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首辅家的长孙媳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刹时红瘦

    康哥儿刚一落地,我就知道只有他是大伯的亲生孩子,大伯那样珍爱着康哥儿,但却不知道康哥儿的生母竟然无耻之尤!康哥儿才出生时白白胖胖的,肖氏竟然满心不甘,我亲耳听闻她和伍泊帷抱怨,说不想养大康哥儿,她竟不愤和伍泊帷的子女无一存活,她根本不想养活大伯的骨肉!

    庆幸的是我并没让这对狗男女知道我精通医术,我不忍见大伯的唯一子嗣被他们害死,所以趁他们不备,给康哥儿施了针,让康哥儿显出病症来,且买通空虚子,那时老太太因为康哥儿的病症四处请医,我就让空虚子主动上门,杜撰肖氏妨克子女的说法,不出我所料,大伯果然不愿休弃肖氏,决定将康哥儿过继,大伯当然也不忍心和康哥儿骨肉分离,过继二房是顺理成章,这样一来我就可以照顾康哥儿,防范康哥儿被肖氏这毒妇谋害。”

    “难怪二太太救活了奴婢的小子,却千叮万嘱不让奴婢声张是太太妙手回春。”蒋妈妈先是恍然大悟,又把肖氏一阵怒骂:“虎毒尚不食子,姓肖的真是比豺狼虎豹还要狠毒!这样的人,活该不得好死!”

    “她怕是没有想到,康哥儿之后,她再也怀不上子嗣,又眼看这些年老太爷步步高升,且随着大伯和伍泊帷相继入仕,伍家一介寒门,日后竟能跻身官宦世族,可她名下无子,死后牌位不入家祠不受香火供奉,竟然后悔,又想着把康哥儿认回膝下,奈何大姑受她所惑,还有伍泊帷明里暗中相助,如今大姑竟然怀疑起空虚子来,说服老太爷究察,若真被他们先一步找到空虚

    子,那术士把我供出,我便真成了百口莫辩。”

    蒋妈妈挺起胸腔:“太太放心,奴婢母子两个的性命都是太太救的,且姓肖的这样恶毒,人神共愤,奴婢怎能容她一再逼害太太……不过,奴婢只怕自己无能,不能及时察知空虚子的行踪,落后一步。”

    “这倒不会,因为老太爷和大姑是最近才起疑,且肖氏和伍泊帷根本不知空虚子的行踪,而我当年,却是知道空虚子的居处。”便说了一个地址,交待蒋妈妈好生记住。

    但何氏当然不只是打算让空虚子逃匿而已,再度用帕子捂着脸哭诉:“这些年为了不让康哥儿受肖氏谋害,我几乎与那孩子寸步不离,对待康哥儿比几个亲生儿子更加用心,而今肖氏因为谋利,虽说不大可能加害康哥儿,可我哪里舍得把自己养大的孩子交还给那蛇蝎心肠的女人,可纵然空虚子不见踪影,有那莫问道长的卜断,老太爷必定也会主张让康哥儿认回生母,除非……”

    “除非四爷再犯旧疾,证实肖氏当真妨克子女!”蒋妈妈眼中一亮:“四爷那所谓虚症,本是因为太太设计,太太只要再行施针,四爷就会犯病,坐实肖氏克子。”

    “妈妈说得对。”何氏方才如释重负,但仍没休止装模作样:“我只是用银针刺激康哥儿的几个穴位,只要及时再行施治,并不会伤及康哥儿的身体,不过如今康哥儿在太师府,大姑又受了肖氏的蛊惑,必定不让康哥儿和我独处,我也无意让康哥儿知晓这些事……毕竟肖氏乃康哥儿生母,康哥儿若知道生母竟如此无耻,日后又将如何自处所以,还需要妈妈从中配合。”

    接下来就又是一番商量计定。

    渠出自是立即将何氏的阴谋通报春归。

    而后还不忘发表心得:“大奶奶设计一逼,何氏果然露出马脚,只没想到她竟然编造出这么一番奇谈,那蒋氏也够蠢的,




第366章 又生枝节
    康哥儿愁眉苦脸的回到屋子里,往床上一倒,睁着眼睛呆呆凝视着帐顶,直躺了足半个时辰,却似乎越发觉得昏沉疲乏了,似乎想要喝一杯茶,拖着脚步蹭到案前,一举案上茶壶,却没倒出半滴水来。

    他就更觉郁躁了,喊了一声儿:“郧哥,郧哥跑哪儿去了。”

