射程的千分之五,就算对弹道进行修正也不会低于射程的万分之五。

    也就是说,射程为100千米的火箭弹误差在50米到500米之间。

    其实,这还是理想情况。

    如果射程提高到400千米,误差将超过200米,甚至能达到2000米,而大口径火箭弹的杀伤半径一般才几十米。

    正是如此,在作战使用当中,火箭炮都是通过齐射来覆盖目标所在的区域。

    如果射程不远,齐射还能够解决问题。

    只是,当射程提高到400千米的时候,齐射就没有多大的意义了,毕竟大口径火箭弹本来就非常昂贵。如此一次需要发射数十枚,甚至是数百枚火箭弹才能摧毁目标,效费比肯定很低。

    其实,也就是受此影响,帝国陆军一直都不是很重视远程火箭炮。

    当初研制PH-300,更多的是为了解决有无的问题,或者说在面向南方次大陆作战的时候需要一种射程比炮兵高出一个数量级的支援火力,用来替代受高原环境影响,无法部署到位的空中力量。

    要想提高远程火箭炮的作战效率,就必须在火箭弹上下功夫。

    采用传统制导设备,只是成本就法让军方接受。

    用采购导弹的钱购买火箭弹,为什么不直接购买导弹呢?

    要说的话,也就是在“指南针”全球定位卫星系统诞生之后,帝国陆军才找到了低成本解决方案。

    当然,初期小批量生产的单价也不低。

    正是如此,PH-300B暂时只装备南方次大陆这边的主力部队,生产出来的制导火箭弹更是只用于对梵作战。

    一个加强营的规模,足够让乌代布尔的梵军遭受灭顶之灾了。

    只要弹药充足,这30门PH-300B能够在几天之内,让射程范围之内的任何一座大城市变成废墟!




第248章 主力上场
    炮火打击只持续了1天,准确说不到24小时。在12日傍晚,乌代布尔的梵军主力部队就开始向代奥格尔进发。

    其实,在这20多个小时里,每门PH-300B仅射击了17轮。

    平均计算,每次开火的间隔时间超过一个小时。

    不是说弹药不够用,而是没多少值得使用制导火箭弹打击的目标,尤其是防空阵地、指挥中心等固定目标。至于坦克战车等装甲目标,使用制导火箭弹打击的效果并不好,往往是得不偿失。

    主要就是,现在生产的制导火箭弹全都配备高爆战斗部,暂时没有配备反装甲的子母战斗部。

    此外,制导火箭弹并不便宜,单价高达20万金元,而250千克级激光制导炸弹的单价仅为4万金元,即便是KD-20远程巡航导弹也才80万金元。关键是,火箭炮往往以齐射的方式来对付面目标。30门PH-300B齐射一次,射出的360枚制导火箭弹的价值高达7200万金元。

    所幸的是,在产量提升之后,制导火箭弹的单价肯定会降低,最终有望降到10万金元以内。

    炮击针对的主要是军事基地,尤其是营地。

    这也符合丁镇南确定的战役目的:杀伤梵军的有生力量。

    当然,持续一天的炮击,已经让梵军领略到了远程火箭炮的恐怖之处。

    用一句话来说的话,那就是惶惶不可终日。

    按战后公布的资料,只是在12日的白天,乌代布尔这边的梵军主力部队就抓捕与处理了3000多名逃兵。

    面对铺天盖地而来的火箭弹,意志最为坚强的士兵也会感到绝望。

    显然,东方联军完全可以采用相同的方式,摧毁附近所有的军事重镇,把梵罗国的腹地变成火海。

    在理论上,这30门火箭炮的覆盖范围达到了50万平方千米。

    只要这套战术可行,东方联军就可以如法炮制,通过空中突击夺取下一处据点,然后用远程火箭炮摧毁附近的梵军据点。即便梵罗国的疆域不规整,也只需要占领与控制十余处代奥格尔这样的火力据点,就能用远程火箭炮覆盖梵罗国全境,然后通过大规模炮击把梵罗国送回石器时代。

    不要说火箭弹太贵,只要能够消除切身的威胁,就算使用更贵的巡航导弹,帝国当局也十分乐意。

    何况,这还是战争时期。

    从战略的层面上看,梵军确实是别无选择。

    为此,在12日的下午,梵军发起了一轮空中反击。

    首先是梵罗战斗机登场,突袭在巴尔梅尔上空巡逻的预警机,试图引开防空战斗机的注意力。

    可惜的是,梵罗空军出动的那些战斗机根本不够看。

    在朝预警机突击的时候,这些梵罗战斗机就遭到了拦截,全都在300千米之外被防空战斗机击落。

    空战完全没有悬念。

    结果就是,在梵罗攻击机赶到的时候,前方是严阵以待的防空战斗机。

    最终,11架梵罗战斗机与22架梵罗攻击机被击落,而执行防空任务的帝国战斗机没有遭受损失。

    直到战斗结束,部署在代奥格尔的“神箭手”防空系统都没有获得开火的机会。

    其实,也就是空中反击失败,梵罗军方才决定发起地面进攻。

    参谋把消息送来的时候,丁镇南正在餐厅等候用餐。

    大概是上次去拉瓦空军基地,对狭夷后勤保障部队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所以在丁镇南回到卡拉港的第二天,狭夷皇家空中卫队就派了一支保障部队过来,接管了西南前线司令部的军官餐厅。

    必须承认,在勤务领域,狭夷皇家卫队确实是无可挑剔。

    哪怕只是一顿很随意的晚餐,也做得非常精致。

    仅提供给司令官的个人服务,那就更加不用多说了。

    按照管理,由一名后勤军官专门负责司令官的日常生活,包括一日三餐的菜肴,而且会提前一周把菜单交给司令官过目。在获得认可之后,才会交给专门的采购人员,安排相关的食材。

    感情,这根本就不是来前线作战,而是在五星级酒店里度假。

    其实,丁镇南根本没有细看由狭夷后勤军官送来的菜单。

    反正都是美味,看不看都是一样。

    当然,对狭夷皇家卫队的这一套,丁镇南也是早有感触。

    不说别的,帝国三军的将士,都把派驻狭夷皇国当成是美差。

    为了此事,帝**方还专门搞了一套制度。这就是,在恨滨港等主要的军事基地修建了联合培训场地,以联合训练的名义让其他战区的部队轮流去狭夷皇国驻扎一段时间,以免被人说闲话。发展到现在,这已经成为一项专门提供给精锐部队的福利,被基层官兵称为“公派旅游”。
1...387388389390391...42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