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首辅家的长孙媳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刹时红瘦

    兰庭完全不觉是自己的原因,他认为如此引人注目都怪魏国公的风头。

    也没有抱怨,照样是声色不露,不过魏国公却已察觉兰庭仿佛不喜这样的引人注目,笑道:“今日我作东,请迳勿往燕赵楼小酌几杯如何”

    兰庭有些不乐意,觉得自己还有一堆的事情需要处理,指不定又得半夜三更才能回去斥鷃园,再被魏国公给耽搁掉一些时间,就算他家小娇妻没有早睡的习惯怕那时也去会周公了……对了,这段时间春归不是正遵奉阮中士早睡早起的养颜之道要想赶在她安置前好好说几句话,一时片刻都不能浪费耽搁。

    不过婉拒的话只是在念头里转了一转,脱口而出时却成了“敢不从命”!

    如今这时势,宋国公因为众矢之的而岌岌可危,各股势力都已蠢蠢欲动摁捺不住,兰庭没有疏漏白氏命案的指向,那三个潜伏在王久贵家中的死士背后的主人尚且无形无迹,更让他心生警惕的是樊家命案的幕后真凶,这两起案件看似并无联系,但却都是因为莫问小道才得以揭发的,所以兰庭直觉两起案件的指向也许息息相关。

    无论幕后真凶是谁,目的必定就是储位,他们或许会进一就试探,比如魏国公这个重大嫌疑人,可不就在这个时候主动示好加以联络

    皇上对郑氏一门的恩宠信重并不亚于轩翥堂赵氏,魏国公是单纯的盘算着强强联手还是意在示探,这都需要接触之后才能判定。

    赵大爷只好暂忘儿女私情,忙于互探虚实。

    魏国公俨然燕赵楼的常客,他的车舆还没停稳,就有个小伙计屁滚尿流地迎了出来,老远就学着宫中宦官的尖嗓门儿:“国公爷,您老人家可有日子没来了!”一边儿的往地上趴,充当着满脸媚笑的一个脚踏。

    魏国公却没有把人当作脚踏,他丢下一个钱袋子当作赏赐,自己跳下了车,等着兰庭从轿子里下来——

    赵修撰不喜乘轿,但既然已经入仕,他更不想过于标新立异,普通出行可着便服也就罢了,头戴乌纱帽身着伫丝衫上值下值时,还是随大流乘轿才不那么打眼。

    从六品的官员,上值时无权乘坐车舆,那是王公勋贵的特权。

    小伙计眼看着魏国公亲自等候一个人落轿,自是不会疏忽这个同行的人,待看清形容,又是一个跺脚一声尖嗓门儿:“状元郎!状元郎这还是头回光顾小店!”

    兰庭从前当然不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

    ,但的确不喜燕赵楼一类的场所,这里太要闹,缺乏清幽雅静,就像如今被小伙计这一吆喝,他再次成为万众注目,且“万众”还纷纷是从阁楼窗户上探出头来张望,活像张望一朵招摇的奇葩。

    “行了!还不引路,给我们找个安静些的包厢。”魏国公踼了小伙计一脚,难得这当众的一脚还不显得任何粗俗,踢得甚是风流俊雅。

    说是安静点的包厢,其实仍然不乏丝竹乱耳,但的确不显嘈杂了,不设高桌靠椅,仿的汉唐遗风,膝案坐榻的陈设,但魏国公完全不讲究汉唐时跽坐的礼仪,率先盘了膝往凭几上一靠,又对兰庭说道:“迳勿不需拘礼。”

    又就坐具的问题还发表一番见解:“前回我都忘了是谁,引荐了个人一齐饮谈,坐下来才知那来客竟然是从东瀛远渡,一双眼睛像是长在脑门上,仿阮籍视世俗以白眼,我那天备的是高桌靠椅,他竟提出另设一张膝案坐席单独予他,说什么原本是咱们汉唐时的礼仪坐具,自己竟然弃了,让胡具大行其道,反而是他们日本人,如今还坚守着源于我中华之文明。”

    魏国公说这话时更加往凭几上歪斜,盘膝都是不能了,一只膝盖竖起来:“我就说那倭人,懂得什么中华文明,不知道汉唐礼仪独据一席者都是什么情形他是自恃尊贵呢,还是孤鳏之人如今服制,垂足而坐早就不存曝私露丑,明明可以让自己坐得更加舒适,唯有一根筋的人才会屈膝跪坐,说的是坚守礼仪,实则墨守成规。”

    兰庭笑道:“魏国公驳得好。”