    蒋妈妈先头嫁的男人姓吴,因原本是郧阳人士,便给长子取名吴郧,又因她是康哥儿的乳母,所以康哥儿一贯就把乳母之子称为郧哥。

    何氏从来不让婢女服侍康哥儿的起居,一贯都是亲自照料康哥儿的饮食,包括四季衣裳鞋袜,都是她亲自做的针线,后来伍大老爷认为康哥儿启蒙后,不宜再和何氏共居一院,应该缎练着自立,所以才主张康哥儿从何氏的居院搬了出来,不过何氏借口尚书府乃书香门第,坚持不让康哥儿接触婢女,只让蒋妈妈这乳母照管日常,身边服侍的都是书僮小厮等男仆,伍大老爷也认为儿子身边没有婢女围绕是件好事,所以并没反对。

    待来了太师府,不宜太多奴仆跟随,所以就只有蒋氏母子随来。

    可不吴郧这一跑开,康哥儿屋子里就连个端茶倒水的人都没了。

    好在是吴郧也没跑远,听唤立即过来,连忙道罪:“阿娘一入秋,胳膊和膝盖就会酸痛,这不又犯了风湿,小人刚才见四爷小憩,于是赶着去给阿娘锤锤胳膊腿减缓几分酸痛。”

    康哥儿于是便不让吴郧去要热茶了,抬腿就往外走:“我也去看看乳母。”

    蒋氏倒不是装病,当年郧阳遭了洪灾,她一路逃难入京,途中受过不少苦,后来改嫁也没过几天安生日子,就落下了风湿骨痛的疾症,天气转凉就会发作,不过这时还不算严重,眼见着康哥儿过来看她实在是受宠若惊,更不说康哥儿竟然也学着吴郧的手势挽起袖子也为蒋氏捶腿,把蒋氏感动得泪水涟涟。

    好容易才劝走了康哥儿,蒋氏留着儿子说话:“你觉着四爷这些年待你如何”

    “这

    还用说,自是千好万好,四爷但凡得点赏,哪回没想到阿娘和儿子,尚书府里,虽说主人家对待仆妪一直宽厚,但阿娘和儿子仍是最受他人羡慕的,儿子行事浮躁,差使常有疏错,阿娘要责教儿子,回回都是四爷在前拦着,这么多年了,儿子从没受四爷一个字的重话喝斥。”

    蒋氏闭着眼,长长叹息一声儿:“我何尝不知四爷的宽善,过去一直以为是二太太教导得好,尚书府家风也淳正,哪知今日我去见了二太太,才知道……我那时答应得痛快,可回来冷静下来一想,要万一二太太说的是假话,竟是打算着对四爷不利……二太太虽说对我们母子两有大恩,可……我们总不能对不住四爷。”

    蒋氏语焉不详,吴郧听得满头雾水:“二太太怎会对四爷不利”

    而后便听说了尚书府那段惊人的丑闻。

    “我素来也抱怨大太太,明明知道自己会妨克四爷,还暗地里接近,哄骗着四爷唤她母亲,这哪里是为四爷着想的作法可要说大太太和二老爷通……做那等为人不耻之事,我细想着,又实在不像。这些也就不提了,光是帮着二太太打发那术士,就是瞅着二太太救了你性命的恩义,我豁出老命去也会帮忙,可回来之后,我细细一想,原来四爷的疾症竟然都是靠二太太手里的银针一扎导致……我心里就直发凉,郧儿,你说万一二太太是打算着谋害四爷



第367章 彻底扭曲
    春归倒没想到这件事能够如此轻易就得到解决,让她完全不用再担心万一伍尚书及三夫人防范有疏,造成伍小郎的任何闪失。但当她再次听闻何氏那番说辞之后,自然也得表现一回震惊,而后作出判断:“看来三叔母并非多疑,姻家二太太恐怕当真怀着有违伦常的心思,且已经犯下累累恶行。只是事隔多年,罪证恐怕难以收集了,唯只能逼迫二太太自己招供,蒋妈妈母子毕竟只是仆妇,供辞力度不强,还需得当二太太行凶时捉个现形儿才好。”

    三夫人却有几分犹豫:“这样一来,势必就得让康哥儿知情了。”

    “叔母,事到如今,侄媳以为是怎么也瞒不住小四叔了,且对小四叔遮遮掩掩的,反而会有隐患。毕竟小四叔这么些年来,是真心实意把二太太当作母亲爱戴,若不让他亲眼目睹二太太的真面目,恐怕日后对大太太仍旧会存芥蒂,说不定还会误解了伍尚书和叔母,以为两位尊长是因包庇大太太而谤害二太太,一时的痛苦难免,却不比明辨是非更加重要。”

    三夫人再一细想,痛下决心:“康哥儿的心性淳良,是个好孩子,的确不能因为弟妇的恶行而影响这孩子的心性,但这件事我还需要和父兄商量之后再作决断。”