    这时主菜未上,但佐酒的小菜和陈酿都已经陆续上来,魏国公举盏往这边一伸,兰庭也举盏往那边一伸,两个杯盏表示已经碰撞,第一杯酒都是仰首饮尽,魏国公用手拈了颗油酥落花生,抛至嘴里,奇异的是这样的举止换他行为,同样没有丝毫浮浪之气。

    就是也不显得多么正经就是了。

    兰庭惯常有度人神色言行察其心性秉性的特长,但他也不得不承认魏国公郑秀的城府深沉,至少这时的随心散漫就完全不像是伪装,以至于他忽而言归正题的时候,兰庭竟都有种对方只是猎奇好知的错觉。

    “柴胡铺灭门惨案,原本连




第258章 一网打尽
    “幕后真凶会是魏国公吗”

    春归问这话时,她像已经完全没了力气半个人都趴在了矮几上,下巴颔枕着两个交叠的手腕——樊大是否杀妻灭子的话题已经告一段落,兰庭刚才提起今日魏国公请他小酌,却为打听他是因何得知这起“走水意外”实为**的事,兰庭没有瞒着魏国公,很为神通广大的莫问小道宣扬一番,只不过魏国公相不相信就是两说了。

    但魏国公却是第一个对兰庭怎么参与这件命案第一个感到好奇并主动打探的人。

    这就不得不让春归怀疑如果没有兰庭干预,而如陶姑娘“梦兆”那般是个名叫孙崇葆的人揭露,魏国公是不是那个指使孙崇葆登场的幕后。

    “不好说。”兰庭也更加放松,学着春归的模样,这让他们的两个额头挨得十分亲近:“魏国公具备动因,也具备能力策划推动阴谋,但如果是他,我又怀疑以他的城府,会不会因为这种其实无关紧要的细枝末节露出如此明显的痕迹。”

    “又或许他是低估了迳勿,认为迳勿至多察到宋国公这条线索,而不会再怀疑此案背后还有别的阴谋。”春归提出一个可能。

    毕竟在魏国公这样的老狐狸看来,兰庭纵然三元及第才华横溢,可毕竟是个涉世未深的后生晚辈,正因为魏国公老谋深算,才难免过于自信他的一番天衣无缝的布署,觉得就算亲自出面试探,也不至于引起兰庭的猜疑。

    “他今日试探的意味并不明显,明显的倒是拉拢结盟。”兰庭在这件事情上并不愿草率就下判断,继续对春归说起魏国公那层更加明显的意图:“没说太孙和这两起命案相关,不过对于宋国公高琼父子的张狂无忌却大加指斥,又暗示我皇上也曾问他的见解,他是竭力支持彻察严办两起命案,又十分真诚的提醒我,正因皇上已经痛下决心究惩高家,只怕太孙非但不能体谅皇上的苦心,还会更把轩翥堂赵氏尤其是我视为眼钉肉刺。”

    春归叹息道:“这用意的确已经十分明显,无非是提醒迳勿不能心存饶幸,想要自保,只能设法促

    成废储。不过他意图虽然明显,却并没直言,反而迳勿若把这话透露出去乃至被皇上听闻,倒显得居心不良了。”

    “魏国公既然显明意图,当然不怕我张扬开去,他有自信不被皇上猜忌,势必是早已做好了铺垫布署,不过他应当想不到我会洞穿他的意图,他要的只是我领他的人情,日后真有直接拉拢的必要时,这一铺垫就能发生作用。”

    意思有些迂绕,不过春归还能听懂:“这就是说,不管迳勿是否笃定魏国公为幕后真凶,有一件事情现今已经笃定,那就是魏国公确然有意废储,且一定会支持某位皇子夺得储位。”

    兰庭似乎也决心把有的事在今晚对春归进一步说明:“但仍然敌友未明、阵营难分。”

    “这怎么说”

    “我还没法看清魏国公。”兰庭道:“事实上太孙是非不分黑白不辨,如今更是已经显明决非明君之质,所以起意废储的人也不全是奸邪,我甚至已经开始计划当时机更加合适时,说服许阁老也一同上谏皇上重新考虑储位,且在我看来,许阁老包括沈阁老也并非如从前一样坚定中立,魏国公纵然是老谋深算,凭其一贯的作为也并未显出会成第二个高家,论来我对他的防备心,甚至不及对安陆侯更重。”

    “也就是说如果要让迳勿在秦王、八皇子、十皇子中择一而辅,十皇子是最先被剔除的人。”春归道。

     



第259章 西苑寿诞
    樊大灭门案的凶手并非隶属桑家大宅的死士,但他正是因为行凶之后的次日前往桑家大宅,被锦衣卫的暗探盯梢,所以没能逃脱天罗地网,他是在宋国公府逮拿落网,不过像施元和这样以“正途”入仕的官员,在刑问时可没那大本事撬开这些经过精心训练的死士之口,几日以来,施推官仍然无法取得确实的罪供。

    而圣德太后的寿诞,当然并不会因为这起刑案延迟。

    寿诞地点定于西苑,虽说王太后的意思是禁止铺张,一再申明不用文武百官以及内外命妇参拜进贺,只是邀请一些自家的亲朋宴聚一日,不过皇子皇孙、王公宗亲的拜贺仍然在弘复帝的一再坚持下未能减免。此日辰正,太后于太液池西堤的玉熙宫升座,由皇帝率宗室子孙先行贺拜之礼,再然后是皇后率诸嫔妃、公主郡主、宗亲命妇行礼贺寿,再然后才轮到舒娘子等等受到传召入宴的亲眷。

    西苑严格说来并不属宫城范域,其得名也是因为位于皇城之西,这里不是帝后生活起居的宫廷,而是作为偶尔游幸的园林,是紧接宫城所在的大内御苑,方便帝后不用大废周折长途跋涉就能游山玩水,当然春归并不因为这次不属严格意义上的“入宫”,理论上只能称为“入城”就如释重负松懈怠慢,她的紧张也并不是仅仅源于自从受到通传后,家中老太太反复的叮嘱告诫。她突然想起年岁还小的时候,和族中姐妹们一回闲谈,不知怎么的就提起大内皇城,对她们而言可谓遥不可及的地方。

    犹记得淑贞姐姐当时握着衣襟眼睛里写满憧景:“这一世若让我有一次机会入宫,亲眼看看大内宫廷是怎生的富丽堂皇天仙宝境,就算死也瞑目了。”

    但那时对于春归而言,就把大内宫廷认定为一不小心就会死在里头的危险境地。

    这样的印象来源于家里收放着的各类杂书话本,不少宫廷斗争惨死终场的故事,春归未必不知这些杜撰不无夸大,但无可辩驳的是皇宫之主,的确具有生杀予夺大权,这种性命完全掌握在他人手中,有如一只兔子闯入虎狼环伺境地,作为一只兔子怎能轻松愉快得起来春归一直很废解淑贞姐姐作为一只兔子竟然对虎林狼山大怀憧憬的离奇心情。

    诸多觐见礼仪规条禁忌已经牢记,且经阮中士“检阅纠正”,春归倒并没有因为紧张以至此时仍然反复记诵,显得颤颤兢兢哆哆嗦嗦,不过她是的确没有闲情观望这西苑三海的景致,自入那面琉璃门,她唯一专注的便是脚下那道平整干净的条石路,至于经过了多少的殿堂楼阁、凉亭水榭,一概没有留意,就更不说细赏那些飞檐之上坐着多少瑞兽,廊梁之上画出哪番花样了。

    待一丝不苟进行完毕拜贺的礼仪,在宫人的指引下登上宫车前往布置宴会的琼华岛,春归才隔着纱幔看了一眼这片黛色岚光、烟波浩渺。

    宫车是专为获召的太后亲眷准备,规制自然不如后妃乘坐的仪舆,共四人乘坐一辆,有一位春归觉得陌生,但认出另外两位同乘者——沈姨妈和陶表妹母女二人。

    她们能得召请并不出乎春归的意料,这毕竟是沈皇后亲自主持操办的寿诞,邀请自家的姐妹和外甥女,圣

    德太后当然不至于驳了皇后娘娘的颜面。

    在春归的印象中,沈姨妈和沈夫人性情颇为近似,一个很显然的共同点是健谈,不过今日非比普通宴会,就连沈姨妈都拘束不少,没像上一回见面时说不尽的家长里短,只是矜持的冲春归露出笑脸,陶表妹就更矜持了,但春归总觉得她的笑脸要比那两回见面甜蜜许多。

    陶表妹的心情很好嘛。

    宫车沿着太液池行驶片刻,便停在玉暕牌坊前,又有宫人在此迎候,引领着往一条形如圆弧的夹甬再往北行,经一道廊桥,即登琼华岛。

    春归读过前人一首诗作,写的便是岛上景致,有“海上三山拥翠鬟,天宫遥在碧云端”的句子,也有“落日芙蓉烟袅袅,秋风桂树露团团”的描述,身临其境,春归但觉诗意贴切,虽说此时并非傍晚也未至金秋,由远及近时,倒不妨碍遥想。

    景色的确秀美,奈何没有赏景的愉情快意。

    宫宴是世上最无趣的宴席——春归亲自验证了兰庭的说法一点不错。

    寿诞的宴厅是在仁智殿,但春归的身份可没有列席宴厅的资格,又是依从礼仪敬酒道贺之后,便被赞礼引至仁智殿后东侧的介福殿,这是一处配殿,列席者皆为太后亲眷,布置的虽是高桌靠椅,且四人共坐一桌,但仍然在内臣、宫人的环伺下,需要严守谨言慎行的规例,也就是大家悄默无声的吃席,还不能多吃,连咀嚼的声音都不能发出,否则就是失仪,轻则沦为笑柄重则论罪受惩,当然也不能完全不动碗箸,总之虽说面对着佳肴美酒,这宴席吃得简直是如坐针毡。