    “侄媳还有一提议,姻家二太太之所以行恶,原因是乃嫉恨大太太,要想彻底摧毁二太太的理智,让她如实供述恶行,最有效的法子无非是姻家大老爷对她加以斥问,另二太太那些害人的手段是从哪里习得,是不是为人利用,是不是还有旁人对尚书府心怀恶意,等等细节也不能忽视。”

    毕竟是三夫人本家的事儿,这样的家丑自然不宜外扬,春归虽说应三夫人所托在后出谋划策,可到了审问的阶段她当然不便参与,唯只能把等等疑惑都告诉三夫人。

    而按照何氏的计划,她是要悄悄潜来太师府对康哥儿“施针”,如此一来她才能完全摆脱嫌疑,当康哥儿再犯旧疾,她才有足够的理由说服伍尚书相信大太太的确妨克子女,空虚子逃匿,没有证据证实当年是受人收买杜撰谎骗,她认为伍尚书当年既然能够为了康哥儿的安危听信术士之说,当康哥儿再有危险,伍尚书照样会以康哥儿的安危为重,至少不再究察此事,也更不可能坚持让肖氏与康哥儿母子相认了。

    尚书府虽说已经不能和从前同日而语,不过伍尚书两袖清风从来未行过贪贿之事,伍家只靠朝廷的俸禄持家,自然不能够铺张豪奢,除了分给的官奴,这些年并没有买入多少奴仆,又因居住的宅子不大,家中人口也简单,故而并不是处处门禁都有仆妪监守,有如宅院的后门便只在内下栓,打开后就能出去后街,虽则说后街上还住着几房仆役,可只要小心一些完全可以掩人耳目。

    让何氏犯难的是,没有蒋氏的配合,她根本无法神不知鬼不觉潜进太师府。

    如果还有更好的选择,她绝对不会把自己仅用几根银针便能导致他人病重一事声张,因为这太容易引人联想,怀疑肖氏前头几个子女的死因。

    也多亏蒋氏是后头才被买进伍家的仆妇,虽知道长房的子嗣相继夭亡一事,却不清楚具体的病症,除了肖氏的长子稍有不同,其余几个小崽子和康哥儿的病症其实一模一样。

    何氏认为蒋氏极有可能被她那套说辞瞒骗过去,与她同仇敌忾。

    又果然,蒋氏按照她提供的线索,先一步找到了空虚子让他立即逃匿,而在何氏行动当日,蒋氏也果然找了个替康哥儿裁制冬衣的借口,往太师府外接应,谎称何氏是裁缝铺里量体的女工,把何氏带进了太师府里。

    康哥儿毕竟只是客居,虽说太师府作为主家,不至于短缺了康哥儿的衣食物用,但康哥儿又不是特意来太师府打秋风的穷亲戚,自己采买衣用也是合情合理的事儿,蒋氏作为康哥儿的乳母的确应该负责张罗操办,何氏以为蒋氏乃婆母和肖氏亲自择中,大姑子当然不会怀疑蒋氏会为她所用,对蒋氏不存防范,总不会连蒋氏去趟裁缝铺都阻拦。

    又何氏往前虽说来过太师府,但作为姻亲府里的女眷,轿子都是直接抬进内宅正中的垂花门前,才落轿步入,也就是说仆妇们通行的后街门,负责看守的仆役并没见过何氏,她只需要找个地方换身衣着就能糊弄过去。

    康哥儿年纪虽小,又是亲戚,但太师府里毕竟住着不少闺秀女孩儿,康哥儿也不是只住一、两日,为防瓜田李下,他的居院便不宜安排在内宅,虽说也是靠北而居,但是和内宅隔着一道门禁的客院,蒋氏领着何氏一路过来,不大可能遇着认识何氏的仆婢。

    何氏也果然顺顺利利便到了客院。

    蒋氏一边关了院门儿,一边对何氏说道:“轩翥堂宗学听讲一日只设两堂课程,一般是午初便会下学,午饭四爷都是和太师府的舫五爷一块儿,午饭后也是和舫五爷一同练字儿,今日是奴婢特意交待四爷量体的事儿,让四爷务必在申时之前赶回来,迟些二太太事了,千万记得替老奴圆一圆谎。”

    “妈妈放心,康哥儿是何心性我还能把握,只是不知郧哥儿把事情进行得如何了,还请妈妈先去瞅一眼。”

    蒋氏就往屋子里走,再出来时,吴郧就跟在她身后。



第368章 当场捉获
    这个亲吻极长,但对何氏而言只不过瞬息而已,当她几乎不能把持自己的时候,终于感觉康哥儿的眼睫正在颤动,何氏的理智才稍稍清醒,她知道自己不能再拖延了,她其实不懂得毒药,根本拿不准迷药的药效能够维持多久,她必须把握机会。

    于是开始宽衣解带。

    那能够夺命的银针,此时别在她的腰带里。

    取出一枚,正要下刺。

    康哥儿却睁开了眼。

    不仅康哥儿睁开了眼,还有一阵脚步声。

    内室突然有人涌出,打头的就是怒不可竭的伍大老爷,他这时显然已经顾不上男女大防,一把握住何氏的手腕:“你要干什么!”

    何氏无比惊惶,更惊惶的是康哥儿。

    “阿娘……您,您,您怎么能……”

    他难以置信,怀疑自己眼前看到的并非真实,当姑母跟她说阿娘的种种恶行,他是不相信的,他甚至在姑母面前怒吼,指责姑母谤害他的阿娘,但姑母说如果想要证实阿娘的清白,那么他必须配合。

    阿娘亲他的时候,他其实如释重负,因为他认为这已经能够证明阿娘不可能伤害他,但后来他有些不安,因为他渐渐意识到阿娘的亲吻有点可怕了,说不出道不明的惶恐正在笼罩,让他几乎没忍住一把推开阿娘。

    而现在阿娘被父亲牢牢抓住手腕,阿娘的指头还捏着那根寒冷的银针。

    所有的事都像姑母预料一样发展,阿娘不是仅仅因为想念前来看望他而已,阿娘是当真要对他施针,他听得清清楚楚,阿娘说虽然不是要害他性命,但会用银针扎进自己的穴位。

    是阿娘交待吴郧给他下药,阿娘要造成他生病,不管阿娘为什么要这么做,但就像姑母所说的那话,无论什么样的苦衷都不能用奸邪手段谤害他人,而且要让他相信大太太……不,大伯母……不,是自己的生母和嗣父私通……

    尽管康哥儿对生母或许仍然存在不确信,但他不能承认嗣父是那样卑劣的人。

    少年郎陷入了深深的困惑,因为他也实在不敢相信自己的阿娘,虽无生恩却有养

    恩的嗣母,竟然会是这样一个……心怀险恶的人。

    “不要在此争论!”伍尚书也实在看不下去小儿媳在这样的情境下还对大儿子含情脉脉的嘴脸,只觉自己的心肝肺都像被油煎一样,再耽延下去黑烟都得掀发天灵盖了:“回家再理论!”

    他也只能拂袖而去。

    何氏是失魂落魄被人架了回去,直到这时她当然不能咬定乃蒋氏对她的谤害,“捉奸现场”的突然俨然已经让这个心肠恶毒却不够聪明的女人方寸大乱,她唯一能想到的办法就是坐实肖氏和丈夫通奸的罪名。

    所以当回到尚书府后,何氏便立即开始鬼哭狼嚎:“要不是二老爷和大嫂一直欺凌妾身,妾身万万也不会生出这样的想法……大伯,大伯,妾身真是与大伯同病相怜,不忍见康哥儿为肖氏所害……”

    肖氏错愕,她直到如今都没回过神来,起先听小姑说空虚子很有可能是被弟妇收买她已经觉得是小姑多疑了,结果这下可好,突然连康哥儿的病症都是弟妇导致,且弟妇还一口咬定她和二叔同奸!她和二叔的确情谊不浅,因她是蒙伍家养恤,一直把小姑、二叔视作亲生的弟妹,但也仅限于兄妹之情,毕竟二叔比她小上七岁,她几乎都能称得上看着二叔长大了,二叔幼年时她甚至还替二叔换过尿布呢,这怎么能产生有违伦常的**!

    肖氏不知道,她的儿子康哥儿更是何



第369章 供述恶行
    普通民众对于推官衙门最为直观的理解是刑讯逼问,从来不去深思刑讯逼问的结果为何会产生出真相大白和屈打成招两个截然不同的极端,何氏显然也是这样以为,她并不认为自己一身细皮嫩肉能够经受得住推官衙门的鞭笞杖责,如果真到了送官法办的地步,等着她的只有以命相偿的结果。

    “大伯真要如此绝情”而心里的不甘,仍然还在促使何氏继续使用“楚楚可怜”以期获取爱惜的手段,且她心里强烈的不甘和嫉恨,更加扭曲着长久以来莫名的认知,绝境仿佛已在身后,但她视而不见,她固执的认为自己不应当沦落到此悲凉的境地,凭什么远远不如她年轻美貌的肖氏能够占尽宽容与爱宠,赢得大伯的怜香惜玉

    “大伯可从来不是这样铁石心肠的人,您分明说过我们是一家人,我和肖氏一样也是您的家人,为何您这时就只信她的话大伯不也敬佩家父的品行大伯还曾经与我的兄长相交甚欢,如果大伯当年并未娶妻,那么咱们才是天作之合,虽说我与大伯是相逢恨晚,今生无缘,可大伯难道就能够因此完全否定过去的感识,相信我如肖氏的谤毁,是个蛇蝎心肠的毒妇”
1...102103104105106...27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