    春归直到吃完了宴席,竟然都没有看清今日寿星圣德太后的眉眼,就更不说弘复帝以及诸位皇子宗室了,全程皆有宫人宦官引导,根据身份性别的不同,别说坐席,就连行进道路都有区别,防范森严得很。

    直到宴后弘复帝先行告辞,圣德太后移驾广寒殿,在这里一边和亲眷们饮谈一边观赏歌舞戏曲,气氛这才轻松许多。

    但像春归这样的亲眷,仍然没有在广寒殿列席的资格,她们是在广寒殿后的花苑里“待诏”,但这时已经可以相对自由的活动,活动范围在玉虹亭、金露亭间



第260章 英国公府
    和豪迈嗓门搭配的是宫装女子纤弱的身姿和颇为秀丽的容貌,这让春归回头的那一眼大觉违和,她虽不知来人的具体身份,但无庸质疑的是定然为某位内廷妃嫔,因她霞帔是用镂金翟鸟坠,裙佩垂苏也使用明黄色,这是嫔妃抑或王妃才能佩用的规制,但几位王妃春归都照过面了,对这女子却并无印象,所以判断出她应当是弘复帝的后宫妃嫔之一。

    果然便听易夫人礼见称呼道:“谢昭仪安康。”

    春归也跟着见了礼,她并没盯着谢昭仪更多打量,但就凭那下意识的一眼,捕捉到的还有谢昭仪眉眼间的愁绪,使她描得纤细柔长的一双新月眉几乎不堪重负一般,看来确然是有极其忧愁苦闷的烦难需要向易夫人求助,春归很自觉,果断不再久留碍眼,但因她人还没走远,谢昭仪又实在迫不及待,还是听见了一言半句他人的私隐。

    “芸姐姐可听说了英国公府的事他们凭什么要休了四妹妹”

    春归就加快了脚步赶紧离开这一桩是非。

    舒娘子这会儿也能够从寒喧应酬的圈子里暂时脱身,她早留意见春归在这边儿,所以迎了上前,过来时应当也已经望见了易夫人被谢昭仪拉着往广寒殿后的山廊走,就笑着打趣一句:“遇上多大件可怕事,瞧你这样儿,像是身后头有篷头鬼在追。”

    皇城里可没阴魂胆敢逗留,且阴魂有什么可怕的,可怕的是住在皇城里的这些人。

    春归也不瞒着舒娘子:“我正和易夫人寒喧呢,谢昭仪想是有什么急事要找易夫人商量,我不便旁听内廷密隐,这才慌忙避开,不想谢昭仪的确着急,还是被我听到了仿佛关系英国公府。”

    舒娘子便道:“谢昭仪的母亲是易夫人的姨妈,她们俩是姨表姐妹,至于英国公府……谢昭仪的堂妹嫁的是英国公程决的孙儿程瑞,成婚三年,已经育有一双子女,但如今英国公府却忽然要休了谢娘子,据说是谢娘子犯了七出,两家人为这事闹得沸沸扬扬的,谢昭仪着急也是情理之中。”

    “谢昭仪应当和谢娘子的情谊是极好的吧”春归想当然道。

    “这和情谊好与不好可没必然关系。”舒娘子叹道:“谢昭仪和惠妃是同一年入的宫,膝下虽也有一位公主,但圣宠却远远不及惠妃,她的本家虽是官宦世族,自她父亲那一辈人却多的是一任官职就赋闲了,后头的子弟就更没杰出才俊,她的堂妹能嫁进英国公府,已经算是大好的姻缘,不想闹成这番境地,若真被休弃,谢家的女儿不管待嫁还是已经出了阁的,可都要承担诽议,谢昭仪都怕是要受到牵连的,她在这深宫里头,也难见到娘家人儿,今日好容易盼到能和易夫人见面,也只能从易夫人这里打听消息想想对策。”

    经舒娘子这样一解释,春归多少更明白了谢昭仪为何焦急。

    女子入宫,选为天子妃嫔,看上去虽说荣耀风光,却不是个个后宫妃嫔都能蒙受厚宠,没有皇帝的宠幸,就更需要依靠娘家的权势,如此在后宫内廷才不至于举步维艰,可谢昭仪的娘家眼看不济,更甚至再招祸殃,即便谢昭仪不会因为堂妹被休
1...7071727374...275
猜你喜欢